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三集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三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四十三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43

  请掀开经本,一百零一面,第三行:

  【相而非相,色即是空。非相而相,空即是色。相即非相,非相即相,正是如来藏真实义,故曰如来说。】

  这是解释经文后面一句,「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为什么要用如来说,不用佛说?这几句就为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了。一切大乘法皆是世尊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实相就是真实相。真实相不但不容易说,实在我们凡夫也很难体会。我们在大乘经上,对於佛的说法,就是说法的方法,实实在在佩服他的巧妙,不能说的他也说出来了。这个说出来,古大德有个比喻,就像画图画,他用的手法是烘云托月,月亮画不出来画云彩,云彩当中露出一块,不就把月亮显示出来了吗?世尊为我们解释诸法实相,手法很接近这个方法。实相说不出来,旁敲侧击把那个实相烘托出来,用这个方法。告诉我们实相既不是相也不是非相,相是色相,是有相,非相是空。说明真相既不可以说有,也不可以说空,空有两边都不能说,那怎么个说法?只可以说「相而非相,非相而相」,用这种方法说,让我们从这里面去体会。《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在这个句子里头去体会。这种说法,实在讲真的是一个字也没说,一句话也没说,所谓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要在这里面去体会。真正体会得了,所谓「见而无见,无见而见」,「听而无闻,无闻而听」,那你就有点味道了,真正东西你才能够领略几分。前面我们曾经读过,诸法一如。一就没得说,二才可以说,一怎么个说法?诸法是一切法、是万法,万法一如。所以这个「说」,确实有他的善巧,现在人讲技巧。

  「非相而相,空即是色。相即非相,非相即相。」从这里面去显示出如来藏的真实义。《大佛顶首楞严经》里面讲如来藏,如来藏是什么?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就是此经上讲的如来,一如,都是一个意思,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世尊每每就一桩事情说出许多的名相,用意是叫我们不执著,叫我们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这一接触就明了、就悟入。这是佛教学的目标,是让我们悟入实相。禅家讲的是要求我们明心见性,这些方法都是教人明心见性的方法。我们为什么见不了性?实在说我们不善学,佛是善教,我们不善学。佛所教的是两边都不著,我们学的是不著这边就著那一边,一定要执著,这就不善学。所以学几十年,学一辈子都不能见性,都不解如来真实义。过失在我们这一边,佛那一边的确没有过失。我们想找佛的毛病,真是一点都找不到。所以说「如来说」。如来,世尊在本经跟我们解释这个意思,「如来者,诸法如义」,就是诸法一如。诸法一如,实在讲就是净宗讲的理一心不乱,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本经所说的实相。请看底下一段:

  【佛经中常云,性体空寂。因防人误会性体之空为空无,性体之寂为枯寂。故复名性体为实相。】

  这也说明佛为什么使用许许多多不同的名词术语。世尊知道凡夫的大病就是坚固的执著,他要是不执著,说老实话,修行证果很容易,哪里要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用不著。这个病,病根太深、太重,很难拔除,我们要晓得,就是著相,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无量劫来,虽然供养无数的诸佛如来,依然还在六道轮回,还要受这些苦难,原因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尤其是般若 经,若有丝毫的执著,不但不能解义,一定会错解,一定会误会,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性体空寂,大乘经上常说。《仁王经》上讲佛菩萨的果位,用五种忍来标明,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都用忍来标明。显示出世尊的说法,正如同在《华严经》上所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圆融无碍。可是这样说法,当然有一部分人在这个说法里面开悟了,可是还有一部分人听了发生误会,这个真有,不是没有,把佛的意思错会了。

  所以防人误会性体之空,他讲空,空是什么都没有,那叫空,佛说的空不是这个意思。佛说的空是什么都有,不是没有。什么都有,为什么说它空?因为它了不可得。本经末后,从比喻当中说「梦幻泡影」,你们想梦幻泡影有没有?有,不是没有;虽有,不可得。因为它不可得所以叫它做空,不是没有;把它当作「空无」来讲,那错了。性体之「寂」,把它当作枯寂来讲也错了。枯寂是什么?枯寂是死的。而不知道佛法这个寂是活活泼泼的。寂是什么?寂是净、清净,清净到了极处。虽然清净到极处,它不是死水,它是活水,它是流动的活水,活活泼泼,所以它显示出大用无方。十方法界哪个地方有众生求,佛菩萨立刻就感应。我们赞叹观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那个「千」不是数字,如果是数字,千不多,太少了。观音菩萨的感应是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千是表法、表圆满、表无量无边,表这个意思。

