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10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
来源:   作者:妙境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10

   那么这时候,一说完这个话呢,这些青蛙就通通都跳到河里头去了。喔!这个县官一想:这里头有事情!好!他就是上任了,上任了以后呢,他就派人到这河的地方,用闸把这个水堵住,然后把水抽出去,就现出来了,现出个尸体,尸体上还有一个磨盘。那么就是一看,把这个尸体就埋起来了,把这个磨盘就拿到县政府去了。

  然后这个县官还是有点头脑的,他就发出布告,就是买磨盘。因为磨盘……你们都是城市里的人,我是乡村的人。磨盘是两个,两个石头做的呀,只有一个,还有一个嘛!还有下边的一盘啊!就是买这下边这一盘,不买上边这个,出这个布告。当然,你买,就有人卖嘛!这个也来卖、那个也来卖,买了很多都不对,和这个都不合。忽然间,有一个人拿了一个磨就是卖给他;这个一看,这个政府里的人,这一个磨盘和那一个磨盘一对就对好了!啊!就是这个。就问他说:这个磨盘是你的吗?说:不是我的。说:不是你的,你怎么能拿来卖呢?说:是我偷的。说:你怎么会偷人家东西呢?说:我是一个吸鸦片的人,这个烟瘾很利害,我常常去向我叔叔借钱,他不借给我;但是我今天去同他借钱的时候,他不在家,我看他院子里只有这一块盘磨,我知道你要买磨盘嘛,我就拿来了。喔!是这样。好!买你这个磨盘。

  立刻这个县官就下令,就把这个豆腐李逮捕了。逮捕了,这一问,一问他就服了,他就承认这件事。承认这件事,那么县官就判他,他要抵他的命了,然后把他全部的财产都收归、都没收了,没收了,就给这个张先生,给他做一个坟,立一个碑,赞叹他有这个好心肠,拿二百两银子送给人,这也不容易嘛!

  然后,还有很多的磨盘在那里干什么呢?就在这个河有一条桥,桥的两头用磨盘修一修。所以很多人,别的地方的人到这儿来,为什么这个地方都是用磨盘修的呢?那么一问,大家就会说这件事。这件事,我是在书本上看见的,可是好像是真实的,在三原县。

  这就是豆腐李这个人得到张的帮助,他成功了、发了财的时候,这个时候利害有冲突了,这个杀心就来了,就是做了恶事!做了恶事,当然这时候,这个青蛙可以告状。

  青蛙告状,我读《大毗婆沙论》上说一件事,我们人,有神通的人很少。有神通是要得到四禅八定,得到色界四禅,还要修神通成功了,才有神通,不然的话是没有神通的,没有神通,但是有的时候,这果报就是有一点异能,这就是报得的神通;报得的神通不是太灵,不是完全都灵的,有一点灵,也不一定完全灵。另外就是鬼神的帮助,也会有一点神通,但是也不是决定灵的,也有时候不灵。但是这个畜生的世界和人不同,畜生的世界,那个猪,它也有点神通,就是有点宿命通,它知道前生怎么回事,它自己知道;那么它也知道它未来的时候,它也知道多少。这个狗、或者是狼、或者狐狸,也都是有点神通的;或者是老虎,也都有一点。就是有一点他心通、有一点宿命通,多数是有这个,虽然是有,它还是个畜生,它也是无可奈何的,还是这样子。

  现在这个情形呢,从这件事看,青蛙也是有点神通。就是这个张先生拿两百两银子呢,这个青蛙就安全了一点,不会一天死了一百多只青蛙。所以青蛙知道这件事,青蛙就是感念张先生的恩德,就是要告状,向县大老爷告状,要来报复这个豆腐李,这可以知道这个事。另外呢,这个恶事是不可以做的,这件事,他现世这样子,我认为他将来还是要到地狱去的,这个豆腐李还有这种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就是糊涂,就是没有智慧!我今天看见报纸上,说台北有一个计程车司机,有一个客人有一个袋子忘在车上,有三百一十二万的台币,客人丢在那里就下车了,他拿到了呢,反倒是到那个……,就是去广播,要那个失物的人来招领,他能够,他不据为己有,这件事情也不容易,这件事还不是容易的。

