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25 灭谛 三 解脱的重点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9日
来源:   作者:体方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25 灭谛 三 解脱的重点

 

  “三、解脱的重点

  解脱,从体悟真性而来。体悟,是要离妄执,离一切分别的。在修行趣证的过程中,合理的分别是必要的。但在临近悟入的阶段,善的与合理的分别,都须离却才行。”

  我们每个人因为有贪瞋痴烦恼造业不断,所以才要求解脱,而真正的解脱是体悟到实性、真性,即《般若心经》讲的诸法空相(实相),体悟到诸法的实相才能解脱。所以真正的体悟是离开一切的妄执及戏论分别,不再启用世俗情染的分别意识,我们的妄念贪爱就会止息。每个修行人,不管你学的是哪个法门,也不管体悟到多深的奥义,都不在于所学理论之高,法门之殊胜,唯一重要的是自我勘验有没有真实的受用?有否将所学的理论真正融入你的身心,达到离一切妄执及戏论分别,止息贪瞋痴烦恼?听到这里,有人也许会为难:要我们现在就离一切的戏论分别,怎么可能?其实这是有过程的:刚开始的闻法阶段是由善知识的开导,慢慢熏习了解,对法了然于胸;然后还要分别、思惟、抉择以达消化。当你对这些法了然于胸,再透过生活中的体验和消化后,逐渐与你的身心打成一片,妄执自然会歇而与真性相应。所以,这里所说的不分别是体证真理实相时,一切妄执止息了,分别心也就不起,而不是一开始就什么都不分别。有些人指责别人有分别心,其实证入法性时才是不分别的,体证后回到人间现实来,还是有分别的,只是这个分别不夹杂情感的染着及个人的贪爱习性,是与法(空、明)相应的分别——善分别诸法义,于第一义不动。

  这里有一个重点:在临近悟入的阶段,确实连善的这一边也要舍。即使理论多高超美妙,也要舍弃,这样才能真正契入法性空寂的实相。经历了闻思修的过程,水到渠成时要起分别也难,因为习性妄执自然就会歇下来。如果没有前面的熏习思惟抉择及体证,不可能一下子就不分别,所谓的不执着不分别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很多修行人误解为要悟道一定不能分别,所以大部分重于禅定,把意识作用止息下来,四禅时脉都几乎停止了,呼吸停止,意识不起当然不分别。但如果没有慧解脱,这样的不分别犹如石头压草,定力一消失,内在的烦恼仍旧起落。所以这里讲的进入无分别的体证,不是把意识压抑下来,而是体会到无常无我,一切法缘起如幻,了解真相后,执着心不再起,欲望自然就歇下来,攀缘停止了。那是对事实真相了解后,狂乱染着的心就会止息。这是由于对法的一份明白,不是把意识停止下来不动。所以真正的修行是透过“闻思修”的闻法过程,厘清错误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知见,正确的知见导正身心行为,执着烦恼颠倒自然就歇了。这是消除内在错误动乱的条件而自然的止息,故叫水到渠成,不是用压抑强制的,大家要明白。因此不要刻意的不分别,刻意的不分别还是属于压抑,是要从内在去清理错误观念及思惟模式,这才是重点。

  “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法就象渡河的船,是从此岸到达彼岸的工具,上岸后无需把船背着走了,所以,连法的工具都要舍,何况非法?明白了,就不再执着在我们学的法了。我在这里说法也是善巧,把祖师大德或佛菩萨的心要与大家分享,藉助这样的法来洗清我们的颠倒执着。法就像拐杖一样,身体健康了,就无需拄着拐杖走路了。修行也是如此,因缘成熟,断除了习性,要悟入实相前,外在的所有条件都必须舍弃。

  “佛见,法见,涅槃见,都是「顺道法爱生」,对于无生的悟入是有碍的。”

  我们赞叹景仰佛陀,是由于他创觉并宣说了宇宙真理法则,我们才有因缘解脱。除此而外,我们还具足了对法的尊重及向往涅槃的幸福自在解脱的观念。但这一切到临近开悟的时刻都要舍弃,才能真正体悟本来的寂灭空性。当我们还有佛见、法见、涅槃见时,就叫顺道法爱。尽管不是世俗染着的爱,而是与道相应的爱,但还是属于爱。世间的金子虽然很贵重,放在眼睛里就受不了。佛、法、涅槃尊贵得就像金子,但放在眼睛里也会不舒服。所以最后真正要契入法性时必然连这些顺道法爱都要舍,不能执着,

