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七十二集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来源:   作者:慈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七十二集

   录音记录:明忻

  我们接着昨天的文字学习。这一段文字作为第五大门四料简的第一料简,泛明修道延促,欲令速获不退,劝我们就易舍难,就促舍延,不辜负这一生的胜因。

  我们看昨天偈子后面的文字:

  二、依《观经》,九品之内,皆言临终正念,即得往生。

  在净土法门中,寿终往生是一个最究竟的说法,这种说法摄于凡圣——智者自知念念生灭,念念生死对待之念都是最后一念;若是凡夫染著于色身的分断死的执著,那就是色身舍报之时来认取。

  三、依《起信论》云:「教诸众生,劝观真如平等一实。亦有始发意菩萨,其心软弱,自谓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

  我们在娑婆世界这个浊恶世界修法一日胜于他方佛国行道百年,虽知此事,若是信心不具,多有退转之机遇。我们娑婆世界也称进一退九之地。信心对初发意菩萨来说,莫过如一生舍弃杂缘,往生佛土,受诸佛的摄化,常能亲近于佛陀世尊,受佛陀世尊的教言与加持,能于佛法得不退转。

  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往生。以常见佛故,永离恶道。」

  假如我们在得遇世尊所在世之时,有什么疑难,有什么抉择,乘佛威神,能迅速彻底地处理干净。在末世,假如没有传承教言,很多修法是无以认取的,经典很多,修法也很多,但在抉择能用得上力,每一时刻在这个法则能用得上力,这样的机遇并不是人人都很充分具足的。何以故呢?传承教言的断层越来越大,对传承的守护与爱乐的人越来越少,对自身虚妄或虚妄的发明这样的执著的业越来越普遍,所以造成了末世人闻法难、修法难、抉择于法难这种现缘,亲近佛就会远离这些过失。

  四、依《鼓音陀罗尼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

  在法性一如之真实功德相之中,究竟功德说之中实是无过、现、未来说的,实是无一法可得的。在报德显现的业缘中,显现有这种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说。世尊作如是说,我等若如是随顺,就会得现在佛阿弥陀佛的加持。我们做一切事,都是无自性,都是平等的,但在凡夫世间,若休息不休息有差别,若吃饭不吃饭有差别,健康疾病有差别,表现出种种差别。若是对弥陀现在住世的报德认取,就会受到增上的加持,就会表现出它的利益,所谓的无差别的利益与增上。

  差别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也是佛法中最主要的辩识的利益。诸差别是常相,诸差别是真实相,诸差别就是功德藏。每一个差别中皆显法性之真实,法性之具足,差别正是真实功德利益的显现。阿弥陀佛的差别亦复如是,能令众生归入平等。

  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坚固其心,忆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乱,精勤修习念佛三昧。若能令念念不绝,十日之中,必得见彼阿弥陀佛,

  这跟《佛说般舟三昧经》所宣化的教言同出一辙,来鼓励大家一日、七日乃至九十日,欲见阿弥陀佛亲临教诲。释迦佛在世时,示现应化住世取灭相,乃至八相成道之相,示现当然是应众生之业缘而示现,诸佛无来去故,所以是示现于世间,一生垂迹于世间。阿弥陀佛报德身亦应众生之眷念向往,亦能得到现前见阿弥陀佛的殊胜功德与利益,这种修持正是念佛三昧的修持。

  象现在他们在实践一日一夜、几日几夜念佛,见佛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事情,最主要是我们有这种意乐的愿望,这种愿望是很重要的,就是念念不绝的愿望,亲聆世尊的教诲是必然的。

  皆得往生。」

  阿弥陀佛正是无生之相,能令众生消除对待与疑惑,消除众生染著之心。象有的人说念佛见的佛多是冤家对头、恶人变现,实际是跟净土法门的修持不相应的,与教言是不相应的,与往生之誓愿摄化是不一样的。因为没有实践过这样的法,他才那样讲的。现在一些修持其他法门的人都是这样讲的,举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他没有实践这个法,若实践了就不会这样说了。

  因为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大悲的愿力,就是念他的名字,他来垂相示现,乃至说十方诸佛悉皆现前,来证实这个不可思议的功德。因为若这个法没有修持没有实践,或者染著于自身的修持,取相修持,而不是取阿弥陀佛的愿力,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力来念佛启教,那就会出现其它的问题,那也是难免的。若依阿弥陀佛的愿力,依着念佛法门的抉择与修持,不会出现其它违缘。最主要是于这个法不相应的心智或修法会出现一些(违缘)。

