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宋智明:禅修与密宗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0日
来源:   作者:宋智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宋智明:禅修与密宗

 

  问: 气脉打通和安住本性有什么关系?

  师: 安住本性的人不要去管气脉他自然是通的,因为安住本性的人产生一种非常清净的能量,这个叫性光。这个清净的能量,一直含养着的话,他就逐渐开发。他照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化,而且不是粗身,他把你身体变作细身, 清净身,他会变化。

  在密宗里也讲, 只要你和明体相应, 安住明体比任何气脉能量都要好,,它是虚空的中脉, 它是清净的能量,它流到那里,那里就变得清净了。这个是法界中最清净的法流。如果一个上师他成就了,他以这个明体加持弟子的时候,这个法流流到你那里,你那里就清净,就是无相的暗流,见不到的那种加持力,就是叫恩波,密宗里叫恩波。上师的恩波这是无价之宝,每个人都有,但是很微弱,还要养道,明体成圆光, 成片,才有力量,才能化身体,才能加持别人。

  有的人自己没有到这一步,或者说自己只有一点点,初步的体悟到了,一加持就没有了。安住本体,寂然不动, 无相无念的体性,灵知了了的体性,这个不能破坏,第二才是能量。这个能量也不能多提,怕有人执着,禅宗里不提这个的,一提怕有相,有个东西在, 有执着。

  问: 气脉打通也能见性?

  师: 气脉打通可以化空,但不一定见性。外道也有,在印度他不见性见空,他会化空, 有能出神,但他不见性。打通气脉以后还要上师给你引导, 指点才能见性。西藏传彻却时当下能见到本性。彻却就是直指见性,见性后给你一个口诀,叫你怎么保护, 怎么安住, 怎么自然, 怎么相应, 怎么与虚空相应等等。

  禅宗见到本性以后要养道,要扫除习气、打成一片。成片后还要向上一着,和大成就者加持相应,然后开显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功德成就报身。这个加持无法传,不是语言, 不是境界, 是道和道的相应,怎么传呢? 光光相照,佛光就在这里。向上一着密宗就修虹光法,净土就是念佛三昧和阿弥陀佛相应,其实都是向上,得到五智、五光成就,即身成佛成就报身,飞身而去。

  问: 水晶观是不是虹光法的一种?

  师: 是,就是一种方便,很多很多的方便, 很多口诀,还要上师亲自给你指导,一步步修到那里,出现什么景象,出了什么功得,什么智慧,再给你指导指导,他是一步步证过来的,这就是向上。

  问: 虹光法和净土宗哪一个方面有相似? 念佛三昧和禅宗的哪个相应?

  师: 一样的。禅宗的向上一着末后关,就是说禅宗修到这一步的时候,它和法界的圣人产生了相应,沩山仰山祖师当时, 有罗汉飞过来, 有什么大菩萨过来,都有这种境界,凡人看不到的地方,然后如果你修得非常清净一片中养道,诸佛菩萨都知道,给你一个机缘,无形当中有一个大成就者来了,给你一个加持指点,加持了突然之间开发相应了。或者说阿弥陀佛放光来照他相应,或者弥勒佛来了,都有。你象傅大士实际上是弥勒佛,它里面显示出来的也是诸佛加持放光,这就是光光相照。冈波巴大师讲的十地菩萨,十方佛都给他灌顶使他成就就是这个境界。

  问: 冈波巴大师口诀里偈子讲的十三地和华严经里面的十地有什么关系?

  师; 十三地就是佛, 十一地过去是佛。加了初地以前的二地。见到法身也是初地, 这个初地和华严经里面和圆教的初地不一样的,他的位子是从法性上建立的,不是从法相上建立的。

  法华是圆的, 是法性和法相融会在一起建立的,是圆的建立,但是他前面初信位就见道了,这个见是空性为主,也等于见到法身边上一样的。所以初信就已见到了和禅宗一样的境界;到了八信就是八地,见思都巳破掉;到十信是十地,尘沙都破了。七信之前是三贤位,到十信之后证入初住位,一百个世界示现作佛。 他是性相圆融的。楞伽经是讲法性的,这是见性的这个地方算起的,唯识宗是从法相讲的,讲到初地的时候才算证到法身,才见性的,才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起点高了。

  问: 大手印有见、定、行、果,大手印行的第三要诀: 显现相与串习相同,解法殊胜最妙要。请解释。

  师: 串习就是我们过去在第八识里的留下的念头种子,它一串串的出来,不是你故意起念的叫串习。串习和显相就是觉性的显相和现量一样的,同时在一起的不二的,就是说串习气当中认得法身,认得就是本性,你不要认为它是妄想。如果你这样体悟的话,就非常殊胜的,就是非常妙的一种道的境界,就是真正的行,如果你分开了,认为这是妄想,我要对治它或做功夫觉照它,那你就不殊妙了, 不殊胜了。所有的显现都是我们本性的光明,这个我们都可以体会到了。如果起一念这是妄想,那你就颠倒了,就住在上面了。

------------------------------------------------------------------------------------------------------

更多宋智明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