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放下嫉妒心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7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放下嫉妒心

   下篇生命的厚度

  辑一心灵的深度

  人心本是纯真,只是一层层的习气、尘垢覆蔽,欲探索心灵的深处,则需拨开层层云雾,方能见到朗朗晴空。

  放下嫉妒心

  佛陀的教育是慈悲为怀,就是要让人人得欢喜与自在,能打开心门、敬老尊贤,放下嫉妒心,世间就会充满祥和。

  孔子说:“己欲达而达人。”无论修行、处世,我们都要练就宽阔的心胸,将别人的成就,视如自己的荣耀,更进一步要先成就别人,再追求自己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的阔达。

  然而凡夫总是嫉贤妒能,心量狭隘,不容易坦然接纳比自己优秀、成功的人。

  佛陀在世时,有位卢志长者心地善良、富有爱心,可惜接触到非正信的宗教却不自知,经常资助外道团体四处宣传偏颇的教义,以致居民们都归向错误的信仰。

  佛陀获悉,认为像卢志长者这么好的人,还有全城善良的百姓都信仰偏差,着实可悯,就想要度化他们,于是带领弟子启程前往。

  听闻佛陀这位大智慧者即将到来,外道者都非常紧张,深怕居民受到感化就离开外道,尤其卢志长者倘若因而改变信仰,他们就会丧失原有的资助与拥护。

  于是外道者就对卢志长者说:“僧团都是抛弃父母、妻子、家庭,不吉祥的人,如果让他们来到城中,将会五榖不登、气候不顺,对人民损失极大,必须想办法阻止他们到来。”

  卢志长者及全城百姓误信谗言,心生惶恐,就听从外道者的计谋,伐尽市郊的树林、弄污清水,让僧团无处可住,他们自然就会离去。

  佛陀带着僧团,一路走来不断地听闻消息,佛陀更心疼凡夫的无知,然而这些阻挠并未妨碍僧团的行程。僧团到了城外,佛陀眼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非常慨叹,更不忍离去,他们还是住下来。

  不可思议的是,没多久下了一场大雨,被砍成半截的树开始发新芽,慢慢地茂盛起来;水源头的污物被雨水冲走,水变得清澈无比;地上也开了许多花草,市郊一片生气蓬勃,尤其是结穗的稻、麦都饱满下垂,看来将会大丰收。

  这幅景象和外道修行者的描述迥然不同,令卢志长者与百姓心生好奇,纷纷前去树林探视佛陀与僧团。佛陀神情庄严地安坐树下,看到长者和百姓来到,便面露微笑,亲切地与他们打招呼。

  大家看到佛陀,都不禁心生虔敬,五体投地礼拜,佛陀就为他们讲述信仰必须有正知、正见。这番说法令卢志长者听得心开意解,百姓也都很欢喜,从而皈依佛陀。

  这则故事就在说明一般人往往都是心理作祟;魔,不在心外,多数是自己的心魔。凡夫心不离嫉贤妒能,着重自己的利益,怕别人比我们优秀,怕别人比我们更受尊重,自己就无法得到利益。

  佛陀的教育是慈悲为怀,就是要让人人得欢喜与自在,能打开心门、敬老尊贤,放下嫉妒心,世间就会充满祥和。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