  现在讲净土的人多不实践净土,这是比较麻烦的事情。因为这个法不实践,是无利益去说它的,就是我们推导呗。现在社会上我跟许多菩萨也谈论过这个事情,很多人不实践净土法门,就去推导净土法门,结果把佛陀的传承力、愿力、加持力就中断了,然后依自己的想象与推测,对报德修德的差别就多作疑惑,所以对净土法门的修持就不得增上,尤其是取向有情不得增上,多舍弃。

  现在遇到净土法门的实践者多是半途而废的,或者造成一些不相应,舍弃的还是比较多。修着修着,经验或实践到一定的状态,就被一些异教异见所牵制,去学习其它法则。那也是这因缘吧,也是应该的,你要有这因缘也是应该。但净土法门是至简至明的,是很易行的道,因为被世人越来越多的装饰,或者泛泛地推导,令修法的法系混乱,所以修法多不得力。

  要是都能真正站在一个法则上,就象这本书上所要求的那样,念念不舍,或者舍诸散乱,来起修念佛三昧,见佛不是难的事。最主要是我们的抉择问题,是不是这样抉择过?是不是这样实践过?你没有这样抉择与实践过,一定不要轻说或者轻想,也不要随顺别人这种说法,要不然你不愿意实践净土法门了。净土法门有特定的住世教言,有特定守护的经典,或者实践传播的体系。因为我们知道善导大师在他的修行中,多数时间是见佛的,象远公大师也是见佛的,见佛不为魔乱,只是怎么来守护心智罢了,怎么来问法罢了,这还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现在净土法门的实践者,若所依教言不具体、体系不完善,或者不专一去实践,那么很难深入这个法则。净土一法的确是很好实践的一个法则,有易行功高之说。要是依性德理论,虽然好讲好说,但欲究竟的周遍与亲证是比较难的。达摩祖师的教言中说“我法百岁,落于名相。”他是依《楞伽经》来印契的,我们知道达摩祖师来到中国之后,神光印契心智的时候,就是依《楞伽经》来印契的。百岁之后,性教落于名说,因为证不得大善巧力,所谓生命与意识的自由、法性的贴切与周遍,多落于名说了。

  大家言说是十分好说的。今天有居士说这个事情,说善说恶,都很好说,但是作善作恶就不好作。作善有善报,不好作;作恶受苦报,不好作,所谓不好作,就是苦的时候谁也不愿意承受;善,人也不愿意去做,但纵容自己的恶习。法性的守护也是很好说,但真正地去细细地在每一个周遍应守护,要没有一个清净传承的法则,是甚难甚难的。所以念佛,依彰显自性就比较好做,易行,不容易落于泛空。何以故?有报德摄化故。过去说这是一个十分安稳、稳妥的修法。十分稳妥,若悟与不悟,这法门都摄,所以凡圣通往,位该上下。但说性德,若未悟证,但说其名词名相,嘴说的越快,可是利益往往不能真正现前。

  这时代怎么来说,怎么来观察,当然还是靠大家自己。因为我们心智与抉择,他人不可取代,任何人都不能取代。若能取代,我感觉阿弥陀佛早就取代我们了,释迦牟尼佛也早就取代我们了,我们自己抉择的这一个机遇不可取代。无量劫以来,无量的佛出世,为什么不能取代?因为我们每个人还在抉择着自己的生命的延续。若能取代,起码说我是愿意取代大家,一称佛让大家一时都成就,都能照见自性无舍无离。是不是这个样子呢?当然需要我们大家判别自己的善根的成熟、修法的猛利,于法的抉择问题,就是自身的抉择,他人抉择不顶用的,你一下去就不起作用了,一到现缘中,可能就会出现种种你心中所爱乐的东西表现出来了。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佛者怎么来自尊自爱自抉自择的问题。

  五、依《法鼓经》(意)云:「若人临终之时,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

  这在《无量寿经》也是有说的,下辈往生,就是这样的,一生不能弃欲出家,也不能做诸善,但是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愿意往生,不诽谤大乘,这样的人亦得往生,忆念彼国亦得往生,他也不持名号,他也不念其它什么,但是知道彼国,知道取向,亦得往生。何以故?佛的愿力真实不虚故。

  净土所依止的经典有它特定的这种鼓励,或者说信心、法性贴切的给予,实际是顺性说的法则,顺性就是周遍的,摄化一切众生能往生彼国,这是法性,也是法界力,是弥陀的愿力、报德力,神通力、无碍力所现。

  我感觉大家通过这一段时间《安乐集》的学习,不断地念佛,会不断地审思、观察,停止造作我们的思维,来依愿力,依我们念佛之力,或者依法性随顺力,我们会真正来深入这个法则,顺应这个法则。

