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五天
大家晚上好!在讲之前说几句闲话吧,明天就要过年了,大家都在为年底忙,这个年对我们众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那既然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我们就应该有一个转变,从自心自性当中有个转变,这样的话会把所学的知识或者自己得来的见解组合。你重新组合的时候再回头看你走过的路,会辨别出来好与坏,哪些东西是精华是需要的,不需要的我们就抛弃,这样的话在内心当中会慢慢的沉淀下来和积累下来,这样大家都会进步。因为智慧大家都是有的,只不过自己在没有开启之前是懵懂的。《道德经》或《药师法》就是一把钥匙,能为你们开启这扇大门,一旦这扇智慧大门被你们打开后,你的智慧会源源不断地升起来。
今天能讲多少就讲解多少,明天不讲了,大家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你们可以下载录音慢慢的去听。因为这里讲了很多道理,还有很多现成的法义,你们把道理和法义融进自己的生命当中之后,你就会感到越来越自在了。老子和释迦佛能在两千五百年前把这些知识总结出来,要我们去看、去学、去修,你们一旦机缘成熟了就会去实修实证。
老子讲的这个大道,修行人叫道,凡夫也叫大道,这大道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它的自然规律有自己一个固定的特质,要从我们身外以及内心内性当中去体验它。《道德经》并不是真正的道德经,它是宇宙大法。它讲的就是天地之间人与宇宙、人生、人与周围的环境等等,老子把它列为1、2、3……一直到38章,里面有心法,有修炼的法门,有我们为人处事做人的法门,面面俱到的教给了我们。佛法当中也是这样的,释迦佛也是这样教给了我们所有的东西,世间法的和出世间法的都给我们讲到了说明白了。可是我们接不住法,这不能怪大德和圣人,是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
大家从今年开始步入修行的一个新的阶段,要反思圣人的经典。 为什么《道德经》称为经不称为论呀?因为经具有贯通天地的法义。佛经也叫经,它也是具有贯通天地之间的法义,所以这两部都叫经。只有贯通了把万事万物串联起来的时候才可以成为经。
我们开始讲第十五篇,《道经》到三十八篇,它每一篇都在讲我们的心法与心境以及功法如何去修。如果就按字面去理解,那只是一个文学上哲学上的东西,达不到修行人所需要的东西。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yù)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yǎn)兮其若客;涣(huàn)兮其若凌释(línɡ shì);
敦(dūn)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shú)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yínɡ)。夫唯不盈,故能蔽(bì)而新成。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这一句话讲明白了,真的能善于发现大道的人、修大道的人、对应大道的人,他的见解和见地就会非常深远、通达。因为他已经觉知了道的微妙的不可说的东西,所以他能豁达深不可思。他那种深远的见解见地,是让凡夫无法明知的、明了的、认识的,像老子的心态我们谁能知道呀?没有人能知道,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不知道。因为老子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老子对宇宙、人生了解的非常清楚,可以说他就是佛或者说他就是释迦佛。释迦佛下来的时候是下来了两个分身,一个化在中国、一个化在印度,讲的法派不一样,一个是用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讲解天地大法,另外一个是用印度的那种思维方式慢慢的去教导众生,如何走人生道路。
我们大家首先要了解讲经或写经的这个人的心态,你能明白他,也就明白他写的东西是不是对的。只有你研究他的时候,你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这也是我们在人道上要具备的。不要认为这个人写出来的东西不符合大家的口味就不去研究。只要符合宇宙的、符合般若空性的东西都叫佛法,都叫智慧,不要让后天思维障碍住了自己。我们只有开动自己的先天智慧,才会打开自己的先天本能。