  这里说呢,「是善男子、善女人终不离十善道」,就是因为有智慧的关系,就是相信因果,不敢做恶事。我们没能深入地相信佛法呢,对于善恶果报的信心不太强,利害冲突的时候,就不知道因果的道理了,所以就会做恶事。但是这一位学习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的人,他能深入地学习,有大智慧,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终不离十善道。平常的时候不离十善道,利害冲突的时候也不离十善道,还是要修学善法,不敢做恶事,所以他能够「终不离十善道」。

  「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这是色界定和无色界定,这也是世间善法,就是这个修学般若法门的人,他也愿意修学世间的禅定,修这种法门。「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这是出世间的善法,出世间的善法是佛法的中心所在,但是世间的十善、四禅、四无量心,是出世间善法的基础。一个人若能够修学十善法,他再来修学佛法;或者是修学佛法的时候,先修习十善法,这个人是有希望在佛法里有成就的。如果虽然说我还学习佛法,随随便便地说谎话,随随便便地做种种罪过,这个人很难在佛法里有成就,很难的,很难的。而这个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也是很重要;因为你若能够成就甚深的般若波罗蜜,也一定要有禅,散散乱乱的是不成就的,散散乱乱,心里散乱,也是不会有大的成就,也是不行的。

  所以这一位学习般若法门这个人,也不离十善道、也不离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他也要学习这个法门的。若是你三业清净、学习十善法,不远离十善法,你得四禅八定也不是太难;若是特别的放逸的人,那就是困难。

  是人终不堕三恶道;受身完具;终不生贫穷、下贱、工师、除厕人、担死人家。

  「受身完具」,「受身完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前一生修学般若波罗蜜,后一生的时候,他的身体,也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是具足的、都是圆满的,而不会缺一个眼睛、缺一个耳朵,或者缺一条腿的,没有这回事情,为什么呢?他前生有慈悲喜舍心故,他没有做这个十种恶法,他没有去杀害众生;你若杀害众生,就有可能了,可能你这一生你再得人身,身体就是不具足,就是不具足!所以看一个人很好,但是就是不完全、有所缺,身体缺了一部分,你看遗憾不遗憾?但是无可奈何,这果报就是这样子。你前生有这样的罪,现在就是要受这个报,无可奈何的!

  所以这个人「终不堕三恶道」,因为他不做恶事,所以不堕三恶道,他心里面是慈善的,所以得的这个人的果报也是圆满的。

  「终不生贫穷、下贱、工师、除厕人、担死人家」,他常修学六波罗蜜,他有慈悲喜舍的心肠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所以他不会生到那个贫穷下贱的地方,也不会到那个工师。这个工师不是现在,现时代的工程师,那还是很尊贵的,古代的可能就是有这种情形。「除厕人」,打理厕所的人,或者担死人的家,都不会生到这个地方去。这个原因呢,就是他能常常修六波罗蜜、修十善法,所以他不会得这种果报。

  常得三十二相;常得化生诸现在佛国,终不离菩萨神通。若欲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听诸佛法,即得随意。所游佛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憍尸迦!是名后世功德。

  「常得三十二相;常得化生诸现在佛国」,他若是修学般若波罗蜜的人,他也修学六波罗蜜,六波罗蜜他都能做,而且还有慈悲喜舍的心,表现于外的是慈悲的一种形相,而内心里面也是慈悲的,内外是如一的,是特别诚实的人,那么他做种种的功德,他就真实是功德,所以他来生也就能够相好光明、相好庄严,「常得三十二相」。

  「常得化生诸现在佛国」,他就是不受胎生了。这「化生」就是他自己功德的业力,无而忽有;像我们多数人都是胎生,胎生是很不清净的境界!就是因为有欲的关系。他就是修学般若波罗蜜、修止观,他没有欲了,所以他能得到化生,化现一个身体,化现这个身体,就是果报就带来了神通,就能到十方诸佛世界去,有这种事情。

  「终不离菩萨神通」,这果报带来,他能够修学四无量心,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又修学般若波罗蜜,就变成无漏的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了,无漏的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了,所以他是一种大菩萨境界了,「终不离菩萨神通」,就是有大悲心的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有多少的漏尽通,他会有这种境界。因为他能够努力地修学般若波罗蜜、能修止观,当然慢慢地就得圣道了,所以他会有这种功德,殊胜的功德。