  “古人所以要「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又说:「欲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禅宗说:“佛来佛斩 魔来魔斩”,以一般的思惟来说,魔来斩是对的(让我们堕落、障碍善根、懈怠退堕爱染的都是魔)。然而为何要斩佛?我们要超越负面的魔,但如果执着正面的,执着的本身就变成负面了。没有伟大的佛、法,我们就无法解脱。但注意哦,一执着就变成了障碍。法的目的只是在破除众生的执着而已,如果由此而产生执着,那如何解脱?“佛来佛斩”意思是善的这一边也不能执着。明白了就善用它,千万不能执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自在解脱。

  众生的烦恼是由于无知无明的我执我见所产生的执着。明白了真相,知道烦恼非实,是由于无明无知而幻现的,也是缘生缘灭性空的,那就不再执着,当下就超越离开了,烦恼自然就歇,无需还要去除烦恼。所以并不需刻意除烦恼,跟烦恼打仗都会增一层烦恼,再起“除烦恼的烦恼”。“欲除烦恼重增病”,没有深入体证烦恼的真相,而去跟烦恼打仗,就象加重了病一样,怎么除得了!想除烦恼本身就是一个执着,因为不明白烦恼的真相而要与烦恼打仗,等于又多了一层烦恼,哪里除得了?我曾说:修行如果没有找到根源,不了解真相,不知道烦恼多少,住在哪里,如何修?烦恼是真的还是虚幻的?真实的即是不变的,如何去得掉?如果是虚幻的,即生即灭,必归于灭的,还用得着你去除吗?

  “趣向真如亦是邪”:有烦恼才要趣向真如,烦恼非实,哪里还有相对的真如可得?真如是与烦恼相对的,它们相依相缘,没有烦恼就没有真如。之所以要趣向真如是由于本身在烦恼,认为有一个实在的真如可得,那还是邪见——从烦恼引生的邪见。真正学法及解脱的重点都在这里,很重要很重要!

  “原来,我们所认识的一切,都只是抽象的.幻相的,不是事物的本性。为了要表达我们的意境,故用语言文字。所写的和所说的更只是假设的符号,并不能表示事物自身。所以,要真实体悟一切法本性,非远离心缘相、离语言相、离文字相不可。”

  意念分别透过语言写在纸上变成文字,其实都是我们心里意象的一种表达,是心的心相。这里的根本问题在于我们意念的分别很抽象,与事物本来的真相不一致。譬如“好漂亮”三个字,一百个人说的含意都不同。三岁小孩、二十岁成人、艺术家、宗教家体悟的境界等各自所说的,虽然都是讲漂亮,但意境不一样,因为语言是假设的符号,是抽象的,不是事实的本质。我们所见闻觉知的一切,凭自己的意象分别都觉得好实在。如果告诉诸位,每一个人当下所看所听的都是幻相,没人会相信。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幻就是没有永恒不变性,一切都在剎那剎那的变化,故非实。但是没有见法前,我们所见闻觉知的都是那么的实在而永恒不变。本身在幻象中而不知幻,在抽象中以为实在,这样的分别意识怎能体会到真相?所以要与真理实相相应,一定要超越我们原来执着的心缘相,不管是语言文字还是心缘相,都是过去虚幻非实的颠倒执着,一定要先离开这个,否则照原来的思惟模式必然见不到真相。

  “中论说:「心行既息,语言亦灭」。因此,法性不但是离名言的,离分别的,离相的,而且惟是自觉,不由他悟的。”

  心灵的分别作用止息时,一切的语言也停止了,所以语言的思惟模式与心灵作用是相依相缘的。而真正一切法的法性是离名言,离分别,离相的,这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惟证方知。如果你的心已止息,不再戏论分别了,就能体会到法性空寂的本来面目。

