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智敏法师:十六大阿罗汉的故事——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讲记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1日
来源:   作者:智敏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智敏法师:十六大阿罗汉的故事——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讲记

 

  多宝讲寺

  <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内容目录

  《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 4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及众圣眷 4

  十六大阿罗汉之一 根支具尊者 17

  因竭陀尊者圣迹 17

  十六大阿罗汉之二 不败尊者 21

  阿氏多尊者圣迹 22

  十六大阿罗汉之三 林间住尊者 25

  伐那婆斯尊者圣迹 26

  十六大阿罗汉之四 具时子尊者 27

  迦里迦尊者圣迹 29

  十六大阿罗汉之五 金刚锐锋子尊者 31

  伐阇罗佛多尊者圣迹 32

  十六大阿罗汉之六 贤善尊者 38

  跋陀罗尊者圣迹 39

  十六大阿罗汉之七金牛犊尊者 41

  迦罗迦伐蹉尊者圣迹 43

  十六大阿罗汉之八叭日阿雅杂尊者 44

  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圣迹 46

  十六大阿罗汉之九牛呞尊者 47

  巴沽拉尊者圣迹 50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罗睺罗尊者 51

  罗睺罗尊者圣迹 52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一 小路尊者 57

  注荼半托迦尊者圣迹 58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二 跋罗哆尊者 63

  宾度罗跋罗哆尊者圣迹 65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三 示教道尊者 70

  半托迦尊者圣迹 71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四 龙军尊者 73

  那迦希尊者圣迹 75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五 善护藏尊者 77

  苏频陀尊者圣迹 78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六 无能坏尊者 81

  阿秘特尊者圣迹 81

  法炬善近事 85

  打马达那近事圣迹 86

  四大天王 87

  七支供 91

  回向发愿——吉祥颂 96

  附注:汉使和尚 100

  说明:

  本资料系根据上师讲课录音记录整理而成,未经上师审阅。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勿翻印。由于记录整理者水平、时间所限,其中可能存在诸如误听误记等错误,如在阅读中发现,请及时指出,并反馈给讲寺编辑室,以便更正。

  联系地址:317102 浙江省三门县高枧多宝讲寺编辑室

  电话:0576-3117311,013325960233

  网址:http://www.duobaosi.com/bbs/

  电子信箱:editor@duobaosi.comhanshou@duobaosi.com

  《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第六讲

  这个仪轨,真正的《上师供》,是从后边的“由大乐中……”开始的。海公上师译《上师供》的时候,第一个把有关《上师瑜伽》的最著名的两个—一个就是上师供养的正法,另外一个就是噶登纳甲,所有全部摆到一起了。开头就是把最简单的,而效果极大的,也就是最有名的三个上师瑜伽中的噶登纳甲放在第一个。第二个,就是《罗汉仪轨》,这跟《上师供》本身是没有连带关系的,但是,也是为了住持正法。《上师供》回向的时候,就是回向一切众生得利益,宗喀巴大师的教能够久住世间。那么这个《罗汉仪轨》的意思,也就是要求正法久住,所以在《上师供》之前,也就把它摆进去了。

  今天我们开始讲第二个:

  《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

  广的,我们在念《十六大阿罗汉仪轨》的时候,要念一天。我们都念过了。这是略的。广的不能天天都念嘛,没有那么多时间。略的,却是可以天天念了。那么作用是一样的,就是要求“师身寿康,正法久住”。因为正法久住,人民得安乐。我们人做事情,如果没有正法做指导,就是随着烦恼走,那就感苦果了。有了正法之后,我们可以依着正法而作,可以感到安乐的果:或者是增上生,或者是决定胜。这个《广论》都讲过了。所以说,正法的好处是令众生离苦。我们想让众生离苦的话,一定要求正法久住。

  那么正法久住,有内护、外护。内护的,正规的就是比丘、出家众。沙弥是比丘的后备军,将来准备要做比丘的。外护呢,就是居士了。这两个都要,但是,真正的、主力的、重要的方面,就是出家的比丘了。如果没有比丘的话,外护的力量再大,你护持什么呢,无可护持的。有了比丘的住持正法,那么外护才起作用,所以说重点是内护。那么内护呢,在末法时期,魔强法弱,这个时候要住持正法极不容易。佛就慈悲,早在他在世的时候,就嘱付了十六位大阿罗汉长久住世。在释迦牟尼佛法没有灭之前,他们都不灭度,就在世间上到处护持正法,所以说我们念这个仪轨,也就是要求十六位大阿罗汉护持正法,尤其是护持我们本道场,甚至于希望他们化身到我们道场里来护持正法。

  这个仪轨,我们听海公上师讲的时候,他就是从“由大乐中……”直接开始讲《上师供》了,这是我们在五台山听的。隆莲法师的笔记,也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再有以前在上海金刚道场听过定公上师讲过一次,也是很略的。我们这一次,比较广一点,使大家每天念嘛,有一些认识。但是有一些,我们经常听到的,就略略带过去了,因为后边还要讲的,这里就不广讲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及众圣眷

  这是顶礼释迦牟尼佛—我们的教主,“及众圣眷”—他的圣眷就是他的弟子们。

  时方遍住三宝护法俱 大悲胜智愍念烦恼众

  从无量刹广运妙神通 降临于此安享海云供

  这是我们迎请十方的三宝跟护法一起到这里来享受供养。“时方”,时间,“方”,就是空间,“遍住”,这个三宝遍十方,“遍”,无始无终,无尽的,遍时间的,遍空间住的三宝,还有那些护法,“俱”,一起来,他们的功德是“大悲”,我们前面讲过了,佛的功德,从方便说是“大悲”,菩提心;般若就是“胜智”,方便跟般若两个是不能离的。这里也就是说,大悲跟殊胜的智慧,这些三宝的功德。“愍念烦恼众”,可怜我们这些五浊恶世的烦恼重重的众生,希望你们从无量剎,从十方无量无边的佛剎“广运妙神通”,施展你们的神通到这里来享受我们的供养。“海云供”,就是普贤菩萨的海云供了。那么我们用什么地方邀请他们来呢?

  地平如掌众宝庄严敷 美妙泉池花果园林供

  大宝严城四方四门通 莲华日月庄严广座奉

  我们邀请他们来,要做一个处所了。那么我们的处所,就是一个很平广的地方,“地平如掌”。有些人说:“地平如掌”,这个手掌是平的,但是不见得很平,现在的地不是更平吗?这个有密意的:“地平如掌”,手掌是软的,踩下去,不是硬梆梆的,跟天上的地一样的。虽说是黄金为地,但是踩下去很柔软的,像软垫一样的。这个“地平如掌”也是这个意思,平是平的,但是很柔软的。“众宝庄严敷”,大地平坦得跟手掌一样,各式各样的宝贝都庄严地摆出来。这是迎请了,要以这些处所。大地上有美妙的泉池,跟极乐世界一样了,七宝池、八功德水、泉水、花、果、这些园林,一起供养。“大宝严城”,这个地方,一个庄严的城,种种的宝庄严的。这个城,“四方四门通”,四方都有四个门,都是互相通达的。在城里边,“莲华日月庄严广座奉”我们请他们来,他们的座位,就是莲花日月庄严的广座,上有莲花日月。莲花,表出离心;月是菩提心,即悲心;日是智慧。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悲心、一个是出离心,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嘛,能够出离这个五浊恶世。那么“莲华日月”就是表示智慧、悲心、出离心,也可以说就是三主要道。出离心就是莲花、菩提心就是月亮,日就是正见、智慧,这是表法。我们的一切事相都是表法的。那么这样子庄严的广座,广大的法座,请他们来坐,“奉”,就是供上去,就像我们前面奉狮子座一样的,请他们来这样子庄严的座位上坐。

  悲愍世间有诤诸调伏 立解脱道令众得依怙

  释迦能仁及诸上首尊 愿同圣眷于此降来临

  首先要请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悲愍世间有诤诸调伏”,我们这个世间上,“世间谓有诤”,学过《俱舍》都知道了,有诤的,那么祖师用各种各样的调伏方法,使我们世间能够解脱有身的烦恼,“立解脱道令众得依怙”,那么他就建立这个解脱道,出离这个世间的解脱道,使我们大家得到一个依靠。本来我们众生是“无处归投”,找不到一个可依靠的。释迦牟尼佛慈悲,“悲愍世间”,他作我们的依怙主,告诉我们从有诤的世间里边如何解脱出去,“立解脱道”。“释迦能仁及诸上首尊”,这样子具功德的释迦牟尼佛(“能仁”即“牟尼”),释迦牟尼佛跟他的上首尊,上首诸大弟子,希望跟他的圣眷,还有很多眷属,一起“降来临”,能够到这个地方来。这是先请娑婆教主与他的上首弟子们,跟一起的眷属。下边:

  十方一切胜者及菩萨 枯烦恼海炽然智慧焰

  解脱福田运转正教轮 十方声闻圣众愿安住

  “十方一切胜者”就是佛,跟菩萨,也邀请的,不是单请本区域娑婆世界的教主,十方一切佛土的佛、菩萨,他们“枯烦恼海”,烦恼,广大如海,他们可以把它断完,把这个海枯掉,这是不容易的。我们说小的水井,小的池,乃至小的河流,会枯,天旱时会天枯干,大的河流,长江,黄河不会枯了,大海更不会枯。那么跟大海一样的烦恼,都能枯掉,只有佛菩萨的功能才行。“炽燃智慧焰”,要枯这个烦恼海呢,要智慧,智慧的火焰炽燃,可以把烦恼烧干。“解脱福田运转正教轮”,解脱一切世间的苦恼,这个福田,诸佛菩萨就是我们种福田的地方嘛。这个我们从前讲过,众生种地,种稻谷之田,我们这个三宝呢,是我们培福的田,在这个田里边,用信心的犁去耕,善根的种子就会增长,最后,乃至可以成佛。所以说这是最殊胜的福田,解脱的福田,运转正教轮,她能够给我们转大*轮。那么十方的声闻,圣众也来临,不但是佛菩萨,十方声闻,“圣众”就是证到证果证道的,都希望你们来这里安住。

  

  现前治供敷设肃恭请 为利众生降临哀纳受

  现在请来之后,那么要请他们享受。“现前治供”,现前我们摆设了很多供养,恭恭敬敬地请他们,十方世界的,本土教主释迦牟尼佛、菩萨、声闻众,恭恭敬敬的请他们,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不是为了自己。这一点很要紧!我们一切的出发点从利他出发。为了利益众生,希望你们来,可怜我们 苦恼众生,“纳受”,享受这个供养。这是请来之后供养。

  

  释迦狮子有情依怙尊 大觉教法附嘱谁掌护

  全部圣言宝箧广开敷 内护正法罗汉愿长住

  这里就特别指出了释迦牟尼佛,人间的狮子,他说的教—狮子一吼,百兽都吓得跑掉了—释迦牟尼佛,他弘扬圣教,那些外道的教,全部打破了。释迦牟尼佛像狮子一样的,雄伟的,大力的,是有情的依靠,我们的尊者。他在世的时候讲了那么多的教法,那么现在正法过了,像法、末法的时候,“大觉教法”,释迦牟尼的教,“大觉”即佛,他的教法谁来掌护呢?“全部圣言宝箧广开敷”,能够把佛的圣言,这个宝箧,就是宝柜,箱子,装在箱子里的全部圣言就把她开敷出来,广泛地流布、宣传、宣扬,“内护正法”,我们讲过的,正法,要内护外护。这是内护,重点是内护,内护正法的罗汉,就是释迦牟尼佛嘱付你们,守护正法的那些罗汉,请你们长久的住在这个世间上。这是我们的主题了,虽然邀请的是十方的佛菩萨声闻僧圣者都请了,但是真正护持娑婆世界正教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嘱付的十六位大阿罗汉,那么请你们能够长久的住在这个世间上。

  圣教增长宣扬故奉请 为利有情义利祈降临

  他们的任务就是使释迦牟尼佛的教增长,宣扬,不但是能够流布十方,还要增长,是我们的愿望。为了这个原因,就是我们请你们来,就是希望你们十六位大阿罗汉能够把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到处十方宣扬,而且还能增长,这个缘故,“为利有情义利祈降临”,为了利益有情的大义,请你们,希望你们,“祈”求降临到这个世间上来。我们经常说,“义利”,“义利”有各种利益,有的利益是有害的,比如说吃喝玩乐,表面上是利益,实际是有害的。“义利”,那就是合理的,没有害的,能够走上最殊胜的解脱安乐的利益。为了众生的义利,希望你们(祈求)降临到这里。那么下边就一个一个的大罗汉的名字就点出来了。

  能仁嘱付住持正法幢 支分根本不败林间住

  具时贤善金刚锐锋子 金鸟叭曰阿雅杂具胜金

  圣尊牛呞结发罗睺罗 小路乞化布施跋罗多

  教道龙军作隐护不碎 愿俱圣眷于此降来临

  “能仁嘱付住持正法幢”,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亲自嘱付住持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正法幢的,哪几个呢?“支分根本”、“不败”、“林间住”一个,“具时贤善”,“金刚锐锋子”……这个后面一个个都要讲的。“金鸟”,这个我们跟藏本文对,好象是错了,应当是“金牛”,我们很多本子都改了,有一些还没有改,没有改的,你们自己知道就行了,不要去对外说,因为海公上师的道场还有不少,他们没有改,你们去改了,“嗬,你们改海公上师的书,不得了!”这个是不好的,说起来不好听。但是我们说呢,这也不是改海公上师的。可能是刻错了,抄的人抄错了。因为藏本文里是“金牛”,“金牛犊”嘛。“叭曰阿雅杂具胜金”,也是尊者的名字,后面也讲到。“圣尊牛呞”,牛呞尊者,这里面我们讲到的时候还有些问题要解释一下。“结发罗睺罗”,“罗睺罗”尊者,“结发”这两个字,我们也查了藏本文,是没有的,为什么加,我们还不知道。罗睺罗他的事迹上没有说他结头发的。“小路乞化布施跋罗多”,小路尊者,还有跋罗多,就是宾头颇罗堕,教导、龙军尊者,作隐、护不碎尊者。十六位尊者,希望你们以及跟你们一起的圣眷(他们的弟子),“于此降来临”,到这个地方,都到这个地方来。

  下边说他们的功德。

  断智功德悉圆成佛竟 调伏自在现住声闻身

  具足殊胜事业护正法 圣尊上座十六祈降临

  这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功德,“断”的功德,断烦恼、习气,“智”的功德,就是一切种冥跟诸冥。他们的功德,实际上跟佛一样了,成佛的功德都圆满了,断、智、悲,这些功德都有了,“调伏自在”,调伏众生,自在的调伏,没有什么困难的。但是为了要度众生,“现住声闻身”,“现”,示现,示现声闻的身份来度众生。那就是说他们实际功德,成佛的功德都圆满,他们调伏众生很自在,有主宰权的,都没有困难的,要怎么调伏都能自在的调伏,现在因为我们这个时候,他们要示现声闻身来调伏,这是自在的方便善巧的一种,以声闻身示现这个身份来调伏我们。“具足殊胜事业护正法”,他们护持正法的事业具足圆满,都是很殊胜的事业。具足这样功德的十六位上座尊者,请你们降临到这里,目的就是住持正法,“圣尊十六上座”,这样的圣者,上座,十六位,请你们降临。

  殷勤利他坚住十六尊 弃舍自利常住生死林

  主持如来圣言作守护 誓力大悲自在愿降临

  这是赞叹他们的功德。“殷勤利他”,一般说罗汉是“自利”的,这些罗汉他们成佛的功德都圆满,是利他为主的,殷勤的利他,坚住在这个娑婆世界,不离开,护持正法。这个娑婆世界,正法时期是很好的,人民福德、寿命、智慧都强,后来就越来越不好了,五浊恶世,劫浊、烦恼浊、命浊等等都来了,这些苦难不断地出现,而他们都能够“坚住”,不走,这是他们的功德。在这个苦难的世界能够为了众生“坚住”。“坚住”干啥呢?“殷勤利他”,做利他的事业。“弃舍自利”,一般的阿罗汉“自利”,自己的事情完成了,“所作已办”,就去涅槃了,不管这个世间了,他们呢,是成了佛的,以利他为主,把“自利”,自己享受涅槃之乐舍去了,不涅槃,要在这个艰苦的娑婆世界坚住下去,“常住生死林”,生死林,这个地方是个荆棘林,在里边走,不但是衣服刮破,皮肉都要刮破的,很痛苦的一个生死林里边,能够坚住,能够长住,那么这是他们的悲心。

  “主持如来圣言作守护,誓力大悲自在愿降临。”他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坚住,利他,做什么事情呢?主持如来的圣言,佛的正教,不要给他灭掉。所以说,尽管这个末法时期,魔很强,法很弱,但是我们也不怕,有十六尊者他们受了佛的嘱付来护持正教的,只要你好好地求的话,决定他们护持你。

  我记得海公上师从藏地学法回来,他是打印度转过回到汉地,在印度经过菩提道场,佛成佛的地方,菩提树下,很多人朝圣,都在那里礼拜。他也在那里大礼拜。但是这个时候,因为到印度去,印度的外道很厉害的,你是佛弟子呢,他要害你的。大概吃了一些外道偷偷放进去的一些有毒的东西,泻肚子,泻得很厉害。海公上师为法忘躯,即使在泻肚子很厉害的时候,他还是在菩提道场大礼拜。有一次拜得实在支持不住了,晕倒在地。就在晕倒在地的一剎那,就看到一个很高大的印度的圣者,十六大阿罗汉之一(名字我以前记下来的,现在久了不看,名字记不住了),就现身了,他就对海公上师说:“你以后……”,最后一句话就是:“只要以后你回到近慈寺一打钟,我就来。”这个话是海公上师亲自对我们说的。这一位尊者说:“你只要一打钟好了,我就来了,来护持了。”这个就是说,虽然我们没有看到,但这个话决定的,他已经说了,决定来的。所以海公上师回到汉地之后呢,近慈寺本来是个破破烂烂的一个道场是住军队的,国民党的军队,后来因为海公上师去,他们的部队首长就把这个庙让给他了。很快地近慈寺就成了一个殊胜的道场。这是护持的一个证明。

  那么“主持如来圣言作守护”,这十六尊者决定是“誓力大悲”,决定护持正教的,这是他们发了誓言的,在释迦牟尼佛面前发了誓言的。“大悲自在”,他们发了誓愿护持正法,这样子大悲自在,慈悲大悲自在。我们的“自在”,烦恼自在,什么事情都跟着烦恼转的。而这些尊者,佛菩萨都是大悲自在,随着悲心转的,我们这里有苦难,要求他解除我们的苦难,他们悲心起了,随着这悲心就到这里降临,大悲自在,希望你能够降临这个地方。

  归依真实诚谛近事者 亲承三宝尊前善敬事

  这是法炬近事。这个近事据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皈依真实诚谛的近事,就是真诚皈依四谛的。这个因为我们翻译的字跟藏文去对照才能明确的知道。藏文里边有皈依真实四谛的这个意思。那么这样子的近事,就是真正皈依三宝的近事,他嘛,也是圣者,他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嘛。“亲承三宝”,亲自承事三宝的近事就是承事三宝的人,“尊前”,法炬尊者是个居士,“善敬事”,在三宝尊前亲自承事,在做那些事情的,恭敬地为三宝办事的这个尊者,就是法炬近事,也邀请他来。他是帮助十六尊者弘法的。他的形象经常背着经书,背起,十六尊者走到哪里,他们的经书由他来给背,这个后边还要讲的,他的公案可以说起。

  面前迎请福田大宝洲 为利有情愿悉普降临

  那么什么都请来了,先是释迦牟尼佛和他的上首弟子们,还有十方的佛菩萨、十方的声闻,全部都邀请来了。主要的是十六大阿罗汉,还有帮助十六大阿罗汉住持的法炬近事,这些福田,都是我们的福田。“大宝洲”,就是产生一切宝能够从这个地方生出来的。这是个比喻嘛。把这些福田大宝洲全部请来,为什么?“为利有情”,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不是为自己,自私自利。为了利益一切有情,请你们,希望“愿悉普降临”,希望你们一起都来。

  迎请之后,下边的颂就是对三宝的一些功德的。

  唯喜我福德运会俱 吉祥世尊善来此

  尽我所有作贡献 世尊于此愿安住

  这是对佛说的。“唯喜我福德运会俱”,这个我们查了藏文的原文,这很不好解,“运会俱”,汉文看起来会有误解。那么藏文的原意,我们根据,当然,我们只是表面去查,就是说,我们现在有这个福报,有这个好的缘,释迦牟尼佛能够很慈悲的到这里来了,他来了之后,当然,尽我所有的一切作供养。这个我们讲《事师五十颂》里边都讲过了。所有的自己喜欢的全部供养。这样子供养之后,希望佛于此安住,在这个地方能够安心地住下来。那么这个地方不是还有个“居”字吗?我们念诵的时候,要是安居的时候,就念“安居”。佛是比丘僧嘛,要安居的。平时就念“安住”。

  下边是赞叹上师的功德。

  以谁殊恩令大乐 于剎那际显现升

  等同大宝恩师体 持金刚足莲座礼

  圣教广大求加持

  哪一个的、什么人他的特别殊胜的恩德“令大乐于剎那际显现升”?“大乐”就是“空乐无分”的那个“大乐”,也就是成佛的那个果。能够剎那际就升起来,现前,升起来呢,“等同大宝恩师体”,就能够跟大宝恩师的功德作同样的,先成上师功德身,实际上把上师跟佛一样的看,就成佛了。这个我们一开端的时候已经介绍过了。我们念《上师供》也是这个意思,这里也是这个意思。这句话,据说藏文《罗汉仪轨》里这一段是没有的。那么这句话却是在《上师供》的注解里边,帕绷喀大师的《掌中解脱》里边见到过,哪一页我是记不起来了。就是说上师的恩德,殊胜的恩德,使我“大乐”,成佛的空乐无分的那些境界、大乐境界、剎那际能够现出来。

  “等同大宝恩师体”,跟我们的大宝恩师,大宝即摩尼宝,一切都能够给我们的,要成佛就给你成佛,要成阿罗汉成阿罗汉,要求增上生就增上生。你是什么机,给你什么果。那么要成决定胜就决定胜,要成佛就成佛。“等同大宝恩师体”,大宝恩师的功德体,就是佛。能够他一样,那就成佛。“剎那际”,帕绷喀大师的《掌中解脱》有这个话,至于哪一章我是忘掉了,我也没去翻嘛,但是以前翻过,有这个记忆。“于剎那际”,一剎那就成佛,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喽,就是即身成佛的意思。很快的时间,就是说这个“即身成佛”,在我们无边的时间长流里边,跟一刹那是一样的,众生流转无始无终,在整个的时间的长流里边,即身成佛看起来就像“剎那”一样的,很快的。

  “等同大宝恩师体”,在一剎那间就显现出空乐无分的大乐,跟大宝恩师的功德体能够相等,师就是佛。跟师相等就成佛。“持金刚足莲座礼”,在这样的上师面前,“持金刚”,就是上师,就是佛。“持金刚足”,金刚持,《事师五十颂》都讲过,在上师的足下恭敬顶礼,目的呢?“圣教广大求加持”,也不是为自己的利益,为了佛的正教能够广大流布求加持。这是第一个,对上师的。

  具足大悲依怙主 显示一切智智尊

  福田功德大海剎 于诸如来我敬礼

  圣教广大求加持

  第二个颂赞叹佛的功德,三宝的功德,上师三宝他们的功德,这样子大,我们就要皈依他们,“南无古 汝人 白尔南无布打耶南无达磨耶南无桑 我阿耶”。“具足大悲依怙主”,一切众生的依怙,他是具足大悲心的,对一切众生,不管是怨的、亲的乃至仇人,过去杀害过的,都要同样的大悲救度,这样的依怙主。这是悲心。“显示一切智智尊”,他显示出一切的智慧,成佛的智慧,都有,这样的尊者,就是说智慧圆满、悲心圆满。“福田功德大海剎”,他的功德,还有福德。智慧悲心,还有福德功德,同大海一样大的功德,这样子的福田,是我们的福田。“于诸如来我敬礼”,这样子的如来,具足上面的功德的,一切的佛,我都恭敬的礼拜,目的也是“圣教广大”,要求圣教佛的教广大流布,求加持。

  能生清净离贪欲 妙善解脱恶趣轮

  成就唯一胜义谛 寂静正法我敬礼

  圣教广大求加持

  这是皈依法宝。法宝的功德,能够生出清净的离一切贪欲。我们凡夫总是“贪”,就是一个“贪”,来流转三界。欲贪,就离不开欲界;色贪,就离不开色界;还有一个无色界的贪。这三个贪不除掉,三界的流转就不能停息下来。那么他能够离贪欲,一切贪,欲贪、色贪、无色贪,都能够离掉,这是清净的,一点也没有贪的。“妙善解脱恶趣轮”,这个妙善的解脱,善巧的解脱,“妙”,在《俱舍》里说是“无漏”的,我们说“善”,有“有漏善”,有“无漏善”。有漏的善,只能感人天的福报;无漏的善,感解脱成佛的果,所以说妙善,殊妙的,无漏的善,能够解脱。最明显的,大家都害怕恶趣,那么当然,因为藏文里没有这个原题,我们也无从考察,照规矩讲,三界也在里边。“解脱恶趣轮”,我们也可以这么说:解脱恶趣,解脱轮回的苦,三有轮回的苦都解脱。

  “成就唯一胜义谛”,这个“成就唯一胜义谛”,“谛”,两个“谛”,一个胜义谛,一个世俗谛。怎么叫“唯一”呢?照我们的想法是这样子的:因为世俗谛呢,好解,而胜义谛,一切的法空,却有好几种。有经部的胜义谛,有部也有胜义谛,也有瑜伽部的胜义谛,中观宗的自续派的胜义谛,还有应成派的最高的胜义谛。“一切法宝”的胜义谛,这是唯一的最高的。在佛的身份上,真俗二谛是不分的。我们没有成佛之前,当你观胜义谛的时候,世俗谛就不见了,当你观世俗谛的时候,胜义谛也就不见了。而佛能够同时观察两个谛,同时观,有胜义谛现前,有世俗谛也现前,那就是在密法里边“空乐无分”,“空”就是胜义谛,“乐”就是缘起的乐,胜义谛没有什么乐不乐的。“空乐无分”,一个胜义一个世俗无分的,唯一的,合成一个了。那么这样子的最高的了。这个法宝的最高的功德。“寂静正法我敬礼”,这样子“寂静”,一切烦恼,都是烦乱、吵闹人心的,受的苦也是使人的心不安的,这些都寂静了。烦恼啦,苦果啦,全部寂静下来,有这个功能。能够寂静一切烦恼苦果的这个正法,我恭敬地礼拜,要求呢也是正法、正教广大。正教广大才能利益众生嘛,这个我们要联系来看。所以求圣教广大,目的也是要利益众生。

  这是敬礼法宝,下边敬礼僧宝。

  解脱显示解脱道 清净学处善安住

  正士福田具功德 胜会僧伽我敬礼

  圣教广大求加持

  这个圣者他已经解脱了,他不但自己解脱,还要开示解脱的道,告诉我们如何解脱。解脱的重点,“清净学处”,是“戒”。要解脱,第一是从戒定慧下手。戒定慧里边,开头是戒,没有戒,定不能生;没有定,慧也生不起来,而且这个“定”必须要从戒生的“定”才是正定。外道他们的定,不是从戒生的,不是正定,他们也只能产生有漏的果,无漏的慧,产生不出来的。由戒生的定,才能产生无漏的慧,无漏的慧才能断烦恼,出三界。“清净学处”,我们在《上师供》里边,“三世诸佛唯一解脱道”,也是重视解脱,后边还有一个颂:“功德生源戒海广复深……”也是赞叹上师的功德,他的戒又广又深,戒又多又深又细致,都是重视“戒”。由戒才能够上到后边的定慧。所以说“清净学处”,那么“善安住”,圣者呢住在清净的戒律里边。“正士福田具功德”,“正士”,海公上师说,“正”都是合乎戒的,合乎戒的“士”,那就是“正士”了。那么最合乎戒的,举心动念不会一点点违背戒的。凡事一切的细节全部做到的,那就是佛。“正士福田具功德”,这些阿罗汉也是具足佛的功德。

  “胜会僧伽我敬礼”,这样子殊胜的具慧的僧伽就是僧众、僧宝,我敬礼,目的也是圣教广大求加持。那么这里的“正士”,也可以是阿罗汉,皆是正士的福田,是我们众生的福田,具足很多的功德的僧宝。僧宝,不但可以是阿罗汉,证果证道以上的菩萨也好,阿罗汉也好,都属于僧宝的,那么没有证果证道的呢,像刚来出家的那些比丘、沙弥之类的,因为他们将来的果必定还会证到证果证道,在广泛的僧宝里边也包括进去了。真正的皈依僧宝,“正法贤圣僧”,“诸佛正法贤圣僧”,是证果证道的僧,凡夫僧不在此列的。贤圣僧,“宝”嘛。凡夫僧,果上是能证果证道,但现在还不是证果证道,不能称宝。那么广泛的僧宝,包括凡夫僧。这个是真正的僧宝,“胜会僧伽我敬礼”,敬礼僧宝。

  三界一切诸众生 一切恶趣令清净

  转于无上妙*轮 释迦狮子我敬礼

  圣教广大求加持

  这是赞佛的功德。三界的一切众生都在受苦受难,尤其在恶趣的,那是苦得更厉害,那么他发愿,一切使他们清净不受苦。那么他有什么方法呢?我们前面讲过的了,佛教化众生,三个示导。一是神变示导,现点神通使你相信;第二是记心示导,你心里有什么想法我都能说出来,也使你相信;最后,教诫示导,用正法,教授教诫给我们,然后我们依法修行,才能真正地达到解脱,菩提的果。所以说,三个示导里边,第三个转*轮的,是最重要的。那么释迦牟尼佛,转无上的妙*轮,最高的、最无上的*轮,就像狮子吼一样的,一切野兽都吓得跑掉了。释迦牟尼佛*轮一转,一切外道得那些邪论全部都摧毁了,这样子的释迦牟尼佛, 这样子功德的释迦牟尼佛,我恭敬的礼拜,目的也是求圣教广大,求这个。

  一切过失悉解脱 一切功德善严身

  一切有情唯一父 一切智智我敬礼

  圣教广大求加持

  赞叹佛的功德,一切过失都解脱的。《俱舍》里就说了:“诸一切种诸冥灭,拔众生出生死泥”。断德、智德、悲德,全部都圆满的。这个“过失”,“诸冥”也好,“一切种冥”也好,这些过失都能够解脱、能够消除的。那么,“一切功德善严身”,就是《俱舍》说:“拔众生出生死泥”,这是悲心的功德,也是我们的恩德;断的功德、悲心的功德、智慧的功德,全部是圆满的。以这个功德来庄严我们的身体。这释迦牟尼佛身体庄严呢,以功德来庄严的。我们普通世间的人呢,就是喜欢用那些珍宝啦、金银首饰来庄严,这个是世间的庄严。这个“庄严”实际上并不庄严,只是表示你有钱,也是说福报吧。但是你拿来干什么呢?目的是什么?仅仅是显示我有钱,或者是要装模做样,有不好的希求来勾引人,这是不好的了。

  据说,我在温州的时候,有一个居士,他跟我说,他说他的姐姐,十个手指,戴了九个金戒指,这干啥嘛?当时,温州的抢劫案很多。温州的治安是不好的。我在温州就听到好几个,一个是说马路上发现一个箱子,里边打开来,一个人,身体手、脚都砍掉了,身体装在箱子里边,这不是吓死人嘛。这杀人,谋财害命。再听到温州一个什么江浮起一个麻袋,打开来,一个死人,也是解剖了装在麻袋里边,丢到里边的。那么这些庄严品,不但是对自己说不是美的,同时还要招来一些横祸。而释迦牟尼佛、菩萨们的庄严,功德庄严,人家抢也抢不了,而确实人家佩服,确实是最大的功德。所以将一切功德善严身。

  “一切有情唯一父”,就是拔众生出生死泥。众生在苦难中,唯一可以依靠的—人间,父亲是最有力量的,母亲虽然慈悲,她的能力是不够。有一个公案:一个小孩掉到水坑里去了,很危险,要溺死了,他的母亲,旁边拼命大哭叫,但是她没有办法救他,结果他父亲看见了,二话不说,嘭!跳下去,就把孩子救出来了。这个,佛经里边有这么一个公案。那就是说,母亲的悲心是大,智慧、勇气就不大。只有父亲,他是有智有勇,他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哭的时候,跳下去再说,把他救起来。这个也就是说:“一切有情唯一父”,我们的释迦牟尼佛,救度我们,就像父亲对独子一样的爱护来救我们的。

  那么他“一切智智”,他具足一切智慧,就是释迦牟尼佛。赞叹佛的。前面是赞叹他的一个功德,这里又是一个功德。

  “圣教广大求加持”,这样子的佛,我礼拜恭敬,目的还是要求圣教广大、流布。

  若凡生灭诸戏论 于彼断除理能成

  谁善宣说缘起教 能仁自在我敬礼

  圣教广大求加持

  “生灭诸戏论”,戏论就是说一些无意义之话。我们众生执着这个世间,做的事情都是戏论。戏论,我们古代的祖师,他的说法分成两种,一种由贪生的,《俱舍》里也由这个讲法,就是众生从“贪”,而一些修道的外道从“见”。这是两个。那么从贪生的一些各式各样的东西呢,就是贪生的戏论。从见生的戏论就是各式各样的,说一切法是常、一切法是大自在天造的,等等。那么这些戏论在中观里边,龙树菩萨总结成了八种,“八不无生”。就是说世间上谈的,要么就谈生、要么谈灭、要么说常、要么说断、要么说一、要么说异(就是一元论、多元论之类的)、要么说来、要么说去,有来有去,来处。

  《中论 ·观因缘品第一》颂云: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也不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那么中观里边,第一品就是〈观因缘品〉,龙树菩萨就批判了。真正的缘起来说,既不是生、也不是灭,也不常也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也不出。“生灭”,这是举了第一个生灭,凡是生灭也好,常断也好,一异也好,来去也好,这些戏论,都是不符合真理的,都是戏论。戏论就是说没有道理的一些空话。那么真正的佛的道理是缘起的,既不是生、也不是灭,也不是常也不是断,也不是一也不是异,也不是来也不是出。这些生灭等等的戏论,全部断除,而能够有“理能成”,有力量。因明的各式各样的理论,能够成立的。

  “谁善宣说缘起教”,那么要把这些戏论除掉,要靠“缘起”。宗喀巴大师学中观,最后文殊菩萨给他开示,他就悟到缘起了,就做了个《缘起赞》,这个是极好的一篇论,当然也是比较深的,是讲中观见的,最高的中观见。那么这样子的“缘起教”,是哪个人说出来呢?不但是说,而且善巧的,没有毛病的,圆满的说出来的,那就是释迦牟尼佛。

  那么我们把《中观论》的接下去念,它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也不出,能说是因缘,”说因缘就是缘起,“善灭诸戏论”,这个因缘,殊胜的缘起论,就可以把外道的一切戏论,不合道理的那些论都叫戏论,把它善巧地全部灭除掉。“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这样子的佛的功德,他能够在一切说法中最第一的,善巧的谈说缘起教嘛,所以说:“诸说中第一”,那样子我顶礼,这个意思,同这个颂一模一样的,哪个能够最善巧的宣说圆满的缘起教,这样子的功德的人,那就是佛。“能仁自在”,就是释迦牟尼佛。“能仁自在我敬礼”,我恭敬的礼拜,“圣教广大求加持”。目的也是要求圣教的广大,流布。

  这三段都是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功德。我记得我们在开始上海金刚道场听定公上师讲的时候,好象他这样子的判的,因为很早了,大概解放前吧,在上海,他是这样说的,好象,我只是脑子里记,没有笔记,笔记都收完了,文革的时候什么笔记都没有了。他说的第一个颂,释迦牟尼发心的时候,要发心要断除一切众生的苦恼,尤其是恶趣。第二个颂是说释迦牟尼佛修行的时候,一切过失都解脱,一切功德都成功,修成功。最后第三个颂是说法的时候,“若凡生灭诸戏论,于彼断除理能成”,定公上师以这三种来判这三个颂。也很好。当然,其他的判法也可以,这个判法也是可以的,也很好的。

  那么这三个颂,本来并列了,它的意思看不出来。那么佛法僧的,先是上师的功德,佛的功德,法的功德,最后三个颂,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三个颂的功德,或者说,是发心时的功德、修行时的功德、说法时的功德,这个是赞叹。说完了。

  顶礼无等观无厌 金色光聚庄严身

  一面二臂跏趺坐 右手镇地左等持

  这是赞叹释迦牟尼佛。我们一心顶礼,“无等观无厌”,“无等”,没有一个人可以跟他相等的,佛的功德是无等,只有佛跟佛才能相等,一切有情都不能跟他相等;“无等观无厌”,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再看也不会厌的,我们世上的东西,久看呢总是要厌的。你说好吃的东西,吃了一百天,你就吃厌了;再好看的东西,看上一百天,也看厌了。这个最现实的就是男女的事情,开始相见的时候,迷掉了,看不厌,结婚了没好久,看厌了,不要了,外面又去找新的。这是众生的烦恼习气。而佛的功德呢,再怎么看也不会厌的。“金色光聚庄严身”,佛的金色的光,佛的身是金色的身,“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面二臂跏趺坐,右手镇地左等持”,这是顶礼释迦牟尼佛。时间还有,我们再念一段。

  归诚礼拜聚供献无余 罪堕忏悔众善皆随喜

  *轮常转久住世间请 以此众善资粮回菩提

  这是七支供。“归诚礼拜聚供献无余”,这是礼拜、供养。“罪堕忏悔”,这是忏悔支;“众善皆随喜”,随喜支;“*轮常转”,这是请转*轮;“久住世间请”,请佛住世;那么七支供,第七“以此众善资粮回菩提”,回向支。所有的一切我们造的善的功德,包括前面的礼拜供养的功德,包括自己所有的其他的功德,善的资粮,一切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回向菩提,就是为了利益众生嘛。这是七支供。那么回向菩提之后,这里要求什么呢?《罗汉仪轨》里头要求的—

  师身寿康法流善增盛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违缘苦厄罪消生安乐 戒德威光炽盛求加持

  要求“师身寿康”。师身寿康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正法久住嘛。我们学这个噶登纳甲,学《事师五十颂》,这个道理,不要多说了,都明白啦。上师是一切三世诸佛的化身,佛要做的事业,就是师在做。你看我们现在娑婆世界,佛的正法,哪个来住持?就是师嘛,出家的师父,各式各样的上师,当然不能邪的上师、假的上师,冒牌的、不合格的是不在里头。《事师五十颂》也有。合格的上师,他就是住持正法的代理人。佛,灭度了,哪个住持?现前的,就是那些大比丘、那些法师们、上师,他来住持。如果说,不是有一个辩论嘛,我们也讲过,如果说这些不是佛的化身—佛,他是发了愿的,他就是要度生的事情、事业不断的。那么你说佛的度生事业就断掉了?既然不断,那么哪个来住持呢?就是这些上师来做。所以说,“师身寿康”就是正法久住的一个必要条件,上师的身体能够寿命长、健康,那么“法流善增盛”。他们弘扬了正法嘛,正法流布,不但是能够流传,而且增盛,就像夏天的海一样的不断地涨潮的时候,不断的增上,“圣教旌旗广布”,圣教的旗帜,到处遍布,那就是说圣教到处弘扬;“民物殷”,因为圣教弘扬了,大家依圣教,佛的教法去做,那么人民安乐,五谷丰登,物产丰富,这是靠善根来的,我们为什么穷?物产越来越少?就是福报不够,没有依着正法去做,依烦恼造罪,将来是越来越穷的,穷到后来,《俱舍》里说,饥馑劫来了,饭都没得吃了,因为没有了,那么这是小三灾。圣教到处流布的好处,人依着圣教来做,那么人就安乐,物产也丰富,一切违缘苦厄罪消除,能够生起一切安乐。“违缘”,修法的障碍;“苦厄”,感到的苦果;“罪”,造的罪,都能够消除,使大家都得安乐。

  “戒德威光炽盛求加持”,我们说僧宝的功德,最大的是“戒德威光”,根支具尊者,他是降龙罗汉。降龙罗汉,说法很多,各式各样的,但是真正的佛经上说呢,某个地方有个毒龙很厉害,要害人的,很多有神通的罗汉去,他们互相比神通,不相上下,这个龙不走。佛就对根支具长者说:“你去嘛,你去降伏。”大家就奇怪了,这个根支具长者既不是善说法的,也不是有六通的,他怎么去降呢?但是佛说他去降,根支具长者就说我就去。这个跟上师听上师,上师怎么说我就怎么相信,他说我能降,佛说的,我就去嘛。他就去了。去了之后,大家看希奇嘛,看他怎么降?很多人就跟着他跑,看着他跑到龙危害的地方去了,尊者远远的就跟龙说了:“贤者,”很客气的,“你是贤者啊,”他说,“你好走了吧!”这么一说,这个龙尾巴一摇就走掉了。大家很奇怪,怎么?本来想看斗法什么的,显神通的,什么都没有,就这么一下走掉了。“戒德威光”,所以佛也好,真正的僧宝,持戒的那些僧,阿罗汉之类,都有戒德威光。那么我们住持正法,僧宝没有戒德威光的话,自己不持戒的话,绝对不能住持正法起来。最起码的条件,要有戒,那么正法才能住持起来。所以说呢,我们要求礼拜、供养这些福德,七支供的功德,希望师身寿康,法流增盛,圣教到处流布,能够使人民快乐,物产丰富,一切违缘苦厄罪障都消除,大家都得安乐。“戒德威光”能够炽盛,“求加持”,这是对出家人来说,都要得到“戒德威光”。持戒,就是要好好持戒。那么,“求加持”,这个地方求加持。

  下边,就是一尊一尊的阿罗汉,分别地礼拜,祈求。以前我们没有这些资料,现在我们发现在一个《内明》杂志里边,有一个简单的资料。我们已经印了吧。大家可以明天,今天本来以为要讲到了,希望明天大家把资料拿来。。

