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戒期开示节录(81、4、3–9)编辑组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2日
来源:   作者:妙莲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戒期开示节录(81、4、3–9)编辑组

 

  之一 发菩提心求净戒佛家生活真善美

  一、发心受戒善男女

  诸位善男子、善女人等!大家发心回灵岩山寺受戒,发什么心呢?发菩提心。在人间轮回六道,无法了脱生死之苦,唯有发心学佛受戒,才是出苦海的大慈航,因此大家来受戒。我开口就说:「诸位善男子、善女人!」若非善男子、善女人,怎么会发心回山上受戒?能发心受戒的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必也是善男子、善女人才有资格受佛陀的净戒。

  既是善男子、善女人,当然在世间都是守国法、依家规,一切都能善与人同;这样再回到灵岩山寺来受皈戒,那就超世间人了。诸位若非上善根,就是发心受戒也没有这么殊胜的因缘啊!大家既有善根、有福德因缘发心回山,就要好好接受佛陀的净戒,更要好好受持奉行净戒。

  有句俗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非利器,不能成就善业;大家若非善男子、善女人,就算受戒,戒也守不好;必也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戒才能守戒,守戒就能自在解脱。所以,我先预祝诸位来山得受清净戒、得大解脱。唯有自己解脱,方能利益一切众生,这也是学佛最成始成终的目标。

  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这善中还是有分层次的,当然不会有下等的人,下等人不能称善。上等善根的人在社会上不会受染污,有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能保持完美的人格,这样的人再来受戒就能守戒。中等人就难免随恶缘染上不良习气,甚至一念之差做了错事;不幸受了污染,现在来受戒,就要好好用力发露忏悔,忏悔清净才得受清净戒,守戒才没有障碍。这些地方「有道无道,个人知道」。

  诸位要发至诚心,随时忏悔,所谓「一分诚敬,一分感应」;如果你们能发一个满分的诚敬心,那就得圆满的感应,受戒时也能得到上品的戒。有上品戒的功德,持戒才能持得好;没得上品戒,持戒就会艰难些。由诚敬心受戒所感的果报非常殊胜,有了上品戒功德,临恶劣的环境时,仗本身的福德因缘就可化解掉;一个人如果道心不坚,一遇恶劣的环境,那就糟糕了。所谓的上品戒、中品戒,并非佛陀有差别心,这完全是自己的发心,你有满分的诚敬心,就能得到上品;如果诚敬度不够,那就是中、下品。希望你们能发向上心,得如来上品清净戒,将来生西方又得上品莲台,即时亲觐弥陀,太开心了!

  二、佛家生活誓愿学

  大家来受戒就是要来学,人总是没有生而知之的,总要学。说到学,人活到老,学到老,还是有很多事情学不好;学不好也要学,「法门无量誓愿学」嘛!学才有智慧,学才有福德。学佛总是要学到佛陀的位置,一切福德圆满,到了究竟觉了,那时才没有再学的了。因为一切福慧都圆满了嘛!

  我们戒期的时间并不长,几乎像是速成班。大家要打起精神来学习,不要怕!这里是依着丛林的规矩教导诸位,希望大家要好好学。如果在戒场中学不好,那下了山到别的地方,威仪不好时,不但你自身的修养被人家打折扣,别人若知道你是在灵岩山寺受戒的,那么连戒常住也会被打折扣。相反的,如果你一切都做得好,举止安详、威仪出众,人家除了对你印象好,对灵岩山寺的看法也会好。这样你有光彩,我们佛教同时亦有大光明了啊!

  我们要学,学什么呢?日常生活起居、行住坐卧这一切都要学好。其实不只佛家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儒家也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因为这些日常生活、动静行为,关系着一个人的慧命、品德,所以学佛道先要将威仪礼节这些根本学好,要改变世俗的不良习惯。

  佛家是超世情、超世间,很多事情接受不了,也要好好地学。在世间几十年,到这边来改变习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大丈夫要能够改良,如果不能改进自己的习惯,不能吸收佛法的规则,这样你对佛陀的戒也是守不好的。

  就像在世俗读书,从小学要高升到中学乃至大学,各校都有各校的规则;到这里来,拿吃饭来说,诸位之中,年老的人在家已吃了几十年的饭,甚至在家还教儿孙,但是到佛家来,真的吃饭时连拿碗都不会,也不晓得怎么拿筷子、怎么穿衣,乃至经行、礼拜。到了佛家,拿碗的姿势要像「龙含珠」,拿筷子要像「凤点头」;拿碗诸位稍微一学就会,拿筷子就没办法。这就是从小没学好,坏的习惯养成了,现在想改也学不好。

  大家不要小看这些事情,一定要学好、学如法了,才像一个学佛的居士––近事男、近事女。如果受了戒,连大众团体的生活都不能与人相合,穿衣、吃饭都做不好,怎么可以呢?古人说:「打头不学好,到老总归难」。从小初上来不学好,到老就糟糕了,一辈子都学不好。大家既信了佛,皈依三宝又来受戒,正式进入佛家的生活,就要从头学起。大家初来当然学容易的也感觉很难,但到了一个时候,难也很容易了,所以不要被这些难吓倒了,大丈夫要冲破难关好好地学,学好了就能自利利他;这是最基本的佛道啊!

  三、身守威仪心守道

  比方合掌的方法,所谓「合掌当心」,要使掌不东倒西歪,两个大拇指紧靠胸口,这样合掌就不会懈怠。坐的姿势要端正如钟,胸要挺直,颈子不要离开海青的领子才能直;保持端正,坐的时间就能长久,否则愈坐就愈辛苦。行走时不左顾右盼,要行如风,直来直去。站立时要笔直如严冬的老松。卧亦要侧身而睡,不可趴仰。佛家要我们严守四威仪,所谓「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为什么要守住这些?好麻烦啊!」不是这样说!一定要依此方法才能保持身心不放逸,谨慎莫放逸才能收摄道念;否则身一放逸,心自然跟着散乱。

  受戒的精神当然是在「戒」字的内涵––断恶修善,但如果外能仪表庄重,内有真诚道德,自然能感化人,令人起恭敬心;不但人见了恭敬,连天神都赞叹。否则纵使能在人前说得天花乱坠,人家还是会在背后指指点点,那就不能达到教化的作用。要自修就不能懈怠,要利他就不能放逸!

