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7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
来源:   作者:妙境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7

   「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入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无作无起相」,前边说是菩萨修戒波罗蜜,持戒的时候,不堕诸烦恼中,前面这一段都是指烦恼,不堕诸烦恼中。什么原因能有这种功夫使令心清净呢?「何以故?」什么缘故菩萨的心能够达到这么清净的境界呢?这是问,下面加以解释。

  「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入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无作无起相」,因为观一切法空的关系,观一切法空,那么心里就没有淫怒痴了,就不堕诸烦恼缠了。我们凡夫的境界,心有所得,就是有这一切法,有眼耳鼻舌身意、有色声香味触法、有眼识、耳识乃至意识,有这一切法,我们执着这一切法都是真实的,那么就在这上起分别,这是好的、这是坏的、这是如意的、这是不如意的,于是乎就有贪、瞋、痴,各式各样的烦恼都起来了。现在这位菩萨观一切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入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无作无起相,这样观察呢,就没有生起烦恼的条件了,所以他心清净。

  所以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在本经前后文有提到,「空」这个字,诸法毕竟空,也名之为清净,龙树菩萨解释空为什么名为清净呢?因为你观一切法空的时候,就没有烦恼的生起,所以心里面就清净了,所以空也名为清净。现在这里就用空来解释菩萨修学戒波罗蜜的时候,为什么他内心清净呢?就是因为观一切法自相空的关系,他修空观。修空观的时候,所以「心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心不住一切法、不受一切法,得无生法忍,所以他就没有烦恼了。

  所以这个事情说起来是很容易,你若观一切法空的时候,就没有所缘境做你内心的分别处,心就没有所分别了,所以当然,没有分别,就没有一切烦恼了。但是这件事,在《瑜伽师地论》上的解释,有的人,有的佛教徒他有可能是这样,他很容易的就这样观、这样修止、修观就成功了,但是有的佛教徒办不到。你虽然从文字上观一切法自性空,自相空的道理,可以能够解释过去,但是你要修止观,修不来,这人就是这样子。所以就要有一个前方便,修前方便,这个前方便你做好了,然后再观一切法自相空,就可以了,所以要有个前方便的。

  这样说呢,我们佛教徒,当然有的人是说,你叫我修四念处,我修不来,这件事佛菩萨也是知道的,所以给你一个前方便,你这个前方便若是能做得来的话,修四念处就修得来了。观一切法空,这就是四念处,就能修得来;说我修前方便,我也修不来,那没有办法了,那只好念阿弥陀佛了;说念阿弥陀佛也不能念,那怎么办呢?我看就是没有办法了,就是念佛能念。其实念佛能念、我认为修四念处也能念。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你能打妄想,你就能修止观,因为修止观和打妄想,道理是一样的。你坐这里打妄想的时候,你修止观也和那一样嘛,不过内容是清净的,修止观的内容是清净的。我们打妄想,可能里面也有清净、也有污染,那就是自由的境界。这就是问题在那里呢?就是肯不肯的问题,我不愿意做这件事,那怎么办呢?就是无可奈何了。

  「所谓一切法无作无起相。菩萨成就是方便力故,增益善根;增益善根故,行尸罗波罗蜜,净佛国土」,修布施波罗蜜的时候,有这样的方便力,现在修尸罗波罗蜜也要成就这样的方便力,也是观一切法自相空,就是观这个戒是因缘生法,它也是自相空。其他的都是一样,和布施波罗蜜是一样。

