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2年01月13日(则慧法师)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4日
来源:   作者:则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2年01月13日(则慧法师)

  阿弥陀佛!各位晚上好!

  上周我们讲到了障禅定度

  《宝积经》中说:作为正行成就的菩萨,对于禅定应该是“离生无色而起禅定”,就是修禅定成就的,要随定力(不动业)而生色、无色界天

  菩萨行主要是以见佛、闻法、利他为先要,所以虽修起禅定,而以悲愿力、智慧力,常生人中或生于天上,也决不生四无色

  因为生在这种长寿天上,对于见佛、闻法、和修菩萨行,是有障碍的

  这里所说的障禅定度戒,总的有三条,是从修禅定的初、中、终的三个过程来作说明的

  如第一条、“惰慢不求禅法戒”:中说到,作为菩萨开始修习禅定时,必须要承袭师教,才可以修学

  有的人也认为,不必随师学,照着经典照样也可以,如果是上根利智者,或者是可以的;如果不是就难免会落入歧途了

  所以作为菩萨应该要虚心请教师长,如果反以嫌恨心、或?慢心、或轻视师长,不去向师长求请指教修习法要

  就是犯了菩萨戒法,而障了禅定波罗蜜的修习。

  第二条、“不除五盖戒”:承接上条戒说,菩萨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如果有五种盖

  覆盖自心,就会成为修定的障碍,而不能得定

  五盖指:一、贪欲盖;二、嗔恚盖;三、昏沉睡眠盖;四、掉举恶作盖;五、疑盖

  这五盖生起的时候,也都各有对治的法门如经中说:贪欲盖生起时,可修不净、无常、苦、空观

  嗔恚盖生起时,可修无我无人、慈悲、平等观。

  昏沉睡眠盖生起时,应策励警觉,修光明想,或起座经行

  掉举恶作盖生起时,应系心一处,勿令放纵,而生追悔

  经中说:如果疑盖生起时,应念佛所说法,定无虚忘;师虽是凡夫,然能说圣法;如食母乳,勿嫌面丑

  如采枝果,勿嫌枝曲。应自惭慧浅,难测幽寂,若远离五盖,方能入定。作为菩萨在修禅定时

  如果起了这五盖,而不以种种方便加以对治,就是犯了此菩萨戒法,障碍修禅定波罗蜜

  而第三条、“贪味静虑戒”:进一步说明,菩萨在修定得成就时,如果还一直执着于禅味的快乐中,不思向上更求进步,就犯了菩萨戒法   以下讲“障般若度”

  这里所说的般若,就是智慧,智慧是佛法不共世间法的最大特质,是解脱与成佛的根本,对于菩萨行,是非常重要的

  《宝积经》中讲到,正行成就的菩萨应“行方便慧”,因为菩萨的智慧是以方便助成的,所以方便慧就是,以悲愿为方便,以无所得为方便

  这里所说的障般若度戒,总的有八条,前五条是从对法的角度,来说明犯不犯;后三条是从对人的角度,来说明犯不犯

  如第一条“不学小乘戒”,中说到,作为菩萨如果认为,小乘法不究竟、不圆满、不彻底

  修大乘菩萨行的人不应听闻、思维、或修行

  认为只有大乘佛法才是究竟圆满的,专门修习大乘佛法就可以

  有这种见解的人,就违背了菩萨广种福智二种资粮的精神,不知道小乘佛法是进修大乘佛法的方便,

  所以就犯了菩萨戒法,并障碍了修习般若波罗蜜

  相反的第二条“弃大向小戒”中则说到,作为菩萨,本来是以趣向大乘为目的,如果执着、或专学于小乘教法,而舍弃大乘法者

  也犯了菩萨戒法并障碍般若的修习

  所以这两条戒总说,不管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如果偏弃一边都是错误的

  不管是大乘佛法还是小乘法,都是佛陀所说的,如果偏弃一方都是犯戒,有障般若度,更何况是修习其它不相关于佛法的外道等异论典籍

  接下来的第三条“舍内学外戒”,和第四条的“专学异论戒”说的就是这种舍本求末的错误行为。

  而第五条“不信深法戒”,则是说明,学佛的人学习大乘佛法之后,如果不能理解、相信、不能体达大乘之理的微妙高深

  却认为大乘非佛说等种种言辞生起,对大乘佛法不但不相信、不接受,还加以毁谤,这就犯了菩萨戒法,并障般若度

  这也是对大乘佛法没有生起深信的原故,因此《本业经》中说:“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又“信为入道之本,戒是住法之本”