  我们的身心都是有连带的关系,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内心若诚,外形自然就会庄重;外形若庄重,内心就自然诚敬,彼此之间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像一个人心情若不好,身体也就无精神;相对的,身体健康,心情自然愉快。如果外形能守规则,心当然也守道;心不守道念,外形也就放逸。所以一个人有无道心虽然看不到,但看其行为举止、说话神态,就可代表这个人的内心修养、道德和学问了。以此看人,更要以此自勉,作他人的榜样啊!

  唉!现代的人连家庭教育都没有,那还能谈到这些?过去都有这些礼仪,只不过现代人放逸惯了,所以学起来就感觉好难。不要紧!人总是会向上、向善的方面改变,时间久了,就能学得自然,不会有苦了。

  我们现在学佛,要学超人啊!那一切的行动就要严守规则、严守威仪。大家见到威仪好的人就向他学习,师长只能教你一次、两次,也要你能够接受,否则纵使教了十次也没有用。所谓「成人自成人」,父母师长只能教你知道,假使不奉行,那也没办法。内心之中要有诚敬,诚敬即能接受;不能诚敬接受,只是在这里勉强的学,一下山又会依然如故,这样就辜负了你们来山的发心了,那真是受了戒还是彻头彻尾的凡夫俗子!受了戒,要像一个佛门的在家居士––居家学道之士啊!

  四、立度脱志即刻修

  诸位!既在这难闻难信难修的佛法中已信闻,又能发大心来受戒,那就要发得充足,要修得好好的;尤其要发一个冲天志,决定此生要得到佛法利益,此生在佛门中了脱生死,不可以再待下一世。待下一世太危险了,下一世还有下一世,到那个下一世?诸位来发心受戒,第一天就要发一个「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的信愿心来,决定要发这个不退转之志,希望要做到。能不能做到呢?就要问你自己,有恒心者自然成就;没有恒心,还不到三天热度就退了,那当然不可能成就。道心要长久,道果才能圆满。

  此生决定要度脱,这事难不难呢?说难,是对于那些不精进、没恒心、不发愤的人来说的。其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古德也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有诚心,没有做不到的。要想:「别人能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别人根性利,我的福慧不如人;别人用一分功夫,我用十分功夫;别人用十分,我用百分、千分。」只要你能吃苦,那有做不到的?要发愤把无谓的事情看破放下,有益的事情勇往直前做去,不要为了砂石而把金刚宝石弃掉了。这点有智慧的人应该要有所选择。

  选择了学佛,应当即刻就要修,不可待到那一天,好多事情就是因为因循而做不成,所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万事待明日,事事成蹉跎。」我们决定要此生、今天、当下就是有进无退,决定不成不休,一定要如此。世间人成家立业都不是泛泛的,何况成就出世大事?

  希望诸位来受戒好好地听戒、学戒,明白戒的道理,奉行得清净,将来借着戒的功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预祝大家以受戒守戒的功德,回向将来同生西方,跟随佛陀于十方世界广度众生,早日成就佛道!

  之二 断恶修善尊佛戒身安道隆依祖规

  一、身心精进正思惟

  团体生活,时间很迫促,大家好象感觉很紧张的样子。诸位要保持心里平静,心静就不会忙乱,学习也较有效果。如果身忙心又乱,不但不容易学习得好,习气、习惯也不易改好;不能改好,那么好的也是学不到。

  到了灵岩山寺,心里要感到无限量的欢喜:「哦!我们回灵岩山寺做什么?受戒,学习佛法的生活起居,还能改变我们世间的生活。」世间是什么生活呢?一句话––醉生梦死!忙,为什么忙?忙得有什么结果?有时还忙得冤枉!大家应该都会想:「我这个人以前怎么在社会上糊糊涂涂、没头没脑的,吃了那么多的苦?」试问:吃那些苦有没有作用?有!有颠倒乐,以苦为乐!

  回到佛家来,虽然也感觉很忙,但这种忙叫做「正精进」,忙得有代价,忙得有归宿!诸位要有这种喜悦心,就不感觉到苦了。可千万不要反过来又想:「我现在住灵岩山寺仍是苦,早上两点四十五分就要起床呀!」我要告诉诸位!这叫苦吗?这是要拔你们的地狱根,怎还嫌苦呢?真是没智慧!应该是连感谢都来不及了,怎还在嫌苦?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条根,你以为在家里可以睡到七、八点是舒服吗?想错了!在这里是学改良生活、好的习惯。

  身要「正精进」,心要「正思惟」,唯有正思惟,才能去除凡夫俗子那些不正的邪念。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没有纪律化;身体不保持运动,起居也不正常,烦恼来时心又平静不下来,闲时又没有正念,这都是使身心不能健康安静的原因。不能够健康安静,到有正当事情要做时,身体就不让你利用,心也稳定不下来。所以日常生活中,运动及道德修养都是不可缺少的。

  现在大家发心来受戒,戒就是一种规则;日常生活的行为、应对、做事等等都有它的规律,这就是戒。戒就是断恶修善,不过现在世风日下,学好很难,在大染缸里难免受到染污;到灵岩山寺来学佛法,那些坏的自然去除了。

  二、止恶修善守净戒

  戒,约总纲来说:固然要断一切恶,小恶都不能做;同时要奉行一切善,连小善也要修。戒就是断除不好的行为,同时培自己的福德智慧;我们人能依戒来生活,身心不越规则,那一切处身心都能安定,由定而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身安则道隆,心静智慧才增长,超出了这个范围,身体怎么会强壮?心里又怎能合乎轨道?我们要培福培慧,断绝不正常的生活,就要把这个戒守好。

  戒也就是要你诸恶莫作,这是制「止」之意。同时要众善奉行,要精进,这是「作」之意;不作,不在这善上努力修行,这就犯戒了!所以这一「戒」字十分广泛,概括我们人生乃至到成佛道,都是要奉行一个「戒」字。大家要知道这个「戒」字是何等的重要啊!它是人生的灵魂,是我们的真性。

