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郑石岩:悟·看出希望来 序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3日
来源:   作者:郑石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郑石岩:悟·看出希望来 序

 

  在我弘扬佛法和从事生活辅导的经验中,发现希望可能是一个人积极振作、引发创意、带来活泼悦乐的根本原因。人若能在失败中看出希望,很快就能恢复毫气;若能在落魄中看出希望,很快就能消除痛苦,重振锐劲。人一旦发现了希望,即刻由消极转为积极,从悲观转为乐观。我很惊奇的发现,人无时无刻不需要希望。它既是一种心理需要,又是一种光明性的动力。没有它就注定堕落、失败,甚至疯狂。

  希望使一个人在精神生活上感到充实而不空虚,待人处世稳健而激越。它是一种心力的光明导向,智慧的表现,心理意识的远景,同时也是生活的价值导向。对自己看出希望的人,一定能活得起劲,表现出活泼成功的人生。

  希望是由自己发现得来的,不是抄袭或摹仿来的。它是透过参悟的过程而发现,不是透过追求、欲望和野心建构起来的。因此,人若不断的向外追求物欲,就会被物欲所蒙蔽;他注定看不出希望,陷入迷失的泥淖。追求和贪婪表现在占有和囤积,思想旧脱离不了斤斤计较的执著,所以生活诉创造性破坏了,智慧萎缩了,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生活的困顿与疯狂。反之,若能张开自己的法眼,看出希望来,就会活得真实优游,活泼而有创意。

  希望也是心理健康或病态的决定性因素。能在生活中看出希望的人,处处表现出自信、主动、乐观和开阔的心胸。而看不出希望的人,就显得消沉、忧郁、堕落和随波逐流。看不出希望的人,在情绪上也显很压抑、紧张、困顿和疲劳,因为他无法从许多尘劳中解脱出来,他的心灵失去了回旋的空间,失去自由,所以经常有窒息的苦闷。

  人在意见相左和利害冲突的时候,若看不出希望,必然产生暴力和纷争;遇事不如意的时候,若看不出希望,就会愤恨而情急败坏。婚姻的破裂,朋友的反目,人际的纠纷,事业陷入困境,都是看不出希望的结果。至于自暴自弃、堕落吸毒、游手好闲等,更是看不出希望所致。

  从禅的观点来看,悟就是看出希望来。这是指能够从生活中看出意义,在烦恼中顿悟解脱,在事业上看出远景,在精神上流露著积极主动的力量,在性灵上得到真正的自由与开放。《六祖坛经》解释悟的本质说,“去除执心,通达无碍”,“一念悟则烦恼成菩提“。因此,悟即是用自己的清净清醒之心,看出生活上的希望。这希望可能是一个创意,一个引导自己安身立命的价值体系,也可能就是一种信心或心力的出路与远景。

  这本书以禅学和理学来解释“悟——看出希望”的心理历程。说明它的妙用,阐述悟和看出希望的线索,分析不能开悟和看出希望的原因,并对如何去何从避开消极的心理陷穽加以讨论。

  接著,本书透过禅的开悟性思考,开放的经验,聆听自性的心声以及自由的神驰等法门,解释看出希望的入手方法。依我个人的体验,悟并不若想像中那么神秘,只要能掌握基本的线索,实际去作练习,在平常生活中,随时都会看出希望,感受到悟的体验,从而展现出“觉·有情”的菩萨矜怀,并在家庭与亲情中表现了喜乐,在生活中流露高洁的性情和开朗的情怀。

  禅的宗旨在于启发个人,成为有觉性、有情感、有智慧、能过实现生活的自由人。禅本身就是人性的光辉和希望。而我们就是要透过悟的过程,来看出生活和生命的希望,从而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质,这也是讨论的重点之一。

  我深信决定人类精神生活的关键因素,是情感而非理智。因为理智的展现,远在情感发展之后,而且理智经常遭受情感的干扰和扭曲。如果情感不能有所觉醒,理智就不容易发挥正常的功能。因此,佛家把菩萨解释为“觉·有情”是很有道理,很圆融的。

  此外,人生需要一个终极的希望,它是一个统整的价值体系,也是精神生活的导向。没有它,生活就会盲目失控,苍白而消沉。因此,对于人生的终极希望,也作了讨论。

  本书共分十章,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则长短句构成的“现代偈”,扼要对该章的旨意作个引言,我不是诗人,也从来没有发表过诗作,不敢称其为诗。不过,我相信每一则偈子,都带著诗一般的灵耀和丰富情韵,特别是所透露的禅门情怀和宗教情操,希望它能引起读者对“宗”门的共鸣。

  全书旨在讨论悟这个“看出希望来”的心理历程,为了实用,我完全以现代人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语言作举证说明。相信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希望,悟出自己的圆满人生。

  郑石岩 写于木栅

返回目录

-----------------------------------------------------------------------------------------------------------------

更多郑石岩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