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94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2日
来源:   作者:常福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94

 

  昨天讲到:“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里直接把我们所执的魔相说出来。若以色见我,不管是出家在家还是佛菩萨,三十二相,这些色本来是缘起,是性空的,但是我们对于色对缘起的这个东西,产生了执着。因为有执着,你就有得失就一定有苦存在。人把空的东西当作是有的东西,把不真实的东西当作真实的东西,所以我们很重视色的时候,我们总认为这个苦是别人给你的。事实上不知道,你在执着于这个色,而此色是缘起,性是空的。这个缘起即所有的色如男色、女色、出家、在家、佛菩萨,乃至于神鬼,一切色都属于是缘起。上至于佛菩萨声闻缘觉,下至于六道众生,一切色相都是缘起。

  什么叫缘起呢?诸缘合和。缘起合和的体是不离开我们的心的。我们执着于缘起,是我们一念心来承受。所以任何色的缘起,都跟我们心有关系。如果我们没有心就看不到大家。所以这一切色由我们心所显。我们心抓住这个色,对这个色产生了执着以后,对缘起产生了执着以后,这个色得失的时候我们在里面烦恼。所以这个烦恼是我们一念心,我们的心对缘起的色产生执着以后,这个痛苦就会出来,欢喜的时候我们就很客气,一旦带来烦恼的时候,我们往往是直接责怪于别人,他不知道这一切色是由你心里面的缘起。如果没有心,一切缘起都不存在。有了这个心以后,才有缘起。缘起性空,有住就有法界。因为你执着有住,所以外面就有住相,你无住外面就没有住相。你看到外面东西,给你带来烦恼的时候,是因为你有住心在相续,这个色好像会给你带来烦恼,认为是别人在伤害你,事实上是你执着了。所以你执着于任何一个色,它失去的时候你就会烦恼。

  所以这个烦恼并不是来自于外面,是来自于一个你有住了,第二个你抓住缘起不放,你心中对这个缘起产生住,住了生烦恼的时候,一个我们自己受到伤害,一个伤害别人。你自己在这个缘起里生烦恼的时候,首先是伤害自己,然后再伤害别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在烦恼的时候,只要你皱一下眉毛,你周围旁边所有的人都会生烦恼。人就是这样的,你在痛苦的时候,不知道你多少朋友兄弟眷属和你的亲人在跟你同时烦恼,你不知道这一念痛苦会伤害多少人。只看到自己一时的习性,依自己个人的个性来做事,不管别人,只想着自己的得失问题,然后自己生起烦恼,然后不断去攻击别人,但是他烦恼的时候别人看到很同情的。

  过去有个故事,有个女子非常善良,为了孝敬她母亲,做了好多的善事,很多人都对她非常公认,结果还是没有把她母亲救活,她认为做善事没有用,应该做恶事,因为她有急迫的救她母亲的心,心如火焚,她对善法生起了极大的瞋恨,然后就修外道法专门抓鬼,她十分痛苦焦虑烦恼,后来把庙都给烧了。但是她平时做的善很多啊,周围的人都在为她妈妈在念经,为她念经,她烧庙的时候人家到处找她怕她被火烧死了,很多人同情她怜悯她想帮助她,内心中都对她有无上的慈爱心,但是她跑出去永远看不到了,她带着对善法的瞋恨心走了,永远看不到为她念经的人,永远看不到为她祈祷的人,永远看不到那么多的朋友在寻找她的过程中真心的流露。她就带着一个极大的瞋恨,认为这个社会对她是不公的,所以善人都是骗人的,佛菩萨也是骗人的,她就专门修外道去了。后来还是感化过来了。所以人就是这样的,在你一念瞋恨心的时候,无住上是没有用,好像关心她的人帮助她的人都是假的了,自己一个人守着自己那个心,不断的往前走,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事实上很多人都在关心她,但她看不见。

  我们人往往失去理性了以后,只照顾自己的得失,把烦恼发泄在别人身上,发泄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受苦。但是一个善良的人内心中还是有分别的,善的体并没有错,你所交的朋友善的也没有错,当下是真真实实的。但是往往真实的东西他就失去了。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面,一定要了解这一切色,痛苦并不是别人给的,是你的执着。你有一分住,你就有一分烦恼;你放下一分住,你就会放下一分烦恼。你心中不断的修平等心,修清净心,修无住心,烦恼就越来越少。所以色对你来说就没有多大的伤害。达到最究竟处,一切色无住,一切色不能伤害你。这个缘起的体跟你心有关系,没有心所有色都没有。

  我们总认为色是外面的东西,你没有心什么都看不到。你也没有心,他也没有心,每个人都没有心,这个色也就不存在了。色是由我们心积聚的,是有因缘的,是过去住现在住未来住。过去所住的因,现在所得的果报,现在所住的因,将来就得果报,三世因果关系。只要你住色了,有住的心就产生三世因果。现在为什么能住在娑婆世界呢?是你过去因而来。如果你没有过去因,怎么会现在住在这里呢?证明你现在这个色这个缘起,是你过去因所发起。我们在一块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共业,我的心的缘起产生了这样的现象,任何东西跟你没有关系你永远见不到,因为它跟你没有关系。所以见到的一定是有缘,就是过去的因里面所住的心,只要你有住你现在就产生果报。所以这种果是你过去所住。

