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四集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6日
来源:   作者:慈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四集

   录音记录:明忻

  《安乐集》的学习我们继续进行。

  自下第四,引圣教证成,劝信求生者。依《观佛三昧经》(卷九意)云:「尔时会中有财首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无量劫时,有佛出世,亦名释迦牟尼佛。彼佛灭后,有一王子,名曰金幢,慢邪见,不信正法。有知识比丘,名定自在。告王子言:世有佛像,极为可爱,可暂入塔,观佛形像。时彼王子,从善友语,入塔观像,见像相好。白言:比丘!佛像端严,犹尚如此,况佛真身!比丘告言:王子!今见佛像,不能礼者,当称南无佛。还宫系念,念塔中像。即于后夜,梦见佛像,心大欢喜,舍离邪见,归依三宝,随寿命终。由前入塔,称佛功德,即得值遇九百亿那由他佛,于诸佛所,常勤精进,恒得甚深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力故,诸佛现前,皆与授记。从是以来,百万阿僧劫,不堕恶道。乃至今日,获得首楞严三昧。尔时王子者,今我财首是也。』尔时会中,即有十方诸大菩萨,其数无量,各说本缘,皆依念佛得。佛告阿难:『此观佛三昧,是一切众生,犯罪者药,破戒者护,失道者导,盲冥者眼,愚痴者慧,黑暗者灯,烦恼贼中大勇猛将,诸佛世尊之所游戏,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

  这一段文字引用《观佛三昧经》中财首菩萨的一段故事提示我们念佛三昧的功德,观佛而得到念佛三昧,常值遇诸佛,得到诸佛三昧力的加持,诸佛授记,于法授记的不可思议的功德。

  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是一切三昧中最不可思议,也是最善巧的一个修行法则,是一个最直接、最方便的、凡圣都能用得起的修持的捷径。我们知道许多法则的实践、修证,凡夫是无份的。圣法则,若是未在圣果位中是不得其利益的。念佛法门的善巧能使凡圣同修同证。何以故?但以佛广大愿力平等摄护故,产生的利益非是自力差别所延续而显现,是以佛陀的平等回施作为增上缘,佛的愿力摄化温养着众生的法身慧命,它的缘起是无有差别的,果地觉为因地心十分彻底,没有遮盖。

  我们接着昨天的文字说:

  佛告阿难:『汝今善持,慎勿忘失。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说如是念佛三昧。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

  世尊在这个地方给我们作彻底的抉择性的说法,一切诸佛的种智皆来源于念佛三昧力。我听到、看到一些菩萨的书籍,讲到净土法门的念佛三昧时一般把三昧讲得比较遥远,法则的修持对凡夫来说似乎是很难趣入。实际情况不是如是。在因三昧中一切众生都是很容易发起的,只是相续性的长短问题、深入与不深入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众生在回念之刹那,得知佛愿力普摄一切有情的刹那,与三昧力都是相应的,只是延续运用中出现了差别,这差别就是凡夫妄想业力的遮蔽。若是在业习中无挂无碍称念佛名也好,依佛愿力也好,以自性性德力也好,亲证如是果三昧并不是难事。

  那现在谈依佛力念佛、修行净土法门,为什么还要勤苦实践此三昧呢?我们不光对念佛三昧应该实践,实际对一切佛法都应该实践,对一切世间善法也应该实践,乃至对一切世间法也应该去观察、实践。并不是说我们依佛的愿力清净随顺安住,那其它佛法的教言、世间法、世间善法就应该摒弃,不是的。其本质无别。因为弥陀的愿力回施乃至报德的回施,令我们得见一切法本无差别的真实功德相。我们能运用起来阿弥陀佛的清净愿力与果地回施,就会在时时处处得见一切法之本质,这需要去实践、观察。

  一般我们在五方佛智中,称阿弥陀佛为妙观察智。(编注:五方佛、五佛智慧为:中央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东方不动如来——大圆镜智;南方宝生如来——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成所作智)在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修持中,依佛愿力的修持中,以佛的种种教化的因缘功德力的修持中,实际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只是我们运用的机、所遇到的缘是有差别的。念佛三昧,我们说有的人没有专门修持念佛就闻到佛名,闻到佛陀的愿望,得见佛的相好……各式各样的因缘都不一样,而生起了对这个法的随顺与利益,所缘不一样罢了。