  「成就是方便力」,这个「方便」这句话,昨天我们讲过,就是方法,就是有一个方法,或者说是智慧也可以。就是你成就了智慧的力量。这个「方便」这个地方,我讲一个故事听一下。这个故事可能是在乾隆年间,清朝,中国在清朝乾隆年间,可能这个故事出现在广东,一个也是有点名气的一个学者,叫徐文长,这个人,这个人当然是可能也会画、也会写文章的这么一个人,他可能不信佛,他母亲信佛。他母亲信佛,当然就是常常念佛,而且是出声念佛。但是这个徐文长可能写文章的地方和他母亲念佛的地方不是很远,可能距离很近。他母亲在那里念阿弥陀佛,出声念,他在那里写文章就有一点干扰,但是他不说:妈妈你不要念佛了!他不肯这么说,那么他怎么办法呢?他不一会他就叫妈妈,招呼一声,他母亲一听她儿叫她,叫妈妈,就注意一下,看他儿也没再说什么,她又继续念:还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么念,隔一会她儿又招呼一声,又招呼妈,过了一会又招呼,过了一会又招呼,他母亲心情有点不高兴了,说:你招呼我干什么?怎么一直招呼我做什么,打我闲岔呢?那么这徐文长说:我才招呼妈才几声,没有超过十声,你念阿弥陀佛,一声一声念那么多,阿弥陀佛会欢喜吗?这一下子一说呢,他母亲就不出声念了,也可能是默念,也可能是不念了。这篇文章上没有说这件事。

  这一段话呢,这就是个方便,他不让他母亲不要念佛,或者你不要出声念,他不说,偏要用这么一个方便叫他母亲不念佛,这就是方便。昨天我们讲这个周瑜写了一封信,那就是用那么一个方便来愚弄曹操,把蔡瑁、张允杀掉了,这就是方便,就是没有办法里面想出个办法来,这就叫做方便。

  徐文长这个人的确是有一点智慧的人,他还有一个方便,我们也说一说。有一个当铺,当铺里面也有这个办事的职员,这一天有人拿来一块玉石,当了五十两银子,这个老板就去检查这件事,一看这块石头当五十两银子太贵了,价钱给得太多了,那么我们是赔本了,这个生意就是赔本了。这个老板当然他是有这种知识,他就说出这个石头不值这么多钱,这个职员一听老板一说,感觉有道理,这个石头不值这么多钱,但是这件事情已经这样做了,怎么办呢?所以想一想怎么办法。后来职员对老板说:有办法!如此如此一说。那么这个老板说:好!

  这个职员就去见徐文长,对徐文长就说明这件事,说怎么办法能把这件事挽转回来呢?徐文长想了一想,如此如此,就会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个职员回来了,就把徐文长说的这段话报告了老板,老板笑了一笑。那么没有过多少天,他就请客,请了这个地区很多有名的人、这些好朋友来吃饭。吃完饭的时候,这个老板就拿出来一块石头、拿出一块玉,对这个朋友说:我最近得到了一个宝,很便宜地就是当在我们这里了,说:我们看看你这个宝,我们看看!说:好!就拿出来,一下子就摔在地下,摔碎了,这一下子,哎呀!这块宝摔碎了!真是可惜啊!那么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

  过了多少天呢,就是拿这个玉来当钱的那个人就来了,他听人家说了,说这块石头摔碎了,那他若用钱来赎回来的时候,就是他要赚钱了。然后这个老板一来说的时候,把原来那个玉拿出来,就给他拿去了。我看这个徐文长就是用这么一个方便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实摔碎了的那个石头是个普通的石头。不过用这个方便把那个人引诱回来了。果然是有效,他就是没有赔本,可能还赚几个钱了。这叫做方便力。用这个方便能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这里也是用这个词,方便力实在就是智慧力,什么智慧力呢?「观一切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入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无作无起相」,这就是方便力,这是智慧的力量。这种智慧的力量,当然应该是闻思修,通过三个阶段来成就这件事的。就是我们初开始从文字上明白这个道理,然后要拿出来时间在寂静处专精思惟、然后再修止观。这样子,观一切法自相空的智慧才逐渐、逐渐地增长广大,才有力量调伏内心的一切烦恼,使令内心清净,才能这样子的。

  所以「菩萨成就是方便力故」,这就是由闻思修的过程,成就了这样的大智慧,是这样意思。我们如果是只是从文字上的学习,而不能专精思惟,这个地方叫假名为方便力,它不能够令你内心清净。闻所成慧没有这个力量,说是你这个人出家这么多年,你学习这么多的佛法,你还有烦恼吗?是的!是的!因为你没能有专精思惟和修止观的力量,内心里面就是有烦恼。你用这个经论我天天读一读,不行!力量不够。

  所以这上面说:菩萨成就是方便力故,这个成就是经过闻思修三个阶段,才能算是成就。但是到修所成慧的时候,不一定就是圣人,也通于凡夫、也通于圣人。但是这个凡夫的时候,虽然是凡夫,和一般人可不同了,他心清净。