  你能够诸恶莫作,人的行为、脚跟站稳了;再能够众善奉行,那就是精进向前跑、向上提升了。我们人生如果想培福慧,那就要众善奉行;想要保持人的本位,那就要诸恶莫作。我们保持人的本位,才能与天地并称为三才,否则就与异类无异!守了五戒可使身口入于正轨,加上心善有正思惟,这样有什么道业不成就,有什么罪业不消除呢?希望大家好好精进使道业成就、罪业消除,更要求福慧圆满,才能化导众生以成就大慈大悲之万德也。

  回到灵岩山寺,当然就是要求圆满福慧,可是福慧不是天然的,诸佛都是「以苦为师」啊!大家守五戒,想要超人一等,那就不要怕辛苦,要能忍受苦;在世间要做一个完美的人,就不能怕治学问、培养道德。如果认为自己做事太辛苦、吃亏了,有这种小心眼,那就不是一个器材,是慢性自杀的弱者!

  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想完成自己的道德、学问,那么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都是要严守;否则道德、学问也立不起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嘛!我们能够严守净戒、吃得了菩萨道之苦,佛道才能成就。祝福大家早成佛道!

  三、受持五戒为人本

  有些佛弟子,不知道戒的意义与重要性,一说到受戒就不敢受。为什么不敢受呢?怕受戒后会犯戒。看起来好象很聪明,其实是真正的愚笨!佛陀讲的戒,如同国家讲的法,我们做人是不是要守国法?不守国法,试问如何生活自在、安定呢?其实只要是人就要守法、要奉行孔孟之道;只要你是人,五戒就得奉行;不奉行,人道就有亏。守五戒是人道,不守五戒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道;守八戒就是解脱道,不守就永远在生死六道中打转。

  这不是学佛的人才要守,凡是人都是要守的,何况佛弟子那能不守戒呢?并非不受戒,犯了戒就没事,那是这样?这错到那里去了啊!难道不是佛弟子,犯了戒就没有罪过吗?不是这样的!你不知而犯罪,还要加判一个「无知之罪」呢!这些戒法应该要知道,更要知即能行才是守戒人啊!

  其实受戒决定有好处,必有警惕心,知道自己受了戒不能犯,时时刻刻就会战战兢兢不敢犯。平时不受戒下等心就有了:「反正我没有受戒嘛!」对于一些危险的地方也就随便了。人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循规蹈矩,危险的地方你莫涉足;想学好,就跟好的人、到好的环境去。学做人都应该如此,何况是佛弟子学佛?决定要为佛争光,不敢有失戒规!

  我们身为一个人要受人尊敬,就是要行为好。佛陀讲的五戒,其实就是人间的五常、五伦––仁义礼智信,不过五戒讲的范围较宽阔、究竟、彻底。既然是佛教徒,想超人间,那你守的范围当然要究竟、彻底、广大。守五戒使人的行为完美,能保持人身不堕落,这是最重要的基础。五戒守好了,修菩萨道才有基础;五戒不守好,就没有学菩萨的基础。好象造一座宝塔,地基没打好,第一层没造好,如何造第二层,乃至塔的顶层?

  做人不守法,连仁义礼智信都守不好,怎能受到人的尊敬?怎能与人共事?要使自己的行为好,多培养自己的道德良心;违背了良心,做道德的败类,如何对得起这个人身?佛弟子!大家学佛陀嘛!就应该做个好榜样才能化度众生,否则信佛还是得不到佛功德;别人看到你犯戒:「哦!亏你还是个佛教徒!你做的事还没有我们未信佛的人好。」这样还能化度人来信佛吗?

  受了五戒,首先你不会害人了;身不造恶,口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只是说好话,身也只是做好事。你看!这个「戒」好不好呢?我们守了戒,以后都是社会上的治安者,最起码是国民的一个好榜样啊!所以决定要守戒,要奉行如来戒法,为佛陀争光,为佛教争好名,令世人敬佩!

  四、勇敢受戒获解脱

  依大乘戒来说,我们受戒时要胆大、不要怕;一受戒后胆就要小、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好好的守住戒法。虽受了戒犯戒有罪过,可是若不受戒,又如何得解脱?这两方面的优缺,应该好好比较一下。

  现在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听: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证阿罗汉果的比丘尼,她出身于富贵之家。由于她出身富贵,所交往的亦是富家贵族;而富贵人家的子女,难免娇生惯养、任性放纵,于是她发心专门劝那些富贵人家的妇女出家修行。而那些太太、小姐们往往会问她:「出家当然是好,可是佛陀的戒法我们守不住,怎么办呢?」「不要怕,你出家后只要放大胆去受戒就可以了。」「如果犯戒怎么办?」「犯戒就由它犯。」「可是犯戒是要堕地狱的啊!」「堕地狱就由它堕地狱好了。」「地狱之苦受不了呀!」「不要怕啊!」

  大家一听,觉得很纳闷:「佛陀千说万说总是叫人不能犯戒,怎么你这位师父却说『犯就由它犯』、『堕地狱就由它堕地狱』呢?」罗汉比丘尼回答:「我所说的并未违背佛陀之法,这是我本身的经验之谈。」原来这位比丘尼在往昔很久劫前也曾出家,出家后受戒但不能守戒,后来就堕地狱,经历好久劫地狱之苦。可是当她苦受完,业障消除了,仗其曾出家守戒之功德,今生乃投胎为富贵人家,还是出家修行,并且证了阿罗汉果。

  要知道,一个人并非从开始受戒就会犯戒,只要能守戒一月一年,或是一日一夜,虽犯戒有罪过,但守戒的功德还是在。等到他犯戒堕地狱的恶报受尽了,便能承往昔受戒的功德而得解脱。如果因怕犯戒而不敢受戒,那就永远不能解脱。而且我们受戒就有戒神来护持;相反的,没有受戒就没有戒神的庇护,两者所得的利益不可同日而语。凡是好事就应当做,不可怕难就不做啊!