  要知道我们现在住的烦恼的这个体,是过去因所得。我们要知道随因果而受,随因缘而行。过去做的因要受它。你是贫穷者是富贵者,你是下贱者是尊贵者,你是聪明者还是愚痴者,都是跟你过去的因有关系。如是因就如是果,如果你是生灭的因就是生灭的果,你有住之因一定是有住之果,你烦恼的因就是烦恼的果,如果你非常强烈的执着住的因就有强烈的果。我们众生就怕果报,不怕因,菩萨怕因众生畏果。我们就不知道我们现在所有的果报,都是过去因所立的,你为什么不想自己过去的因呢?你过去世和你现在住的这个因产生这个果报,所以,所有的烦恼痛苦都是过去的因所建立的。这个因是什么因呢?释迦牟尼佛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快的方法令我们了知这个因是什么?就是住!你住越强烈,你的果报就越强烈,你住的心力量越大,你将来的执着痛苦就越大。如果你放下你的执着,你就有一分福田。我们不是要做善事,做善事你执着心很大,你也是福报也很小。如果你做善事毫无执着,那你福报就很大。如果你做善事很执着,那你福报就很小。还是跟你有住无住有关系。

  所以这个世界上面,只有一句话:住与不住的关系。你过去住了,现在你就住。过去不住,你现在就不住。你像我们为什么什么都放得下呢?跟过去世肯定也有关系,因为我们常常读金刚经了知无住的道理啊。过去有住,现在我受,我只要愿意受我就是无住,是随因果而受。既然随因果而受,就随因果而住,既然知道住的是过去的因,是过去的因你现在就变成无住了。此无住因福德就不可思议了。信因果福德就不可思议了。只要你信因果两个字,此人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佛教里最基础最基础的就是因果二字。你就信了因果这个人也可以解脱啊。

  所以佛陀从因果开始的那一刹那,一直讲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过程之中,事实上释迦牟尼佛讲一代教法,就是讲一个“信”。信而解,解而发愿而行。信不解的话,你不会有愿和行。所以信、解、愿、行,愿行是在后面,信解是最重要的,信了解了然后你有愿在那个地方想舍离苦,你就会产生实际的行动,就是一种安心。什么叫实际行动?第一个我心安了;第二个法上不执着了;第三个在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我了。就是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都俱足了,这个叫做行。愿,是你发菩提心也好,发出离心也好,发解脱心也好,发出离苦的心也好,不管如何一定要有愿成立。如果你没有愿成立,就是你信、解也不可思议。比如这个苦我愿受,这个因果我信了,解才能信,信是法,解才能深信,不解怎么真信呢?就是你信了,你愿意承受它愿意出离,你就可以改变因果了。命由我自立啊,可以改变因果,把我过去的因现在的果报变成法用。在这个法里面,你打我骂我,过去的因来了,咦,我看到的不是了,看到的是佛法了!过去你骂我我心中很多的委屈,好像一切法在我们心中建立出来,因为我不知道啊,因过去的执著心很重现在就生出烦恼,烦恼是因为执着而来。“若以色见我”这个色就是对住来讲的,声音也是一样的。世间有两种,色、音,色是对于意来讲,声音是对耳来讲。色由心受,如果没有心哪来色存在呢?

  所以呢,一切色由意识来受,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一切法的显现都是自己的识里面造出来的。这个识的缘起,就产生了诸法。这个耳朵是对于声音来讲,因为声音能辨别,我们听到声音,好的声音坏的声音,这个耳朵用在善的地方用在法上面,这个耳朵是不可思议功德。如果你用在是非上面去,那你这个耳朵说东说西互相都有冲突。所以我们随意听到一个东西看到什么东西,马上就动心。包括这个书也是代表耳,因为是闻法,我们看了心里面思维的时候也会产生一种闻性的辨别。如果你法上不通的话,最基础的东西都不懂,还谈什么最究竟无上的法呢?你想一想。这因果二字都不能解决,还解决无上的妙法吗?

  在末法时代,楞严经里讲得很清楚,耳闻第一啊。耳闻听什么呢?听苦音乐音善音好音坏音大悲之音如来说法之音,所有的音声都是代表耳。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法都是在闻法过程中,反闻闻自性,闻这个色有住无住有苦无苦有解脱无解脱,缘起性空的道理。苦并不可怕,怕你不知道。我们现在有烦恼,这个烦恼并不可怕,在烦恼的时候你反思一下,我为什么有烦恼?是因为过去有住,无住就不应该有烦恼啊。为什么天人那么自在那么快乐,为什么我现在没有呢?只要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要闻到自己的有住之心。

  今天下午来了个女子,为她的爱情,为她的家,家里两大家人非常复杂,丈夫又在闹离婚,心中非常烦恼,乃至于想自杀,表情麻木。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今天讲这个道理,就是要破解你这个心,烦恼不能怪于别人,是因为你心中有住,你执着越重烦恼就越重,你不执着的东西就不会有多大的烦恼。为什么儿子掉了你会痛苦呢?别人的儿子掉了你就没有什么,因为别人的儿子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啊。同样是掉了,为什么别人的儿子掉了不会给你带来烦恼?你的儿子掉了为什么就有烦恼?因为你对他太执着了!太住了!越住就越烦恼。世间的任何一件事情,现在住现在烦恼,现在的烦恼还是叫边报,现前的这个报是小报。佛教讲有远报,有边报,有正报。住的心非常重,你心中火就烧起来了,火在燃烧自己,佛教认为是要堕到地狱的,或者做饿鬼或者畜生,这叫正报,凡是恶业都是三恶道。边报,就是说你下辈子转为人身的时候啊,你从三恶道出来啊,是什么样子的呢?愚痴、下贱、贫穷,像乞丐可能都是边报,能生到这个地方来还是不错,还有人给你皈依。要生到边地像非洲等边远的地方,那就麻烦了。要落在甘肃祁连山,那里面从来就没有佛法的,那个边地就麻烦了,根本就没有佛法。你别看西藏那边很多活佛,你要真正到那个边地去,又穷又遇不到佛法,完全是迷信,都是巫婆啊神鬼一类的东西,他看到月亮出来都觉得很神秘。这个世界都是神把他心给抓住了,永远是脱离不了的,那都属于是边地。你像甘肃那边好像跟佛法很近,事实上到那边,你跟他怎么讲法都听不懂的。但是对出家人很恭敬,一见就礼拜,但是你跟他讲法听不懂,边地的人听佛法是听不懂的,如果落到边地就麻烦了,这也是边报,遇不到佛法。我们来到娑婆世界,来到这个地方还算不错,边报里面更容易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你从地狱里面出来以后,到边地像鸡啊猪啊狗这些众生,下辈子一转身他吃虫子,他又堕到地狱。堕到地狱出来又堕到地狱。释迦牟尼佛讲,落到边地之人,从这个地狱换到那个地狱,从那个地狱换到那个地狱,永远没有出期,像这样的人很苦的。我们现在坐在这个地方没有感觉,一旦落入边地就麻烦了!