  「增益善根」,这个增益善根是什么?我那一天讲过,就是胜义的善根,就是观一切法自相空,这是胜义善。这个胜义善不断地增长,从闻所成慧到思所成慧,就是又增长了一大部分,由思所成慧到修所成慧的时候,又增长了一大部分,这个时候能调伏烦恼。

  这个时候很明显的不同呢,就是可爱的境界出现的时候,他心里面没有贪心;这个愤怒的境界来了的时候,他不愤怒。他心能够用这观一切法空的智慧把这些境界都溶化了。所以爱的时候他不爱、瞋的时候也不瞋、悭吝的时候、破戒的时候,瞋恚、懈怠、乱意、愚痴都没有,乃至高慢的境界都没有,他常能够作如是观,所以增益善根,能增长善根。

  增长善根这个地方呢,就是你观一切法空的这个智慧达到了这个程度,一直地向前进而不向后退,这叫做「增益善根」。若是得无生法忍的时候,这个智慧就是永久也不会退下来的,永久也不退失,那就是到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境界了,叫做「增益善根」。

  我刚才说过,我们的烦恼大,我们的烦恼很重,贪心也很大、瞋心也很大、脾气很大,这是因为久远以来不断地熏习,所以我们就是烦恼很大、贪心很大。现在观一切法自相空的这种智慧,这位菩萨他也是,白天也用功修行、夜间也用功修行,早晨起来就用功修行,午前也修行、午后也修行、晚间也还是修行,昼夜六时,少少地有点睡眠,其他的时间不断地这么修习,修习一年、修习二年、修习三年、修习四年、修习十年、修习二十年、三十年、一百年,常常这样修习,所以也是增益善根,这个力量非常的大,那么这当然就是得无生法忍以后,他就是成就了这样的方便力故,增益善根。

  「增益善根故,行尸罗波罗蜜」,他的善根不断地增长,有大力量,用这个力量来持戒,修行这个尸罗波罗密,所以他当然持戒时不堕淫怒痴中,亦不堕诸烦恼缠缚。

  「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前面观一切法空,那一段文是空,这个「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是有,就是由大慈悲心来成就这件事。「持戒,不受世间果报」,这和前面那个布施行檀那波罗蜜,他的目的不是爱着世间的果报,不是这个意思,什么意思呢?是「但欲救度一切众生故」,持戒也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能救护、度化一切众生的,为了这个原因,「行尸罗波罗蜜」,他能修行这个尸罗波罗蜜。

  我再说一个菩萨这种这个道力的境界,在经上说到一位菩萨做国王,做国王的时候,这是久远以前,就是释迦佛以前,释迦佛没有成佛以前的时候,行菩萨道的时候做国王。做国王的时候,这个时候国王的名字叫做一切施,就是所有的财富都能够布施给众生,叫做一切施,一切施王。

  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国家里面有一个贫穷的人,是个婆罗门的种姓的人,他这个时候,家里面贫穷的情形,就是他的父亲死掉了,只有他母亲、还有他姐姐和弟弟,加上他自己就是四个人生活;生活困难,就是每天吃饭都有问题,他的母亲对她的儿子说,说是你父亲若在的时候,可能去到国王那里去,就是向一切施王,向他乞求,就能得到一些财富,解决生活的问题。今天你父亲不在了,你也可以嘛!你也可以到国王那去求嘛!她的儿子说:我现在年纪轻,我应该读书,等我的知识有多少知识了,我再去求。这样子,你要去读书,我们生活怎么办呢?说不要紧,我向我认识的人去借,借点钱来。于是乎他就到一个认识的人家去借钱,借来一个金钱,一个金钱就够他们家里面一年的生活了,那么他就出去读书。