  五、高升戒法发大心

  当然,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有的人外在环境实在太恶劣了,真的守不了戒;如果是在这种环境下胆小不敢受戒,还情有可原。不过即使处在恶劣环境中,也应该运用智慧、想想办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化」,把家里的环境转好,以便将来也能受戒。像这种正思惟,大家应该多想一想,不要总把时间花在乱打妄想上。

  有的人环境并非不好,自己也能掌握环境,那就必须上进,千万不可能为而不为,懈懈怠怠、虚度光阴。万法无常、人命不久,再浑浑噩噩下去,生死不能了,那就永远当个凡夫俗子!一个人最悲哀的就是没有向上的心,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自甘堕落,那是慢性自杀!

  应该要知道佛法难闻,尤其是戒法,我们要想高升、得解脱,绝对要闻戒法、守戒法。现在受了五戒,以后要更进一层受菩萨戒;可是也有人觉得只要受五戒就好了,一听到受菩萨戒,心里就畏惧,这也是因怕受了戒后犯戒。世间有云:「将相本无种,为人当自强。」佛法讲:「万法唯心」,只要大心一发,凡情知见就能革除,不能老是说:「我们是凡夫嘛!怎能受菩萨戒?」那有决定法?要发心!大心一发把凡情革除,那你就能担当受菩萨戒。

  国父云:「立大志,做大事!」佛家讲要发大愿、修大行。发大心做大事虽然辛苦,但苦得快乐呢!万法唯心嘛!你看儿女生病了,父母照顾儿女辛苦是辛苦,只要儿女病好了,父母多么快乐!行菩萨道苦不苦?当然苦!但能把众生病治好了,那多么快乐!这快乐、喜悦为何不享受,要空过命光等死?有福不修的人,你能了解吗?偷安一时,受苦一世,值得吗?

  要想:「佛能做到,我为什么就做不到?」佛的心与我们的心本是平等平等嘛!既同禀一个理体,为什么不能做到?只要能革除凡心,增长圣见,圣行也能做到。若不发大心,那实在太辜负了我们的心与佛平等了。过去愚痴那不说了,现在已经闻到佛法,就要顶戴奉行,向佛陀看齐。能向佛陀看齐,佛陀太高兴了,那我们亦就不愧为佛陀弟子呢!

  诸位戒子!最后我要再重说几句:受戒犯戒真诚忏悔能得解脱,不受戒不犯戒无受戒法之功德,永久是凡夫俗子,则永远不得解脱。所以要至心勇敢受戒;受戒有戒德保卫,就不敢犯戒;不受戒无戒德保卫,心生下劣至为危险。

  之三 知行合一遵佛教佛眼遍观守戒德

  一、力行实证真学问

  这次受戒的戒弟子们,有很多受高等教育,你们能有世间上的学问当然好,但世法跟佛法来比,前人有言:「自从一读楞严(经)后,不看人间糠秕书」;佛学一明了,再看世间学问,的确就像糠秕。研究那些学问,对灵性没什么利益,只是丧了宝贵的光阴。世间学在佛法来讲,属于差别智,虽在人间有它不可少的大用,但佛法到底是要叫你超人间、了人间的,你还研究人间法,那不是多余的吗?当然,世间学自有它的用处,不能否认!

  不过圣人有佛智,见一切法皆是佛法,于一切法得大自在;我们凡夫只有世智,就会被一切法所累。为什么?因为有一个「我」,有一个「法」,具足我、法两种执着。为什么执着?无智慧!如果有智慧那会执着?有智慧看一切法都是融通;无智慧见一切法都是隔阂,做起事来总是碰壁。想求大智慧,就要深深地在佛法上体验,好好依教奉行。

  现在大家来受戒,这不是讲佛学,是讲佛行。佛学是一种「知」觉,佛行是一种实际「行」动;得到了实际经验,那个知才是真知,那种知才有福。佛法讲万法因缘生,一定要知而能行,要造作嘛!有为的青年们!你们身体好,头脑灵敏,好好在佛法上追求!不仅追求「真理」,还要追求「实事」,达到知行合一、事理并进,才是真的活学问,才能了生死得解脱,入究竟佛门。

  一般知识分子都有个通病––择食之病。一个人若择食,就得不到均衡的营养;在佛法上只是求知,不依着知来行,就得不到佛法全面的利益。虽然在外行人面前说话,人家感觉你很有智慧,但就见不得内行人,见不得真修实证者。可是他偏又就是不识内行人、真修实证者,可怜哪!

  这点有高等学位的人要注意,否则总想:「我有学位」,但不知行持,反而狂妄,眼睛长到头顶上了。应该学问愈高,就愈有涵养、愈谦和低下。要无限量地研究,而且实际地研究,才有真学问。什么才是真学问?佛学!

  二、觉悟实修日劫倍

  现在好多学者研究佛学,能讲会说,甚至讲得比法师还好,但他所得的利益还不如那些会念佛、拜佛的老太婆、老阿公呢!你看他们愚笨笨的,但他们念佛就能生西方;其他人虽是聪明,但光求知而不实行,这就聪明反被聪明误了。既聪明为什么又糊涂呢?此乃未遇明师教导,少了德行耳。

  当然聪明人再能实际修行,成就会比老阿公、老婆婆高。老婆婆至诚念佛虽能生西方,但毕竟没有智慧,生西方的品位低下;有智慧的人,若能研究佛法真如实相的道理,又能念佛,那念一声佛,就超过老阿公、老婆婆念百千万声。因此,大开圆解的人,与没领略佛法的人一起修行,所得功效就是佛法所讲的「日劫相倍」;智慧者修一日,超过愚蠢者修一劫。要多研习佛法啊!

  真正研究明白了佛法,对于世事应该就能看破、放下、得大自在。否则光说明白佛法,世事还是看不破、放不下,世间苦一点都没解脱,这样明白佛法,于你有什么用?不明白佛法的人固然可怜,明白而不能实行的人,才真正可怜!好可惜啊!可怜还加一个可惜,真令人吁叹!有智的人你要真正慎行。

  其实所谓明白佛法,并不是单从经上知,而是从经上知文字,依文字而修,消一分业障,增一分光明,入于文字经义;如此了知,知即能行,知行合一,何罪障而不消?何福慧而不增?如是不断的精进,自然渐入佛道,乃至终有可达成佛之期。祝福诸位如是了知,如是而行。不如是行,终不能明白佛法,又那能得佛法之毕竟解脱呢?又如何真彻底、究竟如意安详自在呢?

