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四十集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6日
来源:   作者:慈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四十集

   录音记录:明忻

  道绰禅师《安乐集》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继续进行。

  道绰禅师在《安乐集》中不断地给我们提示净土法门一些特定的法则,尤其是我们昨天学的这一篇难行道与易行道的评判,其它传承中是没有这样的判立的。这并不是说让我们避难就易,也不是让我们以偷心来学习佛法,最主要是我们时代的当机。法若不当机尤如钻湿木以取火一样,那是不可得的,不相应。就象有美好的饮食,但是人喉管已经封闭死了,看见饮食也会饿死的,因为你没有接纳的力量与机遇了。我们都知道饿鬼界也是面临着许多饮食,但他看到饮食就变成脓血。那我们法不对机,虽有法益,虽然你面临着种种清净增上的法则,因为不相应故也变成恶缘。

  举出家的例子,许多人很向往出家的生活,但出家以后,他那很多美好的浪漫的幻想一个一个破灭掉了,他面临着严格的、严肃的现实的时候,他想找到心中的圣境,结果没有找到,反而看到寺院僧人象世间的凡夫一样,也具足业习烦恼。他认为到道场里人心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细细一审查,还有很多世俗的东西,就会生起所谓的法不相应。

  法相应则于心智中得到了安乐,唤醒了自己的心灵,唤醒了自己本觉的光明,这光明照耀着世间,而不是去淹没或者说责怪这个世间。法不相应就会出现侵害的结果,法相应就会引发自身心智的光明。

  现在末世圣道与法是极不容易相应的,这五个障缘我们可以细细地考察、审视它,一定不要轻易地带过。现在学佛人比较危险的是什么呢?就是认为自己了解了、理解了,而不是在每个事上理解,在自己的善、恶、无记业中真正地用这个理来化解自己的行为,用这个理指导自己的现业,而是堕于一个空理,到事上还是按照自己的业习、烦恼去延续,没有按照所明白的道理、法则来思维观察。这是这个时代的弊端,往往不能与法相应。

  今天我接到一个文字很震惊,出了一身汗,就是说大家对法则、对佛法的认识方法我是很震惊的,感觉到很不可思议。我感觉到我们学佛一个特别当务之急就是在每一个事相上学佛法的抉择是不能丢失的,一旦丢失就会做出很大的过失,丢失当下对佛法的实践,或者当下心智的守护与认识。

  现在学佛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地方恢复道场,那个地方也恢复道场。有人恢复道场以道业为重,有人恢复道场以化缘为重,有人恢复道场以权利为重,有人恢复道场以欺世盗名为重,有人以杀盗妄淫为重。

  对这个事情我是挺震惊的,当然我们周边每天都在发生这类事情,包括我自己,我们每个人学佛可能都有这样的事情。什么事情呢?丢失当下抉择的这一个法则。这个当下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生命里每一时每一刻,这个最珍贵的时刻,最真实的时刻,最透明的时刻,最自在的时刻,一旦丢失,就有无尽业海的沉沦。一旦我们认识到,在这一点抉择,我们每一个事情都会在如法的、如理的、真诚的、利益世间的真正地抉择,而不是含糊的、相似的,更不是说拿着佛法去做一些(非佛法的事),贴着佛法的标签,即名牌吧,但不是名牌产品,是伪劣产品,什么叫伪劣?就是打着佛教的旗号做非佛教之事。

  我们念佛人亦复如是。再看我们念佛的因缘,我们是不是在每一个善、恶、无记的念头、事相上,每一个做功课的当下、不做功课的当下,都在如理、如法地抉择自己的心念呢?要不然我们这一生要于阿毗跋致做守护也好,爱乐也好,仗借佛力也好,佛力住持也好,(那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看着饮食会饿死掉的。我看见了这样的出家师父不是一个两个了,看着饮食活活地饿死掉。为什么呢?象我们现在遇到法则而不去实践它,我们读的是法则,戴的是法则,给别人表述的也是法则,一到事相上我们就丢失了法则,那在美好的饮食面前就生生地饿死。

  我们在学习法则的过程中,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法的学习者、审视者、抉择者、实践者、守护者、传播者、成就者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佛人、念佛人都应该彻底地、不要含糊地在自己心智中抉择。怕是不然啊!我们面临着佛法,象我们这样似乎在形象上是全力以赴地、整个身心在学习佛法,舍弃了世间的五欲,来到这个道场里,但我们有没有运用道业呢?刚才我在经行道上走,大家在这个地方念佛,做功课,很整齐呀,美好的诵经的音声传播在这个空旷的法界中、这个浊恶的法界中、这个清净的法界中。那我们在自己每一个意念——这个身口意三业的抉择中,是不是真正地能把这个美好的东西、这一个真正的珍宝运用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时刻?(若)真正地运用出来,那这个道场真是会培养出来,真正地锤炼出来,真正会成就出一批真正利益世间有情、真正自他二利、具足善巧的菩萨,或者说出家人、佛子。那我们也对得起我们人生有暇的机遇。

