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83)--远离颠倒梦想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3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83)--远离颠倒梦想

 

    我们一定都不曾忘记这样一句贬人的话,你这个神经病;你有病吧,等等。

  这句话大家你贬我,我贬你,贬来贬去,就贬成了满世界的神经病。其实,心理学是认可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的,八十年代很流行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当时,很多中国人都接受了一个非常新奇的心理认知,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这三个意识如同冰山,露在水面的是我们的意识,在水里时隐时现的被称为前意识,水下的看不到深浅的被称为潜意识。

  其实,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都佐证了佛法的精密,对佛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能站在更全面、更高的角度看待这些理论。

  但是,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怎么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佛法的学习上,首先要认可自己有病,内心里有问题,否则,就成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了基本白学,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真是没有办法,佛法世间里到处都是跟世间相反的东西。翻的过来就能提升,翻不过来就一直原地待着。     

  那我们究竟都有什么问题呢?是什么问题让自己有痛苦呢?

  所以,先自己给自己把一把脉,看看都有什么症状。

  假如,王老三竟然买了一辆奔驰,我就会想,这个家伙何德何能,他这个人,我还不了解,一点真本事没有,整天骗来骗去,不知道又做了什么坏事,早晚要倒霉。

  这是因为嫉妒,然后得出一套莫名其妙的结论,诅咒别人,挖苦别人。嫉妒导致自己痛苦。严重到夜不能眠。

  特别是当这个王小三就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时,那种痛苦确实是很真实很巨大的。我就体会过,当年,搞经营的时候,从我这里反目而跳槽出去的人过得比我好,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啊。

  假如,李翠花嫁给了嘴歪眼斜的李有财,一朵鲜花插在了牛屎上。

  这是贪图女色、情感,外加嫉妒。

  倘使,这个李翠花是自己的梦中人,那就惨了,一定会苦到要死,世间人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送掉小命的,大有人在,人类历史上的种种这样的悲剧实在是数不胜数,无论东方和西方,历史和现在,天天上演,最不靠谱的是著名的特洛伊战争,那样惨绝人寰的战役竟然就是为了一个女人。

  胆小并没有能力改变的,只能自己苦自己,失恋啊,搞点惨兮兮的事情,什么街头狂奔啊,酒后无德啊,失态啊,乃至自残、自杀什么的;胆子大有能力的,就要做伤害周围的事情了,乃至发动战争。

  世界上,有几个人能真正看穿,鲜花和牛屎其实是一回事。她爱插哪儿插哪,与我有何干系。

  曾经,有一个朋友,一把年纪,私下里哭诉他仕途的不幸,苦苦盼了多年的职务竟然落到了他的下级的手里,昨天那个人还要站在他的办公桌边向他汇报工作,今天,他却要反过来了,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痛苦得都要发疯。

  还有,曾经写一个描写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被投资方送到某县,无意中领导却讲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因职务间的相互倾轧,最后杀人案就搞了好几起,有送命的,有残废的,有蹲大狱的,有枪毙的。最离奇的一次,县长和副县长并排走在路上,忽然一辆车飞奔过来,将县长就当场撞死,跟我讲这个事的人就是那名侥幸逃生的副县长。

  事后查出来,作案者是另一名领导,系雇凶杀人。最后,以杀人者偿命而告终。

  当地风光非常优美,经济也不错,何苦将生活搞到如此绝境。

  其实,都是由于仇恨引起的,仇恨与贪婪、嫉妒、虚荣等等纠结起来,最后就会演绎出我们的痛苦人生。

  戏剧“性格决定命运”的规律,一个戏中的人物,最后的人生结局和他的性格要能挂得上,否则观众就不接受,不可信。

  其实,这是观众的生活经验,没有特殊的意外,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在佛门里,把性格刨根问底,就是这样几个东西,贪婪,仇恨、愚痴、傲慢。

  就是这些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当然,这几个东西再细分还能一直分下去。分的如水下的冰山一样。都是我们无法操控的。

  可能,这些故事离我们还比较远,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权利和地位,如果自己内心的这些疾病不被探寻并修理的话,一旦获得了这些权利和地位,有了机会,也不见得就能把握得好。

  我们居家过日子,过成什么样,就能倒过来诊断一下自己内心是怎么样的,病程什么样。

  也许这一世搞明白了一点,但是在轮回当中,下一世一来,以前的事都忘的干干净净。我常常奇怪,为什么上一世的事情,一点都不记得了呢?

  因贪婪就在财色中摸爬滚打一生,倒霉一生,苦一生,因仇恨就争斗一生,因愚痴就浑浑噩噩地过一生。一生一生就这样过。

  倘使,把这几个病灶拿掉,或者拿掉绝大部分,那一个人应该就有智慧了,有了智慧就可以洞察和体悟很多东西,就不被这些烦恼所困。那该多爽。

  不容易啊。

  九十年代初,看过一本文学杂志,是上海的一位女作家从台湾回来,因参观了慈济功德会而写的一篇报告文学。那篇文章深深地影响了我,一直也没有忘记。

  最深刻的一段描写是,证严上人白手起家,带着一帮家庭妇女竟然真的如愿建起了一座慈善医院,一进那所医院,就能看到一副画,佛陀问病图。

  写了这么多,最想表达的是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体会,人,修道,学习,确实要承许自己是个病人,随时承许,随时观照,用在世间骂别人有病的话,来鞭策自己,随时提策自己是个病人,看见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就高兴,就知道犯病了,贪心起来了;看到不顺眼的人心里就腻味,听到他说不靠谱的话就忍不住给他几句,那就是仇恨的心起来了;高兴不高兴的,只要自己没有觉悟,那就是愚痴。

  总是意识到别人有病,自己就没救饿,意识到自己有病,改得就快,修得就好,天天想着治自己的病,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抱怨别人,去琢磨别人如何如何。

  就整天琢磨自己。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