  别人不知不能行,那没话说;你知了,为什么不能行、放不下?放不下你的财宝、名位,难道就能带去见阎王吗?阎王不会要你带那些东西去的。要想带去也容易喔!「穷则变,变则通」嘛!学佛陀的大悲心,视天下人为自己的父母、儿女,舍财施、法施、无畏施;将智慧奉献国家,把福报施与一切人共享,就能将这善业带去见阎王生天堂;佛弟子回向,即可往生西方。

  我们学佛、学菩萨,佛者觉也,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就是觉,「萨埵」就是有情;所以我们闻了佛法,就是要做个有智慧、有觉悟的有情,要求一个归宿。苦海无边,向那里归宿呢?回头就是岸嘛!大家来受戒,这就是在回头,也是最好最好的开始。把这个戒受好,然后依戒奉行,那佛法所有的好处你都能承受。此生就承受,不待下世,下世难免蹉跎。

  三、庄严戒行护浮囊

  佛法有经、律、论三藏,经是不只佛所说,论是诸大菩萨所造,律不通其他人说,唯有佛才能说戒,所以大家对律中的戒文格外要顶戴奉行,要用心听戒、至诚受戒,一心勉力奉行。佛陀大慈悲要我们守戒,是希望我们快乐,不要受苦,所以讲戒就是讲离苦得乐的方法。众生迷惑颠倒,以苦为乐,总是想办法造恶业,以为那样能得快乐;现在我们要醒过来,接受佛陀的话,第一要断恶,第二要修善。断恶修善次第奉行,当下就安乐自在。

  要使恶业能断得清净,善业能修得圆满,就是要常忏悔。为什么?人不是生来就完美的,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过,那还会做个凡夫?虽有过,但总要做到「君子不二过」;一有犯就要赶快忏悔,随犯随忏。

  我们是苦恼众生,过去既没遇到善知识、好道场,又与恶友处在污浊邋遢的地方,那里不冤枉造恶业呢?过去已过去,佛法很重现在、此生,忏悔过去,过去因为无知,好事没做过,坏事就做得很多,这只要至诚忏悔就好了。但受戒后就没有融通的,那是知法而犯法,罪过可重了。这点不能大意!不能不当心!虽然慈悲容许忏悔,但那太辛苦了,总宜保持清净为好。

  要知道,一个人自尊自贵是不可以,但也不能自轻自贱。我们的本性与佛平等无二,我们不但要尊贵自己,也要尊贵他人。尊贵自己是要放在心里,对外面一切人事则要和柔,这样受戒行道才能离无谓的烦恼,才不易犯戒,同时令人家对我们有好感、尊敬我们。彼此相互尊敬,和善共住,天下太平。

  要想尊贵自己,那一切处都要守住本分,不能造恶,还要修善。就好象泥捏的菩萨像,平时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泥做的菩萨没经过火炼锻,禁不起雨淋;我们清净的本性虽是尊贵,还是要经千锤百炼来庄严喔!用什么庄严呢?持戒,修一切善法,以「众善奉行」来成就万德庄严。

  当然首先不能造恶,不能有人我,这就是断一切恶,也就是「诸恶莫作」;大恶不能做,小恶也不能做。好象靠浮囊渡海,浮囊不能有破洞,甚至一针尖之孔也不能有。什么是渡海浮囊?戒就是渡海浮囊,要渡生死海,必要持佛戒!

  渡苦海要靠浮囊,在人间想解脱自在,完全要靠戒德。我们无始以来的坏习气、坏习惯太多了,还有周遭重重的障碍,不拿出大无畏的精神,怎能把戒持好?所谓「受戒容易持戒难」;大家要好好守戒、要执持,把戒的浮囊保护好。怎样保护好呢?慎行!绝不走邪路,要走光明大道。

  四、佛眼遍观莫犯戒

  戒如何执持呢?只要你存点良心,心想:「我害自己下地狱已够苦了,千万不能害人也下地狱!」就不容易犯戒。不持戒就是害人,因为犯戒都是有对象的,没有对象怎么会犯戒?所以要常常这样想,以策励身心安住戒法。

  人人都想利益自己,想求快乐,可是没智慧的众生偏偏就犯戒,做自害害他的事。这样父母看到都难过了,何况大慈大悲的佛陀?注意喔!我们避开父母的眼睛很容易,但佛眼你怎样避?佛陀法身遍一切处,你的心就是佛的法身,「心即佛,佛即心」嘛!你一动念,佛陀就知道了。佛观整个法界,就好象我们观手掌一样清楚啊!所以不要想:「我做坏事情,反正别人也看不到!」要知神目如电,佛眼何止如电?是超日月之光呢!光明热度透心腑!

  世间也有云:做人要「不愧屋漏」,指虽在屋漏无人之处,也不做有愧于心之事,以为人家不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暗室明灯」嘛!不要没人看到就做恶了。其实处处都有人,没人处也是有人,有那个人?有你自己,还有天地灵祇。我们佛弟子,只要记住「佛眼时时在看着我」,这样就不敢犯戒了!你千万不可胆大妄动,要小心慎行才平安。

  人还好有一点羞耻心,做坏事还怕人看见,要藏着见不得光。有些人做坏事,固然不敢让人见到;相反的,做好事要求人看见他才做。如果要等有人看到才做好事,那你能够做多少好事呢?佛教徒要开广大智慧,做好事不必要人知,福报才能无量无边,度人才能无尽无数,要如此发心啊!

