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八 大通如来品---化城喻品(上)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9日
来源:   作者:冯达庵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八 大通如来品---化城喻品(上)

 

  前举诸喻,普通根机皆可领会其旨矣。较钝者仍有疑惑,复须充量晓谕之;继此遂有化城之喻。然未譬喻之前,先说释尊及诸弟子学佛因缘之古史;而推源于大通智胜如来。经文共作一品,今开两品论之。本品专谈大通史迹也。

  佛告诸比丘: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大通智胜如来,十号具足。国名好城。劫名大相。彼佛灭度,距今极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质,有人磨以为墨;向东方行;每逾一千国土乃洒墨一点,细如微尘;如是洒尽其墨,被点之国已多至算数不能及;所逾国土,不论有点无点,尽碎为尘;一尘代表一劫;彼佛灭度以来,复过此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我以如来智慧,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所告诸比丘,以仍怀疑惑者为主。大通智胜者,一切智智圆满具足之谓。此佛当大相劫时代,示迹成道。从劫名国名观之,依报伟大美好可知。磨墨碎尘等喻,只是形容极端久远而已。如许久远之事,观之犹在目前,佛智不落时间故。

  复次,诸比丘,大通如来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未成佛前,坐于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惟历十小劫趺坐不动,佛果犹未现前;时诸梵天雨众天华,覆地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已,大通如来乃证佛果。

  大相劫中,时间空间莫不伟大;一切事大都经历长时;故佛寿长至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已破魔军,即十地已满;十地以前,微细之惑仍足引起魔障也。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在金刚心中行矣。由金刚初心至金刚后心,内证境界逐位开显;所成功德无量无边。自梵天观之,只见其肉身趺坐不动,凡历十小劫之久;天华供养,新陈代谢,不知经过若干次也。十小劫后,内证圆满;机缘成熟,形诸外迹;大众始见其证果焉。

  大通如来未出家时,有十六子,智积居首;闻父成佛,皆舍珍宝,往诣佛所;诸母涕泣以从。其祖转轮圣王,率大臣人民,随至道场供养赞叹。尔时十六子以偈赞已,劝请如来广转法轮。

  一佛证果,内部所有心数,皆成大菩萨;形诸外迹,则有与心数相应之同类菩萨,每就众生之机缘,示作佛之世间眷属;如智积等十六子即其例也。名曰智积,显因地积集佛智,将来得与大通智胜相等也。此十六菩萨,内心早与如来相通;其舍珍宝往诣佛所,必到此时节,众生方合感见耳。诸母涕泣以从,示凡情之大都也。圣王虽知随喜赞叹而供养之,但劝请广转法轮者,则属十六菩萨。

  大通如来示迹证果时,十方各五百万亿佛土六种震动;诸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忽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间云何忽有他众生?尔时诸佛土所有天宫,普皆震动;大光遍照,,梵天宫殿尤为辉耀。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以何因缘现此瑞相?遂各以衣咽⒅钐旎贫睿费肮庠矗患笸ㄈ缋醋诘莱∑刑崾飨率ψ幼希惶炝瞬抗Ь次疲皇忧胱郑昏笸踅运焱访胬穹穑瓢偾г眩凰嬉蕴旎⒂诜鹕稀2⒁怨罘钕祝胱帧�

  佛示应化身,威力所及,世间诸佛土与有联系者,恒互起感应;形成六种震动。威光之行,向未蒙日月所照之处,亦忽洞明;幽冥众生乍见他身,自然惊讶。十方各五百万亿佛土所属天宫皆震动者,六种震动所摄也。梵天光明本来优胜;今得佛光作增上缘,宜其辉耀异常矣。诸梵王知瑞相所从起之处,必有圣人应世;故亟备天华而追寻之。色界宫殿本悬虚空之中,随时可以推动;为寻光源,即各御宫殿飞行;终发见大通如来示身于好城菩提树下师子座上;围绕四周之天龙八部,则固经过十小劫护持供养之辈也。诸梵王各自顶礼,绕佛散花已,即以行宫供佛;且继十六子以转法轮为请。佛受其供,所有五千万亿佛土(十方共数)诸梵宫,自然融合为一,不待言矣。

  大通如来受诸梵王及十六子之请,即时三转法轮;广说四谛十二因缘;是为初次说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即尽诸漏;皆得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脱。第二第三第四次说法时,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众生得果亦复如是。从是以后,诸声闻众无量无边,不可称数。

  十六子请转者,一乘法轮。诸梵王请转者,二乘法轮。然梵王之数甚众;预会根机亦多;适宜声闻缘觉之道。大通如来自然先演权乘,广说四谛十二因缘。初次说法,得证极果者多至六百万亿那由他人。不受一切法者,情识尽断,无所取也。超越世间禅定之上,故曰深妙。三明者,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也。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境通,漏尽通也。八解脱,名目见第二品。二次至四次说法得果者尤多。三次人数合计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众生。以后辗转传授,声闻众遂无量无边。

  尔时十六子皆以童身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不乐权教,志求佛乘;于是共白佛言:是诸无量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今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俾慰大愿。如来受请,为说大乘;然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妙法莲华经》,以畅本怀;经八千劫而后说毕。十六菩萨沙弥,皆能如法受持;声闻众中亦有信解者;其余千万亿种众生皆生疑惑。