  「若欲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听诸佛法,即得随意」,他有菩萨的神通,就表示他不是阿罗汉的神通,阿罗汉的神通还是有限度。我们看这个《维摩诘所说经》,阿罗汉的神通不如大菩萨神通广大,而且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了,也就不现神通了;大菩萨是无穷无尽的大悲心,他无穷无尽地利益众生的,那是菩萨的神通,所以能「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我们要到阿弥陀佛国去,我们要心不颠倒、有信愿行的资粮,但是要阿弥陀佛来接,我们才能去,阿弥陀佛若不来,我们去不了,因为我们没有神通。像这种人呢,这是消业,他的业障完全消了,他不需要阿弥陀佛接引,他自己就能去,所以「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到了佛的世界去做什么呢?供养诸佛、听诸佛说法,香华供佛,还能听诸佛说法的。这种人,看这个情形,这个人已经是圣人了,通达诸法实相了的圣人,但是他还是听诸佛说法的,这和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不一样。

  「即得随意」,他若是想要这样子,他能随意地就能成就,「所游佛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所游佛国,他到那个佛世界,能够见佛、供养诸佛,还能听佛说法,但另外也有事情,就是什么呢?「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他在那个世界,他也能够宏扬佛法、度化众生的,成就众生的圣道,使令他成佛的世界,都是很多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是「净佛国土」。「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然这个初地菩萨就是……这几种说法,初地到七地还是肉身菩萨,八地以上是法身菩萨;也有说法,从初地开始就是法身菩萨。虽然是法身菩萨了,他的无上菩提的功德还没圆满,还要继续努力地修行,所以「渐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渐次就得无上菩提了。

  这经上,我们看这个《般若经》,说的都是很真实的、很真实的;不是我们现在的人就好说大话,即身成佛,不这样讲话。「渐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是这样子。

  「憍户迦!是名后世功德」,这就是「后世功德」,这个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的人,他下一生得的功德也是这样子,这样功德。

  以是故,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华香乃至伎乐供养,常不离萨婆若心;是善男子、善女人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今世、后世功德成就。

  这是结束前面这二段文。「以是故」,就是因为前面说的,有今世功德、有后世功德,所以学习般若法门的人不会徒劳的,你会有成就的。因为有成就,所以「善男子、善女人」,你应该努力,因为事实上已经有人这样成就了,所以你应该相信这件事,你「应当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应该就是数数地温习,要「读诵、说」,还要「正忆念」。

  今天中午,我解释那个问题,我这个心里面常散乱、常有烦恼,怎么办呢?这件事怎么办呢?我当时解释,一种境界,由自己的忆念才出现在心里面,出现在心里面,你又去思惟这件事,这个境界,思惟这件事。因为这种境界,就会引起你的贪心出来、也会引起你的瞋心出来、引起你的疑惑心、高慢心,各式各样的烦恼。那么你继续这样子去思惟呢,你继续地就会有这个烦恼,如果你把这个所缘境放弃了它,你念阿弥陀佛,或者是把《金刚经》背下来、念《金刚经》、或者念观世音菩萨、或者是念《普门品》、或者念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用佛、法、僧做所缘境,心里面就清净,因为这些佛法僧,他不引起你的贪心、瞋心、愚痴、邪知邪见,他不是的。所以你若一远离它呢,心就清净了,应该不是难事,就是转移所缘境,这是一个容易办到的方法;但是也可能不容易。明知道这个境界显现在心里面,心里面很苦恼,但是还继续地这样苦恼,我看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

  但是若学习了佛法以后,喔!这个烦恼不是个好事情。要远离烦恼呢,第一个方法就是,脱离这个境界,心里面不要想,转换一个所缘境,立刻就清净了,这是个方法。

  现在我们说:「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这里面有更高明的方法,就是观一切法空,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这也能消除一切的散乱心、消灭一切烦恼的,也能消除,这是最根本的方法了。「亲近、读诵、说、正忆念」。

