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达真堪布:佛海起航 从佛法的教育中得到健康与和平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2日
来源:   作者:达真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真堪布:佛海起航 从佛法的教育中得到健康与和平

 

  现在的人们都把佛当成神,把佛法当成神话,其实不是这样的。佛法是一种科学,是最圆满的科学。佛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理,讲的是世出世间的一切法,而且讲得非常全面,非常究竟。我们的见闻觉知都属于世间,而在宇宙当中,还有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根本不是我们见闻觉知的对境,所以这叫出世间,是超越世间的。

  佛法里讲,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化身佛的所化刹土。有无数的化身佛,就有无数化身佛的刹土,也就有无数三千大千世界,不可思议。我们看不到的、摸不到的、想不到的还有很多,不能盲目地一概否认。

  有人会说:“地狱在哪里?天堂在哪里?我没看见啊!”你没看见就等于不存在吗?我们的见闻觉知太有限了。现在科技发达了,很多几十年前我们无法想象的事物,不都活生生地摆在眼前了?

  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哲学家,他们所研究的这些,都属于世间的一部分,从他们的层次来讲是这样的。佛讲的这些道理,肯定有很多是我们能想象到的,也肯定有很多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但是即使无法想象,也要相信。从时间角度来讲,我们只能看到现在世中的事情,而佛讲的是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佛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缘起性空,这些才是诸法的真相和真理。佛出世已经两千五百多年,佛的这些理念和见解谁也无法推翻。现在,科学家今天研究的成果,明天就有人推翻。但是佛的这些教言即使再过千年也不会有人推翻。

  为什么我们不是烦恼就是痛苦?佛说因为众生愚痴颠倒。什么叫愚痴?愚痴就是无明。什么叫无明?就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如果把宇宙人生的真理弄明白了,就不会颠倒,不会自寻烦恼,自找痛苦了。

  佛法是最健康的教育。人是需要教育的,也是可以教育的。虽然说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还很顽固,但是通过教导,可以逐渐改变。现在的教育都不健康,都是教人怎么做坏事,怎么坑蒙拐骗,怎么杀盗淫妄。现在这些孩子也都不懂孝顺,都是自私自利,自以为是。你们到现在的学校里看看,哪有真正思想上的教育?很多都是教一些技能,教怎样能得到暂时的利益。以前的教育不是这样的。我们不说佛法,看看古时候的儒家教育,讲的都是仁义道德,都是思想上的东西。现在变了,讲的都是物质上的东西。

  我们用《弟子规》对照一下,以前的孩子对父母、对老人的那种恭敬和诚实,现在哪有啊?父母在儿女眼里算什么?老人在年轻人眼里算什么?父母要听儿女的,长辈要听晚辈的。这不是颠倒了嘛!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没有健康的教育,所以没有健康的心灵。心是根本,语言和行为是由心来引导的,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心越来越坏了,没有健康的心灵,身体也越来越不健康了,很多人从三十多岁开始就疾病缠身了。

  现在为什么社会越来越乱?为什么地球上地震、海啸不断?早在两千多年前,佛在经中就有记载,末法时期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疾病、战争等灾难。佛讲过,莲花生大士也不止一次地讲过,不是宇宙在变,不是地球在变,而是人心在变。

  过去,人的思想都比较单纯,没有那么多要求,没有那么大的欲望。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物质越来越丰富,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就不择手段地攫取,所以地球的资源越来越匮乏,生态越来越失衡,气候也越来越不正常了。这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是我们的欲望太大,私心太重了。

  地球上的每个国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会考虑整个人类;每个家庭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会考虑整个国家,这叫自私。然而佛教导我们要奉献和付出,告诫我们不要自私地生活。佛有时候讲得更奥妙一些,一切都是自心的显现,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心越来越坏了,整个宇宙、地球、社会也就越来越乱了。

  佛法分很多种,小乘、大乘,显宗、密宗。自古以来,在汉地弘扬的主要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主要是为了利益众生。有这样的思想做引导,每个国家才不会自私,每个家庭才不会自私。佛法里讲怎样孝顺父母,怎样善待周边的人,怎样在社会,在家庭,在单位奉献、付出。你按佛的要求做了,身体就能健康,家庭就能和睦,社会就能和谐,世界就能和平。

