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内善根发相时的十六触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4日
来源:   作者:永本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内善根发相时的十六触

 

  十六触,是身心由粗转细的自调过程中,出现的感觉现象。每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只要身心专注寂净,生活简单,在入初禅前,一定会出现的自调变化。行人不要去执着,只作客观观察,等身心调和之后,十六触自然消失。

  身心的由粗转细,即是指我们身体的粗质身心到细质身心的变化。所谓粗质身、粗质心,就是指人在欲界生活的身心,因执取七情六欲的快乐使身心粗糙。也就是吾人的生活,一直为满足身心欲望而向外追求,也误以为身心活动的目的,是向外夺取与占有,说穿了就是满足自己的贪染心而已。由于贪染心不得满足,则生瞋恨心,瞋心起时,就会去做愚痴的事情,这时三毒填膺,身口意随时都在造业。所以,愈追求心,心质就愈粗,即是古人所说的「粗心大意」。

  当我们的心,愈来愈细时,会向内检讨、向内求法,把由向外求的心力,转入向内观察,逐渐稳定心性,由欲界定进入色界定,心思逐渐单一性。然而心转化的同时,自然会需要身体来相应支援,所谓心柔体亦柔,身体必须随着心的转变,而作相对的改变。这些变化就叫「十六触」。

  什么叫「触」?触者,接触。依佛法来说,就是六根接触六尘,眼根接触色尘、耳根接触声尘、鼻根接触香尘、舌根接触味尘、身根接触触尘、意根接触法尘。身体引发的触变,共有十六种,所以称为十六触。亦有定位为八触。十六触,乃因色身四大,自调而生起的现象,今起分述于后:

  地大:指身体的固体物质部分,如皮、毛、发、甲、骨等。其性坚实,遇火则涩、入水则沉、在风为重。故,地大有沉、重、坚、涩等四种触相。沉,忽而惊起,觉身沉没。重,身重如负石、动弹不得的感觉。坚,身体僵硬,硬梆梆的懊恼。涩,皮发肤生起角质层,表皮如粗砂纸般的涩觉。

  水大:指身内的水分,如血、泪、涕、液……。其性冷寒,遇火则凉,遇地则滑,遇风则软。水大,也有凉、冷、软、滑等四种触相。凉,如阵阵冷风吹到身体起凉意。冷,再厚的棉被,也盖不暖的寒气。软:身上的肉,软无力可着。滑,脚底如在湿地滑动时,生起滑溜溜的感觉,好像会跌倒。{52}2004.06.11

  火大:指身体内有的温度,就是体温。火性热炙,遇水则暖,遇地则猗,遇风则痒。火大亦含暖、热、猗、痒四种触相。暖,温热的感觉在全身流动。热,好像发烧,体温不断升起,有时甚至会有四十多度(但不会产生痛苦的感觉)。猗,浑身不对劲,如感到不可理喻的怪觉。如:起鸡皮疙瘩,也像是狗长角般的不对劲。痒,有的会遍及全身,有些只是局部,情况不定。

  风大:指身体内的空气、身体的元气。风性动移,遇地生掉,遇火则轻,水中则浮。风大有动、掉、轻、浮四种相。动,忽觉身体由空中掉落,不知所措的悚惊感。掉,身体抽动,有时全身,有时四肢,有时手指头;如从空中下掉,弹动不能控制。轻,身轻无着力感(会有失去立足点的恐惧)。浮,水中飘浮,忽起忽落(不知怎么办才好)。

  修禅定的过程,因欲界的色、受、想、行、识之五阴,要转换成色界的五阴,粗细有所不同,故有十六触发生。譬如世人,忧愁烦恼,内心郁卒,心情不开朗,致使四大也发生变化。凡是皆从心而生,乃至得病至死,此苦不从外来。十六触的调整变化,因人而异,有的人只有三、两触就没有了,有的人十六触全部会发。这是因身体畅通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别。发触时间长短亦因人而异,有的人几天就过去了,有的人会持续几年,此因行人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分别。

  又因触相中的重、涩、坚、沉等,易生睡眠盖;因冷、滑、软、凉等,易生疑惑盖;因热、粗、暖、痒等,易生瞋恚盖;因轻、动、掉、浮等,易生掉悔盖;又因四大合成世间诸法,所以产生好的触觉,会令众生生起贪欲盖。静坐的人,不可不防。

  此十六触的身体感觉现象,会伴随内善根发相的心理变化而发,所以,行人应清楚其发相与原因,才不会恐惧而疑惑,造成修止观的另一障碍。{53}

  2004.06.14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