  说到这里我顺便点一下:过去讲的如实观照,一直提醒的重点是——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下判断、不下结论,这六不原则目的就是要跳脱我们一般过去的思惟模式。每一个人的起心动念是根据我们过去的观念和认知,是过去一套运作的思惟方法。用这一套知见及方法,如何能见法见实相?那是惯性的分别心,以为一切法是实在的自性见,怎能体悟真相?所以深观时一定要超越我们固有的思惟模式,才有机会见法,为的是避开了旧有的惯性。这其间首先最主要的是“闻思”:上课建立的正见慢慢融于我们的心灵,错误的知见就会转化,这是最好的办法。所以修如实观照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先建立缘起的正见,吐弃过去的思惟模式。久已熏习的正见观念在你的心中会产生作用,在如实观照的六不原则的作用下,正见自然会相应,你会明白真相。

  “惟是自觉,不由他悟”,这句话很重要。一个学佛的人如果不自觉下功夫,不自我反省修正,只想依赖他力是无法解脱的,一定要明白!学佛要学的是宇宙的真理法则,你与法相应而不再颠倒执着,那也只是恢复本来而已。宇宙的真理法则不是谁的专利产物,它是普遍存在而必然如此的。佛发觉了这样的真理,我们只要依据他发觉的方法同样可以发觉。因为真理法则的存在是尽虚空遍及一切法界的,每一法的当下都是真理法则,法就在一切时空的万事万物中,只是我们的无知,故法法现前而看不到真理实相。这些真理法则绝对不是个人能私相授受的,而是随手拈来都是,只是你不了解而已。所以透过知见的熏习及自己的反省观察,每一个人都能发觉这样的真相,你的生命与任何一法的接触中都是发觉真相的条件因缘。只要透过正确的观念引导,就在各自的生命中而体证。那就不是由别人来代替你觉悟的,即使有善知识佛菩萨也只是助缘而已。他指出了方向,开导并修正我们的错误观念,教我们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只要照这样的方法去实践,同样可以体会真理法则。就像学校教物理的,知道公式后到实验室去,把需要的材料配合起来,就可得到正确的答案。真理法则也是这样,佛陀所亲证的真理法则是任何时空都普遍存在的,只是众生无明不知觉而已。这样的法必须由你自已来体会,透过你自己的反省体会当下才能体证,哪里能靠别人!所以,惟是自觉不由他悟,这话最恳切明智而实在了!不会误导众生迷信崇拜依靠他力,大家要明白!

  法是本来如此的宇宙真理,不是我给你什么。我从导师、先贤、佛菩萨那里看到这样的真理,去实验后也得到某部分的证明和受用,于是我也很愿意与大家分享,只是这样而已。你们和我一样,听到了正确的理论及方法,只要在自己的生命中、生活中,在面对事事物物的身心动态中,一一去观察证明确实是如此的。我们的贪爱染着确实是由无明无知所致,观念修正了,我们的身心就不再落入幻相随外境转了,执着颠倒自然歇了下来。那时你们同样可以体证到法性空寂,体证到本自清净的不生不灭。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讲的是这样的实在,没有任何专利特权,法法平等,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机会。佛法讲人人皆有佛性,不是本来有一个同样的清净的佛性在我们身心里面,而是站在法性的立场来谈的:法法平等,众生平等,人人皆有觉性,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真正的佛法是无上珍贵而伟大的,没有虚伪造作的神话及个人的神权特权,确实是法法平等的,绝对不是神权式的恐吓:“你听我的,我就给你庇佑;不听我的,我就惩罚你。”佛法的伟大就在这里。

  “语言、文字、及我们的认识,都是相对的──佛法称之为「二」。如有与无,动与静,说此,就必有非此的彼。这都落于相对的境界,相对便不是无二的真性。”