  我们也求,求了不感应,天天念观音菩萨,拜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也不来显给你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你虽然有求,这当中有障碍,不是佛菩萨不应,是你自己有障碍。譬如我们白天,天天想看太阳,可是偏偏打一把伞,你永远也看不到太阳。什么原因?你自己有障碍,不是太阳不照你,是你有障碍把它障住了。这个障碍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还是这个东西。所以离开妄想执著,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菩萨,统统都感应道交。为什么不把这个东西丢掉?这个东西害人害惨了,何必还这样爱惜,舍不得把它丢掉!这是佛在经上常说,愚痴,颠倒,可怜悯者!佛讲的这些话,就是说这桩事情,应该要舍弃的,偏偏不肯舍弃。所以障碍你无始劫到今天一切的愿求,你求不到。我们晓得,把这个障碍去掉,就感应道交。「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成佛,这一生都能作佛,你想想看,其他的那都是小事,哪有求不到的,哪有没有感应的?一定要知道去障碍要紧。寂不是枯寂,怕人家看到空寂两个字发生误会,所以又说体性叫实相。

  【实是真实有,非空无也。】

  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那个空有什么难懂?两、三岁小孩都懂。而佛说这个空义,小乘人不懂,大乘权教菩萨也不懂。我们今天在此地懂了没有?好像懂了,又好像不懂,我们今天确实是这个样子。真的要是明白了,你一定入境界。我们今天是似懂非懂,并没有彻底的明了。

  【相是炽然显现,非枯寂也。】

  这个相怎么显现?有体就有作用。相之显现,昨天跟诸位报告了,波动的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这个现象变现出来的。如来果地上一真法界,它动的幅度最低,动得最慢,它那个波动很微小,动得很慢,显示出那个法界永恒不变。在十法界里面,菩萨这个波的振动比佛法界要大,幅度要大,时间要快。声闻、缘觉法界比菩萨法界又要来得快速,又要来得大。由此可知,振动时间最快速、幅度最大的是三恶道众生,三恶道众生那个心念极不平。这个现象,实在讲我们自己要是冷静的去观察,不难发现。不要观察别人,观察自己,自己有的时候心很平静、很清净,起念头的时候也很微细。如果遇到外面环境刺激,或者生欢喜心了,或者瞋恚了,我们讲心跳脉膊那个速度就快,幅度也大,从这个地方很明显的能够体验得出来。在缓慢的时候、平静的时候变化小,就在我们自己一身,当我们心情很平和的时候、很清净的时候,这个变化就小,就缓慢。当我们生欢喜的时候,手舞足蹈,或者发脾气发怒的时候,那个变化就大,人的相貌都变了。这是我们很容易体验得出来的,就是这么个道理,十法界依正庄严,一个道理!

  佛法的行门上,总纲领就是修定。不管哪一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什么?修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都是修禅定。绝对不是说唯有禅宗才修定,现在就有很多人误会,认为不是参禅就不是修定,大错特错!八万四千法门,实际就是讲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什么?都是修定。他用参究的方法修定,我们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定。方法不一样,所得到的效果相同。我们净宗所讲的事一心不乱,就等於禅宗的禅定,禅宗讲得定。理一心不乱等於禅宗里面的破本参,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用的方法不一样,所说的名词术语不一样,实际上一桩事情。教下用止观的方法,密宗用持咒的方法,方法尽管不同,都是修戒定慧。依照那个方法去做,就是戒,戒就是如法,守规矩,依照方法去做,那就是持戒;依照方法去修,功夫得力了,一定就能得定;得定之后能开悟、能见性,是这么一桩事情。所以这个寂不是枯寂,枯寂就变成死定,那有什么用处!不起作用。

  诸佛菩萨表现给我们看的,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大乘经上常用比喻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龙象,就是大象。我们看大象,到动物园去看看大象,所有动物里面,大象好像是在定中,它很稳重、慢慢的。它不像其他的动物蹦跳得很快,好像心不定,象好像都在定中一样,用这个做比喻。诸佛菩萨行住坐卧都在定中,那都是定,可见得那个定不是盘腿面壁,所有一切活动都在定中,都没有离开定,那才叫甚深禅定。《楞严经》上讲的「首楞严大定」,就是这个意思;叫自性本定。这是换一个名词,怕人产生误会。

