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法然上人文钞 问答篇 六、十二问答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2日
来源:   作者:慧净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法然上人文钞 问答篇 六、十二问答

  十二问答                         (《大正藏》八三、二二二)

  或人念佛之不审,奉问于上人之次第。

  1问:八宗九宗之外立净土宗,是自由也;余宗之人有此非难,如何对治?

  答:立宗派之名非佛说,乃就自己所志之经教,学究其义,判其宗旨也;诸宗各立宗名,亦皆如是。

  今立净土之宗名,乃穷究净土正依经典所说往生义之先德所立;不知宗名之发起,致有此非难也。

  抑!言净土一宗超诸宗、念佛一行胜诸行者,以其普摄万机之法故也;非轻视理观、菩提心、读诵大乘、真言、止观等一切佛法。虽皆济度生死之法,时至末代,力所不及;依行人之不法,故言机不及也。

  言时者末法万年之后,人寿促于十岁;言罪者十恶五逆之罪人也,老少男女之辈,至一念十念之类,皆含于「摄取不舍」之愿中也。

  故言「超诸宗」、「胜诸行」也。

  2问:法华、真言不可列入杂行。有人言之,如何对治此难?

  答:源信先德集一代圣教之要文而作《往生要集》,分为十门,其中第九「往生诸行门」,列入法华、真言等之诸大乘。诸行与杂行,言异意同。今之非难,不能胜于源信先德。

  3问:结缘助成修余佛余经等善根之人,可谓杂行乎?

  答:我心既乘弥陀本愿,起决定往生之信者,结缘助成他善根,不可谓之杂行;善导和尚释言「随喜他善根」以此释可知。

  4问:极乐有九品之差别,阿弥陀佛所立乎?

  答:极乐九品非弥陀本愿,四十八愿中所无;此是释尊之巧言也。若言善人恶人同生一处,恶业之辈易起慢心,故显示品位,而言善人升上品,恶人降下品。应速往生,以见其实。

  5问:持戒者念佛数目少,与破戒者念佛数目多,往生后浅深如何?

  答:上人指所坐之迭云:就有迭方论破与不破,若无迭者,云何论破与不破哉!其故者:末法无持戒无破戒,但有名字比丘。传教大师之《末法灯明记》委明此旨,此后不可论持戒破戒。

  为如斯罪恶之凡夫所发之本愿者,应急急称名号也。

  6问:念佛之人,有出声念,有默念记数,何者为宜?

  答:口称是称名号,心念亦是念名号,皆成往生之业。

  然,佛之本愿是称名本愿,故宜出声。是故《观无量寿经》言:「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善导和尚之《往生礼赞》释为:「称我名号,下至十声。」

  但使耳中闻之,皆是高声念佛。然非不知讥嫌之高声,应思本质者出声也。

  7问:每日念佛之数目,欲其相续,应如何作?

  答:依善导和尚之释,一万以上皆是相续。然,不可快速念完一万遍,之后空然过日;虽一万遍,亦应一日一夜之所作。总之,一食之间三次之念佛,是念佛相续。

  然,众生根性不同,故非一准。若愿生心切,自然相续。

  8问:《往生礼赞》之「深心释」云:「十声一声,必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又《观经疏》之「深心释」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何者契合我身乎?

  答:「十声一声」之释者,信念佛之相也,是故,「信一念亦往生,行一生之念佛」,是劝导之释也。大意者,以「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之释为本。

  9问:本愿之一念者,可通寻常机与临终机乎?

  答:一念之愿,为不及二念之机也。

  不通寻常机者,不可有「上尽一形」之释(注:善导和尚之释,下同),以此释可知。是故,非必以「一念」为佛之本愿。「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之释者,显明「多念佛」则顺佛之本愿。但,值遇本愿,迟速不同,故发「上尽一形,下至一念」之愿也,是以善导和尚释言「念佛往生愿」也。

  10问:自力他力,应如何领解乎?

  答:法然虽无可入殿上(天皇之处)之资格,然天皇召见故,二次入殿上;此非我之能,天皇之力也。

  何况阿弥陀佛之力,酬答称名之愿而来迎,有何不审!

  自身罪重无智故,而思佛何以能救者,是全不知弥陀之本愿也。为容易救度如斯之罪人所发之本愿名号故,既称念名号,则勿有丝毫疑心。

  「十方众生」愿之中,有智无智、有罪无罪、善人恶人、持戒破戒、男人女人;乃至三宝灭尽之后,十岁之众生,亦无遗漏。彼三宝灭尽时之念佛众生,与今时行者比之,今时行者如佛也。彼时者人寿十岁也,戒定慧三学之名亦不闻,此等众生,亦知可蒙来迎;而我身却被舍弃,无此之理也。

