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中观宗简介:中观宗 第五节 涅槃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7日
来源:   作者:周叔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中观宗简介:中观宗 第五节 涅槃 

   第五节 涅槃

  佛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成菩提,证涅檠。菩提义为觉悟,涅槃义为寂灭。就是要觉悟绝对的真理而得到生死永尽的寂灭境界。修行既有三乘深浅的不同,因此所得的觉悟也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三种深浅之异。而所证涅槃也有深浅之别。三论宗多说涅槃而少谈菩提,对于涅槃有本有、始有的争执。主张本有的也有多家不同,第一家认为是常之因名为本有。第二家认为本来已有众德,只由妄惑所障而不能修习。第三家以为于无常生死之中即有常义为本有。第四家以为本有而非德,只此常理,名为本有。主张始有的以为由于修因而后得,名为始有。吉藏主张涅槃未曾有无,不可以论本有或始有。修行的过程,是要本乎佛性,依于中道正观引导万行,出生死而证涅槃。佛性与一乘即同以中道为体,涅槃也必以中道为体。此中道涅槃便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非因果可得,亦无处可至。正以诸法清净,未曾生死,亦未是涅槃。但众生由于空倒,便成生死。诸佛欲度空倒生死,开示涅槃。若空倒生死息,则一切皆空,涅槃亦空,非是生死断已而涅槃独存也。至于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也应如此分析。阿罗汉已断烦恼,未来生死已尽而仍余有身体及智识,名为有余涅槃;灭身灭智,累果竟尽,名为无余涅槃。这也是因为众生有烦恼有患累。息此烦恼,而仍有身智,故名有余。身智都尽名为无余。究其实,身智本非曾有,今何从无?只对惑情之有而说其无而已。就大乘的修行次第而言,十信伏见一处住地,十住伏欲爱住地,十行伏色爱住地,十回向伏有爱住地,初地初心断四住地尽,初地以上断十重无明,至金刚心断智障习气而成佛。初地以前受分段生死,初地以上受变易生死,究其实,生死即是涅槃,烦恼与无烦恼无有二相。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