古之善为道者,这句话也就是讲自古以来真正有道行的人会善于运用道,道里面包括非常多:法术、善巧方便、智慧呀。在老子写经的时候他说在古时候,可能是比伏羲(xī)更远的人类,还有黄帝以后的尧舜禹,讲的是这时候得道的人与道接近、融合的人,他们就是符合道义的。比如尧,是人们推选出来的一个非常无私有作为的人,他方方面面都让众生在无形之中就把他推为国王,而且都臣服于他、相信于他,这就表明尧帝的本心本性符合道义、贴近于道义,这个时候他的灵性非常微妙。他的灵性越来越微妙的时候,他的思想就越来越深广,本性通达了,按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是本分厚道,儒家说的仁义礼智信,他全都具备,尧就在他的国民国地当中展开了一系列的变法,带领人民耕种开山啊,人民也愿意跟着他做。在远古时期,我们中国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帝王。
老子写书以前得道的人,他们的灵性非常微妙。那从我们修行人来讲就是我们自己的道要贴近于自然,不要做一些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的事情,因为越开发后天思维越走入邪途的时候,我们先天的本灵就没有光芒,就越来越不豁达,越不通达越不明了,就是是非非了。
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得到道,我们的心性一定要清静无为,然后才能打开自己先天的灵性。先天的灵性一旦打开之后很多微妙的变化,宇宙的、人生的、环境的微妙变化都看得非常清楚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正因为我们无法认识道,或者说修行的人,别人无法认识你的时候,只是用一个凡夫的名词加在你的身上,说这个人了不起。如何了不起,他并不了解。所以这句话我们简单把它翻译成:凡夫界的人民用凡夫的形式对你的表达或对道的表达,他们很难形容本性无为的东西,名字只不过是一个代号。
这一章主要是讲修行人的心性要豁达、明了。明白人生和宇宙、人和人、人和环境、人和万事万物之间的微妙的变化。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这些都是在讲我们六根无常的事情。
【豫兮若冬涉川;】豫兮就是告诉我们大家在修行和工作中,或者人与人之间作生意中处事的时候,要小心谨慎,不要冲动。很多人动不动就冲动发脾气,发脾气可以,你是正当的脾气,你为了教育这个人发点脾气可以,很多人发出脾气是无聊的。因为他看人家有,他没有,社会上说是红眼病,所以这种脾气我们最好不要有。你接近于道的时候,你也会发达;你离道越来越远的时候,你就什么也没有了。
道,一是指宇宙,一是指自己心性当中的那个道。你自己的思想离道越来越远的时候,你的智慧也就越来越糟糕,心性越来越狭隘,所以这两个道我们都要明了。你要不明了,就像我们冬天过冰河一样如履薄冰,人生就是这样,不要认为冰都冻得结实,没准哪块冰很薄你就会掉下去,想出来非常困难,很多掉到冰窟窿的死的多活的少,这就告诉我们在人道上做人一定要小心谨慎,身口意不要犯了。比如说你想抢人家钱的时候,只是想了还没有去做,这是意犯;口犯了弥补性就小了,有时候说话伤害别人非常麻烦的;身体上的争斗就很难弥补了。你犯其中一样还好办,三样全都犯可能就地狱去了,那时候后悔就晚了,明白了也晚了,后悔药是没有的。
第一句就告诉我们做人要小心,在人道上十善业道一定要守住,止恶防非,就像走冬天的河冰一样小心谨慎。
【犹兮若畏四邻】是心魔重,所以危机四伏。远亲不如近邻,有了困难邻居可以帮忙,如果做人不好的话,可能周边的人都会躲避而走。
修行的人一定要做好十善业道。为什么我老说十善业道,就是讲我们的身口意,你身口意都守得好,你的为人会在无形之中提高,人的名誉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通过守十善业道积累起来的。
《道德经》里面讲的就是十善业道,里面还有功法、心法。只要你想修好,想真正得到和宇宙相合的道法,那就先走好十善业道。释迦佛刚成道的时候就讲大乘经典,没人听得懂,后来改成讲苦集灭道,再讲人道。从人道再讲苦集灭道,再讲大乘法门,释迦佛是这么来走的,因为法要对应人们的心思。他讲的那个东西一会东,一会北,一会天上,一会地下,人们没看见如何去跟着他的思维跑呀,所以释迦佛从大乘转为小乘,再从小乘又转为凡夫乘,要不都听不懂。讲十善业道从根本走起,从做人走起。
