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六章 养生六妙门 第五节 观门的养生功法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来源:   作者:宋智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六章 养生六妙门 第五节 观门的养生功法

   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症结,有的来自社会因素,有的是内在的妄执。无论是那一种因素,它们都将使身心的活泼气机受到阻碍,甚至窒息而死。观门的养生之法,就是旨在解开个体生命中的一切症结,从而使生命得到升华、气质得到改变,於是心灵就能绽放出灿烂的光华。
  观门与止门一样,不一定在坐中修习,而是生活中的一切时候,都是可以修习的。观门分为以下几种:
  一、超越身体的观察:观察身的各种部分,分析其组成,如佛讲地、水、火、风的四大和合成身,现代医学讲人体的各种微物质的构成等,从而明白身体是由假和合而成,没有永恒不变的一个「我身」,这样观察後,就可以打破对身体的过分执著,在不同功行、不同时期的生理变化时,也就不会产生各种不利养生的心理,保证了生理的自然规律。
  二、超越心理的观察:人的心念是客观环境的反映,所以各种各样的思想,随著不同的环境而有差异,这念念生灭的心,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主宰的我体。因此,佛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由於心的功能的变化陆,我们才可以改造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心灵的素质。这样在功行中,或生活裹,对心念所反映的一切境界,就不会以为真实而产生妄执,使心理出现反常而入偏差。
  三、超越社会的观察:社会是由个体的身心为主而形成的,社会的各种现象,就是佛所讲的共业性,它同样是因缘和合而产生,是随著共业规律而变化的,而我们对社会的认同或反感,就是个体的别业的领受不同,也就是说社会的存在也是无数个个体自我中的社会,因此,只要把自我超越之後,融入了整个社会,乃至宇宙,方圆成一个完善的真实的自我,从此也就不会被社会现象所迷而动乱心绪,更不至於怨天尤人了。
  四、超越具体的人生实践的观察:一个人的事业、工作、家庭以及爱好等,都需要精神去应付、去实践。如果在一切人生实践中既能超越事务,不住著在里面而生矛盾烦恼,又能很好地处理事务,善巧按排。这样的人生就轻松愉快、充满乐趣了。
  以上四点观门养生法,是养生中最要紧的部分,如果一个养生家达不到超越自我,也就不可能完善人格、圆满心智、趋向真实而高尚的人生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