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七集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6日
来源:   作者:慈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七集

   我们顺着道绰禅师的《安乐集》提示一些净土法门的教言,以使大家在念佛的现下有一个真实相应的利益,不辜负我们念佛之机遇。关于报土化土之争论,我们看到道绰禅师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极乐世界是报土,非是化土,令众生有一个圆满的皈依,直至菩提,无有疑虑,无有缺憾。

  第八、明弥陀净国,位该上下,凡圣通往者:今此无量寿国,是其报净土。由佛愿故,乃该通上下,致令凡夫之善,并得往生。由该上故,天亲、龙树,及上地菩萨,亦皆生也。是故《大经》(卷下意)云:「弥勒菩萨问佛:未知此界,有几许不退菩萨,得生彼国?佛言:此娑婆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皆当往生。」若欲广引,余方皆尔。

  问曰:弥陀净国,既云位该上下,无问凡圣皆通往者,未知唯修无相得生?为当凡夫有相亦得生也?

  答曰:凡夫智浅,多依相求,决得往生。然以相善力微,但生相土,唯睹报化佛也。是故《观佛三昧经》(卷九意)〈菩萨本行品〉云:「文殊师利白佛言:『我念过去无量劫数为凡夫时,彼世有佛,名宝威德上王如来。彼佛出时,与今无异。彼佛亦长丈六,身紫金色。说三乘法,如释迦文。尔时彼国有大长者,名一切施。长者有子,名曰戒护。子在母胎时,母以敬信故,预为其子受三归依。子既生已,年至八岁,父母请佛,于家供养。童子见佛,为佛作礼,敬佛心重,目不暂舍。一见佛故,即得除却百万亿那由他劫生死之罪。从是以后,常生净土。即得值遇百亿那由他恒河沙佛,是诸世尊,亦以相好度脱众生。尔时童子,一一亲侍,间无空缺,礼拜供养,合掌观佛。以因缘力故,复得值遇百万阿僧祇佛。彼诸佛等,亦以色身相好,化度众生。从是以后,即得百千亿念佛三昧门,复得阿僧祇陀罗尼门。既得此已,诸佛现前,乃为说无相法,须臾之间,得首楞严三昧。时彼童子,但受三归,一礼佛故,谛观佛身,心无疲厌。由此因缘,值无数佛;何况系念,具足思惟,观佛色身?时彼童子,岂异人乎,是我身也。』尔时世尊赞文殊言:『善哉!善哉!汝以一礼佛故,得值无数诸佛,何况未来我诸弟子,勤观佛者,勤念佛者?』佛敕阿难:『汝持文殊师利语,遍告大众,及未来世众生:若能礼佛者,若能念佛者,若能观佛者,当知此人,与文殊师利,等无有异。舍身他世,文殊师利等诸菩萨,为其和上。』」以此文证,故知净土该通相土,往生不谬。若知无相离念为体,而缘中求往者,多应上辈生也。

  是故天亲菩萨《论》(论注卷下意)云:「若能观二十九种庄严清净,即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即是智慧无为法身故。何故须广略相入者?但诸佛菩萨有二种法身:一者法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由法性法身故,生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故,显出法性法身。此二种法身,异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是故广略相入。菩萨若不知广略相入,则不能自利利他。无为法身者,即法性身也;法性寂灭故,即法身无相也。法身无相故,则能无不相;是故相好庄严,即是法身也。法身无知故,则能无不知;是故一切种智,即是真实智慧也。虽知就缘观总别二句,莫非实相也。以知实相故,即知三界众生虚妄相也;以知三界众生虚妄故,即起真实慈悲也;以知真实慈悲故,即起真实归依也。」今之行者,无问缁素,但能知生无生,不违二谛者,多应落在上辈生也。

  第八料简讲“位该上下,凡圣通往”这个利益。我们都知道净土法门是一个很特定的法则,就是凡圣皆能一生成办于不退转,这在普通的法门或在其它的教言中是绝对不许的。古来已久的净土法门的善知识在净土教言中(把法门)判成两大门——难行门与易行门,圣道门与净土门。道绰禅师把净土额外的列成一门,其它教言皆判到圣道门,就是未有证圣,不出生死,不断烦恼,没有证得圣道,不断除见思二惑是无以了生死的,所谓的圣道门;净土门是仰仗佛力,凡圣同往,乘佛愿力故,依佛愿力摄化令往生者咸得不退,所以是“位该上下,凡圣通往”之教。一般净土法门的祖师们一开章就说“凡圣同修、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类的教言。那么我们再看看圣道门, “凡圣通往,同证法益”的确是没有这样的说法,那么这个说法是不是无有来由呢?道绰禅师举了个例子。

