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来源:   作者:惟觉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这一段是总标,训勉佛弟子应以至诚之心,常于昼夜诵念此八种觉悟的道理。

  不论在家、出家,只要归依于佛,都称为「佛弟子」;「常于昼夜」即是恒常无间之意;「至心诵念」是对于经文的义理必纯熟,明记不忘。佛弟子应恒常诵持此八种佛菩萨觉悟的道理,并且要熟记经文的内容,通达其义理,进而依靠经中的义理,时时返照观心,则能渐除习气,远离生死之苦。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众生所生存的国土,从古至今,无时不在变化。广阔的领土,遭强国侵略后即失去自主权;美好的山川、肥沃的土地,逢天灾地变后,便失去原有的景观及利用的价值。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人世间聚散离合……,凡此皆是无常的显现。

  尽管有情众生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无常当中,却鲜少有人能够承受无常所带来的破坏,因而痛苦不堪。例如两年多前的九二一大地震,对很多人而言,即是一场不堪回顾的悲恸记忆。追根究底,就是因为众生对于身心、世界有了错误的认知:认为这个世界是常住不变的,乃至在这个错误的认知中,浑浑噩噩过日子,随着世俗的物慾造业受报,枉受生死轮迴之苦。

  因此,经文首先揭示无常的观念:「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目的是要使佛弟子觉悟:唯有转变对世界错误的认知,体悟一切法悉皆无常的道理,内心就不会再被世俗的慾念所牵引而造业受报。经常如此熏习,即能脱离生死轮迴之苦。

  「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其次,修行人欲脱离生死之苦,除了观察世间无常,更应观察:构成我们身心的四大(地、水、火、风)以及五阴(色、受、想、行、识),也是刹那不停地变异迁化,其中并没有一个实在不变的「我」。众生一向执着自己的身心为真实不变的实「我」,但是仔细观察分析:构成吾人身心的五蕴,其中色法是四大──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所组成,人体中骨、肉、齿、发属于地大,唾液、眼泪、尿液等属于水大,身体的暖气属于水大,出入气息则是属于风大,地水火风于不停地迁流变异,稍有不适,心就不自在,乃至于四大不调,就生起种种的病症。而构成心法的受(感受)、想(像想)、行(思虑迁流)、识(明了、分别)等四种元素,也是时时刻刻随着境界的变迁而有所更易。

  众生一向自认是自己身心的主宰,却无法抑止身心不断地流变,更无法止息人生的生老病死,只有一次又一次地随着业力牵引,舍身趣生。古来多少人欲求长生不老之术,如今早已与草木同朽;历史上多少气盖山河英雄豪杰,无论体力如何矫健,终究无人能抵挡时间的洪流,一个个湮没于时间的洪流之中。

  反观佛教中,那些证得圣果的尊者,皆是证悟身心无常、虚伪无主的真相,彻底舍离对自我身心的执取,全然脱离生死之苦。因此必须了知,使我们受苦、轮迴的主因就是:不明白身心只是众缘合和所生,刹那不停地迁谢,于此身心生起贪执,由贪执、无法舍离的缘故,而受苦、轮迴。

  修行人若能深入观察身心二法生灭不定,虚幻无主,则能渐渐舍离对自我身心的贪着;身心的贪执减轻了,就是渐离生死的最初方便。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既然世界总是在成住坏空循环之中,人的身心也是不断地生灭变异;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生,其中并没有所谓「主宰」的实体存在。那么,倒底是谁使我们受苦无量?

  《譬喻经》里,有一段发人省思的故事:往昔,有一个鬼回到过去生的坟前,鞭笞自己的尸体。傍人看见觉得奇怪,问:「这人已经死了,为什么要鞭笞他呢?」鬼魂回答:「这尸体是我前辈子的故身,由于他生前非但不诵经、不守净戒;贪盗、欺诈、不孝父母、不行布施,因此死后,令我堕入恶道,受尽种种罪报,今天我非来痛打他一顿不可。」

  《八识规矩颂》第六识颂云:「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说明:身、口不能自动,必须由心识牵引推动,方能造业;而心识当中,第六识的造作力最强,故言「独为最」。第六识不停地牵引身口造善恶业,当人往生之后,就会由已成熟的业力牵引到六趣中受一期苦乐的果报,这个牵引的业力称为「引业」;而决定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的美丑、高矮、幸福、穷苦;乃至寿命长短等的业力就称为「满业」。由此可知,使役我们造业受苦的是自己的心识,身体只是暂时的「工具」而已。故事中的鬼,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是过去的身体使他受苦,而鞭笞自己过去生的死尸。《佛遗教经》云:「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既然身口的造作,都是自心所引导,与其鞭笞无知的死尸,还不如鞭策自己的心,使他不再起恶念,不再引导身口作恶,将来就不会再受苦果的逼迫。

  《成唯识论》云:「心清净故,有情清净;心杂染故,有情杂染。」所谓「杂染」,就是身心受无明烦恼染污、障敝的意思。众生心未觉悟,时常在贪瞋癡里打转,牵引身体造作种种恶业,因此心就成了罪恶的根源;恶念积聚于身口,身口也成了罪恶的渊薮。现在透过正确的观察,体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的真相,了悟有情、世间之所以充满种种罪恶的苦果,实在是自心无明烦恼的牵引所致。因此,欲得远离无常生死之苦,必须从根本上净除内心的垢染,转除内心的无明烦恼。当智慧摧破无明的障蔽,契悟诸法无常、无我的真理时,即可不再为无常的生灭所撼动。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