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什么叫正知正见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1日
来源:   作者:万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什么叫正知正见

 

  大家从五湖四海、各个阶层来到道场,虽然说都是学佛的,但信仰深度不同,层次不同。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目的,来到师父面前。有的是向师父学习的、有的是来求师父印证的、有的是来较量的,也有的是想靠这棵大树赚钱发财的。不论是何种心态的信众,来到师父面前,都很正常。这也是大家的权利。但作为师父面对大家,就只有一个心态:来此就是修道、修福、修慧。有人来了很久了,心态一点也没有转化过来。仍然带着原来的习气毛病。这不怪大家,只怪万行德行不够。感化不了他。

  我不是一棵大树。如果有人想靠一棵大树成名发财,到佛门中去找,那真是大错而特错。一个不信佛的人,想在佛门里发财、出名绝不可能,而且比在社会上还要困难。也许在座的没有看清这一点。老虎走遍天下也是要吃肉的,老黄牛走到哪里也是被人抓来耕田的。有本事的人,在社会上有本事,在佛门中照样有本事。没本事的人,来到佛门是同样没本事。同时你也施展不开。因为到佛门里来,都是有信仰的,只是信仰的程度不同。如果有一、两个人到佛门里来混饭吃,或者想发财,大家想想,在众目睽睽之下,怎么可以成功?除非你天天装,“装”就活得很累,既然是“装”,就总有一天会露马脚,即便你能装,你不学佛法,不为众生,你也得不到利益。如果是真学佛法,为众生做事情,从中获得一点点报酬,也未尝不可。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只看自己,只管自己。每个人都把自己管好,这个团体自然会好。每个人就都用不着别人管。朋友之间,每个人来到这儿,都是来向师父学习的,乃至要互相学习,学习人家的长处、优点,不要抓住人家一点缺点就不放。人无完人,即使是圣人在教化众生时的手法也是千奇百怪,你不理解圣人度众生的各种手法,就会产生疑惑。甚至会退失菩提心,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只要是优点大于缺点,都可交可用。对方造业,是由于自己没有管好身、口、意,给对方造成了一个造业的机会。比如说你有钱,自己没有管好,一个贪财的人看到你有钱,起了贪心,你给他造成了一个偷盗的机会。为什么寺庙里的规矩特别多?比如到庙里去,老居士会告诉年轻人,要服装整齐。一些男男女女,坦胸露背,没有管好自己的身、口、意会诱惑别人,给对方造业障提供机会。高贵的人都是自己管自己。我经常讲,学佛就是管好自己的身、口、意,没有什么好修的。

  既然是团体就会很复杂。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没办法统一,实际上人的思想永远也不会统一,因为无始劫来所种的因不一样,现在所处的果也不一样。为什么罗汉有四个层次,菩萨分十个层次,佛还要分三个层次?我们众生岂能没有层次可分?众口难调,众心也难一致。如果你是一位真的修行人,你只会看到别人的长处,不会注意到别人的短处。“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六祖坛经》中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比如张三在这里讲是非,李四听得津津有味,就给了张三一个造业的机会。如李四站起来就走,张三跟谁去说是非?如果有正气,或者有胆量,直接告诉他,不要讲别人是非。因为来到道场,只能有一个心态,就是学佛修道,怎么能有其它的心态?

  一个道场,即使再杂乱,来到这儿的众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是带着信仰来的。如果只有某一个人,他社会习气很重,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时正是修正自己的好机会。如果他很贪,你马上可以发现自己有没有像他一样贪心?因为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照到别人的缺点、毛病,闭起眼睛来也问问自己,是否也有对方的习气毛病?但现在的众生不会学佛,只看到对方,不看自己的习气毛病。古人说“是非止于智者”。比如张三把是非传给李四,李四是个智者,绝不会把是非再传给王五。是非越传越大。如果有人说是非给你听,你不放在心上,也不去传,是非定然消失。你就是智者。

  一个人做事的根本是对自己、对周围的一切负责任。如不愿意负责、不敢负责,就不要做事情,连想都不要想。凡是在社会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为什么社会上有些不学佛的人,瞧不起我们学佛的?就因为有许多学佛的层次很低,有的是无业游民,有极少数是成就者,家庭、事业都很顺利,为精神需要,而来学佛。有很多人在社会上混不下去,在红尘中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才转到佛门里来,想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也有的人进入佛门里,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但看到周围的人很有道心,最后也会被感化,而真的学佛了。邓小平说过一句话:“打开窗户,进来新鲜空气,也难免飞进一两只苍蝇”。既然要打开窗户,就难免进来一、两只苍蝇、蚊子,否则就别打开,也别呼吸新鲜空气。靠阴谋诡计、耍手段,想成就大事,绝对不可能成功。世上没有一个傻瓜。无德不立,无能不成,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游戏规则。