  今此无量寿国,是其报净土。由佛愿故,乃该通上下,致令凡夫之善,并得往生。

  凡夫乘佛愿力与菩萨乘佛愿力一如得生,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佛在《观经》中举出九品,在《无量寿经》中举出三辈。三辈也好,九品也好,就是所谓的“位该上下”,以令众生心智能接受这种教言。要是不说三辈九品,但说佛愿,众生容易把自己排除在外。现在社会上许许多多念佛的菩萨们,因为对“乘佛愿力,凡圣同往,位该上下”的教言与威德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沉迷)在自己的功夫上,或者说自己的念佛修持是不是达到功夫成片、是不是一心不乱、或者说是不是明心见性这一类的法则,这就把它当作普通的法门去修持了,这样就丧失了净土法门的特定的善巧,丧失了净土法门的大利,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乘佛愿力,犹如大船载负有情,这个大船之中有种种舱,就像我们坐一个很大很大的客轮,有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之类的,乃至有通舱,可能是差别很大,但是能到彼岸的实质是一样的,所乘载负之器是一如的。载负众生往生,皆是依佛愿力,皆到智慧的彼岸,所谓的往生无生国。这就是“凡圣通往,位该上下”的一个比喻。那么你坐头等舱与坐普通舱的薄地凡夫是一样的同时到达,只要愿意往,被愿力载负,上者像天亲、龙树之类地上菩萨,像天亲菩萨所说的净心菩萨,乃至说八地以上菩萨一时同往。为什么要位该上下呢?佛愿力平等普摄十方九界有情,令其往生彼国。这个问题要是转不过来,就会在功夫上去求生彼国,而不是在随顺佛的愿力,消除差别心智,得以往生彼国的大利。因为乘佛圆满愿力的回施令众生所有差别一时平满,回归安乐国土,得见法性圆明。实际就是实无来去之生,得见无量光佛刹之安乐。

  后边是道绰禅师的文字解释。

  是故《大经》云:「弥勒菩萨问佛:未知此界,有几许不退菩萨,

  不退菩萨,依教言来说,教下评判来说,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萨。那么念佛人皆因依佛愿力故,虽在凡夫位,即生即得不退转。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非佛亲宣,非佛千经万论共指共宣,没人会生信的。虽千经万论同证此法,尚有许许多多有情无由得闻,无由生信,无由随顺,昧失现前大利。

  佛言:此娑婆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皆当往生。

  八地以上的菩萨有六十七亿,其它小行菩萨不可称计。六十七亿是不退转的菩萨,所谓上位菩萨,下则罪恶一生造恶之凡夫有情亦得往生彼国,依佛愿力故,同得一生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最不可思议之处。

  若欲广引,余方皆尔。

  就是四维上下,东方西方等其它佛的国土亦复如是,往生彼国无量无边。我们有因缘可以看一看《无量寿经》,里面有很多详细的文字教言。

  问曰:弥陀净国,既云位该上下,无问凡圣皆通往者,未知唯修无相得生?为当凡夫有相亦得生也?

  是不是修无相而得生呢?见诸相非相,亲证法性平等之类得生,还是凡夫有相亦得生呢?这样一个设问。好比说,凡夫知有相彼国,有相之差别,欲取彼国之国土,能不能往生呢?这是一个说法。菩萨亲证平等法性,了达诸相无相,得以善巧,能得生彼国。凡夫者,取于相,执于相,能得生吗?

  凡夫智浅,多依相求,

  此是浊土,彼是净土;此是西方,它是东方。这都是求相抉择。

  决得往生。

  虽是如是,依相亦得往生。何以故?释迦佛在《阿弥陀经》中亲说,有这样清晰的教化,标方立相,令取相众生咸有所归,去除众生无相取舍之畏惧,令众生取相得以往生彼国。若是说无方净土,众生失心,多生畏惧,说往生彼国没有标相,那么就失心,因为凡夫若不维系于物,多生畏惧;菩萨亲证法性,无挂无碍,于无方处得以心智安乐,亲证法益。没有亲证之类,多是取相往生,是计取西方有佛、有国土、有阿弥陀今在说法,念佛依佛愿力得生彼国,所以取相亦决得往生。

  你看道绰禅师这个文字就是抉择之说,没有丝毫的含糊。因为佛愿力威神故,佛报德圆满故,佛照十方国无所挂碍故。这些菩萨在宣化阿弥陀佛威神之愿望之时,没有丝毫的含糊。现在有一些所谓世间的讲净土的人在讲阿弥陀佛这个教言中多有减损与遮蔽,看似谦下,实是遮蔽佛的慈悲,或者说把净土一法易行之道混淆于圣道门的这些修持中。因为圣道门与难行道是净土法门历代祖师所判的。像道宣律师判教,是按照制化二教评判释迦佛一代时教,他把释迦佛所有的教言评判成制化二教。那么净土一法,大家确认把它判为净土门与圣道门,或者说易行道与难行道,把所有释迦佛说的教言判成这两大类。若是混淆,修法往往不得利,利益不现前。现在多有这种不知净土一法之殊胜,或者说它的特殊之所在,混淆教言,令其宗纲混乱,不能依法修持,多不得净土法门的真实功德与利益,多年念佛不得安稳,乃至于终生念佛,不得甘露味,实在是一个很应该及时校正的时弊。

