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智海法师:要学会听经闻法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3日
来源:   作者:智海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智海法师:要学会听经闻法

 

  希望大家能够发起的就是出离心,出离对自我的执着。我的执着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在五蕴身心上,这就是造业的根本。一旦有自我的执着,很容易就有围绕我而产生的各种烦恼。有我就有相对的人,常常在人我的相对中,起一种分别心。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熏习我的时候,特别多。我本来是冤家对头,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当回事。

  学佛法最起码的方法,就是在我自己身上用功。怎么样把诸佛的智慧,转变成自己的智慧,要得法才能转变。法是用来内观觉照的,用法来检查对比自己。整个中士道所讲,就是怎样对治我执,但我们天天熏习的就是我执。佛法与我们的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在听经闻法的过程中,我们喜欢进入“催眠”状态,这样,法就进入不了我们的内心。我们今天为什么是这种状态,这就是来源于我们往昔时候,对法处于一种蒙昧状态,过去无量劫以来听经闻法就没有振作精神。要是能够抓住重点,你是能够知道今天晚上讲的是什么。以前学(做)法师,就是这样听,师父在台上讲,你在下面听,听了之后,就让你复讲,没有课本,看看师父今天讲的是什么,第一个要点、第二点要点、第三个要点。但是你晕晕乎乎的能讲出来吗?所以这就是在听经闻法的过程当中,第一个要克服的。

  怎么样克服呢?那就是要把自我明觉之心、就是正知状态要保持,看看你在听的过程中,你眼耳鼻舌身意是否都摄六根,是否能够一心一意地听法师在讲,而且他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这些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这种正知状态的时候,你的心就不知跑到那里去了。听经闻法的过程中,第一个要突破的就是这个关口。如果说你听的不得法,法师讲得越来越深入,就会感觉自己越来越不相应。在听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跟随法师去听,不要仅仅当作文字来听,要当作法师就是针对我讲的,随时随地专为你一个人讲的,听进去以后,我们检查自己,他所说的这些毛病,自己有没有这些毛病,要跟着去思维。当你的心随着法师的引领,进入法意的时候,那种快乐真是无以比拟。听着法师一句话一句话清清楚楚地吐出来,我的心里面清清楚楚地就用这些法意来跟着思维,当你在如理思维的时候,你看那种快乐,那是更专注的,越听越欢喜,越听越清明。当你专注在法师的声音上、专注在法理上、专注在自我的反观觉醒上,它就是修行,听法就是修行。所以说会听的,听一座法下来,真是非常清凉,所以说要学会听法。

  你要随着讲解,发自心底的跟随思维,检查自己身口意三业,看看自己内心隐藏在那里的东西。对照自己,只要是自己有的,就不要去包庇护短,内心里对自我不要执著,不要辩解,没有理由,你就是要认真地听进去,毫无条件地检查自己。你给自己辩解的时候,就糟糕了,法意就进入不了心里。讲经说法的时候,就是法师在给我们动手术,我们在给自己动手术。只要把自己摊开来,利用法的明灯,来看看自己癌症在什么地方。接触到你内心的时候,你自然是很不舒服的,你那种不舒服,就是一种执着的体现。你要找很多理由来辩解,那就是你执着的体现。所以说有些时候听经闻法,还是非常难受的。怎么难受呢?就是要针对自心去治病。他有一种业的习惯,就是不愿意去对治。有病呢害怕就医,有病呢害怕别人给我指出来,允许自己犯错误,偏偏不允许别人说我们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是我们常态的心理,一定要把这个克服。听经闻法,你要把这种心态克服,你不克服没有办法,听不进去,没有对照自己心地做功夫,要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用功,在自己身口意上用功。一旦检查出毛病,相应的法理,那就是药,那就是对治。

  你比如说我们说出离心,面对贪心的时候,我们如何对治。贪心我们有没有?太多了。每个人把自己的贪心认识出来的时候,法师在讲贪心的时候,你就对照这种法理,反反复复地思维。听经的时候好好地听,下来的时候好好思维,反复思维,你惟一对治的就是这个烦恼。听经闻法干啥的?就是对治烦恼。你找老师干嘛呢,就是指出你的缺点毛病,不是让老师给你唱赞歌的,不是让佛法给你唱赞歌的。佛法干什么的?就是把我们的差距显现出来。一旦把差距显现出来,我们应该为之欢喜。平常我们都是把这些差距抹杀了、掩藏起来,自己找一些相似的好处安慰自己,我比别人精进哟,我比别人长得庄严哟,我比别人有智慧哟,你总能找到很多安慰自己,说的好听是安慰自己,说的不好听,是欺骗自己的理由。