  这几句话就点出了重点:人间所有的思惟模式都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相对的两边——有无、好坏、喜欢厌恶……,这种相对的观念称为二,这就不是无二的真性。真正的法性实相是不二的,没有相对的分别。其实众生痛苦烦恼的原因就在于都落在两边:“我喜欢清净,不喜欢烦恼。”清净与烦恼本来就是相对的观念,当说喜欢清净时,就是觉得这个人间很苦,表明有烦恼,所以想要超越,超越与苦就是相对的。如果一个人能真正超越了相对的这种幻相,能明白不二即没有相对差别,找到平衡,那就不会执着于这边或那边,要厌这边或取那边。我们都觉得很烦恼(即有事),于是便求无事。好比本来没事的,硬去惹是生非,被人告上法庭,这下想方设法求无事。说起来我们在烦恼中极力要求没事,但真正没事又受不得了。世俗的人在善恶两边习惯了,一旦“没事”受不了。其实每一个人生出来本来没事,然后造业一大堆烦死了,最后求没事求解脱,从生到死就在搞这一套——本来没事去惹事,然后再求没事,到死的那一天还在“有事、没事”之间。如果有事没事的两边都歇了,那就很安稳了。我们讲解脱涅槃,其实就在讲“没事”而已。为什么会有事?因为落在相对的两边观念里了,重点就在这里。

  “我们生活在抽象、相对的世界,对事对理,都意解为实在性的,则一切的我执、法执、贪等烦恼,即由此而起。”

  我们每天在身心的喜怒哀乐中以为是真实的,皆由不了解真相的无明我见所导致,故被它所束缚。每天希望得到快乐满足,而不知起心动念的当下是虚幻的,你所要执取的对象也是虚幻而非实的。最虚幻的就是“我”的感觉——对物质及美色所产生的感受。但我们往往直觉到感受是那么实在,然后起了喜欢就想占有(乐受的贪);不喜欢的就起瞋恨(苦受的瞋);没有明显的喜欢及不喜欢的感觉(不苦不乐受的痴),结果一切起心动念的造作都与贪瞋痴相应。如果明白外境的一切万法是虚幻不实变化无常的,没有一剎那是常住不变的,哪会再执着它的实在性!正因为我们没有感觉到它是虚幻剎那生灭不住的真相,以为是永恒不变实在的,所以我们才会想占有。

  而我们情绪的“受”其实也是起起落落剎那生灭不住的。但我们总觉得好实在,觉得快乐及痛苦都是实在的。久远以来,我们被这个“受”欺骗得太苦了!皆由实在感的自性见即我执我见而致。没有这样的实在感,哪里还会有“我”的观念?这里都点出重点,实在感就是自性见,学佛要破的就是这个自性见。佛陀教我们观察外在的一切条件及当下身心的作用,就会发觉它都是无常剎那变化不住,没有一剎那是真的。只要透视这一点,你就不会被外境及自己的心意识迷惑,而超越出来。那时你也许会笑:我们好笨喔,被骗了这么久!众生很容易自己骗自己。最常见的是希望三餐都有符合自己口味好吃的饭菜。有在大饭店吃一餐要三万块,也有吃满汉全席要一百万的。每天早上起来就在考虑这天吃什么,去哪里的餐厅品尝特殊口味。我用一个证明你们会笑死的:每天早上起床拉出来的是不是都一样?这就是真相。如果发觉了这个真相,贪爱口味还有什么意义?执着在味道的满足,而不知道制作出来的实相是不敢看不敢闻的。再说,当时你在吃那几万块大餐而感觉很好吃,那种感觉是实在不变的吗?现在你还记得那个味道吗?如果味道是实在不变的,它应该还在。而事实的真相是味道剎那就过去了,任你再怎样想都想不起来了,这样虚幻的味道值得我们去染着吗?我们是不是在骗自己?有一次,一位小孩听到外面有人沿街叫卖爆米花,他说很好吃,让我给他买。我就启发他:你现在开始想(真正看),如果想得出那个味道,我就买;如果想不出来,那就不是真好吃,你在骗我,我就不买。他说:我想起来了,味道真好啊!我说:那不用买了,你已经在吃了(众人笑)。虽然这是小故事,但我们与这位小孩一样,落在执着虚幻的感受而不知。