  我们另外还有一些资料,比这个还要详细一点的,那么给大家说的时候,介绍以一下他们的功德事业。这是我们第一次开广地讲,以前都没有这么讲过。

  好,今天时间到了。

  《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第七讲

  今天接着讲下去,就是十六尊大阿罗汉一尊一尊的求加持。

  上次有一个颂,介绍其他的翻译。就是“以谁殊恩令大乐,于剎那际显现升,等同大宝恩师体,持金刚足莲座礼。”这个颂参考其他颂更清楚一些。引下来的,我们黑板也抄了,“依谁三身大乐位,及共悉地剎那赐,犹如如意摩尼宝,金刚足莲我敬礼”。这是说,跟摩尼宝、如意宝一样的金刚上师,他就可以很快的一剎那使我们得到三身的大乐位,成佛了,法报化三身的空性大乐的成佛的位置。不但是成佛了,其他共同悉地成就乃至三身大乐的宝位也能成就。很快的,一剎那,这一剎那很快,即身成佛的意思。这个我们看了看自己的《上师供》里面也有这么一个颂,意思一模一样的。藏文可能是一样的。在传承上师念完之后,“谁之悲心使我大乐界,乃至三身胜位现世成,等同无上大宝恩师体,持金刚座足下卡择洛”。意思是一样的,这几个颂可以互相参考。

  上次有个条,问我们念的加持颂“能成众德之体具恩师”,“恩师”是哪一个?你看一下发的仪轨就知道了。这里的重点是如理依止上师,这是最重要的。修行的第一歩就是要如理依止上师,重点是在如理依止。这个上师看是什么上师了,你自己的上师是什么就是什么人了。我们的翻译把恩师放在前头了,这是主次了,实际上如理依止就是主次,这是修行的第一个要点,如理依止对我们有恩的上师。这个上师并不是指哪一个哪一个,就是你要如理依止。

  今天我们给大家发了一份补充资料,这是对十六大阿罗汉简单的介绍。本来要印其他一本书,但太麻烦了。那么就这样子可以了。我们根据资料讲一下。

  十六大阿罗汉之一 根支具尊者

  顶礼底斯尔大雪山 长老圣尊根支具

  金炉然香手执拂 一千三百罗汉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第一尊,我们的开端,十六尊大阿罗汉的第一尊阿罗汉,写的就是根支具。根支具尊者我们介绍过了,他主要是持戒。佛制的戒,大的小的,只要一制,从来不犯的。这样持戒,戒德威光非常大,乃至可以降龙,龙看了戒德威光呢它也害怕。但是我们查了根支具圣迹,并没有所说的大阿罗汉的那些情况。这到底是不是我们也不敢肯定。但我们现在说第一尊阿罗汉,就是在西藏藏本里说的另外一位,这一位就是因竭陀尊者,因为资料不够了,从因竭陀尊者事迹来看,并没有降龙那个事情。

  在雄伟的冈底斯尔雪山,就是底斯尔大雪山了,因竭陀尊者住在那里,也是一千三百个阿罗汉是他的随从弟子。他手里拿的一个钵,还有一个拂子,就是撢尘的拂子,对这样的尊者敬礼。因竭陀尊者,我们可以参考大的罗汉仪轨,这里边讲的比较仔细一点。我们资料也介绍了一些,两下可以对照。因竭陀尊者手里拿的东西表示什么?手里拿的钵,金炉燃香,说的是拿的香钵,那是一样的。

  这个钵的来源—因竭陀尊者为了他弟子的利益,就跑到附近山上一个地方去静修,这个山那个地方,有很多非人药叉之类的,他们修行的一些好的、信佛的、上路的,就供养因竭陀尊者一个拂子。印度很热了,拂子也可以扇凉用的,非人药叉就送他一个钵,他这里记录是钵。

  他拿这些象征性的东西,我们看到、摸到,或者闻到钵里边烧的香,这个钵就是香炉了,香钵里边燃香的香气,闻到或看到拂和钵,或摸到香炉,都可以得到持戒的芬芳和它的味道。从这里边看呢,因竭陀尊者和根支具有接近之处。拂子可以给人扇凉了,免除一些痛苦了,也可以除病的。就是说看到、闻到或是摸到都可以除病,一些痛苦也可以除掉。它还有一些用处,摸到它之后,可以解除六个根本烦恼,就是贪、瞋、痴、慢、疑、邪见了,还有二十个随烦恼。它本来是除病、痛苦了,也可以扇凉了,就得清凉了。只要看到、碰到尊者手里拿的拂子呢,就可以除掉烦恼,根本的六个烦恼,二十个随烦恼,都可以除掉。不单是向上的烦恼可以除掉,心里边的烦恼痛苦也可以除掉。他的加持力很多。听到它、闻到香钵,功德都有很大加持力,甚至于持戒的加持。这是尊者手里拿东西的功德。

  因竭陀尊者圣迹

  他的简单历史,在古印度王舍城有一个叫热桑的家族,是个外道。他的妻子叫德丹玛,她是信佛教的。这个外道家里,妻子信佛。妻子怀孕时候,要求她的丈夫,邀请释迦牟尼佛跟他弟子一起来应供。她的丈夫虽然是外道但也答应了。当时释迦牟尼佛正在王舍城附近一个竹林园,邀请后就到他们家里,得到了很热烈的隆重的欢迎和供养了。热桑就问释迦牟尼佛,他的妻子将来生的是男的还是女的,释迦牟尼佛就说,将来生的是男孩子,他出生以后的名字叫“光”,将来对你们热桑家族里边带来很多光芒,他有无比的财富,他将拥有很大的财富。释迦牟尼佛就给他授记了,将来还要跟着我,修学佛法,做一个僧人,最后成为阿罗汉。

  热桑是一个离系子派的外道了,他的一施主叫拉日嘎的外道,就向热桑问了,对释迦牟尼佛不恭敬了,就直接喊佛的名字了:“乔达摩他给你说了些什么?”热桑就老老实实把释迦牟尼佛说的话告诉他了。这个外道会算命,他一算,看到释迦牟尼佛说的话都会验证的,将来会实现的,这样释迦牟尼的预言是准确的了。他就想:乔达摩(就是释迦牟尼佛)的预言真的实现了,他的声誉就要升高,我们裸形外道的声誉就要降低了。热桑这个人是裸形门派的信徒了,可能他会皈依佛了。就想办法,假使释迦牟尼佛的预言实现了,对他们裸形外道绝对有损害的,可能热桑也会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皈依佛的。要想尽办法让佛丢脸,把他的预言弄破。这么想后,他就对热桑说了,“你要相信这个狂妄的乔达摩干什么呢?他知道什么东西?根据我的法力(就是说裸形外道可以推断的),这个孩子生出来后,你们家的血统要断,光的意思就是火,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大火要把你们家烧得光光的,从此你们家也就断掉了”。他又说了很多不吉祥的话。

  热桑听了之后,对外道头子说的话感到很恐惧,就想这个孩子不好,对家里有害了,就想堕胎把孩子弄掉。他就给妻子一包堕胎药,想把他打掉。因为业报的关系,这个孩子有他的福报,他的妻子吃了那个药之后,并没有打下来。热桑非常生气,他把妻子拉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就把她打,打得差不多要死的时候就把她杀掉了,把她弄死了,把尸体拖到一个尸林里边去了,要把她埋掉。祼形外道听到之后,就很高兴了,“这样嘛,乔达摩预言这孩子将来要变成大富翁,有财富了,还要出家证阿罗汉了,现在母亲也死了,孩子根本就活不成的。”他们就这样来嘲弄释迦牟尼佛说他预言不准,并把热桑把他妻子弄死的消息到处传播。

  释迦牟尼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跟弟子们一起到尸林里边来。这个时候,国王和他的臣也都来了,到尸林附近来看这个事情。佛站在一边微笑,—这些人要害佛,讥毁佛,那是做不到的。热桑看到佛他们来了,就与外道说不要埋了,用火烧起来,把尸体烧掉算了,叫热桑点火。点火之后就把妻子烧了,尸体全部烧了,几乎烧完了,都烧成灰了,但是她的肚子无论摆多少柴也烧不了。当她的肚子火烧得厉害时就崩开了。崩开了后,大家看到一个发育很好的孩子,大家看到很稀奇。佛就告诉热桑:“你把火里边的孩子抱出来吧!”但是那些外道阻止热桑去抱,因为热桑也是外道的弟子,他不敢去抱。

  释迦牟尼佛看热桑不去抱,就派了他一个弟子—耆婆童子,去把那个孩子从火里边抱出来。(这个公案,《俱舍》里也有)一般说来,去火里抱孩子,抱的人也会被烧死,耆婆童子对佛信心很足,毫不怀疑冲到火里,不害怕,佛说能抱出来我就去抱。这个也是信心具足了。这个孩子抱出来一点也没烧伤,耆婆童子也没烧伤。

  这孩子长得很漂亮,抱出来之后,外道很惭愧,也很难过。释迦牟尼佛就对热桑说:“你妻子虽然已经死掉了,这个孩子要好好活在那里,你要好好地照顾他。”但外道对热桑说:“不要照顾,千万不要认火里抱出来的这个孩子,不要养他。如果养的话,你家要遭难的。”热桑听了外道的话,不愿意养这个孩子。释迦牟尼佛就给这个孩子取个名字叫“火生”,火里边生的,就是光的意思。把孩子交给别人怕外道害他,干脆把孩子交给国王。国王是信佛的,孩子托给了他,他就养了。在国王的照料下孩子就长大了,这个孩子就是因竭陀尊者。

  因竭陀在藏文的名字叫行那琼,就是说从火中生出来,他生出来不是按平常方法生的,他出生是不平凡的。因为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只要教他一点点知识,他可以把学过的东西,全部把要点记住,所以又称他“苏杰西”,就是说他理解的很快。我们说反应快就是速疾智,你教他的知识,很快把要点都掌握了。

  有一天,因竭陀的舅舅,他在几个地方游行,到王舍城来了,他听到他的姐姐死掉了,他嘛想证明一下佛说的预言是不是真的,他就这个事情问了几个邻居,他们都说佛的预言一点也不错,并且告诉他这个孩子,(就是他的外甥了),叫国王养去了。这个舅舅就去找到热桑,就是孩子的父亲了,说:“你这个笨蛋,相信裸形外道的话,把自己的妻子杀掉(热桑的妻子是他的姐姐嘛),自己的亲生孩子也不肯养。你假使再不去养你的孩子,不去领来的话,我要把你杀害妻子的事情记下来,把这不光彩的事情到处宣传,让大家都知道,让你的名声扫地,还要告诉国王,以杀害妻子的罪来处罚你”,他的舅舅对他姐夫这么说。热桑听了很害怕,要告他嘛!还要到处宣传。就跑到国王那里去,就说要把孩子领回去,国王不答应。热桑也没办法了,国王不允许他就求释迦牟尼佛了,请佛帮忙让他把孩子领回去。佛慈悲了,要领你就领吧!后来热桑死掉了,他的孩子就是因竭陀成了他家族的主人了。因为他过去的福报,他的财富也越来越多,他的大量的供养,对穷人广大的布施,做了很多慈善事业。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对他的财富很多的预言也应验了。他就在母亲被杀的地方造了个寺庙,在寺庙里大量的布施,多方救济,并且把庙供献给释迦牟尼佛。这个庙就是现在叫“贡聂贝蔡寺”(藏文名字),意思就是纪念他母亲的了,这个庙大概现在还在了。

  因为因竭陀的财富很多,他穿的衣服跟天人穿的一样。一天洗过的衣服放在太阳底下晒了,被风括走了,这个风把衣服刮到国王的宫殿里去了,国王看到这么贵重的衣服,问大臣才知道,他以前养的那个孩子现在成了大富长者,富得不得了。有一次,因竭陀邀请国王跟朝廷文武大臣到家中来作客,国王带着大臣就到他的家里来了。国王一看因竭陀家里的财富比国王还多。但国王的品质极好,并不妒嫉,也不羡慕,他跟从前一样,以前是他养的了,并且很爱护他。但国王的儿子阿阇世王就起了坏念头,回去后就把他的父亲瓶沙王杀了,篡位了。他就动脑筋,对因竭陀尊者:“你是我父亲养大的,所以我们跟兄弟一样了,既然我们是兄弟,你应该把你的财产分一半给我,这才是合理的。如果你不拿给我,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因竭陀尊者说:“对我来说,没有这个必要分给你,我把我的财产全部给你都可以的,用不着分的。”就把财产全部交给国王,自己又找地方谋生去了。

  由因于他过去做了很多的善根又成了富翁,很快又富了,而且变得比以前还要富。阿阇世王的财产一点也没增加,阿阇世王心里更加妒嫉了。“他的财产全部给了我,而他现在更多,比国王还多。”又生妒嫉心了,阿阇世王是不好的了。他们又去找岔子去了。因为国王是贪心无厌的了,因竭陀再给他多也不会满足的。最后国王派了一些盗匪到他家去抢劫了。这些人就爬到因竭陀家的屋顶上,被他家里的妇女发现了,就喊起来了,说“有贼有贼”。因竭陀听到有喊就发了个愿:“但愿这些贼定在他们所在的地方。”因为过去有善根,他这个话一说,因竭陀也带有神通,话一说,盗匪就站在房顶上动也不动了,毫无办法,一直站到一整夜。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屋顶上站了许多贼,就知道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他们就说阿阇世王不好了。阿阇世王也请因竭陀把家里那些贼放回去,把定解除了。因竭陀就说“让这些贼走吧!”这些贼才开始动。

  我们过去听到过,法海喇嘛,他在山上住,也是他一个人,晚上碰到贼来抢东西,也是把他定住了。有一次定住了,还有一次把贼迷掉了,整个晚上围着他的庙子走了好几圈,到天亮才放他走,这些都是有神通了。

  因竭陀虽然没有出家,但过去的善根厚,他有这个能力。这样把国王手下的放掉了。因竭陀想,以前国王在世时,人都是好的,走善的道路的,现在他的儿子阿阇世王当政,一些好人也变坏了,风气都变坏了,他说我要蹲在他的国家里边,总有一天,会被他害死的,钱、财物不是好东西,要引起人家妒忌斗争,甚至叫人杀害了,因此因竭陀对世间产生厌离心了,出离心生起来了,他就把自己的财物全部布施给四方的人。

  这时候释迦摩尼佛六十九岁了,因竭陀二十七岁,他跑到释迦摩尼佛面前,请释迦牟尼佛把他收下来,他要做弟子,释迦牟尼佛,“善来比丘”嘛,这是因为因竭陀过去善根厚了,须发自落,就袈裟着身,成了比丘了,没有好久就证了阿罗汉果了。

  有一次,佛的弟子就垦求佛讲因竭陀尊者不平凡,而且出生,“火生”,不被烧死,做一个家族的主,有那么多的财产,后来做了比丘又那么快证了阿罗汉,这是什么因缘?释迦牟尼佛就告诉大家了,他说在毗婆尸佛时,有一个叫聂梅的人,因竭陀的前身,一个家族的长者,他供给毗婆尸佛三个月的供养,可能是安居了,同时当地一个国王叫念丹,也请毗婆尸佛应供,毗婆尸佛告诉国王,他已经答应长者供养了,不能两边受供了,就把国王的供养给退掉了。国王就想办法,他与聂梅协议,让国王先来供养,想跟聂梅商量。但聂梅长者不听,不愿意。最后为了使两边平息争吵,大家就请毗婆尸佛吃饭,哪个的饭好就由哪个供养。就是大家都准备请佛吃饭,哪个准备的好,这三个月的供养,就哪个来供了。结果呢,聂梅的饭比国王的还要好,这顿饭就是比金钱,聂梅比国王还有钱了,他的饭比国王的还要好,国王就不愿意了。你三个月供养,他就下令不准卖柴,长者没办法烧饭了,三个月供养佛也没办法了。但聂梅家的钱实在太多了,他买不到柴就把家里的香木料拿来做柴,他给毗婆尸佛烧饭,这样烧出来的饭当然味道更好了,品质也提高了。大臣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王,国王就取消卖柴的命令,他禁不了嘛,家里香柴多得很嘛。当聂梅听到买不到柴是国王下令的,很高兴,他用香料木料烧的饭当然比国王更好了,他胜了。但是自己把国王的计划打退了,他自己也因为有财富起了我慢心了,他说了一个很不好的话,他说我家的柴多得可以把你国王和你母亲一直火葬掉,这是对国王一些不满意的话。因为这些话,他就感到现世自己母亲被火烧死了,这个国王就是现世的阿阇世王。他自己从火里生出来,火生的原因就是这个。

  但是因为供养毗婆尸佛积了很多的善事,所以今生获得大富,在火里也烧不掉,他现在因为善根厚,在佛的教育下,很快成了阿罗汉,这是佛给弟子讲过去的因缘。

  因此,因陀罗尊者的生活道路表明,佛陀的教法,佛说的业报,善恶业都有报的,因为过去做的善业,感得大富,又是出家做阿罗汉;但是过去说了那些不好的话,现在他的母亲烧死,自己也烧在里边,他善根厚,没被烧死,所以是恶报了。佛说的因果不错的,证明佛说的因果不错。因竭陀尊者住的地方,就是在西藏的大雪山、西藏西部一个冈底斯山,那地方是很多河发源的地方,其中恒河,印度河等等,都是从这个地方发源的。释迦牟尼佛给五百罗汉讲佛法也是在这个地方讲的,因为佛讲法之后,山神,那些神跟其它那些听到佛法的人都走上佛教的解脱道路。后来阿罗汉他们去了,就把这个山供养给他们了。

  这个尊者因为受释迦牟尼佛嘱付,不涅槃的,只要佛的正法在的时候,他就在这个世界上护持正法。有一千三百个罗汉,他的弟子,一起住在山了,一起来护持佛的教法的。这是第一位。在他的传记里没有提到降龙的事情,是不是同一位也不知道,但是他香闻到之后,可以生起戒德清净,有加持。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能仁付嘱底斯尔雪山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顶礼尊者福田具根支

  能令所有见闻忆念者 烦恼大火苦痛悉灭除

  三学支分不坏能出生 赞叹圣尊上座根支具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等众生各各作清净

  业和烦恼缠缚诸结牢 由三学力速急解脱成

  缘念尊者福田根支具 本境他方世间一切刀兵争竞除

  互相爱悦具足大慈心 共遵清净律仪徧圜宇

  十六大阿罗汉之二 不败尊者

  顶礼仙山晶石前 长老圣尊不败者

  跏趺二手入等持 共住一百罗汉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第二位尊者,共住罗汉一百位。你们的资料自己看。

  十六尊者第二位,阿氏多尊者,大概汉文叫不败了(“阿”是“无”的意思)。在仙人山,住着阿氏多尊者,他周围一百个阿罗汉,他的象征,两手入定印,什么是定印?大家知道了,右手放在左手上面,两手大拇指轻轻地碰到,表示方便跟般若不相离,所以要碰上他的定印有什么好处?凡是来顶礼瞻仰阿氏多,不败尊者的信徒,他看到,他都能得到他的保佑了,而且修行能够成就,包括修行佛法得到一点点进步,得到无穷的福报和智慧的修养,自性可以专注于禅定,加持去朝拜他的人都能很快得到禅定,开发智慧。如果我们观想他的定印的时候,这个人对佛的信心就与日俱增,信心不断增长,对修佛法的欲乐心也会扩大,对佛方面不会退心的,无论什么地方受到伤害,或者受到魔要害的时候,只要观想到尊者的定印,加持,这些伤害了,妖魔鬼怪了,都不能伤害他们一根毫毛,保佑他们平安无事,可以治魔的。一些魔、非人做的坏的事情,都可以止住,善法可以增长。这是阿氏多尊者禅定印有这么多功德,我们在《十六大阿罗汉仪轨》后面也讲了很多,只要看到阿氏多尊者可以得到什么好处,大家去对比,大家去看一下好了。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能仁付嘱仙山晶石住

  利益未出生死众有情 顶礼尊者福田护不碎

  若谁见闻圣容作念知 远离沉掉计度诸散乱

  净地止观证达广复圆 圣者护不碎尊我赞叹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众有情

  烦恼妄计众魔皆除遣 等引力成迅急常寂证

  人天有情一切利乐源 能仁圣教增长广流衍

  住持正教士夫悉安稳 广大安乐充满徧世间

  阿氏多尊者圣迹

  他的历史是怎么样的?阿氏多尊者出生年代是佛世了,在古印度六个大城中的一个,就是室罗伐悉底城,他的父亲是来巴热赛,是一个大富长者,他与同一个种族的女人结婚后,这个女人怀了孕之后,就生了个很端正的男孩子,这个男孩子身上有许多吉祥的标志。他出生的时候有很多瑞相,当他出生的那一天,由于孩子福报的关系,家里出现一个身上挂满珍宝的大象。他们家里父母就把孩子名字叫“朗保巾”,意思是“具有象的人”。

  这个孩子出生以后,他的父母满了他们的心愿,过了几年,小孩也长大了,这个时候波斯匿王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就是公主了,这个公主身上有很多的相征,圣衣、法衣,就是袈裟的一些标志。因为这个原因,公主养下来之后有很多像出家人衣服一样的标志,公主的名字叫“却郭巾”,意思是具有法衣的人,那个男孩子是“有象的人”,她是“有法衣的人”,都是有瑞相的。

  很巧,一天公主在林子里散步,正好碰到男孩子也在树林里边,他们两人看了之后,都吸引着了。过了那天后,两人对对方产生了感情了,不久他的父亲知道这件事情后,就问孩子了,孩子把情况告诉了父亲,想请父亲想个办法,能够跟公主求婚了。父亲听了孩子的话之后,我们这样的家庭去跟公主求婚是没办法求的。她是王家的公主,我们是平民老百姓了,印度四个种姓很严格的,这个没办法可求的;如果说你们过去有缘的话就不用求了,自然会成功的,所以说这件事你不要去做,做了反而出力不讨好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心里也明白了,就没有办法去求。那个时候国王是剎帝利,老百姓是平民,是不能成婚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知道没有希望的,但是心里还是放不下。

  有一天,国王邀请来巴热赛(他是大富长者)到宫殿去,正好趁这个机会孩子把宝象身上取了两个很贵重的象牙,带到王宫去,把象牙就献给波斯匿王。波斯匿王看到这两个象牙之后,因是极稀有的,就非常高兴,就对朗保巾表示感谢,并且赞叹他,问他什么名字,希望要什么报酬,国王拿到东西要回报他了。这个男孩子说什么都不要,不求报,国王对他产生了欢喜心。过了一段时间,朗保知道国王对自己有好感,把宝像中又拿出了两根极贵重的象牙,献给国王,比以前更值钱了。这一天国王对他说,我拿了你很多东西,这些象牙比金子还珍贵,但我心里并不快乐,我感到高兴的是你长得很好看,很端正。你是我的亲信,对你来说,我希望最大限度地满足你的要求,就是你要我的财宝,我也给你,一点也不后悔。国王对他已经很亲信了,你要什么东西我都可以满足你的要求。朗保巾就合掌表示恭敬,他说别的东西我都不要,我要的不是财富,也不要做大官,要权。但有一个要求,如果你不生气的话,把你的公主配给我。

  听了他的话后,波斯匿王很为难了,这个因为国家制度不能通婚,种族不一样的。国王想了想说,明天早上我回答你,国王当天晚上召集大臣商议说,这个孩子是很好,也供养他许多东西,长相也很好,但是向公主求婚是一个困难的事情,假使不拒绝呢我,那只好同意了。但是我实际上并不想把女儿嫁给他,女儿是公主,那个人虽然长得好,又有高尚的品行,他毕竟是贫民了,阶级不一样,但是那个年轻人,他唯一的希望破灭之后,我们就彻底隔绝了。也不希望与那男孩子断了交情,不愿意绝交。因为已对年轻人产生好感了,两相为难了,国王显出很为难的样子。

  宰相就给他想了一个办法,第二天国王就按宰相的办法做了,朗保巾来的时候,国王就说,假使你能骑着宝象到我的王宫来,我就把公主嫁给你。听到之后,男孩子马上就回去,没有好久,骑着宝象带着手下,一起到王宫来领公主。国王看到他把最好的宝象骑来之后,大吃一惊,他就相信这个人确有高尚的品德,高兴之后,国王就想自己骑上宝象去试试,但宝象就远远地跑开了,碰也不许他碰一下,当这个男孩子骑上去时,这个宝象就跑过来了。国王看到这样奇怪的事情,肯定青年人有极大的善根了,有福报了,就同意把女儿嫁给他。朗保巾娶到漂亮的公主,一起回到家里,和睦生活,过日子越过越好,财富越来越多,他们也不需要再去追求财富了,他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了。

  有一天,波斯匿王和阿氏多,他的大臣,还有公主一起到祗陀林拜佛了。一行人在佛前礼拜,国王就问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男孩子做了很多善业,这样的智慧、最大的福报是一个宝象,就问佛,他这个人为什么得到这善报呢,过去做了什么好事情呢?过去做了什么善业,使国王的女儿嫁给他。释迦牟尼佛回答国王,现在世间许多幸福都是过去的业报,在毗婆尸佛在世的时候,佛和他的随从比丘,去访问一个国王,路上碰到两个孩子,一个男一个女,在那里玩一个木头做的像的玩具,当两个孩子看见毗婆尸佛经过的时候,他们充满了恭敬心,就把手里玩的小象作为供品供给毗婆尸佛,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供佛。佛也知道小孩子的意思,祝贺他们,男子将来有一个最好的宝象,还有广大的智慧。因为这个缘故,阿氏多有很多智慧,他跟女孩过去的因缘,做了他的妻子。因为女孩子看到毗婆尸佛穿的袈裟很欢喜,佛祝愿她将来好有这样的圣衣,所以女孩生下来身上就有很多袈裟的标志。释迦佛说过这段因缘之后,国王和在场的大臣都感到很希奇,他们赞叹礼拜后就回去了。

  阿氏多跟他的妻子听了佛的话之后,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在世间享受也很多了,就希望出家了,从世间里边解脱出来。他们就皈依要学佛法了,得到见道了,最后阿氏多成了阿罗汉,成了大家恭敬的对象。释迦牟尼佛讲到阿氏多尊者的时候,我弟子中有善根的人啊,是阿氏多,过去善根最大的,阿氏多虽然家里很富有,公主做妻子,但过去善根厚,见了佛,听了佛一讲,马上皈依佛,皈依三宝,得到见道乃至成为阿罗汉了。

  他住的地方是仙人山。有一个传说,过去有一个禅师,领着五百个弟子在那里修禅定,念了经之后,他感到弟子也必须有一个跟他的地方去住,于是禅师就以自己的念诵祈祷,希望产生到一个山上,一个理想的地方,他的弟子信徒很多,就造了许多静修的房间,在这个地方,他们得了五通,以后修禅的人住的山,因为他们一些人得了五通,成为五通仙人,这个山就叫仙人山。阿氏多尊者对释迦牟尼佛非常感恩,他就全心全意地救度众生,依照佛的指示,佛嘱付他不要涅槃,和他的弟子一百个阿罗汉就在仙人山上住,护持佛陀的教法,一直到佛的教法灭法一万年之后,中间只要释迦牟尼佛教法还在一天,他就护持一天。

  《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第八讲

  我们上一次讲《罗汉仪轨》,讲到第二尊,这个不败者,阿氏多尊者。那么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呢,主要是对这一位大阿罗汉,有所认识。然后念的时候,这个虔诚的、恭敬的心,那么可以生起来。

  昨天有人提一些问题,“云何断戏论?”那么就是要这个了,中观见,断这个八不戏论,我们说过了。在龙树菩萨的《中观论》里边,第一个一开头,就是观因缘品嘛,知道一切法因缘和合而生,没有自性。那么所谓这个法自性都没有,有什么这个生这个灭呢?有这个东西,才有生有灭,没有的就谈不上生灭。那么就是我们举的例了,我们上一次说过,龙尊比丘,他到国王的宫殿里去,就是说国王问他这个甚深的空性道理。他就反问了,国王你御花园里的无花果是甜的还是酸的?国王他就说了,我这个花园里边,根本没有无花果的树,也没有无花果,谈不上酸了甜了。那么一切法本来没有自性的,怎么说常了、断了;生了、灭了;一了、异了;来了、出了,都谈不上。所以说八不中道,不生也不灭,不常也不断,不一也不异,不来也不去。那么怎么断呢?以空性的见来断嘛,证到空性就断掉了。

  第二个问题:“戒德威光云何可知?”戒德威光,凡夫肉眼是看不到,但是从习性也可以观察,这个人持戒的,自然他的威仪态度,这个说话都有那个威光在里头。如果这一个人是破戒的,你仔细观察好了,萎萎缩缩的,没有这个威光的勇气。那么大众之中,就没有这个胆量,来说这个勇猛的话。我们讲戒的时候,经常讲到一些什么戒,他就会自己感到这是在骂他了,那么就是说特别敏感,对这些事情。那么这个如果是天眼,就看到。

  我们不是说过以前一个公案嘛,两个沙弥,从山上下山,到城市里去,一路山路上呢,那些鬼神呢,非常恭敬他,因为他们在山上修行嘛,还是沙弥,还不是比丘。这个十条戒,身上就有光,这是他们看到的,鬼神就看得到了。但是他到闹市里去,去了一天,回来了。在市里边看到许多的不如法的事情了,那么心里呢污染了,那么他回山的路上呢,一路呢,就是鬼神向他吐口水,因为他的光不见了,黑柒柒的,这是戒德的光没有了。那么这个就是说,戒德威光呢,凡夫用意识可以观察到,而有天眼的呢,那当下就看到了。

  那么有人就问,观密遮玛的时候,要观想充满了智慧,是文殊菩萨的相,那么你观想之前,不是有三事加持嘛,把你身上的一切脏东西都洗掉了,再也不是你这个凡夫的身了。如果是无上部呢,当下就是文殊菩萨了。那么你观不起文殊菩萨嘛,也可以观自己不是以前那个身体了,干干净净的,就像琉璃瓶一样,那就没有什么上下,干不干净的问题,全部都洗净了。不要忘记掉,开始三事加持,白光的加持,这个洗干净了嘛,还有什么脏不脏呢?早就没有了。

  还有什么叫“妙善”?“妙”呢,这个话在阿毗达磨里边呢,经常用来表达这个无漏的,无漏的善,叫“妙善”,那么我们说这个颂是《罗汉仪轨》的前面的那个颂,皈依法宝的颂嘛,“能生清净离贪欲”嘛,这个法宝呢,清净的,远离一切贪欲烦恼的,可以解脱恶趣轮。我们单是持一个五戒,可以不入三恶道,这个解脱,暂时的。永久的解脱,要无漏道。这个“恶趣轮”我们说过了,不但是恶趣了,三界的轮回,也在里边了,那么就靠胜义谛了,“唯一胜义谛”就是自性空,空乐不二,这个我们将来《上师供》就要广讲这个。在我们呢,也是这个显教里也有,不二法门嘛。这个在这个空性里边,一个胜义谛,一个世俗谛,根本就是一个。那么就是,所以空啊、有啊,这个断了、常了都是不二,学过《维摩诘经》的都知道,唯一的。这个殊胜的胜义谛,它就可以断除一切烦恼,那么就解脱嘛,烦恼,自性空,自性空用什么方法证到呢?证到自性空的真空见嘛,那么就要用空的见来破除烦恼的自性,当下是空,烦恼就断掉了。如果烦恼有东西的,有自性的,那你是没有办法断的了。有的东西不能使它无,无的东西不能使它有。但是它本来自性空,就是凡夫认不到,执着有这么一个自性的烦恼。我们就要无漏的真空见,来断除它,那么就能断掉了。世间的禅定,这个佛在世的时候,开始这个六年苦行嘛,访问各种的这个外道,最高明的证到非非想定的,也有证得无想定的,但是他们都是有漏道,生死是断不了的。所以佛虽然当下就是证到他们同样高的境界,但是感到这个不是解脱道,就离开他们了,自己去追求真正的解脱道,无漏的。这是昨天的了,上一次的。

  现在,我们要接下去。上一次,讲到第二尊“顶礼仙山晶石前,长老胜尊不败者”,今天第三尊。

  十六大阿罗汉之三 林间住尊者

  顶礼七叶山窟中 长老圣者林间住

  注心指印拂在握 一千四百罗汉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顶礼他的目的,求他加持。加持什么?“师身寿康法流永”,“师身寿康”能够弘扬正法,正法久住,那么“民物殷”,人民安乐,物产丰富了,这个源头是正法。正法要人弘扬,“法在人弘”,这个《俱舍》里也有。那么弘扬的人也是重要的了,人在法在;人不在,法也不在了。所以说要求加持师身寿康。一切弘传正法的,我们说都是上师嘛,就是上师,我们学过很多,《五十颂》,《噶登纳甲》,上师就是一切诸佛的化身,诸佛这个他弘法利生的事情,是没有断的,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哪个来弘法利生呢?就是那些上师。那么说他们不是佛的化身,那佛的弘法利生事业不是断掉了嘛?既然不会断的,那肯定就是这些,就是这个代佛做事情的化身。

  现在我们接下去第三尊,它的书上是这么说:在七叶山窟里边,住了一个长者,这里我们翻译的就是“林间住”了,那么他的原来的印度的名字,伐那婆斯,他那个尊者伐那婆斯,就住在这个山的山洞里边,有一千四百个罗汉,这个是他的随从。他的标志,就是指印,就是这个期克印。那么右手期克印,左手拿一个拂子,拂子,我们是当拂尘的了,这个印度呢,拿来扇凉的,也用这个东西的。那么这样子的尊者向他致敬。

  先说期克印,这个学过大威德的都知道,期克印是这样子(师演示),这个印具有极大威力,也叫金刚印。那么右手结这个印,手印。左手拿个拂子,我们就是看到的就是大阿罗汉的时候,也画的那个东西。期克印有啥作用呢?降伏各种外来的魔障那些都可以消除,可以克除四大缘,这个土、水、火、风造成的一些灾害,也可以降伏那些魔、鬼神、罗剎、夜叉、非人造成的种种魔难,可以,是制止降魔的。那么这个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佛教徒,就是佛弟子们,从尊者的拂子里边扇过来的凉风,如果接触到它扇过来的凉风呢,是可以帮助他们避免一切恶业。这个我们说凉风嘛就是扫除烦恼的了,烦恼就是热的、烦热的那些,就是贪瞋痴那些东西,造成身心不安宁,由贪瞋痴发动的身、语、意三业,就造一切恶业,这个呢,可以把它清凉,就是扫除。就是碰到拂子吹过来的风呢,可以消除这些身口意造的恶业,那么也可以断除—高一层说了,可以断除补特伽罗我跟法我的那些不正见、颠倒见了;可以帮助佛弟子们,开智慧。除了降魔的期克印和这个拂子之外,这一位尊者,伐那婆斯,还有很多的其它的神力了,都是由他前一辈子精勤地修行得来的。

  他有什么好处?这个大家可以参考,这个《大阿罗汉仪轨》了,你以忆念尊者的力量,可以得到什么什么的好处,这个仪轨里边都有。那么,那些就是你能够尊重、忆念这一位尊者的话,那么无始以来的,那些愚痴啊、盲见啊,都可以消除;那些对于三宝,不恭敬,诽谤,做一些罪的,也可以消除。那么这个尊者的力量呢,加持力很大了。要从自己造罪里边,希望消除罪业,解脱出来呢,只要忆念、恭敬这一位尊者,都有这个加持力。这是说他的功德了。那么希望大家回去参考《大阿罗汉仪轨》,这个书没带,那就不说了,不念了,大家都有嘛,参考一下。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能仁付嘱七叶山窟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敬礼尊者福田林间住

  具足七叶圣财隐林间 注心指印时时拂在握

  内外罪毒善能智救拔 巧涉违缘安居森深处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众有情

  内外魔障中断魔不兴 二谛圆通解脱道速成

  缘念圣者福田林间住 业和烦恼诸魔无能困

  三乘圣教如义善通达 具戒精勤如来妙道证

  伐那婆斯尊者圣迹

  这里介绍他的一生,这一位长者,生在印度的一个库萨拉地方一个婆罗门家里边,他长大以后,成为一个精通四种吠陀的(就是婆罗门的经典),还有各式各样的学问,都精通的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从他的一生,我们可以得出这个概念,有钱的人,心是不安稳的。因为他这一辈子,因为他的财富,就是要守护了,那么经常要那些其它的人,对他财富有贪心,想夺去他财富的人,要做防护的事情,经常心里边要作斗争的事情。他要把财物藏起来,因为他的敌人、那些窃贼看到他的财富,都要把它拿走,或者抢的,或者骗取的等等。他要守护,使他非常的辛苦。一般人,都是心不知足,有了还要多,不但是这个财富要守护的苦恼,还要如何增加他的财富,他就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做那些事情,甚至于不合法的事情也要做。那么这个我们现实的世界上也可以看出来了,有的人,你说成了一个大、亿万的富翁了,这么的之类的,你对他说,你停下来,可以休息了吧?不!他还要做更大的事情,不断地操心。他么还要做许多的其它的事情,什么给国家交税了,做生意了。还要为了他的生意嘛,到处奔走了,晚上也睡不好觉了,电话一来就要听了。

  这个,这一些,他感到是,人呢是一个烦恼了。所以说就解脱了,就找山上去,做一个修行的人,这他还没有碰到佛教了,他就跑到这个山上去,丛林里边。这个里边,也有很多看破红尘的那些人在那里修行的。他到那里去,他就参加他们的队伍,也做了一个修行的沙门,这个还不是佛教的沙门。他在那里修行,很用功,就很快地得了四禅定。我们说第四禅嘛,得到了。

  那么释迦牟尼佛,他是大慈大悲了,只要众生的因缘成熟了,他总是要恰当时机的救度他。释迦牟尼佛这么观察,看到这一位伐那婆斯,他已经因缘成熟了,那么要去度他了,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大概四十九岁,他就跑到这个七叶山这个地方来。伐那婆斯看见佛来了之后,他心里,生起无比的恭敬心、信仰心,这是过去的善根造成的,一见了佛了,就感到无比的欢喜,恭敬、信仰都生出来了。他就在佛面前,恭敬礼拜,要求释迦牟尼佛,允许他出家皈依了,皈依出家了。佛就很高兴了,“善来!比丘!”这么一说,伐那婆斯过去的因缘成熟了,他就袈裟着身,须发自落,就成一个比丘,在那里努力修行,就证到阿罗汉了。释迦牟尼佛对这位尊者说:“在静地修禅定的人,在我的弟子当中,你是算最好的。”那么就是他本来已经在看破红尘了,在山里修到四禅定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就赞叹他,我的弟子中,能够自己到这个静地去修禅定的,他是最姣姣者,就是第一个,最好的一个。

  这一位尊者,有很多功德了,成了阿罗汉,是天人师了,一切天人崇拜他。那么他对那些过去要伤害人类的那些非人之类的、魔之类也给他们弘法,调伏。他是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教化调伏众生。那些跟了伐那婆斯尊者学习的随从的人,他们认为过去他们修行,是修外道的了,从他们过去的那些方法,要得到这个永远的安乐,是没有办法的,他们从这个尊者接受佛教之后,他们也感到唯一的出路就是跟了佛修行,那么也就跟了这位尊者一起修行,也希望脱离轮回的苦了。那么就是原来山上住的那些,全部跟了他修行,最后,也成就了。这个就是这位尊者的简单的事迹了。

  我们现在介绍,他住的那个地方,叫“七叶山窟”,山窟就是一个山叫七叶山的窟、石窟子里边,他住的。那么为什么叫七叶山窟呢?这个事情就是说在释迦牟尼佛还没有来、降生之前,这个地方,有个年纪很大的修行人,他的名字呢,叫“七叶”,就是七叶山窟的七叶了。“七叶”的名字,就是这个地方来的。他在当时,是很有道德的人了,也是有一些神通的,他祈祷,要求一个,在这个树林里边,想祈祷一个有修行的地方。果然,这个山上就出现了一个石窟子,这个石窟子,他就进去修行了。那么这个石窟子,以后人家就叫它七叶山窟,因为他的名字叫七叶嘛,就叫七叶山窟。那么这个人呢,是修行人了,寿命很长,等到释迦牟尼降生了,就那位尊者他也来修行的时候,那么他嘛就呆了一起了。后来释迦牟尼佛来教化之后,这位尊者皈依了佛,成了阿罗汉之后,那么这个七叶尊者,他也是寿命很长了,还在那里修行了,他就成了那个伐那婆斯的弟子了。他把这个山呢,也供献给了伐那婆斯。所以说呢,伐那婆斯收了那个供品之后,就是这个七叶山窟,他就住在那里,所以七叶山窟名字的来源呢,就是七叶,修行的一个贤者,皈依了这个尊者,成了阿罗汉之后,他就把他的东西,石窟子供养了他的师父,就是那个尊者了。后来就是,这个七叶长者呢,就是供的时候还没成阿罗汉了,后来也修行成阿罗汉了。那么这是说,七叶山窟的来源,是一个过去在山上修行的老修行,他后来皈依了这个尊者之后,就供养他了,这之后呢,这位尊者也住在七叶山窟里边。

  下边,第四位尊者。

  十六大阿罗汉之四 具时子尊者

  顶礼南瞻铜洲住 长老圣者具时子

  金环无端示缘生 一千一百罗汉具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这是同样的。我们顶礼那些大阿罗汉尊者,这是佛嘱付他们在释迦牟尼教法没有灭之前,护持正法的,在这个世间上不要涅槃,护持释迦牟尼的佛教的。所以说,我们祈求他,也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加持,得到“师身寿康、正法久住”,这样子,可以人民安乐了,物产丰富了。那么这是具时子圣者。具时子圣者,印度名字叫迦里迦,迦里迦尊者,在南赡部洲的一个地方,这里是“铜洲住”,南赡部洲有一个赤铜洲,就是一个地方叫赤铜,住一个尊者,叫迦里迦尊者。有一千一百个阿罗汉,他的弟子了,围绕他,一起住的。他的特征,手里拿一个金的耳环子,圆的、金的。那么这样子的尊者,向他敬礼!这个跟我们的颂差不多的。