  到了一年的时候就回来了,回来了,他母亲说:那么你现在读书好了,读了一年,你可以到一切施王那里去向他求去吧?说是:不能!我今天,我读一年书还不够,我再读一年!我们现在生活有问题!不要,我再去借钱。那么他又到以前借的朋友家又去借,那个朋友说:你同我借了一个金钱, 你没有还我,现在还要借钱,我们不能口头说不算,要写个字据,要写个合同的,就是把你母亲、你姐姐、你弟弟,加上你本人都写在这个契里边。如果你不还我钱,你们这几个人都给我做奴婢、做奴隶。说:好!就是同意了,就写了这个合同了。写合同完了,就把这个合同,当然一人一份,他自己这一份交给他母亲,他又去读书。

  读了一年就回来了,对他母亲说,他母亲说:现在可以了?现在可以将就,我可以到一切施王那儿去向他求。那好!他就走了,走在路上遇见这个债主了,债主说:你说是借,这个时间到了,钱没有还,是不可以啊!那好,我们照写的合约书照办,把你们几个人都给我做奴隶。那么这个小孩子说:我给你奴隶是可以的,我原来是这么写的嘛;但是我给你做了奴隶,我也没有办法还你钱,不如你不要叫我做奴隶,我现在到一切施王那里去向他去借贷,向他求点财富,如果同意了,我可以还你钱!这个债主想了一想,也有道理,那好!就放他走。

  这个时候,我们就说这个一切施王,一切施王这个时候,和他为邻的国家的国王就是调动军队来侵略他的国家,这个大军就是开过来了。很快的,那么这个中央政府,国王就知道了,他就对他的臣就发表了:说是这件事,他们的军队过来,来侵略我们,我想了一想,想了再想,我想这件事,我们不要抵抗,我们不抵抗。这个国王如果来了,你们照样就是为他服务、听他的命令治理这个国家就好了,我们不要打仗。我们不需要准备,就这样好了!那么这臣下一听,那好,不准备就不准备。

  过了多久,敌国的军队就接近都城了,他的臣又来报告这件事,王说:我们照以前的决定,我这里这个王的印也交给你,这个敌国的王来,你就交给他,我现在就走,他就换成老百姓的衣服,他一个人就走了。

  走了五百里路那么远的时候,看见前面来了一个年轻人,心里想:这个年轻人可能和我有所求,心里面想:等到走到一块时候,就站下来了,这个退位的国王,这个一切施王就对那个年轻人说:你到那里去?你有什么事情呢?年轻人说:我要去拜见一切施王,我家里面,我的母亲、姐姐、弟弟都为人家做奴婢,欠人家债还不起,为人做奴婢了,我希望一切施王能够同情我,给我多少财富,我还债,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王说:我就是一切施王!你是一切施王,怎么你单独一个人,你都没有部下随着你呢?说:我已经退位了,我的国家被敌国王都占领了,我今天就是变成一个普通人了。他一说,这个婆罗门子就倒下了,就闷绝了,就是心里面痛。

  那么这个时候,这个一切施王就把他拉起来说:你不要难过,还有办法能得到钱!什么办法呢?现在这个,这个敌国的国王想要我的头,谁若能拿到我的头给他,他会给你有重赏。所以你不妨把我的头割断了,你把头给他,你就得到钱了。这个婆罗门子说:不可以啊!我对这个一切施王很恭敬,我怎么可以做这种事!我不能这样子!那么这个一切施王说:那这样,你把我的耳朵割下来,把我的鼻子割下来,这样子给他,也能得到多少钱!这个婆罗门子说:这样也不能做,不能这样做!你若这样不做呢,这样子,还有个办法,我们一同到都城去,附近的时候,再把我绑起来,然后去见国王,你见到这个国王,也会得到重赏的。那么婆罗门子说:若这样子也可以!那么两个人就一同走了。

  到了都城的附近的时候,很多的市民都看见这个国王,都认识这个国王,一看见国王都跪下来,大家都哭起来。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婆罗门子也就按照原来的约定,就把国王绑起来,就是到了皇宫那里去了。当然有守门人,就是报告了这个国王,国王说:好!赶快把他抓住,送来。

  这两个人到了敌国这个国王这里来的时候,有敌国国王的部下,也有原来一切施王的这些部下,一看见这个国王来,大家都跪下来,大家都哭。那么敌国王就问:你们哭什么呢?说是:最初的时候,我们也有军队嘛,但是我们的国王主张不抵抗,就是把这个国家让给你,现在他为了同情这婆罗门子家里面的贫穷,他愿意这样做,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了财富,来满足这婆罗门子的愿望,他这样的慈悲,使令我们心里面受到感动,所以要哭。那么这敌国王就问这个婆罗门子:究竟怎么回事?婆罗门子也如此如此的报告,敌国国王也向他跪下来,也在哭,然后这个王说:我原来在我的国家的时候,听到很多人赞叹你的功德,今天我见面感觉到功德比以前听说的还殊胜!这样好了,这个国家我还给你,你继续做国王,我撤退!

