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厚观法师:空之探究 第四章 第一节 龙树与龙树论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2日
来源:   作者:厚观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厚观法师:空之探究 第四章 第一节 龙树与龙树论

 

  第四章_龙树──中道缘起与假名空性之统一

  第一节 龙树与龙树论(p.201~p.208)

  一、龙树菩萨在中国佛教被尊为八宗共祖(p.201)

  龙树菩萨,对空义有独到的阐扬,为学者所宗仰,成为印度大乘的一大流。在中国,或推尊龙树为大乘八宗1的共祖。印度佛教史上,龙树可说是释尊以下的第一人!

  二、关于龙树与龙叫、龙名等之辨异(p.201~p.202)

  (一)但龙树的传记,极为混乱,主要是《楞伽经》中,「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国」2的那位龙树,梵语Nāgāhvaya,应译为龙叫、龙名或龙猛3,与Nāgārjuna──龙树,是根本不同的。4

  (二)多氏《印度佛教史》说:南方阿阇黎耶龙叫(Nāgāhvaya),真实的名字是如来贤(Tathāgata-bhadra),阐扬唯识中道,是龙树的弟子。5

  (三)月称的《入中论》6,引《楞伽经》,又引《大云经》说:「此离车子,一切有情乐见童子7,于我灭度后满四百年,转为苾刍,其名曰龙,广宏我教法,后于极净光世界成佛。」。这位本名「一切有情乐见」的,也是「龙名」,月称误以为《中论》的作者龙树了。

  (四)与《大云经》相当的,昙无谶所译的《大方等无想经》说:「一切众生乐见梨车,后时复名众生乐见,是大菩萨、大香象王,常为一切恭敬供养、尊重赞叹。」8大香象的象,就是「龙」 (或译「龙象」)。为一切尊重赞叹,也与《楞伽经》的「吉祥大名称」相当。

  这位龙叫,弘法于(西元320~)旃陀罗崛多(Candragupta)时代,显然是迟于龙树的。传说为龙树弟子(?);那时候,进入后期大乘,如来藏、佛性思想,大大的流传起来。

  三、关于龙树之出家修学及弘法的过程(p.202~p.204)

  鸠摩罗什译出的《龙树菩萨传》,关于龙树出家修学,弘法的过程,这样说:9

  【(一)出家学法】

  「入山,诣一佛塔,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诵三藏尽,更求异经,都无得处。」

  龙树青年出家时,佛像初兴。佛的舍利塔,代表三宝之一的佛,为寺院的主要部分。大乘行者总称佛塔及附属的精舍为塔,声闻行者总称为精舍、僧伽蓝,其实是一样的。所以龙树在佛塔出家,就是在寺院中出家。出家,都是在声闻佛教的各部派寺院中出家,所以先读声闻乘的三藏。

  【(二)入雪山得大乘经】

  「遂入雪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诃衍经典与之。」

  其后,又在雪山的某一佛寺中,读到了大乘经典。雪山,有大雪山、小雪山,都在印度西北。初期大乘是兴起于南方,而大盛于北方的。北方的大乘教区,是以乌仗那(Udyāna)山陵地带为中心,而向东、西山地延申的;向南而到犍陀罗(Gandhāra)。10

  《小品般若经》说:「后五百岁时,般若波罗蜜当广流布北方」。11晚出的萨陀波仑(Sadāpararudita)求法故事,众香城就是犍陀罗。众香城主,深入大乘,书写《般若经》恭敬供养,可看出大乘在北方的盛况。龙树在雪山佛寺中,读到大乘经,是可以论定为史实的。

  【(三)欲立师教戒】

  「[欲]立师教戒,更造衣服,令附佛法而有小异。」

  龙树有「立师教戒,更造衣服」的企图。我(印顺法师)以为,问题是大乘佛教,虽离传统的声闻佛教,独立开展,但重法而轻律仪,所以大乘的出家者,还是在部派中出家受戒,离不开声闻佛教的传统,这是龙树想别立大乘僧团的问题所在。可能为了避免诤执,或被责为叛离佛教,这一企图终于没有实现。在传说中,说他有慢心,那是不知佛教实况的误会。