  他的标志就是拿这个金的耳环。那么这个金的耳环的来源是怎么来的,我们介绍一下:有一次,这个尊者,他到欲界天,到天上去说法了,那个天上的天人,他们听到这个佛法之后呢,都信了佛了,也是证果证道的了,那么这些人呢,就供养了这个尊者一副金耳环,还有其它的很多的供品。那么这个尊者,把他们收来的供品呢,全部加持,加持呢,合拢来,变了一个,合拢来一个耳环子里边,那么他就做自己的标志了。这个标志耳环嘛就是说缘生了,这个十二缘起大家都知道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是一个周环不休的,没有个头的,耳环嘛也是,没有头的,是圆的,就是告诉我们一切法都是缘起。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能仁付嘱南瞻铜洲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敬礼尊者福田俱时子

  若谁见色闻声少作忆 能生慈悲无上大菩提

  尊贵佛子行处作大行 圣者俱时足下我赞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众有情

  十方诸佛菩萨广修敬 胜乘正法久长愿兴盛

  缘念圣者福田俱时子 具足成办胜乘善道缘

  且能善学佛子大海行 为利有情正觉能速证

  那么这个有什么加持力呢?不论哪一个,只要碰到或者看到这个尊者的耳环,他就可得到很大的加持,依靠这个加持对这个世间上的五欲能看破,生出厌离心,出离心。这样子呢,可以慢慢地修,乃至到第三果。开始是欲界不来,最后呢,也可以出离三界了,可以得到这个加持。另外,看到或者碰到这个耳环的,也可以得到智慧、禅定等等的加持力都有。

  这个尊者,他的悲心,救度众生,也可以帮助他的弟子们,对大小二乘的一些教理,只要你是哪一个机,他就用哪一个法度你。所以说对迦里迦尊者,信徒们,都会得到一定的好处。甚至于呢,这里写得很强调地说,假使一个人,他想成就菩萨,那就必须要恭敬礼拜,求他—迦里迦尊者的加持。因为他,一切佛法都在他手里,他可以对你说什么法嘛。那么如果你要成菩萨的话,他就给你说大乘法门,所以要求他的加持。这个,求他加持之后,那么你要成就一个菩萨,这个缘就比较、非常地顺利。这是这位尊者的功德。

  迦里迦尊者圣迹

  他的一生的历史,他就是说,这个尊者出生在(就是当时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室罗伐悉底这个国家里边古印度,六个大城之一。生在室罗伐悉底这个城市。他的父亲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娶了一个夫人也是同样很贤德的,他们两个人,很幸福地一起生活,家里富有,什么都有,就是一个,没有孩子。他们希望自家有一个的孩子。那么这样子,他们到处做好事了,布施了,祈愿了,后来有一天,他的夫人怀孕了。这个大富长者的女人,本来是一个绝顶聪明的,据说聪明的女人,有五种敏感,一种就是,她自己怀孕了,自己能知道,而且,怀孕的是男孩子、女孩子都能知道。所以说这个夫人,她一旦有了孩子之后,她自己也知道了,她马上就告诉他的丈夫了,她说她怀孕了,而且是一个男孩子。那么她的丈夫,这个大富长者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了,他说:“我们这么祈求了那么久,终于求到了,满愿了!”那么他就发愿了: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接传他的家的香火,就是传代了,使他的子孙不断;希望这个孩子一生幸福;他有能力管理家里的财富了。这个发了很多的愿,还说,他们两个。假使去世之后呢,他的孩子能够为他们做很多的好事,给他们超度。他孩子还没有生嘛,他就发了很多愿。

  这个长者,他是非常高兴了,这孩子还没有生出来,他就尽量地使孩子好呢,就对他的母亲,就是特别地照顾了。他的母亲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吃什么就给什么;想喝什么就给什么;想什么衣服就给什么衣服,想什么装饰品就买什么装饰品。总之,目的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圆满地生下来了。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他是有神通;他的弟子,同样也是有神通,他们不断地来观察,他的弟子之一,就是阿泥律陀,大家知道,是天眼第一。他就用他的天眼,看见这个女人,这个大富长者的女人,怀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子,他就观察他有没有善根了,他一观察之后,他感觉到是将来是要皈依佛教的,将来还是要成为佛弟子的。而且他跟这个孩子有缘,要度脱他,只有阿泥律陀有缘来度他。那么阿泥律陀就要想法,如何度他了。

  那么这一次,阿泥律陀就他的弟子一个也不带,就是单是一个,走到大富长者的家里。这个大富的、有钱的人就问他了,他也信佛的了,还是很虔诚一个,他说:“尊者,你一人到这里来,是没有人帮忙吧?你是不是要一个帮你忙的(就是侍者之类的了)?”阿泥律陀就说了:“你是一个很有钱的了,我要什么你都可以想办法给我的,那么现在我其它的不要,我就是说,照你的说法,我要一个帮忙的人,就是一个侍者了。”那么这个有钱人就说了:“尊者,我的妻子已经怀孕了,如果生下来是个男孩子的话,那我就可以把他作你的侍者了。”那么这个话呢,因为这个尊者功德很大嘛,这些人都知道他的,这么大功德的一个人,所以这个富人也很慷慨,假使生下男孩子呢,我可以送给你,作为侍者。那么阿泥律陀听到之后,他就说了:“这个话说了要算数的!”这么说好之后,他就回去了。

  那么等到,他的女人怀孕满了,养下一个孩子,很端正,很好的一个男孩子。这个小孩子身上,养下来之后,有充满了一种甜的豆蔻香的香味道,整个屋子里都闻得到。那么这个很奇怪的事情了,这个孩子出生了之后,那么他们家里很高兴了,庆祝了。那么因为他这个孩子,养下的时候,身上有豆蔻香的味道,就取这个名字叫那梅朵,就是印度话了,就是豆蔻花了。

  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他父母,当然了,请那些有学问的人,教他念书了、写了、算了各式各样的,当时印度的学问了,都教他。那么不久,这个孩子就成了一个学问很渊博的一个人了。 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就是在这个时候,阿泥律陀知道那个因缘到了,于是他又来了,阿泥律陀就跑到富人的家里面来了,对那个富人说了:“讲诚实话的人,说的话呢,就像板上钉了个钉子一样的,不能动了,说过了,就不要悔了。既然你是个很好的人,是很老实的,那么你的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你已经答应了,给我做侍者的嘛。那么现在他长大了,是不是可以带走呢?”这个富人呢,也很好,他说确实有这个事情,他就把这个孩子,交给阿泥律陀尊者了,他就跟他儿子说:“这个话是真的,你没有出生之前,我是答应了,把你交给阿泥律陀作侍者的。这个阿泥律陀是一个品德非常高尚、修行很好的人,你就跟他去好了,好好地侍候他。”那个小孩子呢,也很高兴。这个孩子,当然了,长大还没有到二十岁了,十几岁的时候,他说:这样子,很好啊,我这样子对我呢,这是最大的好了,这个恩惠了;能跟他走,是我最大的幸福了。那么阿泥律陀,当然了,父亲,把孩子给他带走了,他总要说点法了,说了很多的佛法,使他父亲感到这样做,是做得很对,很满意。就是一点没有追悔,也没有痛苦的一点思想。阿泥律陀给他说了法之后,把他的孩子带起走了。

  那么这个青年人,带到他庙里之后,先给他皈依,后来剃度了,做了个出家人了,在这里嘛,他学习佛法了。到他一定的时候,就是满了二十岁之后,就给他授比丘戒。这个孩子也很好,全部精力投入于学习、修持,很快地就得到阿罗汉了。那么他成了阿罗汉嘛,想了,他说,我能够从这个五浊恶世痛苦里边彻底地解脱了,这个是释迦牟尼佛的恩德了,只有好好地要把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弘扬,去报恩了,要报释迦牟尼佛恩,就把他的教,传播出去了。那么他该度人了,他就观察了,他该度的哪一个呢?最先度的,他一看应该是他的父母。那么他说,他这个时候,该要做这个事情了,决定之后,最有缘的,他要度人,入佛门的,就是他的父母。那么他就是要对他的父母,去做那些说法的工作了。他又观察,要他父母皈依三宝,他要用什么方式呢?要神通。因为其它的方式,他们不会马上接受了。那么就该怎么的?对机说法嘛,该用神通就用神通嘛。他马上就把自己隐掉了,身体就不见了,从祗陀林里不见了,到他的父母家里来了。怎样来的呢?他从地下钻出来,不是从门口进来的,这是显神通了。他到了家之后,在他父母的面前,地下钻出来了。他也做许多其它的神通,使他们家里的人呢,都接受佛法,给他们说了很多的法,说法之后,他们整个的家里人,全部皈依了佛法了,有的还是证了果了,这个“预流果”啊。因为这些人对他有缘嘛,要他来度嘛,所以他不但度了父母了,而且把整个的家里的人,全部度了。

  这个尊者,他是修苦行的。十二头陀行,他自己什么都不要的,只有一个三衣。他化缘的时候,人家给什么就拿什么,不给也满足。他没有什么要求的,他施主呢,不管是有钱的或者穷的,都要上门去化缘,挨了去的,不选那些有钱的去,没有钱的就不去。那么他住呢,就住在坟墓的地方,拿的钵呢,人家丢掉的那些,不要的那些碗了,做个钵。他的三衣,人家就是粪扫衣了,用人家死人里边,包尸体的那些布,人家尸体埋葬之后嘛,布就扔掉了嘛,他就捡过来,染了袈裟色了就穿,做三衣。就是十二头陀的那些都做了,踏踏实实的,陈弃药啦那些,什么都做了,所以说,人家又喊他,就是一个在坟墓里的一个比丘。

  有的人就问释迦牟尼佛了,这一位尊者,他是过去什么善根,他得到佛这么样的大的恩德?他出生的时候,又为什么身上发出很香的、豆寇花的香味道?为什么在他成了比丘之后呢,很快地证了阿罗汉果?并且他能够使他的家里人呢,很快地皈依三宝了,甚至证果? 那么佛就解释这些问题。他说这个地方,在过去迦叶佛的时候,这个人呢,他就是积了很多的善根,他是迦叶佛的一个信徒,他是护持迦叶佛的教。后来,他也是出家的,他学戒,那个时候出家呢,非常用功,也教化了很多人。他对很多的塔献了很多供品,这个供品里边就是说他作了豆冠花编的花盘子,就是花圈,并且把豆冠花的花瓣撒在佛塔上面,又这么恭敬礼拜,发愿,所以说,他现在就得到报,身上的豆冠花就是过去他在佛塔的面前,供了这个豆冠花的花圈,并且撒这个花瓣在这个佛塔上边,他就培了很多的善根,所以这一辈子能够很快地在释迦牟尼佛的教里边,出家,证阿罗汉果。

  那么下边就是说他住的地方:就是它是南瞻部洲的一个铜洲,这个铜洲在这里翻的是赤铜洲。据说有一个很穷的人,他把自己的东西都供养了一个圣者(当时一个修行人),他发的愿呢,就是说他要做个国王,希望统治一块很大的一个地方的国王。那么这个修行人,凭他的发愿,他用他的神通,就使一块荒地,一大片荒无人烟的荒地,变成一个很多人组成的繁华的城市,那么这个穷人,就做了那边的国王。由这个原因,这个城市叫赤铜洲,一般说是一个在南瞻部洲里边的,不是一个岛,那么这就是它赤铜洲的一个来源。这是这一个尊者。

  十六大阿罗汉之五 金刚锐锋子尊者

  顶礼狮子洲中住 长老金刚锐锋子

  相违印指拂除遣 一千罗汉和合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下边,我们再说一个:“顶礼狮子洲中住”,这个狮子洲就是斯里兰卡了,这是一个岛,那么为什么叫狮子洲呢?这里都要交待的,“长老金刚锐锋子,相违印指拂除遣,一千罗汉和合俱,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那么这是这个金刚锐锋子他的事迹了,这个印度名字呢,叫伐阇罗佛多,这个在辛卡拉洲,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了,住了一个伐阇罗佛多,一个尊者,就是我们翻了汉文嘛,就是金刚锐锋子了。他周围有一千随从的阿罗汉,一起和合,住在那里。“相违指印”,这个相违指印,这里说的,他的右手,还是期克印,左手拿的,还是个拂子,跟前面那个一样的。

  那么拂子的来源,就是说这一位尊者,他曾经到干达婆(干达婆是人非人之一,天龙八部之一了)去教化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就在那里讲佛法了,很多的干达婆都信佛了,那么也脱离了轮回的苦。他们就供养很多的供品,给这个献尊者,他们供养的供品就是带了香味的拂子,就是一个扫尘拂了。那么尊者把他们的供的东西呢,加持,使那些很多的拂子呢,合拢一个。这个拂子呢,就做他的标志了。那么所有看见的、或者碰到的或者闻到拂子发的香味的人,都可以得到最高的智慧,也可以得到,自己有这种控制的能力,乃至加持他最后呢,可以种下成佛的种子。

  他另外的右手的期克印,也有加持力。可以保佑那些救护众生的人,使他们舍弃恶业,不做恶。这个可以保佑那些人,使他们舍掉恶业,不造恶,那么做善事;可以使做善的人,不受到邪魔外道的侵犯。只要看到、或者碰到、或者观想他的手印,那么都可以得到很大的加持。这个《大阿罗汉仪轨》,也说得很多嘛,可以去参考。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能仁付嘱狮子洲中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顶礼尊者金刚锐锋子

  若人见像闻名忆念者 即能解脱违缘诸魔障

  殊胜乘中决定作加行 赞叹圣者金刚锐锋子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等众生各各于一切

  怨仇魔障侵害亲障等 速急消除相互具慈心

  缘念尊者金刚锐锋子 一切有情决入殊胜乘

  胜者教授如教能成办 修行缘顺如意愿速成

  伐阇罗佛多尊者圣迹

  那么下边是他的历史了,这个伐阇罗佛多,他出生在印度的一个叫小乔萨毗国。他的父亲呢叫邬陀衍那,是这个国的国王。他的母亲名叫多吉姆,翻成汉语就是金刚女。他出生的时候(他们也是信佛的),一个卡达亚衍那圣者,就到这个国家来了。那么这个国王对这个圣者,极大的崇敬、信仰。这是他们的国王是信佛的了,教化的卡达亚衍那尊者。那么等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他是王子了,受了王子的教育,学了各式各样的学问了,手艺都会了。那么他呢,经过了卡达亚衍那圣者的引导,开始信佛法了,也皈依三宝了。那么他的父亲,也是个佛教徒了,他看到他的父亲,信佛之后,就对国家、他的王位,就不做了,专门以佛的教育修行去了,那么他自己想呢,他也要修行嘛。他的父亲,不统治国家了,要把王位传给他,他想他也不要做国王,他也想跟他父亲一样,去修行。那么他就给他父亲说了,终于说服父亲了,父母都说服了,允许他出家去了。

  他跟了那个卡达亚衍那尊者出家之后,很快地进步,经过学习修炼之后,到了一定的年纪,受了比丘戒。那么卡达亚衍那尊者呢,因为他是国王的孩子嘛,叫他离开家人的联系,就是不要跟家人再往来了,免得他留连了,一心地修行嘛,就带他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叫盖杜杰。那么我们现在一样的,出家人,不能蹲在他故乡的,天天跟父母朋友亲戚往来,对于修行有妨碍的。那么在这个《山法宝鬘论》就讲了很多,可以去参考。卡达亚衍那尊者他是一个大阿罗汉嘛,当然了,他为了教化他的弟子呢,就使他离开他父母的这个国家,到另外地方去修行。这么当然他后来就是成阿罗汉了。

  有一天,这一位尊者,他去化缘了,化缘的时候,迷路了,迷了路之后,他就东走西走呢,走到另外地方的国王的宫殿门口了,叫猛光王(这是翻译了,到底什么,我们不去管他),那么这个时候呢,巧得很,这个看门、宫殿门的人有什么事情,跑开了,宫门呢,没有人守。那么这个尊者是化缘了,他不管了,看到没人守,他就进去了。进去之后,恰巧,国王的王后跟他的妃子,看到这么一个年轻的出家人来了。她们看见他的样子,很庄严,她们就吸引住了。她们很奇怪,这么年轻的一个,怎么出家当了比丘呢?她们就问他一些问题了,就请他到后宫,就供养。吃了之后,就听他说法了,那么这位尊者就坐了中间说法了,王后妃子嘛就围绕他一圈,坐了旁边。正在说法的时候,就国王来了。他跑到王后的后宫了,看到王后跟那个妃子呢,在听法。她们因为被尊者说佛法呢,吸引住了,没有像以前一样,国王来了嘛,起来迎接国王了,王后妃子都坐了不动,听佛法,没有去迎接这个国王。

  这个国王呢,很生气,不高兴,为什么到后宫里,没有人、一个人也没有来迎接他呢?他就是再往前去走了,一看呢,看到王宫的王后妃子都围绕了一个出家人,而且是个年轻的,坐在那里。这个国王看了更生气了,因为是在家人嘛,他的思想动态嘛总是不出在家的那些烦恼的范畴了。他就想了,这个僧人,他那么年轻,他跑到我们这里来,王宫后宫里来了,王后妃子都围绕他,什么动机啊?是不是有这个贪淫的心来的?那么国王就问他了,他说:“你说,你是个阿罗汉嘛,还是圣者?”阿罗汉嘛当然是—这个国王也懂佛法,阿罗汉是出三界了,当然没有贪欲的了;圣者,见道以上的了,也是贪欲是没有的了;不还果呢,是断了;预流果呢,也是薄了,对贪欲也是很薄的;圣者、阿罗汉呢,那没有怀疑了,他来说法没有问题。那么就说了,他说:“你好好说,你是阿罗汉还是圣者?”当时,这个时候,他还没证罗汉嘛,这个尊者说,他既不是阿罗汉,也不是圣者,还没有见道。那么国王一听呢,气得不了了,你还是凡夫,凡夫呢,都有淫欲心了,你一声不响地跑到后宫来,把王后妃子都引在这个地方,决不是好事情。这个国王就生气了,他就叫他的手下,把他痛打一顿,然后把他赶出去了。

  这个时候,这位尊者呢,感到这个国王对他这么野蛮,他非常愤恨,因为他那个时候还没成阿罗汉果嘛。他就回到他的师父那里去了,他跪了他师父面前,他说,我一点也没有错,就是给人家说法去的。那个国王呢,这么大的脾气,对我毫不尊敬,一点礼貌也没有,还痛打一顿。我现在呢,要回去了,比丘不当了,我回去。他是王子嘛,他说我回去之后呢,回到自己国家里去,把军队组织好,来征伐那个国王,就是说对现在的国王,他要领兵来讨伐他了,就是要报仇了。那么这个卡达亚衍那尊者,他师父呢,他说:“唉呀,你火气不要那么大嘛。”他这个样子劝了他半天,这个年轻人呢,还是放不下,他说一定要回去。那么,他师父就说了,如果你一定要走嘛,今天天气黑了,这个路上嘛,当时交通不方便嘛,不但是路不好走,还有很多野兽晚上要出来的,那你明天早上走,好不好?那么,这个,他就同意了。

  当天晚上,他的师父,卡达亚衍那尊者是阿罗汉嘛,就用神通,使他做了个梦,这个梦呢:他回去了,他回到他国家去了,也组织了军队了,跟个这里的国王打仗了。但是,打仗的结果呢,不是他胜,是他败了。他不但是败了,被他对方国王抓起来了,绑起来,准备要到这个刑场去杀头去了。正在那个时候,绑了走上刑场的时候,他看到他的师父在那里托钵化缘,他就大叫了:“师父,赶快救我啊!救命啊!”。他在大声大叫的时候,这个师父来了,他说:“你干啥?叫啥东西啊?”那么他醒过来了。醒过来了之后,他对这梦记得很清楚,那么他感到有一点恐怖。那么,他的师父就安慰他了,这是一个梦,这个梦里讲的什么事情呢,你只要明白之后呢,就没有事了,就很好了。然后他师父又对他讲了很多的法,这个伐阇罗佛多听了之后,他感到自己是不对了,他这个仇恨的心化掉了甚至于,就在那个时候,证了阿罗汉果了。那么,他就把这个事情嘛,就不再回去了,就证了阿罗汉果。

  那么这个猛光王,就是打他的那个国王呢,他当时一时气了,他是也信佛的了,后来他进了王宫里之后呢,了解了情况,他的王后、妃子呢,因为这个人是出家人,她们是请他来说法的,那么对他而且了解一下他以前修行的情况,是很讲戒的,很好一个出家人。他就有点悔了,他就很大的供品来供养他的师父,这个事情嘛,国王也就信佛了,他把这个仇呢,也解了。

  后来这个尊者跟他的师父,到灵鹫山,得了释迦牟尼佛的赞扬,释迦牟尼佛给他授记,将来什么时候会成佛。那么这个对我们有些值得教训的地方,该吸取的,我们不是出了一些思考题嘛,就是都是从这些尊者的一生事迹,我们要吸取一些什么教训。这里就是说从这个尊者一生的事迹看呢,出家人对家庭、亲属、家乡等等要放下,要住得远一点。

  我记得以前在《福智之声》,也是有一个出家人,磕了一百万的大礼拜,结果呢,他听到其它国家打进来了,他说他要去打仗去,那么这样子呢,就离开出家本份了。你这一百万大礼拜,功德也就没有什么了。你这个动机不好嘛,那么没有这个出离心,也没有菩提心了,那你这个功德也就没有什么功德。那么就是要放下家属、亲属概念等等,都要放下,财产也要放下。相反,要把这些不但是要放下,要一刀两断了,再也不要去留恋了。要住在阿兰若,僻静的地方好好修行,那么就可以得到加持了,避免这个外边的魔的侵犯。

  再一个,佛也后来制戒了,一个人不能进入王宫,更不能进妇女的内室,就是寝室了,这是不允许。因为这个尊者,开始没有制这个戒了,他也不知道了,这个不怪他。后来出家人呢,就是说不能单身进国王的宫殿,更不能进入妇女的寝室,这个就是将来会遭到一些灾害的。

  至于说人家对他的损害呢,要有忍辱,那么将来讲罗睺罗尊者的时候,他是忍辱是很大的,这个以后再说了。出家人嘛,骂不报骂,打不报打嘛,就是要修忍嘛。人家对你伤害呢,就想到过去的因缘,是业报如此了,受了嘛就消掉了。不应该动气,要报仇等等,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害。如果你说为了你个人的怨仇,你去组织军队打仗了,即使你打胜了,两方面要牺牲多少人?这个帐就不好算了,打败了,更划不来,自己给砍了头了。那么从这一点教育呢,他的师父,卡达亚衍那尊者很聪明地使他做了一个梦,避免了这个重大的损害,那么这些,我们学法的人呢,这个都要知道。

  那么他住的地方,是狮子洲,狮子洲嘛就是——这是一个很长的公案了,我们讲了再说吧,那么它的来源,最早的时候,过去有一个叫“独辫狮”的国王,国王名字里有一个狮字,他统治。这个时候有一个海上船主,采宝的了,他的名字叫狮子,森格,这是印度话,就是狮子,他的名字叫狮子。那么狮子国的来源就是这个人的名字来的。他的妻子养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端正的男孩子叫辛卡拉,就是斯里兰卡这个名字了。

  当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他想,他们因为是当时都是出海采宝了,他也想去采宝,他的父亲呢,不愿意。他的父亲说,你看我有那么多的财宝了,我们即使把这些财宝当米来烧饭,这个财宝多得来也看不出减少。那么就是说,他们家里很富有了,你要什么,用什么,随便拿好了。在我有生之前呢,你不要出去了。这个父亲采了那么多宝呢,经过千辛万苦了,海上的苦难,都尝够了,就不想让他的孩子去受。就是说,你要走的话,就等他父亲走了之后,你再去好了。他在生呢,你就不要去了。他反正财产多得很,你用什么就有什么。但是这个小孩子呢,冒险的精神很大,因为那个地方的人都欢喜采宝嘛,他一次一次地求,那么父亲呢,没办法,只好同意了。他告诉他孩子了,你出海的时候,要不断地跟各种各样的险难要斗争了,不要去上当。因为他的父亲是经验丰富了。

  那么说了之后呢,这个辛卡拉就带了五百个人,一起出海去了。有一天,在航海的时候,他的船受到海怪的袭击,船坏掉了。那么他们都划了个小船,那些皮船,逃命。但是逃的时候,海风很大,把这些人呢,这个地方就是叫赤铜洲,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了,专门是有很多的妖魔蹲的地方。她们看到这些人呢,海员,她们就变了很多女人,迷人的年青女人,当他们这些遇难的人小船走到岸边的时候,这些妖魔变的女人就给他们说很好听的,甜言蜜语地说,要他们跟她们结婚。她们财富很多,衣服了、吃的了、宝石了都有,请他们用好了,他们跟她们一起住下来呢,这些东西呢,尽他们用。但是呢,一个要求,就是说这些人呢,不要向南方的路,不要去走。那么这样子呢,这些人拼命逃命好不容易逃出来了,有这么好的待遇,当然了,他就什么都答应了。他们每一人就配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呢,结婚了,生儿育女了,就是定居下来了。

  那么这个辛卡拉是船长了,他是很聪明的了,他想那些女人,对他们那么好,但是呢,不准他们到南方去看,这个什么原因呢?他就想要作一个研究了,调查一下。他想这个肯定有原因的了。有一次,当他的妻子睡熟的时候,半夜里,悄悄地从床上爬了起来,就朝了那个南方(她不准他走的路),走过去。走到路边的候时,他不断的听到一阵阵的人的惨叫。他继续向那个路走,到了南方,往南方走了,这个路的尽头了,就看见,一个钢结构的牢狱城。没有门的,走了一圈,没有门,进不去。他看了看,在这个牢狱城的北方,有一棵大树,他就爬了树上,树上去看,看到里边的情况呢,都是很多的男人大叫。他就问他,你们哭什么?

  里边的人说了:他们也是海上出了事船员,那么被这些女妖怪了,变了漂亮的美女,把他们引到这里来的,也是给他们一样,生儿育女。那么这些女妖,她目的,就是要吃那些人了,把生儿育女作缚获的一种手腕了。等到她们饿的时候,就一个个吃掉了。他们这里很多的人,已经被吃掉了,她们现在把他们关在这个牢狱里边。她们又把你们骗来了。他说,这些,你不要看是漂亮的女人,实际上就是吃人的魔王,你们赶快逃吧!

  他就问他了:“难道你们逃不出去嘛?”他说:“我们是没有办法逃了,这个牢狱里是没有门的,是逃不出去的。但对你们还没有进来的人说呢,还可以逃的。在这个十五,这个月的十五那天,你到那个北边的路上,就会碰到一个大的马王,叫珍吉秀中,这是一匹马。它就会问你:‘你想不想到对岸去?’你一定要这么回答:“我们想安全地回到南瞻部洲去!”这是话呢,是天上一个神告诉他的,但是来不及了,他已经关在这个里边了,跑不出去了。”那么这个话呢,这个辛卡拉听到之后,牢牢记住,小心地回到家里。半夜嘛,又悄悄地爬上床去睡觉。

  第二天他很早起来了,把他的同伴呢,召集起来,叫他们到附近的一个树林里边,他有要紧的话跟他们说,来的时候不要带孩子,不要带女人。那么那一天,到了那时会聚之后呢,他就把他晚上听到的东西,详细告诉那些人。那么事先可以准备了,到了十五那一天,这些海员呢,都跑到北方的路上,果然那里看见一个大的马王来了,马王就问他们了:“你们有没有人想渡到对岸去的?”那么大家当然了,都说我们要去。这个马王说了:“你们已经受了这个妖怪变的女人引诱了,你们要彻底对她们的依恋要割断,一切妻子儿女,其他的贪恋都要断掉。然后呢,我可以把你带去,你们骑到我背上,哪怕抓住我一根毛,都可以带过去。但是呢,你们中间哪一个对妻子儿女有一点点留恋心的话,不要说拿一根毛,你就是骑在背上,马背上,骑得再稳,也会掉下去,给那些妖怪吃掉。”那么这么说了之后,那些海员一直爬上去了,骑在马背上,有的抓了马的鬃毛,这个马呢,就开始向天上飞上去了。

  那么等到那些妖魔听到这些海员要跑了就要向天上飞的时候呢,她就用各式各样的叫了,用一种很令人贪恋的声音,大叫,喊,那些坐在马背上的人,对那些声音动了心了,动了念头了,一个一个都掉下来了,掉下来给她们吃掉了。只有一个人,辛卡拉,他是不动心的,他就安全地到了南瞻部洲了。

  那些妖魔把掉下来的人吃完了,就对辛卡拉的那个女人就说了,我们已经把他们的人都吃掉了,你的丈夫要把他找回来,也把他吃掉,否则的话,逃脱一个,我们里边的秘密给人家知道了,将来不安全的,那么我们要把你吃掉了。那么这个辛卡拉妻子就很害怕,她说:“等一下,我去把他找回来好了”。那么她就变了一个鬼,很厉害的鬼,她就跑去了,跑到辛卡拉的面前,赶上了。看到辛卡拉的时候呢,辛卡拉手里拿了一把很长的宝剑,看见他有所准备了,那她吓得,就跑掉了。

  最后辛卡拉回家了,那么他这个妖怪女人,也赶回来了,怀里抱了个孩子,在他门口。这孩子长得跟辛卡拉非常像,人家一看就知道是辛卡拉的孩子。他们问她,这个女人,你哪里来的,啥人?她说,她是赤铜洲国王的女儿,嫁给辛卡拉的。在路上,碰了船失事了,他的丈夫呢,跑回来了,他把他儿子女人都甩掉了,她们很可怜,现在很凄惨。这个消息传到辛卡拉父母的耳朵里去了,他们就把孩子喊来,他说你对妻子要照顾嘛。辛卡拉告诉他父母,这个不是妻子了,是妖怪、妖魔,不能要的。那么如果带回来呢,你要带她回来呢,他就自己跑出去了。这个父母当然了,孩子不要她嘛,他们也算了,就不要,没有把她带回来,送走了。

  那么这个女魔,辛卡拉那里进不去呢,就朝宫殿里走去了。国王一看,这个漂亮的女人,马上起了贪心,起了念头了。他很热情的把她接过来,接进宫殿里来,问她:“你干什么的?”她又是老话了,她说,她是他的妻子,辛卡拉把她丢掉了,这个又说了一遍。国王就把辛卡拉喊进来了,他说:“这是你妻子吗?你带回去,好好照顾嘛。”辛卡拉就告诉国王:“这个不是妻子,这是妖魔,我不带回去。”这个国王呢,他却是贪心很大了,他说:“辛卡拉你不要她的话,你把这个妻子让给我吧。”辛卡拉说:“如果你把这个妖魔拿去呢,你这个国王将来要受灾的。”他就劝他不要,不要拿,那么国王呢,贪心迷掉了,他一定要这样做,辛卡拉就走了。那么这个女的,妖女呢,就变了这个国王的王后了,把国王就控制掉了。

  有一天,她用她的妖术,把国王迷掉了,把她们妃子什么都昏昏大睡,睡着了,睡得很沉。她自己,这个妖魔呢,跑到赤铜洲把其它的所有女妖怪一起喊来。她说:“我现在虽然没有找到丈夫,但我已经把国王迷掉了,国王、妃子、王后等等,全部都着了魔了,她们都在大睡觉,我们可以现在一起去吃吧。”就是说,她丈夫吃不到嘛,就吃这些人。这么,一起赶到宫殿里去,把里边的国王、王妃全部吃光。

  第二天早晨,王宫的大门不开,照规矩到一定时间要开了,门呢再怎么等也不开,只看到一些秃头的鸟,就是吃死人的鸟在宫殿上哗哗飞,那么这个国王的大臣就很恐怖,站在门口,也不敢进去。辛卡拉听到了这个事情,也很害怕。他就拨出宝剑,走进宫殿里边,把门开了,用宝剑对着这些女妖,这些女妖看见辛卡拉拿剑来了呢,带着吃剩的那些尸体就逃去走了。那么辛卡拉把门打开,召集了全国的百姓,他就说:“国王、王后和宫中所有的人全部给妖怪吃掉了,那么你们国王没有了,你们大家赶快来选一个国王吧。”那么百姓们说:“要做我们国王的人呢,像你这样有勇敢和智慧的人才有这个资格了!其他人不能做了。”那么辛卡拉,他说我没有能力的,大家一定要求,再三地强求,他就同意了,他就做国王了。那么他做国王之后,就召集了一些有这个懂魔术的,就是手艺高超的,还有一些会武艺的,组了一个部队。他就向那个妖魔的洲里去,消灭妖魔去了,那么国王走到妖魔那里呢,就开始作战了。因为他手下的人也懂魔术,也有不少的武艺也很强,彻底把她们打败了。那么还有一些没有打死的妖魔呢,就向国王投降了,希望放她一条生路。那么辛卡拉就把她们放到另外地方去住。这个洲,这个地方呢,就把妖魔消光了。那么这个地方呢,就建一个城。 这个城、这个国家就叫辛卡拉,就是现在斯里兰卡。 就是斯里兰卡的来源。

  今天时间过了,就讲到这个地方。

  《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第九讲

  上次《罗汉仪轨》讲到第五尊:“顶礼狮子洲中住,长老金刚锐锋子,相违印指拂除遣,一千罗汉和合俱”。

  在讲的时候,我们把“狮子洲”,就是现在斯里兰卡,讲了很多。这里边也很有密意,辛卡拉跟他的部下,他的海员给抓去了,给五欲迷住了,以前的其他人给关起来,准备把他们吃了,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说,在五浊恶世里边,我们开始是迷于五欲,晕掉了,然后果报就要来了。五欲之后就是关在里边要受苦了。

  那么怎样解除呢?就是要马王可以带我们出去,这个“马王”是半月来一次。就是说我们僧团里边别解脱戒半月诵一次,大家都知道。诵戒的时候,佛亲自来的。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把戒持好,那就是说你坐在马王身上,坐在马背上当然更稳了,哪怕抓住一根马鬃毛,也可以使我们安全地到达彼岸去。那就是说别解脱戒好好地持,哪怕你持再少,像一根毛一样,这样持住不舍的话,那么你能够度脱彼岸。那时候我们在上海道场,那时候《辨识阿含》有个小的精装的袖珍本,在书的封面上,就印了一个马,就是马王。我们半月半月诵戒,就是要把自己世间的贪恋的心全部除掉,真正的出离心生起,把别解脱戒抓住,那么佛决定保证你到彼岸去,这个意思很深的。

  附:天马赞

  奉持法印 远罗刹城 半月半月 布萨时期

  依托天马 渡海空行 勿恋世间 华宅锦衣

  亲爱呼叫 慎勿回应 应则堕海 救度无人

  正念端诚 无爱无虑 若持一毛 彼岸必登

  佛的讲经,在平凡的公案故事里边都含着一个甚深的涵义。所以我们在听这些公案的时候,不要从字面上看,要把里面的那一层涵义阐发出来,那对我们有很多教育意义的。我们在出思考题里边,要经常把这些问题挖掘出来,要大家去思惟。这不但是一个讲故事的问题,本来听故事小孩子听的,为什么佛要讲那么多公案?就是里面含有甚深意义。

  再说一个佛传,释迦牟尼佛的历史,不说过去他本生行菩萨道的故事,就是现在这一生也含着很多意义。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时候,一个婆罗门的外道仙人,就给他看相,说:要么就是做转轮圣王,要么出家成道、成佛,这两条道路。那就要选择了:要出家,将来就成佛;不出家—转轮圣王。当然,转轮圣王是世间的有漏,不能像佛一样出三界,度脱一切,广度众生,佛当然选择出家这条道路。但这里边涵意也是说:我们要么修行,要么就是搞世间法,一举两得是没有的。那么很多人,修行嘛也要修行,世间的享受也要亨。你这样修行不会成功的。要修行就得舍下世间的一切享受,五欲的享受,世间八风都要离开。在《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门》讲得很彻底,就是要放下现世,现世的一切都要放下,这还是下士道。如果说修的是上士道,自己是大乘的,而世间的法抱得紧紧的,死也不放的,你想要成就,不可能的!佛的传记里就有示现,我们这个原则性的东西:要么就是放下—成道:要么就是世间法,不能成道的。上次我们把辛卡拉的公案(这是附带的),“斯里兰卡”的来源讲了很多,主要是这个:要出离,半月半月地诵戒是重要的事情!

  今天接下去,第六位尊者:

  十六大阿罗汉之六 贤善尊者

  顶礼亚母河流洲 长老胜金贤善者

  法义分别印等持 一千二百罗汉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这是第六位尊者,他的印度原名叫跋陀罗尊者,这里翻“胜金贤善者”,有他的意思的。

  跋陀罗尊者的标志右手说法印,“法义分别”就是说法,把法的道理讲给大家听;左手等持印,说法印这个样子,等持印这个样子。只要看到或碰到尊者结说法印的手的时候,一切佛教的大小二乘,显密的教典智慧都会生起来,说法嘛,加持我们开智慧了解法义。“法义分别印”,这个是说法印,尤其能领会唯一胜义谛,就是一切法自性空的道理。单是了别世间法固然重要,但重点要知道,一切法自性法都是空的,都是如幻如化的,然后才能度一切苦厄嘛。不知空,也就度不了苦。定印呢,看见他的定印或者碰到或者观想,都可以得到禅定的加持,可能很快地得到禅定,甚至于产生神通。从禅定产生智慧,一切真正的智慧从正定来的。所以一只手是说法印,一只禅定印,这是有一定意义的。《大阿罗汉仪轨》也很好,里面也讲了很多。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能仁付嘱亚母河洲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胜金贤善尊者我顶礼

  普贤七法具足示现身 须臾暂见三有倒执除

  正道加行决定能成办 圣者贤善足下我顶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众有情

  少欲知足敬恭于三宝 速达圣言义理胜解智

  缘念上首胜金贤善者 圣教增长一切违缘寂

  顺缘随心如意悉成办 远遍十方解脱静虑成

  那么这一位尊者,他是加行具足的,少欲,离贪的,普贤七支的法是具足修持的。只要看到,哪怕是暂时的看一下这位尊者的时候,一切三有颠倒的执除掉了,就是把三有执为实在的,执为常乐我净的这些都除掉了。世间人一切都是常的,打长计划算;不净的执为净的;三来是苦的:苦苦、行苦、坏苦,而执为是乐的;本来是没有我的,执是有我的,可以自在的。所以诤就产生了。第一个除掉常乐我净的颠倒见;再进一步一切法自性空,只要暂时地看一下这个尊者的容貌,就可以把三有的颠倒的执全部除掉。修佛道的加行决定能够成功,只要你看到、听到,乃至想到,或者礼拜供养这位尊者的力量,我们一切有情看到的,听到的,或者忆念的,可以得到加持,少欲知足,能够对三宝起恭敬心,这是这位尊者的加持。每个尊者都有他修持的特别力量,加持力也不同,这位尊者有这个:只要能够见闻忆念,恭敬礼拜,都能使我们少欲知足,对三宝产生恭敬的心,对于佛教的圣言能够很快地了达,生起解脱的智慧。假使想念,就是心里忆念到尊者的话,佛教可以增长,一切违缘可以除掉,顺缘如意地承办,远遍十方,十方到处,只要能够看到,忆念到这一位尊者的话,都能够得到解脱的,静虑能够承办。这是法的加持,一个是定的加持,他的手印就是这个意思,也有这个加持,这是从这一方面说。

  跋陀罗尊者圣迹

  他的一生的事迹,这位跋陀罗尊者,他的父亲叫饶桑,是释迦牟尼佛父亲净饭王的马车驾手,就是马夫,给他驾马车的。他跟一个种姓高的女人结婚,因为是净饭王的马车司机,(那时候没汽车,是马车。)所以家里也很富裕,但是他就是下面没孩子。他到处在神面前求,但是很久还是没有满愿。

  有一天,净饭王的太子(就是释迦牟尼佛没成佛的时候),他降生了,这个马车的驾驶员听到占相的说,这个太子将来不是成佛就是转轮圣王。这个马车的驾驶员也很想生一个儿子,将来给悉达多太子做驾驶员。因为他是给他父亲驾马车的,因为国王生了个太子,他也希望他生个儿子,将来太子做国王的时候,给他驾马车,这样他们家里事业就不会断了。他多次地在各方面的神面前祈祷,但是还是没有效果。等到释迦牟尼佛成佛,六年了,释迦牟尼佛才回到他家里度他的家属。这个马车的驾驶员说,假使我(他没孩子嘛)死了以后,财产都归公了,充公了,因为没有后代嘛,就给公家拿去了。他想与其给充了公,倒不如自己来安排,就把他的钱都花在下一世再投生到好地方去,就供佛。他的愿就是下一辈子能够生到好地方。

  他的方法就是邀请释迦牟尼佛跟他的大弟子一起应供,他就准备了很好的午餐,亲自为他们端饭。吃了饭之后,照规矩佛就说法,他就坐在低的座位上听释迦牟尼佛说法。释迦牟尼佛说法的时候,大家都一心地听,很静地,鸦雀无声。说完之后,这个马车的驾驶员就说:圣者(恭敬的说法),我本来希望有个孩子,做马车驾驶员(接他的班),跟我现在一样。虽然你是,已经出家了,成了圣人了(他本来希望这个孩子给太子做国王的时候做马车的驾驶员),但是现在太子出家了,成了佛了,照规矩他的这个希望可以不要有了。但是他说他现在还是想要个孩子。假使这个孩子生出来,本来是做驾驶员的,他说我就送给你了,给你做侍者,释迦牟尼有神通,知道他是会生个孩子的,这孩子长大之后,也会成为一个出家的圣者的。他说:“好,你这样说很好,以后不要反悔,你是一个老实人,说话要算数!”

