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二十集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4日
来源:   作者:成观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二十集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二十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

  2010年2月5日

  [夫者,发端之辞。]就是发语词,事实上国文语法讲发语词。[倘欲忏悔所作诸恶,]倘就是假如,假如想要忏悔所做的种种坏事情,就[必须具足十法,帮助成就其忏悔之功。一者,首先明其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恶因感恶果,善因招善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知道因果的厉害,所以才能够真正的发心忏悔。[二者生重怖畏,自知有恶因必感恶果,堕狱受巨苦,即生大怖畏,毛骨悚然,所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如临深渊就是站在深渊的前面,[如履薄冰,]走在胡或是池水冬天的时候结冰,走在上面一定要很小心。[恶因可畏,至为悚惧。]所以这样才能够发心忏悔。[第三深起惭愧,惭者惭己,愧者愧他,]对己为惭对他为愧,愧对他人。[惭自己毁戒下劣,愧诸贤之超脱明净,释迦因何成佛,]释迦佛怎么会能成佛呢?[吾何久为众生,]我为什么这么久还是众生,没有成佛呢。[有见贤思齐之心,生大惭愧,痛改前非。四者,灭罪方法,须常求灭除自己罪业之方法,何法能除灭罪障,常寻求之。五者,发露先罪,] 先罪就是先前的罪要发露,[倘若已作之恶,或自知、或不知,或有心、或无心等,所造之罪,对三宝前,或对善知识前,]或是对僧前[克诚披露,求哀忏悔;若能忏悔,罪即消灭,若不肯发露,覆藏于心,则日久月深,则罪根深结,忏悔不易矣。]忏悔就比较不容易了。

  [六者,断相续心,若虽自知有罪,]如果虽知自己有罪而[对三宝前忏悔已竟,但相续心不断,]就是犯业的那个心[仍继续造恶,]还是继续着造恶 [则前之忏悔,]所以先前所做的忏悔,[虽忏无益,]虽然忏了也没什么用,因为没有起这个后不复造的心。[非将起恶之相续心,截断不可,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故须断相续心。七者起护法心,]就是起积极的作为,[发起卫护佛法之心,若自己奉持佛法,即自能保护佛法;若他人敬奉佛法,他人即是保护佛法。若己若他,皆当维护,可获福灭罪,故须起护法心。]所以应该起护法心,护法这个灭罪的功能是很大的。[八者发大誓愿,即发四弘誓愿之心。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四弘誓愿,弘就是大的意思。是一切菩萨愿力的轴心是根本。一切菩萨的愿虽然有很多种,但是总不出这四个大愿。从普贤十大愿、药师如来十二大愿乃至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都不会超过这四个大愿。[即是发自利利他,上求下化之心,度脱一切众生,不分人我彼此。彼苦即我苦,]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不忍人之心。[故急而拔之,彼乐即我乐,故急与之乐,拔彼之苦,即是拔己之苦,与彼之乐,即我之乐,苦乐亦如是。所言誓愿者,发誓以要其心,]要的意思就是约,约束的约所以叫要约。[起愿以策其身,不可改变,能发广大愿,亦可灭罪。]所以说发广大愿不止说是可以灭罪而已,而且灭的罪又更多更大。[九者常念十方诸佛,]这样说好了因为你如果光是为自己一直念咒或是拜佛灭罪,那只是为了你一个人而已,所以那个力量再怎么大还是在你的身心而已。可是你如果发心护法或是度众生,或是发大誓愿,这个都是能利益别人的,这个利益别人的功德比你自己为自己修大得太多太多了。所以因此你如果要发那种大心为了要护法然后利益他人,你当下那个我相就少了。罪怎么来的,罪都是因为我相而生的。所以这个罪业重的人就是我相很重,就着我相。那如果你发了大心就等于整个把他都转过来,所以马上就最对治的。所以与其你拼命的拜佛、拼命的念佛想要灭罪,那个我把他称为土法炼钢。那如果你发大心护法然后愿意度众生乃至于四弘誓愿,那个我称为科学炼钢了,用原子能炼钢。所以那钢炼的又快又好而且又没有渣子。土法炼钢又累死人然后成效又不著。而且就觉得越炼就越苦这样子。这是说笑了有时候就很痛恨修行。可是你有用科学炼钢的话,越炼就越有兴趣然后因为你钢很好嘛,销路也不错这样的。可是你如果土法炼钢你不要说你那个钢的成分怎么样,你那个根本不是什么钢都是铁嘛,铁里面都含有杂一些煤渣子。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订货都退货了。因为说你这个钢还没炼成不能用,不能用就是说不能灭罪。所以你用一百吨土法炼成的钢,要去灭罪只灭了十两。你用科学钢只要一吨就灭十吨的罪你看这多好。第九常念十方诸佛,这就回到法的根本、法的本源就是佛如来。

