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 二十九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来源:   作者:涤华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 二十九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注

  佛言⊙阿难见语2、须菩提⊙佛答菩提前言3、彼非众生⊙佛阐彼言、颇有众生、佛说、彼非众生、是实无众生4、非不众生⊙亦不是无有众生5、何以故⊙佛自问自释其奥6、须菩提⊙佛呼名而解意7、众生众生者⊙其人心有众生相、即是众生。其人心无众生相、即非众生8、如来说非众生⊙以佛眼观、如来境界中、无有众生相9、是名众生⊙众生者、自业自障、自造众生相。倘无诸业、既无诸障、无业无障、诸相冰释。既无诸相、众生相、从何而来。故名为是名众生

  解

  佛言须菩提者、佛答菩提前言也。前言者、颇有众生、於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否。佛言彼非众生、何以故。众生者、自业自障、自蔽於自心也、故名为众生。倘无我执我相者、诸业即冰消、诸障而自释、所谓佛我众生、三无差别、一切为心自造耳。比如大海、诸妄如波涛、烦恼如怒吼、众生如水中沤。是故、由诸妄而生烦恼、由烦恼心中、而出生诸众生相。倘无诸相、即沤谢而成水。沤者、众生相也、水者诸佛之心也。沤即无常、水即真常。有大德言、海不扬波、其义即如是。所谓佛言、彼非众生、非不众生是也。何以故、如来虑其当前、与未来、发菩提心者、有悟而不证之处、而复呼、自他不二须菩提、复阐其要也。众生众生者、即有众生相、与无众生相、之人也。如来说非众生、真心本性、无妄相、妙识无染、亦无得、众生即是佛。是名众生者、有污染心、即是众生、无污染心、即是如来、其人污染心、未曾清净时、姑且为众生。倘若清净心中、无污染相、即不名为众生、是故佛说是名众生

  偈云

  凡有言说皆是众生相 无言无说无执无想相

  无挂无碍无得无善恶 真心耿耿性纳虚空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8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8为无所得耶8佛言如是如是⊙

  注

  1、须菩提白佛言记者记录语2、世尊8菩提敬语3、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8菩提说、佛得无上正等正觉义4、为无所得耶8菩提复说、如来虽得菩提、然无所得相5、佛言佛答6、如是如是⊙佛说、我如是、得无得相、汝如是、证无证相。未来者、亦复如是

  解

  须菩提向佛言、是自向耳目之前、与本来未生心时、之先之时而言之。世尊者、菩提合阅读之人、无妄无相、无见世间执、无尊相。无尊而不尊、故名为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这两句。是菩提在金刚会上、将自悟自证、自示於自心佛前。恐其现未众生、不明学佛之道义、寄此机缘、而启请於世尊、以明其道义、使现在与未来。我合众生、得入无为、彻悟证道之正法。而能直至於觉地。然而佛得菩提、亦无所得相。是故佛说、为无所得耶。耶者、得无得相、亦无非得相。犹如明日、是定有、然而今日、故不可见明日、当知今日、明日非一、亦非二也。所以佛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其义如如也。所谓得与不得、均不可说。得菩提者、得其道义也。何谓也得菩提者、只能自知、他人弗可见也。虽然菩提、无相无执、然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人弗可能明也。菩提说、为无所得耶。非得其形、而得其心也。若得形相、终归灭亡。若无得相、其菩提形、如如不动、永无生灭、常在目前。所谓菩提、含於慧命。然而慧命、即是菩提。所谓菩提、问於佛者、故意也。故意者、作现在未来、之耳目也。而非菩提不明、此道义之义也。佛言者、心无尘相而言也。如是如是者、现过未来、诸佛修悟、证道之义也。以及今后、诸类众生、得入觉地、应如是、修悟证解也。解字者、解脱九类相也。能解脱九类相者。佛也

  须菩提⊙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

  1、须菩提⊙提名使其凝神者2、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提觉性、本空而寂3、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本来无有得到处4、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名如是如是