  果然后来他的妻子怀孕了,结果养了一个非常端正的男孩子,他的父亲当然很高兴,出生的时候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请了亲戚朋友都来参加,给取了名叫“桑布”,跋陀罗是印度话。因为这个书是从藏地翻过来的,叫“桑布”。实际上他的印度的原名叫跋陀罗。这个小孩子长大以后,因为他家里富有,请了很多有名的老师,教他学问,还有各式各样的技术,五明,最后成了一个很有名的,学问渊博的人。

  到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知道跋陀罗的因缘到了,就在他父亲—净饭王逝世以后,释迦牟尼佛回来为他父亲办超度法会,释迦牟尼佛就在会上跟马车的驾驶员说:“以前你答应的,小孩子养下来给佛作侍者的,现在你要兑现了。”这个人也很好,他就马上回家,把孩子带来,交给释迦牟尼佛,并对他孩子说:“你跟着佛去好了,我在你没生之前,已经答应了,要交给佛去培养的”,他又告诉他的孩子要好好侍侯释迦牟尼佛。因为他自己是侍侯净饭王的,那么他的儿子要侍侯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佛。

  跋陀罗因为有善根,叫他跟了佛走,他也很高兴,他说:“叫我跟了佛学的话,那对我说是极好的,利益无边的。”他也就跟着一起走了,释迦牟尼佛把他带到一个寺院里边,把他剃度了,然后教他戒律。戒定慧等等学处。到了一定的年龄(因为他跟随佛的时候年纪还小),到了二十岁以上,就受比丘戒,他对佛的法很用功,精勤修行,很快得到阿罗汉,成了佛的护法,也是侍者,也是佛教传播的法师。佛教的事业就是要靠人传播的,没有人传播就永远拘束在一个地方,大家不知道,那么太可惜了。所以说弘法的方式很多,主要是内护,是释迦牟尼佛出家的弟子,尤其是成果成道的,这样子宏扬最有力。

  从此以后,跋陀罗尊者就成了大家一个恭敬的对象,他也度脱了很多的弟子。同时他也想到,自己的父母也应该使他们皈依三宝,于是他就用一种神通的方式来对他们说,使他们也皈依三宝,而且跟他们一说法,他的父母也有善根,都证了初果。最后他的父母证了初果以后,对佛法起了极大的信仰,就把所有的财产都布施、供养掉了,出家,最后父母两个也成了阿罗汉。这是最大的报恩。我们说报父母恩,现世的报,使他安乐,欢喜,这是要的(不是说这个不要),不能使他生气。但是永远的安乐,是使他皈依三宝,能够脱离三恶道,乃至轮回的苦,这是最大的报恩。

  有的人说佛教不报恩,好象把父母都丢了,这是不现实的。要报恩,自己要有能力。这个能力要从学修而来,等于说要为祖国效劳,我们要有很大的科学技术,到海外去留学等等,并不是把祖国拋弃掉了。我们是为了为祖国更大地效劳,所以到海外去留学,把学来的知识拿来为祖国服务。是这个意思。

  跋陀罗尊者的事业很伟大,不但度脱了很多的弟子,同时使他的父母也成了阿罗汉,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佛的弟子很多提这个问题:跋陀罗过去有什么善根,做了什么善业,很快就得了阿罗汉果,而且把父母也说服了,使他们皈依三宝,放弃了富裕的家庭生活,也到佛法里边来出家,都成了阿罗汉果。

  佛就说了宿世的因果:在拘那孙佛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在拘那孙佛圆寂之后,他要造一个佛塔,给拘那孙佛做记念。因为他自己很忙,把一个事情委托一个大臣去办,这个大臣开始是不信佛的。国王自己很信佛,托他去办,因为他不信佛,就叫太子去监工,这样子慢慢地塔也造好了。造好之后,国王举行一个盛大的法会,造塔的大臣跟他的妻子儿女都一起来了,他们在塔前礼拜供养,这个大臣的儿子却善根很好,在塔前虔诚地供养、祈祷,供了很多供品,发愿将来投胎到一个富裕的家庭,得到很好的报身,有机会来侍奉、亲近以后的佛。因为拘那孙佛以后还有佛,以后的佛还要出现,贤劫千佛嘛。这样子他发了这个愿,也发愿将来能碰到佛,能够信他的教法,能够证到阿罗汉果。发了愿之后,他的父母(就是大臣)说:“你在塔前祈祷了很多时候,你在祷告什么呢?”他就告诉他们,他父母也就这样子发了愿,这样不但他自己在后世碰到释迦牟尼佛,出家,成阿罗汉果。因为他过去发过这个愿,他的父母在拘那孙佛塔前也同样发了愿,所以他的父母也由他的孩子接引而成了阿罗汉果。这是说因果一点不虚的。

  从这个尊者的一生的事迹,给我们一个教育,世间的生活再富裕,也不是很坚牢的,也是无常的。我们的很多的财产,就像毒蛇的头的影子里躲阴一样,是不坚牢的,无常的。财富本来是毒蛇,毒蛇的头下遮太阳光,是一会儿就没有的,有的人把这个东西当好事情,实际上是虚幻的。要看破财产的无常,要皈依永远安乐的佛教。

  以前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公案:佛跟他的弟子经过一个地方,地下有个库藏,暴露在一个荒山里边。佛经过一看:“毒蛇!”他的弟子一看:“啊呀!毒蛇!”有一个砍柴的农村人,他说山那边的库藏里佛和弟子都说是毒蛇,有什么毒蛇,我去看看。一看,这里都是金银财宝:“啊呀!这样的毒蛇给它咬死也甘心!”就很高兴,全部拿去了。有了钱当然享受,就马上盖起富丽的房子、花园,自己在里边很舒服地生活。那知道没好久,国王经过了:“哎!这里本来荒山,怎么现在这么富丽堂煌的房间、别墅、花园造起来了?”就问是什么人造的。一打听是一个农村的穷光蛋的樵夫造的。“哎!你这个钱哪里来的 ?”把他抓起来了,他说是地下发现的。“地下发现,是国王的,不是你的嘛!”要把他办了,要处死刑,杀头了。这个时候他才觉悟:“这就是毒蛇啊!”把他毒害死了,穷归穷,不会被王抓起来砍头啊!他就在临刑的时候大叫:“佛说的对啊!这是毒蛇啊!”他在大叫,国王就问他的手下:“他叫什么?”他就把这个事情告诉国王。“原来这样!”国王就把他放掉了。

  这个就是说财富不是好事。跋陀罗尊者就是看破财富出家了。最后用佛教教化他的父母,使他们也看破世间,一起出家了,都成就了阿罗汉果。这既是一个看破五欲的实例,也是真正孝养父母的一个实例。

  他住的地方是亚母河流洲,这是一条河,叫“亚母”就是亚母河。它的来源:来这个地方的龙在夏季有的好几个月在这地方一起游戏、娱乐的,他们就在亚母河流中间的一个岛上用珍宝造了一个很豪华的住处,每年夏天都来聚会。有一次正当很多的龙在一起集会、游戏的时候,跋陀罗尊者也很巧跑到这里来,尊者就对那些龙说法,他们都受了皈依。他们就把用宝石造的 住处供献给尊者。尊者慈悲,满他们的愿,为他们培福嘛。供养来了收下是好,让他们培福,如果你不收的话,他们培福的机会就没有了。这样就收下了。以后尊者就与他的随从(一千二百个罗汉)经常住在那里说法。这是亚母河流洲的一位尊者—跋陀罗尊者。

  十六大阿罗汉之七金牛犊尊者

  顶礼正量大说处 长老圣者金牛犊

  手执大宝聚珍索 大阿罗汉五百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这是第七位。这个次第各个文献里是不同的。这是根据一般的次第,《罗汉仪轨》也是根据这个次第来的 。这位尊者是金牛犊尊者,大家看前面“俱胝贤善金刚锐锋子,金鸟……”,“金鸟”,没有这一位尊者,应是金牛,查了藏文原文也是“金牛”。有的人的本子上贴了字,贴了个牛,过去可能是刻错了,也没有人提这个问题。那么是“金牛犊”,但是“金牛犊”还是有些问题,这个说下去再说。

  我们看《十六大阿罗汉仪轨》里说这位尊者的功德: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能仁付嘱正量大说处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顶礼尊者福田金牛犊

  殊胜广大无余诸悉地 凡我所求如意能施予

  手持有义大宝聚珍索 圣者金牛犊前我顶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诸有情

  证得神通辩才总持力 众生殊胜商主愿悉成

  缘念圣者金牛犊尊者 住此方境大德诸僧侣

  正法成办顺缘悉完全 胜乘正法久长愿兴盛

  他是以他的总持、神通、辩才来弘扬成办一切正法的,殊胜的、广大的各种成就,一切所求的、正在求的,都能满愿。假使我们看到、听到、忆念到乃至礼拜或者供养这位尊者的话,我们可以很快地得到神通、辩才、总持(陀罗尼门)的力量很快地从他加持中得到。引导众生向解脱走的商主,就是带头人,可以引导众生走上解脱道路。假使我们忆念到金牛犊尊者,此处僧团里正法的顺缘很容易得到,殊胜的正法可以长久地住世,兴盛起来。这是这位尊者的加持力。但我们要恭敬、礼拜、忆念他,如果我们因没有,加持力也得不到了。十六罗汉的功德以前很多人不知道,以为罗汉是小乘的,不恭敬。我们这次这样讲是使大家提起对这十六尊者的信仰心,恭敬心。后面说:他们都是过去的佛为了住持正法,示现罗汉的相来救度我们众生的。

  这个金牛犊住的地方是“大说处”,他的印度名字:迦罗迦伐蹉。他随同的弟子有五百位阿罗汉,他的特征(形象标志)他手里拿的是“珍宝索”,像念珠一样的宝石做的一圈珠子,这样的形相大家应要顶礼的。

  先说他的标志。珍宝索是宝石串的念珠一样的东西,这个珍宝索的来源:这位尊者去度化龙的时候,龙送了他很多礼物,他到龙的地方去说法,使很多龙皈依了三宝,做了佛弟子,供养他一串宝石做的项链,做为一个供养,尊者就收下,做他自己的标志。

  这个标志有什么好处呢?看到的、碰到的,记忆力可以增强,可使听法的机会增长,能够深刻地理解佛说法的道理,很快地得到智慧。尊重这位尊者,还可以得到:什么力量都不能使他与上师分离。学法要不离上师,但有时一些不好的环境或恶友或魔使你分离,不能成就,忆念尊者的力量使那些力量不能使你分开。有天龙八部的保护,国王大臣都会拥护你。这是说“大宝聚珍索”,珍宝索项链这个特征的加持。

  迦罗迦伐蹉尊者圣迹

  他的历史:他生在印度玛伽德哈这个地方,一个有钱人的家庭里边。出生的时候,是一个长得很端正的男孩子。因为他过去的善业,他出生时有很多不平凡的瑞相,最突出的是他生的时候,他家的母象(印度家里都有象,大家知道,他们有时耕地用象耕,把象当牛使唤,我们汉地气力大的是牛,印度是象的气力更大,因为这个缘故,他们家里都有象)也养了一个金的小象。这个象很奇怪,他的大小便都是金子。养了这么一个象,家里就把他的孩子叫迦罗迦伐蹉,意思是“金象子”,就是金的小象,把他同时生的小象取为他的名字。这里怎么是“金牛犊”呢?我们就考这个问题,也翻了藏文的《罗汉仪轨》,也是“金牛犊”,这个我们一联想,也是很明白的,印度的人象当牛使唤的,这里翻“金牛犊”,实际就是“金象子”,小象叫“子”,小牛叫“犊”,因为同是耕地用的,因此翻为“金牛犊”,那么他的名字就叫—原文“金象子”,这里翻“金牛犊”,藏文也叫“金牛犊”。他养下来之后,看相的人看到很多的瑞相,他的父母就告诉他:他生下来的时候有一个很奇怪的小象同时养了下来,他的这个小象大小便都是金子。那些看相的一算,算出这个象所以出生,因为这个孩子有福报,因时生的。这个小象的出生就是这个孩子的关系,这个孩子出生,这个象就跟着来了。

  等这个孩子长大的时候,这个小象也长大了。这个孩子从小跟象一起玩,一刻不离,当孩子去玩的时候,经常骑在象背上出去玩。有一次他们一起玩的,因为小孩子,都在吹自己家里钱怎么多怎么多,说自己家里富有。说的时候,迦罗迦伐蹉告诉他们:“你们不要说的那么有钱,不得了了。我出生的时候家里也生了一个小象,这个象,他的大小便全是金子,要多少有多少,你们财富再多,跟我的象比起来根本就谈不上。”这时一起玩的孩子里有一个王子,是国王的儿子,叫“曼吉茶”,大概就是阿阇世王,他听了这个话之后就心里想,将来我做国王的时候,一定要把这象弄到手。后来这个人登位,就派了一个臣到迦罗迦伐蹉的家里去,叫他带了金象一起到王宫里来。

  迦罗迦伐蹉把这件事跟他父母商量,父母说这个国王是很毒辣的,很残忍的、野心勃勃的。从这事情上看就是阿阇世王,他的王位,是杀了他父亲再得到的,他的欲望没有止境,他肯定要把这金象拿走的。我们倒不如把象送给他算了,免得遭灾。这小孩子说这象是我的,我不愿给他。但他又说,任何人不能把这象拿走的。他父母说还是送过去的好,他们同意了,就说我们到王宫去吧!于是父亲带了儿子,骑在象背上到了王宫。到了王宫,守门的卫兵去通知以后,就带他们进去了。他们就从象背下来,牵着象进去了。当父子二个牵了象见国王的时候,向他顶礼,国王看到象来了,高兴得很。他想这象是我的了,他们再也拿不去了,对父子很客气,坐下来,吃好的东西,吃好之后,他们要回去了。国王就说:“你们回去好了,象就不要带走,留在这里了。”父子俩知道这是国王,去反对他没有用,他权大,什么也做得出来,这国王是很残酷的,就说:“好好,您要就拿去吧。”他们就走了。

  他们来的时候上骑着象来的,现在象送给国王,只好走回去了。当他们走出宫殿大门没几步,象就跑出来了,怎么会呢?这象业报如此,总是跟着这个孩子,不会分开的。他俩一走,这象就从地下挖了个地道,从地道跑到宫殿外边面,就从地下冒出来。他们两个很高兴,骑了象回去了,但是他们心里想:这个事情没有了,国王要他们的象没拿到,恐怕要下毒手。迦罗迦伐蹉就想:假使为了这个象,我们父子遭难的话,那这象也没啥好处,我倒不如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出家去,做他的弟子,象作为吉祥物带走吧,出家去。这样考虑之后,迦罗迦伐蹉得到他父母的同意,就离开家里走了。他的父母当然了,象带走嘛算了,免得国王来找麻烦,这个孩子骑着象来到祇氏林,这时释迦牟尼佛正在那里,跑到祇陀,就是祇陀给孤独园这个地方,他向释迦牟尼佛顶礼,说他想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释迦牟尼就说:“善来,比丘。”这样子他善根成熟了,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了一个比丘。这是佛对早期弟子,都是善根深厚的,只要“善来比丘”一说,马上自己—不要受戒,做了比丘了。

  迦罗迦伐蹉成了比丘之后很精进用功,不久就见道了,见道之后又很快地证了阿罗汉果。他证了阿罗汉果以后,他和他的弟子一起游行,这象总是跟着他一起,老百姓都要看这个奇怪的象—大小便是金子的象哪里看到过呢?都要来看、围观,这样僧人的修行就有点打闲岔,不清净了。他就把这事跟释迦牟尼佛呈白,释迦牟尼佛说:“你们住的那个地方,所以人那么多,都是来围观象的,你把那个象丢开算了。”尊者说:“这个象很久以来同我同时生、一起长的,从来离不开的,我一直想把它丢掉,但象不肯离开我。”佛说:“你现在只要跟象说三遍:我已得阿罗汉果,再也不投生了,以后也不需要你了。只要说三次,象就会消失不见。”尊者就依佛说的话对金象说了三次:他已得阿罗汉果了,现在再也不投生了,他现在也不需要财富了。说了三次,象就钻到地下去,再也不见了。

  这时有些僧人,还有些其他的人看了都很奇怪,就问佛:“他过去有什么善的因缘,感到现在这样好的果?”佛就回答:“凡是信三宝的人,他们都是种了善根种子的,这个尊者在前生人寿二万岁的时候,普光佛—大概是迦叶佛也在世的时候,他生在这个时候,当迦叶佛圆寂了,大家纪念他,把他的舍利造塔,造了很多的舍利塔,在这些塔当中,有一座佛塔,他造的样子不是像一般的塔尖的,是大象的样子。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迦叶佛投生的时候,也是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以一个大象的形相入胎的,八相成道嘛!入胎也是一个相,为纪念迦叶佛,做一个舍利塔,象的样子。这个舍利塔时间久了,有一边有点坏了,这时有一个朝山的、朝拜的人,他看到了这个迦叶佛的舍利塔有点坏,就马上把这坏的地方重新修好。一点也看不出,跟新的一样。他同时发愿,希望以这个善根,将来生到好的地方—就是善趣人天,有很多的财富,将来能够碰到佛,能够成道。他过去发了这个愿,因为他补的是个象,所以他每一次转世投生都有一个象跟着他同时生的。同时他也对迦叶佛非常崇拜,恭敬三宝,所以他后来也碰到释迦牟尼佛,做一个出家众,成了阿罗汉果。这是他过去的公案。

  他的事情对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得好的果,一定要从善业来的,这个善业再小,只要你发的愿大,果报也极大。我们学过《广论》:小的因会感大的果。举的例就是印度有种很大的树,但它的因却是一个很小的粒籽(它的种子),极小,但果极大,这是比喻小的因可以感大的果。虽然他过去只补了一个象的舍利塔,补一点点破的地方,但他的福田是迦叶佛的舍利塔,发的愿也是清净的善愿,所以感的果很大。他从那一次以后生生世世有一个金象跟他同时生,为他创造了很多财富。不但是现世,过去很多世也是这样子。同时也教育我们:财富多并不是好事情,阿阇世王看上了甚至要害你的,还是出家修行的好,皈依三宝。做一个自在的,真正的快乐必须要依靠三宝才得到,脱轮回才是真正的安乐。这位尊者的事迹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的教训,这是他提到的一部份。

  下面第八位尊者。

  十六大阿罗汉之八叭日阿雅杂尊者

  顶礼正西牛货洲 具金叭日阿雅杂圣

  晏安二手入等持 大阿罗汉七百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这是又一位尊者,他住在牛货洲,须弥山四边有四大洲: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就是西面的牛货洲里,他的名字叫“叭日阿雅杂圣”,为什么叫“具金”,下边要说。他的特征是入定印。

  我们补充一下:前面的“正量大说处”,就是金牛犊尊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历史:它在印度的西北方,有一个很大的城市的中心有座山,这座山很高,但顶很平,就像五台山一样,台顶虽然高,但都很平坦,地方也很大。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佛跟很多阿罗汉经过这座山时—是空中飞行而过的。佛身上的香味碰到山顶,山顶就长了很多藏红花,本来没有藏红花的,因为佛飞过之后,佛身上的气味碰到山顶,山顶感了这味道之后就长了很多的藏红花。这个尊者就在这个地方住,这是他的住处。

  现在我们再接下去说“正西牛货洲”的,他的特征两手入定印。现在看一看《大阿罗汉仪轨》的说法。这个仪轨,有人想请。我们说这个仪轨是住持正法的,就是僧人的道场里边念的,居士你们也不能念。假使僧团里念《大阿罗汉仪轨》的时候你们可以参加,但是家里不是道场,不要念。我的看法:你们就把这些要点,借了书抄一抄好了,也没有多少,其它的你们不需要的,这些我也是抄下来的,很简单,没几句话。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能仁付嘱西牛货洲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具金叭日阿雅杂我顶礼

  身住定中手结三昧印 见者身心痛苦咸静寂

  安住有情诸佛佛子地 圣者叭日阿雅杂我顶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诸有情

  愿各获得圆满有暇身 逢如来教常修大乘行

  缘念叭日阿雅杂尊者力 具足清净律仪众僧侣

  诸国王等恭敬恒承事 三轮清净广修大供云

  “具金叭日阿雅杂圣”,他是怎么样一个人呢?依清净的律仪摄持僧团的,这位尊者他的戒很清净,摄持僧团,使不信者信,就是“结戒十义”,学过《律海十门》都知道,摄持僧团以清净律仪来摄持,这是最重要的。他身入定,两手结的是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个大拇指碰上,碰上的话表示般若跟方便两个是不能离开的:般若是性空,方便是缘起。只要能够见到尊者入定的相,身上的、心间的痛苦都可以消灭。可以安定众生在佛教里边修行,对这样的圣者我们顶礼。只要能忆念这位“叭日阿雅杂”尊者清净的律仪(就是我们的僧人),国王、大臣乃至老百姓都会恭敬、承事你们,就是说持律的僧团,假使你们忆念、供养这位尊者,那么在这个境内的国王大臣乃至长者居士老百姓都会恭敬、承事你们,三轮清净大大的供养。这是忆念、恭敬尊者的加持力的功德。

  下面我们看,他的两手入定印是他的标志。这书上说:我们只要看到或者想到他的定印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脱离恶趣,持戒当然可以脱离三恶道,可以加持得到佛果、十地,从十地到成佛都可以慢慢地成就。因为持戒,戒是根本,戒律清净之后,慢慢定慧来,那么初地、二地、三地……跟着就来了。可以得到幸福,增长智慧。得到幸福就是福报,大家供养承事,也可以开智慧,对佛法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这里还说:假使你发愿做一个有名、有声望的人,你想托在哪个人身上,或者得到一个好的朋友、亲戚,或者是想自己做个国王,王后,大臣等等,只要能够亲近佛陀,修习六度,或者想做一个佛身边的弟子,侍者师之类的,乃至于想透过修行,慢慢成佛的话,都可以从礼拜,供养,从尊者前面发愿,都可以得到他的加持,满愿,这是他的等持印的功德。

  (时间差不多了,感到太慢了,再说一点。)

  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圣迹

  他的一生的事:在过去印度,佛在世的时候,室罗伐悉底城里,有一个叫“迦诺迦跋黎堕阇”的一个人,家里很富,但是没有孩子,他说:假如他没有后代的话,他死了之后,财产都要充公的。(这个世间人,都是为这个担心嘛!)就经常愁忧不乐,有一天他的妻子怀孕了,他的妻子是一个很聪明的女人,前面说过,聪明的女人一开始怀孕她自己知道,而且知道她自己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他的妻子怀孕后她自己知道,不要医生检查的。她告诉她的丈夫。他丈夫很高兴,就很仔细地照顾这个女人不要受损害,主要还是为了孩子不要受损害,等孩子满月生下来的时候,生了一个非常端正的极好的男孩子。这个孩子过去有善根,他出生的时候,两个手里都拿了一个金币,就是金钱,每个手里一个,当你把孩子手里的钱拿走之后,钱又生出一块,总是拿不完。两个手里都有个金币,你拿掉它,它又长了。这个事情很奇怪,他们就把这孩子叫“具金”,他有金子,“具金叭日阿雅杂圣” ,“叭日阿雅杂圣”是他的名字,“具金”的来源就是他身上带了金子的。两个手里边有两个金的硬币,现在硬币看不到了,过去说银元,“袁大头”之类的,很大的一块钱,这是银的,还掺了其他东西的,它是金的币,他手里带了金币的,所以他的名字叫“具金”,这是他父母给他取的名字:“具金”。他长大以后这孩子品德高尚,也是生下来就信佛的,他很欢喜布施。既然他心有慈悲又富有,他手里都是金子,要布施是很容易是。他看到路上,他是不断地帮助穷人的,当他在路上走,看到苦行僧、修行的人,穷人,他都很慷慨地把钱给他们,因为他手里钱拿不完的。

  人家给要饭的,给了一元钱,有的人故意—因为要饭的人多,我们有这个经验,你给一个,一大批就跟着来了,向你要钱。你哪有这么多照顾,照顾他们,以前码头、车站里经常有,现在不晓得有没有。我们出去的时候换了好多小的,几毛钱的,他们来的时候,一下子散给他们就跑开了,让他们去拿去了。这个应付不了。但是他没有关系,你来了给一个金币,再来一个再拿一下给他,没关系,他拿不完的。慷慨地布施,穷人、修行的人他都供养布施。再怎么他用不完的,就这样他出名了。有一次他跑到祇陀林(因为他有善根嘛!),祇树给孤独园,看到释迦牟尼佛了,他看到释迦牟尼佛的样子,心里极感动,非常的欢喜,就赶上去顶礼,坐下来请佛说法。说法的时候,他产生了无厌的信仰,他说他要给佛跟他的弟子应供,请阿难陀尊者,就是侍者师,求他向佛陀说明这个意思,希望佛允许他应供。为了筹备这次法会,他手里拿了很多的金币来办这个事情。比丘看了很奇怪:他手里不断拿,不断拿,拿了很多出来。因为这样供养之后,他亲近佛的机会更多了,经常去听说法去了,释迦牟尼佛对他讲了很多法—针对他,对机说法。很快这孩子就得了预流果了。他就把他的财富分给他的朋友,也布施那些修行的人,得到父母同意,就跟着佛出家去了。佛就收他作弟子,很快就证了阿罗汉果。

  佛的弟子看到这位阿罗汉,就很奇怪,手里金子不断出来。他就请问佛:过去他造了什么好的业,这辈子财富不断出现?佛就说:一切法都是因果,善业得乐果,恶业得苦果。当初在人寿二千年的时候,迦叶佛在这世间说法,当事情完成,圆寂之后,国王对迦叶佛的舍利表示非常恭敬,造了一座舍利塔,舍利塔完成之后,举行了盛大的法会,有一个叫克扎那的艺术家,塑了两尊迦叶佛的佛像,塑出来的像,立体的,也是供养的。有一个人看到他塑了两尊像,就把两尊像的手里都缚上一块金币,就在两尊像的手里,用绳子绑了两块金币在上面,就发愿:希望将来他万事如意,同时能够碰到佛法,能够修行、证果。这样子,所以能够感到现在手里两个金币是拿不完的。因为他在两个迦叶佛像的两个手里缚了两个金币,感得果就是:他生生世世手里的钱用不完的,自己会长出来。又因为他发了好的愿:希望碰到他,他这一世碰到释迦牟尼佛,也证到阿罗汉果了。

  他的弘法利生的事迹对我们的教育就是说也是一样的,善恶的业报是真实不虚:我们要得快乐的果,必须要造善业;要避免苦果,就不要做恶业。做什么业再小,果报是很大的。不但是这样子,你如果发愿碰到佛教,依佛修行,将来可以出离轮回,得到真正的快乐。从这里也可以学到很多教育的意义。

  最后,他住的地方,是“正西牛货洲”,牛货洲里边有六个大国,他住在其中一个国家中。叫“哈那扎”,这个国家中间有一座山,这个山上有一个光耀夺目的珍宝的山窟,过去有五百个仙人在里边修行,由于他们的发愿,山窟变成了一个很富丽堂煌的珍宝殿,叫“光胜处”,就是在牛货洲里边的,后来这位尊者又就住在那个地方,有七百个大阿罗汉同时在那里修行教化的。

  今天时间到了。

  《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第十讲

  上一次,我们讲到第八“具金叭日阿雅杂圣”,这位尊者的功德跟他的历史。今天我们接下去。第九尊:

  十六大阿罗汉之九牛呞尊者

  顶礼北俱卢洲住 圣尊长老牛呞者

  两手方便捉鼬鼪 大阿罗汉九百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第九个大阿罗汉。这里说的是牛呞尊者,在我们的一个资料里边,好象不是这位尊者。那么我们大概地说一下:牛呞尊者,梵音是乔梵波提。念过《阿弥陀经》的都知道了,“乔梵波提”就是牛呞尊者。但是我们这个《罗汉仪轨》藏文版的,是巴沽拉尊者,那么两位是不是一位呢?从他们的历史来看,可能不是一位。这个怎么翻成牛呞尊者的,我们还没有,情况也不了解。

  那么我们还是根据我们的资料来说一下,牛呞尊者,他是因为他的过去业报,他吃东西的时候,跟牛一样,牛吃了之后,它的胃可以吐出来再吃,嘴里不断地嚼的。这位尊者因为过去有五百世做牛的,这一次投生之后,习气还在,吃饭的时候嘴不断地动。据说他的脚趾,也有牛蹄的样子。这我们是根据《法华文句》里边引的一些资料,当然了这是不可以随便引的,它说乔梵波提,此翻牛呞,这里翻为牛呞,吃饭嘛跟牛一样的;《无量寿经》里边,叫牛王;《增一阿含》里边,又叫牛迹,都是一位。过去五百世当牛的,就是牛王,所以《无量寿经》里边称他为牛王。那么牛吃饭的时候,经常要吐出来又嚼。这位尊者,他虽投生了人身,甚至于最后一生要成阿罗汉了,但是习气还没有除掉,经常地嚼不完地嚼,那么人家就给他一个外号叫牛呞,跟牛吃饭一样的。

  那么这个我们就是说,学过《俱舍》的就知道了:阿罗汉,烦恼是断掉了,习气还没有断完。就是说“诸冥”断掉了,“一切种冥”还没有断。什么时候断呢?成佛的时候,全部断完。阿罗汉虽然是烦恼断完了,也出了三界了,再不会投生了,“我识已尽,梵行已立”,再不会投生了,但是习气还没有改掉。

  这个我们另外一位也有这个情况,迦楼陀尊者,他是过去一向富贵家出生的,他对那些女人一般不喊尊贵的称呼,叫“小婢”,“小丫头”,他家里喊惯了。他成阿罗汉的时候,有一次他要渡过恒河。恒河的神是女神,她尊重阿罗汉,他渡河的时候,把水排开,让他过去,水不会沾住他的脚。那么,这样子呢,很好。尊者心里是很感激这个女神,但是他说话这个习气还在。他每一走到恒河边的时候,他就说:“小婢,把水排开,我要过河了。”河神当然了,恭敬阿罗汉嘛,还是把水排开,但是心里还是不太舒服。有一次,她在佛前就把这个事情就告诉佛,佛就对尊者说:“河神对你很恭敬嘛,你要尊重她,不要喊她作小婢嘛,不要使她心里不好过嘛。”这个阿罗汉当然他心里根本没有什么轻视的意思,他马上跟她道歉:“啊,小婢,对不起,我给你道歉,以前对你不太礼敬了。”还是叫小婢,这个就是习气还在。

  那么这个牛呞尊者同样的,他吃饭的时候总是要不断地嚼,那么叫“牛呞”。他过去的因缘如何呢。根据《法华玄赞》,这位尊者又叫牛相,牛的相还存在。过去世他大概是采稻谷,采了一颗谷子,有几粒掉到地上,可能是常住的。那么这是因果的问题,我们想一下:你采稻谷的时候,掉几颗在地上,好象是微乎其微的事情,但是因果却很厉害。他因为这几粒谷子掉到地上,他要还,怎么还?做牛来耕地还嘛,所以说五百世做牛。这一辈子虽然做人身,甚至于最后一生,阿罗汉了,他还是有牛的习气,同时牛的相还保存着:牛蹄,他的脚走过的印迹跟牛蹄一样的;吃饭的时候,跟牛一样的,不断地嚼。所以又叫他牛相比丘,牛的相还存在。这是一个说法。

  另外一个说法,根据《弥陀要解》里边引的一个公案,可能是另外一部经的:过去世有个小沙弥,看见一个老比丘念经,这个比丘年纪大了,念的时候,老人嘛,口齿不太清楚,念的时候,牙齿也没有了,念得不清楚。沙弥不懂事嘛,他在旁边看了就笑,他说:“老和尚啊,你念经跟牛一样的不断地嘴里呱啦呱啦地动,什么话也听不清楚。”这个老比丘听到以后,他说:“你赶快忏悔,赶快忏悔!”为什么?他已经证到阿罗汉果了。你这样造口业,将来地狱受报的。小沙弥听到以后,害怕了,赶快忏悔。忏悔以后,他虽然地狱的报是免掉了,但是因为说这个阿罗汉的比丘是牛的样子,就是五百世做牛了。现在成了出家的阿罗汉,这个牛的习气还在。那么佛呢,因为他有牛的习气,恐怕在人间托钵,人看到他之后,就跟那个小沙弥一样不懂事,要讥笑他吃饭的样子,不好看。他已是阿罗汉了,如果一讥笑的话,那么世间人又是堕落了。佛就慈悲了,他说:你人间不要托钵了,到天上去应供吧。天上的天人有神通的,他知道你是阿罗汉,不会轻视你的。那么这是牛呞尊者的一些公案。

  那么从这里,我们这个藏文的资料里边,这个尊者是巴沽拉尊者,我们也对照了牛呞尊者的一些历史,跟巴沽拉尊者的历史一看呢,好象不是一位。因为牛呞尊者在佛灭度之后,示现了一些不平凡的,入一个什么水三昧之后,他也灭度了,也就圆寂了。很多尊者因为佛灭度以后很悲痛,就相续灭度了。那么这个巴沽拉尊者呢,却是佛嘱付他,在释迦牟尼佛法还在的时候,要住世,护持佛法的。那么从这一点看呢,好象跟牛呞尊者呢,不会是一个人吧。那么不去管他了,我们先把巴沽拉尊者的历史介绍一下:

  在北方北俱卢洲,这里也有点差别,牛呞尊者的历史呢,一般是在忉利天住的。这里住在北俱卢洲的,北俱卢洲住的,这个尊者,叫巴沽拉尊者。他有九百个阿罗汉陪着他,随从他一起修行、教化的。

  这个尊者手里的标志:“捉鼬鼪”,就是说,毗沙门天王手里拿的鼬鼪一样的,像很大的老鼠,像猫一样的,叫“猫鼬”就是老鼠一类了。那么在毗沙门呢,吐宝的了。它这里鼬鼪的含义,在这上书上说的凡是人,我们看到他的鼬鼪,或者是碰上他的鼬鼪,都可以得到持戒的、受六度的一些加持,一切法空的道理,也有加持。这是这个书上说的。

  那么《大阿罗汉仪轨》里说的,这个情况是这样子,它说: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能仁付嘱北俱卢洲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上座牛呞尊者我顶礼

  若有忆念身心作祷请 非时横死饥渴贫穷困

  内外灾害一切悉消灭 上座牛呞圣者我顶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诸有情

  成办正法顺缘悉全备 诸凡教证功德愿广增

  缘念圣尊长老牛呞力 十方安住持戒大德僧

  顺缘资具随时无匮乏 闻思修慧增上皆得成

  他本身有持戒的力量,消除一切灾难。持戒嘛,就会消灾了。因为戒的力量,不造恶,同时也有护法神的护持,所以一切灾害都可以消除,也可以成就一切功德,这是持戒的功德。那么忆念,看到阿罗汉的样子呢,或者礼拜他,向他发愿的话,一切非时的横死,还有这些饥饿、渴(就是旱灾了),这个饥荒灾、贫穷、困苦,一切内的外的灾害都可以消除。这个从持戒来的,他自己持戒,能够消除这些灾害,也可以使,加持——因为他成了阿罗汉了嘛,加持力大嘛,可以加持一切给他恭敬、礼拜、供养乃至忆念、看到他的人,都可以使他消除一切内外的灾难,一切非时横死了,饥了渴了,贫穷困苦了,这些都可以消除。假使能够见闻忆念礼拜、供养这位尊者的,我们都可以得到正法的顺缘,能够具足,一切教证的功德可以增长广大。我们忆念这个尊者的话,十方所有的持戒的那些僧团,他的加持可以顺缘,不会缺乏,闻思修、戒定慧,都会增长,这是持戒的加持。他本身也持戒,得了很大的加持,对他恭敬、礼拜、忆念,也可以得到极大的戒律的加持,就是像根支具尊者一样的,“戒德威光”嘛,有人问:“戒德威光”从什么地方示现?这就是戒德威光的示现,不一定眼睛看到。

  巴沽拉尊者圣迹

  那么他的一生,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的这一位尊者(我们说是不是牛呞尊者,而是巴沽拉尊者)他在释迦牟尼佛出生之前七十年的时候,已经生下来了,这个人寿命很长。他生在一个室罗伐悉底(就是释迦牟尼佛住的那个城市),一个婆罗门的家庭里边。他的名字,当时小孩子的时候,叫盖保,长大以后,那么当然了,长在婆罗门家庭里边,教一些学问了,等等,他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但是,他是一个学问家了,不会掌握财富的。他的父亲过世以后,他们家就穷下去了,他后来到处流浪了。

  有一天,他到了一个离开室罗伐悉底城的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肖巴尔嘎”的地方,这是印度话,我们不去管它。那里有座山,他就跑到山上去,苦修去了。他这个苦行是很厉害的,吃的是山里的树叶子,野果,不吃粮食了(他是修行嘛,没有功夫去种稻了,煮饭了等等了)。穿的呢,树皮,也没衣服(在山上嘛,跟人是隔绝的)。他住在山上,住了一共多少呢?住了一百七十五年。他每天在山上修,因为他过去的因缘,虽然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边修行,身体非常好,从不害病的。因为他用树叶树皮做他的衣服,人家就叫他巴沽拉尊者。巴沽拉就是一个树的名字,把他比作一棵树,他穿的是树皮嘛,把树的名字来给他安一个外号。

  后来,佛出世,修行成佛了。有一个地方,叫洛玛巾的地方,的两个兄弟,富楼那兄弟用最好的旃檀木,造了一个房子,请释迦牟尼佛来应供,办了很多的供品,烧了很多的香,等等,迎接释迦牟尼佛来应供。释迦牟尼佛知道之后,他去了那个地方,他不是走去的。这一次,用神通去的,他从空中飞过去。当他飞过这个顿日山(就是那个苦行的人的山)的时候,这个苦行的行者,当时还没有信佛了,他(巴沽拉)释迦牟尼佛就带他的弟子一直在空中飞了,很多人在空中飞,他知道,这是释迦牟尼佛跟他的弟子,他心里充满了信心。他想,他如果下山去赶释迦牟尼佛,肯定是赶不上的。一步步下山,这个山很高,他很着急,急于想去见一见,礼拜释迦牟尼佛,他就想到下山,那么长的山路,肯定赶不上的。他干脆从山顶上跳下来。那么这一跳,当然喽,他是心急,按照一般的规律,那么高的山上到山底下,肯定是粉身碎骨了。

  那么释迦牟尼佛,也是过去因缘了,他知道他跳下来,就用神通把他救了,同时也给他说法。一说法之后,这个巴沽拉尊者那时候还没出家,得了最高的不还果,因为在家的最高的果是不还果。他过去善根好,释迦牟尼佛一给他说法,马上得了不还果。这样子嘛,他就再进一步,求佛剃度,出家了,释迦牟尼佛就“善来比丘”。这也是很早剃度的,总是善根深厚的。“善来比丘”一说,袈裟着身,须发自落,行动威仪嘛,都一如二十年的老比丘。这个是经常我们书上看到的,那么他就成了一个比丘了。这个时候呢,他们也不要授戒,因为他们的善根呢,只要“善来比丘”,比丘戒就具足了。而且不久,成了大阿罗汉了。那么释迦牟尼佛赞叹这个巴沽拉尊者,他是说,他的信心是最好的,弟子里边出离轮回信心最好的是他—巴沽拉尊者。那么他过去的因缘,人家问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巴沽拉尊者他自己成了阿罗汉了,他有神通了,他就在那些玛伐木一带生活的旁边的比丘,他就亲自告诉他们。

  他说过去他是一个卖香的小贩,做生意的,卖香的。有一次他供养了,碰到的,就是毗婆尸佛在世的时候,他对毗婆尸佛跟他的弟子,供了一些药。有一次,他做施主,要请一些僧人来安居,每一位供养他们一个庵摩罗果,就是能够治病的果,这个大家知道的了。那么他这样子供养了,因为他有这个因,所以说他感得他以后呢,总是身体非常健康,不害病。那么供僧的药,自己的报,不害病。所以也就是说业果不虚,我们在学习《广论》时这些都讲过了。小小的因,可以得到广大的果,这好是一个实例。他供的因,仅仅是供养了毗婆尸佛在世的时候的比丘一个庵摩罗果,当时不是很贵的,但是感的果报却是身体非常好,不害病。他这一辈子在山上那么艰苦的环境之下,修苦行一百七十多年,不害病。他说,他自从供养这个庵摩罗果之后,他在流转生死中,他一直在善趣,人天投生,没有到恶趣去过。这辈子碰到释迦牟尼佛,这样子,因为过去的善根,他这辈子,佛给他说法。一说,就得不还果。那么他要求出家,“善来比丘”马上成就具足戒的比丘。同时,三天的修行,成了阿罗汉果。这个一百几十年里边,他自己一点病也没有,这是他过去的因缘。

  那么他一生的事迹,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做一个人,不管你有钱没钱,要做一个能够放下世俗的那些生活,是不容易的。凡是能够放下世俗五欲的享受而出来自己修行,做苦行了,这种人是极希有的。这些人是过去善根的人才做到。那么他因为过去发了愿的,又碰上释迦牟尼佛。这个愿很要紧的,我们经常发愿—这个善的愿都会满的。只是时间的问题,到了时间,都会满愿。那么他发这个愿,想碰到佛,能够得到解脱,这辈子就碰到释迦牟尼佛,很快地成就阿罗汉果。那么释迦牟尼佛对这个尊者,也嘱付他,在佛法还在的时候,不要灭度,要住持正法。这个任务就是嘱付他(不要灭度,要住持正法)。这是第九位。

  这里写的是牛呞尊者。我们再查了一下,藏本文里写的是巴沽拉尊者,一样的。

  那么,第十是罗睺罗尊者: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罗睺罗尊者

  顶礼止漾果耶洲 圣尊密行罗睺罗

  捧持灌顶宝王冠 一千一百罗汉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这个罗睺罗尊者,大家都很熟悉了,是佛的亲生的孩子。当然,这个里边很多的说法不同,我们还是根据正规的来说:这个罗睺罗尊者,受到佛的特别的加持,精修三门,成就密行。

  这个“密行”,有两种说法,我们等一下也介绍一下。大家都知道“密行罗睺罗”,到底他的密行,他是修密法的呢,还是修什么呢?我们根据文献里边有两种说法。现在我们先说根据《大阿罗汉仪轨》里的他的功德: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能仁付嘱止漾果洲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尊者罗睺罗前我顶礼