  【说名为实,显其妙湛总持,常恒不变,虽空而非无也。说名为相,显其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虽寂而常照也。】

  这个解释还是有相当的深度,解释得非常之好,这是解释实相。说到「实」,显示自性妙湛总持;妙湛总持不动尊,也是在《楞严经》上的。「湛」是比喻像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从水面就看到水底,这水清,湛是清净的意思。妙湛是清净到极处!形容我们真心自性。正是六祖见性的时候所说,他老人家第一句话就讲,「何期自性,本来清净」,没染污。我们的自性清净心,现在有没有染污?还是没有染污,纵然堕在阿鼻地狱也不染污,这才叫自性,这才叫本性。从来不染污。染污是什么?染污是一层虚妄障碍住,是一层虚妄,好像云彩遮住了太阳。云彩能遮得住太阳吗?太阳真的被云彩遮住?没有!实在讲,云彩遮了我们眼睛。自性上那些妄想、分别、执著、无明、烦恼,就像云彩一样,所以那个想叫妄想。你要懂得那个妄的意思,妄不是真的,真的那还能去得掉吗?真的去不掉。正是它是个妄,妄怎么去掉?一觉悟它就没有了。迷的时候有,一觉就没有了。般若 是能觉,般若 智慧非常重要。「总持」这两个字的意思,我们用六祖的话解释大家好懂,「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总持就是具足的意思。自性清净心中,一样都不缺;不但不缺,能大师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生万法也是总持的意思。虚空法界诸佛刹土依正庄严,都是这个东西变现出来的。没有变现出来,它具足,它本来具足。因缘成熟显现出来,一切万相能够随缘变现。妙湛总持,而它的性体常恒不变。能变的真心,性体永远不变,变的是它起用;它的作用会变,它的本体不变。这个实,实相两个字,实是从体上说的,真实。「虽空而非无」,体上真的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说它无。为什么不能说它无?它能现相。如果说无,它现相的作用没有了;它能现相。虽现相,它体还是空寂的,这是实的意思。

  「说名为相」,说这个相,相是从现相上说的。要是从前面,前面是《心经》上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相,空就是性。我们要用实相两个字来讲色空,实就是空,相就是色。「说名为相,显其胡来胡现」,这个拿镜子做比喻。我们照镜子,镜子没有东西,空的、干干净净的。「胡」是外国人,中国人从前我们是汉人,外国人都叫胡人,胡是外国人。外国人照镜子,镜子现外国人的面孔。「汉来汉现」,汉是中国人,中国人照镜子,镜子里头现中国人的面孔。「虽寂而常照」,镜子干干净净,绝对不染,它常照,它不是不照。照的时候有,不照的时候就没有了,这个大家懂。如果更深体会一层,原来正在照的时候也没有。正在照的时候,镜子里头何尝有相?如果镜子里头真有相,我们人走了那个相还在,那就真有。人走了之后,镜子没有相。正在照的时候就没有相,你能够体会这一点,你就开智慧了。用这个来比喻我们的自性。

  「经」也有镜子的意思。我们每天早晨起来,晚上睡觉之前洗洗脸,都要照照镜子。我们展开佛经,佛经是一面镜子,照我们的清净心,照我们的真心本性。我们脸上有一块脏的,知道把它洗干净;心里面那些脏的东西,为什么不把它洗掉?心里面哪些东西是脏的?贪瞋痴慢疑恶见都是肮脏的,这是很粗的。微细的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你心里面肮脏的污秽东西,为什么不把它洗干净?还要把它留在那里,这就错了。佛经上也常讲自性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用寂照或者照寂,这些名相也是讲的实相,也是讲的自性。

  【古德说实相,为无相无不相。此说甚妙,极为简明。】

  我们看古大德注解般若 经,像《金刚经》自古至今总有一百多种注解,这是少说的。我们看到古人有个本子,叫《金刚经五百家注解》,可见得注解《金刚经》的人很多,其中不少人解释实相,用这一句「无相无不相」。这个解释很好,实在讲,跟前面解释这个意思相同。无相是从体性上说的;无不相就是现相,就是有相,是从现相上讲的。用无相来解释实这个字,用无不相来解释相这个字,跟前面所说的意思完全相同。此说甚妙,极为简明,简单明了。虽然简单明了,现代人听这句话听不懂;也就是说这句话在从前,那些人当机,现在这些人很难懂。这个说法很难懂,说了他会迷惑,什么叫无相无不相,他不但不能体会,反而生起疑惑。