  似乎我谈这话跟道绰禅师的话题不相干,但我感觉到还是需要谈一谈,因为我看到这个文字很震惊,我真的马上出现一个镜头,看到过去的出家师父,就是饮食放到这个地方被饿死,看到这样一个景象。我们现在许许多多的学佛人、传法人、教导人都是生生地被饿死掉,就是守着无尽的宝藏,被贫瘠所倾杀,实在是很痛苦的一个感受。

  象我们大家有这么好的安居的机遇,专门来学习一个法则,我为大家感到庆幸。再看看下面这些如法不如法的菩萨们的因缘,还是为大家庆幸吧。我们在最宝贵的有暇的生命中遇到了佛法,能不能去真正地抉择与实践它呢?不要含糊,这含糊是太可怕了,真是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刹那造罪,殃堕无间,无有出期。因为我们抉择的模糊,很多人就在相似的法则上沉沦自己的心智与业缘,浪费自己宝贵的难得的佛法的机遇,最珍贵的殊胜机遇。抉择对我们来说太重要太重要了!怕是一擦肩而过,就堕入世俗不能自拔。我见到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现在看到徘徊在佛法大门外的人太多太多了,这些人似乎进来了,到佛法中来了,但又不抉择于佛法的妙用,还在自己业习中、浊染心智中去攀缘。每天我接触外面一些出家师父和居士,大家希望有一个提示性的说法,希望象我们这样能专门静下来,有个深刻细腻的机遇来实践佛法,听受经教,实践戒律,这的确是大家的甚深的福德因缘。

  希望用这二十分钟把自己的心情说一下,这也是道绰禅师威德的传承加持吧,希望我们在法则上有一个抉择。实际抉择就是自己在每一时、每一刻、每一事物的生起上,自己是在用法,还是在用妄想?是用造作的心,还是用本来光明具足的心延续着这个生命?是用缺陷的、虚伪的、痛苦的、迷茫的生命在污染这个世间,还是用清净的、具足的、利益世间的愿望在延续生命?我感觉到每一位在座的菩萨应该审视、应该观察、应该抉择。

  我感觉应该给大家一个回报,因为大家在这儿念诵也在加持我,我感觉到身心是清凉的。我有时身体瘫倒在这地方的,哎呀,不行了,赶紧站起来,去走一走,经行经行。我们自身业报的差别,一旦你业报成熟的时候,你就没有这种珍贵的机会了。

  恒阳庵的居士们在走般舟,一些事情她们调整不好,走上来以后整个就瘫掉了,我说这个人啊,就是几年光景,说不行就不行了!不是说你要做不做什么的,菩萨们。我们的业果一旦成熟了,你要做不要做,你当不了家的!你在现前还能当家自主,包括意念身体各方面,象我们都年轻,我不能说年龄大啊,有些出家师父比我大得多,但他们身体比我好得多。我上来的时候,扶住板子靠在那儿,想一想,这么多世间有情需要佛法,这么多人需要正确的引导,这么多人需要法则的抉择。我们抉择一个人,就能有一个人真正作为世间的利益者,要不然会做出许许多多危害这个世间、侵害这个世间、侵害自他的恶业而不知。这个不知是最可怜的,这个不知就是无明业力催使着你。

  每天听到大家念诵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说:“哎呀你去念诵一下不行吗?”实际这个业啊、这个业缘啊、这个业力啊,我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但我们在有能力、有机遇,各方面还都很健康、具足福德因缘的情况下,一定要珍惜自己对法的抉择,一定要珍惜自己清净的学佛的因缘。现在我感觉到自己的业障也好、法缘也好,什么名称都无所谓,不关紧要的,(但)真要是没有一个抉择,不知道沉沦到什么样的一道去。我感觉在大家现缘还清净、单纯,有实践佛法、有抉择佛法的福德因缘,在这个摄护下,真正善于运用它。说一点感慨的话,也是对这个事情比较有触动吧。我们还看道绰禅师的文字。

  判立难行道与易行道,象我们现在交流佛法,引导大家的发心抉择,这也是一种所谓的他力的增上引导,非是你自力发明,因为我们自力往往被现量所限、所拘,是很难突破的。我们缘佛就成佛,我们缘什么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那我们缘自己的现量业习就会沉沦。所以易行道与难行道、自力与他力的住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抉择、善于审视。

  阿弥陀佛愿力的住持无外乎是令我们满足的守护、清净地守护、不增减的守护、照见法性的守护、于无生忍国向往往生的守护。这个向往实在是泯除了我们造作徘徊无明的心智,于它作一个清晰的主动的取向的抉择,一旦抉择成立了,你在这个地方就会得到安乐,这个安乐,就是不再去造作了,一决永决,一信永信,一发不需再发的无上菩提心。这就是往生的决定的守护,这个守护就是无生忍的根本守护,这是仗借佛力的加被,所以我们念佛的名、忆佛的功德来泯除自己虚妄的造作,无明的、无记的徘徊。这是佛力的住持,假佛力以消除我执、法执,使我们的心真正地回归到本源心地中来。假于弥陀之始觉成就我们之本觉,本觉光明与佛本是不二。但要没有一个假设,要没有一个缘起,要没有一个法的实践与运用,我们是难以得见这样的法益的,所以需要一个法的抉择与实践。

