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25日(则慧法师)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4日
来源:   作者:则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25日(则慧法师)

   阿弥陀佛!各位菩萨晚上好!!

  顶礼十方三世佛法僧。

  下面我们接着上周的课程来讲。

  在上周正释戒文的第一段中讲到,作为已经受过净戒的菩萨其修学的程序是什么。

  随之又进一步的劝谏的有的人要受持菩萨戒,因为受戒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是一个没受过戒的从,由于没有戒体的护持,就容易随风而动随环境的变化而起变化。

  如果受了世间法的熏习和影响,就会流浪生死。如果能受出世间法的熏习却又能慢慢的趣向佛道。

  特别是十信位以下的凡夫,更容易被各种风所左右,所以随着众生所熏习和环境的不同。

  而所得的因缘果报也就有所不同。

  因此这里劝已受过净戒的菩萨要信受奉行,更劝导还没受戒的人要发心受持菩萨净戒。

  所以《梵网经菩萨戒》中说到:“未受佛戒,是名畜生,生生不见三宝,如木石无心故”。

  譬如稚童,无所识知,为父母者,为之延师,严深读诵。

  一切众生如同稚童,三世诸佛如同父母,波罗提木叉犹如明师。

  持还有作持,所以如来为一切众生说此菩萨戒,严训修学。

  如果一切众生不识善见,受持净戒而当面错过或因种种原因不受,或受而不学,或妄自承当,妄称菩萨等等那就枉在人生走一回更枉为学佛之人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依教奉行,谦虚自尅。

  对照以上所说的程序来看,此瑜伽戒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

  特别是相对于声闻戒来说,其最大的特点有三:

  一、声闻戒规定必须要经过五夏专门跟随师父学习修持戒律后,才能听教参禅。

  而菩萨戒却可以在藏同学。

  对不起应该是三藏同学。因为作为菩萨他的愿心特别的广大,要度化一切众生。

  况且,瑜伽戒是弥勒菩萨集合于佛所说的经论,将有关的大乘戒律的内容综合起来。

  然后随众生的需要而说的。

  在大乘经论中都有提到戒律,如果想正确的理解大乘戒,就必须要学习大乘三藏并深入研究三藏。

  所以我们学习经论,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理解戒律。

  然后能如法的持戒。

  但小乘的三藏则又是分别说明的和大乘的三藏不同。

  二、本戒是弥勒菩萨对已受净戒的菩萨说的。但是如果是未受戒的人也能听戒。

  由此可以使众生种大善根,并能熏习大乘种性,长菩提种子并促使他能发起菩提心。

  而声闻戒还没受戒的人是不能听的,因为听了之后反而会成为他的障碍。

  但如果是在布萨的时候,声闻戒和菩萨戒一样都是不能参与的。

  三、声闻戒的戒法大多是属于止持戒,而菩萨戒不但有止。

  也就是说不但禁止去做恶,而且还要积极地去行善。如果不去积极的行善也算是犯戒。

  比如在我们所学的瑜伽戒中,前面的四条重戒是属于止持。

  在后面的四十三轻戒中有二十五条是属于作持,有十八条是属于止持。

  但是如果从持的角度来说,止持和作持两者的功德是一样的。

  但如果从犯的方面来说,止持戒的罪更大。

  根据我们这学期的学习要求,要求每个人每天都要诵一遍戒文,不知各位有没有去诵啊??

  就算不能每天都诵,有的人因人事务繁忙不能做到。

  作为受过戒的菩萨,至少也要每半个月依法诵一次戒。

  这其中也是有它的重要意义的。

  这是因为世尊的成佛全蒙菩萨戒之恩,成佛之后当然要不忘戒。

  应该是不忘戒恩。

  所以每半个月必须要诵戒。

  那么在戒律中,前半个月从初一到十五叫白月诵戒。

  后半月从十六到三十或二十九,叫黑月诵戒。

  一来每半月诵戒可以使菩萨不会忘记戒条。

  而且在诵戒的时候也可以随着所诵的戒文对自己进行一次省察。

  检察自己这段时间以来有没有犯戒。

  如果有犯就要马上进行忏悔,忏悔了以后戒体又可以重新得到清净。

  因为在半个月内所犯的罪还没有生根,容易忏悔清净。

  如果过了半个月,所作的罪已经生根了再来忏悔的时候,就比较难以清净。

  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犯戒应该要立时忏悔,不要等太久,因为时候久了罪已生根到结果时悔恨也就太迟了。