  【性体本不是相,故曰无相。】

  无相是从体上说的,解释实字。

  【虽不是相,而一切相皆缘起而生。】

  真如本性能随缘,随染缘就变秽土、变六道,随净缘就变净土、四圣法界。四圣、六凡,依正庄严,是真心本性随缘变现出来的,所以它是无不相。

  【无相无不相,正性体之真实相状。】

  这才把它那个真的样子叙说出来。不这种说法,性体的样子的确说不出来。

  【相不相俱离,如来藏之真实相状,如是如是。】

  这句话非常要紧,这才说得真的圆满。说相、说无相、说无不相,都不执著,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它的真实义。你著在无相这边错了,著在无不相这边也错了,如果著无相无不相还是错了,统统不能执著,体会它的意思,决定不能执著。体会这个意思,心里面还有一念体会,那也错了。确确实实要像镜子照东西一样,痕迹都不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里头痕迹不留。不但是过去不留,刚才讲正在照的时候就不留痕迹。佛菩萨的用心,佛菩萨用什么心?前面讲过很多次,用真心,用真心就是这个用法。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一开端,表演给我们看,「入舍卫大城乞食,著衣持钵」,这都是有相,这就是此地讲的无不相。虽然有相,它确确实实那个清净心连痕迹都不染,这种生活就是如来与法身大士的生活。他们生活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食物,人家住在一真法界。他穿的衣服是一真法界的衣服,他吃的饭菜是一真法界的饭菜;我们跟他吃同样的,我们穿的衣服是六道轮回的衣服,吃的是六道轮回的食物。你想一想,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你要真的得一点消息,你就对《金刚经》佩服得五体投地,才晓得《金刚般若 》之妙!这样简单的经文,这么深这么广的义理、形相都显露无遗,这是这个经的特色。你要是得了消息,如来藏的真实相状你就明了,就如是如是。

  【当知佛之说法,原为破众生之执。】

  这是一切诸佛如来、诸菩萨、祖师大德,为一切众生说法的总目标。佛给我们说法用意在哪里?破执著而已。我们众生很麻烦,佛不说法还好,愈说法,我们的执著愈多愈坚固,你说糟糕不糟糕!本来我们只是在世间法执著,佛跟我们一说法,又把佛法执著了,所以佛叫苦、叫冤枉!我们要是执著佛法,不是佛害我们,佛没有心害我们,我们自己害了自己;自己害了自己,还要倒过头来怪佛菩萨,「你害我!」其实佛菩萨没害你,你自己把意思错会了。佛说一个什么,你就执著个什么,这还得了!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在佛法当中修学,真的一帆风顺,知道佛所有一切法破执著的。

  【因偏私故执】

  执著从哪里来的?私心。《金刚经》上讲的我相,有我就有私心。起心动念要为我,所有一切物要想方法把它变成我所有,那就苦了。我所有,就是我们一般人讲患得患失。我所有,真的你能够得到所有吗?假如你要是真的得到所有,不但释迦牟尼佛,所有一切诸佛都要拜你做老师,都要做你的徒弟,你有本事!你真的能在一切法当中,能够得到一样东西,那一切诸佛菩萨佩服你,你很了不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得个什么?你有什么?我听说在新加坡这边的同修,你们买房子有九九年、九九九年,大家都在争这个,不得了!你能活到九十九年吗?已经太长了。不要说九十九年,九年以后的世界,你想到会起什么变化吗?这都打妄想。妄想分别执著,脑子里还有这些东西,这跟般若 完全相反,背道而驰。所以真正的福报没有别的,佛给我们讲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多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那是你积德修福。所以佛在经上常讲,我们佛弟子聪明人要做带得去的,带不去的不要干。那个九九、九九九都带不去的,那打妄想,带不去的,要干真正带得去的。

  你们大家也都常常挂在嘴边,「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什么东西能带得去?业。我们不要带恶业,也不要带善业,我们要带净业。用清净心断恶修善,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带这个业,我们干这个。念佛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断恶?不断恶,怕的是业障现前,往生不了,断恶是消业障。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迷惑颠倒,那就是业障消除了,我们断恶为这个。修善又是为什么?修善是为一切众生结善缘、结法缘。我将来成佛作菩萨来讲经说法,他们都来听,都来得度了。不给人结法缘,你修得再好,讲得再好,跟那些众生没有缘,上台讲经没人听,所以要跟众生结善缘。