  虽于无量劫前已成佛 为愍众生仍摄菩萨行

  世出世间怖畏垂护念 圣者罗睺罗前我顶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诸有情

  亲承诸佛佛子施教示 饫闻甘露法语解脱成

  缘念上座尊者罗睺罗 如法修行补特伽罗圣

  梵王护法精勤作道侣 常蒙诸佛如来善加持

  这位尊者在无量劫以前早已成佛了,为了可怜我们浊世的众生,现声闻相,修菩萨行。凡是我们能够见到、听到,乃至忆念到、礼拜供养这位尊者的话,我们都可以亲自承受诸佛、佛子的教示。就是亲近这位尊者,将来我们可以碰到佛,或者菩萨来教化我们,听到这个法语,欲闻甘露(就是说听到很多的甘露的法),使我们可以饱足,而且可以解脱。那么我们假如说忆念这位尊者,如法地修行,那么一切梵天、护法都会帮助我们修行,这是罗睺罗尊者的,如果忆念他,礼拜供养他,就会得到这些加持。

  那么我们再看一看,这里他的说法是什么呢?他的手里拿的是一个宝王冠,他的标志是一个宝王冠,他这个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尊者,他曾经到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去教化的时候,给他们说法。那些天人,很多人皈信了他,也有很多见道的,他们要感谢尊者,他们这些神从他们自己头上的王冠都拿出来供养尊者,结果尊者把他们供养的东西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王冠,拿在手里,做他的标志。

  罗睺罗尊者圣迹

  他的历史,这里介绍的,比较是……因为这本是在家人写的,我们还是采取比较正规一点的。就是,虽然这个书也是在家人写的,但是我们看了,他写得是比较正规一点,我们采取这个。这个释迦牟尼佛他要出家嘛,他的父亲(父王)就不答应了,他说:“你要出家的话,我们这个净饭王的后代就没有了,除非你要生一个孩子,我们可以勉强答应。”那么释迦牟尼佛就对他的耶输陀罗呢,指腹成胎,这个是我们一般都这么说的,把手指在她的肚子上一指,她就感到她有怀孕了。那么释迦牟尼佛就对他父亲说了,现在耶输陀罗有孕了,我可以出家了。这样子,根据我们汉地的成规,是指腹成胎的。

  耶输陀罗在释迦牟尼佛出去之后,当然了,她是非常悲痛。那么国王派了五个人,就是乔陈如等五个人去陪着释迦牟尼佛一直修行。那么这些人消息就带来了,说释迦牟尼佛在修苦行。那么耶输陀罗呢,她也是在六年里边,在家里不享受,她就是过着很清苦的生活,每天只喝稀饭,也把女人的一些打扮,全部放下,身上只穿一个黄的布,这样子很淡泊的生活。更难的呢,就是她父亲,耶输陀罗的父亲也是一个国王,他要她再嫁另外一个王子好了(既然释迦牟尼佛走出家去了,她还年轻嘛,要她另外再嫁),她拒绝了,她苦苦哀求,她说她不能,她就守着罗睺罗,她不走的。释迦牟尼佛没有证道之前,罗睺罗在胎里边,六年没有出来。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他也当天养下来了。释迦牟尼佛那时还没有回来,罗睺罗养下来之后,六年怀胎才养下来的。当时开始的时候,释迦牟尼佛走的时候,虽然释迦牟尼佛是有神通说她已经有孕了。但是那个时候用普通的肉眼看呢,她的身体一点也没有怀孕的样子。因为她六年嘛,开始这一年里是看不出,那么第六年的时候,罗睺罗养下来了。

  那么人家就讥嫌了,他说:“释迦牟尼佛,你的丈夫(那时候叫悉达多太子),出去了六年,你才养孩子,这个孩子决定不是太子的后代,肯定你做了坏事。”那么很多人就讥嫌,这个事情闹到国王(净饭王)那里。净饭王开始也搞不清楚,他就看大臣、大家怎么商量,怎么处理吧?那么大家讨论之后呢,就说这样子的人,败坏国王的王族的名声的,应当根据古代的一些法律要火里烧死的。那么就挖了火坑,堆满了柴火,大火烧起来了,就叫她跳下去。那么耶输陀罗,她自己心里想到,她是没有做坏事的,这个罗睺罗肯定是释迦牟尼佛指腹成胎的,她在跳下去之前,她就对着大家发誓愿,她发的什么愿呢?“如果罗睺罗是真的悉达多太子的孩子的话”,她就抱着罗睺罗,她说,“我们跳下去,就一点也不受损害;如果罗睺罗不是太子的后代的话,那么她们两个就当下跳下去烧死好了。”这样子发愿之后,耶输陀罗就抱着罗睺罗一起往火坑跳下去。正在这个时候,因为业报所感嘛,也是她们宿世因缘,她一跳下去整个的大火,化成清凉的水池,上边一棵红色的莲花把耶输陀罗和她的孩子罗睺罗两个母子托住,一点也没有受损害。这个我们显教里经常唱赞的时候,“火焰化红莲”,经常来赞叹这个耶输陀罗,就是这个事情。

  大家经过这么一考验,那些诽谤的话,就平下去了。净饭王也承认了,确实是悉达多太子的孩子,是他净饭王的孙子了,那么他对罗睺罗非常之爱护,他只要看到罗睺罗,一切愁苦的事情,都一扫而光。就是因为他(罗睺罗),想起罗睺罗,就是悉达多太子的孩子嘛,是他的后代嘛,他什么东西都放下了,非常满意了。那么这个是一个事情。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后来回到他的祖国,来度他的父亲、父母,度他的亲戚。这个时候罗睺罗也已经长大了,六七岁了,这个时候,罗睺罗第一次看见他的父亲释迦牟尼佛,罗睺罗就很高兴。释迦牟尼佛的意思,他想把罗睺罗度出家的。那么国王,就是他的父亲,他说,我们过去想把这个王位给你的,你跑了,修行去了,还有阿难陀那几个王子,他们也给你度了,出家去了。那么唯一的希望,就在罗睺罗身上了。如果他再出家的话,那么国王这个王位接位的人就没有了。那么释迦牟尼佛就说了,罗睺罗年纪太小了,他们国家旁边一个叫作“迦湿罗国”,是很强的一个,就是波斯匿王的国家,它很强。如果小孩子做国王的话,恐怕应付不了,还是出家好。那么他的父王也答应了。

  那么他的母亲,耶输陀罗,却不答应。她就把罗睺罗抱起,古代也是高楼了,在最高的那一楼,门锁起,什么人不能上去。释迦牟尼佛就派目犍连尊者,他是神通第一,飞上去,劝说耶输陀罗,他说,放他出家好了。释迦牟尼佛也看到,后来琉璃王杀释族,如果罗睺罗不出家的话,也给他杀掉的。那么还是出家好嘛。这个耶输陀罗再怎么也不答应了,她感到很愁苦,她说她为了释迦牟尼佛把这个孩子养大了,受了很大的非难,现在好容易把他长大了,又把他带走了,她什么希望都没有了。那么这个是她死也不肯放。

  那么释迦牟尼佛他就亲自以神通现在她面前,他就对耶输陀罗说过去的因缘,他说,过去世,他们也是夫妻。耶输陀罗发过愿的,她生生世世要跟着释迦摩尼佛的,那么释迦牟尼前世他就说,我要修道的,你如果要跟我的话,那么我是要修行的,一切不要因女人了、孩子了拖累的,带累我修行的,那么你只要不拖累我的话,那么可以同意你。那么这个耶输陀罗前世也是当下发愿:绝不妨碍他的修行,也不以妻子儿女的事情来拖累他,那么你现在怎么又还是放不下呢?那么一说,耶输陀罗她就想起她宿世因缘了,她就忏悔,也就放下了,就让罗睺罗跟着释迦牟尼佛出家去了。这是罗睺罗出家的因缘。

  另外,罗睺罗怎么怀胎六年才出来呢?这是什么因缘呢?佛就对那些人解释了这段公案。这是他的父亲净饭王问的,他说,罗睺罗为什么要怀六年才出来呢?耶输陀罗为什么要怀六年的,女人怀胎是很痛苦的。这是过去什么因缘呢?佛就说了:过去有一个国王,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日,太阳的日;一个小的叫月。大王子本来是要继承他做国王的,他却愿意出家修行的。等到他的父王去世以后,这两个王子道德都是很好,互相地推让,老大要推给老二,老二说你是该做的嘛,你该做国王的,那么这样子推来推去的话,老大就说了,他说:“你说继承王位的是长子,是长子继承王位的。那么我确实该继承的了。那么如果说有人敢抗拒的话,该怎么办呢?”老二说了:“哦,抗拒国王,当然要办罪的了。”那么就样子,他(老大)说:“我现在下命令了,你接这个王位,我把这个王位传给你,你去管理这个国家的政治。”他出家去了,就这样子,就把他的弟弟,月王子说服了,他就出家去了。

  他出家呢,那个时候没有佛教,他是修苦行的。他就是发愿,修苦行,生活以最简单的苦行生活。他出家之后,很多的人,因为他太子出家嘛,很多人跟着他学道。他说我现在自己做了人家的师父了,那么应当精进修行,就发愿:不是别人布施的东西,自己不去取。这跟佛的戒律出有相同之处。哪怕是水、树枝,也不能随便动。这个是更严格了。过了一段时间,他这样地修苦行。过了一段时间,以前发的愿没想起,他自己呢,拿了一个药草的根,山上的果子,他自己有一次失念了,吃掉了。那么这天晚上,他口里很渴,他的盆里嘛,看到有水,他自己也有个水盆嘛,他看到水,以为是自己的盆子,喝掉了。哪知道喝的是另外一个人的盆子的水,他自己盆子的水还是满的。第二天这个盆子的主人说:“哪个把我的水喝掉了?这里有贼啊,不是修行人的地方,有贼嘛。”那么这个大王子,他一看,喔,错了,自己盆水满满的,把人家的喝了。他就对那个主人说:“你的水是我喝掉了,我搞错了。”主人倒很高兴,他说,你修行,你喝嘛,最好了,没有关系。但是这个人他修苦行的,他说我以前发的愿是:“不是人家给的东西不拿”,现在自己失念了,采了药草根,采了果子吃了,又把人家的水喝了,那是犯戒。

  他就跑到他的弟弟那里,那里弟弟做国王了嘛,弟弟看到哥哥来了嘛,他是修行人,马上恭敬、礼拜,结果哥哥说:“你不要拜我了,我是个贼,我随便拿了人家的东西了,喝了人家的水,请你治罪吧。”弟弟就说了:“什么事情啊?”他说这么这么。他弟弟说了:“山上的果子、草,没有主的,我现在给你供养嘛,都供养给你们修行人吃好了。”哥哥说:“你现在说来不及了,过去你没有说嘛,我过去就拿了。”他一定要他弟弟办罪,那么这个弟弟说:“唉呀,你没有什么罪嘛,我怎么好办你?”这个时候有一个,他弟弟的外孙,就对国王说了,他说:“唉呀,你满他的愿吧,不治他的罪,他心里很难过嘛。”

  这样子嘛,国王就说,“好好好,这样子,你到我的花园里吧,关你在花园里好了,在里边去住几天吧。”后来他忘掉了,等他想起来这个事情,他的哥哥还关在花园里,他赶快放出来,那么过了六天了。那么这个因缘,就是这个罗睺罗,以前就是这个弟弟,他做国王的。因为把他修行的哥哥关了六天,感到的后报就是在胎里边住了六年,这也是因果的问题。所以说,我们学了这些阿罗汉的事迹,我们一定要掌握这个,就是因果不能错,哪怕是小小的事情,你做了,做错了,将来感的果报却是极大的。这六天的功夫还是在花园里边,而且不是安心的,以瞋心的,关了六天,但是感的果报却是在胎里边六年。这个六年当然不好受的了,胎里漆黑一团,“胎狱”。以前我们讲《菩提道次第》也讲过,住在母胎里边,就像住在地狱里边一样,里边又臭又难过。母亲这么一动,他胎里边—母亲喝了热的水,他就像在火烧地狱里不一样;喝了冷的饮品,胎儿就像在寒冰地狱一样;母亲要是一跳动的话呢,胎儿就像从空中掉下一样,很不舒服的。那么受了六年的苦,这是罗睺罗的过去因缘。

  那么耶输陀罗为什么会怀胎六年呢?女人怀胎还是很苦的,肚子里边一个东西,怎么行动都不方便,做事情嘛,怀了胎,有很多反应嘛。又是什么因缘呢?释迦牟尼佛就说了:过去有母女两人,她们放牛。一天,她们母女两人到山上挤牛奶,挤了满满的两罐,母亲想,大罐重一点,女儿年轻,你背大罐,自己背一个小罐。在路上走的时候,母亲说:“你赶快走,走得快地点吧。”她女儿,很懒,那个时候背个大罐慢慢吞吞地走。她说:“你走得快一点嘛,这个路很危险的,里边可能有什么野兽什么的,走快些嘛。”女儿说:“我背这个罐筒又大又重,怎么跑得快呢?”她的母亲再再催她。她想,你叫我快,我快也快不了。她心里起瞋心了,对母亲说:“我现在要小解,这个罐筒,你拿一下吧。”她给母亲背这个大罐筒,小罐还在母亲身上。女儿嘛,安心地慢慢走,母亲背着两个罐筒,一共走了多少路?走了六个俱祗路那(就是六里),大概这么多。因为这样,她对母亲不孝,不但自己不背大罐牛奶,甚至叫母亲背两个,自己在后头很舒服地慢慢走。这个因缘,后来受了很多的苦,乃至到现在世还要受怀胎六年的苦。这是业果的问题,所以说,对父母不孝,只是怀胎六年,已是恶趣出来之后余报,不是正报,正报在恶趣受苦的,恶报受完了,做了人,这个报还没有干净,还得要怀六年余报。那么这些,我们想一想,坏事,尽量不要做,做不得,恶趣去了之后,做了人还得受余报,这个很可怕。

  罗睺罗出家之后,开始罗睺罗出家,只有七岁,不能做比丘。开始第一个沙弥就是罗睺罗,佛叫舍利弗给他剃度,受沙弥戒。这个十戒大家都知道。大家也听到了《律海十门》,“佛命舍利弗,度罗睺出家”。就是度他的,受沙弥戒。罗睺罗又是王宫长大的,他的母亲、祖父非常宠爱他的,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子,这个环境长大的,所以有点调皮。出家之后,经常开玩笑,人家来朝拜释迦牟尼佛,他经常打妄语,经常说:“佛不在,什么什么东西。”骗人,不太符合沙弥的要求,那么佛就再三教育他,诃责他,“人身难得,你现在得了人身了,也碰到佛教了,为什么不好好修行呢?”好几次用各式各样的方式教导之后,罗睺罗就改了,以后就非常用功修行。

  佛教的重点,就是守护身口意三业,好好学戒定慧,那么可以达到解脱。我们学过《律海十门》的时候,就知道这一段的可贵。《律海十门》里有一段:“汝今罗睺罗,于身语意业,应数正观察,念诸佛正教。罗睺罗汝应,学是沙门业(沙门、出家人该做的),若能于此学,唯性善无恶。”这是叫他观察身口意,怎么观察呢?对他人、对自己有利的,要去做;对他不利的,对自己也不利的,那就不能做。这样子呢,不要方便,不要姑息,要严格地去做。就是说身口意,不管你动念头也好,说话也好,做事情也好,只要是对人家有利,对己有利的,那就可以做;对己,对人无利的,决定不能做,一点方便也不要有。这样子严格地要求。罗睺罗也就遵守这个教授教诫,所以他后来就依教而行,就叫“密行第一”。“密行第一”的意思,有几个说法,这里就透示出来了,我们就看一看这个密行的意思,我们介绍一个。罗睺罗密行第一,有的说,不坏禁戒,能够不放逸懈怠的,就是密行第一。所谓“密行”就是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严格地持戒,细致地行,这个密,细密的意思,不是秘密的意思,那么禁戒第一,密行持戒嘛,这是他的密行第一,这是一个说法。这是持戒,能够如法的持戒,观察三业,这是正规的。

  另一种说法却是难忍能忍,就是密行,能够忍辱,不怀恨,也不到处去说,有人说这个也是密行,那么“忍辱第一”,他是密行的忍辱,叫第一。也有这个说法。怎么忍辱呢?我们也可以介绍一下他的忍辱的情况,就是经过佛的教授教诫之后,罗睺罗尊者就改变了。虽然年纪还小,不太大,以前那些调皮的事情全部扫掉了,少年老成,非常之端肃,讲威仪。每天一早起来打扫卫生,然后跟着舍利弗去乞食。有一天僧团里边,他是沙弥,当然了,他跟其它的比丘不是一个房间的,有一天罗睺罗听了佛说法之后,到一个净处去修行去了,等出定的时候,已经深夜了。他回到自己的房间,看见自己衣钵、卧具都扔在门口,一个老比丘坐在里边,什么原因?因为管僧房的比丘,过去罗睺罗调皮嘛,调弄过他,心里怀恨在心。这一次看到罗睺罗天黑了,还没有回来,那么有个挂单比丘来了。这个时候没有空的房间,那么管僧房的比丘看到罗睺罗还没有回来嘛,就把他的卧具什么的,扔在门外边,让挂单比丘住。这个挂单比丘,他倒不好意思了,他说:“这个房间有人的,把他的东西扔出来,我里边住,怎么可以呢?”管房子的这个比丘,他说:“这个房间你住好了,好几天啦,没人住的,你住吧。”甚至于说:“僧团里很苦,他可能回家去了都说不定的,你住好了。”他安心是捉弄罗睺罗。那么罗睺罗回来之后,看见房间里有人住,他就也很好,忍辱嘛,就让给他住。自己住在一个大树下边,打坐去了,就这样坐了一夜。哪知道半夜以后,起大风,雷雨交加,下大雨了,他只好跑到一个厕所去避雨了。雨越下越大,甚至于罗睺罗住在厕所里边水已经积起来超过膝盖那么高了,浑身打湿了。罗睺罗以前的那些改变了嘛,他不但没有叫苦,也不恨那个捉弄他的比丘,一点也不恨,坚定地在那里经受考验。

  这个时候,厕所里边下面有一个蛇洞,里边有一条毒蛇,这个毒蛇在洞里边。因为水积起来了,洞里不能住了,它跑出洞口一看,罗睺罗在那里。它以为这个水是罗睺罗浇进去的,把它的洞灌起来的,妨碍它的生活了,它就要报仇了。蛇的瞋心很大嘛,它就吐着红红的舌头,要向罗睺罗游过来,要咬他,罗睺罗也不知道。

  正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定中观察,罗睺罗有危险,他就冒着雨,跑到厕所外边,说:“厕所里有没有人啊?”罗睺罗听到佛来了,赶快跑出来了,从茅蓬(厕所)里跑出来说:“有啊,佛啊,我在这里避雨。”佛说:“这么大的雨,你来干什么?”佛就说了:“你赶快出来吧,你再不出来,就被毒蛇咬死了。”罗睺罗这才知道危险性,赶快谢佛。那么问起他为什么不回房间住?罗睺罗也没有到处去抱怨,只是佛问了,他只好如实说了。那么佛以后就说了:“实在不行的时候呢,沙弥可以跟比丘暂住一天两天是不要紧的。”这也是因为罗睺罗这个问题而来的。

  还有一个,有一次,他跟舍利弗去乞食,他跟舍利弗乞食的时候,碰到一个喝醉了的人。这个人看到他们两个乞食就骂起来了:“你们出家人什么事情不干,就是要饭吃。”拿了一把沙子丢到他们钵里边,舍利弗跟罗睺罗都是修忍辱的,也没说什么,赶快跑就是了。哪知道这个醉人看见他们赶快跑呢,瞋心更大,拿起棍子,就在罗睺罗头上,“啪”一下打下去,把罗睺罗打得头破血流。这个时候舍利弗就对罗睺罗说:“要修忍辱!”罗睺罗就一声不吭,就跑到河里把头洗了,什么都不说,就这样过去了。这个是忍辱,所以有人说他是修忍辱,也是密行。

  事实上呢,也有功德。最后是,有一次佛对很多比丘授记,将来成佛。罗睺罗听了很高兴,他也跑来听讲,最后罗睺罗向佛请示,他说:“我将来能不能成佛?”佛也给他授记,将来也会成佛,叫七宝华如来。那么这就是罗睺罗的“密行”。他持戒精严、细致的身业,不但是身、口、起心动念,都是要自利利他的,才能起来。对他有害的,不起来,这个非常细致,叫密行第一;也有说他是忍辱,受了几次很大的苦,从来不叫冤,也不恨哪一个,也不到处去叫苦,叫“密行第一”。这些功德他都有。这样子的尊者,我们应当对他起恭敬心,向他祈祷,前面说过了,有很多的功德。

  那么我们现在就简单地把罗睺罗的历史给大家介绍一下,当然还有很多,我们就不说太多了。我们不是讲故事,只是把重点的他的一些功德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以后念《罗汉仪轨》的时候,或者是念《大阿罗汉仪轨》的时候,可以感到更亲切,那么得的加持力也更大。

  好,今天也就时间到了。

  《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第十一讲

  上一次,我们讲到第十尊,罗睺罗尊者。今天,接下去是第十一尊: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一 小路尊者

  顶礼灵鹫山峰住 圣尊长老小路者

  定印安然住等持 一千六百罗汉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能仁付嘱灵鹫山中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上座小路尊前我顶礼

  无边众生妙道教诫师 一切上座中间最超越

  诸说法中胜者佛称扬 上座小路圣尊我赞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诸有情

  解脱一切世出世间苦 如来十方果位愿速登

  缘念尊者小路圣教力 于诸如理修行正法者

  内外任何灾害悉不生 教证功德咸得增上成

  这是小路尊者。这一位尊者,他的特征,就是如理地修行,教授众生,除一切灾患,能够得到证德,一切都会增上。他是我们的无边众生的殊胜的圣道的教授师,一切上座中间最殊胜的,说法里边是佛所称赞的最殊胜的一位,这个是小路尊者。他可以解脱一切世间的苦难,跟了他学,将来十方的佛的果位都可以很快地证到。

  我们忆念这个尊者可以得到什么加持呢?可以如理地修行,内外的灾害都能够不生起来;教证功德可以快快地成就增长。这是小路尊者的一些加持的,他本身自己的证德跟他加持的一些对众生的加持力。

  另外我们看一看其它的一些资料里边说,在灵鹫山峰住着一位小路尊者,他有一千六百个罗汉,围绕而住。他的特征,禅定印,这个禅定印的含义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是无常的,各式各样的变化无常。要从这个表面上看来是非常之繁荣的,就是一般人认为美好的世界里边要解脱出来。因为它是无常,表面上看,很好,剎那之间已经变坏了。我们只要能够定中安住不动,不为外界的那些魔所牵动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从轮回里边解脱。

  我们说世间无常,很多人呢,也是直接有经验的嘛。我们看到的在小孩子所看到的东西,现在全部变掉了。但还有一些执着这个男女的,那么这个你自己回忆一下嘛,如果你年青的,可能还不注意,如果年纪大了,当你小孩子的时候长得很好的人,现在呢,又老又丑了,有什么好呢?这个是无常变化的,不要贪着当时的这个一念,就把真心迷掉了,把解脱的事情舍掉了,这是太可惜了。就是当下一念之中,她就是不净充満,我们说是一个活动的厕所。那个人造的厕所,它的脏是外来的,是人的大小便使它脏的。而人本身,却是一个天然的厕所,没有东西加进去,他就会自己脏的。再好的饮食进去,都成了个脏东西。所以说,这个没有什么好贪着的,应当是要看破一点,不要为了这个,把真正的大事耽误了,把父母的恩报不掉了,三宝的恩、众生的恩,那你这样子对得起哪个呢?

  小路尊者还有些说法,他说在任何的环境之中,只要尊者在场的时候,一切难都可以解除。假使说,有的人,在这个爱欲之大河之中;或者是瞋火之中;或者是有的人想害他;或者是倒霉的时候;或者烦恼痛苦折磨的时候;或者思想波动,非常之烦恼的时候;或者,是外道,要破坏佛法的时候;或者是自己产生邪见的时候。这个时候,小路尊者,只要他出场,都可以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思想,解除这些痛苦的来源,而摆脱这些损害。那么这位尊者的功德,非常大的。在观音菩萨《普门品》里边,也有这个话,多贪的,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能离贪;多瞋的,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能离瞋;多痴的,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能离痴。那么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大神力了。那么小路尊者,也有这个功能。所以说,能够好好的忆念、恭敬,那么都可以得到这些加持。

  注荼半托迦尊者圣迹

  下边我们介绍一下,他的一生的历史了。这一位尊者,印度话,叫注荼半托迦,他是生在当时印度室罗伐悉底城,就是佛在世的那个地方了,一个婆罗门的家里。这个婆罗门,他是富有的婆罗门了,他的妻子养过很多孩子,都是养下来就死掉的,只有一个孩子活了。这个孩子活下来,是一个老的女人(老妇人),教她一个办法活下来的,就是他(小路尊者)的哥哥了,即大路尊者了。她的母亲生了很多孩子,养了就死;那么她,大路尊者养的时候,要怀孕的时候,她也很愁苦了,那么一个老的女人,看到她愁苦,就来安慰她了,知道这个事情就教一个方法。试试看,结果果然,他是生下来了。

  第二次,这一次,她又怀孕了,就是大路尊者之后,又怀孕了。她还是听那个老的女人的活,她就是说什么呢?她就是说把这个孩子,才养下来之后,包一个白布,嘴里放一些奶油,叫一个年青的,她的仆从(她的佣人),把他抱到大路,等在来往人很多的十字路口上,那么看有什么僧人或者婆罗门(就是修行的人了)经过的时候,要给他顶礼,求他加持,为这个小孩子求加持了。那么给他说,就是说,如果太阳下山的时候,这个孩子还活的,那么把他带回来;如果死掉了,那么把他埋掉,就丢掉算了。因为过去几个孩子呢,养下来当天就死的。这个老妇人教这个办法,结果,第一个(就是大路尊者)就是这样子活下来的。带到一个大的十字路口上去,碰到那些修行的人,给他祝愿了,他就活下来了。

  这一次呢,他们也照样,要把这个孩子照那个老的女人说的话,也是把他白布包起,把他嘴上涂了酥油,叫一个年青的女仆带到繁荣的十字路口上去,碰到那些修行的僧人,或者婆罗门,给他们顶礼,求他们给他祝愿。那么上一次很顺利,完成了。

  这一次又派一个女仆,年青的,但是现在派的女仆,非常懒惰。她没有跑到人口很多、来来去去很多的大的十字路口上,她就偷懒,跑到一个小路边,免得一天到晚磕头了(小路嘛是人少了,也近)。她抱到小路边,那个路上,既看不见僧人,也看不到婆罗门。她就呆在那里。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他是一切智了,他知道有这个事情,他就故意地从这个路上,从小路上经过。这个女仆看到僧人来了,她就照她主人的吩咐,就给佛顶礼。那么把小孩子嘛,请佛给他祝愿。释迦牟尼佛就祝福这个孩子,他说这个孩子,希望他长寿,能够完成他父母修法的意愿。这个好的祝愿了,这样子佛给他祝愿之后,就回去了。因为这个小路尊者过去善根了,所以佛故意地打这个路走过。如果这个懒的女仆打的主意,这个路上又没有僧人,又没有沙门,没有人给他祝福的话,可能他会死掉嘛,那么因为佛来救他,给他祝福之后,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这个孩子还是活着,那么就把他抱回去了。这个孩子就叫一个名字,给他取个名字,叫作注荼半托迦。

  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他的哥哥,就是后面要讲的那一位示教道尊者了,他哥哥很聪明,但是这个孩子呢,非常笨。人家教他什么都教不会,教他一句话,三个字的,前面两个字记住了,忘了后头一个字;后头记住了,又忘了前面两个字。他的老师实在是不耐烦了。他就对他的父母说了:“我情愿去教再多的学生,也不愿意把那么多时间花在这么一个学生的身上。”他不愿意教了,那么怎么办呢?他父母就没有办法了,把他跟他哥哥一起送到另外一个老师那里。那个老师也教他那些字母了,但是他也学不会。这个老师也是非常之生气,他说你这个儿子,第一个孩子学什么都很快,但是他的弟弟呢,什么都学不进去。他说:“这个我实在教不来了,你另外再去找,另请高明吧!”他说他不想教了。因为他的弟弟(小路)太笨了。同时呢,因为抱他的女仆人没有到大路边去请僧人加持,而抱到小路边。哥哥是大路边去的了,他是小路边去的,那么给个名字,又把他取个外号呢,叫“拉群巴”(就是小路),这是说他带到小路里去受加持的。这是他的别号了。

  有一天,他的父亲病危了,他对他的长子,就是大路尊者,他说:“不要难过……”,叫他要好好地照顾他弟弟,因为他弟弟太笨了,恐怕在这个世间上谋生有问题,就是自己生活不下来的,他哥哥好好照顾他。他父亲这么说完了之后,就去世了。他的哥哥也是有善根的了,没好久,就看破红尘,出家去了。弟弟一个人生活就非常艰难了。有一天,他的哥哥跟其它的一些比丘,一起从这个地方去朝拜释迦牟尼佛。这一批人经过的时候,这个小路就想:这些人是要去见佛了,那么我最好也能跟他们去。他就跑到这一群人的中间,看到他的哥哥,他就说了,他的哥哥就问他了:“你现在怎么样子生活呢?”他的弟弟就说,他是一点本领也没有了,没有办法谋生了,生活很困难。哥哥问他:“你想不想出家呢?”弟弟说:“出家?像我这样笨的人,能不能出家呢?”就是说,出家,过去都是很聪明的人了,他自己感到自己很笨了。他说:“像我这样笨的人,能不能出家嘛?”他这么一问,哥哥就观察了,观察下来,看到他还是可以出家的。他要能不能出家、能不能将来修行呢?要他哥哥做他的主要的缘。大路就说:“学佛法呢,种姓高低不管,你贵的、下贱的,聪明的、笨的,都是可以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听佛的话,把佛说的教诫,自己顺应起来。你假使真正想做僧人的话,那么你要真心地做,也能够做得到。”他弟弟就很高兴了,他说:“喔,那太好了,我真是要出家了。我生活又搞不下去,(出家在那个时候是很光荣的)那我就出家吧。那么就是这样子,大路尊者就把他弟弟带进佛门来了。给他剃度了。到一定的时候,就是二十以后,就给他受了戒了,成比丘了。

  那么这样子,当然要教了,你哥哥要教他了,他教了他一段经,这一段经的意思就是说“身的恶业不要做,语的恶业、意的恶业都不要做,要知道这个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要追求解脱才是一个出路。时时警惕,不要失念,不要做那些使你受苦的因缘(就是说,那些使你要受苦的事情,不要去做。贪着五欲,享受,做坏事;那些都要受苦的,这些因缘,不要去碰它,要 远离。)。”这样子教他这一段文,这一段文就几个颂,但是他的弟弟这段文背了三个月,就是背不下来,学不好。

  有一次安居的时候,大路尊者带着他最笨的一个学生了(就是他的弟弟了)到六群比丘那里去,叫一个邬难陀的人去教他。那么邬难陀就做他的老师了,让他背经,教他读经。那么他的弟弟呢,却是还是愿意在他哥哥那里学—哦,这是邬难陀,这是六群比丘了,他说,他的哥哥嘛叫他带他弟弟学了—这个邬难陀比丘很乖的了,他知道这个人是笨蛋,教不会的。他就对他说了:“你还是找你哥哥去学吧,找你哥哥好。”这个弟弟就跑到哥哥这里来了,他说:“我还是找你学。”后来这个哥哥一观察,知道是那个比丘要他来的。那么他又想办法了,到底对待这么一个弟子,还是用爱语(就是软的方法)教化他呢,或者是一种呵斥的、硬的方法来教化他,才使他能够接受呢?结果他观察之后,他说,这个弟子呢,软的方法是不行了,要用硬的方法。他就拉了他弟弟的这个脖子,把他拖到树林的那一边,他说:“你这样的笨,怎么可以做僧人呢?你走吧!不要你了。”这个他的弟弟很伤心了,他说他现在是一个—他们僧团里不要他了,他不是僧人了,也不是一个婆罗门(以前他是一个婆罗门家里的嘛,他已出家了)—现在是挂了中间,道三不四的。他就大哭起来了。

  释迦牟尼佛,他知众生的因缘到了嘛就会出现的。那么正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出现了,他跑过来了。他就问他了:“你哭什么?”他说,他的师父骂他。释迦牟尼佛说:“唉,你师父骂你,你师父是证果证道的人了,被这些证果证道的人骂,那比凡夫的赞叹要好得多嘛。你这哭什么呢?这是好事情嘛!”佛就告诉他,叫他跟了他走,叫他的侍者师阿难陀来教他。阿难陀教这样一个弟子,还是教不了,因为太笨了嘛。他就给佛说了,他说:“我听了你的话,教了很多的人。但是呢,就是这个,我教不下来。”

  那么佛就慈悲了,亲自来教。他就是说,给他说了:“要从这个尘世(就是跟灰尘一样的世界,就是脏的世界)里解脱出来,要从污浊不净的当中解脱出来!”这两句话。这两句话,这个小路还是记不住。释迦牟尼佛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笨呢?过去有恶业。那么这里没有说,其它地方说他什么呢?过去是个大法师,但是悋法,人家求法,不布施,就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就笨掉了。那么到这个时候呢,笨得连一句法都背不下来了。这个我们也可以吸取经验了,你有法,人家如法地求,应当要法布施嘛。你如果法当商品一样,垄断起来,不给人家。要高价的出售,垄断起来的话,那么你的果报就是很不好了,自己以后就成了个笨蛋了,什么都学不进去了。释迦牟尼佛知道他过去的业报感得的,他就说了:“你现在学法嘛学不来,你做一些培福的事情吧”,他说,“你做什么呢?你洗比丘穿脏的鞋你给他们洗,行不行啊?”他说:“能、能、能。”佛就对他说了:“那么你去洗那个比丘穿脏的鞋了、袜子嘛,你去洗吧。”佛就叫那些比丘把自己鞋、袜子,脏的都叫他去洗好了,并且告诉他们,就是每一个比丘把鞋袜子叫他洗的时候,就把佛教的那几句话,背给他听。这么,那么多比丘鞋袜子都叫他洗,每一个比丘教他洗的时候,就背那两句话。

  这样子洗了很多的鞋袜了,也听了好多遍的那些话了,那么这两句话他总算记住了。这两句话记住之后,佛就给他说了:“好了,你现在不要洗鞋了,现在另外做个事情吧,到庙里边,殿堂里边打扫卫生去吧,边打扫就边念这两句话。”打扫寺庙这个活,这是很多的了,到处打扫了,像我们这个庙也不大嘛,你若从头到底叫你一个人打扫,也是够呛的了。

  我记得我到北京去的时候,八十年代的八七年,北京开那个佛学院的教务会的时候,他们说北京一个什么寺,不晓得什么庙,很大一个庙,北京佛学院,叫他们去接,他们嘛不敢接。他们告诉我什么原因呢?他们说佛学院的学生,全部出动打扫卫生都打扫不完,这个庙太大了。他不敢接,一接了之后呢,那打扫卫生的人没有了,所以不敢接,太大了。

  那么打扫卫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了。但是小路尊者呢,这点是很好,再怎么多的活儿,他毫无怨言,非常勤奋地去做—打扫卫生。总算呢,有一天,他把恶业呢,经过这些培福,消掉了。当他再来背那句话,“从尘世中解脱,从污浊不净中解脱”这个话背的时候,他已经开悟了,最后,就是把这个经里意思全部得到了,他哥哥以前教他的经,也记起来了,把里边的意思也悟到了。最后也是证阿罗汉果了。

  那么因为这也是不奇怪的了,过去本来是个大法师嘛,因为他一个业障,使他那么笨。佛以善巧的方便,把业障把它消掉了,那么他的过去那些善的种子又出现了嘛,就很快的证了阿罗汉果了。这么笨一个僧人,他成阿罗汉果了。因为他太笨了嘛,他的事情呢,人们就到处传了,传了家喻户晓了。那么外道乘此机会,诽谤佛教了。他说:“你看嘛,这个佛(他们不叫佛了,叫他是“乔达摩”,他的名字,过去在家的名字)—乔达摩的教是非常深的。你看看,像小路这么笨的人,他都收他为僧人了,他的教化有什么高深呢?一点也不深!这么笨的人,世间上的事情都说不清楚的,佛的教里边却可以把他收为僧人了。(这僧人是很高的了,人天师嘛,这个极高的地位了),他这样子的人都做僧人了,那可见得教义一点也不深。”

  释迦牟尼佛为了反驳这些外道的诽谤,也是为了证明这个很笨的小路尊者,确实不是像以前那样的,全部改变了,那么就叫阿难尊者—安排,那些比丘尼安居的时候—不是结夏嘛?要请比丘做教诫嘛—叫阿难安排,这个小路尊者做她们的教诫师。小路尊者也知道,因为他成了阿罗汉了嘛,他也懂,佛为什么派他去做教诫师,他就很高兴接受了。那么,两个比丘尼请教诫的,跑到那个佛那边(祗陀林)来的时候,她说:“这次我们的教诫师,是哪位啊?”阿难说:“半托迦”。“半托迦”是他哥哥的名字了,他是注荼半托迦。他说个“半托迦”,她们以为是大路尊者了,很高兴,后来说他不是的,是这个注荼半托迦。“唉呀”,她们一听,“是他啊?”他嘛,她们只知道他是很笨的人,她们很不高兴。“唉呀,”她们说:“他们太看不起我们女人了,像这样子一个人,来做我们教授师,这个是太看不起我们了。”那么,她说:“不过,这个,我们是学了佛法的人了,不要太着急,那么我们看看,这样子吧,到底怎么教吧?”那么这个比丘尼就跑到小路尊者面前,在他面前顶礼,然后问,她们要请教诫,就是半月半月要请教诫了,这个小路尊者给他们回答了,回答得很好。那么她们有点奇怪,她说,“这个小路尊者呢,他好象是听起来很懂嘛,那么他大概不是像她们想得那么笨嘛”。她们就告诉她们一起的比丘尼了,说:“我们请来了,一个小路尊者作教诫师。”其它的人听到呢,都说:“唉呀,你怎么请这么一个人来呢?”这些人,很不高兴了,“但是,既然他来了,我们来看看他吧,到底能不能讲?”

  她们里边有一些调皮的,就赶快给她的教授师,做了一个法座,很高、很高的法座,但是这个法座没有梯的。高是很高,没有梯的。就看他怎么上去了?这个法座铺好了、做好了,同时到处宣传,到城里说,她说:“我们的导师,明天要给我们说法了。这一次导师说法,你们不要错过啊!假使你这样好的导师说法,你们错过了,你们在轮回里就很难出来了。”到处宣传,就喊了很多的人来,都来听这个说法了。有的是真正认为这个法师是了不得了,来听他的佛法;有的是好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小路尊者以前很笨了,现在说他那么了不得,到底怎么了不得,好奇!那么来的人就很多。

  第二天,早上是说法的时候了,这个小路尊者先按了规矩,就托钵,托了钵之后,吃饭了,然后入定。禅定之后就带领他的随从,他有弟子么,一起到比丘尼安居的地方去。当那些地方的人,就是这个地方等的人看到小路尊者来了,“啊”,她们说,“这个就是我们请来的教诫师嘛,以前三个月也记不住一个文的一个傻瓜,那么今天他们叫这个人来教我们,唉呀,我们有什么好听的呢?”有人想走了,那么还有些人说:“不要走吧,我们看看,到底怎么说?”她们就等在那里了。

  这个尊者走到这个法座的前面,看见那么高的一个法座,“哦”,他说,“这个比丘尼倒很好嘛,尊重我。”但是他仔细地一观察,他是一个阿罗汉嘛,知道她们是故意捉弄他的,他也不怕,他有神通嘛,他把手一伸,就像象鼻子一样,伸得很高,把那个法座往下一按,就按下来了,法座就压低了,他就坐上去了。坐上去之后,这个小路尊者就在法座上入定。入定之后,从法座上起来,他从法座四个方向,显示了四种神通。大家都很奇怪:“哦,这个尊者确实了不起!”他示现之后,又回到法座上,对那些比, 丘尼,要说法了。他说:“我想用七天七夜的时间,给大家讲,我这个过去三个月才记到的经文(就是他的哥哥教他的一段文)。”他说:“我可以用七天七夜来讲,都讲不完。”他就讲了,把这个仔细地讲了。这些人听到后,都是得到好处,有的是得了初果、二果的了。这样子,她们对这个尊者产生了很高的信仰。小路尊者说法完了,他就回去了。

  这么把这个事情给大家说了一遍,大家才知道,过去一些怀疑,全部消掉了。佛也赞叹他,他说在他的比丘里边,能够使得其他的人改变观念的、改变他以前观念的人,小路尊者是最突出的一位。这是小路尊者的特长了。

  有一次,佛从祗陀林到王舍城的竹林园里边去。那么耆婆童子(大家知道,这是佛在世的时候很有名的一个医生),他去请佛应供。但是因为他是过去的老概念了,这个他的概念还没改变过来,不知道了,就是请佛跟他的弟子都去应供,就是没有请小路尊者。到这个时候呢,佛跟弟子都进了他这个地方应供去,佛故意叫人家留一个位子,给小路尊者的。佛就坐在那里,饭了菜了,都一点也不吃。耆婆童子就奇怪了:“为什么不吃呢?”佛就说了:“注荼半托迦还没来嘛,他不来,你供养是不圆满的了。”耆婆童子说:“我没有请他来啊,他是不来的。”释迦牟尼佛说了:“你既然请我们僧人,怎么好落掉一个弟子呢?赶快去请吧!”

