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宽见法师:对三位弟子的开示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1日
来源:   作者:宽见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宽见法师:对三位弟子的开示

 

  (2011-2-4宽见法师于天开寺客堂)

  (弟子根据录音整理)

  宽见法师:你们基本都是在成长在进步。我们仍然有时候感觉会有苦恼,是吗?有苦恼是正常的事情。因为在我们成佛之前不可能马上就离苦。比如说你上次不小心碰到佛像坏了,确实也是件蛮让人苦恼的事情。其实人呢,就是要学会去面对,有时候我们也会不被别人理解,有时候我们会感觉受了委屈。其实这些都没有什么,有一句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天不会亏我们,因果不会亏我们啊。

  其实我们学佛最大的成长,就是把一颗对他人期待的心去掉,要求自己,找自己的问题,别人我们没有办法要求。我们希不希望别人理解我啊?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他不需要期待别人的理解,但他需要什么呢?他需要去理解别人,或者换句话来讲,如果你想要别人理解你,你就先去理解别人,先去理解别人是因,你被别人理解是果,你不要想,等你理解我了,这是因,然后我再理解你这是果,这就错了。

  不用期待别人理解你,你只管去理解别人就行啦,他伤害你你理解他,他打你你理解他,他骂你你理解他,他侮辱你你理解他,这就是修行的方法,不求回报,不求他理解我,我们只管理解他就行了。

  弟子:修忍辱,也要有忍辱的过程。

  宽见法师:是的,当然这个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你先从佛法的道理上去解决,比如他对我不好,他侮辱了我,他误会了我,消我的业啊,我们的业障轻了,你说是不是应该感谢他啊?所以事实上我不期待他必须要理解我,他完全可以不理解我,我允许他不理解我,他不理解是消我的业。

  他理解我,赞赏我,当然也很好,但是一般比不上他误解我们进步更快。当别人赞赏我们的时候,我们会骄傲,得意,习气更加厉害,原形毕露,得意忘形,更加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可是当别人批评我们、敲我们一棒子,我们反而不敢怎么样。所以事实上当有时候别人让我们不舒服的时候,对我们是一件好事。当然话是这么说,面对的时候,还是有难度的。我讲的炼心二十四字: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勿强求……这是个原则,当然很难,确实很难。

  这个时候你就要先从思想上想通,为什么要别不平、莫抱怨?为什么我不能不平和抱怨,甚至还要感恩呢?因为一定过去有这个因,现在才有这个果,过去我也这样对待过他,现在他对待我这样理所当然,我惭愧啊。昨天你踢球不小心把别人家玻璃打碎了,第二天别人也拿个石头把你玻璃打碎了,你会不会很气啊?一般来讲不会。谁叫我把他的玻璃打碎,谁叫我先做错在前呢?只要你不再抱怨他,你欠他点就少一点,当然你再抱怨他,你又多欠一点啦。他伤害你,一旦把这个因果了了,就不会再伤害你了。你欠他五次,他把你五次伤害完就了了,但是你要抱怨一次呢,你又多一次。如果你不但不抱怨他,你反而感恩他,反而会消业。你把别人的玻璃打了,你马上登门道歉,对不起!他回来还打你玻璃不?不打啦。这就是忏悔,把业消了。

  宽见法师:所以当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第一点,你这是为过去了业。第二点,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东西了。你知道他这样子做会让人痛苦,那你就以后不会再这样做,因为他不这样对你怎么能学到这一点呢?应该感谢他。

  再一个,他不这样对你,你也就不知道受过同样对待的人他的苦,你就不能对他产生慈悲心,因为你受过苦,你就知道这种苦是什么感觉,所以你就能生起慈悲心,生起慈悲心则是最大的成就。我们修行就是要修一个慈悲心呐,修行就是要修一个慈悲心,无我的心,就是慈悲心。