  易行道,譬如水路,乘船则乐。这个乐就是说我们在弥陀报德的圆满的摄护下、无碍的摄护下、清净平等的摄护下、非凡圣的摄护下,尤如乘船,使我们无量劫以来的业象两岸的风光一样过去了,直达无上菩提之目的地,顺风扬帆,佛力住持,必入正定。这个法则看着简单,要有长期的观察、审视、实践、验证,才能于它作一个真正的抉择,这个抉择唯有佛知,他究竟的果德唯有自知。不要徘徊在杂缘之中,任何法的修持,纯净抉择最为重要。

  这一段文字昨天我们作了提示,我们看下面一段文字,读一读:

  问曰:菩提是一,修因亦应不二。何故在此修因向佛果,名为难行,往生净土期大菩提,乃名易行道也?

  答曰:诸大乘经所辨一切行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

  何者「自力」?譬如有人,怖畏生死,发心出家,修定发通,游四天下,名为自力。

  何者「他力」?如有劣夫,以己身力,掷驴不上。若从轮王,即便乘空,游四天下。即轮王威力,故名他力。

  众生亦尔,在此起心立行,愿生净土,此是自力。临命终时,阿弥陀如来,光台迎接,遂得往生,即为他力。

  故《大经》(卷上意)云:「十方人天,欲生我国者,莫不皆以阿弥陀如来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若不如是,四十八愿,便是徒设。语后学者,既有他力可乘,不得自局己分,徒在火宅也。

  问曰:菩提是一,修因亦应不二。

  善哉,这一段文字自力他力的提示很清晰。菩提是一也好,修因不二也好,修因我们若是缘于二,菩提是一定无有成就分的。

  何故在此修因向佛果,名为难行,

  他提出了自力他力的区别。前面是易行与难行二道说,后面是二力说,这在学习净土法门中都是抉择性的说法,要是不抉择这个法则,你是很难随顺守护这个易行道与他力的教言,你多会在人我是非上作评判,很难在这个地方生起抉择与随顺。

  象刚才我说的那个事例就是自力的评判,虽然是如是,真让我出一身汗,在悬崖前才能有这种感觉,因为一个抉择一不注意就踏空了,就会堕入无底的深渊。每个人面临的事情不太一样,大家在这地方念佛呀,做功课呀,都很平静、很宁静、很有福德,洋溢着自己平静的心智。但有人要说你一句话来决定我的生死,你一句话来抉择道场的存亡,或者你一句话、你动一个念头来抉择一方人的沉沦与成就菩提,这时候你抉择的心就重一些,你就认真了。实际我们每一个心念都在抉择,只是说,我们在比较平缓平庸的生活中,往往就会昧失抉择之力,或者说不太在意这个事情。有些时候打着妄想嘛,放逸些,没有什么感觉,实际无常在逼迫着我们,沉沦无明在牵制着我们,佛法也在照耀着我们,只是看我们怎么来抉择了。这个抉择是十分重要的。

  何故在此修因向佛果,名为难行,

  象我们现在要是以因地修法,此生于阿毗跋致得不退转甚难,不能说没有一个人(能成就),不能这样说,这样说是毁灭佛法的。但是有五种障难,上篇已经说过了。那么我们欲在这个短暂的、人寿几十岁的阎浮提人伦最苦的时代(成就)——现在人很侥幸,认为我们好象是很好的,我们知道这个人身慢慢善根增长,到增劫我们可以增到八万四千岁,我们现在人寿百岁之内,是人伦中最苦之际,最罪恶颠倒之际。因为我们不知道,要知道了,我们会生起大的怖畏。现在他方的菩萨、有情、诸佛观察我们,那是怖畏的心呀!称为堪忍界。就是何等的因缘忍受这样的痛苦呢?我们这个世界的名声在十方国中所传播的是什么呢?是堪忍世界啊!菩萨们!就是他们怎么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还安逸呢?大家都会发出来这样的惊叹啊!我们这个世界称为娑婆世界,就是堪忍界,但你看我们在这个堪忍界中还要放逸呢,菩萨们,还不知道这是堪忍界!我们在这个地方生命十分地短暂啊,忉利天看我们象蠓虫一样,朝生暮死啊,菩萨!

  往生净土期大菩提,乃名易行道也?

  这是他一个评判,从因修持,就是说从初发心、发愿,从四果四向乃至菩萨次第行持,一直到菩提,这是渐次行持。净土一法是普摄凡圣,同生阿弥陀佛国土,不分凡圣、不分善恶,皆是阿弥陀佛大愿业力所摄所照,令其成就不退转,这是所谓的他力普摄之教,与自力修持有差别的。在这儿,我们要通过文字不断地学习,有一个转换,破除我、我法的执着,破除分别妄想的执着。

  时间又到了,明天我们接着学习。谢谢大家。

返回目录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