  我们时刻在追求曾拥有的美好东西,还要重演。其实,如果你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第一天会感觉山明水秀好漂亮。第二天再去一趟,那种漂亮的感觉就不如第一次了,连续去几十次,你一定不再想去了。如果漂亮是实在的就不会变啊!为何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这就是感受的虚幻性啊!尽管满汉全席味道很好,但连续吃三百六十五天厌都厌死了!色声香味触法接触都让我们感觉这么实在,其实这样的感觉是多么虚幻。我们活在虚幻中不自知,因而不能接受虚幻非实的真相,感觉一切都是这么实在。为了得到这个虚幻的感觉,一生都在打拼造业。而在无常法则下,每一法都必归于灭!我们所得到的一定会失去,由于执着爱染其永恒不变,痛苦更甚。所以无论如何都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虚幻非实不能满足,无常变化不能永恒保有也不能满足。一生就被这些虚幻假相所欺骗,执着造业而痛苦无边。这一切都缘于一个原因——不知道它的虚幻性,以为是实在的。所以实在性的实有感产生了我执法执,贪爱烦恼都从这里引起。

  “所以如实的体悟,须从勘破这种错觉的实在性下手,须将一切虚妄分别的意解彻底脱落不可!”

  这一句话很重要!从哪里解脱?我们执着的是自己的身心及所接触的色声香味触法。用如实观照好好观察体悟,看破那种实在性的错觉,真的看清楚了,哪里还会执着?譬如冰块拿在手上凉凉的,含在口里凉凉的,但一下子就融化了,这就看出冰块本身的虚幻性。一般人不会把冰块当做永恒实在的,知道抱着它一定会融化。其实万法都一样,即使最宝贝的父母孩子眷属名利财物,哪一法是永远不变的?越是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死了更苦,因染着越深,带来的痛苦必然越深。这一切如果是实在的,我们执取它还情有可原,但偏偏没有一法是实在的,我们却一直以为是实在的,这种染着真愚痴!所以重要的是要从这里去勘破自性见实有感的错觉,将一切虚妄分别的意解彻底脱落不可!不要再被意念中虚妄分别的错觉而欺骗了。

  “彻底掀翻,达到了「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真觉现前,这才不落抽象的相对界,脱落名言而实现了超越主观客观的觉证,这才是如实的现证一切法真性。”

  当我们勘破这些错觉而不再执着时,原本妄执的起心动念就会歇下来,欲望不会再起。分别意识不再扰动而逐渐止息时,你的身心自然会宁定。那是随着幻觉错觉的清洗而不再有内在扰动的条件,自然就静定。这种状态与修禅定的定不一样,要注意,是消失了内在扰动颠倒执着的条件,于是便自然回到本来不动的地方。有这种体验的人都知道,只要在某一种身心宁静的状态中,当这些意念不再扰动而自然宁静地进入这种定境时,“嗄……” 一下子就会体悟到“一切法不生般若生”,真正进入寂灭法性的体验,有的叫身心脱落。也就是说一切法不现而真觉现前,在真觉清净的法性中的那一种觉照,当下是灵灵明明、清清净净的。那时才真正不落抽象的相对界,不会再在世俗相对的观念里起心动念了,所有的名相都脱落,没有主观与客观的分别,只是混融一味的平等。这才是如实现证一切法的真性,才真正体会到法性空寂的实相。导师将这些境界揭示得何其清楚明白!难道仅仅是学术可以研究出来的吗?只有亲身体证的人能说出来!要明白,真正的境界不是嘴上的功夫,没有如实的身心体验是无法超越人间相对的观念的,必然会在是非、善恶、得失、好坏间永无止境地纠缠烦苦。

  修行的过程是从法的听闻到如实观照到亲证法性,这都要亲身下功夫去实践体验的,绝对无法依靠他人。现在所讲的佛菩萨给我们的这些法,都要靠自己去亲证的。有一重点别忽视:只要依据正见去如实体验,是人人可体证的。因为这些法的内容是如实的,这一点我可以跟大家保证!如果自认没办法而不用心,那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好好用心去体会,我可以肯定,确实是人人学,人人可受用的!佛法的伟大就在这里,不像一般的神教,信他就得救;不信就下地狱。佛法特重自己把握因缘,一切不是由谁来审判主宰,完全操之于自己。这就是佛法的平等伟大,大家要珍惜,要下功夫啊!如果懈怠得过且过,那会永远在生死轮回中痛苦烦恼,害的还是你自己!用心学法超越而解脱,也是你自己的幸福而已。

  “生活在相对境界的我们,对无二无别的平等性,想象不到,也说不明白;就是真实体验了的,在那自觉的当下,也是没有一毫可说可表的。”