  六、如《十方随愿往生经》(灌顶经卷一一意)云:「若有临终,及死堕地狱,家内眷属,为其亡者念佛,及转诵斋福,亡者即出地狱,往生净土。

  这完全是可以的,若是有这样的圣福德因缘,人已经死掉了,已经受到地狱的苦报,有家人乃至请诸善知识、有威德者、有善巧者、于法义清晰者为其祈福或者回向,亦能令彼往生极乐世界。往生不是难事,因为我们的业能使我们轮回到六道去,那阿弥陀佛愿力、诸佛的福德回施,也能使我们往生净土,这是很自然的一个因果相——出世入世的因果相。

  况其现在自能修念,何以不得往生者也。」

  只要我们现在能清晰的抉择我们能往生的因缘,抉择于当下,人是没有疑虑的,因为啥呢?法性如是,弥陀报德如是,我们的心愿如是,我们本来是佛,诸佛的果德的回施证实如是,这是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所有的疑虑,我们在观察它的时候,它自然就会消融掉,那怎么能不往生呢?往生的大利怎么能不现前呢?就是所谓的歇心念佛、无得失念佛、无染著念佛、感恩念佛、喜悦念佛,在时时处处莫不是往生的利益现前,莫不是佛的愿力的加持,莫不是佛陀的恩德,莫不是周遍的功德,这样念佛是没有什么畏惧的。

  障碍之说,我们用贪嗔痴、用颠倒心来遮蔽自己念佛,以疑惑心、惑乱心念佛,这样念佛,亦不得安乐。口上念佛,心中散乱,心中颠倒,因为心不相应故,虽口称于佛,实是乱心,用乱心只作远因,不作现缘,现下往生利益不能成就。散心念佛也好,乱心念佛也好,现时虽不能相应,未来因缘必然成就,哪怕是阶段的利益也是不可思议。

  念佛人要抉择于现下利益,专修专念,就甚为方便。

  是故彼《经》(灌顶经卷一一意)云:「现在眷属,为亡者追福,如饷远人,定得食也。」

  给远方人送去饮食,他也得到饮食。

  第七、广引诸经证成:

  如《大法鼓经》(卷下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常能系意,称念诸佛名号者,十方诸佛,一切贤圣,常见此人,如现目前。是故此经名大法鼓,当知此人十方净土随愿往生。」

  “常能系念”,常系意称念,我们是不是这样称念呢?念佛成佛,念佛往生,从因果上来说,从俗谛上说,就是真实不虚的;从圣义谛上来说,那更为方便。若能顺性得见善巧,若顺因果善巧,都能得到安心与一心。

  又《大悲经》(卷二意)云:「何名为大悲?

  大悲,什么叫大慈悲呢?

  若专念佛相续不断者,随其命终,定生安乐。若能展转相劝行念佛者,当知此等悉名行大悲人也。」

  这与《往生论》的教言是十分相应的。我们知道菩提心中若没有大悲心,菩提心是无以成就的。在净土法门的修持中,能转相劝化众生,抉择于往生彼国的这种信念,信愿念佛,是为大悲回施者,是为大悲心成就者。象第五念门,不舍一切苦恼众生,若善、若恶、若无记有情,劝他们来念佛,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回向什么呢?回向诸佛的甚深无碍功德,就是一切众生咸能往生的这样的功德、这样的无碍力,这样是大悲行持者,不为自求,不为自身功德行持者,此人必得往生阿弥陀佛国土,是无有疑虑的。何以故?大悲心成就故。因为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皆是以悲智心而传达于十方,成就的以果酬因的如实的愿力。

  若为自身求往生者,这一类人前四念门的修持,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具足诸往生功德现前的利益,就是入功德的成就,自力的成就。第五门返向往生,把诸佛的功德返回施给有情,令大家同生安乐国,即出功德。不为自身故,不为得失故,不为自身的往生不往生,不为这个的,但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往生彼国,成就菩提。这样的大悲心修持称为出功德修持,就是无染无著的修持,不为自求的修持,直接表达了菩提心的修持。

  是故《涅槃经》(北本卷一九、南本卷一七意)云:「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

  “称佛一日”或“称佛一声”吧,“称佛一口”不太好讲。过去人不敢改经典上面的字,这样写就这样写,下面有个注,有个提示罢了,现在人肯定就把它改掉了。因为大家随便改,改来改去,经典就没有依托了。