  从对人的角度说犯不犯戒法,如第六条“爱恚赞毁戒”,这条戒和前面四重戒中的第一条“自赞毁他戒”几乎完全相同

  不同的是,在重戒中,是以贪心的原故,既自赞又毁他

  这里是由于贪心而自赞己德,或由于嗔恚心毁谤他人,这两者不并起的,所以属于轻戒

  第七条的“?慢不听正法戒”,和第八条的“轻慢法师戒”,对于学法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也常听说“佛法从恭敬中求”

  作为修学佛法的人,如果知道哪个地方有法师、或大德居士在讲解佛法,应该要去听闻,如果反而生起慢心,认为这些自己都学过,或都懂得

  或因为起烦恼、嗔恚心;或因为对说法者不满意,或对方有什么短处,而不去听法,或加以轻视

  甚至讥笑,这些大都是慢心、嗔心在作怪,这也是由于不重法,而接着不尊师,这样不但犯了菩萨戒法,并会自障般若度,对别人并没有什么损失

  因此《宝积经》中有说到,菩萨有四种邪行,会退失智慧

  一、不尊重法,不敬法师;

  二、所受深法,秘不说尽

  三、有乐法者,为作留难,说诸因缘沮坏其心;

  四、骄慢自高,卑下他人

  上面所说的,是为菩萨四法,会退失智慧的,求大智慧的大乘行者,应切戒才好!

  以上所说的三十二戒,是属于摄善法戒,犯了则障六度善法的修习

  当然在每条戒当中,还有轻重和开缘的不同,不是硬性的规定,如果不这样就是犯戒

  这还要靠大家对整个戒文的熟悉程度,进行善巧的受持,才能尽量做到不误失

  此下的十一戒,是属于饶益有情戒,也是摄众生戒

  作为正行成就的菩萨是“应四摄法”,因为化导一切众生,都和这四摄法相应

  所以作为大乘菩萨应该以此:布施、爱语、利行和同事四摄,来摄取度化众生,才不违背菩萨行

  在十一条戒中分为四部分即:前二戒属于“障同事摄”;第三条属“障爱语摄”;第四至八条属“障布施摄”;最后的四戒属“障利行摄”

  一、“障同事摄”:此戒是四摄法中的第四,说明行菩萨道,应当学习做到与众生同事,所以叫同事戒,而不与众生同事,就违犯了此戒

  所以称为不同事戒,也就是戒文中所说的“不为助伴戒”与“不往看病戒”

  同事的范围很大,比如观世音菩萨,是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而此戒的内容,主要用意是在帮助众生

  比如众生在办事时需要人帮助,或生病时最需要别人的关心

  作为菩萨如果遇到了就应该发心帮助他,或探望病人,如果以嗔心、慢心等不发心帮助

  也就违背有菩萨饶益有情之心,不但违犯了菩萨戒法,并障同事摄,因为不利于度化众生

  二、“障爱语摄”,有一条为“非理不?戒”,主要是说

  作为菩萨,如果见到众生,不是有心要造恶,只是由于不懂善恶因果,不辨邪正是非,虽然想行善事却反造恶因

  比如为了求现生或来生的利益安乐,而行杀生祀神,扶乩信鬼,持猪狗戒等不善因缘的时候

  就要起深重的慈悲心,方便劝导。如果以嗔心、慢心不为此类众生如理宣说,则犯了菩萨戒法,障爱语摄

  三、“障布施摄”,有四条,、“有恩不报戒”、、“患难不慰戒”、、“希求不给戒”、、“摄众不施戒”

  这些都是从财施、法施和无畏施的三个角度说明,如果犯了则障布施摄

  这些都是从财施、法施和无畏施的三个角度说明,如果犯了则障布施摄

  比如第一条中所说的:作为菩萨,对于有恩于己的,不论是谁都应知恩报恩

  如果不但不以自己的能力,加以相当的回报、供养,反以嫌恨心相对,则犯,主要是从财、法二施的方面说的

  四、“障利行摄”,也有四条即:、不随顺有情戒;、不随喜赞叹戒;、不随行威折戒;、不随现神力折摄戒

  这四条戒中第一条都有一个“随”字,是“随他”,也是利行的意思,也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九恒顺众生

  这当然也要根据不同的众生,进行不同的随顺了

  所以戒的第一条就说到“不随顺众生戒”