很多人认为自己学历够了,本科、博士毕业了,趾高气扬自以为是,做人的资本从他身上就慢慢没有了,看不到做人的那种光芒了。历史上马谡(sù)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真正实战的时候却一窍不懂。为什么一窍不通?咱们人体上有七个窍,七个窍都是堵的,所以叫一窍都不通。
大家修行都要把人做好,做一个真正的谦谦君子,这是从表面我们把人做好,从内心里要守住自己的十善业道,自己十善业道守好了就不会害怕,心这个时候非常清静、宁静、安乐,左邻右舍和你融为一体。我看到很多邻里之间处的像一家人似的,一家有什么事的时候,大家都全力而帮,现在的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人,就需要这样的环境。
这句话主要是讲我们从自己心性当中,要清静下来稳定下来。
【俨兮其若客】俨把单人旁去掉就是严肃的严,庄严的严。庄严,是指人德行非常好;第二个是指佛像、经典很庄严。虽然是一本经,但是我们能从这个里面看出来老子的庄严像、释迦佛的庄严像,所以叫俨兮。
其若客,我们看到这种庄严的时候,自己庄严,别人也能看到我们的庄严,因为这东西都是相通的,不可能是断脉的东西。只有相通的东西才能流传,才能传播。如果是假的,传播不了多远就会没有了。
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自心自性要庄严,别人才会来尊重你,庄严的时候也是给客人看的,客人一看你庄严起来,他也跟着庄严起来。所以这个话就像佛给众弟子讲法似的,那个时候他是庄严的,弟子们也要庄严起来,这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单方面庄严的。使我们明白作为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尊重对方的时候,首先要尊重自己,就像前两天给你们讲的那个话,你尊重别人是为了尊重自己,这里就告诉了俨兮要庄严自己,要严肃起来要庄重起来,这个时候别人才能尊重你。你乱发言而且是话不挨边,一说话就离题千里,这个时候别人就会慢慢的离你远去了,为什么?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离得远了,是心与心远了。
现在社会发展了(高科技发展了)人心没有发展,人心倒退了,两三千年前那种纯朴的心,已经再也找不着了,人是越来越狡猾。电视上报道夫妻之间没结婚先把各人的财产登好,别到时候一打仗一闹危机的时候分不清。我一看现在的人都堕落到这种地步了,结婚是一种信任,现在弄的为了财产人心都没有了,那种善良的人心都没有了,这就说明离道越来越远了,自性的那种道没有了,完全是金钱关系。大家反思一下这种结婚有什么意思呀,这种结婚累不累。现在人心是越来越糟糕,的确让我们来反思一下,什么在进步?什么在倒退?大家平时生活都非常忙,没有时间去思考,顺着我的思路大家都去反思这样的婚姻有没有必要要呀?
这人心在倒退,社会的步伐前进又有什么用哪,最后可能是人吃人,前两天我给你们讲经的时候不是也给你说了一个人肉包子的案例嘛,人吃人哪。人心没有进步,人的智慧尽往那些歪门邪道上想去了。
这个第十五章就告诉我们人要本分,如果不本分,人不报你,天老爷也会报你,别看人抓不到你,天老爷也会把你那丑恶的东西带出来,宇宙的自然规律就会有这个机制。
【涣(huàn)兮其若凌释(línɡ shì)】《易经》里有一个风水涣,涣就是散掉。凌释,春天到了,那冰就开始慢慢的化掉,这是从字面上讲。
从佛性来讲,是我们大家的心性一定要清静,把外缘的种种干扰统统的排除掉,不要去执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去执著哪。你一旦执著了被环境牵着走的时候,心就像春天的冰一样融化的七零八落,是涣散的,这是讲我们心性。
修行很难,能明白道理更难。说给你套好功法,天天练,你不去琢磨这些道理,那功法也是假的。我见过很多人练了一辈子,有练道家功夫的也有佛家功夫的,最后感叹出来,怎么练一辈子什么都没有呀?是否太执著了,是不是功法不对呀,为什么人家一练就出来?种种的疑虑全出来了,这是心性问题。
我们要向婴儿学习,婴儿和道是最接近的,他天门上的百会穴(天轮穴)唿扇唿扇的非常软,他的天目本身就没有完全封上,如果遇到一个明白的大法师帮他,天目和天耳就捅开了,他就能看到他原来的。但是现在孩子一说看见什么佛了神了,马上当爹当妈当奶奶的当外婆的就说你这孩子胡说什么,哪来的鬼呀神呀佛呀的,几回就把他吓唬的看不见了。