  我们在世间善法乃至其它法门中,所缘的因缘亦复如是。若是能听闻阿弥陀佛甚深愿望所成就的宝号,能令一切众生产生不可思议的妙观察力、不可思议的清净平等力、不可思议的无碍力、无边光的信智力,乃至说智慧欢喜之力。这力来自于阿弥陀佛名号殊胜圆满的回施,泯除了心智的执著、虚妄的造作,在无意识中,在光明名号的持诵与听闻感知下,虚妄的黑暗、心中无明业障、无明的自蔽自执都会消除。

  得一切种智。

  千佛也好,十方诸佛也好,在初发心中,我们欲得一切种智也是一种很好的方便。(编注:【 三智 】《 佛学大词典 》(一)指大智度论卷八十四释三慧品所说之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一切智,即了知一切诸法总相之智。总相即空相。此智乃声闻、缘觉之智。(二)道种智,又作道种慧、道相智。即了知一切诸法别相之智。别相即种种差别之道法。此智乃菩萨之智。(三)一切种智,又作一切相智。即通达总相与别相之智,即佛智。天台家认为,此三智为空、假、中三观所成,即一切智为空观所成,道种智为假观所成,一切种智为中观所成。)

  又如《目连所问经》:「佛告目连:譬如万川长流,有浮草木,前不顾后,后不顾前,都会大海。世间亦尔:虽有豪贵,富乐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只由不信佛经,后世为人,更甚困剧,不能得生千佛国土。是故我说无量寿佛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五种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名无耳人。」

  经教既尔,何不舍难,依易行道矣!

  又如《目连所问经》:「佛告目连:譬如万川长流,有浮草木,前不顾后,后不顾前,都会大海。

  不著染于两岸,就会直接冲到大海里。我们自身无始以来的种种业力、自我的执著就象草木一样,若不去著染于两岸,必然回归于大海之中。我们虽然有业力,我们自身的力量能不能使我们趋于大海?但被法、被弥陀的愿望所推动,(虽)被我们的现缘所驱使,只要我们不染不住,必然能回归到大智愿海之中,消除我们流转生死的苦难。

  世间亦尔:虽有豪贵,富乐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

  这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如此,世间人多于此处的认知并不清晰。一些来参学的出家师父说:“世间的富乐虽然不究竟,但是我们还需要享受。”有这样的知见。真正抉择,面对生老病死,我们就不会顾及两岸之风光,我们会直趣于涅槃之乐,直趣于涅槃之果。

  现在我们的修行就是徘徊、迷茫、放逸,就是在两岸的徘徊上,顾前顾后,很容易在某一个弯处、某一个漩涡的地方丢失回归大海的机遇。现在这样的修持比较普遍。生活不顺了,对佛法有向往;或者生活顺利了,把佛法当成茶余饭后(消遣)这样的事情;或者说遇到一个特定的强缘了,就学习一下佛法;世间缠缚一现前,就丢弃了佛法的教言。现在佛法在相当一部分学佛人的心目中茶余饭后(消遣)的认识还是比较多一些。

  悉不得免生老病死,

  不管你是什么现缘,年轻也好,身强力壮也好,种种世间的福德也好,若是不知道生老病死的逼迫时刻在伴随着我们,很容易放逸,一旦业力成熟,人是无力修持的。象许许多多世间的有情,佛名都不能闻,不要说佛陀的教言了。

  只由不信佛经,后世为人,更甚困剧,不能得生千佛国土。

  减劫很显而易见的就是这样的状态,(这是)必然的趋势。以前听到来果老和尚发了四十八愿,说人寿十岁他还要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真是我听了一身毛孔都炸起来了,我感觉到(不仅)别人不好度,就是自我知见上、烦恼上、业习上,(也)很难去认知或者把持。于佛法生起真正的爱乐,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到人寿十岁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

  我感觉到我们现在有比较恰当的因缘——象我们念偈子一样,“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于无量的方便得以清净圆满的安住,来利益十方有情,是为究竟方便。我们现下于究竟心智或者究竟菩提心发起爱乐,现在亦可以利人,利人的力度可能是各有差别。我们要是真正得见阿弥陀佛世尊来于我们说法授记,能除你一切心智疑惑,得无量陀罗尼善巧、一切智慧善巧,乃至种种神通善巧,那再利益世间不妨是一个增上方便。假如现在的人有神通善巧,又有语言善巧,也有种种世间的善巧,那你利益世间有情会发起很广大的利益,若不然就会受到特定的局限。那你说我但回施佛力、佛愿、佛果,不谈其它法则,那也是不可思议的利益。这样的善知识在这个时代反而并不是太多,因为众生的染著心、对世俗的染著还是比较深的。