  [念佛即能成佛,若念众生则做众生。]这个念佛的念是思维的意思,不是光嘴巴念,不是没有一个口。那什么叫念呢?今心为念就是当下一念心,所以今心为念。所以什么是念,念就是当下一念心叫做念。所以念佛一定是当下,就是当下意念诸佛、思维诸佛、期慕诸佛的功德。所以念佛就能够成佛。若念众生这个念我想宝静大师他这里所说的念应该说是想。你若一天到晚想的是佛,那就能成佛。然后你若一天到晚想的是众生,那就一直都做众生。不过你看看全世界现在是三十几亿人,这三十几亿人里面有几个知道有佛这个事情很少。所以知道有佛而且常常的能够去想到佛,这种人就更少。这个念佛的意思是什么呢?念佛我讲一个比喻,这个比喻不是非常非常适当,但是也是很适当。因为适当不适当就是说,诶这样讲还是适当。你有没有另外的经验,如果有的话就知道是这个念头。你如果恋爱你曾经爱上过任何人,在你生命上的某一点上,你曾经爱上任何一个人,那一段时间你会怎么样?你一天到晚都想他,走路也想、吃饭也想、睡觉前也想,一天到晚思思念念期期慕慕。那一个就是念,你想他就是在念他。以同样的道理跟方式,你用那种心情来念佛,那很快就入道了。所以就是这样。所以你要问说怎么念佛,就是你以念情郎的心念佛,那就必定成就。女的念男的是情郎,男的念女的情人嘛。以念情人之心念佛,那念佛必定成就。可是通常好像很难这样子。所以念佛即能成佛。

  [吾人既为佛子,必学佛行,故须念佛。但十方诸佛无量,名号亦无量,取其简略而易得益者,莫如弥陀名号,所谓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能持念此佛名号,即持念十方诸佛圣号。念弥陀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亦即忏悔一切罪障。]所以念佛就可以灭罪了。但是这个念佛除了是圣号以外,主要还是要念佛果功德,念佛的慈悲学他的慈悲,而且愿意学他的智慧这样子。学他的慈悲要度一切众生,应该是念佛的最根本。

