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空海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四、出入息与法念处的结合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5日
来源:   作者:空海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空海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四、出入息与法念处的结合

 

  1.概 说

  再来,跟大家再讲出入息法里面第十三到第十六个阶段,就是出入息法跟法念处的结合。安那般那念,这是让我们把心系缚(这个「系缚」不是束缚) 在出入息上,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出入息上。这个方法你到哪里都可以用,而且它会让你的心越来越细、越来越柔软。当你的身安止,心也安息下来(第四个阶段是身安息下来,身安定了。到第八个阶段是心也安息下来;也就是到第八个阶段你的身、心已经稳定下来。第九到十二就是你的心愈来愈明觉、敏锐),心会很柔软的,安住在当下。第十三到第十六个阶段就是,你经过前面的明心的过程,再来就是见性。见性,就是见到宇宙的真理实相,看到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去找一个自我;去找一个自我的自性。不是去找那些啦!见性,也就是见法。你能够体证到法,这样,才叫做你的法眼开——开法眼、开智慧。不过,你要见法,你还需要有前面止观双运的基础啊!所以第十三个阶段那是来到观无常。

  2.观无常

  从现在开始,大家就要去体证无常,要彻证无常法印。彻证无常法印,不管是从出入息角度切入也好,或是会再跟大家介绍的由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切入也好;或是从其他任何角度切入,都一样要去体证无常法印。如果你的身心不够稳定的话,这个无常对你而言,会只是头脑里面的知见、会只是一种理解,你还是隔靴搔痒;你还是没有真正品嚐到。当你的心能够稳定在当下,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没有任何自我的意识,没有想像、没有造作,就是一颗明觉的心,如实地去观察、如实地去体悟,让法界的真理实相如实地呈现。这样,你才能够看到它的本来面目。你的心不去染污、不去扭曲、不去造作、不去想像。这样,你才能够让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如实地呈现。这就是来到「如来」的境界。所以观无常方面,大家要去体悟,包括一吸、一呼,都是不断地生生灭灭,一直在生、灭、变、异呀!它是不断地在变化、在流动。

  3.观离欲

  第十四个阶段是观离欲。观离欲,为什么你会离欲呢?因为你看到,只要你有欲望、有抓取的话,就会有苦。因为法界的真理实相,那是一直在流动变化啊!你会看到,如果你想去抓,你就是想去阻碍河流的流动;你就是要去阻碍海浪的波动;你就是要去阻止海潮的潮流。你会看到,你在那里自讨苦吃啊!你会看到,你原来是在海中凿河啊!所以,当你的身心够稳定,智慧眼打开,看到这个真理实相之后,你不会再背道而驰;不会再颠倒梦想;不会再去海中凿河。这时候,你很自然地会离欲;很自然地会远离颠倒梦想。所以,观离欲,那不是用压抑的,那是来自于你正确的体悟、体证。体证到这个真理实相就是这样啊!太阳每天出来,不是我是、我能,我催它出来,它才出来呀!太阳要日落西山,也不是我怎么啼哭、哀嚎,它就不日落西山;也不是我怎么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它就不西沉;也不是我用多少条件就能够交换的。法界的运转,它是不会听命于你那自我——小我的我慢、我是、我能的。当你能够看到,你这个自我要跟法界对抗,那真的是自讨苦吃;那真的是无明、颠倒啊!这时候,你才会醒过来,才会真的要出离那个自我所构筑的梦幻世界;你才会真的臣服法界,而远离颠倒梦想。所以离欲,那是来自于你的智慧;来自于你的如实观,绝对不是压抑。