昨天我看到一个报道:一个动物园里一只白虎一下子生了六只小白虎,可虎妈妈负担不起,没有那么多奶水,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就找来一条有奶的母狗喂养其中的两个。那个大母狗一进屋,这两只小老虎就吼唬的叫,这大母狗一下子就吓跑了。别看这是刚出生五天的小老虎,但虎的威严在,虎的那种王者之风在呀。后来把狗抓回来把腿捆上眼睛蒙上,让小老虎上来吃奶,刚才还是满满的奶水,被虎一吓一点奶水都没有了。
从这里就能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自性一定要有王者之风,要达到小老虎的王者之风,与道同融的时候,外面的再强悍也不敢动你。把大黑狗比喻为魔,魔就不敢来欺负你,因为你有王者之风,有王者的那种气魄,魔就会离你远去。很多人修行就不是这样。
还有很多人修行是想寻求一个刺激,想显示自己有神通了,那心性就不对啊,显露自个的时候,功夫就没有了。有一崂山道士,他师父教给他穿墙而过,咒语一念墙就穿过去了。如果你的心性不好,想做为非作歹的事情,咒语就不好使了。他回家一路上穿山越岭,非常自在。回到家想给他媳妇显示显示,他说:不是吹,是真的学会了,不信我把邻居家贵重的东西给你拿来看看,然后就念咒语。心性就偏了,这时咒语就没作用了,真法在他身上体现不出来,为什么?心已经失去了原始的清静,咒语就不好使了,墙也没穿过去满头的包,惹的他夫人哈哈大笑。等他醒来的时候原来是黄粱一梦。不管是真也好假也好,我们就能知道人的心性一旦偏离正轨的时候,偏离了我们原本的清静无为时候,再好的佛法,再好的道术在你身上都不会起作用了,为什么?你背道而驰了,离道越来越远了,所以叫背道而驰。
我讲《道德经》的时候,也是把佛经的很多关键的东西讲给你们听,因为《道德经》和《佛经》没有分别,都是在说如何做好人,把人道做好,佛道自然能够修好,自然就能成功,这是一个很实实在在的话。如果今天这个实实在在都守不住,那还学什么哪?难道念阿弥陀佛就能成功?我可以给你打个分,你念阿弥陀佛只能得二十分,你把人道走好再念阿弥陀佛能得八十分。为什么不给一百分?因为你还有很多道理还没有通达,所以二十分不能给你打。那二十分是等你把所有道理圆满贯通的时候,你才能得一百分。所以说做人不容易,不要小瞧“人”——万物之主呀!我们是三界内灵性当中最高级的,天人都要向我们学习!他们说主呀、上帝呀,是不是就是指我们这个“人”哪?是指我们的人的心性呀,你愿意为人民服务你就是主、就是上帝、就是佛。你只想人人为你,那你就是凡夫,就是贫民。
这些道理真正通达无碍的时候,五教合一,就在你心性当中合为一体了,就跟我们拳头上的五个手指头一模一样,握起来就是拳头,这叫五教合一,为什么?圆满了,在你自性当中都是圆满无二的。
很多人说我们这个派的东西就比那个派的好,我就敢说你是胡说八道。你怎么不说川菜就比其它菜香哪,没有这个道理。有人喜欢吃川菜,有人喜欢吃粤菜,有人喜欢吃上海菜,你非得逼着人家都吃麻辣的,做人不应该这样做呀。所以说教派就像吃菜一样随你怎么吃,只要你自在。
前天我讲经的时候,有个人给我说知道他是谁不,我说知道只不过不想提。他就给我笑笑。他说你是真不执著了。我说执著什么?佛来了打佛,祖来了杀!为什么?我不会被你外界的东西来影响我自性,外界的东西就像石头一样,自性就像那一瓶水一样非常平稳。外界的石头往里一打涟漪就会出来,波纹就会出来,你的心就会乱,一看佛来了要磕头。我不磕!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现在的文喜不会被你文殊妖惑了,就是这个味道。所以禅宗讲主来杀主,佛来杀佛,魔来更要杀,就是不要以境取动。说这个境界来了你就慌张,魔来了你就吓得发呆,佛来了就手舞足蹈,这就说明你的心还在波动。
涣兮就是告诉我们心不要波动,要稳稳当当清静无为,永远守住自己的境界,你就会成功大道。
【敦兮其若朴】敦,敦厚、朴实。只有你大智若愚的时候,你的自性心和大道相合了,自性心又和佛心佛性相合了,这个时候回归于大道叫返朴归真。
你回归于大道的时候,你的心胸就像宇宙一样那么宽广,能容纳所有的东西,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明了了,才是真正的主人,才是真正的上帝。你要做不到,上帝来了只能给你摸摸顶,说上帝爱你呀儿子,这都属于瞎掰了,为什么?你感应不到呀。哪怕耶稣在你头顶也感应不到,佛再给你灌顶也是假的,为什么?你的心性是死的,中脉是死的,你的自性大道和宇宙大道背道而驰了。所以这里就告诉我们,想达到返本归真,就要纯朴、善良,不能欺骗别人,更不能欺骗自己。说欺骗别人咱们还能原谅你,你如果欺骗了自己,绝对不能原谅。很多人听不明白这个话,为什么欺骗别人可以原谅?骗别人是一种形式,是一种因果,是一种业报。欺骗自己完全是在自性上投入了一颗炸弹,怎么能原谅你哪。禅宗师父就要棒喝,拿棒子要打要骂。禅法是什么?禅法就是大道法,是宇宙法,就是真正的佛法,因为禅法就是真正的般若法门,就是文殊法,就是诸佛菩萨的法门,也是不二法。大家一定要从《道德经》来明了自己,明了一切万事万物,这个时候你就是主,你就是上帝,你就是佛,你就是道。