  沙弥,新译室末那伊洛迦,义为息恶行慈;为男子出家受十戒者之通称;即未受比丘大戒之人也。大通如来初转法轮,十六子随缘加入出家之列。诸根通利智慧明了者,对于所知障已有相当破除者也。以属上根利智,虽出家受十戒,却不愿作比丘以修权教;所志乃在唯一佛乘。既见如来广度无数声闻,乃复请转一乘法轮,为说无上正等正觉之道。然如来于未说一乘之先,且说大乘通义以植其基;亦俯就其余四众而然。二万劫后,基本已立;乃于四众中开演妙法莲华一乘大教。须八千劫而后毕者,欲一切种智如量开显,不能不分门详说耳。十六子虽只受十戒,所行纯是菩萨行;故称菩萨沙弥。如法受持者,依一乘真实方法而行持;实即三密加持之无上秘法也。声闻中亦有信解者,未必皆能实行。至疑惑之辈,不知几千万亿种;信且不能,更谈不到行持矣。

  大通如来说中《妙法莲华经》已,即入静室,寂然禅定。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定中默运神力,各升法座为四众广说是经;历八万四千劫,各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示教利喜,令各发一乘道心。

  外迹宣说己竟,复敛归内心而受用之;虽寂然禅定,运化未尝或息。十六子密接法流,转为四众广说;即将《法华》宗旨反复演讲,令疑惑之辈渐能信解也。四众即摄比丘,比丘尼在内。十六子以沙弥身而为说法,是知一乘法师只重真实功行,不受三乘规矩拘束也。八万四千劫宣说,非为一辈听众而然;其中容有许多新陈代谢者。十六子座下各有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各经示教利喜;皆发一乘道心。未发心者,其数尚不知几何?亦许各种一远因耳。示教利喜,约常义,如智度论(卷五十四)等所说,约特义,则示者,示以法华真旨也;教者,教以一乘正道也;利者,利以顿修秘法也;喜者,喜以所感瑞相也。

  尔时大通如来从三昧起,往诣法座,普告大众言: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诸佛;于诸佛前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汝等皆当数数亲近供养。若诸声闻缘觉菩萨,能信是十六大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通如来以法身加持十六菩萨代说《法华经》,历八万四千劫后,利益甚溥;乃从定起,复由应化身赞叹之;俾大众各以欢喜心如说受持,不复再起疑谤;名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隐寓授记矣。此十六菩萨能与如来心数相应,非寻常上根可比;必曾于无量千万亿佛所积集功德,乃能具如是佛智,转为众生宣说一乘大经也。大通如来四次广转法轮,唯度声闻缘觉;后应十六子之请,说大乘经;历二万劫,所度菩萨亦当不少。而于继说《法华》之后,复勖令大众听信十六子之教者,以若辈前此虽亲闻佛说《法华》,尚在疑惑之数耳。

  释尊告诸比丘言:是十六菩萨常乐此《妙法莲华经》,各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是诸众生世世皆从本师菩萨闻法,悉能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万亿佛;于今不尽。

  上文乃释尊追述大通如来故事。追述已竟,释尊复有所表示;即此段及末段略文也。此十六大菩萨各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皆发无上道心;复生生世世皆追随本师菩萨闻法,信解渐深;迄今已各值四万亿佛亲近供养矣。

  复次,诸比丘,彼十六菩萨沙弥早己成佛;分布八方国土。东方二佛:一名阿閦,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事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旃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二佛:一名坏一切世间怖畏,二即我释迦牟尼。阿閦佛国土名欢喜世界;乃至我国土名娑婆世界。

  释尊至此乃述己之来历;即当时十六菩萨沙弥之一也。久远已来,经验具足;十六人早已成佛,现在分居八方;四正四隅各二佛。东方以普贤三昧为主。入此三昧,坚如金刚。阿閦者,不动之义;一切魔类不能摇动也。须弥顶者,喻金刚身之尊胜也。南方以虚空藏三昧为主,入此三昧,色即是空。虚空住者,虽现庄严相,实住于虚空也。常灭者,虽虚有其相,实即不生也。西方以观自在三昧为主,入此三昧,以真常驭无常。阿弥陀(无量寿义)者,约显露真常言之也。度一切世间苦恼者,约控制无常言之也。北方以虚空库三昧为主。入此三昧,能变化无障碍。云自在者,如云之变化无碍也。云自在王者,极变化之能事也。东南方和合普贤、虚空藏二德为主。以金刚身而流现名相,其威猛之象,形诸言音,则曰师子音;形诸色相,则曰师子相。西南方和合虚空藏、观自在二德为主。以福德身而流现尊形。其严净之象,欲界所见,则喻帝相(帝释伟相);色界所见,则喻梵相(梵王伟相)。西北方和合观自在、虚空库二德为主。以智慧身而运用自如。其应现之事,神通方面,则如多摩罗跋旃檀香(无垢性香);庄严方面,则如须弥相。东北方和合虚空库、普贤二德为主。以变化身而度脱众生。其利益之事,约破障,则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约行慈,则名释迦牟尼。十六佛各有国名;今惟说欢喜、娑婆二名,举首尾以概其余也。

  论曰:如来一切智智具含无边差别智,而以五大智为纲。所谓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是也。后四智分依普贤、虚空藏、观自在、虚空库四种三昧而生。前一智则四智、四三昧之总体。其余差别智,皆由此五智辗转演出;为自受用身之内眷属。而流现他受用身,即以诸智分摄相当根机。地上诸菩萨,皆适合感应而来生其国者也。大通如来未证金刚后心以前,其差别智力,巳足摄受十六菩萨为世间眷属;及其证果,则十六菩萨皆其等流法身, 恒常代说《法华》妙旨矣。释尊之在因地, 实籍此为转一乘法轮之练习; 历久远经验, 终与余十五菩萨各成佛道。未成道前,亦渐以差别智摄受当机。今日法华会上,诸听众固多劫追随不舍之弟子。钝根闻此,当被极大鼓舞,无所用其疑惑。此本品之所由立也。惟此中义理妙趣无边;学者勿徒以事迹观之可也。

返回目录

------------------------------------------------------------------------------------------------------

更多冯达庵居士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