  现在我们讲佛法的目的干什么?不是开玩笑的,是我们了知实相。要我们知道,若以色见我,不要住色,但是也不能舍于色,此色是心故,应该生无住之心。无住色庄严啊,你心中不执着了,色自然庄严。任何一件东西,比如一个人素不相识,刚刚见面,我觉得你很庄严,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了解你的心就不庄严了。所以人了解心以后就不庄严。现在色上面我很喜欢你,后来互相了解通达以后就不喜欢了。人怕了解心啊。如果你的心有住,色就不庄严,你心无住,色自然庄严。所以,要想求解脱,我们怎么求解脱?就是对一切色不要那么执着的住,你如是因将来如是果报。我们怎么样达到色无住呢?凭空想达到无住可能吗?我们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念佛,不断的念阿弥陀佛,通过信仰,通过找到你的大慈父阿弥陀佛,找到你的大慈母观世音菩萨,找到你自己的师长出家人,找到你的善知识依赖,我们要看圣人看贤人,看这些人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在遇到烦恼的时候,我常常有这样的一句话,释迦牟尼佛讲的任何一部经典对我来说,随意一部经典都可以令我解脱。就是世俗的烦恼啊,随意一部经典我都是马上生欢喜心。因为我们世俗的烦恼到佛法这里太简单了,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再生出烦恼的相续心,在我心中实在是不能生起。因为释迦牟尼佛解决世俗的烦恼很简单很简单的问题。如果世俗的烦恼都不能解决,那佛法还算佛法吗?但释迦牟尼佛讲的一代教法,不管哪一部经典都可以解决我们世俗的烦恼。所以世俗的烦恼你都解决不了,那佛教里面最究竟的烦恼你还能解决吗?所以我们应该以佛法解决我们世俗的烦恼。所以这里面讲不以色见我,不是抛弃你的色,是在色上无住,得色庄严故。你只要色上无住,你的果报就不可思议,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啊。

  众生只知道果报来的时候就痛苦啊烦恼啊,就没有想到过去不应该执着。比如这个瓶子这么漂亮,如果你儿子跑过来啪的一下打破掉了,那你就会把儿子啪的打一顿,因为你最喜欢的东西被他打破掉了,那你不把他打死才怪呢。就像我父亲一样,买了两只鸭子,他上街的时候给我买了十支铅笔,我很开心,我就拿着铅笔拼命跑回家去,想把那九支铅笔放到抽屉里,然后拿一支铅笔去上学,结果我家的门槛很高很高的,我一脚跨过去,那个鸭子正好在那个门槛下面边上站着,我一脚把它踩死了。我吓得要命,把铅笔放在柜子里我就跑掉了,中午也不敢回家,我父亲回家一看气得要命,就拿着棍子就赶到学校里面去了。我知道我父亲会到学校去打我的,我就不到学校去,我就躲在那个地方,我偷偷跑回来,三天没有回家。回家以后我的铅笔被我父亲用刀全部斩掉了,九支铅笔全部斩掉摆在地上。所以他对那个鸭子特别的执着,一个小小的动物,我不小心把它踩死了,但是他很在乎。人对一个东西执着以后,他可以儿子都不顾,好像比儿子还要重要。一个居士怀孕了,她打电话给我,她要堕胎,她说我不能打工去,我说打工一年赚多少钱?她说打工一个月一千块钱,十个月就是一万块钱。我说你肚子里的生命就只值一万块钱吗?你用十个月把它生下来嘛,一个孩子,你干嘛要打胎干什么呢?为了去打工,不想养这个孩子就要堕胎,生下的是一个人啊,一个生命啊!堕胎就把它杀掉了!但是你打工也只是一万块钱而已,还不一定能挣得到。

  所以人就是这样的,为了自己的某一种执着,她可以杀害一个生命。她对那个钱太执着了,生命也可以不要,人就是最珍贵的东西不要。我们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你太执着了就会生烦恼,你认为这是拖累。如果你想过来了想通了,一点事都没有。所以我们学会用佛法来把它想通,其实没有事的,你干嘛要把它当作一个事呢?