【旷兮其若谷】旷兮,就是让我们的心胸与智慧真正的通达无碍。旷,没有障碍,在宇宙当中根本就没有障碍,在人道上根本就没有障碍,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通达无碍圆满无碍,根本就没有障碍,所以叫旷兮其若谷。你的心胸你的心量你的愿力完全是通达的、包容的、圆满的。
【混兮其若浊】混兮,浑厚深厚或醇正。这混,比如大家都在学佛,我们现在的思维就是混浊的,但是它很厚敦,滚滚长江水,很厚重,但是混的不得了,泥沙滚滚和水一起向大海里流,这叫混浊,浑厚。浑浊当中的脏东西就是我们的烦恼,那水就是我们的菩提。我们把混浊的东西沉淀下去,清水就完全是菩提,完全是智慧。这里又告诉了我们烦恼即菩提。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大家在烦恼的河流当中停过吗?没有停过。我们的思绪都在起落,这就表明我们的烦恼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要你活着一天它就不会停止。我们只有把自己烦恼的长流河澄清过滤一下,烦恼变成菩提的时候,就会回归于最原始的本来,这时候我们的心自然清。我们明白了自己的烦恼秒秒都在变化,都在翻腾,你明白它的时候,慢慢的就会把它除掉了,你不明白当然不知道怎样除了。
很多人说我就是烦恼,就是心烦,不知道为什么心烦,这就说明他还是一个无明的人。只要你修行明白这些道理了,你知道这都是烦恼,但不要怕烦恼,烦恼是我们的菩提根啊,佛魔就一念之差,烦恼菩提也是一念之差,烦恼就是魔,菩提就是佛,我们把它转为佛。心性一转,我不被它牵动了,它烦也好,它哭也好,我是不参与了,我在烦恼的长流河中站立起来了,这就是我们修行人要具备的。我们在烦恼河当中要独立起来,要观这个滔滔的烦恼河往前走,这就是觉悟者。你顺水走,喝了满肚子的烦恼水,这叫无明水。
这两句话就告诉我们要在那个混浊的河流当中要独立起来,然后自己从中走出来,把烦恼变成了菩提。所以说《道德经》讲的就是佛法,很多人都把佛法迷信化了,佛法就是觉悟人的法,老子就是觉悟人,所以老子觉悟的东西也叫佛法也叫道德经,不要认为它是迷信的,一定要切合实实在在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应该要掌握的、要学习的。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谁能在那种安乐当中长久保持哪,一旦晃动,就会产生烦恼动、无明动。
只有明白的人,才会安住在本位,才会长久入定,平时的吃穿住行随你 ,但我们的心已经守住本位了,坐在本位上不动了,这叫不动尊。大家都说修本尊,本尊是谁呀?就是自己,真正的本尊就是自己。修密法的人说是大日如来佛,这是法义上的本尊。自性的本尊就是自己。前段时间不说,是不到机缘,本尊就是我们自己的性、自己的心,你只有走入自己的本尊的时候,你才能长治久安。你长治久安的时候,怎么动怎么变化,你的烦恼都不会生出来了,杂念都不会生出来了。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这就告诉我们如果真的明白了道的人,像老子、释迦佛还有我们不知道名字的许多开悟的人,这些开悟的大觉悟者或者觉悟者或者小觉悟者,他们不会有过多的人间欲望的,盈为多余。正是因为他们不去贪求人间的东西,所以他才能创造很多境界或者说像现在的人能创造发明新科技。这句话也适合我们现在的发明创造者,他没有特别高的需求,心思用在发明创造上,让发明的东西使更多的人得到幸福,他有这么一个愿力,然后才能发明这个东西。
所以说明白道的圣人,还有自心当中的圣人,你觉悟了不要认为自己是觉悟了,不要认为是觉悟的人,为什么?大家都是觉悟者,只不过都喝了点白酒,一喝就晕了,不知道自己是觉悟者了,血液里百分之八十都变成了酒精,都昏了都糊涂了找不到家了。古语说的好:难得糊涂。真正明白的人是一个假糊涂人;真正不明白的人确实是一个聪明人,但是真糊涂了。我们大家一定要保持与道的相合相融,不要为了追求世间的东西而去打开自己的私欲,私欲像仓库一样,欲壑(hè)难平。
当我们保持自己的自性大道和宇宙大道相合相融的时候,就能看到一种宇宙的公平和朴实,公平和朴实浑然一体是真实的,大家用心去体察的话都能明白了。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