  「华香乃至伎乐供养」,或者买这个花,各式各样的花,你看见这个花,你感觉到欢喜的这个花,来供养这个般若波罗蜜,供养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或是各式各样的香,你也可以用它来供养,乃至「伎乐供养」,就是有人善于做各式各样的音乐,你也来供养这个《般若波罗蜜经》,也可以这样子做,也可以礼拜、正忆念、华香乃至也可以礼拜,拜经,佛法里面也有人提倡这件事,来拜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是可以。

  「常不离萨婆若心」,这个就是高了一点,「萨婆若心」,「萨婆若」翻到中国话是一切智,就是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就是观诸法实相的这个智慧;佛已经成功了的这种智慧。那么我们也不离萨婆若心呢,就是我们也常常地修止观,观诸法实相,这个心常与诸法实相相应,当然这是更高深的境界,这就是需要修奢摩他和毗钵舍那了,这样子。

  「是善男子善女人」,说这个人能这样学习般若法门的人,乃至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到成佛的时候,「得今世、后世功德成就」,得现世的功德,也得后世的功德,都能得到了。

  这样子就是解脱了我们人世间的一切的苦恼,都解脱了。但是我想,我们人间的人还有一个问题,哦!我若学习般若法门,我还要吃饭啊!是的!那么佛也是说了,这个在家居士要有正当的职业,你要有正当的职业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但是不要把所有的精神、时间都放在生活所需的事情上,够了就好了;另外拿出一部分时间、精神来栽培善根,学习佛法,应该这样。这是一个说法。

  另外一个说法,若不学习佛法的人,可能也不大知道。就是你若是能够把世间上的欲放轻一点,修学禅定,修学禅定要得到了初禅;先是得欲界定,然后得未至定,然后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话,我看生活也没有问题,这生活是不算一回事的,是容易解决的。若是在人间死掉了,生到色界天呢,他不吃饭了,不像我们天天要吃饭;天上的人不需要这种饮食,不需要这种饮食,他们就是入定就好了。而且这个禅定……叫做「禅悦为食」,他那个身体非常的庄严、端正庄严、神通广大、还能有大光明,身体有光明的,寿命也特别长的。若是佛教徒生到色界天,你有这个禅定,你又受持般若波罗蜜,生到色界天呢,那自然就是这样子了,自然是从一佛国至一佛国,随时可以到阿弥陀佛国去,到阿閦佛国也都可以,随时可以到天上去,随时什么地方都能去。没有像我们这个世界这种种种的苦恼的事情,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各式各样的苦恼,说不完的说。

  因为这一年,还不足一年,我们学习这个《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里面说出一种苦,但那也就包括在求不得苦里面,但是它不用这个字,它叫「匮乏苦」,总感觉到不够,总感觉到不足,我继续地要追求财富,所以就是苦啊!也是一种苦。

  那么现在我们若受持读诵、正忆念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我们得今世乐、得后世乐,这些苦完全解决了,完全解决了,那个时候不是非常的自在?自在安乐,没有这么多的不如意事,所有的不如意都没有了。

  所以学习般若法门是值得的。说是我们在学校里读书,小学、中学、大学,大学你还要拿到一个学位,要用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时间,然后到社会上做事,也可能成功了,也可能失败了,然后就老病死,就结束了。不管你有多大的财富,你不可能避免这件事的,非要老病死不可,也可能还没老。但是你若能够拿出这么多的时间学习般若波罗蜜,有可能就有很大的成就,也没有那么多烦恼。但是人就是不容易,不要说是在家居士,就是我们出家人也还都不容易,也还是有一点不容易。为什么这样呢?这就是末法时代,得要承认这一点!末法时代是这样的。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传到中国来是很早、很早就传到中国来了,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传到中国来。但是鸠摩罗什法师翻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来的时候大家皆大欢喜,因为容易看得懂;在以前翻的《般若经》,大家不容易看得懂。以后呢,在南北朝时代,《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流通得还很广,很多人学习,很多人受持、读诵,又背下来的;但是唐、宋以后就差了,因为玄奘法师从印度回来,这个唯识的法门兴盛起来,这个般若法门当时可能还是有流通,但是以后逐渐逐渐就衰微了,所以不兴盛。

  但是最近,不是最近,这二十年来,这个般若法门似乎是有开始兴盛的气象,有这么一点。我们或者说是这《般若经》转运了,稍微转变了一点。

返回目录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