  是故我说无量寿佛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

  在《目连所问经》上是这么讲,“无量寿佛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佛在《无量寿经》也是这样告诉我们“其国易往而无人”。为什么十方诸佛都劝化自己国土的菩萨及人民往生阿弥陀佛国土呢?就是一生成办无上菩提。一生真正想成办无上菩提、于此有爱乐愿望的有情,我们可以看看自心。实际在这个世间,凡夫之类绝对是对世俗的著染心偏重的。多诸有情于净土法门不能产生现下爱乐,多是说“现在要好好地享受人生,我老了以后怎样……”之类的说法,真正愿往生的人很少的。现在不是不能往生,是愿往生的人少。很多人说:“我还是不明道理,明道理我就愿意往生了。”是不是这样,我们自己善自审视吧。

  我感到世尊说的话还是很贴切的,有两种说法。(一是)易往而无人,(二是)易取易往而人不能修行往生。我们看到的(后者)还是比较普遍。现在人说“修行者多,往生者少”,我不相信这个,我相信“万修万人去”,愿往生决定能去,能往生。象我们这个浊报的世间、浊土,释迦佛用大足趾按着地就是琉璃宝地,因为我们的业障、蔽障的果报,使我们在身处浊恶世间,我们用大足趾按着地,还是个浊恶的世界。因为我们的正报只是随顺着佛的果德的回施,我们有信顺的感知,并不是你修证的感知。信顺的感知中,若不信顺,刹那间又回入娑婆的逼迫中。但你信顺着佛的无碍力,你在浊土亦是没有障碍的。要是顺着自己的业力包括修持力、善法力,种种障碍迅速地会现前。净土法门的信顺修持是比较方便的。信顺即是无生而生,虽无来去,实生彼土,现生即得往生阿弥陀佛国土,不离娑婆得见阿弥陀佛清净国土摄化,得用、得见。

  现在易往不易往呢?我经常听到一些出家师父,包括一些大德讲法说:“净土在自己心中”。这是否定果报的一种说法。若说一坏于因果,众生不得成佛,也不得往生。何以故?因为在无分别中显现差别果报。若不提醒差别的存在,令众生迷失。“过此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号极乐,有佛今现在说法。”这就是差别说,就是在平等真性中显现差别相。在世间,我们说“人都是一般高”,我们在骗人,对吗?有人就一米五、一米六、一米七、一米八,有的二米多高。有人说:“大家的福报都一样大。”从法性上说,我们的福报一样大的。(可)有的人为了衣食拼命地奔波,有的衣食就不缺的。在现世果报中,本质无别,运用有别,我们不得不面对现报差别这个事情。

  令取向有情取向往生亦得安乐。这凡圣同修的法是最难讲的法,世尊说,“我于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取向往生亦得成就,不断见思惑而证菩提的这个法则唯有净土宣化,这个地方令人疑惑。多有菩萨宣化此法,以自己心智、现量来推测这个法则的,遮佛大慈,遮佛无碍。

  净土法门不太好讲,若是不随顺经教,直接说唯心净土,就泯灭报德差别。极乐世界的教言是阿弥陀佛的报德的摄化,就是在无差别中说差别报,令众生回入圆满报德之中,安住于无差别自性。这地方不能泯灭的,若泯灭我们就会产生心智的疑惑。大谈唯心净土,令取向众生不得此一生成办无上菩提、此一生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若是泯灭了取向往生的机遇,相当一部分人于往生的抉择上不能产生利益。

  这个法是凡圣通往,“通往”是最难令众生信服的,包括菩萨。为什么《普贤行愿品》中说“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象普贤、文殊之类的菩萨也要发愿,“愿我临终无障碍,生阿弥陀佛国土。”他们不是没有破相,他们不是不懂得心性,他们无量劫以来早已证得不退转,早已在他方示现成佛,倒驾慈航,顺应释迦佛的教言来助释迦佛的法音传播。我们读《普贤行愿品》、读《文殊所问经》中都会有这样的教言,他们都在发愿,愿其临终无障碍,往生阿弥陀佛国土。他们是什么样的菩萨?难道不明白心性吗?不明白国土本无差别吗?不明白阿弥陀佛是无所障碍的摄化吗?不明白阿弥陀佛无量光佛刹就是十方国土吗?为什么还有取向的教言呢?就是为了令取向的众生得以无畏归依。若众生不取向,他感觉到这极乐世界和娑婆世间在同一光明中,那我就不修持了,我就放逸了。取向有情就会这样认为。我遇到昆明的一个居士讲:“大家都能往生,我们现在就杀盗妄淫吧。”见人就这么说,没有办法,这个知见他已经入心了,你阻止不了他,谁也堵不住谁的嘴,谁也管不住别人的心。象这样有情,你要令他明白自性,他没有自性的守护,他只是纵容自己恶性的一种增上,恶性。