  佛陀说“若以色见我”,特别是我们众生,打开眼睛全是见色,哪一天不在见呢?我们每一天都像饿鬼一样在寻找东西,眼睛东看西看的。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他说出家弟子,眼睛不能东看西望的。我们出家人吃饭、上殿、走路的时候,眼睛不可以东看西看的,世间人都知道。我们出家人在外面走路东看西看的,他们就会说,咦,出家人怎么东看西看的?我们今天在加油的时候,那些在家人直接就告诉我,出家人不要钱,他的观念里面就是出家人应该是不要钱的,他把出家人当作不可思议是修行人。如果我们出家人在外面去拿了一大把钞票,人家就会说你俗。如果你走到外面去眼睛东看西看的,人家也会说你俗。如果你搞个耳机挂着在外面走路,他也会说你很俗。如果你身上擦了一股香味在外面,人家在家人闻到,人家就会想出家人怎么擦世俗的香味呢?你在那里看一本小说,人家就说出家人怎么看小说呢?就是说,你从眼耳鼻舌身意不管哪一个方面,你这样的时候人家都会讲你的。为什么呢?出家人跟在家人就是不一样,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在家人跟出家人是一样的,在家人就会说你,这是毫无疑问的,你没办法去避免这件事情。

  所以出家人为什么要注重四大威仪呢,总的来说色在诱惑我们,就是相在诱惑我们,使我们在色上面执着。特别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对这个色上面不了知因果关系,我们心中有住,烦恼就住啊。有了烦恼你内心不安,所以我们出家人吵架,烦恼不安啊,都是因为不了解无住的道理。所以金刚经里面实在是很简单很简单的道理,有住无住,无住则乐,有住则烦,烦恼就是有住。所以在这个世间,为情为爱为名啊,为世俗的情,牵挂的东西,担心的东西,执着的东西,都是因为你有住,就会生烦恼的。烦恼不断的相续就会伤害别人,人家烦恼四起。寺庙里有烦恼寺庙会乱,社会上有烦恼社会也会乱,国家有烦恼国家会乱,烦恼是乱的根本。社会乱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烦恼。所以我们烦恼去掉了,知道因果关系,庙也清净了,世俗也清净了,你家庭也会幸福的。

  得和失对你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你无住,无住则福大智大,你慧大福大,慧大如虚空福大如大地啊。你的福报大就像大地一样运载于众生,大悲心重能给于众生啊。你智大就像虚空一样能包容于众生。你看善良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并不是我帮助你得什么果报。就像电视常常演的,你骗她说她讲她,她对你还是那么善良,她这个善良体里面实在是没有我的,那个才叫做真正的善良。善良往往被我们认为是好像有点愚痴的状态,有句话叫做大智若愚。那种善良的状态人家骗你你都不知道,你还是那么善良。有时明明知道他在骗我还是在关心他。就是说,你在骂我,看到你烦恼,但是我不关心你骂我的问题,我关心你烦恼的问题,你为什么会烦恼呢?你骂我没有关系,我问你你为什么会烦恼呢?担心对方的烦恼,不担心自己的得失,这才是真正的善良。社会上的善良是有得有失,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叫善良,你对我不好我就不善良了。不住到恶的一面就住到善的一面。烦恼不烦恼都在有住无住里面。现在因有将来的果,现在的果是过去的因。如果你是一个住的心,一直放不下,不去从根本的因上去下手,金刚经是解决根的问题。把根挖掉了什么都解决了。平时我们的修行就枝枝叶叶,表面上搞。就像用钱把家里搞得很漂亮,搞来搞去的还生烦恼,家里闹离婚,因为你在枝枝叶叶上面搞,你不解决根本的问题,你家庭怎么会幸福呢?如果你把根给挖掉了,外面有没有对你来说都是包容的。所以社会上讲,金窝银窝不如狗窝,如果你根搞好了,狗窝里也很幸福;如果你根本没有搞好,你就在金窝银窝里面你也是烦恼的。

  所以如果你了解无住之心,在这个世间谁不喜欢你,谁不爱你,小狗都喜欢你,这个世界你是最幸福的人。为什么?这个地方没有那个地方有啊,这是过去的缘啊。你对我烦恼没有关系,但是我对你没有烦恼,因为我无住,我是清净的。在外面他有住他就会说你,你好你不好,你美你丑,这是俗人,对方的住心,你要了解对方有住,我不能随其住而住。我是我,你是你,跟我没有关系。你骂我没有关系,但是我无住,我是永远幸福的。只要你无住了,你就包容了他。

  就像国王包容国民一样,国王认为你是我的孩子。你像我们,我并不是说有多大的包容心,但是我认为自己是一寺之主啊,不管你们对我怎么样的评论,但对我来说永远在包容之中。因为我心中认为,你在我这个地方,我一定要关心你,不能对你有任何瞋恨心,我要把你包容在里面大家一起修行,你对我有烦恼也好,你对我有亲近也好,对我有善也好恶也好,对我来说好像无关紧要,因为我站在这个上面,就像国王要关心平民生活一样,我必须要有这样的心。因为我这样的心一直在观照一直在观照,徒弟对我来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调皮一点不调皮一点,对我来说我一定要关心他,在我意识中我认为就应该这样做的。所以在我这个地方来住的人,不管他是善的恶的,调皮的不调皮的,对我来说我都是用心来护持,但是不一定我从口上说,我都是用心来护持的,大家可能也能看得到。但是在下面的人就不一样了,如果你要想成就的话,你必须要把这种心量扩大,这种心量一定要达到。如果你不修这个东西,在家里来讲,一个家庭主妇也好、一家之主也好,你都应该有一个非常柔和的心。现在首先要学佛,要通达无住之义,只要你无住了就能包容。