  做大事,必须要有超人的理想、能力和体力,如果你的理想、能力与常人一模一样,怎么能做出超人的事业来?如果你的志向立在圣人的基础上,一定会成为圣人。如和俗人一样,怎么可以成为圣人?没有超人的志向、品质、奉献精神,众生怎么能高看你一眼呢?在你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看上去都和俗人一样,大家怎么会尊重你呢?如果你不是一个学佛的人,有这种思想、玩这些手段,另当别论。如果你是一个学佛的人,披着学佛的外衣,又怀着俗人的心态,人家会从心里一棒子把你彻底打死。只不过嘴里不说而已。世上没有一个傻瓜,有的人心量比较大,他不愿意表达,你就误以为人家是傻瓜。有的人心量比较小,很敏感,就像一个小杯装满了水,进去一点沙子,水就溢出来了,人说这种人很聪明。有的人心量大得像大海,大海有什么不能容纳?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大家都知道。但好多人都不知道后半句,“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我们现在还没有聪明,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聪明透顶,又转入糊涂,那才叫“难得糊涂”。现在还没上升到“聪明”的阶段,说什么“难得糊涂”,实际上都不配说这句话。

  老头、老太太,有急于求成的心态,很正常,还可以理解。如果是一个年轻人,有这种心态,那是个真正的傻瓜。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有时你付出十倍,不一定能得到一倍。年轻人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在座的,小的也都30多岁了,老的有60多岁了,人都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好好做一些对人类、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大家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确实有缘,应该共同携手,为后人做点事情,也不枉来这人间一场。人有什么可以留给后人?第一是思想,第二是建筑。实际上建筑也是一种思想,工艺、文化概括起来都可以说是思想。严格讲只有思想可以留给后人。一个人如不发圣人之大心,不立伟人之思想,终究是一个凡夫俗子。圣人有圣人的品质和愿力;伟人有伟人的思想和抱负。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还看不清的时候,就不要随便开口讲,俗语说:“你不开口,没人说你是哑巴。”实际上学佛的人比不学佛的人心量更小,执着更大。大部分学佛的人在社会上一事无成,和家庭的关系处不好,到了道场和道友的关系也处不好。正因为你在社会上一事无成,(没有志向、毅力和缘分),到了佛门里同样还是一事无成。现在有这些习气、毛病,说明前世没有突破。如果今世还突破不了,还要延续到来世,这就是业力。就是报应。

  必须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你想要学道,八万四千个毛孔里,只允许有一个念头,就是修道。想要色,就一心一意地去贪色;想要财,就一心一意地去贪财,一定都能得到!实际上许多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所以没办法给自己定位。如果你不给自己定位,肯定会空过这一生!之所以你感到人生很空虚,那就是因为你没办法给自己定位,没搞清自己想要什么。就像一个贪财的人,整天在考虑,这件事能赚钱,那件事能赚钱,实际上他的心没定下来,他永远也赚不到钱。又如一个渴望爱的人,觉得这个人在向我求爱,那个人也爱我,实际上哪个人也不爱他!因为他太贫穷了,太渴望爱了,幻想症、狂想症就是这么来的。

  一个人太俗气,私心太重,人家会瞧不起你。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考虑,他的人生注定是失败的。一个人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想满足自己的私欲,首先要有奉献精神,要为众生服务,才有可能满足自己的私欲。如果认不清自己,同样也无法给自己定位。事实上人很难认清自己,每个人不认识自己,还自以为了解自己。圣人、伟人、明白人都承认:人最不容易了解自己。如果想要了解自己,就问身边的人,只有身边的人,才了解你。人是最容易自我陶醉的,上帝造人的诀窍和高明之处,就是每个人都很执着自己。人天天照镜子,总是照不够,都觉得自己长得很好看。

  俗人之所以是俗人,就是因为你不敢打开自己的内心,不敢以真面目面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即便你不敞开,周围的人也知道你内心在想什么。一个俗人除了杀、盗、淫,功名、利禄,还会有什么呢?你不说周围的人也知道,说出来,高智商的人也不会笑你,因为很正常,人人都会有,只看你会不会把握尺度。儒家有精辟的论述:“发乎情,止乎理。动心忍性,喜怒哀乐未发,发而节,中节。”《圣经》中讲:“人长大了就有两性关系。”如超越不了,就去找个配偶,如超越了,就独身。儒家也讲“食色性也”,饮食、性欲,谁都难免。因为这些,是人之常情,合乎人情。如果你不明这些道理,一味掩盖,只能欺骗下智之人,欺骗不了大智慧的人。人就是这么怪,当眼前放着一块肉时,你想一个人占有。不给别人,身边的人一定会争夺。如果你不吃,让给身边的人,他恰恰不会要。学佛做人,是从奉献中学,从奉献中做起。如果一味地索取,你将一无所有!变得贫穷、空虚、眼光狭隘、渺小,变成弱智。如果你从奉献中去做,将变成大海、虚空、宇宙……,万事万物都在虚空、在宇宙中,你什么都能得到。这就是境界问题、胆识的问题。你是从索取中得,还是从奉献中得?