  这个耆婆呢,虽然不太高兴,但是佛说的,他还是要去。他就派一个人,去请他去了。耆婆童子派的人到竹园去请的时候,小路尊者就显神通了,化了一千二百五十个人。化的人,跟应供的(佛带的一千二百阿罗汉嘛)一模一样的。那么这个侍者看了那么多人,他不晓得哪个是小路尊者了。他就喊了好几声:“注荼半托迦尊者,哪一位?”那一千二百五十个人都说:“我就是,我就是。”那么还认不出到底哪一个是的,于是这个侍者他回去了。释迦牟尼佛说:“你要真心诚意地请,再去一次。”他第二次去了之后,果然请来了。

  耆婆童子对小路尊者还是不太恭敬,给他端饭的时候,不太恭敬地给他端。那个尊者又使神通了,他把自己手,又是跟象鼻子一样伸得长长的,把释迦牟尼佛面前那个钵拿过来,吃得光光的。这个耆婆童子一看,大吃一惊,这个佛的饭他吃掉了,知道他是有神通的了,那么赶快给尊者忏悔了。那么这个事情,也是表示佛故意使那些人改变观念了,小路尊者不可轻视。

  这个小路尊者一生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教训呢?就是说,一个人,虽然开始的时候很笨,只要他心里边是真正的信仰,真正的忠诚(就是说,对佛是确实地信),而且对于佛的话,确实毫无怀疑地去做的话,你不断地努力地做去做,最后终会成就的。就像小路尊者一样,他虽然开始很笨,但是佛的话他都相信,佛喊他做,他都做。不断地努力去做,最后还是成就了。这些是佛跟小路尊者示现给我们看的,就是就不要看轻那些愚笨的人。我们从小路尊者的事迹里边也可以认识到,造恶业是一点也造不来的,造了一点恶业,感的果就是很严重的了。所以说,我们一定再小的恶业也不要做,善业要多多做,善业做了可以抵销恶业的。

  佛在世的时候,小路尊者就是扫地、洗脏东西,不断地洗,不断地背那两句话,就把恶业给消掉了、忏悔掉了,那么他才能够开发过去的善根。就是说,我们做事情,以后就是要接受教训了。恶业,再小的,也不要去做。善业,就不断地要去做。这样子,我们就可以不受那些恶的报,也可以达到开悟的,广积福德资粮嘛,是一个开悟的因缘之一嘛。而且这是要靠努力的,自己努力。有的人,就是偷懒,最好是你给我修,我自己不要动,这样子的人,永远不会成就的。一切事情,只要你肯努力,哪怕再笨,也能成就。你再聪明,不努力的话,也不能成就的。这个修行是自己的事情,你自己不努力,旁的人,代你不了的。如果能代的话,世间上就没有凡夫了,一个佛就可以把所有的众生代完了,都成佛了,那地狱里还有人嘛?没有了。正因为代不了的,所以要靠自己的,那你自己不努力,自己要自暴自弃,要退—这个你怪哪个呢?这受苦还是你自己受了,人家又不受苦嘛。你自己受的苦。

  所以我们透过学习那些阿罗汉的事迹,好好反省自己,不要做那么愚蠢的事情。好的事情要争取,不要退;坏的事情赶快远离,不要接近。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这个嘛。同时,我们说对佛的教授教诫,只是有认识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上师指导你如何修行,才能够达到解脱的目的。有的人,把佛学当一种知识来看,当一种学问来看,那不解决问题的。很多的教授,佛学讲得很高,家里的生活根本不是佛教徒的生活,那你这学了有啥用处呢?恐怕还是造罪了。这个好的法,我们在《广论》学过嘛,佛说的法都是教授教诫,都是引导我们修行的。单是嘴里说,不修,那有什么用呢?所以说从这个里边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只要坚定不移地依了佛的教授教诫做,总会有成功的一天。你再聪明,如果佛的话,不能十分地坚定相信,也不肯照佛的法去做,那么你要成功,自己不努力,也做不到的。从这个里边,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教训,希望大家仔细慢慢地反省,自己有没有这些毛病?赶快去掉。

  下边我们说第十二位的尊者:宾度罗跋罗哆,这个尊者是很了不起的。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二 跋罗哆尊者

  顶礼东圣身洲住 圣尊受施跋罗哆

  捧持经函托钵器 一千大阿罗汉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如能仁嘱东胜身洲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尊者跋罗哆前我顶礼

  手持经函若有触见者 无知愚暗豁然得开明

  三学通达相续能生起 圣者跋罗哆前我赞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诸有情

  佛说甚深广大诸法藏 无系自在无边智慧生

  缘念上座尊者跋罗哆 圆满具足内外诸顺缘

  能仁圣教堪能普修学 广大闻思修慧悉皆成

  我们根据《罗汉仪轨》的,先说一下,这个尊者的功德,同时对他的加持力,是怎么的?这一位尊者他的标志,他手里拿的是经函(就是经书),还有一个钵器。这里重点是经函,钵器没有说。那么钵器什么功能呢?我们一会儿再说。现在说这一位尊者是开示我们悟解,能够成就三学(戒定慧三学)、三慧,我们亲近他,就可以得到三学、三慧的成就。这个尊者手里拿的是经书,假使有人,碰到的或者是看到的,一切无知的愚昧可以除掉,智慧就开发,三学通达,戒定慧三学能够通达,生起来。假使我们能够见闻、忆念、礼拜、恭敬这位尊者的话,那么佛说的甚深的那些广大的法藏,我们可以很自在的这个智慧,无边的智慧都会生出来。我们忆念这个跋罗哆尊者,可以圆满具足学法的顺缘,内的外的顺缘都会具足,就是十圆满了。对于佛的教,能够经常地、普遍地修学,广大的闻思修智慧都可以成就。这个重点,就是他手里拿的经书,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加持。

  那么他的钵又怎么说呢?我们这里要看一下。跋罗哆尊者(宾度罗跋罗哆),他的标志:经书,还有钵。这个钵,据说是恶趣的众生供养他的礼物。这个尊者,因为这些恶趣的有情没有因缘了,听不到佛法了,他经常给他们去说法的。说法之后,那些有情呢,就送他钵了,送他一些供品了。

  宾度罗跋罗哆尊者的功德,在这里说呢,更大。他说,凡是堕了恶趣的人,由于邪念,没有正知正念了,堕恶趣的人,只要看到或者碰到尊者的两个标志(就是经书跟那个钵),可以缓减他所受的痛苦(就是恶趣的痛苦,地狱的苦),只要看到或者是碰到尊者的钵,或者经书,他们的痛苦,都会减少。还有更巧妙的,聋的、哑的、精神失常(精神病)的,这些人,或者是起了错误之见的,只要看到经书、法器,或者忆念,都能够帮助他们回复正常。这个是不简单了!同时可以拋弃他们错误的见,可以起正见,信奉佛法,他们可以得到智慧。还有两种的荣辱感了:就是说一种呢,害怕大家责难自己,这个心,这是在大众中,怕人家说他不好嘛;一种呢,自己良心感到自己不对,这种心,可以生起来。那就是说可以起惭愧心了。那么这个宾度罗跋罗哆尊者对众生的加持很大了,这些都是他的加持。这个钵,是如意宝一样的,看了他这个钵,都可以满足各人的愿望,可以得到“七圣财”(就是我们修行“七圣财”)。不但是人间的财富,就是我们修行的七圣财,也可以得到。所以说能够尊重宾度罗跋罗哆尊者,好好地礼拜、供养他的话,有病的,有痛苦的,都可以除掉;乃至本来要受王法的惩罚的,也可以解除;盗贼侵扰的,也可以解除—假使说这个地方治安不好,盗贼很多,你好好地供养,祈祷、礼拜宾度罗跋罗哆尊者,就可以防止那些盗贼来侵扰;对于每一个人说呢,增加自己的体力跟脑力—假使说我们修行身体不好,脑力不够,你好好供养、礼拜宾度罗跋罗哆尊者,也可以增加自力,可以身体强壮,脑力嘛充沛;也可以减除贫穷的苦恼。那么这个宾度罗跋罗哆尊者的加持力是极大了,希望大家对这个尊者能起真正的恭敬心,礼拜。

  宾度罗跋罗哆尊者圣迹

  下边介绍这位尊者的一生。他是生长在王舍城的一个国师的家里。他的父亲是做国师的,是一个很有地位的。虽然不是国王,是一个国师,但实际权力很大,统治了一块很大的地方。宾度罗跋罗哆尊者是一个善根深厚的人,他生下来之后,虽然在国师的富贵家里边,但是他有善根深厚,不久就碰到了释迦牟尼佛,对释迦牟尼佛生了无比的信仰。同时就发现,自己这种富贵的、权力高的、地位高的生活,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这是世间的一些享受嘛,五欲八风之类的,对于这个真正的人生是没什么好处的。这种无聊的生活,他要解脱出来。他就投释迦牟尼佛出家,后来就成了阿罗汉了。

  释迦牟尼佛对这个宾度罗跋罗哆尊者,也是很重视。因为他出身是一个很权势的、很不平凡的,这样子出家的,所以说他是“大狮子吼”,他是很有权威、很有力量的人。宾度罗跋罗哆尊者,虽然出身是这么富贵、有地位的家庭,但是他修行却是严格地修头陀行的,十二头陀行。他的生活,就是一辈子托钵化缘的,所以叫“宾度罗跋罗哆”。“小路乞化布施跋罗哆”,这个名就是这么来的:他是一辈子乞食,不受供的,一辈子乞食,严格地行头陀行。因为他出家了没有很久,就证阿罗汉,他对佛是非常之感恩,就做佛的事业,把自己全部的身心投入到佛的救度众生的事业上去,帮助众生做一些该做的事情。

  他就开始观察,他成了阿罗汉之后,哪一个该是他第一个剃度的?他后来发现,在一个憍闪毗地方的人,很多人都需要佛法。所以当释迦牟尼佛在室罗伐悉底地方第二十八次安居的时候,宾度罗跋罗哆尊者就离开王舍城,就到了憍闪毗这个地方,住在一个很有钱的人家的一个丛林里边。这个有钱人家有一片地,地很大,里边都是树林,他就在这个树林里边住。

  这个地方的人就听说了有一个把国师的地位、家产什么都放弃了的、做苦行僧的一个尊者(宾度罗跋罗哆)到这里来了,那么很多人都来看他了。他们认为这样的人很了不得了,把自己的崇高的地位、富有的财产都放弃了不算,还行苦行。那么都来看,看望他,这么一位很了不起的尊者。当他们走到宾度罗跋罗哆尊者面前,都向尊者顶礼,希望尊者给他们说法。尊者就根据他们的机给他们说了很多的法。很多的人皈依佛法,甚至于有些人得了成就了。

  有一个公案(看看哦,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先说这个),有一天,这个地方的国王,邬陀夷国王同他的那些大臣,到外边去打猎去了。正好,这个尊者在讲法。本来这个国王打猎去,很多人要跟他看去的了,这一次因为尊者在讲法,人都不见了,因为很多人都听经去了嘛。国王就问了:“那么多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说:“一个国师的儿子,他现在出家了,叫宾度罗跋罗哆尊者,他在那里讲经了,他们都去听去了。”这个国王以前也听说过这样子一个人,他也感到有点兴趣,打猎之前去看一看他,他自己表示自己对尊者有恭敬心了,就跑到宾度罗跋罗哆尊者住的那个地方。当这个国王跑到这个树林去之后,宾度罗跋罗哆尊者正在那里给人家说法嘛,所以没有来迎接国王(一般的,国王去嘛人家都来迎接他),甚至于国王跑到他的法座上来给他顶礼的时候,他也没有打招呼。国王就很不高兴,草草的向他致敬之后就回去了,回到丛林里打猎去了,对他的那些大臣说,他去见那个尊者,结果尊者好象是不太恭敬。那么这些大臣,就劝他了:“这个尊者,他是在讲法嘛,并不是故意不尊重你了。”但是这样子一说,好象都向尊者这一边倒了。那么国王更气了。国王打猎打好了,回来的时候,他就决定,再去看一看这个尊者。他这一次有打算了,他就是说,这次去看,如果尊者跟第一次一样,这样子傲慢的话,就把他杀掉,把头砍下来。他以这样子的心去的。

  宾度罗跋罗哆尊者是有神通的,他听说国王又来了,他知道了,他心里有安排。国王来之前,还没有靠近他,宾度罗跋罗哆尊者正在禅定了,他就站起来,去欢迎国王,走了六步。这时候,国王就发现他自己(本来国王有威光了,身上有威光的)身上的光突然就没有了,而且在他的前头一块地上裂开了一个很大的缝,就像要把他呑下去一样。那么国王是非常恐怖了,他就想到这个肯定是尊者的法力了,很大。他赶快忏悔了,在尊者面前顶礼、求忏悔。宾度罗跋罗哆尊者对国王说了:“你忏悔了,我当然可以饶恕你了,我不记你仇,但是你自己要学会克制自己,要忍耐,不要一点事情呢,就发脾气了。”这个邬陀夷国王很害怕,他这个地裂开来了,怕他要掉下去,有生命危险了;他的么国家,恐怕国运要倒霉了。就问尊者,他说:“现在这个情况有没有危险性?”尊者就说:“你不要害怕的,这个是什么呢?这一些你自己造的恶业,是现报嘛,你对的是阿罗汉,有现报的,因为你怀了这个不好的心。我是为了避免你杀害阿罗汉(那是无间罪,更重了),所以我向你迎接,走了六步路。那么你这个感的报呢,就是将来你六个月之内,你这个国家命运要衰退,同时你要失去王位,在这六个月之后,才能回复。那么你赶快对以前的那些骄狂的这些罪好好忏悔,你是不会被这个地的裂口呑下去的,你身上的光,也会恢复的。你把你以前起的恶心,骄狂的恶心,要把它忏悔掉。”这个邬陀夷国王对这个尊者现在充满了信心了,他就赶快地忏悔,马上他身上的光又重新出现了,地上的裂缝也就合拢来了,那么生命危险是没有了。

  这个事情就很快地传播出去了。大家都知道这个国王的事情之后,对这个尊者起了非常的祟敬,同时对佛法也产生了很大的信仰,产生了这个解脱的心。

  此后,有一天,这个国王又去打猎去了。有一个野兽,很好看的,他想去追它,那么他把它一直追—国王的马跑得快嘛,他把后面的大臣,随从,都甩掉了,一起往前冲。最后发现,他只有一个人,四周都是森林,野兽包围了,他也不知道往哪里走,这个时候国王心里就非常害怕。同时,他已经离开他的随从了,他的大臣到处找,也找不到,只好回去了。国王在这个森林里边呆了六个月,虽然没有给野兽吃掉,但是在这六个月里边,很惊慌了,生活很困难嘛,吃的东西,可能是吃那些林子里的野果之类的了。

  好容易,六个月之后,一些放牧的人经过这个地方,看到这个人了。“哦”,他们说,“你哪里来的?怎么到这个地方来了呢?”国王就给他说了。他说:“你还是有运气的,六个月,总算生命还是存在的,那么我们送你回去吧!”他们就带着国王回到他的国家去了。他回去之后—他的大臣正在找他们的国王,看到国王回来了,很高兴,国王也告诉他们六个月在森林里边的事情。这个大臣,他很聪明了,他说:“这个就是你对那位尊者的不恭敬(就是害心)产生的后果。就是尊者给你说,有六个月国家要衰退,就是这个失掉王位六个月,这是他说的话应验、印证了。”

  在回到王宫之前,那个国王感到这个事情,尊者确实了不得。没有回去之前,先到尊者那边去礼拜。在尊者住的地方,国王表示了七天的恭敬,每个人供养了很多的衣服,求他们给他祈祷,求他们给他回向。

  释迦牟尼佛后来也来到这个地方,国王就大供养了,就作大施主,释迦牟尼佛跟他的弟子们,全部请来受供,供养他们的衣服、饮食、住处,一直供了一个冬天,每个人都供养了好多的衣服。这是一个宾度罗跋罗哆尊者的一个公案了。就是说国王对他不恭敬,差一点给地呑下去了。那么另外同样一个公案,我们在《四分律》里边,也有这么一个公案。

  《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第十二讲

  上次我们讲到“受施跋罗哆”。这位尊者很了不起。我们介绍了一些他的功德,我们自身有缺陷的,盲的、聋的,乃至精神不正常的,苶敬礼拜、供养这位尊者,都能够得到加持,能够恢复。这是这位尊者的特别力量,佛赞叹他,叫他是“大狮子吼”,是最有力量、最了不起的一位。那么他的历史,昨天我们讲了一些。

  今天我们补充一些,就是在《四分律藏》里边,也有他的公案。这个里边呢,大同小异的。也是说邬陀夷王,他对跋罗多尊者一向是比较友好的,而他的一个大臣很不好,看到国王经常礼拜尊者,而尊者却没有回礼,不是一般象普通的看见国王就卑躬屈膝的奉承的样子,这位大臣就在国王面前说些不好的话,他说:“你这样恭敬他,他却是我慢贡高的样子,睬也不睬你的样子。他这样子对国王不恭敬,是不好的。”国王还是凡夫嘛,慢心很大了,经他这么一说,心里也有些不高兴了。他就这么想:明天再去一次,看他怎么样地对待,如果他还是以前那样子呢,就把他杀了。

  这个在最近的历史上,也有这么个事情,我记得什么地方看到的,清朝的干隆皇帝还是哪一位记不清楚了,他带了一批将官,文武大臣,去朝拜当时一个很有名的金刚上师了。他手下一个叫白将军的,是个武夫,没有什么文学修养的,专门打仗的,他看到皇帝给他磕头,那个上师却眼也不抬一下,还是自己照例在念经,他非常生气,就拨刀把那位上师杀掉。那么这个事情就闹翻了,那些喇嘛就不答应了。

  那么这个事情,就是一般的凡夫不了解佛教的规矩,那往往就会错误。

  这里也一样的,邬陀夷王第二天去的时候,却出乎意外的,宾度罗跋罗哆尊者在法座上站起来迎接他了。国王很高兴。但尊者就告诉他了:“我起来迎接你,是经过考虑的……—如果你把圣者杀掉了,那非堕地狱不可。”(杀阿罗汉是五无间罪了,五无间罪,就是说这边死掉了,“无间”,马上就堕到地狱去了。)那么假使说尊者迎接他呢,国王就失福了。这么大个大阿罗汉站起来迎接你,你没有那个福气,把福气失完了,就是国王的位要失掉的。

  这个国王听了有点害怕了,他就问尊者:“你说要失王位,大概几天呢?”他说:“七天。”那么国王的位子嘛也是要失掉七年,比那个公案里六个月还要长。

  这个邬陀夷国王听了之后,赶快把他的部队召集好,每一个国防线呢都防止得好好的,就怕邻国打进来,怕打败嘛,失王位了。所以呢,多方面加强警备。他就自己来算,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直到第七天,还是没有动静。国王骄逸的习气又来了,“哦!”他说,“这个僧人打妄语,七天了,今天,还没有人来嘛,那是他说话不验证了。”那么他就带起宫娥彩女啊,带起大臣们,到恒河的水上,他有大船嘛,就来奏乐了,去游玩去了。

  他们正在恒河游玩的时候,其它地方有个国家,也是好多年没下雨了,干旱,知道瓶沙王有一个水珠,能够出水的,这个国王就带了他的很多的部队到瓶沙王国家里去,准备抢那个水珠来。这个时候瓶沙王的国家还蛮强的了,他把他的部队到处守卫好。那么这一边的国王,他的大臣说:“看样子,现在这样子攻进去,是靠不住的,打不进去,只有把他的粮水断了。如果里边断粮断水呢,他就会投降的,要硬打是打不进去的。”他们这样子想,这把城围起来了,想里边粮食不多、水不多嘛,他们自己会败了。瓶沙王有一个大臣很有智慧,他就对瓶沙王说:芦苇里边出了很多的莲花,我们派一个人去跟对面国王说:“我们用刀兵打呢,伤人,这个不仁道嘛(这个瓶沙王是很信佛的了,很好的),我们不如用莲花来打,用饭团子来打。”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这里水多得是,莲花无数得多,跟你打仗呢,到处丢莲花,我们是有,不怕。再一个,用饭团子来打仗,我们的粮食绝对充足,用饭团打仗都不怕。对方的国王一听到这个话,一想:哦,他们的水非常充足,粮食也非常充足,那么要他投降是不可能的了。就派一个使者去说:“我们并不是想打仗,因为是国家里边干旱了,很久没有下雨了,想来求这个水珠的。”瓶沙王嘛很慈悲的了,他说:“唉呀,你要水珠,何不早说呢?这可以借给你,用不着打嘛。”这样子这个国王就退了。

  国王把这个珠子借去后就退兵,退到一段经过恒河的时候,正好这个优陀夷王正在船上跟手下一些宫娥彩女,在寻欢作乐,到处吹了唱了,很高兴。这个国王就听到了,什么人呢?一打听,是优陀夷王。就把他用来打仗(国防用)的第一个大象放在岸上,又叫管象的那些人躲起来、藏起来。这个优陀夷王他们正在作乐的时候,有一个大臣,远远的看到岸上有个大象,这个象是打仗的第一个、头等的象了,长得很好,他们以为是野生的。他就说:“哦,那边有一个大的野象。”这个优陀夷王,却是很会抓象、专门有这个技术的。他就下令把船靠近岸去,然后他上岸去,就用他的方法了。先是弹琴(这个优陀夷王弹琴弹得很好)引那个象过来。然后,准备用他那个法术,抓象了。正在弹琴的时候,那边看管象的那些部队来了,把他抓起来。

  “哦,”优陀夷王很着急,他说,“干什么呢?”他们说:“你不要着急嘛,见了我们国王再说。”见了那个国王之后,那个国王就把他带回他的国家去了。他看到这个人,会弹琴,会抓象,他就对这个优陀夷王说:“你在这里住,也不杀你,但是你要把你的技术交出来。”就是说,教他的王子学这个抓象的一些武艺;教他王女(就是公主)学弹琴。把这优陀夷王锁起来,就是脚镣手铐锁起来了,让他教。那么这样子教呢,教了七年。后来,因为比较熟悉了,王子、公主做他的学生嘛,慢慢就把他放松了。

  有一天,他就准备了一个大象,这个跑得极快的,他就偷偷地把这个公子也带起走了,这个象跑得很快,一下子就回到他的本国去了。就是说,宾度罗跋罗哆尊者的话应验、应证了。他是失去王位了,失了七年。那么这个也是一个教训了:不能有起我慢贡高。你小小的一点事情,产生我慢贡高,差一点下无间地狱(要不是尊者的慈悲,那么他无间地狱就是要去了);总算呢,用一种比较缓和的方式,使他失去了王位,七年,这个七年里边,当然他还是非常地辛苦,给人家关起来了,这个国王本来是一国之主了,现在做奴才了,给人家抓起来、锁起来,也是受了一点苦了,总算没有死掉,地狱不去了,那就是宾度罗跋罗哆尊者的慈悲。这就是说,这位尊者是很了不得的。

  这个尊者,他一生的事迹给我们的教育就是说,无论怎么样一个人,他即使生长在一个种姓高贵的族姓之家、大富之门—就像宾度罗跋罗哆尊者一样的,他的父亲是这个国王的国师,地位很高,财富也有,甚至于管了一片土地,跟国王一样的待遇的—这些东西都是无常的,在这一辈子能不能保到他命终都靠不住,何况下一辈子呢?你一分也带不去的。真正的快乐,却是在解脱才能得到。所以说这个宾度罗跋罗哆尊者,很有智慧,他很年轻,处在这么一个好的家庭环境里边,但是他不贪着,情愿的出来,出家为僧,甚至于修苦行。那么这些精神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这个是真正的能够感到离苦得乐的真正的安乐。世间的安乐,是靠不住的。即使你是国王,如果其它的国王来与你交战了,你败了,不但是财富一分也没有,甚至于会砍头。

  我记得(这个对我印象很深),毛主席最后接见的外宾,是巴基斯坦的一个总理,来的时候很威风,接待他也很隆重。后来他回去了。毛主席逝世以后,没有好久,他国家里政变,他被抓起来了,最后的下场,是在广场上上绞刑绞死,给大家看—不但是绞死,还要示众,挂在上面给大家看。这个当时威赫的一些呢,很快得就成了这么一个下场。所以世间上的东西不可靠的、无常的,要真正追求安乐,只有追求佛法了,不要贪着世间的享受。再高的地位,再好的家庭环境,都不是我们安乐之处,真正要求安乐,当然是要出家修行,这个是光明大道。

  那么宾度罗跋罗哆尊者就指示我们,应该这样做。这位尊者还有一个特殊的,就是说出身高贵而能修苦行,终身行十二头陀,“受施跋罗哆”,一辈子不应供的,就是托钵的。这样子的精神,是我们该学习的。真正要得到解脱,就是要下苦功的。我们很多人,有的人他修行,就是想贪简便的方法,而苦的事情不敢做,要舒舒服服的成佛。那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释迦牟尼佛的示现就是告诉我们:转轮圣王是一条道路,修行成佛是一条道路。转轮圣王宫娥彩女围绕,宫殿里快乐,这是享受的;那么修行的,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六年苦行。这个六年苦行(我们以前学四分律的时候说),他六年苦行里边,一日一麻一麦,吃得很少,前面的肚子里面按下就空,可以碰到背上的肉,瘦得那样子。但是六年之后,毕竟成道了。所以说我们想要享受,就不能成佛,修行就上不了路的。如果你要修行,必定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前面说过的,我们得到上师、佛的教导之后,还要加上自己的努力。(如前面的小路尊者)。如果自己不努力,上师、三宝再怎么加持你,你还是个笨蛋,不会开发你的智慧的。但是你自己不懈地努力,必定能成就的,外缘内因和合起来,小路尊者的阿罗汉就成就了。那么就是自己要努力的,不要贪着舒服。你要想修行,一天到晚睡懒觉,要吃得好,穿得好,又不肯吃苦,那你怎么修行呢?那不但是修行不能上路,我们出家人不劳动,施主的供养,那吃了之后不修行,施堕嘛,那就到三恶道去还吧—这个我们要吸取教训的。

  宾度罗跋罗哆尊者他住的地方,“东胜身洲”。我们须弥山四洲,有四大洲: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倶庐洲。他住在东胜身洲的一个山上,山上有个山洞叫生静洞,就是能够得到禅定的。

  这个是有来历的。过去有一个国王,他死了以后,他手下的佣人就把他摆在这个洞里边。后来来了一个修道的人,当然是外道了,但也不是坏的,就是一个修行的人,在山洞里面修行,修定,出了名了,这个洞就叫生静洞(得了禅定的洞),那么这个洞是个修行的地方了。宾度罗跋罗哆尊者跟他的那些随从弟子就在这个地方住。同样,也是释迦牟尼佛临终之前嘱付他不要涅槃,在释迦牟尼佛的教还存在的时候,就是要住世,护持佛教。

  还有一个,宾度罗跋罗哆尊者他是随时出现都可以。假使你供千僧斋,打一个千僧斋,这个里边必定有一位是宾度罗跋罗哆尊者。但是他穿什么衣服、作什么样子?我们是不知道了。经书上说,怎么验证他来了没有呢?就是我们在供斋的时候,在那些僧人的吃饭的座位垫子下边摆上鲜花,等这些僧人应供回去之后,你去看那些座垫下边的花,坐得扁扁的,那是普通僧人,如果是宾度罗跋罗哆尊者坐的地方,你把垫子掀开,花还是刚采下来那样,没有坐扁的。如果你发现这朵花,就可以知道这里是宾度罗跋罗哆尊者坐的,但是等你要去找他,早已走掉了,但是你可以知道宾度罗跋罗哆尊者来过了。这是我们以前在福建授课,在藏经里边看到的,就是宾度罗跋罗哆尊者,只要你打千僧斋,他决定来的,就是护持佛法了。只要你打斋,千僧斋,他决定来!这是这位尊者。

  下面说第十三位: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三 示教道尊者

  顶礼住锡忉利天 圣者长老示教道

  托捧经卷印说法 大阿罗汉九百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这一位尊者实际上就是大路尊者了。前面的这个小路尊者(注荼半托迦),他也是半托迦,姓是一样的,小路尊者加一个“注荼”,他就是“半托迦”,注荼两个字是没有的。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如能仁嘱忉利天中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上座教道尊前我顶礼

  若稍观念经函*轮印 三乘根器随机施义语

  智慧辩才显现作悉檀 上座教道圣尊我赞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诸有情

  常为教道知识善摄受 闻思修慧学修普究竟

  缘念上座尊者大教道 教法相续决定出离生

  于戒契入吉祥得勇猛 律仪法蕴一切愿圆成

  这个尊者的功德,我们先说一下。他就是说,能够深入圣教—佛的教,深入智辩法施,智慧、辩才,能够以法来布施,示教道嘛,就是他的功德的名称了三根普被,不管你是哪一个根器,随机给你说法;只要看到或者观想他的手里拿的经书、他的印(他的印是*轮印),那么三乘的根器,不管你是大乘的、声闻缘觉的,碰到他、看到他的经书、乃至忆念他的经书、他的手印,都会得到随机的教化,他的智慧辩才,可以普作法布施。

  我们经常忆念、观想、恭敬礼拜这位尊者,可以得到什么好处呢?可以得到这位尊者摄受,闻思修的智慧能够现出来,甚至能够经常修起来。

  只要我们想念这位尊者,得到什么加持呢?我们这个教法里边决定能相续,生起出离心,慢慢地修上去。忆念这位尊者,他的加持可以 使我们于戒趣入,能够很好地持戒,一切殊胜都能圆满。这是这位尊者的功德,他的加持力。

  另外,我们看看其它的怎么说呢?这位尊者住的地方是三十三天(忉利天),他的名字叫半托迦。他另外的名字,大路尊者,前面说过的,就是他(小路尊者)的哥哥,因为听了一位老妪的话,就叫一个年轻的女的仆人到大路往来很多的人的街口,看到沙门、婆罗门就头顶礼拜,得到他们的祝福,得到他们的加持,所以没有死掉,生下来了,就是他的哥哥了。因为他的仆人很听话,照他们的吩咐,到往来最多的人的大路生的,叫大路尊者,他的外号叫大路。而小路尊者却是不一样,他的仆人却是很懒惰,就是说跑到附近边边的一个小路,也没什么人往来,等在那里。幸亏释迦牟尼佛慈悲救度了,给他祝福,也总算活下来,那么叫小路尊者了。

  这位是大路尊者,他的标志:左手拿经书,右手说法印。这个表示什么呢?经书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了,他以慈悲心教化众生—说法印就是向众生传播了,把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给大家弘扬演说。就是这个意思,“示教道”嘛,这就是他名字的来历。无论看到或者碰到这个经书,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知识,还可以得到加持,对佛法可以很快地悟入。佛法的知识使我们愚痴可以破掉;恶业可以消掉;修了佛法之后,甚至可以使我们从三乘慢慢地转化成大乘。这个是他的好处了。还有看到、碰到、他的经书和手印(说法印)的那些人,都会增长智慧;对佛法有缘,能够听到佛法;假使说我们过去有不正知见、错见的,能够除掉,产生正知正见;将来甚至于有机会可以碰到佛;在我们学法的过程中,可以有如法的上师带领我们修行;甚至于可以从佛的教导里,就是从说法印里边,所说的法里边,可以知道世上是无常的、苦的、空的,生起厌离心,产生出离心,乃至菩提心。我们在观想、忆念或者看到或者礼拜供养这位尊者,可得到这样的加持。

  半托迦尊者圣迹

  他一生的历史,我们讲过了,他是小路尊者同一个家里的,那时印度的室罗伐悉底城,就是释迦牟尼佛住的那个地方,一个婆罗门家里边。这个婆罗门夫妇养过很多孩子,都是养出来就死掉的。那么,这个婆罗门在这次怀孕是大路尊者的时候,他就想到过去的孩子生下来都死掉了,这次怀孕,这个孩子将来是不是养下来就死呢?心里很难过了。这个时候,一个年纪很大的女人,可能也是一个很有修行的了,她看到他们很悲痛了,问他为什么原因呢?他们就告诉她这个情况,她就说:“我有个方法,你可以试试看。”就是说等她孩子要生的时候、快养的时候,她说,你派人找我,我来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救。这个婆罗门的女人,她就等到这个孩子快养的时候,她赶紧派人去请那个老人,把她请来。那个老人她会一些法术,知道这个孩子有邪的东西作祟,就告诉他们,把那个孩子养下来之后,把白布包起来,嘴里放些酥油(这跟那个小路尊者一样的,小路尊者就是跟他学的了),派一个年轻的女的仆人,抱去到人口最繁华的十字路口,告诉那个仆人,看见僧人就要去礼拜,这样子在路上呆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如果这个孩子还活着,把他抱回来,如果死掉了,那就埋掉算了。女仆人就把这个小孩子带到最繁华的一个十字路口,在这里边人很多了,一些沙门、僧人都经过之后呢,她就给他们顶礼,这些出家人就给她这个孩子发愿祝福,祝他长寿了。这样子,一天,很多的僧人、修行人经过,她礼拜之后,都发愿,给他祝福。这样子呢,就把小孩子身上邪的、不好的都去掉了。到傍晚的时候,这个女仆—她这个女仆,她是很好的,那么多僧人给他祝了福之后,她知道释迦牟尼佛住的地方在一个什么林子里面,她就把孩子抱到释迦牟尼佛住的林子里旁边的路上,这个时候,也是大路尊者善根很厚的了,那么善根因缘和合了,她抱去之后,释迦牟尼佛也就经过这个地方,这个女仆就向他顶礼了,让释迦牟尼佛给孩子祝福,祝愿这个孩子希望他长寿,能够满他父母的意愿。那么她这样子,到了太阳下山之后,她才回来—有佛的加持嘛,也就保险了。

  我们在《俱舍》的时候,就是学过寿命的问题,就是说南赡部洲寿命的长短了,南赡部洲的寿命的长短是不一定的。长的呢,一百多岁的也有,那么古代有,现代也有。我在没有好久之前,看到一个照片,有个女人,一百二十岁,看样子还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子,还是精神蛮好的,很健康的样子,一百来岁,过去更多了—据说苏联有一位牧羊的一百七十多岁,龙树菩萨有八百多岁,这就不必说了,长的就很长了,转轮圣王就是八万四千岁了。那么短的呢,才怀孕的时候就死掉了。现在大家知道,计划生育,都打掉了,很多还没出有生的孩子就送去,走掉了,那么短命。但是说在南赡部洲不中夭的,就是不会死的,有哪些呢?他就举了几个例。一个是“佛记”,佛给授了记,那个不会死的。那就是我们第一个尊者,因竭陀尊者,他是父母还没有养的时候,佛就给他授记了的:这个孩子长寿的,将来是很有钱的,甚至出家会成道的。结果呢,他母亲被烧掉,死了,他还是不烧死,这个是佛授记了。还有一个是“佛使”,佛派他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没有完成之前也不会中夭的,不会中断的。那么就是耆婆童子了,佛叫他火里把那个孩子抱出来,这个大火,跑到火边,就要闷倒了,何况是冲到火里去抱孩子呢?但是,是佛叫他这么做的,就不会死,哪怕你再大的火,他还是把那个孩子抱出来。那就是说,不中夭的。

  那么这个孩子呢,大路、小路,都是经过佛祝愿了的,当然,也不会死的。所以到了太阳下山,还不死,这个仆人就把他抱回去了。他的父母,因为这是第一个孩子养下来没有死掉的,就非常高兴。这孩子长大之后,他们是婆罗门家族,要教他很多的教育了,学了很多的知识。他后来是学问渊博了,成了很多的婆罗门弟子的老师了,他带了好几百个学生。有一天,他正在释迦牟尼佛住的祗树给孤独园的附近一个树下,教他们弟子的时候,释迦佛的两个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正好从那个地方的外面回到这个地方来。很多的人都知道他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都去礼拜他们去了。这时候半托迦还没有信佛,他正在给学生上课,看到很多人朝那边走去,他说你们干啥呢?他们说他们要去拜访佛的“第一双”弟子。

  什么叫第一双弟子呢?目犍连是释迦牟尼佛修止的第一位弟子,舍利弗修观是第一位的,止观一双了,“第一双”就是最第一的,一个是修止第一的,一个是修观第一的。修止,就是禅定,目犍连他是神通第一;修观,就是智慧,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这里有个名字就是叫第一双,就是说佛的弟子里边,第一个一对,这两个人,一个止,一个观,一个智慧,一个神通。

  他们说第一双,是佛的第一双弟子来了,所以他们都去看去了。并且介绍说,这两个人都是出生在高贵种姓的人里边的,现在做了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了。这个半托迦就说:“他们过去也是婆罗门种姓(他还是看不起佛,他不知佛的功德,他跟一般的婆罗门喊释迦牟尼一样,喊在家的名字),他们自己的高贵的种族放弃了,跟悉达多乔达摩去学,这样子的人,我们去拜访他,有什么必要呢?”他不了解嘛。他的弟子之中,有一个信佛的,就对他说:“老师啊,你不要这样子说了,他们两个是大的圣者,如果你和他们去问问法,一定也会产生信心的。”这个半托迦,也很好,并不是一个很坏的人,是一个好人了,听了他学生这样子说,他想:这两个人功德很大,是有必要去看看他。等他们课上完了,他就想到祗陀林去看望看望他们。那么这个课上完之后,他的弟子们,去找那些(他们婆罗门也要祭祀的了)材料去了,都跑山上,去采材料去了。,那么他一个人在那里,正好,他就空了,空了嘛,他就跑去拜访第一双(舍利弗跟目犍连),他走到这个祗陀林的精舍,山门口,他还没有碰到这两位,就看到一个比丘,他就跟他也很恭敬,这个比丘就给他说法了(这个比丘叫什么名字,它没有记录)。这个比丘看到他来问法,当然也给他说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他一些,讲了一些因果的、业力的道理(就是下士道的因果),跟他说了一下。因为时间很紧,他还要准备他的婆罗门祭祀的事情,半托迦就对那位比丘说:“我现在时间到了,来不及了,那么我下一次可能还会来看望你的。”这样子他就回去了。又一次,他又找到一个机会,也是上课上完了,中间他们学生散掉之后,他又跑到祗陀林去,很巧,他跟那个比丘有缘嘛,他就又碰上那个比丘,这次给他讲十二因缘的道理,如何从轮回里边出来,怎么解脱,他就给他讲了一些。这一次半托迦生了极大的信心,他对这个比丘说,他也想出家,做个出家人,因为他自己在社会上是有名的学者了,带的弟子很多,自己出家嘛,最好不要公开,要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给他剃度。这个比丘就满他的愿,到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给他剃度,完成了出家仪式。

  他出家之后,他也受了戒,好好地学佛法,修行。没有好久,他也是得了阿罗汉的地位。这就是大路尊者,他感到自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再也不会受后有了,生死已尽了,这样子的好处是从释迦牟尼佛教导而来的了,那么要感谢佛了。他就带他的弟子到佛那里去,礼拜、供养。佛就嘱付他也是说,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没有灭度之前,希望他住在世界上护持正法。大路尊者也很感激佛的恩,做了很多教化的事情。那么他教化的随从弟子有九百人了,都是证得阿罗汉的,其它没有证道的更多了。这是他的因缘。

  他住的地方是住在三十三天。他这个住处是从何而来呢?就是说,有一天,他听了佛的话(佛嘱付他到三十三去弘法的),他去了之后,给那边的天人说法。天人很感激他,就供养他一个地方—这像现在一样的,有的人,对某个法师很感谢,就给他找个庙—他们就供养他一块很好的地方作为供养,就是三十三天最好的一个地方,那是很有名的,过去叫花蕊宫,以前天人经常到那里游览。那么就把那个地方供养他,做他的住处。这是他的住处,就是住在忉利天的这个地方。

  时间还有,我们再说第十四位。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四 龙军尊者

  顶礼广胁山王住 圣者长老胜龙军

  两手托瓶持锡杖 一千二百罗汉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如能仁嘱广胁山王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上座龙军尊者我顶礼

  能演三十七品妙法声 警醒无明睡梦诸有情

  如妙宝瓶随欲普施与 上座龙军圣者我赞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诸有情

  正法成办增进无中缺 如理修行悦可诸佛心

  缘念上座龙军尊者力 三部根机四种瑜伽义

  三聚净戒无缺能持护 正士会聚此处徧充盈

  这是龙军尊者。他的功德,根据《大阿罗汉仪轨》的,我们先说一下,他是善于说法的,说三十七道品的,说法能够如理地修行,精严地持戒,成功四个瑜伽。这四个瑜伽,我们说不是密法中的瑜伽,这是根本乘的阿罗汉,不是我们说的无上部、瑜伽部。那这四个是什么瑜伽呢?根据《瑜伽师地论》里边说,我们修行,要修四圣谛了,四圣谛就是要观四谛十六行相,还没有进入这个观定的时候,那么要如何进入这个四谛十六行观呢?还没有现观(现观就是要见道了,还没有见道),如何能够见道?进了这个现观(现就是现下),当下把十六行观能够以无漏的智,无分别的智,能够来观察这个十六行相的道理,就是见道了,十六剎那或十五剎那。那么要没有见道之前,如何进入见道呢?有四个瑜伽。这四个瑜伽,就使我们能够见道。

  哪四个呢?“谓为证得所未得法……”,我们过去对四谛,无始以来,从来不知道的,如果你要知道了,你早就证圣者了!我们流浪生死,都是在有漏法里边,这是无漏法,从来没得到的法。那么要这个法呢,生起一个清净的信心,要发生这个意乐心;信心的意乐心生长以后,要精进;精进以后要有方便,这是第四个。第一个是信心、净信;第二个产生欲乐心,就是我们开始对这个法产生殊胜的信心,发起一个善法欲—想得道,要证道了—那么这个意乐生起之后,要精进了,要努力,你虽然好的愿望,不努力也没用嘛,空口发了很多愿,你躺在床上不动,那怎么成功呢?要努力、精进,这是第三个;精进之后,就有方便出来了。那么这个里边,一个是净信,一个是要好的愿望,一个是精进,一个善巧的方便。

  什么叫净信?就是我们真正的信解,对我们的正法,生起信解心,决定如此,毫不怀疑的。什么叫意乐心,“发生厚欲”,我们要得到,要得到这个—相信之后就想得到,这个法好嘛,如果不相信,有什么好呢?欲心也生不起来了。既然清净的信心生起来了,这个四谛十六行观确实是真理,相信了,就要想证得了。那要证得这个东西,那么你非要精进了。精进,我们经常说披甲精进,这里《瑜伽师地论》是说有五种:有势的精进,有势力了,就是大的势力,精进不能畏惧,疲疲塌塌的,那没有用的,要大大的势力,一个勇猛的猛劲、大势;第二个要勤,要努力,不断地努力,自己要努力;还要有勇气,不要看到困难就退了,那毫无用处;还要坚持,坚猛,能够坚持勇猛;第五个就是不要中断。这五种精进,是《瑜伽师地论》说的。