  所谓“见性、见法、见如实真相”等名词,是用来解释让大家大概明白而已,其实在没有亲身体证前,怎么说都说不明白,任你怎么想象也是徒然。常有人问涅槃到底是什么?我回复:如果我解释得能让你听懂,那就简单了,这一堂课下来,全部都是佛菩萨了。讲的只是理论方法及目标方向,这是一定要亲证——唯证方知的,这种平等法性在还没有亲证前,实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清楚。语言有其局限性,不可能直接透彻到法的本性。禅宗说,一落语言就是第二、三头,而不是第一义了。真正体证到实相法性时,当下的身心状态不是语言可以表达的。但平等法性确实是人人可亲证的,这一点才最重要。

  “众生从来不曾正觉过,为无始来的虚妄熏习所熏染,造成内心的分化、矛盾。佛法要我们息除虚妄分别,离却妄执,就是要脱落层积的虚妄熏习,扫尽离析对立的心态,而实现内心的一味平等,不离此相对的一切,也不滞着于一切。”

  凡愚众生从来没有开悟见法过,无始以来习性的累积就像层层深厚的尘垢,难以透出。如今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要透脱出这种虚妄,扫尽尘垢的积压,去体现本来一味平等的法性。在哪里去体会?不离此相对的一切,也不执着于一切。就在人间相对的一切法中的当下去观察,明白其真相不再执着而超越出来,其实都在这里了,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修行者以为是人间的万法使我们痛苦烦恼,所以要避开它,到一个清净的地方去。其实真正的修行不是这样,我们之所以在这里会染着颠倒烦恼,是因为没有明白身心当下与万法的关系,没有理解万法的真相。所以必须就在我们痛苦烦恼颠倒执着的地方,去面对它,观察清楚,深透其真正的本质内涵而超越它。这不是逃避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在一切相对法的当下,才能面对、体认、超越而不再染着境界,重点就在这里,

  “证见时,没有能知与所知的对立心境,故说:「无有如外智,无有智外如」。”

  如,就是如如法性;智,就是智能。法性即智能,智能即法性,那时是不二的,当下契证的就是如如法性,体证就是空性的智能(般若空慧)。不是离开如如法性有一个空慧,也不是离开智能有一个如如法性,法性智能本就是不二,这才是真正的体证。

  “在不可说中而施设说明,只可说是平等不二,故称为「入不二法门」,或「入一真法界」。”

  真正体证的当下确实无法用言语表达,过后为了让大家有一个道迹可循,所以不妨用形容词来解释——平等不二、入不二法门、入一真法界。佛陀体证的涅槃也是无法言说,但是如果什么都不说,我们就难以解脱了。所以佛陀就用种种譬喻形容来让我们体会,或是告诉你某一种方法,依据这个方法也可以体证得到。佛陀说法很善巧,在不可说中而说。有人说:真正第一义是根本无法可说的。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可说,那我们如何学佛陀的觉悟?佛陀的善巧就是在不可说中用比喻及方法,使我们也能体会实践证明得到。

  不二门就是超越了人间的相对性即寂灭法性。一真法界与不二是同一个内涵,也没有相对的言语等可说,只是如如法性空寂而已。

  “由此,解脱必需证悟,而悟入的重点在于离分别。”