  解

  佛向菩提复述前义、我於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以及无有、一尘许所得之处。何谓也、菩提心光、人人具足、本来故有、非从外来、亦非内得。所以者何、是诸众生、菩提心光、无有不具足之处。然而众生、从无始至今、遭遇四相、而迷惑於本心、故不得、见於菩提、之心光。如失目之人、处於自家、宝藏之中、而不得见、七宝与六珍。倘能悟彻真常、即为开智慧。照明菩提、是我本来真面目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

  1、复次须菩提佛继续对须菩提说2、是法平等⊙心平等3、无有高下⊙心无分别4、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实非虚

  偈解

  复次复次呼菩提 谁呼谁应谁入谛

  谁是菩提谁非是 是是非非作菩提

  无住善恶法平等 无著四相平等法

  无生心时性平等 无著法时是法王

  无有高下无人我 无得无求心即平

  高下皆是妄心造 无妄高下及时平

  菩提人人无缺余 谁无客尘谁菩提

  得菩提已无得相 是名自心得菩提

  菩提大道无见相 是名三藐三菩提

  若求菩提求不得 无求无得见菩提

  河清海宴无闲事 是则名为妙菩提

  若解菩提真实性 非去非来证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

  1、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即是无妄心2、修一切善法⊙本心如如、真性湛湛、妙识融融、无有不善之处、即是修一切善法3、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提是真心、故有、而无相。得从何处而来、是故是名为得者。当知菩提、就是真心。真心即是菩提

  解

  以无我之心、转贪瞋痴、为戒定慧。用无我之性、转杀盗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将无我之识、转见闻思三惑、成大智慧、到彼岸。以无我之观、所见所闻、无有不是菩提之大道。无我者、非无真我也、真我者、菩提也。真我者、非色身妄想、识别是非之心。倘能以色身、所见所闻之心、无染而无住、即为真心。能无动摇、此色身心、即非色身心、是名为、如来本觉慧命心。无人者、见诸男女老少、亲疏恩怨之人、无有分别心、无有瞋恨心、无有爱欲心、无有挂念心、无有见取心、无有回忆心、即得无染住之心。而非无见於人也。能见如未见、闻如未闻、六尘无能、染住其心、迷於性识、即不被尘缘诸相而转。是名为得不动三昧、亦名证不动地。以慧眼观、见诸人相、皆是业缘而生、业缘而成。凡夫者、犹如梦幻泡影也。若业缘报谢、即非凡夫。倘有一丝半缕之业缘、生死仍然无了期。若无业缘之相、即名为证菩提。无众生者、真心无妄、本性无邪、妙识当空、见诸世间、诸众生类、无生诸相。知诸众生、是业所造、倘无业缘、即非众生。心盼业缘、人我不无、即名众生。身心放尽、无是无非、即非众生。如大圆宝境、心生何类、其宝境中、即见何类。学佛者、若无九类相心、即名非众生。是故佛说、无众生者、是心无众生相也、而非无世间众生也。无寿者、无执我寿、他寿、物寿之相也。诸寿之相、无常无我。非无真我、无相者寿、无相者寿、无穷无尽也。亦非无世间、万物性别、幻寿者。是故书云、人是万物之首、亦名万物之灵。无寿者相、万物如如、身心如如、虚空如如、常住而无灭。无寿者、非无其寿也。其寿无穷、等虚空而无尽。无寿者、无此假名相也。是故佛说、无寿者、有寿必有终也。无寿者、无始无终也。修一切善法者、即修尽一切、诸尘相网也。修一切善法者、不住不迁、亦不泥於善法也。而非修於世间、福德福报、善法之相也。凡是有相、皆为尘相。无法无尘、即为修一切善法之道也。修一切善法、不生心、不动念、无是非、即善法。诸妄喻病、诸法喻药、无病之人、不需服药。无修而修、是名为修。无我人众生寿者、为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得者、即无得相、亦无非得相。菩提者、无言无说、亦无形相也。本心正直、即是菩提。其心歪曲、即为众生。本心者、本来无妄真心也。妄心者、歪曲其心、被妄所遮也。心无妄、即本心明。心生妄、即本心蔽。倘若用金刚尖刀、剥尽层层妄膜与邪见。其人本心及时放大光明、照破一切、邪妄之见相、无有剩余之处。即名、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返回目录

----------------------------------------------------------------------------------------------------------------

更多涤华禅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