  我们人之所以修行难以成功,他就是顺着自我的执着,不断地安慰自己欺骗自己,加深自己对自我的染污,不愿意向自我开火,不愿意向烦恼开火,不愿意人家指出自己的缺点毛病,这是我们众生强烈的自我执着,表现在生活过程当中的一些东西。所以非得要认识到这种自我非常非常狡猾。它体现在什么地方?就体现在我们刚才所说的方方面面。当你看到这些习惯于自我的思维,习惯于自我护短的思路去的,这种人再听它也没有什么用,他只能够找到自我的盔甲,像乌龟壳一样,把自己深深地藏在乌龟壳里面。这就艰难哦,你伤不了他,法的武器非常锐利,但是,他的金刚烦恼更坚固(笑)。自我太狡猾了,在我们出家的时候老和尚讲过“人心不死,道心不活。”什么叫“人心不死,道心不活”?就是你围绕世俗人的常态,顺着自我的思路去发展、去增加、去染污、去熏习,这个时候就是人心不死;没有反省精神,没有改正错误的心,甚至他根本就不会认识到自己有这种错误。这很艰难哪,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你看我们今天,讲了这部论以后,有多少人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呢?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应该惭愧呢?有多少人认识到人生的无常一天又一天,把我们修行的岁月一点一点在减少!这种无常的紧迫感生起来了吗?!

  如果听进去了的,他能发现自己的差距,能够随时给自己目标,一旦发现自己差距、自己问题,那就是你的目标。你发现不了问题,你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你射箭你射到什么地方?没有问题你怎么修呢?所以说,我们听了经了,跟随法师去思维,最重要的是能够找出自己的差距,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要把听法当作治病,这就是熏习出离心,只要你把法意烙在内心里面,(比如)你把对治贪心的方法拿到我们内心里面反反复复地思维,你要能够找到它内在的联系,你要找到它是怎么克服这种贪心的,这个时候你对法就有体验,就有受用。在法意的安立过程当中,非常善巧,非常有针对性,要沉入法意,领悟诀窍。内心里不要有别样的想法。要能够欢喜,内心里要生起法意非常珍贵非常有针对性的信心,自我信心很重要。道理是经书上讲的,是法师给你讲的,但是这些道理如何在内心起作用,让你欢喜让你投入让你专注,让你能反反复复地念兹在兹,这个味道要自己去品啊!当你能够品得出味道的时候,那行了,你个人就上道了,就能够深入了,你就能够念兹在兹、反反复复地熏习。哎呀,这个道理太圆满了、太深刻了、太有正知了,当你内心欣赏的时候,欢喜的时候,它才能够有受用。是你内心欢喜的时候,才能得到受用;不是说,你内心不欢喜,这些受用你能够得到。

  为什么呀?再高深再圆满的佛法一定是建立在你的信心基础上,一定是建立在你的欢喜心的基础上。所以说你每天听经闻法,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能不能听进去,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欢喜之心欣赏之心调动起来,那是自己要做很多功夫的。自己不做功夫的时候,你就很难契入。法师还没来,你就开始进入,现在就开始,今天法师要来了,马上就能把我的毛病指出来,然后给我指出一条阳光大道,这样的机会殊胜难遭难遇,我一定能够接受这样的机遇。你开始准备呀!开始祈祷,开始渴盼!当你这样的心运作起来的时候,你发现你那天听经闻法就最容易契入。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心态,听经闻法之前还打打闹闹,内心根本没有收摄过来,对于法师来与不来,自己没有半点高兴的心祈祷的心、恭敬的心难遭难遇的心,这样的心没有起来,所以就像两个毫不认识的人,面对面的也没有多少感觉。所以听经也要得法!你不得法是听不进去的。当你这样了,能够深入了,能够欢喜了,你能随着法师的法意凝聚闻声,这种道理逐步逐步地深入,不要脱离了,耳根就紧紧地系在法师的声音上,内心就跟着这种声音把这种道理、思维紧紧跟随,这样的话才能进入。

  下来之后你还要复习,温故而知新嘛,还要做笔记,还要把法师所讲的这些东西,平时在生活中是怎么表现的,你要逐个找到。对应于生活中的毛病,你的表现,你要能够找到。你找不到这种毛病在生活当中你是怎么体现的,你找不到,修行就没有目标。听了就听了,好玩是好玩,但是没用。那天我们在讨论,说这种“我”在哪里呀?“我”在五取蕴当中,因为你取着五蕴就有我。但是,平时你对身心是怎么取着的,你细致地思维过吗?对身体是怎么取着的,它是怎么表现的?感受又是怎么贪取的?下来,你自己举一反三没有?消化没有?没有。所以说这样听的话,多数就没有多大意义!