  所以无住是佛,佛是我父母。千万不要把心给某一个人,给佛,佛是跟我心是在一块。我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烦恼,所有的不高兴,所有过去的业习,可能会显露出来。但是我心中有佛,因为心中有佛有大安慰,有大解脱,有大精进,大寂灭,大庄严。在我心中不祈请别人给我什么,因为佛陀全部给我了。在你心中安住在佛的智慧的体里面,包容体里面,不祈求别人给我什么了。从智慧体上来讲,智慧是对愚痴来讲,没有愚痴的人哪有智慧的人呢?从法义上来讲。从社会上来讲,奴隶与奴隶主就像愚痴与智慧者,智慧者永远是照顾愚痴的,智慧的人以照顾愚痴的人而幸福。如果你能够把愚痴包容了,你是一个最幸福的人,你本身就跟他是一体的。比如有钱的人跟没钱的人在一块,他的幸福是因为他可以拿一点钱给他,他觉得最幸福了,如果身边没有贫穷的人,他会寂寞会孤独。证明两者是相对的,有钱人的幸福可能是来自于那个贫穷的人,贫穷人的幸福是来自于有钱的人,所以两者的幸福是一样的,但是有钱没钱是不一样的。所以不一样的是众生的凡夫心,但是幸福是一样的。这是鲁迅讲的,他说人的幸福基本上是平等的。但是每个人的相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今天坐在这个地方,我认为很幸福是因为来自于你们,你们的幸福是来自于我,这里面我有善心你有善心,我的善心在你们心中显现出来,你们的善心在我心中显现出来,互相都感觉到幸福。如果我的幸福在你心中感觉到我有另外的所求,那我会孤独寂寞,所以在法上面显现,我在当下一定要显现出来。这个是用世俗来比喻的说法。

  最重要的我们在法上通,又不离当下通。当下烦恼的时候就代表你有住,当下不烦恼的时候代表你无住,你无住与不无住当下一念就可以看得到,所以智慧的人一看到烦恼的时候马上就知道了,哦,执着了有住了。如果你没有住,你很幸福,哦,今天很快乐,看到你笑笑的,那你心里面肯定现在无住。不管你是装也好不装也好,内心里面知道,就是说这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以音声求我”,我们这个音声是非常害人的。讲一句话你马上就会执着。你本来是个很清净的人,但是听到某一句话你会极为的烦恼焦虑不安啊,无缘无故的人家打个电话给你就生烦恼了,你本来很快乐,就被几句话烦恼了。比如你本来在庙里面,像那些小女孩子在庙里面住着很清净,如果外面一个男孩子在追她,啊,我很爱你,我很想你,你赶快到我这个地方来,她心中在庙里就住不下去了,烦恼了焦虑不安了,她要出去跑了。人本来是清净的,被一句话搅动了,其实他真的会爱你吗?这个爱就是私欲,你有贪我有贪私欲,结果在外面搞得一塌糊涂,然后自己烦恼痛苦,全身是血头破血流,然后跑回来:师父,我现在终于觉悟了,我要出家!为什么呢?她不知道那种骗局,就不知道那是烦恼的因在诱惑你啊。在这个清净里面,会有很多东西在干扰你。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这样子,很多的音声会干扰我们。为什么对这个话那么执着呢?只要你无住,就是如梦幻泡影啊!

  所以释迦牟尼佛包括讲法,过去一个法师在讲法的时候,讲了半天就问对方,你听懂了没有?她说没听懂,不知道讲什么东西。后来问她听什么,因为那个法师是北方人,讲话是标准的口腔,非常好听,她就听到了一个东西,就是你讲话非常好听!就是不管你讲话意思什么样的,你讲话的声音太好听了!我就喜欢听这种声音!特别女众喜欢听男众的这种声音,女众很陶醉的,就是男众讲的声音很好听的时候啊,女众听不到他声音的内容,就是听到声音在波动,所以她心中特别的舒服,她就听到那个声音的波动,听不到法的妙用。很多众生都是执着于声音,那就麻烦了。

  声音就像音乐一样,对于声音不起观照,不立实相,这个声音也没有意义,变成意识的思维,变成学识,一个是贪瞋痴慢疑,一个是世智聪辩。就是说我们听法的时候,如果你没有智慧会生出两个东西,一个生贪心,这个师父好那个师父好,我跟着你了!然后她对法什么都听不懂,不晓得讲的法是什么意思。就觉得师父你相貌又庄严,你穿着红袈裟很漂亮,你讲的声音很好听。出家人一剃了和尚头都是很庄严的。你像在缅甸那边,那个男女长得都很难看的,但是和尚头一剃,他这种庄严相就出来了,很庄严的,所有的和尚都非常庄严,头发一长起来就丑陋无比。很多人都很喜欢出家人这种形象,所以对这个色声音产生执着,会生贪心。有贪就有瞋,贪是绵绵密密的。我们贪心生起来以后,那个贪心很容易生起来,我们现在贪心确实很多,我们认为自己不是很贪,实际上稍微讲几句好话,你就会很欢喜,稍微一个糖给你吃了,你就会生欢喜,你就会迷惑。就像孩子一样,很多大学生让人给骗到边远地区“泥巴房”里面去,就是几句飘亮话而已,贫穷出下贱,有了钱他就会变质,贫穷不是善良。有仙人试验:见二贫穷人好的不得了,受金财后一人下毒一人准备斧头相互残杀而皆死。见钱眼就开了;没有见钱他们非常好;真有钱后,就没有了;所以真正还是有福报的,不然我们修福干啥。你看释迦牟尼佛讲法都是在城边上,到乡下去实在是讲不了法,他们只喜欢神密的东西。

  有贪就会有嗔,你贪我也贪的时候,中间就会产生嫉妒出来,你比我多,我比你少,因为这个世界的贪心与人八万四千岁的时候是不一样的;人在二三万岁的时候,人一贪心里面就有斗争了,在二万岁以前,人的贪心还没有斗争,互相不打,后来就有打了,只要有贪就打就斗,贪嗔本是姐妹,一个丑一个美,有丑的就必定有美的,你有爱就有恨,爱的深恨的就深,所以对贪心不要产生一种强烈的执著。现在的恨现在的烦恼,要怪你过去为什么爱哪么深?为什么贪哪么重?这样想。