  一般人都知道我法缘不错,到哪里法缘都很殊胜。也有法师问我:你的法缘怎么会那么好,能不能教教我?我就劝他布施结缘。不少同修供养我的,供养我的钱我没有用处,一点用处都没有。别的法师拿这些钱去盖大庙,我拿这些钱印经,印经再给你们大家结缘,所以我的缘就结得广。结法缘非常重要,结的这个缘,缘结得深,我将来成佛就度这些众生。我们看到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的数量不相等,有些成佛度得多,有些成佛度得少。什么原因?在因地里面结的缘多少不同,成了佛,度众生也离不了因缘。这就是一定要多结善缘,多结法缘,这是最好的。

  【因执著而愈偏私】

  私心随著妄想执著是愈来愈严重,这个事情麻烦。

  【众生所以造业受苦,轮回不已,生死不休,全由於此。】

  为什么会造业?为什么会受苦?为什么会轮回?都是为了一个「私」字,自私自利。这个自私自利,从无量劫来,把我们真的害惨!我们过去生中不是没有接触到佛法,从《金刚经》、从《无量寿经》,这不必讲太多,这两部经典里面,佛告诉我们的,也就等於佛给我们授记,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我们已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所以论善根福德,有很多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比不上我们,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经上给我们作证。如果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福德,你遇到净土法门,你怎么会相信?你怎么肯发愿念佛求生?你接触到这个法门,你能够相信、能够发愿、能够念佛求生,你的善根福德因缘满了。为什么许多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不肯念佛求生净土?他们要是论善根福德因缘不如我们,这是真的。论断烦恼、论修定、开智慧,我们不如他。这些事实我们也要搞得清清楚楚,然后才知道珍惜这一生的机缘。如果这一生还要贪恋这个世间这一切虚假虚妄的,那我们这一生又空过了。诸位一定要知道,一生空过是不是来生可以遇到?不一定。来生不晓得到哪一道去了。下一次再遇到,可能隔很多生,也可能隔一劫、二劫,也可能隔无量劫,说不定的!所以这个机会很难遇到。彭际清居士讲的没错,这个机会遇到,一次的遇到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无量劫才碰到一次,真的像你们买奖券中特奖一样,好不容易中到一次,不是你今天中到一次,下个月又中了,哪有那种事情!才晓得这个缘太难,太不容易遇到。所以遇到了,一定要珍惜。

  【而世间所以多烦恼、多斗争,乃至杀人盈城、杀人盈野,亦莫不由此。】

  这是讲从小的烦恼到大的杀害。残酷的战争从哪里发生的?都是从自私自利里头发生出来的。

  【故世尊出世救苦,首须破此。】

  佛菩萨要救度一切众生,从哪里救起?从唤醒我们愚迷,从离四相、离四见做起。彻底了解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也是假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能够把这个看清楚了,这种事情看清楚,就叫做看破;不再执著,那就是放下。能够看破、放下,大乘法就不难了,决定不会把意思错解,这一生当中就有成就的希望。我们将经本翻过来。

  【众生所以偏私成执】

  偏是偏见,私是欲望、私欲、私心,造成了坚固的执著。无他,没有别的。

  【由其智慧短浅,没有开智慧。不知是偏,不知是执。】

  不知道!他以为这是正常的。再看看别人,每个人都这样,哪个人不自私,哪个人不自利,别人都是这样的,我这样做没错!别人统统都搞六道轮回,我轮回哪里错了?干这个事情。可见得在这个大环境里面,想觉悟真正不容易。再看看,佛经上这样讲的,要断执著,要断偏私,我看学佛的人也挺自私,不但在家学佛的人自私执著,出家的法师也自私也执著,我这个自私执著有什么错?真正学佛人,不能拿这个来做标准。拿这个来做标准,你这一生又会空过。你要拿谁做标准?拿诸佛菩萨做标准,释迦牟尼佛是个很好的标准。他可以做小国王,他不要、他不干,他有很好居住的生活环境,他不要,他出去托钵。他生活那么苦,一切都舍掉了,世尊给我们做了样子,说到做到。世尊这些弟子也给我们做了样子,也是说到做到。