  经上说到这一切施王,梵语叫萨和达王。我们在思惟这件事,这个国王能这样做法,他为什么能这样放得下呢?我想他就是因为观一切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他因为这样的修行,有这样的修行,所以他能提得起、也能放得下,所以他能够容忍这么多人所不能忍的事情;也能感动了敌人,又还给他自己的这个国土,继续地请他做王。其中我忘了一句话,这个婆罗门子会相面,他看见这一切施王还能得到王位,能恢复过来,还有这么一段。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行菩萨道的时候有这样的境界。当然我们再明白一点说,菩萨行菩萨道做国王的时候,不抵抗,为了我一个人做王发动军队和敌国作战,要死了多少人,不应该这样子,就是我个人退让好了,不要去杀害生命,使令和平地转变。

  我想这件事,虽然说是这只是这么说这件事,实在也就是佛教的思想,佛教思想不主张战。我们中国的一个哲学家墨子,非战,就是不主张作战。我想佛教也是这样子,不主张作战。但是自己的王位能肯这样放下,那么容易吗?我们不是做王的,小小有点成就,你若吃点亏,你肯吗?你肯让吗?你肯容忍这件事吗?何况是做王位,有那么多的财富,他也能完全放下,那么容易放下啊?也是因为有这个方便力的关系。有这样的方便力,所以他都能放得下,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得到。

  所以现在这上面说,这一段文说是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若是供养佛多、种善根多,你还是不容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什么?没有方便力。若有方便力,这件事就容易做成功。所以我们今天的佛教徒的情形呢,当然我们说你叫我断烦恼,这个事不容易,叫我放下,也不容易。实在来说呢,就是若有这个方便力,这件事也不难。你就是观一切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入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无作无起相,你常常作如是观的时候,就能放得下;放得下,并没有吃亏,就像刚才这个一切施王,又能恢复王位,又能恢复王位的。

  我们这个世界上,这个人为什么他能做国王呢?就是他修学这个善法功德多了,他就是能做王;但是这种善法都是用有所得的心,我、我所的心修学善法的;菩萨能够无我、无我所,用一切法空的智慧,用大悲心做诸功德,不是凡夫有执着的心做的功德所能比。所以凡夫要侵略菩萨的国土,想要战胜菩萨,是不可能的事情。菩萨那种大威德、大褔德境界,只是暂时的退让而已,就是用大悲心不作战,不伤害人命的意思,凡夫的那一点功德不可以去侵略菩萨的,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菩萨退让,而实在来说,这是菩萨的一种方便力,而实在菩萨是并没有吃亏的!并没有吃亏这件事。

  所以我们佛教徒应该是修学这个般若,学习这个般若法门,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把这个方便力成就,用这样的方便力修六波罗蜜,你想要做国王,你就能做国王;你想要做天王,也能做天王,就是你想要做的事情都能成就,和凡夫不同。凡夫做的事情,这个增益善根实在就有这个意思,凡夫做的事情,因为你有执着心,你就是那么点褔力,成就这个境界,这个褔德完了的时候,就结束了。而菩萨用无所得的智慧所修学的功德是无穷无尽的,是随意自在的。