  [十者观罪性无生,观者观察所造之罪,皆由心起,既众罪从心所起,自当将心忏,试观此罪相,从何而起,觅罪了不可得,以其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而生,四性推究,当体无生。所谓罪性本空,如四祖至三祖处,求哀忏悔己之罪障。师曰:‘将罪来与汝忏。’四祖返观自心,了不可得,答曰:‘觅罪了不可得。’三祖云:‘我与汝忏悔竟。’此一种乃理忏,前来九种都是事忏。故知此理忏,功能最大,观一切罪恶之性,当体无生,心灭罪空,是名真忏悔,然又须知事忏必须具理忏,理忏复须藉事忏,理事圆融,故名真忏。]所以理事两方面都要忏悔。所谓观罪性空就是以智慧观照罪性。因为如果只是在事项上修,那就没有完尽之时,永远没有完的。你在怎么忏也忏不完。这样说好了事忏就是事项上是一件事情或很多事情,譬如说你有杀生罪,或是有堕胎罪,或是有偷盗罪就是一件事情,其实偷盗的话你也不能全部忏悔所有的偷盗。杀生也没有办法你所有的杀生罪你一次都忏完。所以你要一个一个去对付他事情,因为事情是一件一件的嘛。所以你忏的时候也要说一件一件的,然后修一些法去对付对治某一些你所造的那些事情这叫事忏。所以他几乎是可以说一对一的这样子。你没有办法说好我拜一百拜然后要灭无量劫的杀罪。这可能吗?不可能嘛。不要说你拜一百拜,你就拜一万拜也忏不了一万劫的杀罪嘛。更何况不只是杀罪,杀罪还包括杀人、杀众生,还有偷盗罪、淫罪等等很多。所以这个事情就是一件一件无量的件数。但是你都要一直去忏,所以忏的完吗?忏不完的。虽然忏不完但是你还是要做,做干什么吗?不是真正能忏的清净而是发动你那个忏悔心,你这样去做的那个事忏以后,发动你那个忏悔心、惭愧心,那个想要改过的心。这样拜呀拜呀念呀念呀,然后就真正发起那种惭愧悔愧,惭愧忏悔的心以后,然后这个时候才能够做理忏。因为事忏是一件一件这样子的。理忏就是整个来了。因为所有的罪性都是一样。罪性根本是一样什么?是染污。然后现在就是观一切法清净平等。因为这个自性本自清净这样去观。我本来清净然后这样去观,这个才能整个含盖起来。否则你事忏只能是一件一件永远没完,永远也忏不完。所以最后一定要用理忏整个的含盖起来。当然还是首先讲事忏的功夫,还是要先做。然后借以引起比较明了自己的过错,知过要改过这个心。这样才有用,这样才能够跟那个清净的理,因为这样子起了这种心了以后,心就比较清净就跟那个清净的理比较相应。所以你在观罪性那个理的时候,一相应所以就容易灭罪。因为观罪性的理是属于般若,般若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智光。你如果心不清净的话,你不相应你也观不起来。那顶多只是念一念就完又变成口头禅了。口头禅到后来就落空了。所以在这个事项上修以后,在理上再去作观才能够对这个罪性照了照破,而达到根源穷究其本。

  [若能成就如此十法,庄严道场,洗浣清净,著净洁衣,烧香散花于三宝前,如法修行一七、三七日、或一月、三月,乃至经年,专心忏悔所犯重罪,取灭方止。]如果能成就以上所说的十个法,庄严道场跟上面没有关系。应该是说然后在庄严道场,庄严道场是什么呢?就是准备佛按、佛像、供具、香、花、果等等这样子庄严道场。然后洗浣清净把所用的东西都清理干净,然后自身也沐浴清净,穿着干净的衣服烧香散花于三宝前。一定要烧香的,你烧的少一点没关系,烧好香不要烧便宜的。散花我们现在是供花。如法的去修行一七日三七日,或者是一月、三月,或者是很多年专心的去忏悔所犯的重罪,取灭方止取就是以那个为准,灭就是灭罪了,以灭罪为准。这个取要得到灭罪才停止。所以如果没有灭罪就不停这样。

  释文[倘能具足如上所立十种忏悔之方法,庄严忏悔之道场,将内身沐浴清净,外衣浣洗清净,以净身,著净衣,然后入忏悔堂,烧一切上妙好香,如沉水香,栴檀香,末香等诸香;并及供诸微妙宝花,于三宝前依十种法,翘诚礼拜,求哀忏悔。依此如法修行,或一七日,不得益,]加一个若,若不得益如果没有得到利益,也就是说有效果,[乃至三七日,若再不得益,]再没有得到益处,[于是或一月二月,三四五月,乃至经年,专心忏悔从前所犯之重罪,不论时之多少,惟至灭罪方止。]一定要到灭罪为止。

