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14.茫忙与恬闲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0日
来源:   作者:果煜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14.茫忙与恬闲

 

  在讲这题目之前,首先来想一个问题:自从工业革命之后,用机器代替手工、用动力代替人力。既皆如此,则愈工业化的国家,人民应愈清闲才对!因为一该做的事都给机器做完了,人还要做什么呢?但愈开发的国家,是否愈清闲呢?你觉得台湾二、三十年前和现在相比,是那个悠闲那个忙碌呢?现在忙碌!既然许多工作都已被机器代替,人还在忙什么?过去台湾要开始实施自动化时,许多人担心自动化之后将有许多人失业,结果不但没有失业,反而还更忙碌!为什么工业化之后,大家反而更忙碌?这问题你曾否好好想过!现代人究竟在忙些什么?

  快慢之间

  现在我们先用一个大家都了解的例子来说明:譬如汽车,很多人都有汽车,因为汽车可帮助人走路,一般人一小时可走四公里,快的话可走五公里,但汽车呢?在一般市区是一小时五十公里,高速公路可走一百廿公里,至于飚车的话可达一百八十。就涵蓄一点,以每小时五十公里比较步行之一小时五公里吧!如此以车代步便可节省十分之九的时间,然为什么现代人反而更忙呢?再如小时候煮一顿饭,要先劈材、生火,脸都熏黑了,而火未必旺起来。而现在的瓦斯炉「啪」的一声,火就很旺了,但现代人还是很忙,竟忙些什么呢?

  现还是用汽车说明:汽车并非跟着人,一样由娘胎生出来,也不是上帝造好等人来用,汽车是要人类自己去造。用什么造呢?主要以钢铁居多,其他还有塑胶、橡胶等。钢铁也不像石头一样随处可捡,它得来不易:首先要人去采矿,再接着去锻炼,炼成钢后才好造汽车。等汽车造好之后,我们也非直接到汽车厂去买,还要透过许多经销商、销售员。汽车要汽油才能发动,于是又需大量的人力去开采汽油;而有了汽油后,又要有加油站;汽车要有马路才能走,所以又有许多人应命去开马路、做维修;还有人充当教练教人如何开汽车......如此繁多,说也说不完!这些人本来都可没事做的,但为了要使时速由五公里变成五十公里,所以才变得很忙碌──忙着为另一些人省时间。

  同样饮食、穿衣等亦然。今天我们不必动手耕种,因有人专职于耕种;甚至不必动手煮饭,亦有人专门煮饭给人吃。衣服,更有的是成衣。很多本来该自己做的事,现在都有人分担了。这是从「省时间」的观点来说的,那省下的时间做什么?是在家里翻报纸、看电视吗?

  分担与集中

  省下来的时间事实上是去忙别人的事,在座当中有会计师专门记帐,自家的帐有多少呢?不!从年初做到年尾都作别人的帐。亦有人专门替人盖房子,自己的住家小小的,但替人盖房子,一栋又一栋;亦有人专门接电话......别人忙着为我省时间,而我也不得不忙着为别人省时间。

  所以我们最初以为工业化之后会比较清闲,但其实没有,只是全部相加之后,再分配出去而已──总工作量一点也未减少,甚至还将增加。故现在的生活中,有一种「分担和集中」的趋势。分担是把自己份内的事分担出去,煮饭、洗衣皆有他人代劳。然把原本是自己的事分担出去后,却集中去做别人的事,譬如专门替人记帐等,各行各业皆专门处理某些事。这其中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指挥、控制,你知道它是怎样的一只手吗?它就是钞票的手,但钞票的问题今天不谈,只谈分担和集中。

  专精与无能

  把份内的事分担出去后,再集中处理一些专业的事,于是又形成第二种倾向:即专精与无能。对份内的事变得很无能,以一切倚赖他人故也。以前女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必定学裁缝、刺绣,否则便嫁不出去;而现在到二、三十岁,还没拿过针线的人仍多得是。自己份内的事不专精,却专精于某类身外的事。

  于是这当中又形成一特殊的情结:就是意愿与疏离。人对于自己的事会比较有意愿,因为是你需要嘛!肚子饿了自然想去弄饭吃!然若做别人的事,就必须透过另一个关系──就是钱的关系,才勉强去做。故那工作便与我们生命隔了一层。尤其现今的社会分工很细,而分工太细便愈没有成就感。煮的饭好不好吃自己清楚,做成的衣服好不好看心里明白,但分工太细往往看不到辛苦的成果,而导致疏离感。所以现代人多不喜欢工作,觉得工作是负担。

