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一个朴素的愿望”明开法师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3日
来源:   作者:释相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更多近现代百年高僧事迹

 “一个朴素的愿望”明开法师

 

  老和尚1910年生于浙江绍兴,俗姓徐名德贤,法名明开,法号真源。法师幼年孤苦无依,1926年,17岁上到杭州昭庆寺出家,于同年受戒。

  少年时代的明开法师,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好好地做个和尚,多念经,超度父母。他以惊人的毅力,四方参学,哪里可以读书念经,他就到哪里去。先后在常州天宁寺学戒堂、宁波观宗寺法学社,熟读儒家的四书五经,更钻研佛教教理教义、仪轨戒律等。经过五年的苦读,法师终于在1930年考入了闽南佛学院,一度师从太虚大师。三年深造后,1933年至1938年又怀着精进的愿望,到宜兴海会寺阅藏,于吴县穹窿山大茅蓬习禅,打下了深厚的学问与实证根基。

  法师1939年来到苏州,在市内各大寺院讲经说法。1956年驻锡西园戒幢律寺,被选为寺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62年恢复方丈制,又被推举为方丈。法师本是曹洞宗系,任方丈后,却不因循守旧,敢于革除旧弊,极力主张选贤任能,把衣钵传法的寺庙一易成为十方选贤的丛林。老和尚的做法得到了教内有识之士的普遍赞许。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佛教协会作出规定:凡是开放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佛教寺院一律建设成为十方丛林,管理人员由僧众推选担任,五年一届。在寺务管理上,凡是重大寺务活动都须经过执事会议评议通过。可以说,先于这套规定出台前数十年,在明开老和尚主持寺务的阶段,戒幢律寺的日常管理工作,已经在教内率先步入了民主开放的管理制度轨道。

  1966年,是“文革”十年的肇端,是年“破四旧”的风潮席卷苏城。8月25日,千余名红卫兵上灵岩山,推倒砸烂所有佛像,焚毁名人字画、善本经书,破坏珍贵文物。接着打掉了上方山的楞伽寺、寒山寺、药草庵。苏州城中的西园戒幢律寺也岌岌可危!明开老和尚在这危急情况下,指挥若定,一方面把文物室的各种文物立即收藏起来,其中最珍贵的36件,秘密移交给市文管会保管;一方面把主要殿堂和藏经楼全部封了起来。他亲率僧众,日夜巡逻,严禁外人入内。

  明开老和尚以身护寺护经,本人被打成双耳失聪致残,而经书等珍贵文物和众多殿堂佛像,终于完好的保存下来。西园戒幢律寺由此成为苏州市唯一一座基本没受到破坏的寺院,为日后本地区的佛教振兴贡献出巨大的力量,明开老和尚厥功甚伟!

  明开老和尚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及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任职期间,老和尚狠抓人才培养,强调“庙要像庙”、“僧要像僧”。 文革结束,中国佛教经历了十年浩劫,在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之后,佛教事业百废待兴,而这时的佛教界却几无僧才可用。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明开老和尚在1982至1985年期间先后传授了两届三坛大戒,老和尚为得戒大和尚,共176人具足,解决了当时寺院急缺僧人的问题。1983年在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第一届毕业典礼上,老和尚开示:“急切需要一批有文化、有佛学知识的年青僧人来接班。”老和尚一再强调:“寺庙应以和尚为主,庙是和尚的家”,“把庙管好,有利于为四化服务”。

  老和尚身居戒幢堂上多年,久有让贤之意,怎奈众人力阻,未能如愿。1994年4月,老和尚终因积劳成疾,不堪重荷,得以退居,嘱安上法师接任方丈之职,并付众议通过。同年7月8日,明开老和尚安祥示寂,享年 86,僧腊 68。在“戒幢塔院”内有“戒幢堂上圆寂住持上明下开老和尚塔”。

  明开老和尚的一生,正如茗山长老在《明开法师颂》中所说:“自利利他,精进不懈;爱国爱教,僧伽师范。”愿法师的嘉言懿行、爱国爱教的精神,常驻人间,嘉惠后学!

善继法师血书《华严经》

  苏州西园戒幢律寺藏经楼内,珍藏着一部佛教界视作珍贵文物的血经。那是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7)苏州半塘寿圣寺善继和尚刺血抄写成的《华严经》,共八十一卷、六十余万字。

  据《虎丘山志》载称,善继,号幻天,半塘寿圣寺僧,严持梵行。当他发愿写这部《华严经》时,他认为如果用墨写呈“黑暗相”,如果“锻汞为丹”用朱砂写,虽然煊耀,但恐“盲人目”;再如果用金银粉写,纵然宝贵,但终属“外尘”,唯有用自己的鲜血,舍身写经,最为庄严肃穆。于是从自己手指端刺出鲜血,盛在清洁的器皿中,蘸笔专心缮写。为写这部血经,他长期食淡斋,其字呈金黄色,后半部稍暗,可能因精神体力不支,稍有盐份摄入所致。纵观全书,六十余万字,一笔不苟,确是一片赤诚。他在卷一的自题中说:“时至正乙巳仲春六日,半塘寿圣寺比丘善继为书始。”在卷八十一题曰:“至正丙午季秋八日,半塘寿圣寺沙弥善继书毕。”推算下来,从1365年2月6日至1366年9月8日,历时一年七个月,才完成此一功德之举。