  但若不欣极乐,不信念佛,则成往生之障。

  倦念佛之人者,失无量宝之人也;勇念佛之人者,开无边悟之人也。应以愿往生心相续念佛。

  罪人之念佛者,乘本愿、生极乐,故云「他力本愿」,云「超世悲愿」也。

  以为朝暮造罪、一文不知之人,虽然念佛,往生不定,此之疑者,不知弥陀本愿乃兼为善恶之机所发也。

  念佛之机者,唯随其天性而念佛往生也。依宿世之业所生之身,今生之中不可改变,如女人欲成为男人,今生之中不可能。

  唯随其天性而念佛:智者则以智者念佛往生,愚者则以愚者念佛往生,有道心亦念佛往生,无道心亦念佛往生,乃至生邪见之人亦念佛往生。富贵者、贫穷者、欲深者、瞋重者、有慈悲者、无慈悲者,以本愿不思议,但念佛皆往生也。

  譬如日出者,不嫌地之高低,悉皆照之;月明者,不简水之浅深,悉皆浮影。

  念佛一愿者,普含万机所发之愿也,勿以小智论机之利钝;但念佛者,皆悉往生也,故发「十方众生」之弘广大愿也。佛言「念佛之人如疾雨之往生极乐」,若调心修身之后方能念佛往生者,岂言「如疾雨之往生」乎!

  又,非言有此本愿故,使人恣意造恶;唯显示弥陀本愿之广大不可思议之相也。

  若言念佛往生之义甚深甚难者,应知乃不知弥陀本愿之人也。法然亦非以检校、别当之位往生,乃以本来之法然往生也;年来所习之智慧,亦非为往生之用;然而,所习之益,若如是知者,其益难量也。

  11问:具足「至诚心」等之三心,如何思定乎?

  答:欲具三心,并无别样,弥陀本愿言:「称念名号,必定来迎。」仰此誓愿,决定蒙佛迎接。深信而心念口称,以已往生之心而至最后一念不退转者,自然具足三心也。

  又,在家愚人,虽不能如此想,但知念佛必生极乐而常念佛者,自然具足三心也。是故,无知之辈,亦有神妙之往生。

  12问:所谓「临终一念胜百年之业」者,平生所念之念佛,不如临终一念之念佛乎?

  答:三心具足之念佛者,皆相同也;其故者,《观经》言:「具足三心者,必生极乐。」有「必」字故,同于临终之念佛也。

  译者按:此「十二问答」,《敕修御传》并《九卷传》同载,唯下     所举二问答,只出于《九卷传》,余书未见。

  13问:三心之义云何?

  答:《观经》言:「具三心者,必生彼国。」此三心者,本愿之「至心、信乐、欲生」之成就文也。然则,欲念佛之人,应具此三心而念怫。

  一云「至诚心」者:凭阿弥陀佛之心也。二云「深心」者:常称名号而不疑往生也。三云「回向发愿心」者:思往生利益众生之心也。

  以譬言之:有人持一大刀,他人问曰:「此大刀汝所造乎?」答曰:「我毫无所能,此他人所赐也。」又问:「汝以此为财乎?」答曰:「然也。」获此大刀者,至诚心也;此大刀乃重要之物,心生爱重者,深心也;持以切物者,回向发愿心也。如是,遇弥陀本愿者,至诚心也;常称弥陀名号,不为余行之人所言而倾动者,深心也;欲往生者,回向心也。

  又,女人领解三心时,譬如蒙赐一袋,开而见之,一切财宝,纳在其中。获得此袋者,至诚心也;此袋有重要之物,心生爱重者,深心也;取袋中物以应急需者,回向心也。如是,遇弥陀本愿如得此袋,此弥陀名号中,阿弥陀佛从初发心,乃至成佛,造集六度万行之一切功德,纳于名号而赐与众生。此名号故,心生爱重,不为别解别行之人所言破,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因不思议之本愿故,迎接如是罪人往生净土,脱离生死。直至临终,口常称名者,深心也。

  又,譬如人之有敌,敌强我弱,不能讨伐。有人言:「我能胜敌,依靠我者,代为讨伐。」欢喜凭托而奉仕者,不违誓约,得遂讨敌。凭托讨者者,至诚心也;奉仕者,深心也;讨敌者,回向发愿心也。

  如是,我等众生,无始以来,为恶业烦恼之责,轮回六道四生,不能离生死。阿弥陀佛之「归我凭我者,得讨烦恼敌」之誓愿故,归凭阿弥陀佛者,至诚心也;称名号而不怠之奉仕佛者,深心也;最后临终蒙佛来迎而离生死者,回向心也。

  14问:具足三心之次第,如是领解者,此身当具三心。然,在家之人,三心之义亦不知,只有念佛,是否不具此三心?

  答:「三心」者,教导成为一向专修之念佛者之道也,虽无智罪人,成为一向专修之念佛者,皆悉具足三心,决定往生也。故有习知而成为一向专修之人,亦有纵使不知三心之名,亦成为一向专修之念佛者。

  一向归凭弥陀本愿者,至诚心也。深信而称念名号,念念相续,毕命为期不退转者,深心也。愿往生者,回向发愿心也。

  譬如手劣之人,得手巧之人所作之物。众生手劣,虽不能造集一切功德,然阿弥陀佛造集一切功德,纳于名号,赐与众生也。

  又,人子虽幼,父母以慈悲,储蓄一切财宝让与儿女。

  三心之教文虽多,应如是知。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