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五章 密乘六妙门 第二节 正行修法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来源:   作者:宋智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宋智明:六妙门修证全书 第五章 密乘六妙门 第二节 正行修法

   正行中的随门有修身法一项,年龄较大或不乐有相之观修者,可以跳过不修,同样能获得解脱圣智。

  ㈠、数门修法

  身心保持清净之时,应排除其他一切想念,惟心观每一息出入,自初次默数至二万一千六百次。可使行者获得善巧,以知每日出入息之次数。一般行者可分为四段来修:l、从一至十;2、从一至百;3、从一至千,如每日修二至四座,能到此数或再增至二千亦足;4、从一至二万一千六百次。

  ㈡、随门修法

  复次,观想入息,起於何时;息入时,是何状况,并须思量,入息是否及於身体一部分以上。

  如果人息时不能遍及全身时,应调节令遍。

  以如是修习故,心自随息出入(两得调和,若合符节)。如是,了知出入息之本性。如果起有相之随息随修法,则应分:

  l、观气要从面前五尺而吸人鼻中,经喉、心、脐、下抵密部(会阴),遍及全身。呼时心随气从鼻孔出至面前五尺。

  2、观想眉间或鼻端或脐内有一大如豌豆,蓝灰色的气点,随气缓缓呼出,又随气吸入眉际、鼻端或脐中。

  3、心气合一後,再观呼出、吸入、停住的状态与时间。尤其是观住时,应著重观察住於何处,入吸时则由鼻至脐而住,出则由脐至鼻而出。又观住者,是否由脐遍住全身,若仅住脐,仍为粗观,一定要达到呼吸停止之时,气遍全身才是细住。

  4、「如是修习,自能如实了知;息之每一出入,是何色彩,经时若干,停留若干时间。一此时宜观气从头顶至脚底,遍及全身,有无损益,决不宜过增过减,所出之气,暖冷是否得中。如此观察,即能见到五大五气之色;地气黄色,在鼻端前十二指;水气白色,在鼻端前十三指;火气红色,在鼻端前十四指;风气绿色,在鼻端前十五指;空气蓝色,在鼻端前十六指。其中的气色又与五欲、五盖、五烦恼等变化有关,可以看出行者的心色状态。

  5、「次当观想每一出息为白色嗡字(梵文字),每一入息为蓝色吽字,息在停留期间则为红色「阿」字(梵文字)。」

  出气变白色「嗡」字为身金刚,进气变蓝色「吽」字为意金刚,气住变红色「阿」字为语金刚。由此转出入息悉成三字,以通解遍身脉结之气,尽令渐次入於中脉。这是转变业气为智慧气的要门。

  6、「复次,缘壶形者,应用力吐出内部浊气,务使尽纯,分三步行之:㈠、 自鼻孔,徐徐吸入外气。(二)、气入後,观想成为壶形。(三)、使气留住,以能持久为度。

  此法又称宝瓶气,出浊气应出三次。吸入时,下压至脐下四指处,如函盖相扣,气藏其中,犹如空瓶子一样。观想藏气之处,成为壶形,并中挺下腹,持之久住,初学可以由短到长。到忍无可忍时,可观出遍全身,由毛孔排出,此後直街头顶,再由鼻呼出,此法只宜一次。如合齿用口慢慢呼出也可。工夫高者,可以观气人中脉,而至於心,业气即变为光明智气。

  以上六部修法,可以健身安心,但仅为基础,并未人佛法妙要,以下四门,方是正修。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