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慧思大师思想研究:解读慧思大师的《受菩萨戒仪》(心皓法师)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4日
来源:   作者:心皓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慧思大师思想研究:解读慧思大师的《受菩萨戒仪》(心皓法师)

 

  解读慧思大师的《受菩萨戒仪》

  温州瑞安万松禅寺监院心皓法师

  一、慧思大师的戒学修持

  佛教有戒定慧三学体系,戒为定慧之基,成佛之本,慧思大师持守戒律非常严格,他十五岁出家受具足戒后,即奉持严谨佛戒。

  作为一名真正的修行者,慧思大师淡泊物欲,闲居静处,衣著也十分简单,按头陀苦行的标准,他“平昔御寒,唯一艾纳。缯纩之属,一切不受。”

  慧思平时“牛行象步,不倚不斜”,心境平和,时时观心。由于慧思戒律修持精严,他到了南岳衡山时,感得岳神乞戒。

  历代高僧传中,能感得神灵乞戒的必是得道高僧,慧思大师一生神异事迹颇多,如神足、宿命等通,和他的戒定慧成就有极大的关系。

  二、菩萨戒在天台宗的地位

  菩萨戒属于大乘佛法,在中国佛教史上,大乘菩萨戒的弘通与以四分声闻律为主调的律宗思想的传承是并行不悖的。中国汉地崇尚圆顿教和一乘说,故以《梵网经菩萨戒本》最为盛行,八宗之中以天台宗对菩萨戒最为重视,中国盛行的菩萨戒与天台宗倡导有着重要的关系。天台倡导的圆顿戒,即为《梵网戒》。天台宗以圆融诸法,顿速成佛的圆顿之旨为宗,故名所依之戒为圆顿戒,又称为一乘圆戒,指依法华开显之妙旨,授受《梵网经》所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的大乘戒。

  天台宗主张菩萨戒不属藏通教法而属别圆教法,故根据《梵网经菩萨戒本》而倡导大乘圆顿戒,这一圆顿戒对律宗产生了很大影响。较之声闻戒,天台宗非常明显更为重视菩萨戒的传授,这和天台法华一佛乘思想,中道实相学说的阐扬有很大关系。所以自天台二祖南岳慧思大师始,唐宋时期每位天台中兴祖师都述有适应时代传授的菩萨戒仪。现存最早天台宗菩萨戒传授仪轨是慧思大师的《受菩萨戒仪》,它对天台历代祖师创建佛教仪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慧思制订的大乘受戒仪规

  佛教自古重视仪轨,持戒的律仪本身,即是一种仪轨,如“百一羯磨”等诸部律中的羯磨法。不论七众戒或菩萨戒,都必须遵循一定的仪式轨范。慧思大师的《受菩萨戒仪》收于《卍续藏》第105册,是一部周密详备的菩萨戒仪轨,从其叙述中可以整理出如下纲目,包括十七个部分:

  第一,请传戒师,第二,传戒师开导,第三,观五法。第四,兴三愿,第五,发四弘誓。第六,请戒师。第七,请尊证师。第八,敬礼。第九,受归。第十问难乞戒。第十一,忏悔。第十二,问七遮。第十三,正受戒法。第十四,示戒相。第十五,白佛请证。第十六,礼敬三师。第十七,回向发愿。

  《普贤菩萨行法经》被视为与《法华经•普贤劝发品》互为表里,而与《法华经》、《无量义经》被合称为“法华三部经”。相对于《无量义经》被称为“法华之开经”,此经则被称为“法华之结经”。慧思一生对于《法华经》极为重视,曾著有《法华经安乐行义》,倡导有相安乐行和无相安乐行。因此他的戒仪参考了作为法华同类经典的《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以补充《梵网经》中的不足点,来整备菩萨戒之仪规,应是不难理解。

  四、慧思《受菩萨戒仪》的特色

  慧思的《受菩萨戒仪》有其时代特色和个人修行体验的烙印。慧思一生崇尚《般若》和《法华》二经,重视此二经的受持诵读以及讲说。慧思的菩萨戒仪有明显受《般若经》影响的痕迹,另外,从慧思历代受磨难而不退菩提行愿来看,他对于菩萨的三聚净戒是十分热衷奉行的,在菩萨戒仪盛行的南朝时期,他以自己对《般若经》的独特体验撰写一部菩萨戒仪也不难理解。

  在戒仪中,他重点阐述了受菩萨戒的殊胜和功德,劝导大众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此为唐宋以来诸家戒仪所未见。

  慧思的戒仪中有许多授戒之妙义为他家所未尝及,尤其是观五法,兴三愿,及问难十句,明戒利益等处尤其值得一提。

  这种在戒仪中详细谈到受持每一条戒的功德是一般的戒本中难以见到的,也是慧思重视菩萨行,冀求佛果的精神所表现出来的特色。

  慧思大师一生冀求佛乘,力行菩萨道,所以他制订的菩萨戒仪也饱含热忱和坚固的信念。他一生热衷于教化众生,遇到逆缘绝不退转,并且誓愿力更为坚固。总括其一生难行能行的菩萨道,由这四方面组成:《菩萨戒仪》是他精诚奉守的大乘戒,由《般若》和《法华》悟得次第与圆顿义是他自利利他的菩萨智,《南岳思大师立誓愿文》是他宏大独特的菩萨悲愿,四安乐行是他悲智双运的菩萨行。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祖师的戒智愿行是永远激励末世行者精进不退的精神源泉和智慧宝藏!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