  痴:就像今天我们做佛事,一个人跳楼自杀,从五楼跳下来,1961年出生的,二个孩子不管了,老人不管了,毫不犹豫就自杀了。为什么呢?有贪就有嗔,有嗔就有痴,这个叫痴,愚迷。比如无缘无故的把一个杯子打掉,这就是自杀的预兆,这么飘亮的一个杯子打掉,还有像砸电视机,无缘无故的踢一脚一只鸡,随意的把小动物踩死等行为都是非常愚痴的行为,你家里的财富你如此不珍贵,对生命如此不尊重;这都是作贱自己。如在桥下等爱人而被水淹死的人。这个痴使人增长无明,这个无明又使人增长贪嗔痴烦恼。一个无明生出来就被迷惑,后来在外面,贪嗔痴就会不断的重复暂转,这个都是只怪自己啊,为什么那么愚痴呢?为什么为他痴情呢?为什么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为什么不到城里去,那里那么多树呢?所以对这个声音贪婪,会增长贪嗔痴,有贪必有嗔,在你嗔恨心生起的哪一刹那,就是你前面一个贪心的相续,你无缘无故对那个东西嗔恨的时候,你细细静下来观察,你对他痴的前面有个贪的东西在那里,因为没有贪不可能有嫉妒和嗔恨,跟他没有关系你干吗要对他嗔呢?肯定有关系在那个地方吗?所以有贪有嗔有痴,有了贪嗔痴,你就会慢,慢就会孤独,寂寞,烦恼,焦虑不安,不和;慢就是怀疑,疑心就出来了。在这个声音上面下功夫的人,见色相啊,听音乐啊,唱歌跳舞啊,都是这样。

  还有一个就是知见烦恼,听了佛法后,他不是用观照,用智慧观照,而是用思维,自己对立的思维,就像经典上什么意思什么意思,想了半天还是经典上面的,跟实相不相应,这个叫做世智聪辩,增长我见,为什么呢?不管你的思维是对的错的,都是我见,都是增长我见;思的范围内想了半天,离开思就没有了;这里面就是我见,想的对也是错的,因为书上想的永远是知识性质的,知识是你大脑中装的,没有解决我们烦恼的问题。就像毒箭射在身上,你没有拨掉,分析来分析去,条条是道,款款清晰,有什么用;你讲起来头头是道,好像人家解脱的人讲的是一模一样的,与经典好像也是很吻合的,事实上呢?你根本没有拨毒,所以看经典思维是解决我们的拨毒问题,并不是为了给人家讲,所以很多人给人家讲法,讲得天花乱坠,热闹非凡,人家听得好像头头是道,其实出来以后,跟书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讲法有什么用,这叫世智聪辩呢?这个叫做我见;用思维用意识的思维,不是用观照用智慧的观照,思维与观照是二回事;思维是思维解脱,越思维越解脱,越思维这个世界越平等,在声音里面求得法上的解脱。声音是讲实相的,有我见就有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都会出来。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见全出来了。一旦回光返照,顿时回归于心,就像阿难一样,三藏十二部全部流入于心,释迦牟尼佛一代教法全流于心中,但是他不能承受,一旦他悟了,这个法全部揭开了。

  我过去看书是非常多的,但是不会给别人讲的,所以正在学佛法不需要给别人讲,要自己消化一段时间,确有真实感受受用了,再去跟人家说,自己不解千万不要跟人家说;自己没有亲身的感受,永远不给人家说;为什么呢?你没有落于心,等于这个佛法还在疑惑之中,你跟别人讲的时候,实在是不实在,所以一定要落实下来,你心里面有感触了,深深感触了,你跟人家讲才有力。我在家的时候,我父亲打我骂我赶我,十天二十天不回家的时候是很多的,十三四岁在外面流浪,吃人家丢下来的食品,在铁道边的煤堆里睡觉,脸黑不溜求的,鞋子只剩半边,拖着在铁轨上走来走去,一度自杀过二次。那种苦现在想起来还很真实的,大家想一想我过去受的苦,想在感受出来还是苦,永远是磨灭不掉的,我现在想那个苦还是非常真实的,我在里边敖炼过啊,我把这个苦安到佛法里边来完全是佛法,与佛法太相应了;所以我在家也是佛法,出家也是佛法,在家也是修行,出家也是修行。想想过去,现在我太知足了,剩下的只是思维佛法,对我来讲,想得到更如何如何的东西,好像是没有了,好像我非常知足。人一定不要忘记过去。有的人说我没有受过打击啊,我非要受到点打击才好啊,你这么大了,受打击?除非是结婚生孩子,你辛苦,这个社会受打击是很难的,现在心理学家那么多,吃的好穿的好住大房子,受打击不会那么强烈,不像我们那个时候多苦啊。“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个邪道:只要你与般若不相应,只要你有住,都属于邪道范围,邪道就是正道,正道就是邪道;怎么讲呢?邪道无住就是正道。正道有住就是邪道。所有所有的法不管你怎么修行,在这个世间,只要你有住就是邪。只要你无住就是正,这是很简单的。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因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自利利他的功德,利他者相,自利者空,自利是空相,利他是大悲之相,大悲是不舍相故,大智是不舍空故,不舍空就是真如,不舍相就是如来,就是不舍实相,实相无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不能说断灭相,跟前面讲的,这个就是须菩提他闻到了庄严也不可以住,心不可以住,说法也不可以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不以色见我,不以音声求我”,你想一想,这句话讲出来的时候,每个众生都会想,不以色见我,我们众生马上反应了,不可以看色;不以音声求我,不住法;不住法,不住色,那不是断灭吗?众生动念的时候,释迦牟尼佛马上告诉须菩提:“莫作是念”呢!他就知道须菩提在想什么,他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那个样子的;不是断灭相。也就是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自利利他圆满。有人授菩萨戒,说我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只发菩萨心,可不可以?菩萨心跟菩提心是二回事的,就像地藏菩萨,生生不成佛度众生,这是菩萨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正觉心,无上正等正觉心就是先成佛,后度众生;对于众生来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说我要成佛,要令一切众生成佛;就是自己和众生一起成佛;像阿弥陀佛,同生极乐国就是这样的。

