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三论宗>>正文内容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 教法之东来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 教法之东来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总第十五讲之 教法之东来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1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教法之东来 在禅宗的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到后期,这么多大师提倡要把禅法汇归到教法体系当中呢?这是件似乎不合拍于禅门主流的事,但仍被提起,理由何在?

  早期的佛教,在教法体系完成自身框架的构建之后,才由繁到简,转型成为以禅为特质的汉传佛教。

  教法在中国传播和形成,基本始于西汉末年。从第一位求法人朱士行起,人们逐步开始去印度求法。不断有人去不断有人回,回来的是十分之一。从西汉的朱世行开始,一直到后来唐代的玄奘大师,其间去印度求法有成就的大师,在历史传记中数起来,加上玄奘大师,整整有一百人。玄奘大师是整整的第一百位。

  玄奘大师学成归国,把唯识宗的教法在汉传佛教已有的基础上来进行整合。当唯识宗和相应的中观这些框架形成了以后,各宗全面成形,汉传佛教的发展就已经到了相当圆满的程度。到后期,我们对于汉传佛教一千多年的发展的理解,其实都是站在前人的成就之上的,并没有很多新的成果。

  只是传来的过程异样曲折。

  首先是刚刚传来的时候,中国原有的思想只有道家、儒家以及法家等诸家学说,所使用的语言都得用中国原有的。翻译经典的体例及语言(名相),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比如说安世高大师来到中国,所翻译的经典里面,“涅槃”都被称为“道”,就没有“涅槃”这个词,在后来即使有了“涅槃”这个词,也没有办法对它进行展开。很多时候“般若”被说成“无”,“真如”被说成“有”。

  虽然那段历史离现在已经很遥远了,不过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现在继承者还是有很多,年代固然久远,串习大抵相同。在“有”和“无”上进行辩论的,还大有人在。

  当时,“有”和“无”的辩论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他说的“有”,不一定就是对方辩论所指的“有”,他说的“无”,不一定是对方所指的那个“无”,没有共许成分,如何往下深谈?

  所以经常无法确指地互相批评,争论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到最后却发现原来我所批评的不是你。常常有这样的问题发生。我们这个表格所要表达的就是这段历史的教法发展形态。

返回目录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