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传明法师:禅修的主要途径 七 用心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2日
来源:   作者:传明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传明法师:禅修的主要途径 七 用心的力量

 

  接下来谈用心的力量。事实上,这也是很少人提到的。

  刚开始修定的时候,我们对所缘境目标,一定要用强一点的力气,用大一点的力气,全力以赴。要用紧一点心力,水泼不进。

  这有一点像看武侠小说,对面墙头敌兵射箭,武士拿着一把棍子向前冲锋,抡圆圈快速转动,“呼呼”……,箭一支支都射不进来,被挡飞掉了。所以你要是不紧一点,无始以来的妄想习气,串习,它就会干扰,见缝插针,就会插进来了。一插进来,就扰乱了。所以要用大一点、强一点的力量,全力以赴,和你无始以来的串习抗争。比如我们扳手腕,我开始扳不过你,老是被你的习气烦恼压服了。事实上,习气烦恼是最难对治的,而且非常顽固反复。起初老被它扳倒,然后你就不断跟它扳。当作一场战争,而且还是近距离肉博,当成是对练。慢慢力气渐增,能够扳过一点,扳到最后势当力平。所以这个过程叫对治,是一个屡战屡败到屡战屡胜的过程。修数息观就是一种对治,念佛也是一种对治。然后扳到能够压服它一点,再扳,扳到最后,它已经一点力气都没有,完全无力反抗了,服服帖帖的,最终你也不用再费力气了。所以开始,一定要用力。不用心的力量,就难以学会,或完全学不会。

  一个人念佛如只口念心不念,喊破喉咙也没有用。就是这样。很多修净土的行人,都修不上去。为什么?因为他嘴巴在念,没用上心力。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也是说明这个道理。很多人在念经,或者念咒“嗡嘛呢叭咪吽,你好吗?吃饭了没有?嗡嘛呢叭咪吽……”他照样可以这样。念熟了,就变成“熟溜”了,溜掉滑掉了。溜了就没有在心里踏实下来,滑过去了。就像刹车失灵,刹不住,滑掉了,所以这个病很严重。熟溜了,就叫“偷心”。偷心就是暗中把修定应该有的利益和功德偷走了,你还不知道。本来你是要静心的、专注的,最后反而慢慢地滑掉了,变成了一种熟溜病。

  现在很多人上早晚殿做功课,讨厌上殿。本来上殿是让你能够在那里一心一意地、全身心投入地念。念《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应该整个投入到里面,沉浸在里面。

  记得我第一年在这里出家的时候,每天想着去上殿,巴不得快点到来。因为我站在大殿里面的时候,我的身心就能稳定、安静下来。但我们现在天天站在那里,就觉得天天都是这样,一点新鲜都没有,一点变化都没有。习惯得象家常便饭,一点也不摄心受用。觉得很痛苦、很勉强,逼迫着你似的。你不愿意,自己不主动,不去做。最后变成被动的,被迫的,心不甘情不愿,站在那里妄想纷飞,烦烦恼恼的。然后念熟了,就溜了,溜了就没有作用。这个一定要检查。我们把这个叫做轻忽养识啊——你没重视,把你的识,你的分别养得肥肥大大的。我们要转识成智才对。所以很多人修了一辈子,没有效用。没有效果,起不了对治散乱的作用,方法自然就失效了,慢慢信心也丧失了。

  你要检验你熟溜不熟溜,很简单。比如你念《心经》,或者念咒,我从中间抓一句,你能不能接下去?如果能接下去,就不是熟溜;接不下去,就是熟溜。因为我们念熟了以后,有一种惯性,它推着你走的,但是你并没有用心。这是一个关键,不管修什么,不能这样。要做就要认认真真把这个事情做好,不能花同样的时间、精力来做一件事情,最后没有达到你的目标,没有效率。那你亏不亏?你的生命就这样浪费吗?很多人修行都出现过这个问题。没有去反思,到底有没有作用?如果没有起到摄心的作用,那你念诵时就放缓慢一点,不要飞快地赶,放慢速度也能纠正过来熟溜病。

  开始要抓住所缘境,等到所缘境目标已经不丢失了,能够保持稳定了,没有流散了,你就要减弱,要放松,不要抓死了。前提是要在保持所缘境不失的情况下。所以开始做的时候,要用力,用大用强用紧,最后就要慢慢松。就像抓一个东西,开始抓紧了,怕掉下去,会紧张抓得紧些。慢慢掌握习惯了,知道力度了,就会慢慢放松,松……到最后我几乎不太用力了,所缘境也没有丢掉,还能保持。这个过程也是很多人没有讲到。实际上,哪能一个东西长时间抓那么紧?我们开始抓紧,是为了不散乱而已。当你能保持的时候,怎么会散乱?而且是一种明净。明就是正知;净就是能稳定不散动。所以要松掉。我们的用心过程,是从不会用心,到开始学会怎么用心。等到你会用心了,开始学会不用心。听懂这句话了吗?这句话是精华。这是你们将来去修行,要讲明的。很多人没有告诉你怎么放松。你开始不会用心,要学会用心;到你会用心了,你要学会不用心。所以我们的用心过程是:学会用心到不用心的过程;学用力气到最后不用力气任运的过程;学会紧到最后松的过程。但是松,有时候不能全松掉。有时要有一丝力气撑在那里,不然就容易落入细昏沉去了。你观察你的内心,不用力,就很容易昏沉。所以有时候,要有一丝丝的力气撑提在那里。一点点,微微地提一点点,你就会保持特别的明净状态。这也是一种经验之谈,不太有人提到。

  我也学了很多年教理,经过有一阵子。发现我要再不修行,如果我在35岁之前,不能找到有效方法,修起来……实际上,最能用功的,开始走向修行的,很多是在30岁到40岁之间,这阶段是精力最旺盛,也是人生最要跨越的阶段。如果这时候再走不上去,到40以上,很多习气毛病很难改了。而且时间、精力、体力都跟不上了。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但大部分都是这样。所以我在这方面进行摸索。老和尚也没有传给我们什么,我们这一代人很可怜的。佛法真的是太高妙了!太好了。但是文革以后,青黄不接,老和尚很多忙着建庙。建完后,使命也完成了。我们变成无依无靠的,没有人手把手、一点一滴讲这些传承、经验。这就是我们很担心的问题。在我们这一代再不建立起来,你们下一代将更麻烦了。说实在话,如没有人讲这些细节,会失传的。再过一百年,找不到人问了,没有人知道佛法怎么修行的。教导人修行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返回目录

----------------------------------------------------------------------------------------------------------------

更多传明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