  一个人对自己越不严格要求,惰性越容易增加。对自己越苛刻,他内在的力量、智慧,越会源源不断地出来。做人、学佛是要对己严、对人松,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这样,整个团体就是佛的境界!只有大的抱负、大的野心,而没有大的心量、眼光、智慧,怎么会达到目的呢?就像两只脚的关系,你迈出左脚,就意味着你要迈出右脚,不可能只迈左脚,而不迈右脚。光有野心、抱负,而没有奉献、没有体力、心力、超人的智慧,终究不能达成。

  什么叫正知、正见?存有一颗学佛的心,没有其它的心存在,叫做正知。只向佛看齐,这就为正见。之所以我们被境所转,就是因为没有正知正见,没有向佛看齐,如果向佛看齐,外面的境界怎么能转动你呢?古人言:“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如果你们说万行很会讲法,实际上是你们很会听法,会听的人能举一反三、触一悟十。古人又说:会吹牛皮的人,不如会听牛皮的人。如果你们不听,我也不会讲,也讲不起来。如果你们不听,我也说不出来,道不出来。佛门中根本戒杀、盗、淫、妄、酒。若自做,教人做,见做随喜,同样有罪。你们如果不听我吹牛皮,我一个人吹得起来吗?讲者有功,听者更有功。

  下等智人,会以语言,给一个人下定论;中等智人,会以行为给一个人下定论;上等智人会以心态、动机来下定论。语言、行为都是外在的,只有他的心态和动机才是内在的。可是有几个人能看到对方的内在呢?只能通过外在的语言、行为给一个人下定论。有几个人能有超人的智慧呢?像你们来到这个道场,有的是看不到问题、提不出问题;有的是看出了问题,不愿意提,怕得罪人,想明哲保身;甚至怕师父生气。师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器量小,心眼儿小。当然,也不像你们想象的心慈手软。因为圣人超越善恶,既恶又善,又非善非恶。书上讲观音菩萨三十二化身,其实何止三十二化身?你们认为观音菩萨最慈悲、慈眉善目。那为什么又化成一条黑龙,把一个恶鬼吞食掉了呢?一个人如果具有100斤的力量,他做善事是100斤的力量,作恶事也会有100斤的力量。力量决定了他做事的大小。

  如果我们自己真正一身正气,牛鬼蛇神、歪门邪道,来到身边,自然转化。如果未能转化,只怪自己德行、力量不够。应对自己起惭愧心,只怪自己力量不够。如果自己是一座炼钢炉,再坚硬的铁都会熔化。如化不掉,不能怪铁太硬,只怪自己温度不够。

  许多学佛的人口口声声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我可以告诉现代学佛的人,来世要保住人身都很难很难。因为大家既未修福,也未修慧,更没有修定。你自己以为是在修福、修慧、修定,这只是自己认为,实际上都是在造新殃。把自己原有的一点资本都吃完了。我曾经作过一个比喻,如果超三界需要7级的能量,你来世做人,必须要具备5级的能量。因为临终时投胎、入胎、住胎,还要消耗1~1.5级能量。所以现在必须要具备5级的能量。否则,来世只能是做牛、做马。如果今世是牛、马,来世要做人,同样要修到4.5~5级的力量。现在做牛、做马就是他前世临终时未修到5级的力量。比如做一根柱子的木材需要50公分直径,做檩条需要20公分直径。当一根木料不足50公分时,就不能用来做柱子,只能用来做檩条。如果连20公分直径也不够,只能再往下退,用来做椽子,不够做椽子的木料只能减退做锹把、斧把。佛、菩萨、罗汉、伟人、凡夫、牛、马、小鸟、虫子,不好好修,都是这样一级一级地减退。如好好修,再一级一级往上升。我经常看到一些学佛的人,要体力没有体力,要心力没有心力,要魄力没有魄力,临终往生没有力量啊。风一刮就迷失了方向。

  一个人的量决定一切,确实一点没错。来世做人临终必须达到一心不乱。目前在座的“三力”(心力、体力、魄力)都不具备。

返回目录

-----------------------------------------------------------------------------------------------------------------

更多万行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