  从如意到不如意

  以工作是负担,故负担过后就要娱乐。从前的人可以说工作就是消遣,以既做自己的事,当能照自己的想法、进度去做;而现在一切工作既有进度,更无法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有上司或客户的种种要求,使我们一切不如意。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分担和集中的过程里,一方面要浪费很多时间,不管分担出去,或集中进来,都必须发时间去协调、等待、配合。二方面更要花费精神,因为沟通协调往往不是那么容易。譬如到餐馆点菜,赶快告诉服务生:不能太油、太咸……讲一大堆不怕他觉得这客人真啰唆,但等菜一端上来,嗨!怎么香菇这么多!我才不喜欢吃香菇哩!本来自己处理还简单迅速多了,而现在花钱花时间还不满意!有人想上班的工作太无奈,被压榨剥削光了,干脆创业去吧!然若自己当老板,就不需要沟通协调吗?仍要和客户沟通协调,而那也不见得容易。以前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现在自己去顶吧!

  刚才说总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只是将之集中起来再分配出去而已!但若加上分担和集中所花的时间、力气以及沟通协调所花费的精神,则何怪乎现代人都既忙又累!

  资讯流通的反效果

  这个时代所发明的交通工具,不论火车、汽车,甚至许多资讯设备,如电话、传真机、大哥大等,且问各位:这是叫人更闲还是更忙?照想象应该更闲才是,因为本来必须跑出去处理的事,现在打电话就解决了,不是该更闲吗?其实非也!因为这只有将分担和集中的趋势更极端化,本来分担不出去的事自己权且做一做,而现在可以打电话就分担出去,则有谁能不受诱惑呢?分担如此,集中亦然,因此,资讯愈发达的社会,人就愈忙。关于这一点我早就看得很清楚,因此,曾有人要帮我在山上装电话,我说免了吧!对方说:「不必担心钱的问题。」我说:「我不是怕没钱而是怕没命!如果装了电话,你们就有机会把山下的垃圾往山上倒,到时我还能『高山顶顶立』,到一边凉快吗?」

  最初我们以为发明了这么多机器和资讯设备,人应该愈来愈悠闲才对,但事实上刚好相反,人愈来愈忙。今天我们可以吃到美国进口的面包,觉得很方便,如果一个人必需自己到美国买,那要花多少时间和金钱呢?但从美国运送到这里,已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我们是算不出来的!至于因为沟通协调而产生的情绪,更不知道有多少!现在的人都拚命打广告促销,为什么呢?都集中到我这里来好了!我是法律专家,所有法律的事全委托我吧!不得不广告,因若不广告,人家的事便不会集中到我这里来;而赚了许多钱,花了许多时间,却也只为把自己份内的事分担出去而已!

  服务业的偏高

  我们常说一个国家开发的程度,可以拿其服务业的比例来衡量,现在台湾服务业的比率已超过百分之五十了吗?我过去一直不了解,为何有那么多事好服务的?尤其在山上住一段时日后,已习惯山居目中无人的生活,待下山时坐车回到红尘,看满街都是商店,觉得好奇怪,怎么有那么多东西好卖,实在是因出了家,不然就将很好奇地去探他们竟都在卖什么?你卖给我,我卖给他,整天的生活就如此买来卖去,而且竟然每家生意都很好。这情形想一想,就是分担和集中而已!你们要的东西我这里有,全到我这里买吧!我要的呢?再到别人那里去买!不断的分担和集中,分担得愈光,集中得愈专,社会就愈发达。

  国民所得的假相

  现代经济学上常讲一个观念──即国民所得。其实国民所得的提高只是假相!我们可以简单讲几个例子:我们在家自己种田自家吃,这就没有国民所得!但如种稻自己不吃而卖给别人;然后再买别人的东西吃,这就有双重的国民所得。一个妈妈有了小孩后在家看小孩,这也没有国民所得;但如果她出外上班,而把小孩交给育幼院、托儿所之类的机构教养,那也有双倍的国民所得。所以国民所得的提高,只是代表人和人之间的依倚程度愈高,代表分担和集中的趋势愈极端化,代表钱财的流动速度愈来愈快,而不代表我们能自由支配的钱增加了。一笔刚进来马上又流出去了,曾听说台北一个家庭一个月要花上五、六万,七、八万,但就幸福快乐吗?很多人还是长期透支者呢(分期付款)!