  “善巧方便者,谓为修习不放逸故,无忘失相,说名为念”,善巧方便,为了修行就不要放逸,第一不要忘失,不要失念,就是正念了;“于诸放逸……说名正知”你若放逸之后有什么坏处?那你要了别,这个智慧,就是正知—就是要正知、正见,这两个合起来就不放逸了,“此二所摄,名不放逸故”。对染污的法防止它侵进心里来,常要勤修善法,那么正知正念,这个就是不放逸。这四个,就叫“四种瑜伽”。

  注:《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五:“四种瑜伽”:“复次,于四圣谛,未入现观,能入现观,当知略有四种瑜伽。谓为证得所未得法,净信增上,发生厚欲;厚欲增上,精进炽然;炽然精进,有善方便。言净信者,谓正信解。所言欲者,谓欲所得。精进如前,略有五种: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不舍其轭。善方便者,谓为修习不放逸故,无忘失相,说名为念;于诸放逸所有过患,了别智相,说名正知。此二所摄,名不放逸,于诸染法防守心故,常能修习诸善法故。”

  那么这四个瑜伽,这位尊者善巧地成就了,那就是说他是得了圣道的了。“能演三十七道品”,他可以善巧地来给我们弘扬三十七道品“惊醒无明”—我们凡夫众生在无明大梦里睡觉嘛,他可以惊醒我们,从无明的睡梦里边醒过来;他布施我们(法施),好象宝瓶一样,源源不尽地布施。这样的龙军圣者,向他顶礼。

  我们只要忆念、看到,或者是恭敬、礼拜、供养这位尊者,可得到他的加持;“正法成办”,不但是成功正法,能够增进,还可增加、增上,不会中断;如法地修行,使一切诸佛欢喜。我们想念这位尊者他的加持力,三种根器(就是说声闻、缘觉、菩萨的根器),都能成熟;四种瑜伽都能够修成功;三聚净戒,我们受戒,律仪戒、别解脱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都能够受持,没有缺陷,能够好好地持戒。“正士会聚此处遍充盈”,这样子呢,修行人到处充满。这是这位尊者的功德。这是根据《罗汉仪轨》的。

  其它的材料怎么说的呢?我们要补充一下。这个尊者,我们这里翻的是胜龙军,“那迦”就是龙了,这是印度话,那迦希尊者。他住在方伽山(藏音叫翁羊山,意思是宽广的平面),他的随从弟子一千二百大阿罗汉,他的标志,一只手拿一个宝瓶,一只手拿一个锡杖。这样的尊者,向他顶礼。

  他的标志是宝瓶、锡杖了,哪里来的呢?他在四天王天给那些天人讲法的时候,那些天人、天龙八部听了说法之后,都得到了好处,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供养了很多东西。他们供养了如意宝瓶,尊者就收起来,给他们加持—他们龙嘛,很多如意宝瓶(就像我们现在的一些大众们供养很多*轮,我们的*轮就很多了),但是龙军尊者,他有神通,把很多宝瓶合了一个(我们却没有这个本事了,很多*轮我们还是那么多,合不了一个)。那么他把宝瓶合了一个,作他的标志,任何人看到、碰到这个宝瓶,身心方面一切都可以得到加持。他另一只手,拿了一个锡杖。锡杖,是持戒的僧人用的东西。听到这个锡环子振动的声音,可以把我们从愚痴无明的睡梦中惊醒过来,那么对我们身里、心里方面缺陷都能够去除,从种种身心的痛苦解脱出来。这些痛苦从哪里来的?都是愚痴嘛。我们愚痴,做了很多的坏事、恶业,就产生很多痛苦。锡杖的振动把我们从愚痴的无明的睡梦惊醒过来,那么这些坏事就不做了,苦难就解脱出来了;同时,听到他的锡杖的声音,可以对三宝产生很清净的信仰。这是这位尊者以及他的标志对我们的加持的力量。

  那迦希尊者圣迹

  这位尊者的历史,我们大概讲一下。那迦希尊者,翻译的就是龙军尊者,他生在印度北面的一个地方,是一个国王的儿子,他是王子,将来是要继承王位的。但是,他过去很多世,善根很厚了,他知道,做了国王之后,跟着来的就是战争,邻国跟你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还要施行法律,要收税,这些事情都是要产生都矛盾、产生痛苦的。这些事情他不想做,他就放弃了他的这个资格—王子,继承王位的资格他不要—他就出家,跟了释迦牟尼佛出家了。释迦牟尼佛对他这样子出家,很欢喜了,就给他剃度,这样子这个王子就成了一个僧人了。根据一些资料说,释迦牟尼佛度他的时候,是五十五岁的的时候。那迦希做了僧人之后,精通三藏,同时精进修行,很快地证得阿罗汉果。释迦牟尼佛赞叹他,是他弟子里边断绝尘缘最殊胜的一个,因为他出身王子嘛,他的环境很好,他没有经过什么刺激,自己主动地放弃了那些五尘的享受。所以释迦牟尼赞叹他,断绝尘缘的弟子里边,他是最殊胜的一个。

  他成了阿罗汉之后,同样了,要报佛恩了,那么他尽他能力所及的,做一些使佛愉快的事情。什么事情使佛愉快呢?就是弘扬佛法,弘扬佛法就是度众生嘛。他就做了很多的弘化的事情。他跑到四天王天,向天人讲了佛法,这些天人都信奉三宝了。

  这个尊者的历史比较短一点,但是我们讲这个历史,主要是吸取他的珍贵的教训、教育意义。这一位尊者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呢?他给我们显示,就是我们这个财宝也好,富贵荣华也好,权位也好,甚至于做国王的那些荣耀,都是无常,很容易衰坏的。我们就讲过嘛,这个巴基斯坦的总理,一下子从很高的位子非常之荣誉的地位,一下子掉下来,绞死在广场之中,给大家示众,这是不值得的,不是我们要追求的;还有极大的危险性,好象是毒蛇的影子里边乘凉一样的,也像用舌头去舔刀锋上的蜜,虽然暂时有一点点好处,但是将来的祸患却是极大—毒蛇的头下、影子下乘凉,乘凉的时间很少,毒蛇的头回过来就把你吃了,把你毒死了;你舌头去舔那个刀锋上的蜜,只尝了一点点甜味道,舌头就割断了。所以说,世间上的富贵荣华都是无常,不可留恋,真正的安乐,要从解脱上去追求,这个尊者他就是示现了活的典范给我们看。

  同时,他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管他犯了多大的罪,皈依三宝后,经过忏悔,这些罪都能除掉的。很多人,在现在社会上,动辄就犯大罪的,那么是不是灰心丧气的,就这样子混过去了呢?要振作起来!这是尊者的苦苦教导,他对我们这么说(这是他在世的时候经常给人说法里边重要的一段):不管你犯了多大的罪,只要你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就露置众罪了,你依三宝的方法,以正法的忏悔法,好好地去忏悔,多多地做善业,这样来补救的话,都可以从罪恶里边超脱出来,可以使自己慢慢地净化,向解脱道迈进。这是教那些犯了罪障的人不要灰心,还要更大的努力!这是尊者在世的时候经常说的教导。

  他住的地方,是王舍城最重点的一个山上。这个山,藏文的名字叫翁羊山,它的意思是广伽山,它的意思是一个宽广的平面 ,是过去一个修行的人,得到天人的帮忙,找到一个很好的山净修的地方住。这个山虽然是山顶上,但是非常平坦,就像我们的五台山一样,高是很高,但是很平,可以修行,他带领他的一千二百个弟子,都是成了大阿罗汉的,在那里修行。同时也遵守释迦牟尼佛的嘱付,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没有灭度之前,他是要一直住在那个地方、护持佛教的,哪里需要的时候,他就会出现。

  这十六大阿罗汉,都有他们的功德,有他们的加持力,我们以前不认识,念《罗汉仪轨》,略的也好,广的也好,念过就算数了。,那么经过这次学习,大家对每一位阿罗汉都有一定的认识,也起了极大的恭敬心、信仰心,同时知道他们的加持力,哪一尊阿罗汉对哪一方面有特殊的加持,那么自己哪一方面有欠缺的,需要他的加持的,就多多地从自己相应的那个尊者面前多多地祈求、礼拜、供养,总的来说呢,就是正法久住了。今天时间到了。

  《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第十三讲

  上一次我们讲到十四尊大阿罗汉,今天我们接下去第十五尊,善护藏尊者。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五 善护藏尊者

  顶礼毗呼山王住 圣尊成就善护藏

  双手捧持经函卷 一千四百罗汉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如能仁嘱毗呼山王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尊者圣善护藏我顶礼

  执持三部经函近面翻 开示众生三乘圣道故

  如来圣教增广十方徧 尊者善护藏师我赞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诸有情

  一切时中不堕诸邪见 建正法幢三学通究竟

  缘念上座尊者善护藏 能作修行清净阿兰若

  人及非人不能予灾害 三部教法增上愿修成

  这个第十五尊苏频陀尊者,翻的是善护藏,这是有他的涵义的。

  先说这位尊者的功德,他是讲三乘道正见第一,他喜欢在阿兰若处(净地)住,很自在地教化十方一切众生。他的标志是拿着经书,“近面翻”,就是靠近脸面翻经书。翻经书目的是说法,看众生三乘道(声闻、缘觉、菩萨三乘),随机应化,什么样的根机说什么样的法,这样可以把佛的圣教增广遍十方。假使我们有人见闻、忆念、礼拜、供养这位尊者的话,什么时候都不会堕邪见,因为他正见第一,得了他的开示,得了他的加持,不会堕到邪见里面去。我们假如说住持正法的,就可以树立法幢,三学能够通达究竟。忆念善护藏尊者,能够使我们修行的人,在清净的阿兰若里住,一切非人不能侵犯,不遇灾害,三部正教可以证到。那就是说他是有正见的,开示三士正道的,只要忆念他,一切灾难不能侵害。这是他的功德。

  我们看其他的资料里有怎么说的。这是第十五尊苏频陀,印度的原名为苏频陀,这个名字的来历是什么原因呢?是有原因的。我们先说,他是住在毗呼拉山里的,他的周围有他的随从弟子一千四百,都是阿罗汉。他的标志是拿了经书,两个手拿经书的。经书是释迦牟尼佛的经书,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意志,传播他的佛教,教化十方。这个经书就是他的标志,只要有人能看到、碰到、甚至于忆念、观想他的经书,都可以得到他的加持,能够得多方面得知识(当然这主要是佛教的三乘知识),可以克服一切人天的苦难,还有使他得到殊胜的智慧。

  苏频陀尊者圣迹

  他的一生的经历,他是在过去印度一个洛玛巾的地方,有一个人去他们那里请释迦牟尼佛应供,应供后就说法,说法后有很多人就皈依佛门。这个地方有一个很有钱的人,他跟一个也是有地位的女人结婚,一起生活得很好,在佛受了人家邀请说法不久之后,这个有钱人的女人就怀孕了。当她十月怀胎生下来之后,这个孩子全身都是烂的,他的疮疤里边流出很多脓血,一直有臭气。那么很奇怪了,这个小孩才养下来浑身都是烂的,脓疮,很臭。看了这个情况,他的父母非常担心,他很有钱,尽量把自己的钱,利用自己的身份,到处去请求好的医生,甚至于那些婆罗门搞法术的那些人,希望把他的孩子的病治好,还专门请人来护理这个孩子。为了孩子的治病,他就不惜一切的钱财,但是他花了很多钱,结果没有效果,疮还是没有治好—这是业报病,不是四大病了。四大病可以医药治,业报病是要忏悔的—这个孩子他因为浑身是疮,他父母不好意思,总是把布包起来(印度人穿衣服用布包的),就是衣服穿得严严的,不给人家看到他身上的疮疤,所以这个名字叫苏频陀。苏频陀就是保护起来的意思,那就是善护藏,把他保护起来,把身体把他盖住(这里翻的是“隐形”),这就是苏频陀的来源。他浑身是疮,父母不好意思,不给人家看到,全身用布(就是衣服)把他包得严严的,把身体隐蔽起来,遮起来,就叫苏频陀。

  有一天,苏频陀一个朋友,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到他们家里做客。他经常到舍罗筏塞底城(佛住的地方)。他就跟苏频陀的父亲说舍罗筏塞底城这个地方有很多有名的医生,还有很好的贵重的药材,如果把苏频陀送到那里去,有可能治得好。他的父母当然只要孩子病能够好,什么都肯舍得干的,就派一些年轻人带上足够的钱,跟苏频陀一起到舍罗筏塞底城去。那边虽然医疗条件很好,但是尽了很大的努力,还是不能医好。因为他是业报病,跟四大病不一样,医疗是没有效果的。因为他住在这个地方,靠近佛的祗陀林很近,祗陀林就是祗树给孤独园。有一次,他住在那里,苏频陀偶然的跑到祗陀林去,就看到释迦牟尼佛。他心里很奇怪,很惊奇,也很佩服,因为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看了之后,大家都会起恭敬心。他看到佛后马上表示他的恭敬,对佛作礼。释迦牟尼佛有神通嘛,知道苏频陀这个人身心都痛苦,身上满是脓疮,很苦,心里当然不好意思,害了那种病,不体面,也很痛苦,衣服包得紧紧的,印度很热,这样子很难受。佛针对他的情况给他说法,说法之后,苏频陀就有一定的启发,他就出家了。出家后没有多久,他就证到阿罗汉果。苏频陀他的朋友、年轻的那些人,也是同样的听了佛法之后,看透了尘世,出家成了僧人,他跟他一些要好的朋友都出家了,他自己证了阿罗汉果。

  有一次,佛的弟子问佛陀:“苏频陀尊者他为什么生了一身的疮,浑身是臭,见不得人的,只有衣服包得严严的,疮也包起来,臭味也盖下去了,这样子很难受,经常要这样做;他这样子业报重,为什么他又很快的碰到佛之后,有这个善根要出家,而且很快的证了阿罗汉果呢?过去他的因缘是什么?请佛解释一下。”释迦牟尼佛就说了:“这个苏频陀尊者,在前世造了一个业,今世决定要得报应的。”这是业果的问题,我们说造了业不报是没有的。这个《广论》里讲业果的时候讲得很细。造业是自己过去的烦恼心,造了之后它成熟后,就要受报的。

  苏频陀的因缘是这样子的:就是在过去某一世的时候,他在大城市里做生意,另外一个商人—做生意总是抢生意了,我们记得,我们这里有一个居士,他以前经常来的,他开了一个服装店,他旁边也有一个服装店,但是他服装店生意特别好,旁边那一家服装店很气,经常跑去无理的打他们。这个做生意,为了生意就结了仇恨。这个情况可能也是生意上的一些问题,跟另外那个商人有仇恨。

  这个苏频陀过去的前世他很有钱,给当地的国王送了很多的礼,这样国王对他感情比较好,他就在国王面前说那个商人的坏话,要求国王惩罚他。国王因为经常拿他的供养对他有好感,也就听他的话,把那个人抓来,抓来用鞭子抽,抽得很厉害,抽得那个人遍身流血流脓。这样子打伤之后,苏频陀的前世心很毒,已经是遍身鲜血,流得很厉害,遍身得伤痕,他还要用一个有毒的药粉,涂在他的伤口里,使他更痛。这个人本来是打伤了,又加了毒药粉的刺激,浑身腐烂,出了很多的脓水。他的朋友看到他很苦恼,他无缘无故的挨了一顿打,还用毒药,弄的遍身脓血,可怜他,照顾他。

  这一位商人因为他受了一顿苦,他就看破红尘,就出家修行去了。当时不是佛出世的时候,他经过努力的修行成了一个独觉,自己开悟了,成了圣者,当然不记仇。但是他想到以前打他的那个商人(就是苏频陀的前生),他这样做,将来他的恶业成熟之后,那是很苦恼的,要受大苦的。他就希望对方不受苦恼,他就到苏频陀的前生那里去,叫他赶快忏悔。这个独觉为了要使他相信这些道理,就显了很多神通,在空中飞行等等,苏频陀的过去的前生跟一般的人看到之后,感到这个人确实了不得,成了圣者,神通也有了,心里很佩服,很敬重他。但是又害怕,因为他过去对他很不好。他就在独觉面前忏悔他过去所造的那些恶业,希望他能够原谅他。当然独觉心里根本不在乎,但是造的业是你自己造的,受报是你自己的阿赖耶识里种子成熟了,自己受苦啦。这样忏悔之后,当然罪要减轻了。苏频陀的前生忏悔之后,又向独觉供养了很多饮食、衣服,饮料等等,供养了很多,诚心诚意的忏悔。忏悔之后,如果忏得好,恶道是可以免了,但是余报全部洗干净是不容易了。

  苏频陀尊者(前生)虽然忏悔了,但是因为造的业是很不好的业,他之后五百世转生都是没有例外的,都给人打死的,鞭子抽死的,虽然恶道免去,但是死后五百世,忏悔之后,还是一点余报还是没尽,他五百世里边都是给人家鞭子抽死的。这一辈子能成阿罗汉,还是这个报,浑身的皮肉都是腐烂的,流出是很臭的脓血的味道—就是说业果是不容忽视的,虽然你忏悔了,但是要一点不受,那是不容易—苏频陀尊者(前生),他这个事情过了之后,他后来碰到迦叶佛的时候,皈依了佛。他的朋友,现在也是朋友,过去也是朋友,都一起皈依了迦叶佛,在迦叶佛下边也受持戒律。就这个善根,所以在现在碰到释迦佛,也能如法的出家,乃至于成阿罗汉果。所以说,善业有好的报,恶业要感苦的果,这是不容人的意思来改变的。这是天然的客观规律,我们只有认识了这个客观规律,不要去触犯这个规律,自然恶果就不会有,好的业善业多造,将来好的果也是成阿罗汉,成佛,这可能性都有,所以业报是无情的。

  最近有人跟我们讨论这个自然界的规律的问题。现在科学家不是在研究客观的规律嘛,自然界的一些规律,研究得很好嘛,很多的东西可以用这个规律对人类做很多有利的事情。但是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善恶的规律,他们没有发现。“做了善业该得什么好的果?造了恶业得什么苦的果?”这个规律,从古到今,科学家,乃至廿一世纪的科学家还是没有一分一毫的发现这个规律。他们的规律都在物质上的,离开心识的里面造的,所以虽然发现了很多很大的发明。比如说,原子的发现可以对人类造很大的福,但是也可以对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害。过去诺贝尔发明了火药,他是想拿来造福人类,开山开矿有了这个炸药,可以省很多人力,但是没有想到拿来战争用,杀害了很多的人。他晚年非常后悔,就把他赚的钱就用来做诺贝尔奖,对世界的人类和平、幸福的事业有贡献的,就每年发一次他的奖金。但是这个已经迟了,火药的利用到现在还在用,还在用作杀人的武器,杀害的力量太大了。那就是什么呢?我们现在的研究执着于物质方面的规律,而把心识方面那一部份抹杀了,那么再研究下去,也不可以达到佛陀的觉悟的高度。有的人说,科学研究的最高度可以达到知识面扩大,可以到成佛一样,得到佛的智慧—这是永远得不到的!因为你是在片面的发展。他们发展的方向和他的发展的工具都是不对头的。我们说佛的智慧,现量智;而我们现前科学用的是五官,眼耳鼻舌身。这个眼耳鼻舌身本身就是有错误的,看东西看的是片面的,错误的东西,是遍计所执的东西,同时有业报的局限性在里面—同样是一个水,人看见是水,天人看见是琉璃,饿鬼看见是脓血,那么你这个科学从哪个角度来看呢?就是说从人的角度来研究这个水,它是水;但是从天人的业报来观察,它是琉璃,这个它的规律又不一样的啦!你从饿鬼的业报的角度来看问题,它又是脓血,那你发现的规律又不一样了?那么这个样子的规律发展下去的话,要想最后达到佛一样高度的智慧,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而且,他是善恶一方面的,心识方面的规律一点也没有渗进去,都是物质方面的。所以说过去有宣传,说科学发展到最高,可以跟佛的智慧都能够达到—这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用的工具本身是有错误的。我们不说这个实质的问题(本来是虚假的,如幻的执为实在的),就是现实的东西,我们现在的东西看着也是不一样的,业报的问题就不一样。再一个我们错觉很多。一个茶杯里面一杯水,玻璃杯子里边,一根筷子摆进去,看起来就是弯曲的。你用五官观察,都是有局限性的,这个里头就看错了,明明是直的,看起来是弯的。那么我们的声波光波,都有局限性的,超过了这个幅度,你都不知道了,你这样子的研究科学,怎么能达到佛的高度呢?永远做不到。

  所以说,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听佛的话,佛说什么我们就遵守他的做,就不会吃亏。从苏频陀尊者的公案里边,我们可以吸取教训,业报是不讲情面的,是铁的规律,释迦牟尼佛他亲口这么说的。所以从苏频陀尊者的公案里,我们可以吸取很大的教训。我们也希望大家,听了这些公案,不要当公案来听,要从佛的说教的角度来看问题。假如我们学佛的传记,我们在里边就可以写很多文章。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太享受了,人是要堕落的。真正要得到安乐,是要走出离的道路,出离。再者,你想要教化众生,一个是转轮圣王的十善,那是人天的有漏教法,一个是无漏的出世间的佛陀的教法。这两个道路是不能合二为一的,要么出家成佛,要么在家做转轮圣王。这是佛陀生下来时,那个阿私陀仙给他算的命。在这个里边,每一个事情都是有理含在里边的,事理是统一的,从事上可以发现道理;从道理上面就会推认到这么做,决定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说我们现在学的这个阿罗汉的事迹,虽然是事,里边含有很多佛的道理。我们就希望大家学了以后,把那些含在里边的道理写一篇文章出来,从这个尊者里边,他的事迹里边,我们就可以学到哪一些佛的道理?在这人里边大有文章可做的,大家结合自己的思想了。

  这个尊者住的地方我们翻的是毗呼山,他们印度话叫比呼拉山(比呼拉与毗呼是一样子翻的音),在岩洞里面,里边有一千四百个随从弟子,都是阿罗汉,一起住。他也是佛嘱付了的,在佛的教法存在时期不涅槃,护持佛的教法。这是这位尊者的一些简单的事迹。

  最后,第十六尊。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六 无能坏尊者

  顶礼住止雪山王 圣尊长老无能坏

  菩提宝塔双手盛 一千大阿罗汉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如能仁嘱大雪山中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尊者无能坏前我顶礼

  导师能仁自在加持故 菩提宝塔奉持双手中

  成熟众生安置解脱道 圣者无能坏前我顶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等众生各各于一切

  所有暴恶鬼魅毒罗剎 及诸不意灾横愿解脱

  缘念上座尊者无能坏 三部教义决定获无疑

  圆满完备三乘殊妙道 能作修行愿安住于此

  这位尊者叫无能坏尊者,印度名阿秘特尊者。

  他的特征标志:两个手拿一个菩提宝塔。他可以教化众生,使他们成熟到解脱道上去,不论哪一个人,见到、闻到、忆念乃至礼拜、供养这位尊者的话,一切暴恶的鬼神,恶的罗剎之类的恶鬼都不能害他,一切意外的灾难都可以解脱。我们忆念这位尊者,三部教义(佛的三乘教义),可以根据自己的根器,能够得到,可以圆满修行的道路。这是他加持的功德。

  我们再看其他的资料。这个“住止雪山王”,在原文就是冈底斯山这个大雪山的地方,他的标志就是菩提宝塔。这个菩提宝塔的来源是这样子的:这个尊者他要到一个地方去(须弥山的北边),这个地方是罗剎住的地方,他要去教化他们,但是罗剎鬼不准他进去,因为他们不了解,他们不信佛,不给他进去。他也没有办法,进不去,后来佛就给他一个菩提宝塔交给他,拿了这个宝塔就一路顺风地进去了,进去之后,他就给他们说法。这个宝塔的威力呢 ,就是说一切罗剎鬼的那些神力都摧破了,把罗剎降服之后,就给他们说法,说了法之后,他们就成了佛的弟子,也皈依三宝。他的标志就是菩提宝塔,这个宝塔不论什么人,只要能够看到或者碰到,都可以满自己的愿(当然是好的愿了);佛弟子看到这个塔、听到这个塔、碰到这个塔,戒定慧修哪一个都能成就,可以得到一切的顺缘,同时得到福报的加持,过去造的恶业也可以消除。这是他的特征—菩提宝塔的加持功德。

  阿秘特尊者圣迹

  我们看他的这一生经历是怎么些事情呢?他出生在印度王舍城一个富裕的、很有声望的一个大婆罗门家庭里面,他的父亲叫比黎达苏旺。他的父亲与一个同样高贵的女人结婚,生下来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很端正,人家看到都非常夸奖这个孩子长得好,因此给他取名叫阿秘特,就是最好的,没有一个人好比的。这里我们翻的是什么呢?无能坏,就是无比的,没有一个人比得过他的,长的最端正。这个孩子出生时,他们是婆罗门家,照例要办盛大的宴会,感谢神给他们养个孩子,就在法会里做了大的布施,对穷人,每个参加仪式的人都给了一份很大的布施。这个孩子长大之后,性格极好,非常谦和,人家都跟他合得拢,慈悲心特别大;同时他因在有身份的家庭出身,他的父亲就给他受了高等教育,当时一切的学问都学会了,是一个很有名的学者。有一天,他过去的因缘,善根也成熟了,他碰到了释迦牟尼佛,他看到释迦牟尼佛的样子,非常恭敬,希望佛带他进佛教的门。佛慈悲就把他剃度了,就成了一个僧人,他就专心的学修,后来得到阿罗汉果。

  这位阿秘特尊者,非常慈悲,对救度众生的事做了很多,所以佛赞叹他,说:“我的弟子里边,慈悲心最大的就是这位阿秘特尊者(无能坏)。”那么他的慈悲心从何表现呢?这里举了几个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他的悲心。

  有一天,阿秘特尊者看见他的外甥在学婆罗门的一些书,就对他的姐夫说,他说:“这个孩子在学什么?”他的姐夫说:“是婆罗门的经。”阿秘特尊者说:“哎呀,这个从经的角度来看,这个外道(婆罗门教)的经是不好掌握,就是比较难、有一定的难度的。从现在看不好学;从长远的利益来看,这个经学了以后也没有什么价值,并不会使一切众生离苦,更不能说解脱生死。你这样花功夫去学习这个,倒不如去学佛的经典。佛的经典,初善、中善、后善,学的时候当下就能获益,将来可以出离,乃至成佛,这是最好的书,叫他学内道好了,不要学外道(婆罗门)的教授、教典了。你为什么不让你孩子学佛的教法呢?”他的姐夫说:“好倒好,没有人教他,哪个来教呢?”阿秘特尊者就说:“哦,没人教,我来教好了。”姐夫嘛当然了,他自己舅舅肯亲自教,他很高兴说:“你教好了。”

  他姐夫很有钱,把这个孩子装饰得很漂亮,穿得很好得衣服,戴了很多装饰品,什么金环子、什么东西,戴得很多。每天派人送他到竹林苑(就是释迦牟尼佛住的地方,僧团住的地方,王舍城的竹林苑里面,这是有名的)。每天把他打扮得非常漂亮,戴了很多的装饰,金戒子、项链、宝石等,派人送他到竹林苑去,听他的舅舅阿秘特尊者给他说法。他天天来去,有一些不怀好心的,看到这个孩子穿得这么好,决定有钱。他们说:“我们把他们的孩子抢来(就是绑架),这样可以弄到很多钱。这个孩子被抢去了,他的父母也不知道,以为他还在听法;而阿秘特尊者,孩子没有来嘛,以为他今天告假没有来,中间正好,我们把他抢过来,以后可以挣到很多钱,而且身上有很多宝贝装饰品在里边,当下就有好处。”这些人就隐藏在王舍城到竹林苑来去的路上,等那个孩子经过的时候,就把他抓住了,但是跟这个孩子一起来的那些人逃掉了(他们本来想一起抓,这样大家都不知道了。他的跟随的人逃了之后,就告诉他父亲:“你的孩子给强盗抢劫走了,要想办法赶快救回来。”他的父亲就到国王(就是瓶沙王)的面前去说—因为他的父亲是很有钱的很有地位的人,就见了国王—他的孩子被人家抢去了,请国王想办法救出来。国王就把他自己的太子(阿阇世王,那时还未继位)喊出来:“你马上出发,带一些部队,把孩子救回来,把那些抢他的人抓住来办罪。”但是阿阇世王子对这个孩子的父亲有钱,一向是很嫉妒的,他听说他的孩子被绑架了,故意拖延,不马上走,拖拖拉拉的,拖在后头。

  这个时候不是很危险吗?阿秘特尊者的信徒、他的弟子,一些天人之类的,他们有神通(实际上阿秘特尊者也是有神通的),这些天人就告诉阿秘特尊者,说他的外甥被盗匪绑架去了。阿秘特听到这个消息,他要采取行动了。一般说比丘是不管的了,但是他慈悲,这个人就是说他特别慈悲,对那些有苦难的,他不管什么,他要去救的。他想:现在这个孩子跟他父母亲分开了,他们感到很痛苦,他的父亲很痛苦,孩子也痛苦,那么将来看起来那些信外道、不信佛的,他们可以来诽谤佛教—你看这个孩子信佛的,去听经去的,结果给土匪绑架了,那佛教有什么用处呢?这样诽谤佛教的,对佛教有损;而且那些土匪抢了这个孩子去,将来下一辈子的果报也很惨。那么,从多方面的观察,这个阿秘特尊者感到要使佛教的威信树立起来,使他的父亲跟孩子的痛苦消除,使盗匪将来不要受太大的灾难,他就决心要去救他们。

  他是阿罗汉,有神通嘛,他就自己躲在盗匪的船里。这个船是这些盗匪专门把孩子装起来走的,他躲在里边。盗匪进了船之后,把孩子带进去,想开起船逃了,结果开来开去,这个船动也不动。这个盗贼感到奇怪,这个船怎么开不动呢?最后到处去查看,结果发现阿秘特尊者在船里边。他就问这个出家人:“你怎么跟我刁难干啥? 你是不是要来给我们故意挑战?”他说:“你们自己做了坏事,我才来干扰你们的事情的,假如我不救这个孩子,你们的事情做成功了,你们自己想想嘛,你们犯了什么罪?将来感什么恶报呢?”说了之后,这些盗匪也有点相信这个因果的,就把这个孩子放了。同时他们看到尊者在这里,他们也无能为力的,船也开不动了,尊者有神通,那么就放了,求尊者让他们回去。那么尊者把孩子救了就算了,就让他们把船开起来走了。尊者派人把这个孩子送回家去,使他父母不要担心。正在送这个孩子回家路上的时候,就碰到这个阿阇世王子,他带兵也去救他了,他故意拖嘛,真正他去救也来不及了,那些盗匪早就开起船走了啦。他拖到现在,孩子都救出来了,他路上就碰上了。阿阇世王子就问这个孩子哪里去?他说他就是被盗匪抢去的那个孩子,现在尊者已经把他救回来了,现在要到竹林里边去。阿阇世王听到这个话,觉得这个尊者是了不得,他也很恭敬,他说我们这个地方有这么一个尊者,在我们国家里边,那是很荣幸的事,大家很高兴地回去了。这是尊者慈悲的一个公案,就是说,尊者从多方面的考虑,认为这个方法是最好的,所以把孩子救了。

  有一次(那是另外一个事情),瓶沙王看到阿秘特尊者正在自己修庙,就问他:“尊者,你是阿罗汉了,怎么亲自来修庙呢?自己做小工呢?”阿秘特尊者说:“假使我们出家人,自己的庙自己不修,哪个给我们修啊?只有我们自己修嘛。”国王说:“你要修庙,我就派些人给你来干好啦。”尊者说:“不要。这个事情,我自己过去那些手下的人多得是,我都放弃了,现在出家来修行,我一个人,怎么可以再去用这些人呢?我已经放弃的东西,现在再去用起来,这个好象不合适嘛。”但国王一定要给他配一些做事情的人,就再三的要求。

  阿秘特尊者就去问释迦牟尼佛:“这个事情能不能做的?”释迦牟尼佛答应之后,尊者也就答应了国王的要求。国王就派了很多人给僧人做事情,修房子之类的。这样子一来,国王的一些随从的人就分了一部份给僧人做事情,佛知道后,告诉这些做事的人,不要离太远,在王舍城跟僧人的竹林苑中间距离要喊叫听得到的地方—不管喊哪边,对方都听得到—这个地方可以住,再远就不行了,在这个地方给僧人造阿兰若。国王的大臣就告诉他的人民,这些人就在那里给僧人造屋子。

  那么有一次,又是一批土匪,这些给僧人造屋子的都是国王派去的嘛,他们还是有钱的,土匪准备去抢他们的屋子里的东西。阿秘特尊者的弟子,那些天人、护法神,就把这个事情告诉尊者。尊者想:这些人是派来给我们僧人做事情的,假使他们被土匪抢了,不但是他们的财产失去了,他们很痛苦,外道也很高兴:“这个你看,你们给佛,给他的弟子办事情就倒霉啦。”外道就认为这些对他们有利的;佛弟子看到后也会退失信心:“你好好的给佛、给他的僧人、僧团做事情,怎么反而受了盗贼的抢劫呢?”好象因果不符,会退失信心的。于是他慈悲心起了,这样做多方面都不好,应当要阻止那些盗贼的抢劫,他的考虑决定了,就用他的神通了。他用神通变了一道很高很厚的墙,把给僧人办事情的那些人的住处的周围围起来。那些盗贼东西抢好了,东西拿走了,准备要跑出去了,就找不到出路了,四周都是很厚的墙,打也打不开,高也很高,爬也爬不出去,他们没有办法逃。但是他们发现,如果东西放下了,这个墙就不见了,可以出去了;但是你带着东西走呢,墙又来了,又顶住了。他们试了几次,东西放下,自由可以行动,可以出去;但是看到人出去了,把东西想要带走,哎咦,又顶住了!

  这样来来去去搞了七次,都失败了。他们认为这个墙一定是有神通的人来帮助的,他们就想了,与其困在里边等人来抓,倒不如把东西丢了,人跑掉再说吧。这样子,东西一丢,墙也不见了,他们就跑掉了。后来给僧人办事的那些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他们看见他们丢的东西一个也没被带走,被土匪丢在一起,那么很高兴,把自己的东西领回去了。他们知道这是尊者的帮助,心里对尊者充满了感激。这位阿秘特尊者的名声也传遍整个印度的几个国家里边。这个是说明阿秘特尊者悲心特别大,他对这些事情,只要是有利的,对众生有好处的,都要去做。

  从这个里面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就是说对佛的教法,一个人的出身、种姓是没有关系的。出身高的,固然能出家修行;出身低的,也可以。重要的,是不是能够真正的照佛的方法去做。过去我们说,前面说过的那个尊者,他出身并不好嘛,但是他也能成阿罗汉;也有很多国王的王子出身的——在这里我们要说一下,真正的居士,家里有负担的、父母不同意的,当然不说了,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出家的,那么比一比这些阿罗汉,他们王子出家的,那么好的地位,那么好的财富,那么好的身体,尚且出家求道,因为道比这些好嘛。我们现在自己想想看,跟他们比比,万分之一都不如!为什么舍不得出家修行呢?这就要问一下嘛,你这个大好的暇满之身,碰到那么好的机会,宝山登上了,宝一块也不拿,就下去了,白白的花了一些旅费,干啥嘛?那么你好好从这个尊者的事迹里边,好好的反省一下,该怎么决定自己的前途。

  阿秘特尊者住的地方就是底斯尔大雪山,前面讲过的,是印度北面的一个很好的风景地区,他住的山洞叫“大宝生处”。他又是佛所嘱付了的,在佛的教法没有灭度之前,他是要护持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的,不涅槃,一直住在世间,护持正法。

  这十六大阿罗汉我们讲完了,都是为了住持正法,听释迦牟尼佛的嘱付,各有各的功德,所以我们礼拜、供养、祈祷他们,就可以得到很多的加持。

  每一尊都有他特殊的加持,而总的来说,只要对正法有利的,他们都会护持。在这个情况之下,虽然现在是末法时期,魔很强,正法很弱的时候,但是释迦牟尼佛早有远见,知道正法护持的困难,他已嘱付了十六个大阿罗汉帮助我们的,那我们就不要害怕啦。既然有这么十六位,是受佛的嘱付不涅槃的,就住在娑婆世界护持正法的,那么我们在住持正法的时候,他们决定会护持。我们历代的祖师们就这么说嘛,就在我们这个道场里边,哪一位是尊者的化身,我们都不敢说,是不是有呢?肯定或者是有的。那么是哪一位?也不知道。所以我们对正法呢,也不要担心。只要我们自己如法的去做,不要去做那些非法的事情,那么你不要担心佛法会消灭!只怕你自己心里边对正法不重视,胜不过五欲,你这样做,违背了佛的教授教诫,那么你自己毁灭正法,那是就没有办法了。这个你要护持的人是有的,十六尊者是内护,后面我们还要讲外护的,还有四大天王,还有居士达马达那(法炬善近事),他也发了愿的,这些都是护持正法的有利条件。再说佛的化身遍十方,那里需要那里就会有佛菩萨的化身,自己不要灰心,以为佛法是没有办法了。

  有的人就这样子,外面去一跑,“这个佛法,现在是没有希望了”,就灰心丧气的,就感到没有前途了。这个我们说主要你自己努力嘛,五个比丘如法的说戒,如法的羯磨,就是正法久住—这个佛早就说了的!五个比丘就可以做起来了。我们现在的道场,五十位出家人不了的,加起来,五十个比丘也差不了多少。为什么不能住持正法呢?就是自己啦,自己心里有这个愿,要主持正法,正法就能住。就怕自己不愿意住持了,那就不能怪别人了。所以我们十六尊者这个事情讲完了,就知道内护外护呢,尽管在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早就嘱付了,有人护持的,那么我们自己要问自己,是不是愿意主持?当了比丘的人,每一个对护持正法都有责任的,你是不是能负起你的责任来?不要消极等待,好象是局外人一样的:“今天有住的、有吃的,我就来住,明天没有了,我到那里去,对正法一点责任都没有。”这样的人,你这个比丘的资格就不够嘛,比丘天然有这个责任要护持正法。这一点我们讲了很多了,就希望大家以十六尊者为榜样,好好的把主持正法的心生起来。那么居士也是,外护的心生起来。下一次我们要讲法炬善近事的功德,那么大家向他学习啦,这是内护外护都有了,正法怎么会不兴呢?