  [云何知重罪灭相?]你要问呢我这样忏我怎么知道,我这个罪灭没灭怎么知道呢?[若行者如是至心忏悔时,自觉身心轻利,得好瑞梦;或复睹诸灵瑞异相,或觉善心开发,或自于坐中,觉身如云如影,因是渐证得诸禅境界;或复豁然解悟心生,善识法相,随所闻经即知义趣,因是法喜,心无忧悔;如是等种种因缘,当知即是破戒障道罪灭之相。]解释这一段,怎么知道我这个罪灭了呢?智者大师就说了,如果修行人这样子自心很诚心的忏悔,然后就自己觉得身心轻利,身跟心都觉得很轻,而且利就是通畅身心轻而通畅,而且利的相反是顿,因为不通畅就是暗顿。平常人都是身心都很重拙暗顿。那你忏悔以后就觉得身心都很轻,然后很锐利这样子。得好瑞梦;会梦到好梦或是瑞梦。相对于罪障重的时候都是梦到噩梦。讲到噩梦好像大家大部分应该都有经验,就是梦到被人家追然后又跑不动。有没有这个经验?没有哇。有这经验的举手。而我梦到最大的噩梦是什么?明天要考试了可是没准备好。这样的噩梦梦过很多次很恐怖,因为以前都好玩,平时都不读书,然后考前就开夜车这样的。所以频频做到这样的噩梦。或复睹诸灵瑞异相,睹就是看到,看到很多灵瑞的异相,异相就是特殊的相。或觉善心开发,或是觉得自己的善心发起来了。也就是说心中常常有善意这样。坏人之所以为坏人就是,因为他心中常常有恶意才叫坏人。好人就是心中常常有善意。我在大学的时候有一个老师,我觉得他是世间上最Cynical愤世嫉俗,怎么说呢?在他眼中看世间上没有好人,全都是坏人。这种人。那是为什么?因为他自己心里坏了所以眼中看的都是坏人。所以要看你那个善心有没有起来,你就去看看你觉得这个世间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你如果觉得说坏人比较多,那就是你也是一个坏蛋。如果觉得好人多的话,那就是你的心善的成分比较多,你就是倾向好人。我们之前是不是也是这堂课讲性本善性本恶,事实上性本善性本恶都不对的,性实在是没什么善恶。性都是清净的。虽然心性是清净的但是能起善恶嘛,由于种种境缘所起。所以那个都好像断章取义,看到一时的善恶就说他是善恶这样的。事实是看的表相。性实在没有善恶,相上有善恶。所以本心没有什么善恶不善恶。就好像我上次讲说石头有什么善恶,但是石头可以做善恶,你拿来做好事做坏事都可以。就连石头都这样子更何况是其它的东西。所以你自己自心如果有善心开发的时候,那你自己知道。这个善心能够起的来,除了宿昔的业力以外,还有你现前的境界有影响。譬如你现前当事常常遇到很多的挫折,而且常常碰到很多坏人,你就很难想说这世间好人比较多,或是人性是善的。所以善恶性这个心里的善恶是跟你那个环境有关系,环境有两种一个是内境一个是外境。外境碰到事是一回事,可是你内心内境如果是好的话,那么他还是能够保持一个很清净很正确的正面想法。这个或觉善心开发就令人想到六祖大师跟五祖大师讲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有没有?但是我们众生都应该是说,弟子自心常生愚痴,请师父救我。或自于坐中,觉身如云如影,因是渐证得诸禅境界;或复豁然解悟心生,或者忽然就得解得悟了,善识法相,随所听到的经就知道那个道理。关于这一点本人是有一点点经验,这个绝对是正确的。由于经过几番风雪,然后忽然就对某一些、某一个面就完全就理解了。譬如说对性宗的方面,在经过有一些经验对相宗的也理解了。然后就真的是如《华严经》上所说的,不由他悟或是不由他教,就不需要人家教自己就懂了。因是法喜,心无忧悔;如是等种种因缘,当知即是破戒障道罪灭之相。另外我还有关于罪灭的这种相,依照经上所讲的,譬如说梦到飞翔你会飞,那个就是罪灭。有一罪了不是全灭,有一些罪灭了。自己飞是一回事,另外或是梦到坐飞机,或是梦到骑在鸟上,这样也可以,或者梦到爬树、爬楼梯也是有灭罪征象。还有梦到口吐黑烟或是吐黑痰,或是梦见上大号大便而且大便很多,这些都是灭罪的征象。