  我们说老太婆喋喋不休,其实每一位都是啊,内心一直在喋喋不休。不信请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心念,看看它是否在唠叨不停(即思维的想)?每天想东想西,其实就是那个唠叨得要命的人在,很麻烦。这就是分别心的造作熏习,在意识中已经很习惯了,一剎那都无法安住的。所以很多人在禅观或禅修时就会发觉:平常没有什么妄念,为什么一打坐妄念就特别多?其实平常就多得不得了,只是没有发觉。当你一静下来才发觉里面怎么有一个在唠唠叨叨?我们意念中每一剎那几乎都是在唠唠叨叨的。那就是意念的分别心已经熏习攀缘很久了,一下子歇下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众生真可怜,一定要攀着外在的一些条件如工作事业家庭责任等,心才能安。尽管抱怨忙死了烦死了,其实内心很喜欢。真正没事干,哪一个能坚持呆三天而不苦?不信试试看,三天坐在那边没事干就受不了。为什么?惯性故。惯性就是攀缘心,有所攀缘有所执着,心里反而觉得很充实。真正没事了,心没有所攀,手放哪里都不知道:昨天本来好好的,今天不知怎么了,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连手都不知道该放哪儿?很多人退休没多久就翘翘了,觉得没有作用了,什么病都发作出来了。心在执着时被压着,什么事都觉得很充实,一没事问题来了。所以不要觉得“无分别”三个字简单,要悟入无分别法性,你作梦都梦不到是怎么一回事。因攀缘惯了,要离分别谈何容易!要契入法性谈何容易!恰恰是要突破我们的惯性。来上课的人都有智能,一听缘起就懂,在观念上知道无我虚幻不实。然而那个染着力的惯性为什么还在?所以修行有两个要突破的:一是观念上先修正突破,破除补特伽罗的我见;接下来要突破的是身心意识中很深很深的习惯性的染着,即萨迦耶我见。单单观念的明白不够,还要深观,深入到习性行为中,一层一层去观察而突破,这个真的要下功夫。两步的理论基础都是一样的,都要从体会缘起无自性的根本上,才能突破观念及习性上的执着,只是用功观照的深度不同而已,基础理论都是缘起法。

  “这是除了般若以外,什么也不能实现的。”

  这一句话最重要!般若就是空慧,即证空性的智能。用智能透彻体证空理空法,才能突破分别染着的惯性。空慧要从哪里建立?从缘起的正见来建立,深刻体证缘起正见就开发了般若的空慧,这是其它什么也不能实现的。导师的话非常恳切!如果建立的知见不是真正的缘起正见,即使修禅定来压抑或守戒等,但要突破内心深处实有感的自性见是非常困难的。注意这是重点:先听闻的法就要建立缘起正见,唯有缘起正见才能体证般若空慧,破一切的我执法执。现在哪一宗哪一派都认为自己是正见,不见得。唯一的正见就是缘起,“正见缘起,缘起正见”,要象背诵偈子一样地背熟。

  “佛教中,有一通俗的──返本还源的思想。以为我们的心识,本来是清净光明的,没有一毫杂染;因客尘烦恼的蒙蔽,所以迷真而流转生死。本来如此;我们现在的心体,也还是如此。如能离却妄染,本来清净的自心,便会显露出来。”

  “通俗”是指为让众生容易接受而说的方便的观念。“返本还源”的思想,是说我们本来是清净的,后来被烦恼遮蔽了,一念无明起三细,生死流转不停。尽管这样,现在的心体也还是清净的,如能离却妄染,把这些烦恼拨开,本来清净的自心便会显露出来,又重见天日,回到本来清净的地方。一般学佛的大部分都在这个传统观念中:我本来是佛,本来是清净的,像太阳光一样被乌云遮盖了,只要把云拨开就可重见天日,这叫返本还源。

  “所谓「本来如此」,是说明他的超越时空性,并非落在时间观念中,想象为从前就是如此。”

  我们都把“本来如此”的“本来”两字误解成过去时间最源头的地方。导师在拨正我们错误的观念:这个“本来”不是时空中的过去,不是以前有一个本来的“佛性、清净心”。真正的本来是超越时空的当下一切法(身心也是万法之一),一切法本来清净。这个本来不是过去以前,而是一切法的当下本来就是清净的(无生无灭故)。如果你发现它本来清净的真相,当下就可离开颠倒执着而体证本来。不是说以前有一个清净的东西,因为无明而一直污染至今。如果这样说,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有一个本来清净的佛性,后来颠倒污染了而变成众生。通过修行又回来本来清净的地方而成佛了。请问:本来是清净的,由于颠倒烦恼而成众生;现在修回到清净的地方,会不会又来一个无明颠倒?如果回答说“不会”,那前面为什么会?前面是本来清净圆满的,为什么一念无明变成众生颠倒?现在又修到原来的地方,会不会再像从前一样又来一次无明颠倒?这样的修行理论和方法如何能使我们安心?可见,这个理论是有矛盾的。如果说从前有一个本来不生不灭叫佛性的东西,这样就会落入外道的自性见。所以“本来”是超越时空的,是生命或一切法的当下。如果不能了解这一点,修行依据的理论不同,法门便不同,导致最后的体证结果也会不一样。