  4.观 灭

  第十五个阶段是观灭。观灭有两层意义:第一层就是,你把这个无常法流很深入、很具体地体证到的时候,你就来到了体证即知即灭、即生即灭。现象界的一切,包括你我的身、心;包括山河大地、地水火风;包括一切的人、事、物,都是一直地在流动变化,都是即生即灭。你以前是理解,现在是来到跟这个流动、变化的实相呢?同步一起脉动。你以前是在火车的后面追赶,现在你是跳上了火车,搭上了火车,跟这无常法流同步脉动。这时候,那个「灭」,包括你的言语也会即止。也就是说………我们讲了之后,突然中断,这也是让大家体悟生生灭灭之中,它有涅槃寂静。无声也是在说法,那个冲动相续,它也随时能停下来。这样的话,你的定力就会展现出来。所以「灭」,那是你溶入这法流里面,你来到了言语道断的世界,你的言语止息了;你的那些想像、造作也止息了。因为如果你还在言语造作、思想、想像的话,那你跟这个无常的法流、实相,那是脱节的。所以这个「观灭」就是,你来到体证即生即灭、即知即灭。而当你能够溶入无常法流里面,你的身心会来到涅槃寂静。所以这个「灭」,那是包括苦的消失、苦的止息,也就是苦集灭道的灭。当你真的溶入法界里面,你的心是涅槃寂静;你的心是解脱自在的。但这个涅槃寂静,却不是死板板的,不是死的。涅槃寂静里面,那是充满着法喜、充满着感恩,里面是有明觉的。

  要跟大家再说明一点的就是,有的人认为说:「我打坐到后来我都没有念头啦!我来到涅槃寂静了!我来到无念了!」记得!「无念」并不等于就是涅槃寂静,你这个无念的境界里面,你要知道!如果是顽空、断灭空、无记空,那样的无念,那是死的定。这个很深,有很微细的区别,也是很重要的岔路。无念未必就是涅槃寂静,如果你是在顽空、断灭空、无记空里面,那不管你的无念多久,你的生命不会活起来,你不会开发智慧出来的。如果你是来到了身安止、心也安止,这时候捨念清静,但你的心是柔软的、明觉的。这个心、这个空里面,它是有生命的;它是有觉悟力的,不是顽空。这个很深,你要实际去体悟、要实际去体证,你才会知道两者有什么不同。这样,这一条岔路你就可以避免掉,才不会落入无记空里面;才不会落入无色界定里面。

  5.观捨遣我出息,观捨遣我入息

  第十六个阶段,是来到了观捨遣我出息,观捨遣我入息。这个「捨遣」,如果合起来一个字的话,就是「捨」——放掉、放下。如果把它当两个字来看的话,「捨」就是放下;「遣」就是差遣,能承担、能提的意思。所以「捨遣」所来到的境界就是,你能放得下,也能提得起;你能出三界,也能入三界;你能归零,也能来到「一」;能入世,也能出世;能出世,也能入世;你能来到真的不动,你也能够明行足。而这个「捨遣」,正是来到了禅宗所讲﹤十牛图﹥里面的第九跟第十图的境界。禅宗﹤十牛图﹥,也是有很深的启示的。来到第九境界已经不容易了,第十个境界,那是非常高的;那是能够三界出入自在,到后来无出无入。但这绝对不是空谈;不是口号;不是理想、想像,而是真的你可以做到。「捨遣」也包括你那一种放下的心,也要能够放下。「放下」,这是一个过程,你也要能够放下「放下」。这样,你的修行才不会成为逃避;才不会成为避世。真的!你要修行、要迈向解脱,那是要有大丈夫气魄;那是要有大承担。所以佛陀才能够成为大雄啊!如果你是一种畏惧、逃避的心,你没办法迈向究竟解脱的。所以捨遣,那是要有气魄,要敢承担。在我们跟大家开示前所唸的:「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两者你要都具足,你才能够成为两足尊。

  6.小 结

  前面是跟大家介绍法念处方面。其实「四念处」的修行,都是由内身到外身;再来内外身。身、受、心、法都是这样的。这几天,大家的功夫就是不断地把这个内身、内受、内心、内法开发出来,让它稳定;让它扩展出明觉出来。再来,从明天开始,我们就要渐渐地溶入外身、外受、外心、外法;到后天,希望能够让大家体悟无内无外,溶入一体的世界。当然,你也不要气馁说:「啊!我好像跟不上。」随时归零,都有无限的可能。你真的能够归零,活在当下,那都是不待时节因缘啦!

返回目录

---------------------------------------------------------------------------------------------------------------

更多空海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