  [若能如法忏悔,即能灭除重罪者。云何能知自己之重罪消灭之相?若行者,如是至诚恳切,一心忏悔之时,自觉身心,发现一种轻安快利之相,夜间并得祥瑞之好梦,或见诸佛放光,或见佛来摩顶,如方等中有十种梦王,]方等经就是大乘经,[作何梦,即除何罪障;或复睹诸灵瑞异相,乃亲自所见,如见诸佛放种种光明,或见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及其他种种奇异微妙殊胜之相状;或觉善心开发,或自于坐中,觉身如云如影,此正是欲界定之相状,从此或渐渐证得诸禅境界,诸禅即未到地定,四禅四空等之禅境;]所以他这个诸禅等定除了四禅四空定以外,还包括未到地定他也是一个定,未到地定我上次讲说还没有得到出禅之前的前哨站。古代中国在郊外都有十里长亭,送人就送到十里长亭为止就回去了。未到地定就有点象十里长亭,还没有到那个地方,距离那个都市还有十里的地方有一个亭。就好像以前譬如说,还没到台北站就有万华站,万华就已经很接近台北了。未到地定就类似象这样子。[或复豁然解悟心生,善识诸法之名相,豁然贯通,解悟心生,行者以逼拶工夫,] 拶就是逼的意思。[勇猛精进,忏至无可忏时,身心一旦贯通,明悟一切,斯时即能善识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相,洞明如掌中之果,所谓行至水穷山尽处,回头便见好光阴,即此义也;同时即发生一种殊胜妙解,随时所闻一切佛经,即了知甚深微妙之理,及其所归之义趣,所谓闻一知十,闻十知百。因是得法喜充满,既获法喜,则自心无所忧悔,前因罪障在身,所以心中忧虑悔恨,今以如是等忏悔种种因缘,即现如是之胜境,当知如此忏悔,即是灭罪除障之惟一方法。]

  [从是已后,坚持禁戒,亦名尸罗清净,可修禅定,犹如破坏垢腻之衣,若能补治浣洗清净,犹可染著。]从这个时候也就是说忏罪清净以后,忏罪清净以后如果你在坚持清净,那也算是坚持禁戒,也算是尸罗清净,尸罗是戒行的意思。就是持戒的那个动作叫戒行。戒行因为那个戒有戒律、戒行、戒德、戒威,但是戒德、戒威是要依戒行而起。尸罗还有另外一个是清凉意思戒行跟清凉,因为你戒行清净身心就清凉。尸罗在《大智度论》里面解释说:‘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罗。’所以善行就是广义的尸罗了。因为尸罗清净就戒清净了,戒清净就可以进修禅定。犹如破坏垢腻之衣,就好像已经破了或是坏掉的赃的衣服,如果你能够把他补好,然后又把他洗干净,他还是可以把他染成漂亮的衣服。

  释文[从是忏悔之后,即能以坚固心,精持诸佛禁戒,丝毫无犯,亦可名为尸罗清净。梵语尸罗,][此云持戒。] 我们中国话称为持戒。[如破坏垢腻之衣,若能补治浣洗,犹可染著,破坏而能补,垢而能洗,破坏者补治完美,垢腻者浣洗清净,即无用而成有用,]没有用的东西就变成有用的东西,[故云犹可染著。]犹就仍然的意思。[若人犯重禁已,恐障禅定,虽不依诸经修诸行法,但生重惭愧,于三宝前,发露先罪,断相续心,端身常坐,观罪性空,念十方佛。若出禅时,即须至心烧香礼拜、忏悔诵戒、及诵大乘经典,障道重罪,自当渐渐消灭,因此尸罗清净,禅定开发。]