  五、坚守净戒永自在

  佛家守戒的精神是:「宁可持戒而死,绝不破戒而生。」就像持「不杀戒」,或许你会问:「假如人家来杀我,我可不可以杀他呢?」为了自卫而杀他,人的本能应该是如此;但现在不是讲做人喔!是要你学佛、学菩萨、学出世之法,因此虽为身命,都要忍耐不可杀!宁可人负我,我绝不负于人。

  所以大家受了如来之戒,回去一定要守持、修持。守什么呢?守「诸恶莫作」,譬如你那些坏朋友来找你了,这时要守持,千万不可听他们的话、跟他们跑。「众善奉行」要修持,修时要持。

  我常说持戒就像手拿宝剑,要持住,一放松就掉下来了;「戒」一定要持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行、住、坐、卧,时时都要持住;持住才能保平安,不持就有无量苦。

  不要只发露水道心,只是想:「我受过戒了」就很满足,回去后把应做的事情都忘了,那你的菩提果到那天才成熟?不怕你做的事小,但怕你不做;日日要「不以小善而不为,不以小恶而为之」。如果还是和世俗人一样醉生梦死、浑浑噩噩的,那怎么有资格称做佛教徒?怎么叫近事男、近事女?又到那一天才了脱生死苦呢?生死不了,历劫以来的父母、师长、冤亲债主一直在三涂里受苦,等待盼望你度脱,望得好苦啊!你要急速伸手协助呀!

  石火电光的人生,短短几十年过得很快,要抓住这难得的宝贵光阴,好好依戒奉行。能坚持守清净戒,将来永久快乐、永久自在;不要因一时之苦吃不下、忍不了而犯戒,那将来前途没希望,苦果也受不了。

  佛世之时有二僧同赴灵鹫山拜见世尊,长远路途中无水喝,几乎渴得快要死了,忽见少许有虫水,一僧想喝水,但水中有虫不敢喝;一僧心想不喝水则死,如何见到佛?不喝虫水僧渴死,喝虫水僧则见佛。佛说:喝水僧未见佛,彼僧守戒是真见到佛;所谓宁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念佛持戒人于此要三思呀!

  之四 亲近良师好道场发心出家学世尊

  一、灵岩之宝遍宣扬

  诸位来到灵岩山寺受戒,真是大福报!要知道这里有宝啊!有无形之宝和有形之宝。无形之宝要亲自来山才能获得,有形之宝虽没来山只要有善缘也容易得。什么是有形之宝?就是大家每天过堂用斋时,一面吃饭,一面听的圣号录音带;这不是世间情爱之歌,这是清净的梵音、万德庄严的圣号,听了能消罪障、增福慧,最低限度能使你们信心增长,开智慧、得福寿。

  那什么是无形之宝呢?戒功德、戒体、戒相、戒用。这些你不受戒就得不到,受戒才有,缘生法嘛!无缘不生啊!今天五戒已正授圆满,恭喜诸位得到宝了!这是无价之宝,非世间金钱所能比较的。世间之宝得而有失;佛法之宝,只要你尽形寿恭敬奉行,永不灭失。这无形之宝别人拿不去的,但想转给人也有方法,就是你受了戒,守戒得到了安乐自在,将所得的好处告诉人,令大家也有信心来受戒。你也是受人化度,你今已度,更要度别人!

  入宝山不要空手而回,山上有的是宝;有形之宝,希望你们下山时多带几卷回去,满载而归,广与人结缘,使圣号法音宣流五大洲,遍植净莲。无形之宝,那要你们以后多多地宣扬、多多地介绍,使别人同得受戒的利益。希望你们领受了佛法的种子,要到各处遍撒、遍种,使佛种相续不绝。

  二、佛种当栽好道场

  有部分戒子今天就急着赶回家。我心中有种感觉:好象一棵树苗,刚从沙漠移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空气良好,又有人工保护的地方,但才没五天又移回去了。虽在五天之中得到了充足的养分、良好的滋润,但毕竟时日太少了,原本未固,再断滋养,能活命吗?休想开花结果吧!

  佛法讲万法因缘生,拿种树来说,种子就是因,还需水土、阳光、空气等良好助缘,才能开辉煌的花、结累累实实的果。如果将种子放在干土中、气候不好,又没人工来保护,随时还有虫蚁、鸟兽来侵害,即使是个好种子,又怎能开好花、结好果?所以靠助缘的培养多么重要啊!

  心即佛,佛即心,人心就是佛种子,要栽在良缘具足的环境,才能结佛果。说到心之本性,孟子说性善,荀子说性恶,到底心是善还是恶呢?佛法不讲本性是善、恶或无记,而是讲:本性遇善缘就行善,遇恶缘就做恶。如果一定讲性善,怎么会做恶?一定讲性恶,又如何能行善?其实是随因缘而生一切法的。那要注意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想修行就要亲近良师、益友、好道场,否则你的道业将如何成就?

  诸位希望将来开菩提花、结觉道果吗?那对有善缘培养你的地方,不能轻易放弃。像受好五戒马上回家,当然凭着戒功德,以后虽可一步一步的修持,但总是身在尘劳之中;就如住在台北市区,还能呼吸到灵岩山的新鲜空气吗?当然吸不到,吸的都是污浊的空气。住在灵岩山,还会呼吸到台北的染污空气吗?当然也不会,想吸也吸不到啊!鲜气养人不单身子好,寿命亦长呢!

  诸位发心受菩萨戒的戒子!你们因为心发得大、发得好,所以有因缘比五戒戒子在山上多住两天。在山上修行一天,比在家用功一年,甚至十年还要殊胜。在家的环境不仅修道难,也容易造罪业;来到灵岩山,只有修善不会做恶,连懈怠都不可以,到这个道场自然就会修道,想懒亦要精进向上,对吗?

  三、丈夫根性学佛陀

  人间毕竟是人间嘛!大多数人所作所为都是与道相反,如果你在人间还能修佛道,那这种根性真是「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乃于无量诸佛前种诸善根。」除非有这样殊胜的善根,在尘劳中修行才不受妨碍。好象鸭、鹅一样,在水中不但不会淹死,还能游哉悠哉。我时常说出家是大丈夫,在家学道更要有大丈夫的根性,否则怎能在尘劳中修道?如果你有这种根性,能再进一步出家学道,不是更加好吗?可惜这种大丈夫根性太少了。

  大家想一想!以释迦世尊那样的根性,当年为什么不在皇宫修行,偏要到雪山去修苦行?为什么舍国王之位、娇妻、爱儿?这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他却视之如敝屣。要知:世间五欲都是昏迷人的,一沾染了就不能解脱。你想要解脱,却还沾在胶漆上,那不是如蚕吐丝,自取束缚?你还想着将来有什么光明富贵可享,那不等同飞蛾赴火,自取其死?这点不知就叫昏迷凡夫。

  说到释迦佛未出家前有妻、有子,其实当年他那想要结婚、生子?只是父王逼他那样做的。世尊当年想出家,不但国王、王后不许可,连大臣也反对,最后逼得没办法,就偷偷骑白马夜半逾城到雪山。到了雪山,家人还是追来,但再怎样他也不回去,道业不成绝不回家。现在我们出家有如此气节吗?