  凡圣同往这句话十分不易听懂,也十分不容易传达出来,因为现在唯心净土的教言在我们汉地是极为周遍的。再一类就是比功夫的修持,往生彼国,要达到什么样的三昧,什么样的(功夫)成片,做什么善事回向,才能往生,这一类的教言也是比比皆是。

  实际净土教言是凡圣通往,咸得往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全收”——下至浊恶有情,就是罪恶有情,上至上善、证果有情,咸得往生彼国。这是最不容易被菩萨们认取的教言,就是九界有情等蒙摄受的教言。这是个大威德的教言,因为众生的善恶业、无记业都是无有自性的,但在众生执著份中认为善根能往生,圣人能往生,纵容自己的恶习的人,认为恶人能往生,恶人当机之类。实际这都有亏欠之说、偏颇之说,皆非阿弥陀佛无碍的大愿、普摄十方九界有情的究竟的悲心。

  众生各有所执,包括菩萨也有珍宝牢狱,就是他的法染。好比有些菩萨向往于善,向往于圣,向往于种种戒法的守护,但对罪恶有情就作舍弃了。阿弥陀佛不舍一切有情,欲令一切众生一生得以不退转,乃至归向无上菩提。这实在是净土不共的教言,这教言令十方世界震撼。

  凡圣通往这“通往”,就是不管凡圣,不管是智者、愚者、善者、恶者、无记者,但闻佛陀的名号,随顺佛陀的愿望,知道阿弥陀佛国土,愿意往生者,咸得一生成就的。这是最不可思议的地方,也是最平等的地方,也是最令一切菩萨心中不平的地方,也是最广大利益的地方,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四十八愿愿愿是为了度众生,特立这个教言。

  现在社会上,传播净土的比较容易遮蔽。我刚刚接触到净土法门的时候,有相当一批人提倡恶人往生,有一批人提倡善人往生。善人往生,不善是不能往生的,或者你不修证是不能往生的,不达到什么状态是不能往生的,提出了很多不能往生。实际这都是众生设置、菩萨设置,非是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的愿力毕竟是周遍与广大的。再一个就是恶性的提出,恶性有情往生。因为啥呢?善人能往生,恶性人更能往生,因为恶人知苦故。他们提出了很多理论。

  但就弥陀教言来说,实是普摄十方九界有情的,无有遗漏。我们读读《无量寿经》,要依经而观察,依经来归依,依传承来守护,那这样净土法门就会在我们周边会广利有情,同生安乐国。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若已生者,若已破相,若已于往生生起抉择,若未有抉择,那都是不可思议的利益。有人证得圣果也不见得愿意往生,也不愿意往生阿弥陀佛国土,这样的人并不是没有。佛法不是断灭法,你说我一生要证得无上菩提,往生阿弥陀佛国是如来会,行。那你说我一生就不往生,我就要自己证得无上菩提的,那可能是“我”,象《圆觉经》上讲,取我相的涅槃,乃至最上的佛果亦是我相。这样的人,不要说能不能证果了,就是圣道难以趣入,这是慢心所指使罢了,慢心炽盛的人比较多。

  净土一法泯灭一切众生的差别心性取舍修持。《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编注:共4卷,后汉 支娄迦谶译,《佛说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之一),经名有“佛说”,有“大乘”说(编注:其他译本有“大乘”二字),有“清净平等”说,下手处就是就是无量寿清净平等。这是十方诸佛共同宣化,十方诸佛真正证得的平等的悲心。

  (这个概念)比较难转过来,因为我们有思维习惯,要么善人功夫,要么恶人纵容自己的业习,就是没有周遍平和的回施,远离了清净平等的守护,现前利益多有遮蔽——不能说他对错,只能说他有遮蔽,在这广大利益、无碍力面前,有所遮蔽。希望诸位善知识善自思维。

  时间又到了,明天接着学习。

返回目录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