  【(四)龙宫取经与南天竺弘法】

  「大龙菩萨……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龙树既得诸经一相,深入无生,二忍具足。龙还送出,于南天竺大弘佛法。」

  龙树入龙宫取经,传说极为普遍。龙树在龙宫中,读到更多的大乘经,「得诸经一相」,「一相」或作「一箱」。所得的经典,传说与《华严经》有关。

  我(印顺法师)曾有〈龙树龙宫取经考〉12,论证为:龙树取经处,在乌荼(Uḍra),今奥里萨(Orissa)地方。这里,在大海边,传说是婆楼那(Varuṇa)龙王往来的地方。这里有神奇的塔,传说是龙树从龙宫得来的。这里是《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的故乡,有古塔庙。所以龙树于龙宫得经,应有事实的成分,极可能是从龙王的祠庙中得来的。后来龙叫七次入海的传说,也只是这一传说的夸张。

  乌荼,在(东)南印度,当时属于安达罗(Andhra)的娑多婆诃(Śātavāhana)王朝。13龙树在南印度弘法,受到娑多婆诃王朝某王的护持,汉译有《龙树菩萨劝诫王颂》(共有三种译本),名为《亲友书》,就是寄给娑多婆诃国王的。

  依多氏《印度佛教史》,龙树也在中印度弘法。

  从龙树在雪山区佛寺中研读大乘,对北方也不能说没有影响。

  总之,龙树弘法的影响,是遍及全印度的。

  依《大唐西域记》,龙树晚年住在国都西南的跋罗末罗山(Bhrāmanagiri),也就在此山去世。14

  【(五)龙树在世之年代】

  「去此世以来,至今始过百岁。南天竺诸国为其立庙,敬奉如佛。」

  《龙树菩萨传》说:「去此世以来,始过百岁」。依此,可约略推见龙树在世的年代。《传》是鸠摩罗什于西元五世纪初所译的,罗什二十岁以前,学得龙树学系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二十岁以后,长住在龟兹。前秦建元「十八年九月,(苻)坚遣骁骑将军吕光,……西伐龟兹及乌耆。」龟兹被攻破,罗什也就离龟兹,到东方来。15建元十八年,为西元382年。《龙树传》的成立,一定在382年以前;那时,龙树去世,「始过百年」,已有一百零年了。所以在世的时代,约略为西元150~250年,这是很寿长了。

  后来传说「六百岁」等,16那只是便于那些后代学者,自称亲从龙树受学而已。

  四、龙树菩萨的著作(p.204~p.206)

  【(一)《龙树传》所传龙树的著作】

  龙树的著作,据《龙树传》说:「广明摩诃衍,作优波提舍十万偈。又作《庄严佛道论》五千偈,《大慈方便论》五千偈,《中论》五百偈,令摩诃衍教大行于天竺。又造《无畏论》十万偈,《中论》出其中。」17西藏所传,《中论》释有《无畏论》,或说是龙树的自释:「造《无畏论》十万偈,《中论》出其中」,就是依此传说而来的。

  龙树寿很高,大乘佛教由此而大大的发扬,有不少著作,论理是当然的,现依汉译者略说。

  【(二)三类之著作】

  龙树的论着,可分为三类:

  1、抉择甚深义

  (A)五正理聚

  西藏传译有《中论》(颂),《六十颂如理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大乘破有论》,称为五正理聚。汉译与之相当的:

  (1)《中论》颂释,有鸠摩罗什所译的青目释《中论》;唐波罗颇迦罗蜜多罗所译,分别明(清辨)所造的《般若灯论》;赵宋惟净所译的,安慧所造的《大乘中观释论》──三部。

  (2)后魏毗目智仙与瞿昙(般若)流支共译的《回诤论》。

  (3)宋施护所译的《六十颂如理论》。

  (4)《大乘破有论》。

  (5)《七十空性论》,法尊于民国三十三年(?),在四川汉藏教理院译出。

  这五部,都是抉择甚深义的。

  (B)《十二门论》与《壹输卢迦论》

  鸠摩罗什所译的《十二门论》;瞿昙般若流支译的《壹输卢迦论》18,都属于抉择甚深义的一类。

  2、菩萨广大行

  属于菩萨广大行的,有三部:

  (1)《大智度论》,鸠摩罗什译,为「中本般若」经的释论。僧睿序说:「有十万偈,……三分除二,得此百卷。」19《论》的后记说:「论初品三十四卷,解释(第)一品,是全论具本,二品以下,法师略之,……若尽出之,将十倍于此。」20,这部《般若经》的释论,是十万偈的广论,现存的是略译。有的说:这就是《龙树菩萨传》所说:「广明摩诃衍,作优波提舍十万偈。」

  (2)《十住毗婆沙论》,鸠摩罗什译。这是《十地经》──《华严经》「十地品」的释论,共一七卷,仅释初二地。此论是依《十地经》的偈颂,而广为解说的。

  (3)《菩提资粮论》,本颂是龙树造,隋达摩笈多译。21

  3、有事有理,自成一例(《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唐义净译的《龙树菩萨劝诫王颂》;异译有宋 僧伽跋摩的《劝发诸王要偈》;宋 求那跋摩的《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这是为在家信者说法,有浅有深,有事有理,自成一例。

  五、关于龙树学之传承(p.206)

  【(一)西藏所传的龙树学】

  西藏所传的,是后期中兴的龙树学。

  【(二)龙树学在印度的衰落与中兴】

  在佛教史上,龙树与弟子提婆以后,龙树学中衰,进入后期大乘时代。22到西元四、五世纪间,与无着、世亲同时的僧护门下,有佛护与清辨,龙树学这才又盛大起来。

  【(三)后期龙树学对「世俗安立」的歧异】

  后期的龙树学,以「一切法皆空」为了义说,是一致的,但论到世俗的安立,不免是各说各的。如:

  佛护的弟子月称,是随顺说一切有部的。

  清辨是随顺经部的。

  后起的寂护,是随顺大乘瑜伽的。

  【(四)后期龙树学重于抉择甚深空义,而略于世俗的安立】

  世俗安立的自由择取,可说适应的不同,也表示了无所适从。这由于后期的龙树学者,只知龙树所造的《中论》等五正理聚,但五正理聚抉择甚深空义,而略于世俗的安立。

  六、《大智度论》是否为龙树所造(p.206~p.207)

  【(一)西藏所传后期中观学不知《大智度论》等论】

  龙树为大乘行者,抉择甚深空义,难道没有论菩萨广大行吗?西元四、五世纪间,由鸠摩罗什传来的,有《般若经》(二万二千颂本)的释论──《大智度论》,《华严经》「十地品」的释论──《十住毗婆沙论》。这两部龙树论,是在甚深义的基石上,明菩萨广大行;对于境、行、果,都有所解说,特别是声闻与菩萨的同异。

  龙树曾在北方修学;《大智度论》说到声闻学派,特重于说一切有系。龙树学与北方(声闻及大乘般若)佛教的关系极深,宏传于北方,很早就经西域而传入我国。

  北印度的佛教,渐渐的衰了。后起的佛护、清辨,生于南方;在中印度学得中观学,又弘传于南方。这所以西藏所传的后期中观学,竟不知道《大智度论》等。23世俗安立,也就不免无所适从了!

  【(二)《大智度论》论文虽有部分疑义,但大体应为龙树所造】

  近代的部分学者,由于西藏没有《大智度论》,月称、清辨等没有说到《大智度论》等,而《大智度论》论文,也有几处可疑24,因此说《大智度论》不是龙树造的。

  我(印顺法师)以为,简译全书为三分之一的《大智度论》,是一部十万偈的大论。《大智度论》的体例,如僧睿《序》所说:「其为论也,初辞拟之,必标众异以尽美;卒成之终,则举无执以尽善。」25这与《大毗婆沙论》的体例:「或即其殊辩,或标之铨评」26,非常近似。这样的大部论着,列举当时(及以前)的论义,在流传中,自不免有增补的成分,与《大毗婆沙论》的集成一样。如摭拾几点,就怀疑全部不是龙树论,违反千百年来的成说,那未免太轻率了!