  佛陀就是知道末法众生情感重、智慧浅,有善根的人闻到佛法即使想出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家庭、社会都是不同情的,甚至认为他脑筋有毛病,所以才示现这样子给我们看的啊!诸位若真想出家,就要突破这些情感恩爱。

  四、贪求富贵永轮回

  诸位若不出家,将来即使怎样有成就:以贵来说,做到大总统;以富来说,做个大财主。是不是有钱就万事足?做了大总统,是不是阎王就怕你,不叫小鬼来抓你去?大家学佛,佛法的目的––了生死、成佛道,你们认识吗?认识了要发愤勉力,不可懈怠而空过命光啊!要惊觉,不可等闲听闻呀!

  你以为学佛就是要求富贵吗?你以为有钱就快乐了?不见得吧!我看没钱倒还好,贫穷人只是一心想着有钱而已;一有钱就苦了,一天到晚操心这钱要怎样安排才妥当;投资怕亏本,标会怕被倒,藏在家里怕被偷,放到银行又担心利息跟不上物价上涨,出门又怕黑社会的人来抢劫勒索……。你看!没钱还不怎么苦,一有钱就生出这么多烦恼。世间人不闻佛法暂且不说,学道之人还让这个钱来妨碍你的道业,冤不冤枉呢?佛子是觉悟的,不会再昏迷吧?

  有人说:当了大总统,到时推行佛法,令全国人民都奉行五戒十善,不也很好吗?讲的好象很有道理,要知道,就算全国人民都奉行五戒十善,这还是人天之法。修五戒十善,虽不会堕入三恶道,但生在人间、天上还是苦啊!人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苦;天上有五衰相现苦;地狱、饿鬼、畜生之苦更不用说了。大家这么想想,是不是还想做大总统?唯有自己修道,道业成就了,以般若智慧化度世间,才真能度脱千万众生离苦得乐!祝你们真有佛慧,不可老是迷恋人间倒楣的思想。

  诸位明白了佛法,还有什么财富、名位放不下呢?释迦佛未出家前,富有四海,贵为九五之尊,你能比得上佛陀于万一吗?你只有一点点就珍珍惜惜舍不得,可见你没有大智、大仁、大勇,不能做大事情,被一点点俗事就湮没了自己的佛性,太可怜了!其实这些事情明明白白摆在面前,偏偏就是想不到;就算想到了,也做不到。难怪你生生世世轮回六道,无有休止,太可愍了!

  你生生世世轮回六道不要紧,好象一个孩子做坏事,自己不觉得怎样,可是父母看了心里不能安乐;我们轮回六道生死不了,诸佛一天到晚为我们流泪啊!要做个好儿女,不要令父母难过;真正佛弟子,就不要再让佛陀挂心,倒驾慈航到这世界来度我们。让诸佛安安乐乐地住常寂光土,我们也到常寂光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亲侍佛陀座下恭闻妙法,那多好!就动身走吧!

  世间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发菩提心的人总希望人人能成佛。诸位要发心啊!只要你发心,成佛都可以,何况出家呢?成佛是自家分内的事,不是分外喔!「心即佛」嘛!不发心成佛,唉!说难听点,你太没出息!高尚至尊的佛舍弃不做,要做个下劣凡人,实在对不起自己本有的清净心。诸位如果有耻辱的话,听了老和尚话,应该感到太可耻了。不要忘了羞耻啊!

  五、发心出家观无常

  我知道诸位戒子中,有人想发心跟老和尚出家,那我希望你早点来;不想出家就好好做个居士,护持三宝。想出家就愈早愈好,你看我们山上的小沙弥这么早就来了,你现在来都已经迟了,还要拖到什么时候?等事情办完吗?告诉你!世事永远忙不了、理不了,愈理愈乱,要用般若慧剑斩世事,如快刀斩乱麻,斩得俐俐落落的。要有大丈夫的勇气,否则你想来也来不了。你想下一次才来,下一次还有下一次,到那个下一次呢?你不要长期骗自己啊!

  如果你斩不了、下不了决心,我再告诉你,告诉你什么?佛法的「无常观」。我跟诸位讲佛法、讲真理喔!不要带着凡情来听。假如今晚阎罗王要请你去,你还有什么打算?世间人也知道「今晚脱了袜和鞋,明早不知来不来?」学佛的人要有这个智慧,要看透世间,不看透世间就真的是笨蛋!

  不要想:「我今天赚了钱,明天还要赚钱,多赚一点钱好做功德。」你是那么想,想得美,早点觉悟吧!要知足常乐,你不知足,欲望深坑没有止境的,那决定会栽到里头去。世间法没有圆满的,一圆满就糟糕了,物极必反嘛!你看十五的月亮很圆,到十六就缺了,不会再圆,因你的福报就那样大,想多一点都不可能。所以正当锋芒时,赶快急流勇退,不要等患难来了才要掉头,那太迟了。聪明的人如何要舍己为人,你才真有福报。

  现在佛教的灵魂––出家人太少了,无法普遍地宣扬佛法,这样不但人间苦,连天人都恐怖。为什么?每逢六斋日,天人就下来视察世间,看有没有人供养三宝,供养三宝才有福德生天,天宫才不会没人。有三宝人家才能供养,连三宝都没有了,想发心也供养不到了。所以我鼓励大家多多发心出家为僧,使此五浊恶世转化为清净国土,无量的凡夫都转为大菩萨。

  六、各尽本分兴佛教

  目前大陆虽有佛教,然复兴佛教的正轨责任还是要靠我们。台湾虽然一般人对佛法没什么正信,但民间信仰非常之广泛,虽属迷信,但总比不信好;信神有神在,有了「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观念,起个坏念就不敢再起了,怎么还会做坏事?这就是心中有神能制人于未犯,比法律只能制人已犯好上几千万倍。信神教都有这个好处了,何况信佛教?有信神教的基础,就易于信佛了。再说心即佛,佛即心,那个没有心?人人有心,只要一向他宣扬佛法,触动他的善根,自然就会学佛的。所以必要找因缘化度众生,切忌懈怠!