  再看看我们现前也有一些高僧大德,他们也是说到做到。早年虚云老和尚,人家说到做到。虚老和尚我跟他没见过面,我看过他很多的照片,就没有发现一张照片,他穿的衣服上是没有补洞的,没有发现过。我都注意,照片拿来看看他衣服上有没有补钉,我没有看到有一张他穿的衣服上没有补钉的。他难道不能穿一件漂亮衣服吗?他那个信徒、皈依徒弟太多太多了,连泰国的国王、王后都皈依他,都做他的弟子,那个供养的丰厚可以说没有一个出家人能比得上,他为什么不换一件漂亮衣服穿穿?还是穿他的旧补钉衣服。他那些钱到哪儿去了?我们看了他的传记、看了他的年谱才知道,全都拿去修庙去了。中国大陆许多的寺庙,他建寺庙;寺庙破烂,他去修寺庙。一个寺庙修好了,他又不住,他去找一个修行不错的,找一个法师交给他,他老人家就走了,这就与他没事了,真正放得下,真看破了。虚老和尚一生修多少寺庙,我们都算不清,他一个也没有,这做了样子给我们看。

  第二个,印光老法师,这是我们净宗大德。你看他一生,他穿的、他吃的跟常住完全一样,没有特别给他加菜,他没有小厨房,这是我们的样子。我们看这些样子就对了,不能看别的样子。我学佛之后出了家,我的老师叫我学印光法师,他是印光法师的弟子,以印光法师做榜样、做典型,向他学习,学得跟他一模一样就成功了。印老一生所得的供养,他跟虚老和尚不一样,虚老和尚是从事硬体的建设盖庙;而我们印老法师是做软体的,他印经。他在苏州报国寺里面设了一个弘化社,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佛经流通处。十方所有的供养都做为弘化社的基金,印经布施流通国内国外,他做这个工作。最近报国寺政府发还给佛教,安上法师在那里做这个工作。我希望弘化社能够恢复,还用「弘化社」,老招牌、老字号不要改,但是业务要扩充,老法师从前只是印经,我们现在不但要印经,要做录音带、做录影带、做CD片,把他的事业发扬光大,普利一切众生,我们要干这个事情。

  念念想光大佛法,念念想利益众生,就把那个私的念头打破了。不要想自己,想自己没有好处,人常常想自己,就把自己想老了、想病了、想死掉了。念念想别人,自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谁老、谁病、谁死?都没有,老病死都没有了,因为自己没有了。因为有我,才有生老病死,「我」没有了,生老病死谁去承当?没人承当,没了。如果你还想要生老病死,那就天天想「我」;你不想要生老病死,你把「我」忘掉就没有了。这是《金刚经》上讲的,四相空了,生老病死就没有了,六道轮回也没有了,彻底解决的办法。所以要知道,起心动念都想到自己,这是偏见,不是智慧,执著。

  【佛曰无有定法,以破其偏执之病根。法字,通摄世出世间一切法。】

  佛要治一切众生妄想执著的病,用什么方法?没有一定的方法。有原则、有纲领,原则纲领不变,方法手段是无量无边,没有一定的。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那都是讲方法手段,真的是无量无边;原理原则不变。总的原理原则,在经上常常说的,三宝、三学、三慧,这是总纲领、总原则。三宝是佛法僧、觉正净,这是总纲领。戒定慧、闻思修,三慧前面讲过。菩萨三慧就是一如,就是空有二边不著,菩萨的三慧。本经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就是菩萨三慧,这里头具足三宝、三学。至於用什么方法去修,那方法手段太多了,无有定法。无有定法也破众生偏执。

  【学佛必要修观】

  修观两个字,我们也讲得很简单、很清楚。「观」是观念,「修」是修正;把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修正过来叫修观。

  【以观照圆融之佛理】

  大乘经上所说的,《金刚经》上所讲的,字字句句都是圆融之佛理。所以佛劝我们受持读诵四句偈、为人演说,那个四句是任何四句,跟《华严》里面所讲的无二无别,《华严》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显示出理事无碍,法法圆融。

  【便能转其向来所有之观念】

  我们一向观念错误的,不是正确的,以前这个观念,是轮回的观念、生死的观念,要不得的!生生世世受这个害。今天好不容易遇到如来正法,听到如来为我们叙说真实的境界,我们藉著这个机缘端正自己的观念,把轮回观念改过来。