  所以半月育戒有两种作用。

  一是不容易忘记戒条。

  一是有罪时可以通过忏悔而得清净。

  这也是以佛陀作为我们的榜样和模范而进行半月半诵戒的。

  所以对于一个受过戒的菩萨来说经常诵戒是非常重要的。

  在菩萨戒中是怎么样定罪的呢??

  其有两种:一是重罪;二是轻罪。

  此中特别是有关重戒部分,在各部菩萨戒中都有不同的称呼和条数。

  比如在《梵网戒》中重戒有十条——称为波罗夷。

  在《璎珞经》中也是有十重戒——但称为不可悔罪。

  在《优婆塞戒经》中有六重戒——称为六重法。

  而在《瑜伽戒》中只有四重——称为他胜处法。

  什么是他胜处法呢??

  简单的说,就是作为菩萨,在修道的过程中,如果被烦恼。

  等各种业障所胜,就是为他所胜,此时也就犯了重罪。

  以上各种菩萨戒中,我们拿典型的两种来比较说明。

  在瑜伽戒中只有四重戒,而在梵网戒中却列有十重,在《菩萨善戒经》中说:

  “在家六重,出家八重”。

  但瑜伽戒却只说了梵网十重戒当中的后四重。

  这也是有他的原因的。

  瑜伽戒中的四种他胜处法,是根据根本烦恼贪、嗔、痴建立起来的。

  第一他胜处法,是因贪而犯。

  第二重戒是因悭而犯。

  第三重戒是因忿而犯。

  第四重戒则是因邪见而犯。

  这四他胜处法,在三不善业道中是属于意业所摄的范畴。

  此意业只在大乘戒所制的范围之内。

  所以这四重戒是属于菩萨的他胜处法。

  如果犯了这四重法,也不会完全属于重犯的范畴,其中也有轻犯。

  这是根据犯戒之心有上中下的差别,所以所得的罪报也就有三品的差别。

  下面我们先看第一他胜处法,可不可以请我们的班长把第一重戒的戒文列出,

  以供大家参考。

  正明四重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

  这一条重戒,在三心中是以贪心为前题。

  也可以分为两部分来说明。

  一是自赞,二为毁他。

  有关心理作用的部分,大家可以根据上次提供的惠敏法师的瑜伽戒本的心理与伦理观。

  对照看看,以增进对我们心理作用的了解。

  到这里时间也差不多了,与这条戒相关的一些如犯的因缘条件和在什么样的情。

  况下犯不犯等问题我们下周再详细说明。

  下面是自由讨论时间,大家请便!!

  问:弟子斗胆问一句,戒律也就是对已的思想与行为的约束和指导,对我们未拜师、未出家的初学者来说,未入佛门就受戒,适得其反,请问初学者不受戒,注重言行,能行吗。请开示。衷心祝福则慧法师法师早证菩提。谢谢!

  答:当然我们要先学戒懂得之后再去受戒,效果会更好的。

  问:戒体是什么?戒体有强弱吗?与何人受戒有关吗?

  答:这个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大家所关注的,下次写个帖子,大家再去看好吗!!

  问:请问下一课讲的内容是什么,能否明示一下,谢谢则慧法师法师。

  答:是《瑜伽菩萨戒》的第一重戒“自赞毁他戒”。

  问:请教法师,半月一忏是去寺院还是自己诵经就可以。

  答:在家菩萨当然是自己在佛前诵;而出家菩萨本身我们每半个月都是有集众诵戒的。

  问:戒与罪直接相关联,您能不能将二者的关系进一步地说明一下,也使大家对戒律的意义有更深的认识好吗?如何是罪?

  有些人还不明,不知其害。

  答:看来这个问题要等下次再说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