  那我们在此世界,一边在念阿弥陀佛,同时要一切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叫做利他,自己要去一切众生都要去,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你在此世界只讲我要利益众生行菩萨道,你没有吃的给你吃,你没有穿的给你穿的,不讲般若专门去行菩萨道,八地以上的菩萨可以这样做啊,没有做八地菩萨你做不到;为什么呢?八地菩萨能见诸佛,在般若体里面能利益一切众生,你可以不讲般若经,你也可以不讲了义处,你专讲满意众生所求。过去甘肃有个法师发愿要做龙,希望这方人永远有水用;如果你不是八地菩萨,你不能作主,你发愿要做,还要有行为啊;你要成就这个愿,像阿弥陀佛要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一弹指就可以成就,但是要把西方极乐世界,种到众生心中,那就不是一下子事了,就是说阿弥陀佛要自己成就极乐世界很容易的,他自己成佛很容易的,一弹指就可以去了。他早就摄取诸佛国土微妙庄严了,但要把西方极乐世界这种德住在他的念的体里面,然后把这个念就是你们在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所有的般若行里面,把他西方极乐世界的果用到这个体里面,要让所有的众生一念能够成就,这个就不是一下子的事了;这要无量劫兆载修行。

  其实八地菩萨就可以摄取诸佛国土庄严了,他要不度众生一念就可以成就,但是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众生故,所以他必须要到众生(心想处)。所有的菩萨都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要把菩提心用到众生心中去,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就是佛陀他的过去成佛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令众生能在一念之间得圆满故。所以我们要发这样的心,有愿无行,只能令你到八地菩萨,有愿无行,事实是空愿,如我们现在发愿都是假愿、空愿、相似愿,好像你在发愿,连相似愿都不是;阿罗汉才能发相似愿,阿罗汉发相似愿还要从一地菩萨修到七地菩萨,还需要一个大劫的时间,遇到师父佛菩萨的加持,或者遇到释迦牟尼佛神力加持令他很快就得。如果个人去修的话从一地到七地要修一个大劫的时间,但是如果遇到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或是再来的古佛,他就一念可以证到八地菩萨,阿罗汉一念可以到八地菩萨,我们必须要依赖于佛菩萨的加持,在此世界要是遇到善知识或是遇到阿弥陀佛,都是不可思议的。

  莫讶一声超十地,这一声南摩阿弥陀佛就是十地菩萨,这一念绝对不是口上的一念,是闻到的这一念。我们有愿,阿罗汉亦是,自己不断的慢慢修慢慢修,自己证到八地菩萨很不容易。我们今天闻到金刚经也是不可思议,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们要认识到愿跟行很重要,信体上讲你看到这个金刚经,如果你没有愿就等于没有菩提心。所以在前面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金刚经首先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后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如果你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皈依都不肯,你又不肯皈依,又不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是彻底的凡夫了。我们今天坐在这个地方都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才能与金刚经相应,不然很难相应,一定要发心,发心还不能说断灭相,也不能住有,也不能住空,前面讲是有:“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是讲不能住有的相,这个地方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是讲不能住空的相,既不能执着于空也不能执着于有,众生往往不在空里面就在有里面,所以中观思想叫中道思想。什么样子是不着空不着有呢?在一切处不住而持一切法,只要你无住一切法自然会在空有不二的体里面即中道思想。“莫作是念”就是堵住你这个错误的念头,释迦牟尼佛叫须菩提“莫作是念”也就是叫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心。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这里面正好是针对前面二种极端情形的中道思想,以恒河沙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这里面的布施不是讲经的功德有多大,而是讲呢?“知一切法无我”即是无我无住之意,一切法包括前述的布施,如果知道你在布施的体里面(布施是行,般若为首),在一切法里面没有我住“得成于忍”叫无生法忍;心忍、生忍和无生法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或我执、或空执、或法执、或有执,这个布施有二相:一个是落在前面,一个是落在后面。“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这个相对前面来讲,恒河沙七宝叫色,或者叫声音,或者是诸法,布施为法,布施为法代表音声,七宝是代表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运用恒河沙的七宝布施还在行邪道里面。后面讲你用七宝布施或者不以七宝布施,你认为这是空的,布施而没有重视这个相,虽然你在布施做善事,但心中执空,就是说你把你的布施安住在空的体里面,你对这个空没有产生法上的体,而是你心里念上的空,住在空的体里面,不知道空就是有,有就是空,即不二体。

  比如随缘而做,社会上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住之随缘才是真随缘;无住之随缘是你法身是你报身,彻底的没有我的,在这个世界你像放生,今天我们去做佛事,这件事情在你心中是怎么感受?有人说就是随缘做,还是说干么天天做这件事情呢?生烦恼,有人说跟人家做佛事有很大的福报啊,这二个心,同样一定要做,一个人讲随缘做,可做可不做,没有对这件事情的尊重感,他不知道这个是缘起性空的体,就是有法身有报身;第二种人认为可以多做点福报啊,有这个色想,有布施,有布施的因,有法的建立色的建立,就变成行邪道,所以我们做佛事无非是行邪道。同样的做佛事,你没有尊重感没有诚心,内心中无所谓认为是空的不住的,是空的是假的干么要住他呢?你不尊重他对法上面生讨厌心,乃至于不喜欢,好像生出无所谓的感觉,这二种心一个是偏空一个偏有,但是这些事情都做了。就是说“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同样的是做了,但是他有二心的出现都属于是邪道:第一个,你以为布施是获得大功德所以才去布施,因为布施是法七宝为色。第二个,以七宝布施你不执著,你这个意念里有个“我不执著它”,你布施就布施掉了,但念里面还有一个“不执著的”体,这个还是叫念,不执著就是无所谓的意思,我可以给也可以不给。你认为“不执著”的时候,其实是无处不在执著,因还有个我不执著的“念”。这一篇里面是讲念的体,这本书上面讲就叫“信解行证”。