  作为菩萨本来是以利行众生为本,凡是没有违背于佛法,有利于众生身心的事,都应该护持随顺

  如果反而心怀嫌恨,不随顺众生则犯,并障利行摄

  有关这第四“障利行摄”,大家如果读过《普贤行愿品》就知道,里面都有说到

  特别是济群法师《学佛者的信念》一书中有非常详尽的说明,大家可以去看看,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到这里,整部戒的戒条就简单说明完毕了,具体的开遮持犯,还请大家各自随力去看   如果未受戒者,应该发心受戒;而已经受的,还要继续如法持戒

  所以在戒本中有一段文说得好:“若诸菩萨从他正受戒律仪已,由善清净求学意乐;菩提意乐;饶益一切有情意乐,生起最极尊重恭敬,从初专精不应违犯”

  这才是最难得的持戒清净菩萨

  记得在论坛上有人说,“受了戒后犯戒,还多了一层戒罪,还不如不受”,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懂受持戒法的无上功德利益

  这个原因记得在前面也有粗粗的提到过

  而在戒文的后面也有说到,菩萨三聚净戒,微细广大,唯佛能究竟清净,等觉菩萨以下,亦难丝毫不犯

  何况初发大心的凡夫菩萨。所以持戒清净有二种人:一者,从初专精,无少违犯,是名清净

  二者,虽有违犯,而有惭有愧,发露忏悔,仍名清净。第一种持戒清净的人既不易得,第二种持戒清净,则人人能勉励以行

  菩萨所受净戒律仪如果有所违犯,应该马上发露至诚忏悔。其忏悔法,应往至小乘、大乘清净持戒者前,如法发露忏悔

  这样可以使犯戒的人,重新得清净戒体,所以作为初发心的凡夫菩萨,受持戒时,经常怀有一颗惭愧、忏悔的心是非常重要的

  而受持菩萨戒,性空见也是极其重要的,这个问题上次济群法师也在这儿作过开示

  作为菩萨应该怎样做才更如法、更好,介绍大家去读一本经,就是《宝积经》

  里面说到了什么是缘起性空,对于菩萨应如何建立性空见,作为菩萨应如何做是对的,如何做是错的,层次分明,说得特别的详细

  如果有兴趣大家不妨去读读

  到这《瑜伽菩萨戒》就全文结束了.

  则慧先向大家作个忏悔

  则慧稽首和南,敬谢大众,僧差说戒,三业不勤,戒文生涩,坐久延迟,令众生恼,望众慈悲,布施欢喜!

  也恭祝各位都能发无上菩提心,持菩萨戒,成就无上菩提道!

  在这我也代表网络佛学院的所有学员,感谢几位网管班长,长期以来的忍辱负重,并牺牲自己的修学,发心护持,才有大家学法的好环境!

  呵呵!既然说戒圆满结束,下面我们还是一齐来作个回向吧!

  学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还有巧得是今天也是初一,大家可要好好诵诵戒啊!

  下面我们还是请济群法师,为我们作总结开示吧!!

  济群法师: 晚上好!诸位吉祥!

  《瑜伽菩萨戒》的学习圆满结束。祝贺大家!

  这学期则慧法师辛苦了!果箐、蒙卫芝、邢晓彤等同学尽心尽力护持道场,功德无量

  这门课上完了,大家应该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一写,作为一个成绩

  目前我们还得按网络佛学院的课程正常进行

  将来当然也可以考虑开专宗的学习。

  不论学什么宗派,基本的佛教基础都是需要的

  否则会出现偏激的毛病。

  当然如能请到法师,增加一些各宗派的课程还是可以的。

  这种网络上课的方式,许多比较传统的法师都不太适应。

  我感觉自己似乎都越来越不适应了。

  西园论坛一直也没能在教学上发挥很好的作用

  看来很多事情要形成气氛,还真不容易。

  我也希望我们的网络佛学班的学员,将来能多有一些发心参与我们的弘法的事。

  网上教学毕竟是有限的。

  社会上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法,没有因缘接触。

  建立好这个网上的道场、推广这个网上道场,意义非常大。

  佛教的事业是社会大众的事业。

  大众的事业,自然要大家参与。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下学期讲《菩提道次第略论》

  大家假期要好好准备一下。

  网上的《菩提道次第论》的专集,可供参考。

  这部论对修学佛法非常的重要。

  能帮助我们清晰的把握从学佛到成佛的脉络。

  以及道前基础、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及止观修行的要领

  是一部非常好的认识佛法的纲要书。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