  【以化其偏执之病耳】

  把我们自私自利偏执的大病化解掉。怎么化法?起心动念想佛法、想众生,不要想自己,养成这么一个习惯。这个方法很好,这是大乘法当中非常殊胜的修行方法,前面讲,大而化之。我执不容易断,小乘破我执,硬在执著上破,非常非常困难。所以佛在经上讲,断烦恼如断四十里的瀑流,四十里的大瀑布一下把它拦住,这样的难法。可是大乘菩萨巧妙,难断,他有方法断,这个方法就是起心动念想众生、想佛法,不想自己,久而久之把我就忘掉了。这个方法的确妙,比小乘法高明得太多了。

  想佛法,知道佛法这样好,世出世间所有法都没有佛法好,佛法真正能救度九法界众生。如何把佛法发扬光大,我们起心动念动这个念头,不要动别的念头。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如何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有缘接触到佛法。印光大师印经的方法,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这是个好方法,印经结缘流通。我们印得多了,当然也有一些人在我们这个道场,此地可能没有,在台北发现过。很多人问我们要经书,一次来都拿几本,一次拿几本,每一次都拿,听说他拿到旧书摊去卖。有人来告诉我,他说:法师!你印的书都被人家偷走,拿去卖了。我点点头,好事!只要有人肯买,肯买他就肯读,那怎么不是好事,好事!不要因为这个事情,我们就不印经,那你就错了。他卖得几个钱,他到我们这里,从我这里拿去送给别人,得一点报酬利润也不错,并不为过。所以我们看到都生欢喜心,我说:你何必那么斤斤计较,心量那么小?虽然人家拿去卖,我听到的时候我很欢喜,我绝对不会说印经以后流通要小心,不要被人骗了。骗佛经好事情,骗别的不是好事情,这是好事情!所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近净宗学会印《了凡四训》,听说一本才一块多钱,成本不到两块。如果你真正是有心想学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省两块钱,你心里就知道这个社会上多一本《了凡四训》,常常存这个心。我在生活上能省就要省,我省一点,这个世间经本就多了好多,许许多多众生因为读到这个经本回头、觉悟了。纵然不能回头、不能觉悟,金刚种子种下去了,将来机缘成熟必定因此得度,这个好事情。何况现在我们做的不只是印经,我们现在做CD、做录影带。因为录音带、录影带保存的期限都有限,不能长久保存,现在科技进步了,我们把它转成雷射激光片,可以能够保存长久,音质不变。我们在生活上节俭一点,做这个功德,这是利益一切众生,我们常常想这个。有同修也很难得,他想买房子,以后想想他自己已经有房子住,买那么多房子干什么!不买房子了,拿这个钱来做这些事情,这个有意义。买一栋房子,死东西在那里,带不去。这一栋房子的钱就可以做很多,你跟多少人结了法缘,这个事情做得有意义,这是真正的好事。这就是我们从这个地方把我们的观念转过来,把轮回心转过来,转成大菩提心,把轮回业转过来,变成菩萨事业,菩萨事业是什么?普度众生,去做这个。把无始劫来坚固的自私自利、我执,把它化解,化没有了。这个没有了,《金刚经》是个标准,那你就是真的菩萨,不是假菩萨。经上说得很清楚,「菩萨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不是菩萨。你现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没有了,可见得你真是菩萨,你是真菩萨,诸佛承认的,那个不假。

  【观深,而后见理深。】

  理是真如自性。你观深,有了深度,见理就深。法身大士有四十一个阶级,四十一个阶级从哪里来的?就是他修观深度不同,深度浅的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观深的就入地,初地到等觉这十一地,观深,见理就深。

  【观圆,而后见理圆。】

  理事都圆融、都圆满,像《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见理深则观愈深】

  这个观是观慧,你的智慧。看理、看事、看一切,看得透彻,看得清楚,看得深,看得远。

  【见理圆则观愈圆,如是展转修习,智慧即展转增明。】

  智慧增长,智慧从这儿来的。大家要记住,千万不能误会,修正我们错误的观念,就从这儿来的。知道自己的观念是错误的,这就是觉悟。佛法讲觉悟,知道自己的想法、看法错了,这就是始觉。能够把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就叫修观。