  功德过前,不可校量。」

  又《增一阿含经》(卷三四意)云:「佛告阿难:其有众生,供养一阎浮提人衣服、饮食、卧具、汤药,

  过去称为四事供养,出家人一般受这四事功养,过去出家人不捉金钱。

  所得功德,宁为多不?阿难白佛言:世尊!甚多甚多,不可数量。佛告阿难:若有众生,善心相续,

  好比一切众生往生是善心,一切众生离苦是善心,一切众生成佛是善心。

  称佛名号,如一搆牛乳顷,

  “搆”,勾兑的勾,“一搆牛乳顷”,很短的一段时间,勾兑,把它搅拌好,在这个勾兑的过程中刚刚一点点,很短的一段时间。

  所得功德,过上不可量,无有能量者。」

  善心念佛,甚深功德不可思议,闻佛功德名号,可以度众生故,这是一法。这一法与学尽三藏十二部通达一切教理的功德是决定无差异的。

  许许多多有情一辈子也没有接触过教理,就念一佛的名号,念一个真言,念一个心咒,就能成就无上菩提,这是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我们看到很多藏地的人、汉地的人、老人、没有文化的人、不懂教理的人、不懂什么性啊修啊,根本什么也不懂,就是“嗡吗呢呗咪吽”,“南无阿弥陀佛”,大成就的人很多的,很多人都是不可思议的大菩萨应化于世间,显现简单与法义,直指功德藏,因为这法义不在于复杂与简单,也不在于深与浅,但显功德,能令众生成佛成就菩提。

  末世有情,但高攀于法,心羡大法,而不知是法平等,真实功德,法性畅显于当下,各攀于所谓大者。我遇到许多学佛的人,现在拼命在追求:还有更殊胜的法吗?就象六祖大师在逃跑的过程中,慧明问他:“还有什么秘密吗?”因为他本来念佛还不甘心,六祖大师讲:秘在汝边。(编注:《六祖法宝坛经》惠明言下大悟。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惠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我们现在学法的人不断找大,这个人说:“那个人更大,他那个法更大更大更大……”永远没有边际。这样的人不光学不到佛法,分别心越来越强,得失心越来越强,令人热恼,这样得不到佛法的利益。虽然讲的是法平等,心不平等;虽然讲在法尚应舍,但是非法还在取。(编注:《金刚经》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什么叫非法?增加有情的分别心,增加众生的颠倒心。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名号度众生,在末世是最广泛使用的法则,何以故?现在人生命极短,寿命极短,浪费者极多,遇佛法机遇极少,深明佛理的人更少,以三藏十二部经这样的教化的人,能接触这样教化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藏传佛教,以神通力摄化的人也是很多的;以名号摄化的人也是很多的;以相好摄化的人很多的,象很多转世的喇嘛,他就是以他的相好来度脱他们周遍的被施教者,让你看到相好了。象白教的一些教言很简单,把自己的家产供养了他的上师以后,给上师磕个头,就走了,他就不管了,他说我把一切交给你了,他就回去生活去了,死了念着上师就结束了,这是决定能成就的。你说:“就这么简单,这不是骗人吗?”那你要说骗人,我就骗你。但的确有这样的法则,就是观上师本尊而得以成就,就这么简单,磕个头,把供养交出去了,把自己身家性命也交了,那也把未来的果报也交给他了。不知道汉人做到做不到,我不知道,但在藏地有人这样做得到的,他就对上师充满了这种决定的信赖,他做什么他能想到自己的上师,这就结束了,不需要其它东西,就是观上师相好得成就。这在藏传白教传承中,口耳派传承中是有这样的教言的。我很早以前听他们这样说过,他说:“你信不信?”我说:“我信,但我做不到,我传播不了其他人,我感觉当个例子说就行了。”我要是说你见我相好你深刻相信你就成就了,别人说我是骗他的,乃至谤我、也谤佛、也谤法,那我就害人了。

  这四法度众生其中相好度众生,这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法,有简单的教言,有很复杂的教言。象三藏十二部的教言,就是令大家明白种种道理、种种因缘,使大家有一个说教的度脱。象神通摄化根本不需要你什么,就给你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把你召唤出来了。因为在我这一生中,有几次比较大的难缘、违缘中,也都是有善知识以境界力遮护了我一些过失,我感觉到是他们的通力令我的罪业得到了转化,跟修证没有关系,跟自己懂教理不懂教理也没有关系的。我这样说不是混乱大家的,因为佛说四法度众生,这是一切学教、一切修法者应知的,不能偏执一法,这样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前面学过《大集经》四法度众生之说,这是其中一类。

  时间又过了,我们明天接着学习。

返回目录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