  为什么慈悲心是无我呢?因为慈悲是对众生的,为众生就是无我,有众生哪还有我?因为有我,所以就没有众生,所以慈悲心就是无我的心。所以我们能得到慈悲心这是众生给我们的加持,他不伤害我,我也生不起这种慈悲心。

  再一个,想想看,我们的心里也都是一个世界吧,你看我们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只有一个人,就是自己。为什么?你看我们每天在想什么?我想要什么,我不想要什么,我想要得到别人的理解,我不想受到别人的伤害,我有什么痛苦,我有什么快乐……你旁边这个人他都不在你的世界里头,他很苦,你感受到了吗?他很快乐你感受到了吗?不是没有,很小,你看离你一公里以外的人,你能感受到吗?更感受不到啦,不要说一公里,十米之外都感受不到啦,所以我们的世界只有我们一个人。可是我告诉你,地球上六十亿人啊,我们只是六十亿人之一啊,所以我们的痛苦占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痛苦的六十亿分之一,微乎其微啊,我们的快乐占这个世界上比重有多少,六十亿分之一,也是微乎其微。其实我们个人的苦和乐根本不重要。

  宽见法师:(今天讲的梁皇宝忏里的一段话)“我等重复至诚五体投地,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依身口意,行不平等”,下面注意了啊,“但知有我身,”只知道有我身,“不知有他身,”只知道我有身体,不知道别人也有身体,“但知有我苦,不知有他苦,”我知道我有苦,不知道别人也有苦,“但知我求安乐,”只知道我要求安乐,“不知他亦求安乐,”不知道别人也要求安乐,“但知我求解脱,”只知道我求解脱,“不知道他亦求解脱,”不知道他也求解脱,“但知有我家,有我眷属,”只知道有我家,有我的眷属,“不知有他亦有家,亦有眷属,”不知道他也有家,他也有眷属,“但知自身一痒一痛,不可抑忍,楚挞他身,唯恐苦毒不深,”只知道自己身体痒了痛了,不可抑制,难以忍受,却不知道别人身上也痒,也痛,也难以忍受。你看当我们在对别人发泄的时候,甚至伤害别人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对我们的仇人想要报复他的时候,唯恐他不够苦,唯恐他有快乐,对不对?

  宽见法师:我从你们两个人身上看到的特别明显的问题比较少,当然是有时候,有点小脾气小个性正常,但是基本上你们还能克制。不过还是要再找自己的问题。在寺院里头要互相提醒,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有时候性格差不多的人爱走到一起,这时候要观察一下啊,性格相同,往往意味着习气相同,要注意一下我们共同的性格是什么,共同的爱好是什么,有可能是习气,所以要互相提醒一下。有时候两个人特别不容易走到一起,还是习气,习气不同,那我们的习气不同是什么习气,还要找出来,找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靠近了。

  宽见法师:当然佛法的道理有很多,平常你们自己修行都是怎么样去用功的呀?

  弟子:基本上就从基础学起,做功课。

  宽见法师:就是从基础学起,做功课啊,《二课和解》你们那有吧?那就根据这个,你们学早晚功课那就更好,理解它的意思去学,这样就能随文入观,早晚功课很重要的,对修行很重要。你要知道它的意思,否则的话就有口无心的了。

  你们俩其实总体来讲还不错的,因为你们抱怨的心不多,把抱怨的心能够减少,修行就很容易。其实人就学会接受,不要不平,不要抱怨,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你如果能别不平,莫抱怨,自然而然,你会得到加持,自然而然你就会有福报。不要抱怨啊,当然不抱怨的极致就是感恩,抱怨的反面就是感恩。越感恩得到的加持就越大,越抱怨就越没有加持,不但没有加持,反而会造业。所以你们总的来讲状态还是不错的,因为感恩的心胜过抱怨的心,尽管也会有一些不太如意。现在恐怕就是在闻思方面还是欠缺一些,因为你们机会确实少一些,有机会在闻思方面想办法多补补课。

  弟子:师父,怎样降伏自己的攀比心?