  证的体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就告诉我证的体是什么样子的呢?以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不能偏有不能偏空,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无有一个单独的我的念在,并不是说这个法里面有我,是实在是没有我这个念,念空则一切法现前。你这个念断了,你这个念实在是虚假的,所以布施的时候对法里面没有生起任何我念的体,因为这个法本来无我,七宝布施也好,做一切善事也好,这里面本身就是我法身就是我报身,一切无住是我法身,一切无相是我报身,这里面没有我、人、所的念,没有相因为相上无,没有无住无住就是相,相跟无住是一体的,相跟无住是一体的就是大空寂,是空有不二的,没有一个能,没有一个所,没有一个“所布施的有和无”的境的这种执著,能所二空。从相上这件事情就是说境与心,从念上讲能与所,能与所是对于念来讲的,相与境是对于住于无住的体来讲的。念是内俱生,是二种俱生:一个是境上四相,一个有住心生四相。心里面是俱生四相,只要有念就有四相出现,念里面能念和所念都是俱生四相,四相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境上与念上;所以叫做离相就是境与心,离念就是能念和所念,叫离念离相。离念离相这个都断掉了,一切法无我,那个我成就于忍,这个叫做无生法忍。

  这个不可思议,大悲大智,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合于究竟觉合于真如之见,合于如来实相,因为什么呢?实相就是你自己啊,不是一个独立的我看到实相,实相就是你了,也是你超越自己了,实相现前。究竟觉,觉是实相体,实相与觉相应就是真如,所以整个世界就是大真如,一个大真如现前的时候一刹那时间聚七宝,就是说在地下拿一把沙子起来也是七宝聚。所以恒河沙的七宝无非你这一念觉而已,恒河沙就在一念觉之间,“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菩萨为一念,恒河沙代表多的意思,菩萨代表一的意思,一即多,多即一,不二故。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所以在此世界以一念的功德成就,成就于忍。我们讲来讲去什么叫证量,证量就是忍,所谓忍并不是忍耐的忍,冒火的忍,心里烦恼着的忍,实在是无忍之忍。

  为什么呢?通达一切法,了知无我故,则成就于忍,成就于忍则精进禅定都会出来,有了精进会放弃一切妄见故,妄见你舍掉了,什么儿子孙子家庭你我都不存在了。精进相续那刹那刹那之间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没办法想,这个叫精进禅定现前;一切三昧都会现前。忍就是成就于三昧的,什么叫三昧,有三种:心上三昧,法上三昧,无生法忍的三昧。也即成就一切诸佛现前三昧,成就一切大悲心三昧,成就普贤行愿三昧。普贤行愿就是三贤之德,大悲就是地位上的菩萨,地位上的菩萨成就法界一切菩萨所依,所有在外面行事的大悲菩萨,大悲他摄取了什么呢?摄取了十方诸佛在外面很多众生,摄取了普贤之德,摄取了所有我们现在利益众生的大悲心,我们现在帮助别人这个悲心来自于何方呢?来自于观世音。如果你要是成就于忍,所有众生的悲心就是你的一念悲心,你这一念悲心就是所有众生之忍,这个悲心是通达一切众生的,这叫大悲之忍,叫月光三昧。普贤三昧也就现前是三贤之德,十住十行十回向,住是住在普贤上面,行是行在普贤上面,回向是回向在普贤上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一切皆无我。你在大悲体里是观音菩萨,你念佛是普贤之住,佛之住就是普贤之住,佛之行还是普贤三德之行,回向还是佛之回向,佛之回向是普贤之德啊,为什么在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面有普贤之德,普贤之德就是二十二愿,所以我们在佛之住,佛之行,佛之回向,都是普贤之德,所以我们现在念佛的人都是普贤之德,没有一个不是普贤之德,为什么呢?只要你住在佛里面,就是普贤之德,这里面就告诉我们没有我,都是普贤之德。从利益众生大悲心生起的时候,你持菩萨戒就是观音菩萨大悲心,悲心在一切众生心中,你不要有一个独立的观音菩萨出来,大悲心就是无我的,无有我就是独立的观世音;你不能说我是观世音,观世音就是观世音,不是我是观世音,没有我是观世音,还有我是观世音不就生我见吗?还有我见不就麻烦了。你说西方极乐世界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法界故,寿命无量心故,生命和法界没有我,没有我就对了。有我,我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没有我,哪有我是阿弥陀佛?全部的阿弥陀佛;那就是没有我了,这叫做离念。离念就是金刚,离念就是亲证,离念就是实际修行,你只要离开这个念你就是实实在在的“信解行证”,都已具足了。念阿弥陀佛在信体里面,如果你了解实相的话,你就是解了,你念就是行,一念的体没有我就是证啊,信解行证在一念之间具足了,这是不可思议的。这一念离念就是实相就是亲证,这一念的功德是暗合妙道,不可思议境界,但是我们众生往往把这种境界迷失了,不知道我们现前具足。时间到了,明天再讲,南摩阿弥陀佛。

返回目录

----------------------------------------------------------------------------------------------------------------

更多常福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