  “决非先有清净后有尘染,故不可说为「从真起妄,返本归真」。彻底的说起来,不但不是先真而后妄,在现实中,反而是由于妄想,才能正觉。”

  这里导师在拨乱反正,很果断地阐明一些极其重要的观念:决非先有清净后有尘染。如果“清净”会被污染还叫清净吗?那个“清净”本身就有问题了。“从真起妄”,真可以变妄还叫真吗?所以从真起妄,返本归真的说法都不符合道理。那个观念是不正确的,只是先用这个方法,让众生容易听懂而信仰,所以是通俗的方便说,不是究竟义。本来是清净的,后来颠倒成众生;现在回到清净去,将来难保不颠倒,这样还要修它干什么?其实真正说来,非但不是先真后妄,从现实去观察,恰恰是因为有妄想才能产生正觉:“看”透妄想的虚幻非实,当下就可回到从未起妄想的地方(妄想不生不灭的空寂性)。所以“本来清净”或“本来虚妄”都是落于两边的错误见解。以佛法缘起的正见来看,缘起而故“说真说妄”,真与妄的实性不可得,只是缘起法相对的两边而已。下面还有一重点:

  “如低级众生,也有分别影像,可是不明不利。人的意识力特强为善为恶,妄想也特别多。他可能堕得极重,也可能生得最高。”

  其它动物(如蚯蚓等)的意识没有人类这样明利,人类明利的思惟逻辑分别理性,其它动物是不具备的。其实人就是因这一点才有机会解脱,六道中只有人道可以解脱。天界都在享福享受,忘记了修行,最好的因缘在人类。人的意识力特别强,妄想分别特别多,容易为善修行而提升得非常高;但也容易为恶,那就会堕得非常重。

  “人类有此虚妄分别,有了别的意识,才会知道自己的认识错误;知道抽象概念,并非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一般众生不易做到的。”

  正因为意识能分别善恶好坏,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会发现意念的分别都不是真相,这样才能觉悟。而人类以外的众生就不易做到。

  “由于人类的虚妄分别,发展到高度(忆念胜),才能积极修证,达到超越能所,不落分别的境地。”

  忆念胜就是有逻辑思维的能力,有理性的分别能力。人类靠忆念胜而一直提升,最后才能超越能所相对而不落分别。所以意识分别不全部是坏事,染着了当然就堕落;但如果用意识分别安住于正念正行中,就可以提升超越自己而成佛做祖。

  “如不解这一点,要远离分别,容易趋于定门,而不知修观慧引发证智的法门。”

  很多人以为修行一定要修禅定不起分别。如果不起分别,不用理性智能,如何能抉择发觉真相?如何超越自己?导师在前面曾提醒重点:临近趣证法性时要放下一切的分别,但是前行一定要善分别(闻思修)。闻法后还要思惟消化,明白了才能用正确的观念与方法去体证,最后才证入所谓的无分别法性。善分别后才进入无分别,不是一开始就什么都不分别,这是过程。如果不清楚理论方向究竟与否,误解为修行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又如何?石头、桌子都是一心不乱的。“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妙用。契入法性空寂体证时确实是不分别,体证以后的起用就是后得智,可以妙用无穷,因为已经与法相应,与智能相应,善用一切法来利益一切众生。这是站在法性上的一种分别,是妙智能,不是人间的什么都不分别。

  这就讲到解脱的重点了:虽然这里讲的是解脱者的境界,但如果不了解自己所学的理论基础,修行就很盲目。乃至体证时也不知道对错,也分不清定境与幻境,定境都不一定能开发智能,何况是幻境?所以这些法的熏习闻思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在讲修行,可是有几个人能真正受用的?问题出在哪里?没有建立正确的知见,方法也不对,“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因不正果则歪,怎能成就?佛陀时代,解脱的圣者那么多,现在为何没有?现在不再讲解脱啦,都在等救度往生,除此而外还有什么法门?为何变成这样?要探讨清楚这些法,这可不是一个信仰就可以全解决的,大家要明白!

返回目录

-----------------------------------------------------------------------------------------------------------------

更多体方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