  无论如何,这是早期的龙树学。

  注解

  ^1 大乘八宗:三论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密宗、律宗。

  ^2 《入楞伽经》卷9:「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大正16,569a24~27)

  ^3

  关于「龙猛」之译名,玄奘译,辩机撰《大唐西域记》卷8:「南印度那伽阏剌树那菩萨(唐言龙猛;旧译曰龙树,非也),幼传雅誉,长擅高名,舍离欲爱,出家修学,深究妙理,位登初地。有大弟子提婆者,智慧明敏,机神警悟。」(大正51,912c17~20)

  又法云《翻译名义集》卷1:「《西域记》云:『那伽阏(音遏)刺那,此云龙猛,旧曰龙树,讹也。』什曰本传云:『其母树下生之,因目阿周那,阿周那者,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字,号曰龙树。』」(大正54,1065c15~18)

  ^4印顺法师《如来藏之研究》p.121:

  「汉译《楞伽经》的龙树,依梵本及藏文本,是Nāgāhvaya,译义为「龙呼」、「龙叫」或「龙猛」,与龙树的梵语不合,应该是龙树以外另一位大德比丘。藏译本的《大云经》说:梨车童子,名一切世间乐见。在佛灭后四百年出家,名龙叫(Nāgāhvaya)比丘,盛大弘通我(佛)的教法;也说到得初(欢喜)地。

  月称(Candrakīrti)造的《入中论》(释),也引《大云经》一切有情乐见童子,以龙名比丘,广大佛的教法。月称的引文,也以为就是龙树的。

  多拉那他(Tāranātha)《印度佛教史》说:南方阿阇黎龙叫,真实名字是如来贤(Tathāgata-bhadra),与提婆同时,为「唯识中道义」的唱道者。

  在佛法中,如来藏与唯识(唯心)论,确是一脉相通的。这位持法比丘──一切世间乐见,可能就是龙叫,而被集入《楞伽经》中。「龙」,传说中与龙树相混杂,于是龙树与一切世间乐见比丘,也被纠缠在一起了。」

  ^5多拉那他《印度佛教史》(寺本婉雅日译本p.139)。

  ^6 《入中论》卷2:「问:如何得知龙猛菩萨无倒解释经义?答:由教证知。如《楞伽经》云:『南方碑达国有吉祥苾刍,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宏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国。』《大云经》云:『阿难陀!此离车子,一切有情乐见童子,于我灭度后满四百年,转为苾刍,其名曰龙,广宏我教法,后于极净光世界成佛。』」(汉藏教理院刊本p.2~p.3)。

  ^7关于「一切有情乐见(或译为「一切世间乐见」)童子」,印顺法师在《佛教史地考论》p.273~ p.274中说:

  「据一分学者传说,一切世间乐见比丘,就是中观论的作者──龙树菩萨。龙树也是南天竺人,也出于正法欲灭的时代;《楞伽经》说龙树「往生安乐国」,《大法鼓经》也说世间乐见比丘「生安乐国」;《大云经》说世间乐见比丘受娑多婆呵那王的护持,《西域记》也说龙树受娑多婆呵(引正)王的护持。这样,世间乐见比丘,很像就是龙树了。但审细的研求起来,世间乐见比丘,到底是另外一人;不过在传说中有些混杂而已。

  一、龙树的《大智度论》,已引述到《大云经》;龙树是见过《大云经》的,《大云经》是先龙树而成立的。

  二、龙树说:「一切大乘经中,《般若经》最大」,确立于性空了义的见地,与《大云》、《法鼓》等真常经,「一切空经是有余说」的思想,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致。

  三、罗什的龙树传,只说龙树受一国王的护持,未说出名字;玄奘才肯定说是娑多婆诃那王。其实,娑多婆诃那,为安达罗王朝诸王的通称;安达罗王朝有三百多年历史,所以护持龙树的,不一定就是护持世间乐见比丘的。