  台湾佛教,自从民国三十八年,经过大陆来台的法师、居士们化导,约二十余年前,各地高等学府都成立了佛学社,很多青年学子研究佛学,这是佛教起死回生的现象。到了近三、五年,台湾信仰佛教人士之多更如雨后春笋。这样看来,老和尚要度二百万出家人有什么难的?台湾有两千多万人口,两百万才十分之一嘛!只要大家发菩提心,把佛法的种子遍撒,一位发心度一百人,辗转化度,那台湾还不成佛国吗?所以使台湾成佛国,然后化度五大洲,这不是不可能的事。事在人为嘛!万不可怕难就不敢做,做就有希望,怕难畏缩则希望都没有分了。

  「人能弘道」,弘扬佛法完全要靠人,人才最重要。我们山上虽有很多小沙弥,个个善根具足,但「十年植树,百年树人」,至少要经过二、三十年的培养,才真正能担负如来家业,要等他们来弘扬佛法太慢了,「远水救不了近火」嘛!所以我现在总希望找大的苗、大的树,移植到这边来,马上就可遮荫,开好花、结好果,普施法果以疗众饥。所以要世间有成就的人出家较好。

  这次戒子有好几百人,当然有很多栋梁之材,诸位在家的学问都有了,在座四、五十岁的人,不但学问有,世事经验也丰富,这样出家修行,办种种行政事务是很好的。希望你们受了戒,要发大心出家!

  在家居士身虽也可以度人,但不会有什么大发展,还有种种阻碍。不要说别的,单是怎样把家庭理好,这烦恼就够你受的了,怎还有多余的力量为众生呢?就算还有力量,那也只是副业嘛!你总要先把家里事情安排好,才有心为众生、为佛法;若能打破家的观念来山上出家,不就可专心一致了?一出家就是如来法王子,这样仗三宝功德度众生才有力量。因缘具足的人不要失之交臂啊!

  当然有些人因缘不具足,想出家也没办法;但因缘可以培养,一切没有自然的。不过也要本身有智慧、福德,才能培养。真是没因缘出家的,那就好好在家护持三宝、护持道场,建立道场令人修道。能种这个因,有了福报,将来你自然有出家修道的因缘。所以你们要忠心三宝以作进一步出家之缘。

  如果要在家修行,那么赚钱还是要赚,工作还是要做,要把工作做得好好的;更要以菩萨心做工作,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菩萨道。好好藉工作的因缘,行菩萨道利益众生,才能培自己福慧;不要有私我之心,与己有利之事就争,与己没利之事就不做,甚至捣乱。你心不正、没良心,怎会得好报?即使得好报,那也是祸之根,因果绝不亏人的。大家要有智慧,站在本位上善尽自己的力量,绝不后人,而且更要进步跑在人前作领导。

  七、慈悲后代令学道

  如果自己的时间已过去了,太阳不会从西边出来,你还有下一代嘛!做父母的总要慈悲,要令儿女离苦得乐,世间乐不外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乐是地狱五条根,是苦的根源啊!诸位是佛教徒,智慧与人不同,你若真正慈悲儿女,就应让他们学道得解脱,才是真正离苦得乐,不要反做而离乐得苦。

  说到父母的慈悲,自自然然想到我本人,当我在童年想出家时,父母若不是大慈悲,有超人的福德、智慧,怎舍得我一个独子出家?我若不出家,今天又如何创建灵岩山寺,与诸位在一起修佛道呢?如果当时父母不许我出家,在家同普通人一样,那恐怕经中日战争、国共战争等种种患难,也不知死多少回了。就算不死,拣好的来说,到现在这年龄应该含饴弄孙了。这样的生活是乐吗?是究竟吗?世间有句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其实一家都是同林鸟,不用等大限来,在战乱时就要受妻离子散之苦了,终有爱别离的时候到来。一家人能信佛,将来同生西方,就没有别离之苦了。

  由于我出家,仗三宝功德,在共业的苦难中才有别业而解脱;今天不但自己修行,还希望住持佛法,且以出家身分要实现度二百万僧伽的愿望,这就带动千百万人种下出家之因。佛法讲种、熟、脱三种次第,未种者令他种因,已经种者令他熟,已经熟者令他得解脱。乃至久远的将来,成佛广利一切众生同得解脱。如普贤菩萨所发的大愿一样––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愿王无有穷尽。父母当初若舍不得我出家,现在有这种发心吗?没有,绝对不会有!万法因缘生,没有因缘,绝不会感果的。

  现在灵岩山寺有这么多青年出家,当然他们的父母也有大智慧、福德因缘。但对有些父母我就不敢恭维了,把儿女当做自己的财产,想养儿防老,以私情、小我的心说:「我辛辛苦苦把你栽培这么大,你要出家去,真是不孝!」做儿女当然要听父母话,可是父母说的话没道理也听,那父母就误了你的道业前程。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所闻的是人间之道就这么宝贵了,何况儿女们要学无上的佛道,怎能以小心眼来障碍呢?虽然是父母,障儿女修道,愚蠢的过错也是免不了因果之责。

  诸位不要嫌老和尚啰嗦,今天你们下山,明天想听老和尚啰嗦也听不到了。不要急、不要忙,能在这儿多坐一个时辰,多听老和尚一句话都是有益的。

  我要说的话太多了,我全身毛孔都变成口也说不完,毕竟你们要走,留也留不住。过去女儿出嫁,母女互相舍不得抱头痛哭,就是爱别离苦;今天有人要下山了,下山就是下苦海啊!想想也真是难过!这是道情惜别之苦。希望你们受了戒,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好好持戒、念佛,求生西方,将来大家同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爱别离苦了。祝福大家同生西方、同成佛道!

返回目录

-----------------------------------------------------------------------------------------------------------------

更多妙莲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