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径 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暗夜与再生 各种禅定状态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6日
来源:   作者:杰克·康菲尔德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径 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暗夜与再生 各种禅定状态

 

  要扩展自我并进入禅定的八种高等阶段(八定),必须要自觉地让自己更完全地投入禅修对象。从近行定开始,必须一直保持专注,直到禅定更为增强。这么做时,许多令人平静而觉醒的正向特质都会开始自动充满我们的心与心智,南传佛教上座部称之为五种禅定的要素(五禅支),包括引导的注意力、维持的注意力、欣喜、快乐、安定(寻、伺、喜、乐、一境性)。每当心与心智专注、纯净、不受干扰时,这些特质就会出现。

  一再专注于禅修对象,并以五禅支温柔地集中注意力,就能让它们充满我们的意识。借著细心的专注,就能学会让五禅支在我们心中保持平衡。然后通过内在的决心,自觉地把心引导到完全入定的第一阶段(初禅),就能让意识产生分离而强烈的转变,让自己安住于全新而稳定的第二种禅定状态[南传佛教上座部称为三摩地或禅那]。这些都是非凡的状态。当我们达到这种状态之后,感觉好像逐渐脱离感官的知觉,沉浸于崭新、全然而寂静的宇宙。禅定状态充满欣喜、快乐、光明和自在,身体会体验到每个细胞都充满欣喜,产生巨大的安详感和幸福感,有如海洋般的整体感和安住感围绕著我们的意识。禅定是种稳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禅修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我们的意识坚强、清晰、稳定而平衡。安住在禅定的第一阶段,心灵必然感到清新而广阔,充满欢喜与快乐。

  经由修行,我们能学会在第一阶段的禅定中安住一段可长可短的时间。如果我们愿意,就能继续稳定注意力和深入集中力,使所有禅定的要素更加强化;我们的意识会更加广阔,进一步充满光明和幸福感。根据南传佛教上座部的道路,禅定的第一阶段是进入更高等、更精细的禅定状态的入口。要从第一阶段转换至第二阶段,必须刻意放下引导的注意力和维持的注意力,只留下欣喜、快乐和安定。进人更精细的禅定阶段时,又必须放下欣喜,然后放下快乐。每当我们引导禅修安住于更高、更精细的平静和明亮的意识时,就会出现下一阶段的禅定。当我们继续前进,各个禅定阶段会愈来愈宁静、广阔与安详。这个过程开始时,可能需要几天或几星期,但熟练之后,只要一次禅坐就可以经验到了。

  前四个禅定阶段可以通过专注于数十种禅修对象而达到:观想佛陀及保护神的形象、色彩、爱的感觉,观呼吸、身体、脉轮,甚至光本身。各个禅修对象发展出的基本禅定状态都有其独特的性质,但合一和扩展意识的根本经验是一样的。

  从这些固定的禅修对象培养出前四个禅定的技巧后,就有可能向更精细的阶段开放。南传佛教上座部称后四个禅定阶段是“超越物质的专注阶段”(无色界禅定),在这些阶段中,意识放下所有禅修的对象,扩展到精致的宁静和纯粹觉知的无边领域。体验这些状态会让人感到惊奇,传统上将它们描述成与神合一。

  到达前四个禅定阶段后,要进入更高的四个禅定阶段,就必须有自觉地放下先前所有的快乐和平静,引导意识沉浸在没有边界的空间中。无边界的空间(空无边处)是进入“无色定”的第一阶段,从这里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觉察,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地前进,直到融入遍布整个宇宙的无限意识之中,专注于一种完全空无的状态,以达到完全超越知觉认识的阶段(识无边处)。向每个更高的阶段开启时,自我的感觉会融入更精细而广阔的意识之中。这些“无色定”是强而有力的瑜伽成就,需要相当的技巧才能达到并精通。精通各种禅定阶段的人, 也能引导禅定的力量去培养各种神通力量,包括心灵感应、心灵致动、看见过去世,以及许多其他能力。虽然这些能力偶尔会自然发生,但南传佛教上座部关于这种力量的系统化发展,要以戒律和禅定的修行为基础。

  佛教文献有许多关于禅定要素(禅支)、禅定阶段、发展神通力量的详细描述。最伟大的文献之一是觉音尊者他站的《清净道论》,这本厚达千页的经典详述了四十种专注的修行方法,说明每一种方法如何达到完满的禅定。它详细描述了通往八种高等扩展意识阶段的途径,描述了各种禅定的益处,并解释伴随意识发展而来的神通力量。觉音尊者也对消融与洞察的道路作出了精确的描述。

  这些禅定阶段产生的合一意识虽然有许多益处,包括深刻的安详、疗愈与幸福,但必须记住同时也有各种危险。我们开始尝到这些阶段的滋味时,可能会渴望更多高深而不寻常的境界。如同之前讨论过的, 我们有时会紧紧抓住自已的洞识和经验,以此增强自傲、意志和自欺。我们也可能对这些境界著迷,认为它们如此有力而令人信服,因而一再返回那些经验,认为它们就是修行道路的终点、内在生活的实现。但它们其实只是合一和安住的深层状态,并未完全与生活的其余部分整合。了解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必须将它们导向理解和智慧,否则它们的价值就非常有限。

返回目录

----------------------------------------------------------------------------------------------------------------

更多杰克·康菲尔德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