  四、《楞伽经》中「往生安乐国」的龙树,梵语为Nāgāhvaya(义译为龙叫,实为弘扬唯识中道的「如来贤」的别名),与(中观论主)龙树梵语的Nāgārjuna不同。」

  ^8《大方等无想经》卷5(大正12,1100a6-9)。

  ^9《龙树菩萨传》(大正50,184a~185b)。

  ^10参见印顺法师着,《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454。

  ^11《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4(大正8,555b3)

  ^12参见印顺法师着,〈龙树龙宫取经考〉,收于《佛教史地考论》p.211~p.221。

  ^13 印顺法师《佛教史地考论》p.213 ~ p.214:「波斯匿王国名憍萨罗,但这是北憍萨罗,南方还有南憍萨罗。……从西元前三世纪末到西元三世纪初,以安达罗(Andhra)族兴起而盛大的安达罗王朝,幅员极广。如《西域记》中的南憍萨罗,驮那羯磔迦、羯[饥-几+夌]伽、恭御陀、乌荼等,都是属于安达罗王朝的。《大唐西域记》(卷一○),护持龙树的(安达罗王朝的)娑多婆诃王,也称为憍萨罗国王。据多氏《印度佛教史》(一五•三)说:护持龙树的南方国王,名优陀延王,也许是从乌荼得名的。

  ^14 《大唐西域记》卷10:「跋逻末罗耆厘山(唐言黑蜂)。」(大正51,929c23)

  ^15《高僧传》卷2(大正50,331b20-23)

  ^16 关于龙树菩萨寿长之传说,《法苑珠林》卷53云:「龙树菩萨传并付法藏传云:『有一大士,名曰龙树(依传云:「佛去世后七百年内出现于世。」依奘法师传云:「西梵正音名为龙猛,旧翻讹略,故曰龙树。」佛去世后三百年出现于世,寿年七百岁,故人错称佛灭后七百年出世)。…』」(大正53,681c21-23)

  ^17 《龙树菩萨传》(大正50,184c17-21);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p.123:优波提舍十万偈」,应该就是《大智度论》;经的释论,一般是称为「论议」──优波提舍的。《十住毗婆沙论》,是菩萨道──十地的广释,可能就是《庄严佛道论》。《中论》,传说出于《无畏论》,那《无畏论》是龙树所作偈颂(及注释)的总集了。

  ^18 《壹输卢迦论》中云:「以何义故造此一偈论?」(大正30,253a9);又《一切经音义》卷66云:「首卢(亦名室路迦,或言输卢迦。彼印度数经皆以三十二字为一输卢迦,或名伽陀,即一偈也。)」(大正54,741c24)。「输卢迦」即śloka,印度以32音节为一偈(śloka),故《壹输卢迦论》意译为《一偈论》。

  ^19《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大正25,57b8-11)

  ^20《大智度论》「后记」(大正25,756c14-18)

  ^21《菩提资粮论》共6卷(大正32册),本颂是龙树造,颂的解释为自在比丘。

  ^22 《空之探究》p.208,注12:「中国旧传:提婆的弟子罗侯罗跋陀罗(Rāhulabhadra),「以常乐我净释八不」,显然已倾向于《大般涅槃经》(前分)的「如来藏我」了。西藏传说:罗&#x777a罗跋陀罗弟子,有罗侯罗密多罗(Rāhulamitra),再传弟子龙友(Nāgamitra),龙友的弟子僧护。西元三世纪末以下,约有一百年,龙树学是衰落了;虽说传承不绝,实没有卓越的人物,中国佛教界,竟不知他们的名字。」

  ^23 关于后期中观学者不知《大智度论》等论,另参见印顺法师着《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收于《永光集》p.108~p.109。

  ^24参见印顺法师《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收于《永光集》p.14~p.22。

  ^25《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大正25,57a20-22)

  ^26《出三藏记集》卷10(大正55,74a7)

返回目录

----------------------------------------------------------------------------------------------------------------

更多厚观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