  宗喀巴大师就是我们的榜样。在藏地那个时候,佛法很衰败,因为他的出现,他的发愿,在藏地正法维持了五百几十年。海公上师在民国时期,也是佛教很衰败的时候,当时佛教的僧人,学教的很少,都是参禅的跟念佛的,不研究教理的,结果政府人员去问,一问三不知,都是哑羊僧,就看不起僧人的,要没收庙产,做办学了。在佛教危机的时候,就出了一些大德们,在天台教的有谛闲法师,提倡弘扬天台的教义;净土宗的有印光法师。那么再我们海公上师跟法尊法师,就是把藏地的佛教,这个法流没有中断的,介绍到我们汉地来。

  而且尤其可贵的,海公上师不但是介绍了整个他修学的一套,同时把建立道场,组织了修行的方式,这一套是全的。这样子使我们汉地的把正法久住的希望已经树立起来了。在海公上师住世的时候,我们汉地的佛教正是向上的时候,那个时候,据说美国总统曾经亲自写信请海公上师到美国去弘法的。那就是说,我们汉地的佛法已经远播到欧美了,佛教正在上升的时候。作为海公上师的后人、弟子,大家也要发这个愿—海公上师的愿跟宗大师的愿是一样的:正法久住。我们现在客观条件都很好,在这样子的条件之下,我们应当的要把这个愿好好的发起来。

  好,今天时间到了。

  《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第十四讲

  上一次讲到第十六位大阿罗汉,今天接下去。下面是一位居士:

  法炬善近事

  敬礼法炬善近事 头顶结髻负经函

  现身无量光天住 手托净瓶执拂尘

  加持身师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观音自在悲愍众生心 为令圣教增长十方被

  如理承事十六大尊者 现近事身打马达敬礼

  苦恼众生八难诸怖畏 内外捐减一切为救护

  手执净瓶拂尘远垂化 圣者达马达那我顶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等众生各各于一切

  八大怖畏及诸贪爱虎 一切意外灾横解脱净

  缘念依怙自在观音身 大雪山王屏藩胜国土

  这位近事,一般来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他是专门照顾十六大阿罗汉的,作他们的侍者,作他们的帮手的。

  他的功德,就是说他是观世音菩萨悲心化现的,为了使圣教——佛教增长,十方都能够宣扬,他就承事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就是亲自承事那些出家的尊者,他是现居士身。他有什么功德?观音菩萨大家都知道,救脱苦难的。苦难众生在八难里边,有受怖畏的,所有一切内外险难,都可以救护。

  他的标志,就是手里拿一个净瓶,拿一个拂子,可以使我们解脱一切意外的灾横。这个净瓶,就是说外面是洗身上的脏,内面洗心里的烦恼障,就是内外的都可以救护的。有的图画里边,法炬近事身边有一只老虎,这个虎在《罗汉仪轨》里面写的是降伏贪爱虎。其它资料里边说的,好象是唐朝唐肃宗时期,他专门派人把十六位尊者请到中国来安居。在安居之中,十六罗汉对我们汉地进行教化,因为有时候他们经常要到山上去,山上有很多野兽,法炬近事就化一个老虎保护尊者进出不受野兽扰害,这是保护尊者的。这跟《罗汉仪轨》说的有一些不同之处。反正都是这个近事的功德。

  打马达那近事圣迹

  他的历史我们略略地介绍一下。在我们的资料里边说他的名字叫打马达那,这是印度的原名。他头上结个发髻,盘在头顶上,背上背一个匣子的书,就是说罗汉要走路远行的时候,经书是这个近事替他们背的,那么就是侍侯他们的。他这个地方,“现身无量光天住”,这个我们是考了藏文的原文的,无量光天是二禅天,既然他在南赡部洲护持正法的,怎么住到二禅天上去呢?所以说这个地方的天不作天上的天,是作本尊。其它的资料里面说他是经常在无量寿佛—“无量光”就是无量寿,观音菩萨的本尊就是无量寿佛—他是经常住在无量光佛前面,干什么呢?每天听开示。这是无量光天的一个解释,不是天上的天。无量光天,我们知道是二禅天,二禅天的人无寻无伺的,说话也不说的。那么当然了,跟我们法炬善近事做的事情不相应的了。

  这是介绍这个居士,打马达那是一个在家的白衣,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也是为十六大阿罗汉侍侯的近事。他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他有很多神通,同时思惟非常高深,他的佛教知识很渊博,佛教学得很好的。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曾经告诉阿难,说有位居士叫打马达那,他将来要从印度北方地方的一个王宫里边来。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已经圆寂了,很多人感到佛法没有希望了,这个居士这个时候就来安慰那些人,说佛教的教法,还是在我们这里的,不要怀疑,也不要害怕,不要以为释迦牟尼佛不在了,教法也没有了,教法还存在的,而要靠自己努力。只要我们努力的话,对佛法修行成就还是可以能做到的。这样子安慰那些失望仿徨的信徒,使他们回到正道来。他是护持释迦牟尼佛教的,是跟随十六大阿罗汉,作他们的侍者,帮他们做事情的。

  他的标志是,拿一个净瓶,拿一个拂子。他的净水瓶,事上说是给那些阿罗汉走路带着走洗脚用的,实际上就是观音菩萨的水瓶一样的,可以洗众生心里的一切烦恼垢都能洗掉。那么拂尘,给那些阿罗汉扇凉的。这是他的标志,也是像征给那些在恶道里边水深火热的众生带来清凉,这是观音菩萨的慈悲的体现。那么这个我们就很简单地介绍了。

  下边就是四天王:

  四大天王

  东方持国南增长 西方广目北多闻

  敬礼护世四天王 各各将众卫四门

  无量劫前已发菩提心 善能受学佛子大行海

  现时圣教面陈愿守护 护法四大天王我敬礼

  十六尊者及其诸圣眷 凡作众生义利辄伴随

  守护圣教恒时无懈倦 救护世间四王我顶礼

  礼供忆念四王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诸众生

  如来圣教如理恒修学 愿常不闻障缘中断名

  大王往昔曾于佛前誓 恒常护持教及持教人

  如其所愿愿今如是作 于持法者精勤作伴随

  这里,我们文里边,这个近事是“敬礼”,四天王也是“敬礼”,好象跟前面的顶礼有所差别。但是在《大阿罗汉仪轨》里一样的,法炬善近事他是观音菩萨化身,藏文的仪轨里边是圣者,那就是说成了圣人,就是贤圣僧,证果证道的人叫贤圣僧,他已经证果证道了,也可以顶礼的;四天王天,在《大阿罗仪轨》里,都说是佛菩萨的示现,也是顶礼的。

  但是我们说,在一般的,既然他现了世间的护法,根据帕绷喀大师还有其它一些藏地大德们,就是说四天王一般不是我们的皈依境,因为世间护法不能在皈依境里面。严格地说,如果世间护法把他摆在皈依境里边,对自己的皈依体有成问题的。那么这个怎么处理呢?就是说唐卡里边把四大天王可以画在皈依境的旁边的空中,这个就不妨碍皈依境了。

  这四大天王我们也要介绍一下。东方是护国天王(持国、护国,意思一样),南方是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这个我们都知道。汉地的传说跟藏地的、印度的有些地方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今天把四大天王稍微介绍一下。根据一般的说法,四天王也有标志,因为他们是天王,是属于天龙八部这一类的,不是真正的天人,也不是人,就是说有一些毒害的作用的。

  护国天王一般说的“听毒”,就是说什么人的声音,只要听到他的耳朵里之后,这个发声音的人就会受到损害的。即是说护国天王的耳朵听到哪个人的声音,听到了,那么那个人就会受到一定的毒害,所以叫“听毒”。那么护国天王慈悲,为了他不要听到任何人的声音,所以他手里经常弹琴,这个琴,琵琶弹起来,把外面的声音都盖住了,可以保护外面的人发的声音不传到护国天王的耳朵里去。这还不够,他还戴一个头盔(大家经常在塑像里都看到了),这个头盔把他的耳朵盖得严严的。就是说,不但是用琵琶的音乐来遮盖那些声音,同时用头盔把耳朵也遮住,使他一点也听不到外边的声音,那么就保护那些发出声音的人不会受毒害。

  第二个增长天王,是南方的,他有“触毒”,就是说哪个碰到他,就要受到毒害的。那么他怎么办呢?大家都看到的,拿一个宝剑,很长的剑。他拿了剑,人家就不敢靠近他了,也就碰不到他身了,这样就保护了那些人,不会碰到天王的身体而受毒害。而且这个宝剑是保护那些善良的人走到修行的正道上去。因为南方,我们知道,阎罗王就是南方的,那么他要护持那些人,进入人天善道修佛道 ,不要堕入南方阎罗王的手里去。这个宝剑有两个用处,一是防止人们碰到他而受到毒害,是护持善良的人进入善道,不要南方阎罗王的恶道里去。这是南方的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他有“看毒”,他的眼睛如果看到某个人,这个人就会受到毒害。所以这个天王手里拿一个佛塔,中国人叫他托塔天王,托一个塔的。这个塔干什么用的呢?就是他的眼睛专门注视那个佛塔,不去看其它东西,其他人就不会受损害了。他过去是大鹏金翅鸟(这个后面要讲的),所以他的周围很多的龙的—大鹏金翅鸟是龙的主,要吃龙的,龙要听它的话的。他现在虽然是做了天王了,很多龙还围绕他。他的手臂上,右臂有一个大的莽蛇的,这是他的塑像里我们看到。

  第四个北方多闻天王,他的毒呢,口里出的气,闻到之后,一些人就会受到毒害。我们看到塑像里边,这个毗沙门天王就是多闻天王,他的嘴闭得紧紧的,不给那些气出来,可以避免伤人。他是夜叉的统领者,毗沙门天王仪轨念过的都知道,他的部下是夜叉,他是满足人的财富,大家都知道嘛,他是财宝天王。他的第一个大太子就是蔵巴拉(人家求财神的,黄财神就是这个),可以满足人的财富,也可以满足人家开智慧。那么这个象征什么呢?象征这个北方多闻天王是护戒的(这个后面要讲),专门护持戒的。戒是一切功德的生源,这个《上师供》里有嘛,戒海是功德的生源,财富是从戒德里来的,一切功德都是从戒而来的,一切财富也从戒而来。那么护戒的,他也是可以布施我们财富。他手里拿的标志,一个是幢,即表示他胜利的宝幢,左手是一个鼬鼪,一个大的老鼠,就是专门吐宝的。这个仪轨里都有。

  他们是佛的护法,每个天王我们在画像里看到,身边都是有火焰的,这个火焰就是表示智慧。一般在佛教里火焰都是表示智慧的,这个智慧可以战胜那些烦恼,内外的魔障都可以除掉。四天王天是在佛面前发了愿的,护持佛的教的,所以他们对十六个大阿罗汉也是特别护持的。他们是同一个义务的,十六罗汉是内护,四大天王是外护。

  四天王天过去的历史我们也可以略略地说一下。过去有两个修行人在一个湖的旁边修行的,他们的名字(当然是印度话了)一个叫盖尼婆,一个叫热凹,这两个人已经修了五通的仙人了,每一个人都有五百个弟子。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在世,知道这两个人的因缘快成熟了,他要度他们了。但是他知道,如果直接度他们,效果不会太好,他就先给四天王天说法。四天王天受了佛的教法之后,那么这两个在湖旁边修行的人当然也会产生对佛教的信心,这个时候再来对他们调伏了。

  这样,释迦牟尼佛就准备先给四天王天说法。四天王知道佛要给他们说法,每个人都派了大量的随从去听佛说法。同时他们也派了很多人保护这两个修行的人,免得他们受到邪的鬼神的伤害。而这两个人却不知道这个事情,他们看到很多的人在他们周围。他就问:“这些人干什么?”他们下面的人就告诉他说因为有上师要来说法,准备坛场。这两个误会了,以为上师是指他,就说:“给我准备吗?”“不是的。释迦牟尼佛要来讲经,他们要准备。”他说:“要准备坛场,派那么多人跟我们后头干啥呢?”下面人就告诉他,这是四天王派来保护你的,因为他们要去听经了,你们两个修行人,他们对你们负责了,怕其它的邪的那些来害你们,就派一些人来保护你们。“释迦牟尼佛讲经,为什么不去照顾释迦牟尼佛呢?”“释迦牟尼佛已成佛了,什么灾害也侵害不了他的,不必要派人去保护的。”这样子,他们听说释迦牟尼佛是这样一位人,心里产生了一个概念,就是“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等坛场准备好,释迦牟尼佛来讲经了,四大天王跟那些随从都来了,供了很多的花、香等等。这时东方、南方、西方、北方的都来了,释迦牟尼佛给他们说法,他们听了之后,他们都皈依了释迦牟尼佛,对佛产生极大的信心。

  有人问:“为什么四天王,东方的和南方的,生在中间的地方,而北方的和西方的,生在边外呢?”

  释迦牟尼佛就给他们讲过去的因缘:在过去迦叶佛的时候,有两条龙,这两条龙经常受到两个大鹏金翅鸟的威胁(大鹏金翅鸟是吃龙的),那么它们就害怕,只好躲在海底里边不敢冒出来。后来这两条龙,对迦叶佛起了极大的信心,皈依了迦叶佛,也从迦叶佛那里听了很多的佛法,这样之后这两条龙就不害怕大鹏金翅鸟了,它们有迦叶佛跟佛法的保护,不会受它们的侵害了。那么这两条龙胆子就大了,以前躲在海底里边不敢出来,现在就浮出来了。大鹏金翅鸟看到两条龙,再想去侵害它们,但是它们再也害不了它们。这两个大鹏金翅鸟很奇怪了,就问两条龙说:“以前你们很害怕我,躲到海底。现在呢,不怕了,自自在在的,我们也害你不了。什么原因呢?”这龙就给大鹏金翅鸟说它们信了迦叶佛,同时皈依他了,也持了迦叶佛的戒,护持佛法了,因为这样子,金翅鸟也害不了。大鹏金翅鸟就问它们:“这个佛是怎么样一个人呢?”它们就告诉它了,同时非常赞叹佛的功德。金翅鸟生了信心了,同样皈依了迦叶佛了。以后这两条龙跟两个大鹏金翅鸟就不是敌人了,成了道友,成了很好的好朋友,一直护持迦叶佛的法;它们都遵守戒律,护持迦叶佛的佛法。它们在临终的时候发愿,希望将来释迦牟尼佛出来的时候,我们同样地像护持迦叶佛的佛教一样,也要护持释迦牟尼佛的佛教,作他的护法神,四方的护法神,那就是四大天王了。

  这样子,它们的愿望实现了,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这两条龙就是护国天王跟增长天王,两个大鹏金翅鸟就是广目天王跟多闻天王。因为龙先皈依的,他们生在中间地区,他们两个生在边区。释迦牟尼佛给四大天王讲经的时候,也给在座的随从弟子、比丘、四众弟子讲了四天王过去的因缘,正好这个时候修行的仙人叫盖尼婆的,离他们不远,佛说的法他也听到了。他心里起了很大的信心,他向释迦牟尼佛顶礼,同时听信了佛的法,佛就随他的机,对他说法,听了法之后,这个仙人根负马上证到不还果—这是在家人最高的果—证到不还果了。

  这个人很高兴了,他还有一个同伴,就是热凹,他就告诉他释迦牟尼佛怎么怎么殊胜,于是热凹也来皈依释迦佛了,他出家了,最后得到阿罗汉果了。盖尼婆也出家了,他们的弟子也都信了佛了。这是四天王天过去的公案,引起这两位仙人也信奉佛法了。四大天王发愿要护持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传播正法,使一切人都能听从佛法的教化。这样子呢,他们就专门做佛教的护法了。

  下面说一些他们住的地方(这几个城,我们就不说了,都是印度地方的)。这个我们要说一下,多闻天王住的地方叫养目宫,这个我们过去知道的。那么他们住的地方,在须弥山一半高的第一重金山。须弥山有七重金山,第一重金山,最高的,有须弥山一半的高,他们就住在那个地方。

  另外我们专门要介绍的就是多闻天王。多闻天王,我们念过毗沙门的都知道,他是北方的多宝佛化现的,是专门来接引我们这些众生。我们在毗沙门天王里边有了,“王于释迦狮子前”,这个毗沙门天王在释迦佛面前发了愿的,“誓愿凡受彼求请”,只要有人请求他保护的话,他就“摄引指示作护助”,他就摄受这些人,指示他们、也护助他们,“未来一切有情药,常于北方恒住守。”这个念过毗沙门都知道的。那么他也是发心救一切贫穷苦厄的。

  毗沙门天王的故事我们稍微说一下。过去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叫甘布,人家叫他那若托巴。那若托巴就是“多闻”,这个他知识很广的,因为他学问很广博,这是印度话,那若托巴就是多闻广识的人。他娶的女人却不是人的女人,是夜叉女。夜叉女长的是很好,但她是夜叉种的。这两个人结婚生了个孩子,这个孩子人家叫他多闻子,就是那若托巴的孩子。多闻子就是毗沙门天王的名字。他也是属于夜叉种的了。这个多闻子娶的女人是一个龙王的女儿。后来多闻子就做了夜叉王,就成了北方的毗沙门天王,他是夜叉种,也有人的种,后来专门护持佛的法。

  那个时候还不是释迦牟尼佛,是在无量福佛的时候,他去供养了一个宝石做的华盖(他现在拿的那个胜幢,就是以前供养华盖的),他还发愿要赶快成佛,要护持佛的教法。后来这个愿也满了,叫多宝佛。多宝佛他又示现菩萨身,叫多宝佛化现的八地菩萨嘛。他跟观音菩萨一样到处化度,毗沙门天王就是他的化身之一,这个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因为很多人念《毗沙门仪轨》的,那么这个知道一下也好。接下来:

  一切凡应敬礼处 普摄尘剎数无余

  我以殊胜信解心 运清净身咸敬礼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我们前面顶礼了佛、菩萨、十六大阿罗汉,还有法炬近事、四大天王,还有一些该敬礼的很多,“普摄尘剎数”,他的数量跟微尘剎一样多,我们都以殊胜的信解心,以清净的身语意来顶礼,恭敬地礼拜,“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发的愿也是一样的,希望师身寿康,正法久住;这样“民物殷”,人民安乐,物产丰富。主要是发这个愿。下面就是七支供了。

  七支供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狮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这是礼敬支了。礼敬支有好几个颂,这是总的三门总礼,身口意总的来礼拜、恭敬。下面分开来,身的礼拜、意的礼拜跟语的礼拜分开来。礼敬支很长的。所有十方的世界,三世,那就是十方三世所有的佛都在里边,对这样的十方三世的“人狮子”—就是佛(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一吼,百兽都害怕了;佛说法,跟狮子吼一样的,一切外道都惊惶失措,都打败了,这是人狮子),所有十方世界过去未来现在的一切佛都顶礼。怎么顶礼呢?清净的身语意,身清净的,语也清净的,意也清净的,这样子三业清净地来礼拜,一点也不含烦恼在里边,也没有不恭敬的地方。

  “一切遍礼尽无余”,所有的这么多的佛,全部无余地都顶礼,至诚的三门顶礼,自觉的,不是人家勉强的,清净的身语意,总的三门顶礼。

  下面分开来,身的礼敬: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剎尘身 一一遍礼剎尘佛

  这是身的礼拜。就是说我们发清净的信心,由这个信心发起跟普贤菩萨一样的行愿,在一切佛的面前,自己都要现身礼拜,每一个身还要拜无数的佛,就是说自己把自己的身体,普贤菩萨一样的威神力—自己观想,这个当然观想了,还没证到普贤菩萨了,就观想以普贤菩萨的威力,自己化身,在微尘剎数的佛面前,都要变一个身体。在那么多佛面前恭敬礼拜:“一一遍礼剎尘佛”,每个身体都礼拜那么多的佛,这是身的礼拜。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这是意的敬礼。意就是观想,一个征尘刹里有征尘数的佛,在每一个微尘刹里边又有微尘数的佛,那是重重无尽的。每一尊佛,菩萨围绕,“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一个尘里有那么多的佛,那么整个法界里的尘数是无量无边了,我以深刻的信心,殊胜的信心,所有的佛都充满,以心的恭敬相信有那么多的佛,都 在他们的面前以我的恭敬心,“深信诸佛皆充满” 这是意的敬礼。

  下面语的敬礼,也就是称叹了。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词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就是说每一个化身里边,化出无数的头,每个头里边,化了无数的舌头,每一个舌头发出各式各样的微妙的声音来赞叹佛的功德。这样就是语的礼敬。

  礼敬支里面分总的三门的礼敬;还有身的礼敬、意的礼敬跟语的礼敬。这是第一支,礼敬支有什么好处?对治我慢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我慢,修礼敬是对治我慢。释迦牟尼佛叫我们出家比丘乞食也是对治我慢的,你吃饭要要来吃,要人家布施你才能吃得到,你的慢也无从慢起了,礼敬也是克服我慢的。身口意的罪也可以在礼拜之中消除,净障也是有的。也有积福的功德,拜佛、赞叹佛、观想佛都能够积集福德资粮。所以说这一支既是净障又是积福(积集资粮)。它的功能,可以克服我慢的烦恼,我们身口意有罪的可以消除,这是净障的作用。

  第二支是供养支,礼拜之后还要供养了。

  以诸最胜妙花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这是供养支里边的第一个,有上供,就是世间的供,世间上最好的东西供养。那么无上供—都最好的了,还有最高有什么呢?无上供就是菩萨的观想的供养,这个世间拿不出的。那么世间上最好的就是有上供,供养。我们以前说过了,有钱的人当然可以供很好的东西了,没钱的人怎么办呢?供养的功德是要看你的信心,没有信心你钱花的再多,东西再好,功德不大的;那个穷人供一个灯,他的功德也超过国王的功德,以信心为主的。但是你有这个能力,你说以信心为主,我有很大的信心,我只供小小的一个灯,那这个能力有的,你是舍不得了,不是真的信心了。真的信心,你有多少供多少。就是说尽量地以最好的花、鬘、伎乐、涂香、伞盖,这些最好的庄严具都供养佛。还有最胜的衣服,最好的香(各种各样的),有抹香、烧香、灯烛,灯烛里边烧的油不要发臭气的。我们说灯,固然以光明为主了,假使这灯烧的油有臭味的,那就不好,不要用。最好就是酥油,不但是没有臭味,还有香味,而且没有煤烟,这是最好的酥油灯。那么电灯更好了,什么都没有的。那么摩尼宝,发光的珠,那些也是属于灯烛这一类的。这些东西都“一一皆如妙高聚, ”,每一个供品堆起来都像须弥山那么高,这个全部拿来供佛。尽我们力量的好、尽我们能力所能办到的多,都来供养,并不是说一定要堆得像须弥山那么高,没有钱你怎么办?有钱也堆不到那么高嘛。就是说尽我们的力量,这是有上供,世间上拿得出来的。

  下面无上供。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这是无上供,世界上拿不出来的,是佛菩萨的神通变现出来的最好的供养,那么这是无上的供了,“我以广大胜解心”,就是广大的决定的心,相信三世一切的佛都存在,每一个佛面前,都以普贤菩萨行愿的力,神通力量,普遍地每一个佛面前供养极多的东西,能够变化的最好的东西全部用神通变化出来,每一尊佛面前供养很多很多的东西,地供养诸如来,这是无上供。没有神通的人做不到,但是也可以观想。我们实的拿出来的,实在的供养。意显就是观想的,实设意显都可以供养。神通的菩萨变现出来的,是可以看得到的。我们观想的,虽然看不到,但是观想也可以算一个供养嘛。这是第二支,供养支。

  供养支对治什么烦恼呢?悭悋的烦恼,舍不得、小气。你供养呢,就可以把这个习气除掉。为什么我们说供养上师什么都要供养?就是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除掉悭悋的习气嘛。马尔巴的大弟子去朝拜马尔巴的时候,他们在会供,他把什么都带去供养了,就是一只羊,跛脚的,不好的,脚坏的,这是不可贵的了,他就丢那里没带去。而他的上师说:“你东西都拿来了,还有呢?”就是说还有一个羊你没拿来。那么他就赶快回去,把那只羊背过来(牵不过来的)。那就是说把你所有的东西全部供养,把你悭贪的心除掉。并不是上师马尔巴要他的东西,而是除他的悭悋的心,这个习气可以由供养支来除掉。它的功能,积集福德资粮;它的果报获得受用身,报身的受用是这个时候积集起来的。

  下面忏悔支: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个大家经常念的,口里是会念的,心里边要真正这么观想!以前所造的恶业,无始以来,各式各样的业都造过。都是什么动机造的呢?要么是贪,要么是瞋,那么是痴,贪瞋人家可以看到—你从贪心出发,不好。从瞋心出发,不好。痴一般看不到的—这个无所谓了,他不懂嘛—不懂也不好。我们说佛教里边贪瞋痴,痴更厉害,贪瞋都由痴来的,你不痴你不会贪,正是你不懂道理嘛,佛的道理不懂,所以要多闻。多闻之后,克服这个痴,痴克服之后,该贪的也就不贪了,可以瞋的也就不瞋了,所以这个痴很要紧的。无始以来,贪瞋痴的烦恼发动了很多的恶业,要受很多的罪了。有些是从身上造的业,有的是从口里造的业,还有从意里边的业。这个我们在《广论》三恶道里边,都讲了。身口意,身三口四意三嘛,都会造业。这些业,“一切我今皆忏悔”,这些所造的业全部在佛面前忏悔,就是说过去的做错了,感到很惭愧,很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一切有情父母,以后再也不造了。不要说“喔,忏悔忏悔”,下一次又造了,这个不叫忏悔了。

  忏悔的功德可以对治我们的贪瞋痴,它属于哪一份呢?净障的。我们说三个事情:集资、净障、还有增长嘛。属于净障,一切障碍可以把它除净。它的果报成法身的佛。因为法身佛要离开烦恼障、所知障,你忏悔就是把这些障都除掉,最高果报就是成法身佛了。

  下面是第四随喜支:

  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

  一切众生也好,二乘有学也好,无学也好,一切如来也好,菩萨也好,他们的功德都随喜,地随喜(从最高的佛乃至一般的凡夫)。这我们在以前讲过的,五种补特伽罗。这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二乘的有学、二乘的无学、还有独觉(有学无学是声闻,独觉加进去,就成三个);还有佛、菩萨,五个。另外一个说法,一切凡夫也包含在里边,一切众生,他有好的地方也随喜,声闻乘里边包含有学无学,都在里边了,有学无学不分了—一个是众生、一个是声闻乘的、一个是独觉、一个是菩萨、一个是佛—所有的功德都随喜。那么就是说不管是凡夫的,圣者的,乃至最高的佛的功德,都衷心地随喜。有的人是占便宜,“你的功德我随喜,喔,我也有功德了。”你这种心态不是真正的随喜。你是念心的想把功德据为己有,这很不好。真正的随喜,是看到人家做了好事,心是非常之欢喜,那就是说,“我有这个能力,我也要做的,你也做了嘛,我非常之随喜。”是这个意思。随喜支对治的烦恼是妒嫉,妒嫉的烦恼。

  我们不要小看了妒嫉,这个心很厉害的。学校里,学生考试第一名、第二名的,妒嫉心很厉害的,倒是考到后头的这些人倒无所谓的。他们争第一、第二、第三的妒嫉心极厉害。同样的僧团里边当大执事的,大家问自己了,当然我不知道你们的,可能还是会有的,你怎么就做监院,我怎么只做知客?心里头不高兴了,这个丛林里是有的。我们这里希望没有。那么这个妒嫉心,其它烦恼就会产生出来了。

  我记得我在宝光寺执教的时候,就听说这么一个事情,丛林里边因为执事妒嫉,甚至产生谋杀事情,弄得那么厉害,这个是离题太远了。出离嘛,目的是断烦恼的,远离那些斗争的,结果你跑到丛林里边来搞斗争搞烦恼,这个是太对不起释迦牟尼佛了。我们希望我们这个丛林里边绝对不要有这些事情。妒嫉的事情,不要有;斗争的事情也不要有;结帮派的事情更不要有。这个对治妒嫉烦恼。在三个事情里边属于积集资粮那一分的。

  自己做的好事,也要随喜自己。假使说我今天做了一个好事情,假使说捐了一万元钱,造舍利塔,或者造大殿的,虽然我很穷,人家说:“唉呀,你这么一点都捐出去,以后生活要受影响的。”但是他不悔,他感到我今天能够在这福田里捐了一万元钱,很高兴。这样子呢,自己随喜自己,不但是积福(积集资粮)了,还有增长的一分。虽然你做的功德(供养)是一个福德了,你一随喜又把功德增长起来。又有集资粮的,又有增长的一分,这是两分都占了。这是随喜自己功德。

  果报是将来喜悦,不会厌恶,总是高兴。我们看到很多人,他的受用生活很好,就是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心里不舒服,不愉快。这个人家喊他是无事生恼。什么事情也没有,就是烦恼,不高兴。有的人很穷,但他天天很高兴的样子,充满了喜悦。这个就不一样了,这就是过去有随喜功德的话,就会感到喜悦。

  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轮

  这是劝请转*轮。十方的所有世间灯,就是佛了。世间是无明黑暗,一点也看不到。平时晚上月亮光、星光还能看到一点东西,这个无明黑暗,熏得我们什么都看不到了,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那么只有靠佛的光明—这个“灯”照破这个黑暗。“世间灯”,就是佛。

  “最初成就菩提者”,最初在菩提树下成佛的,马上就要请他转*轮。“我今一切皆劝请”,就是说,十方所有成就的那些佛,我就变很多的身体,在每一尊佛面前,去劝请他们转大*轮,“转于无上妙*轮”。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他就观察这个世界上众生烦恼重,不好度,开始就没有说法。后来,帝释天、梵王来劝请了。我们不是在噶登纳甲的时候,转*轮的时候,就观想自己是一个梵王,拿一个金的*轮,劝请宗大师转*轮嘛。所有成佛的现证菩提,“最初成就菩提者”,我就变很多的身体,在每尊成佛的佛面前,都劝请他们转大*轮。

  为什么转*轮?主要是对众生有利嘛。那么劝转*轮,有什么好处呢?对治我们谤法的罪。过去如果谤过佛法的,谤法的罪很重嘛,但是我们要忏悔的话,劝请转*轮也是一个很有力的忏悔法,可以对治我们谤法的业力。这个在三个事里边属于积集资粮的。它的果报,成佛后可以感得妙的梵音,说话里边有微妙的梵音。那先不要说成佛了,我们说果报也会感到这个声音的美妙,人家听了喜欢。这是劝转*轮的一支。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志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剎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这是请佛住世。假使佛表示要涅槃了,那么怎么样呢?至诚恳切地劝请。为什么劝请?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安乐了。为了众生现前的安乐,究竟的利益,那么我们就希望佛住世了、佛住世嘛能转*轮了,假使佛不住世了,*轮没人转了,那么众生也得不到安乐,也得不到利益,那不是受苦嘛。所以说为了众生的安乐,为了众生的利益,我要至诚恳切地发心,要变无量的身,在若欲示涅槃的佛面前劝请他们不要入涅槃,赶快要住世。

  “唯愿久住剎尘劫”,住多长时间呢?“刹尘劫”,极长的,百千万亿的、数字说不清楚的。请佛住世的目的,就是利乐众生嘛。利益是究竟的利益;安乐,现前的安乐就是增上生跟决定胜。为了众生现前安乐,佛说法可以得到增上生;为了众生究竟的利益,可以成声闻或者是无上的菩提了。为了这个缘故,使众生不受苦,得到利益安乐,就请佛不要涅槃。

  请佛住世的这一支有什么好处?可以对治违背师的命令的罪。我们在《事师五十颂》里边,侍侯上师,叫你做什么事情,你违背他,这个罪很重的。那么请住世这个事情可以对治这个罪。还有一个,扰乱师心,扰乱师心的罪不是很大吗?我们学过《五十颂》的,那么请佛住世这一支也可以对治那个罪。实际上这是连起来的了,能够请佛住世,绝对不会违背师命,因为师是代表佛的嘛,那也不会扰乱师心了。你扰乱师心,就是对师不满意嘛;不满意,就是不要他说法嘛,那就是说请佛涅槃一样的嘛。那么你现在请佛住世,请佛转*轮,这样子做,就把过去违背师的命令,扰乱师心的罪(这是有联系的嘛),都对治掉了。所以说它们有直接的关系。这在三个事里边,属于积集资粮的。它的果报,你请佛住世,结果感的果,自己长寿,自己将来得长寿的福报。这是第六支,请佛住世。

  第七支,普皆回向。

  所有礼赞供养佛 请佛住世转*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这是总结前面的。七支供一开始是礼拜、赞叹、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还有请佛住世、请转*轮,那些都是善根。把前面所有的礼拜、赞叹、供养、请佛住世、请转*轮、随喜、忏悔的那些善根的功德,全都回向给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赶快成佛,不为自己。这个非常重要。你把那些功德回向自己,那个功德就小了,还是私心杂念在作怪;现在你回向给一切众生—自己要成佛、众生要成佛,都是为了众生利益安乐。自己要成佛,可以早一点度众生;众生成佛,那更好了,他们永远不会受苦了。

  回向支对治什么呢?对治两种,一是邪见,一是瞋恚。我们说有功德的人,最怕的是有瞋心,“焚烧功德林”,把你的功德(不管你多少劫积聚下来的)可以一下子—就像以前大兴安岭大火一样,烧三个月,很好的山林都烧掉了。如果我们起了瞋心,过去你培了很多的福、善根,一下就报销、没有了。另外是邪见,邪见是要断善根的。这个《俱舍》里有,上品的邪见,断善根,一切善根都断掉了。这两个东西(邪见、瞋恚)对我们危害特别大!那么你回向,回向这个功德到众生与佛道去之后,邪见也破不了啦、瞋心也烧不了啦,等于说你的财富已经放入保险柜,盗匪抢不去了;或者说你的财富已经供养、布施掉了,不属于你的了,那他抢、抢什么?我什么都没有了,已经供养掉了。这就是说回向可以对治邪见、瞋恚把你的善根坏掉。在三个事里边属于增长无尽的那一分。果报是佛的四身,法身、自性身、法性身和化身。佛的四个身,回向功德都有了,都可以得到,四个身都有份的。

  以上是普贤七支供。普贤七支供很重要,我们修行的人,一定要有这个七支供方能成就其它的功德。

  遍地香涂鲜妙杂花敷 须弥四洲日月顶庄严

  以此所缘诸佛佛土献 愿诸众生清净佛剎行

  嗡 意当谷入日阿那 曼茶勒更勒雅达雅麦

  回向发愿——吉祥颂

  诸佛所化罗汉圣会众 为利众生正法内护持

  真实住持三宝十六尊 圣教长久住世求加被

  这是吉祥颂了,赞叹罗汉的功德,也就是回向正法久住。“诸佛所化”,这十六位大阿罗汉,念过《大阿罗汉仪轨》的都知道,都是过去的佛示现、变化的。诸佛所化(示现)的十六位大随阿罗汉,还有“圣会众”他们随从的弟子,很多,“一万六千四百俱”。这些“圣会众”,他们为什么住世呢?“为利众生正法内护持”,为了利益众生。住持正法, 是为了利益众生,有了正法,众生才不会做坏事;不做坏事,就得安乐、得利益了。所以说为了利益众生故护持正法。罗汉是出家众,“内护持”;居士是外护,法炬善近事是外护的标准,这我们说过的。内护是十六大阿罗汉为标准的,外护就是法炬善近事了。他们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护持正法的。

  “真实住持三宝十六尊”,住持三宝的十六位尊者,他们是真正诚心诚意的住持,不是装模作样的,也不是假心假意的,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的。真实的住持三宝的这十六位尊者,在他们面前赞叹,并发愿,“圣教长久住世求加被”,佛的教长久住世,希望加被我们,使圣教长久住世。十六罗汉的任务就是这个嘛。

  大悲为体十六圣眷众 度脱有海众生惑恼离

  一万六千四百圣会俱 圣教长久住世求加持

  这十六大阿罗汉,它们不涅槃,在这个艰苦的娑婆世界久住,一直到佛的教法灭,甚至于说到弥勒佛出世,他们才走。这样的悲心是大悲心了,以大悲为体性的十六位尊者与他们的眷属,“度脱有海”,他们自己早就脱离这个三有大海了,一切众生的烦恼他们早就断掉了。“一万六千四百圣会俱”,十六位尊者与他们的随从第子加起来一共有一万六千四百位,那么多的圣者面前,我们祈祷发愿,希望你们加持,圣教长久住世。

  饶益一切有情阿罗汉 明行具足众生大施处

  尊贵补特伽罗大圣者 圣教长久住世求加持

  这些都是赞叹十六阿罗汉的功德。饶益(利益、安乐)一切众生的这些大阿罗汉,他们是“明行具足”。“明行具足”是佛才有的功德。什么叫“明行足”?就是佛的功德。《涅槃经》里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明” (智慧,无上正等正觉即是“明” );“行”即是戒定慧。戒定慧等于说人的足,可以走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一种解释。就是说:“明”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指戒定慧,靠这个戒定慧走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且满足了、圆满了,叫“足”—明行具足。在《大智度论》里说:明是三明(三明六通之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漏尽明就是漏尽通了;行是身口意三业,造作叫行。就是说佛的身口意三业,具足没有过失的,叫“明行足”。这十六大阿罗汉他们也是三明六通都具足,身口意一点过失也没有,甚至于根据前面的戒定慧满足了、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就是说他们是佛示现的,佛的功德都具足的,“众生大施处”,可以布施众生一切—一般出家的(阿罗汉)是法布施、无畏施,广大的慈施。在《广论》里说,在某些情况之下,也可以财施。那么就是对众生作大布施的施主,这个“尊贵补特伽罗”。“补特伽罗”,意思是数取趣,就是有情,有情里边非常珍贵的、尊贵的圣者,也不是“小圣者”,是“大圣者”,是佛示现的。在这些圣者面前,祈求圣教长久住世,求加持。

  以此自他善根增上力 唯愿宏通圣教利乐源

  众苦积集无余永断舍 三有大海速急令枯干

  自己的、他人的一切善根,这些互相增上,拿来干什么?“唯愿宏通圣教 利乐源”,拿来宏扬圣教。一切众生的利益安乐之源头就在圣教里边,那么我们要宏通圣教,把一切善根,使它互相增上的去宏扬圣教。

  “众苦积集无余永断舍”,那些苦,无余的,永远断掉了,烦恼没有了,若也就没有了,所以说一切苦要把它断得干干净净的,那就是你无余涅槃的地方了,涅槃里边没有苦了嘛。

  “三有大海速急令枯干”,三有大海就是我们的生死大海了,要赶快把它搞干—就是证到涅槃。了生死,得涅槃。这个涅槃,佛示现的阿罗汉,当然是最高的无住涅槃。那么在这个里边,一点苦也没有的,永远断了的,永远舍掉的。希望三有大海赶快枯干,那就是说赶快证到果位,超出三界。

  福德大海完全圆满具 智慧大海湛净而渊深

  功德大海具足无不备 超诸世间殊胜圣者成

  要超出三界,要很多的功德。一个是福德:“福德大海完全圆满具”,我们说,福德资粮,智慧资粮。那么福德资粮,象大海一样的多,完全的圆满的都具足。智慧资粮,象大海一样的“湛净而渊深”。清净的智慧,不带一点点我执,烦恼习气,全都没有,干干净净的,而且极深,甚深的慧,就是说般若的一切法自性空的慧。福德的资粮象大海一样的完全圆满的具足了,智慧的资粮也象大海一样非常清净而且渊深的,那么“功德大海具足无不备”,其它一切的功德都跟大海一样全部具足了,“超诸世间殊胜圣者成”,这样当然了,成佛的一切功德都具备了嘛,超诸世间殊胜的圣者,希望能够成功,成就这么殊的胜者。

  三世胜者福慧资粮竟 诸佛功德事业悉能齐

  成熟堪能平等作调伏 愿成无比胜师吉祥临

  这是一个接一个的,都是有连带性的。“三世胜者”即是佛,三世(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的福德智慧的资粮都已经完备了。“诸佛功德事业悉能齐”,这个功德大海就是说佛的功德事业了。福德与智慧是成佛的因,成佛的时候,还要作度生的功德事业。这个诸佛的功德事业,也能够完备。

  “成熟堪能平等作调伏”,使一切众生能够成熟,能作到平等的调伏,不是有怨、有亲—亲的我就度,怨的我就不度,让他受苦去—没有这些,而是平等的调伏他们。

  “愿成无比胜师吉祥临”,“无比胜师”,也就是佛了,愿我们也能成就这样子的“胜师”。“吉祥临”就是希望很快的得到了。

  三世一切诸佛及佛子 悲心随世显现声闻相

  守护圣教利益有情众 诸尊具寿圣者吉祥临

  “吉祥临”就是来了,请你们(十六位罗汉)来了。“ 三世一切诸佛及佛子”,三世一切佛及菩萨,都是大悲心,大悲自在,“随世显现声闻相”,因为大悲随顺世间,现声闻相,就是“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度之”,跟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一样的,现在这个时候,随顺这个世间需要的,要以声闻相的,他们就以大悲心,现声闻相来度化我们众生。

  “守护圣教利益有情众”,这十六位尊者和他们的随从一万六千四百人,都是护持佛的圣教,目的是利益安乐有情众。

  “诸尊具寿圣者吉祥临”,这样子的圣者,“诸尊具寿”,希望你们赶快来临,到我们世间上来。

  昼日安乐夜安乐 日中午时亦安乐

  日夜恒常得安乐 三宝护持吉祥临

  祈祷三宝加持我们,白天也安乐,晚上也安乐,中间“日中午时亦安乐”,昼夜六时都是安乐的。这都要靠三宝加持。没有三宝加持,都不安乐,白天有白天的苦,晚上有晚上的苦,日中有日中的苦。要真正得到日夜安乐,一定要三宝加持—要信三宝,依法而行,才能得到。那么这样子的住持三宝的阿罗汉,希望你们吉祥的到我们这里来。这是发愿了。

  今天我们把《罗汉仪轨》讲好了。下一次就要讲《时轮金刚》,这个很略,我们因为《时轮金刚》的资料也不多,过去海公上师没有讲,定公上师略略讲一些,我们也到处去问,康萨仁波卿的原文也没有找到,所以资料很少。本来我们想把康萨仁波卿的藏文资料找到之后,请佛爷开示一番。后来因为没有找到,那么就把我自己所理解的,在佛爷面前问一下,是不是这样子的?(大概的、总的,也不是细致的。)佛爷认可了。那么我们只能就这个简单的,佛爷认可的范围之内的,讲一下,没有传承的,不能乱说了。

  好,今天时间到了。

  《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第十五讲

  上次我们把《罗汉仪轨》讲完了。今天我们感到还有补充的,再补充一点,就是“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的任务,我们说一下。四大天王是在释迦牟尼佛前发了誓愿的,是护持佛教法的。具体的行动是,他们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到人间,各方面(四天王,四天嘛,四方面)到处巡查游行,哪一个小地方都不放过的。用他们的天眼来观察佛教的信徒,居士,尤其是僧人,是不是如理地学修佛法。他们有天眼,任何人逃不过他们的眼睛的。如果这些人是遵守戒律的,对佛法有深厚造诣的,四大天王对这些人是保护的;护持佛法的僧团,如法的僧团,他们是保护的。其他的,只要是信佛法的,引导你们走向善道,将来生人天,不要跑到恶道地方去,那就是不做恶行了。

  毗沙门天王是发了愿护持戒律的,这是特别的了。毗沙门对佛说,三藏里的律藏、三学里的戒学他特别护持的,特别持戒的,他就特别帮助他成就修行的胜缘;要是不持戒的,他们就不喜欢了。四大天王还有一个任务,他们是发了誓愿,护持密法的,所以说,我们在五大金刚里就有毗沙门的,毗沙门是护持密法的。念诵过毗沙门的,就是说修这个法的人,不能跟那些妇女混在一起吃饭,也不能饮酒的。毗沙门不要你供酒的,肉不是该杀的动物也不能供的。吃驴马这些野生动物,也是违背他的三昧耶戒的。念过毗沙门戒就知道了,黑衣服是不准穿的。因为它是戒嘛,戒是白法嘛。黑衣服或黑色庄严品,要修毗沙门这个法都是忌的。在修毗沙门法时最好不要穿黑衣服,黑袜子、黑鞋乃至黑的围巾、手套都不要用。这个可得到特别的护持。毗沙门天王的护持在佛教中是特别感应大的。真正持戒的,他就决定护持的,不要害怕的。

  附注:汉使和尚

  《西藏宗教艺术》:“据唐肃宗派人送给十六尊者邀请他们访问大唐的信件记载,和尚就是送信的使者。汉语“和尚”一词的意思是僧人。在邀请信的结尾,唐肃宗祈请十六尊者到大唐来,并预祝他们一路平安。信中还说送信的和尚会确保尊者的路途安全。

  有关这位和尚详细的情况我不太了解,查阅涉及十六尊者的各种文献都没有发现更多的材料,也没有听到有关的传说。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信中提到了和尚信使,可以认定他就是唐肃宗派去的信使。

  作为宗教艺术造像中的十六尊者群像,包括释迦牟尼、四大天王、居士羯摩札拉和和尚。

  艺术造像中有关和尚的内容包括和尚带领十六尊者进入大唐汉境的情景。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信徒对十六尊者所作的崇拜和祈祷,不是针对和尚而发的。作为一名不具备超常法力与法物的普通僧人,要受到人们的崇拜和祈供是不可想象的。

  这位和尚的形相与被西方人所知的笑面佛—汉地宗教艺术中所绘形体丰满、面带微笑的佛—的形相完全一致。”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徳 回向遍一切

  吾与诸众生 罪障尽除灭

  根支三昧耶 诸戒有缺犯

  仗法真实力 雪除还清净

  上师胜金刚 诸佛体性主

  愿一切时处 以悲心覆护

  启迪除愚蒙 速圆无上觉

  持教拔沉迷 安住于佛心

----------------------------------------------------------------------------------------------------------------

更多智敏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