  虽然我们在竭尽全力地弘扬佛法,但是却没有人听。这也不是某个人的过错,因为现在是末法时期。佛早就讲过,末法时期法弱魔强,没有人信佛,没有人修行。没有办法,这是我们共同的业障。虽然物质发展了,但是精神越来越落后了,物质的发展变成精神的压力了。我到那些大城市,就能看到人们愁眉不展的面容,特别可怜,哪有开心快乐的时候?

  很多人对佛法的理解都错了,包括我们这些学佛人都误解了佛法。其实简单讲,佛法是一种健康的教育,是一种快乐的活法。没有佛法,没有修行,就是一个字——“苦”;有佛法,有修行,就是一个字——“乐”。

  人一生的快乐,与条件的好坏,身份的高低没有多大关系。我从七岁出家,一直在山上苦修了二十多年,虽然物质条件非常差,一无所有,但是内心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无比的。在喇荣,没有人要求你必须留在山上,如果自己愿意,随时都可以离开;但是我们不愿意离开,一直留在那里。在木屋里,夏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外面下大雪,里面下小雪,四处漏风、漏雨、漏雪。吃的穿的都非常少,但内心特别快乐。我不愿意离开喇荣,但是在山沟里只自己享受快乐也不行啊,出来也是迫不得已的。后来我下山了,物质条件好了,但是内心深处没有那种开心和快乐了。

  这种体会,你们也应该有过吧?以前我们的物质条件没有那么好,但是很开心,很快乐。现在生活水平提升了,家庭条件好了,但是家家都吵闹不断,人人都没有笑容。

  物质发展是好事,但是精神发展不能落后,否则物质的发展就不是好事。去年,我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个华人,他问我:“现在大陆发展得一年比一年好,你看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说:“也许是好事,也许是坏事。如果精神跟上了,物质的发展就是好事;如果精神没有跟上,物质的发展就不是好事。精神必须要跟上物质,而且一定要超越物质,这样物质的发展才不会变成精神的压力。”

  佛法是一种做人的标准。虽然现在很多人学佛修行很多年了,但是不如法,佛法没有融入相续,不是表里如一,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只有把佛法融入到相续中,才能对治这些烦恼和习气。我们都有贪心、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等烦恼,都有很多不好的习气。在这些烦恼、习气的牵引下,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佛法中讲的道理,和我们的烦恼习气是相反的,我们拿佛法来纠正、调整、对治自己,这叫佛法融入相续。

  形式不是很重要,关键是心。虽然有的人在佛堂念经的时候像模像样,像个佛菩萨,但是一到生活中,一到工作中就不是这样了,还是会自私地伤害他人。不能这样!修行要融入到生活当中,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做,存好心,做好事。

  佛法融入相续,修行融入生活,才能解决你心灵上的问题。心灵上的问题解决了,生活中、工作中的一切问题都能解决。学佛的人,内心是非常开心,非常快乐的。心情好了,身体自然能健康。学佛的人会奉献和付出,是不会和别人计较的。这样,争吵没有了,自然就和谐了。

  学佛,就是断邪思邪见,修正知正见。如果只有正知正见,没有邪思邪见,思想和行为都非常正确,工作自然就能顺利。我们的身心要解脱——身要从生活的坎坷和挫折中解脱,心要从烦恼和习气中解脱。佛法是解脱的方法,是解决烦恼,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方法。

  佛法对我们的利益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这叫做佛力加持。你能一心一意地信佛、学佛,处处都能得到佛力加持,事事都能如愿以偿。我们没有走弯路,一下子就遇到了正法,这就是福报。我们能对佛法、对正法生起信心,这叫做善根。佛度有缘人,无缘的众生佛也度不了。希望大家好好珍惜佛缘,无论是共修的时候,还是自己在家里学修的时候,都要用心。这样一切会好,就会心想事成。

返回目录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