  宽见法师:呵呵,太好解了,越攀比就会被敲打,越攀比就会越苦,你还非要攀比,等你哪一天不攀比的时候,你就不苦了。

  弟子:您刚才说越攀比,就会被敲打是什么意思呀?

  宽见法师:越攀比,越受到苦果,越攀比你就越苦嘛,苦就是被敲打嘛,被敲打就是一种苦嘛,要不被人敲打,要不被社会敲打,要不被大自然敲打。

  弟子:就是因为这种苦导致生起出离心,然后生起想要解脱的这种苦恼的心,是吗?

  宽见法师:算是一种吧。

  弟子:所以我就可以找到这个苦的原因,就可以出离这种攀比心。

  宽见法师:对,算是一种吧,你以为你一攀比你就能得到啊?错啦,你越攀比越得不到。

  弟子: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原来可能看到别人有,自己没有,心里有点不平衡,但是当我想到这是因果,因果是公平的时候,我的心就平和了。

  宽见法师:那继续用它。

  弟子:这个方法我觉得好在哪呢?就是像您说的,要经历苦,还是要受那种痛苦之后要出离它,因为太苦了所以一定要出离它。

  弟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的时候觉得好像就是因为自己的这种业力和习气深重,觉得跟师父沟通和交流非常有困难,问题不是在师父身上,而在于自己身上,就是自己心里有那种障碍,就是觉得好像和师父之间有隔阂,感觉不能心对心交流。怎样消除这种障碍?

  宽见法师:找自己的问题。比如说爱攀比,消灭它,师父叫你闭嘴就闭嘴,叫你服从服从,叫你甭抬杠就甭抬杠,叫你别插嘴就别插嘴,叫你别是非就别是非,叫你别多话就别多话。这样不就简单了吗?

  怎么跟你沟通啊,跟你每说一句话你都来个第二句,怎么去跟一个爱抬杠的人沟通啊?谁愿意你跟他说一句话,他总有第二句话等着你的那种人沟通啊?谁愿意跟那么聪明的人沟通,他总有无穷的话埋伏在后来等着你呢,自以为聪明。对他敬而远之了,你厉害,你聪明,你了不起,你太聪明啦,你话中永远有话,别人不管说什么话,你都有无穷的后招。

  弟子:我知道我的习气比较深重。

  宽见法师:找自己的问题,你不这样,没有人愿意跟你沟通,你越想表现自己,你就越被人瞧不起。(爱表现自己本来并不是大错,可是你是有求,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功利心,你是为了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超越他人的优待,才爱表现,这就苦了,因为爱表现就是为了得到,如果得不到,当然苦就马上现前,这叫有求皆苦!)为什么你总是不肯接受、不肯找自己的问题呢?过去如此,现在仍然是如此,如果你将来仍然是如此,那可就废啦!

  弟子:表现自我的心都表现在哪方面呢?请师父再细说说。

  宽见法师:你想不想让别人看到你还是有优点的,想不想让别人看到你还是挺不错的?希不希望师父称赞你?希不希望师父像对待别人“一样”对待你?这就是为了强烈的求而爱表现!所以有求皆苦啊!

  弟子:这个希望和乞求心我的确有......

  宽见法师:这就是爱表现自己啊,攀比心就是渴望拥有和别人一样甚至更多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带着强烈功利心的)爱表现自己嘛。能找到自己的问题很好。告诉你,大多数人都有爱表现自己的心 ,我也有,但我可以坦然承认自己的缺点,不用逃避问题,不要怕丢面子。

  可如果你是如此难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此容易发现别人有问题,都成下意识了,习惯反射了,那就麻烦了!所谓成下意识的东西,你甚至都不会发觉它存在,比如你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呼吸,都很少觉察自己有呼吸一样,这就是因为你的呼吸是下意识的。所以只有挨敲打啦,敲打一次可能你还能认识一点。

----------------------------------------------------------------------------------------------------------------

更多宽见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