  血经每纸作五面,上下红单边,高24.7、宽54厘米,半叶五行,行十七字,无格,朱圈句读,用元纸,纸纹二指,梵本。

  血经至今已保存了六百三十多年而无损。其间,历尽劫难,险遭散佚、抢掠、灰炬之灾。

  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战火殃及半塘寿圣寺,佛毁庙损,香火衰落,和尚流散,仅剩数人,至同治年间,寿圣寺更名为龙寿山房。当时血经的安藏已是岌岌可危 。直至民国六年(1917)苏州名人、清末探花吴荫培,唯恐血经遭散佚或火灾,乃捐资建造经幢,分铁、石两套。建成后,即将血经安置在铁幢内,再将铁幢放在石幢中。石龛防火,室内有木板夹壁防潮,两边各有一小窗通风。石幢额题:“元僧继公血书华严经龛”,两旁对联:“绿字赤文烂然古色;金匮石室藏之名山。”上楣题:“疆围大荒落、阳月”,下款:“吴县吴荫培撰徐翥先书”。按:疆围:为“丁”,大荒落:为“巳”,阳月为十月,是丁巳年即民国六年十月。自此,血经入龛,二十年平安无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苏州沦陷。当时龙寿山房的当家和尚通性,鉴于寒山寺钟流落日本,深恐这部血经在他手中也被日寇掠夺,决心妥善移置。恰好当时龙寿山房一些破败房屋内,暂厝着许多待葬的棺材。通性灵机一动,遂用布帛将血经层层包扎好,藏匿在寿材中,钉上盖板,叠放在众多的棺材之中。之后不久,日寇果然来索讨。先是“礼遇”,诱骗通性;通性一问三不知,日寇大为恼火,将他投入监狱,严刑拷打。通性宁死不说,关押二月余,日寇见通性遍体鳞伤,气息奄奄,才放出。抗战胜利后,通性才将血经从棺材中取出,每逢晴天,轻轻翻动以防蛀防霉。在他精心保护下,血经完好如初。1949年,通性和尚终因旧伤复发而死,临终前,他将护经之责,托给张某人。由张某将血经无偿献给苏州市佛教协会,连同楠木橱、石龛,一并移至西园戒幢律寺,慎加保护。半塘龙寿山房也就不复存在。自此,血经又安度了近十个春秋。

  1966年,文革初期,“破四旧”风暴袭击苏城。8月25日,千余红卫兵上灵岩山寺,推倒砸烂所有佛像,焚毁名人字画、善本经书,破坏珍贵文物。接着,上方山楞伽寺打掉了,寒山寺、药草庵一个一个打掉了。西园寺方丈明开老和尚在这危急情况下,指挥若定,一方面把文物室的各种文物立即收藏起来,其中最珍贵的36件,秘密移交给市文管会保管;一方面把主要殿堂和藏经楼全部封了起来。他亲率僧众,日夜巡逻,严禁外人入内。

  为了保护寺庙,明开法师斗智斗勇:当时苏城红卫兵两派之间闹矛盾,一派是“红卫兵总部”,于1966年10月5日派出六十多人,冲击佛教协会,他们口出狂言:“谁再吃素念佛穿和尚衣服,就是反革命分子,枪毙!”并把文件、档案、帐册、银行存折、存单、现金、金银财物,就连和尚的手表、挂表,悉数拿去。10月6日,又勒令西园寺将所有财物、法器、文物、经书等,送到红卫兵总部销毁。明开法师以西园寺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许多善本经书具有文物价值为由,据理力争,提出先封存,以后按国家规定处理,拖延时日。之后,另一派“红卫兵司令部”派人找到明开,要他写材料揭发“红卫兵总部”打砸抢的事实经过。明开法师趁此机会要求该“司令部”出一个不得冲击西园寺的保护通告。果然,这张通告一贴出,当天就起了保护作用,挡住了从北京、天津来的四名红卫兵。这四人先说,苏州红卫兵管不到他们,他们不受这个约束;明开回答他们:北京、天津的红卫兵不也是地方性的吗,苏州红卫兵管不到你们,你们又怎能管到苏州呢!他们辩不过明开,恼羞成怒,一顿猛打,把明开打昏过去,但到底心虚,不敢撕《通告》,也不敢动手毁文物,后来竟在苏州红卫兵严词责问下悻悻然而去。

  明开法师以身护寺护经,本人被打成双耳失聪致残,而血经等珍贵文物和众多殿堂佛像,终于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明开法师于1994年圆寂生西。可以告慰的是,西园寺大雄宝殿中轴线的后边,即将建起一所规模宏大的新的藏经楼,血经将在一个更为安全、更为壮观的场所,一代一代地传授下去。

更多近现代百年高僧事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