  有的时候,法师讲一句话,你台下不知要做多少功夫。但是我们觉得法师讲一百句我们只听进去两句,下来以后不能举一反三,不能消化,这就成问题了。怎么消化?我们说,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你执着它,跟我们带来更多的烦恼,这一句话,但是你要做多少功夫呢?你在色上是怎么贪取的,你要找到你跟别人的不同,你要找到对应于这种道理,你所表现出来的事相,要能够找到。你对色是怎么贪取的?你对感受、想行识是怎么贪取的?所以说,你要是消化了的话,你觉得非常有味道。领会不了法的妙处,是我们听法的第一个难关!所以说我们拿着法本听法师讲法的时候,内心要细致,要高速地运转,能够随着法意,针对自己身口意三业、针对自己生活,你要能够深入进去,你要对照法,看自己这儿有没有,哪儿有没有,所以说,你要知道这里面有紧密的联系的时候,非常的欢喜。没有找到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它,找到之后,反反复复地熏习,你思维一遍有一遍的作用,思维两遍有两遍的作用。

  有的人说:法师啊,修行要怎么样才能快啊?就这样才能快。你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通过听经闻法当下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随着自己欢喜程度、领悟程度的深浅,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程度,你能够发现自己,一点点进步都能发现的时候,是最能生起自信心的,最能够生气欢喜心的。就在这种欢喜之中,你的个体体验,对于法的个体体验,才落实到自己的身心世界中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个时候你感受到了,深切地感受到了,那才是你的法喜生起来的时候!当这种法喜生起来的时候,你有一点欢喜就有一点投入,有十点欢喜就有十点投入,有百分之百的欢喜,你就有百分之百的投入!它是随着你对法的感受、领悟、个体体验这样进行深入的。所以说在学法修行的过程当中,这种个体体验,对法的受用,这个是最关键的!

  如果能面对无量无边的众生父母,面对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我们不隐藏自己的缺点,不将就自己的面子思想,能够无情地向它开火,进步它就来的最快。那天我们还在开玩笑,禅宗大德真的是了不起啊,他怎么了不起?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什么叫直指,他们不懂。我就把禅堂的法器,那个像扁担的法器拿起来,这就是直指。懂不了什么叫直指,然后我说,你趴下,我让你明了什么叫直指。他趴下了,然后这个“直指”“啪”落在他身上,“哎哟,这么疼啊!”这就是直指,直接能够针对你所执着的地方下手,痛定思痛啊,你才能知道你的问题在哪儿。“通者不痛,痛者不通。”你为什么要痛啊?是不是?那是你的障碍啊。

  今天我们学佛也是这样,你学了这些法理之后,要在自己最想不通,几乎要跳水的地方,这些烦恼情境上去反省。针对自己最喜欢的最执着最痛苦的最烦恼的——生活当中的痛苦和快乐最好下手。要在生活当中下手,你正在哈哈大笑的时候,你为什么哈哈大笑?哎,这些地方就是当下的反省!你正在痛苦不堪的时候,“我要跳楼,我活不下去了”,但是你为什么是这样呢?就在这个地方,你来检查自己的症结,最欢喜的你最执着,最痛苦的你也最执着,最执着你最烦恼!欢喜也是烦恼,痛苦也是烦恼,佛法就要在这个地方用功。要用在生活当中去,你就会发现自己快乐的时候它很雍容,它绝不放纵;就是在痛苦的时候,它也有一份清明,并不迷失。就在这个地方,善恶业在生活当中随时都能显现,遇到你欢喜的时候,那是往昔业的显现,那你后面佛理的功夫用上去没有?为什么欢喜?有没有一种反省?有没有一种观照?有没有一种把握?欢乐而不放纵,痛苦而不迷失!逐渐地你发现,你就能从欢乐和痛苦当中慢慢地走出来!能够平心静气地对待一切痛苦欢乐,让自己清净明觉的舍心能够显发。

  你在听经闻法,你在修习法理的时候,要慢慢地把自心能够运作起来。

  从下一周开始,(学习)这个出离心怎么修?这个无我怎么无?在色受想行识当中,让自己随时能提起出离心,提起觉照心,它很关键了,要进入实际观修,要实实在在把这个出离心能够生的起来。我今天给你讲的一些方法,都是比较粗浅的,但是你能够用的起来的话,用这样的心来听法,听法师讲解,一步一步深入,不要落下一节课,这样子对于你出离心的生起,它很有帮助。下一星期一开始就是“静心观法”,结合中士道次第来讲无我实际的观修方法,这就是解脱的一种关键,能不能跳出三界能不能解脱生死,就是这个关键哦。首先来观修人我空,五取蕴能不能放下,在五蕴当中不执取,能够跳出来,它细致地引领你去观修,所以这个法非常殊胜。阿弥陀佛!

  (根据录音整理(心月xinyue 整理))

-----------------------------------------------------------------------------------------------------------------

更多智海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