  安身立命

  现代人一方面紧张忙碌,一方面又有很多情绪、烦恼,这都来自于分担和集中的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忙!忙得很无奈,忙得很迷惑。过去我住山时,曾有人问:「住山要有什么条件?」我说:「住山没什么了不起啊!原始人和野兽不都住在山上吗?为什么人就不能住呢?」但愈文明的人反愈不能住山,以愈文明的人份内的事都不会做,而会做的事到山上却都用不着。

  这也就是说,虽在社会型态上,分担和集中的趋势,将愈来愈极端化,但这与我们的本性或安身立命的前提是不相应的。因此,我们若希望身心能安定落实,就必须从分工合作的社会型态,走回过去自给自足的时代。当然这不是一下子能做到的,但我们必须往那个方向去努力,把份内的事拿回来自己做。而不必再忙着做别人的事,忙着做一连串的沟通协调!

  自给自足

  要慢慢地使自己达于自给自足,在座的大德中有许多人认为我满有福报的,但其实我并没有比各位多得到什么呀!甚至我还不必申报所得税,因为我既是个低收入者,也是个低支出者!而别人之所以认为我有福报,那是因为我早已觉悟到一个世间的真理──人为求自在,就要先能自足,而自足又得从自力更生作起。从那时起,我就训练自己尽可能让生活的事情简单些,能自已处理的尽可能自己处理。我絶不让自己变成一个事事无能的人,连灯泡坏了也要请人来修理。这些生活常事,如果自己能作,也许三分钟就修复了;但如自己不能修,电话一通又一通的请人来,工人还不一定愿意来!等修好之后狮子大开口要你五百元,你说才三分钟的工作怎么这么贵呢?他说:「如果我自己送上门来,那可便宜多了!而现在却是你三番两次催我来的嘛!所以不能不贵一些!」

  自在与依赖

  佛法常讲「自在」,然现代人怎够资格讲自在呢?因为现代人都必须与他人同在,彼此依赖共存。如真只一个人在,可就要生存不下去了!我们都生活在互相依赖的社会中,既互相成就,也互相干扰妨害。所以现代人有许多气好受的,开口没多少好话,都在彼此抱怨。既要自在必先能自足,而要自足又必先能自立,因此,对个人食、衣、住、行等基本需求,应从分担的社会型态,慢慢收回成自给自足的状态,这是第一点:生活的自立。

  其次是情感的自立。刚才说到这个社会经常需要沟通协调,所以滋生很多情绪,所谓「不平则鸣」,常需要找个人去倾吐。生活上能比较独立,对外界的倚赖必将减少,则情绪的问题也将渐减少!尤其已经学佛修行,更要用佛法的观念和知见,来调理自己的情绪,而不再像以前常叹「心事有谁知」!如果我们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中,则怎么可能安稳呢?整天就像皮球一样蹦来跳去。所谓情感的独立,就是要用平淡的心,来看一切世间的事。

  最后讲到思想的独立自在。现在的社会百家争鸣,徒然制造了许多分岐,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很茫然!我们要先建立知见的基础,然后再用正见去厘清许多现实的问题,这样在思想上才能慢慢走向自立独明的目标。

  坦然无碍

  现代人生活既不能独立,感情思想也不能独立,这怎么能自在呢?因此,今天的问题,是如何使我们在生活、情感、思想上都能慢慢步上自力更生的境界,尽量减少对外界的依赖。然这并不是要把自己关起来,变成孤独老人,变成山顶洞人。而是因自己对别人并没有要求期许,反更能坦诚相处!只有无事人才能真推心置腹、肝胆相照。

  总之,今天所讲的重点,如何从茫忙到恬闲,主要在于我们能否从分担和集中的社会型态,走向自给自足,走向自在、坦然的生命型态,而其中的关键更在于培养生活的自立,情感的自立和思想的自立。

  民国八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讲于龙善寺禅三,丘玲钏整理

返回目录

----------------------------------------------------------------------------------------------------------------

更多果煜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