  因为净土一法传播已久,很多人是通过学教、学禅、学戒,他自认为把这个教义融会贯通在净土法门中,实际是混淆净土法门清晰的脉络与修法的方便,使一个很纯正、很简单的法则变得特别复杂难明,令心力薄少有情无力荷负,所以现在很多念佛人念到一定时候就不念佛了,修其它法门去了。为什么呢?他没有一个清晰的抉择,于佛的愿力、位该上下的利益加被上不能信顺,多以自己的现业现量认取法则,堕入圣道门修持。像龙树菩萨举的例子,顺水坐船,扬帆顺风,那就是省力;旱地徒步就费力。圣道者,依自力行持故,或者说,依佛力令彼断除见思二惑方能了生死故。这两大类都有一个必须断除见思二惑方能了生死,见方便。净土一法,是不管凡圣,乘佛愿力,依佛愿力载负,凡圣同往,如顺风扬帆,顺水而下,直达彼国,住不退转,成就菩提。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这个地方是不论你断见思惑,不论你凡圣,但以信佛愿力,即被佛愿载负,心智消融,回归平等安乐,直生彼土。在此处彰显诸佛甚深教诲,凡圣心智一如安乐,凡圣心智等无差别,所谓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根本教言彻底彰显,所以是极圆极顿之教言。那么取相凡夫亦得往生,决得往生,这实在是不可思议,很令人震撼的一个特定的殊胜法门。

  我们要是能通过道绰禅师慈悲的依经提示,生起决定信,再念佛,句句是得力的,念与不念与阿弥陀佛同念,念与不念得以安乐。那这样说,别人往往认为你很懈怠,或者说我们不念佛怎么能往生呢?实际你要是真正地了晓阿弥陀佛清净愿力,念一声、十声、百声、千声、万声,同生彼国,无有差别,凡圣一样,位该上下,念无多少,愿生彼国,咸能往生。若有众生,乃至一念,念于彼国,亦得往生。这是《无量寿经》所宣化的。只是在这个地方,信心是极为首要的。信愿行,信者,安心之处,心归向之处,下面就有行愿之真实功德现前。若不如是,虽有行,多无真实功德。何以故?无有真实信故。所以信愿为先导,行方得力。要是昧失信愿这种真实的抉择,虽有多行,多堕圣道之类。不能说你没有修行,不能说你不能成就,只是你依圣道法则,断见思惑、明心见性、功夫成片、证得三昧,这样才能往生,这不是净土教言。道绰禅师在此处清晰地把净土一法与圣道剥离开来。

  我读过许多国内善知识关于净土的开示,都是说你要是不断除见思二惑,你就不能成佛、你就是不能往生、你就是不能了生死;你不功夫成片,你就是不能往生;你不得念佛三昧,你就是不能往生。你不要信他这个胡说,他这个是胡说。你念佛不功夫成片,怎么能往生呢?引用了大量的圣道门教言,的确都是实话,但不是净土法门。所以,依其它教言混淆净土教言之方便,令众生失心,于法门制造混乱。

  现在都是通家,以为这个法门他懂了,就认为什么都通了,所谓一通万通,实际不是如是。若是如是,即是佛。佛者,通达教言者,于一切法门无碍,圆修圆证圆明,愿意回施于众生。所谓的祖师者,各有安立,各表发心,这是祖师之教、祖师之言。什么法都通达,是名为佛。佛者,八相成道。若不如是,应化佛也不是,什么佛啊?自诩的佛吧。现在一通万通的人很多,但是混淆人的心智。

  我以前在一些梦境中或境界中遇到一些善知识的加持,提示说各个法门互不相妨,各有法益。举个例子,像黄河、长江、淮河各注入大海,各有其流向,各有其来源,各有其河道,水色不一,区域不一,但皆归大海,你不能把它混淆掉,虽有运河,也不能混淆,还是各有其流向,各有自己的来源,各有自己的上源下游,各有自己的水量水色,各有不同。你要是彻底的把它混淆,就会造成极大的混乱。现在在我们汉地的佛教,藏传佛教的善知识就用一个字来形容:乱!就用一个字形容:杂!什么都搅到一起。

  我们提示这个净土法门,就单单依净土祖师,依净土经典教言,直指此法门方便,令众生心开意解,得以法益。

返回目录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