  所以这个方便力,我们佛教徒应该努力地去学习,学习这件事。刚才说过,说我办不到,它有个前方便,前方便应该是容易办的,顶多就是时间上的问题,有的人时间短,就把前方便做好了,我们时间长一点也应该做好了;前方便做好了以后,再观一切法自相空,这件事很容易的,很容易就做来了,就能观上来的。所以这个般若法门在佛教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经上也提到,就是空、无愿、无相这三三昧,三三昧其实就是般若波罗蜜。一切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由此般若波罗蜜而得成佛的,没有例外的事情。所以这上面说,以是方便力可以得一切种智的。「持戒不受世间果报,但欲救度一切众生故,行尸罗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羼提波罗蜜,应萨婆若念,方便力成就故,行见谛道、思惟道,亦不取须陀洹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知诸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虽行是助道法,而过声闻、辟支佛地。须菩提!是名菩萨无生法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羼提波罗蜜,应萨婆若念,方便力成就故,行见谛道、思惟道」,前面是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讲完了,这两个波罗蜜的方便力是这样。这是第三段「行羼提波罗蜜」,「羼提」翻到中国话就是忍辱,忍受人家的羞辱。这个忍辱这件事,是怎么意思呢?就是心不动的意思,有这个苦恼的境界,人家来毁辱我,我心里面不动瞋心,心不动,这是叫做忍辱。但是问题还是要解决,问题要解决呢,菩萨就是用他的观一切法空的智慧和慈悲心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用烦恼来解决问题。

  我们凡夫就是有了不平的事情,有了问题的时候,要怎么解决呢?用贪心解决问题、用瞋心去解决问题、用愚痴心、高慢心,用烦恼来解决问题,用烦恼是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制造问题的,就是苦恼上加上苦恼。暂时这个人有点权力,他能这件事就这样做了,但是后患无穷,会有这个问题;菩萨摩诃萨他学习这个方便力的时候,他不用烦恼,他用智慧和慈悲心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没有过失、没有后患,而且彼此都有利益的。

  当然,不用烦恼解决问题,这就是个问题,我有烦恼,我怎么能不用烦恼呢?那就是,你要观一切法空如实相,这样子就能把烦恼消除了。所以境界怎么样有点变化的时候,心里面不动,心里面都不动的。

  所以内心里有烦恼,这是一个大患之本,应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我们的清净心也出现了,大悲心也容易出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为什么样的人说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呢?就是有大悲心,但是没有智慧的菩萨,只是有大悲心,但是没有智慧,这样的菩萨需要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说我不学习,我有大悲心就好了嘛!你这个大悲心靠不住,因为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出现的时候,你的大悲心不能出现了,大悲心会隐没了,就是瞋心来了,不如意的事情出现的时候,瞋心来了,可爱的境界出现的时候,贪心来了,你的大悲心隐没了。若是你有金刚般若的时候,不管什么境界出现的时候,大悲心不隐没、不失掉,你还能继续地行菩萨道。所以这个金刚般若是成就大悲心的。这个金刚的意思就是一个坚固的意思,无论什么境界出现,你不能破坏我的智慧,我的智慧不受影响,所以叫做坚固的意思。

  现在这里面是羼提波罗蜜,就是行菩萨道的时候,遇见了种种的苦恼的事情,他心里面不介意,他的菩萨道继续地推行,而不会退下来的,这都是般若波罗蜜的力量。有般若波罗蜜使令我的心里面不动,能继续地保持内心的清净。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呢,这个般若波罗蜜在佛法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自己用功修行,般若波罗蜜能使令我心清净,能断惑证真;修学菩萨道广度众生的时候,有金刚般若波罗蜜能排除一切困难,这个菩萨道能够成功的。所以般若波罗蜜对自利利他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功德,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般若波罗蜜。我们愿意到阿弥陀佛国去,般若波罗蜜也有作用,般若波罗蜜能令你一心不乱,能令你心不颠倒,那么临命终的时候,心里面就算是有病苦,心里面也不在乎,心里面不颠倒,心里面还是正念分明的愿生阿弥陀佛国,那么也很容易就去了。如果说是我能念阿弥陀佛,你没能达到一心不乱,你若没有般若波罗蜜,你很难心不颠倒的,很难的。

  所以弘扬净土法门的人,其他的都不要学,就专心地念阿弥陀佛,当然有的人没有学习佛法的条件,那只好不学了,那就是这样子了;若是你能有学习的条件,应该学习般若波罗蜜,帮助你一心不乱,帮助你心不颠倒,你往生阿弥陀佛国也比较容易。这个般若法门是一切法门都需要它的。不是说是有冲突,我念阿弥陀佛,学习般若波罗蜜对我有妨碍,不是的!

返回目录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