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一○、复津户三郎书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2日
来源:   作者:慧净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一○、复津户三郎书

  复津户三郎书(《大正藏》八三、三一六下)

  来函详悉,凡所问之事,大致答复。

  曾闻人言:「熊谷入道(莲生)、津户三郎是无智之人故,劝念佛之行;若有智之人,未必限于念佛。」此极为谬误之事也,何以故?念佛之行本来不限有智无智,弥陀往昔所誓之本愿者,普为一切众生故也,非为无智之人誓念佛之愿,为有智之人誓余行之深法。为十方众生故,广含有智无智、有罪无罪、善人恶人、持戒破戒、贵贱男女、若佛在世、若佛灭后近世众生、末法万年之后三宝灭尽众生等,无一遗漏。

  又,善导和尚是弥陀化身,为劝导专修念佛,以广度一切众生,是故不限于无智之人。善导和尚为劝广信弥陀本愿,何限无智之人,而隔有智之人乎!若如是者,即违弥陀本愿,背善导之意。是故,凡来参诣,问往生之道者,不论有智无智,悉皆唯劝念佛之行也。

  诚然,虚构不实,阻止念佛之人,前世未闻念佛三昧之净土法门,后世亦将堕于三恶道故,有此之巧言也。此理经论多言之,如善导和尚于《法事赞》云:

  见有修行起瞋毒 方便破坏竞生怨

  如此生盲阐提辈 毁灭顿教永沉沦

  超过大地微尘劫 未可得离三途身

  大众同心皆忏悔 所有破法罪因缘

  此文之意者:见有愿生净土而念佛之人,即起瞋毒,巧思无理之事,以种种方便,破坏念佛之行,犹如仇寇,横加阻挠。如是之人,出生以来,无佛法之眼,失成佛之种,阐提之辈。称念弥陀名号,长离生死,往生常住之极乐。然而毁灭如此顿教,依此罪故,永远沉沦于三恶道。如是之人,虽经大地微尘劫,不能脱离三途之身。

  是故,如是巧施妄语之人,反宜怜愍之。若因如是之人所言,而疑念佛,起顾虑者,则虽劝而无益矣!

  凡与弥陀缘浅而未至临终之人,虽闻而不信;见念佛人即生瞋心而妨碍之。应知此理,不论何人所言,心不动摇。不信之人,佛尚无奈其何,何况凡夫更无能为力。

  于此不信之众生,生起慈悲,欲利益之;不如早生极乐,证悟涅槃之后,再还生死,救度诽谤不信之人,予一切众生,普施利益;应知此理。

  结缘助成一家众人之善愿,此理所当然,不用更言。妨碍念佛之事,则是妨碍专修之行。人之或建寺、造佛、写经、供僧等之助力结缘,并非妨碍念佛之专修。

  为求此世利益,而祈之于佛、神,并无不可。然而,为后世之往生净土,而修念佛以外之行,妨碍念佛故,则甚不宜。

  念佛者:常系于心,口不忘称念,则是可庆之事。念佛之行,本来不嫌行住坐卧、时处诸缘之行故,设虽身口污秽,只要心中清净,不忘称念,则甚为可喜;如是不断称念者,甚为难得可庆也。不论何处,不论何时,不忘称念者,必成往生之业。领解此理,于不信念佛之人,应予劝导。

  不可与不信念佛之人相论,异解异行之人,亦不可勉强其念佛;于异学异解之人,宜恭敬之,不可轻侮。于同心愿生极乐之人,设虽尘剎以外之人,亦作同行之想,应思往生于一佛净土。

  与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无缘之人,不起信心,不愿净土,力有不及之故,唯可任其修任何行,但使后生不堕三恶道,则可随缘劝修。若有少份相应之人,则劝其信念弥陀,愿生极乐。

  不论何事,决不可与人相争,或诽谤、或不信之人,应知其乃久在地狱,将再还地狱之人,不可怖畏,应诱导之。

  不论何人何言,念佛之心,不起踌躇。纵使千佛出世,现前教言念佛不能往生;然而应思,念佛乃始自释迦、弥陀,迄至恒沙诸佛所证诚之法,此志坚固,愈于金刚,今生必定往生阿弥陀佛前。

  如是之事,仅言片端,以此可知。为己为人,皆应念佛。谨言、谨言。

  九月十八日                   源空

  ‧‧‧‧‧

  凡离生死之道,种种虽多,其中近世之人离生死之道,除往生极乐以外,其它之道,皆难相应,此乃佛劝众生出生死之一道也。然而往生之行虽有多种,其中念佛往生以外,其它之行,皆难相应。其故者,念佛是阿弥陀佛亲自为一切众生所誓之本愿行故,往生之业,无如念佛。是故,欲往生者,当勤念佛。

  何况,又是最下之人,既不知法门,亦无智慧,除念佛之外,修任何行皆不能往生。我自幼时,虽学法门,知念佛以外,修任何行皆不能往生,唯思念佛,凭弥陀本愿欲往生也。何况最下之人,尚思修学何行乎!唯应深凭弥陀本愿,常勤念佛也。

  言此念佛者,非唯我心领解弥陀本愿之行,唐朝之善导和尚亦将往生行业,区分为专修杂修二种而劝人。

  专修者念佛也,杂修者念佛以外之行也。专修之人,百人即百人往生;杂修之人,千中仅有一、二人也。唐朝亦有信仲其人,撰述《专修正业文》以劝唐朝之人众。又专修有五种之专修正行;此五正行又分为正助二行,正业者五正行中第四之念佛;助业者其余之四种行。今欲决定往生净土者,专杂二行之中,应依专修之教而一向念佛。正助二业之中,依正业之劝,无有二心,唯应第四之称名念佛。其详旨深意则不知,唯信念佛之殊胜而念佛而已。

  善导和尚之家世,人皆不知,阿弥陀佛之化身故,所劝化之事,必无谬误,我唯深信而念佛也。

  ‧‧‧‧‧

  十月十八日

  ‧‧‧‧‧

  无缘之事,任人如何劝导,亦无其效;何况不知其理之人所言,不能使人依从。本来机缘成熟,自然时节到来。‧‧‧‧‧

  唯无智之人,须随机缘而劝念佛,此皆谬误。阿弥陀佛之誓愿,不简有智无智,不嫌持戒破戒,不简佛前佛后,不嫌在家出家;念佛往生之誓愿,是住于平等之慈悲所发起故,不论何人,皆无简别。

  是故《观无量寿经》言「佛心者大慈悲是」,善导和尚释此文云:「以此平等大慈,普摄一切。」「一切」之言弘广,无人遗漏。释尊亦劝言:「恶人、善人、愚人,念佛者,平等往生。」

  「念佛往生愿」是阿弥陀佛本地之誓愿,其余种种法门,非本地之誓愿。释迦如来随顺种种机缘,说种种法门故;释尊出世之意,虽欲说弥陀本愿,然随众生机缘之时,说种种法门,此是「随机之法」,非佛之本意。若念佛者,是弥陀利生之本愿,亦是释尊出世之本怀也。

  ‧‧‧‧‧

  九月十八日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