  释文[上来约大乘作法事忏,亦具有理忏,]从上面讲到这里为止都是依照大乘的作法的事忏,也包括了理忏,[如第十明观罪性无生。此约大乘无相理忏,]约就是依照或依什么什么而言,我们看解释经典的书里面常常都讲约字,这个查字典查不到的以什么而言叫做约。[亦具有事忏,如出禅时烧香礼拜,]出忏就是起坐了,[诵戒诵经等是。]这些就是事忏。[若人犯重戒已,恐障禅定,]如果犯了重戒怕会障碍禅定,[了知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因为知道如果戒不清净,三昧不会现前的,[然不能依诸修多罗经,修诸行法,但生重惭愧,于佛法僧三宝之前,发陈披露,见前所作之重罪,至诚忏悔,并断相续之心,]也就是说后不复造,[然后收摄身心,端身静坐,常常反观罪性,微密追究,则知罪业无性,其体本空。又念十方佛以忏罪,]以是用来,[念兹在兹,]兹是此的意思。也就是说所念的就是在这个地方,息息念念都在于事。[或持念诸佛万德洪名,或单念阿弥陀佛圣号。若开静出禅时,即以至诚心,烧香礼拜忏悔,诵梵网经,菩萨戒,及诵法华经,楞严经等,一切大乘经典,所有障道重罪,认真求忏,如是自当渐渐消除,灭罪断恶,尸罗之戒体,复从而清净洁白,于是禅智开发;此又是忏除罪业之一简单方法。]

  [故妙胜定经云: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灭,若除禅定,余无能灭。是人应当在空闲处,摄心常坐,及诵大乘经,一切重罪悉皆消灭,诸禅三昧自然现前。]

  [此处引经作证。妙胜定经,此经专为诠显禅定,]专门诠显禅定,[言妙胜者,]言禅定的胜妙,[正显禅定为最殊胜,最为微妙,故云妙胜定。][此经云:]这个经里面说[若人犯重罪已,心中生恐怖畏惧之心,欲求除灭,除修禅定以灭罪外,余无能灭。是人应当于空闲处,阿兰若所,摄心常坐,] 阿兰若所就是清净的地方寂静处,[及诵大乘方等经典,一切重罪悉皆消灭,诸禅三昧,自然现前。梵语三昧,此云正定,亦云正受,亦云调直定,因为吾等众生,][终日妄想纷飞,]每一天都妄想纷飞,[攀揽尘境,弯弯曲曲,]心路弯弯曲曲的,[不得调直,若修禅定,则心自能行归正道,]这个心就调直了,所以禅定又称为调直定。[法尔调直,]尔是如是的意思。这个‘法尔如是’可以说自然如是的意思。举一个例子譬如说,听到赞美的声音的话就欢喜,听到人家批评你的话讲你不好的就不快乐,这是自然的嘛。这叫做法尔如是。除了佛以外几乎每个人都在这个圈套里面,喜欢人家褒奖、赞扬。如果人家讲他不好的心里面就不快乐。即使有很大心量的人,他只是不讲出来不表现出来,心里面还是不快乐。这个是什么原因?法尔如是,凡夫心就是这样子。如果说你修禅定这个心就自然,法尔自然就调直了。[犹如蛇之行路,蜿曲不直,待入竹筒之时,不求直而自直矣。]这个其实就是上次讲的也是《大智度论》里面讲的,龙树菩萨讲说,我们这个心就像一条蛇一样心蛇,心蛇它走路一定是弯弯曲曲的才能走,如果把那一条蛇装到一个竹筒里,它自然就变直了。所以调心如调蛇一样。[无论听经诵经,念佛修观,皆须持戒清净为第一。此章为台宗二十五方便之第一科,足知持戒清净,为修习止观第一要紧之方便也。]

返回目录

 

-----------------------------------------------------------------------------------------------------------------

更多成观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