  教下用功的方法,修行的总纲领,就是止观,修止观。我们净土宗用功的方法是老实念佛,就是用持名。前面讲得很清楚,一般通途方法,修观可以涵盖一切法门,虽然许多法门里头用的名相不一样,但是意思相同。它是用的智心,就是智慧,是从这里下手的;而念佛是从净心下手的,是从清净心下手的。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净念」,念佛是净念,修观是智念。净念比智念还要亲切,这就说明念佛法门比修观好,而且来得容易,容易成就。但是智念能够帮助净念。所以你明了,对於修净念相继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修净念,为什么得不到净念?原因是没有看破,没有放下。智念帮助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使我们念佛得一心,障碍没有了。

  【於不知不觉间,执情渐化,妄念潜消。遣执、断念,妙用在此。】

  只要一直这样去做,什么都不必问,时间久了,自自然然的、不知不觉之间,智慧增长、烦恼减少,功夫在增进,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执是执著,情是感情。感情不是好东西,感情是迷,这个要知道。一切众生受这个害、中这个毒,非常非常之深。以为这个感情好、感情深,多好!六道三途的病根,不知道拔除,还要培养它,你说糟糕不糟糕!

  佛法说到这个地方,有许多初学的人听到就怀疑了,世间人在一起,要是没有情、没有爱的话,这个人生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叫你把情执舍掉,你都恐怖了、都慌了。其实佛讲的话是真话,叫你舍掉虚情假意。你们今天认为这是情执感情,假的不是真的。你要不相信,你看看报纸上天天都有离婚的,天天都有打官司的,最初都是好得不得了;这就说明是假的,虚情假意。他对你怎么再好,你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就没事情了!为什么是假的?他用的心是妄心,他不是真心。真心离念,没有妄念,没有自私,没有执著,那个心是真心。真心里头有真的爱,佛门不叫爱,换个名词叫慈悲。慈悲就是真的爱,不是假的,真心,所以叫慈悲。世间人不是用真心,用假心、妄心,那个心千变万化,所以靠不住,这个一定要搞清楚。搞清楚,你的生活就快乐了。人家要是对你好,晓得假的不是真的;人家对我不好,也不要恨他,假的不是真的,过几天就好了,都不是真的!学佛开智慧就是要了解事实真相,我们生活才快乐、才幸福。

  我们用真心,别人用妄心,不相干。我这一生要出三界、要成佛,他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那有什么法子,让他去搞去,他不肯回头,劝他不听不肯回头,那就让他去做。反正我们跟他结了缘,等将来哪一天他回心转意,再来度他,那不迟!这叫真的爱护他。现在不回头就随他去,让他去受苦受难,苦难到受尽了,觉悟、回头了,那时候再帮助他,这叫真正的慈悲。所以在不知不觉当中,执著、感情都要把它化掉,感情就化成慈悲,执著就变成智慧。妄念潜消,妄想杂念自自然然就没有了。本经的宗旨教我们遣执,遣是除掉,把执著除掉,把妄念断掉。妙用在此,这个地方所说的,把具体遣执、断念的方法教给我们了。

  【多读大乘,以广闻见。静意觉照,领会精微。定慧在其中矣。】

  我们先说这一小段。大乘经不能不读,大乘经怎么读法?诸位一定要懂得要领。先读一种,在一种里面得定,得清净心,然后就可以选择一些大乘经来读。遍读,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有这么多的精力,说实在话也没有必要。为什么一开端不能多读?一开端我们的心是乱的,你读太多,你并不能了解经意。读多了、读杂了,反而会增长妄念,佛这个经上这么说,那个经上那么说,你记得很多,你的妄想执著很多。这就是清凉大师所说的「有解」,解是你广学多闻;「无行」,你没有真正的功夫,没有修行的功夫;「有解无行,增长邪见」。行是什么?我们在这个经上知道了,依照金刚般若 的行是要离相,是要破执、断念,这是行。在净土宗里面,行是老实念佛。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够涉猎一切大乘经?最低限度要到功夫成片。什么叫功夫成片?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绝对没有第二样东西,这是功夫成片。也许有人问:这不就是一心不乱吗?不是,不是一心不乱,是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是见思烦恼断掉了。我们见思烦恼没断,见思烦恼还在,只是见思烦恼不起作用。佛号功夫得力了,心里面所想的就是阿弥陀佛。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心里没有第二样东西。这种功夫给诸位说,就决定往生;不但决定往生,你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所以念佛人,讲老实话,到这种功夫,你叫他去读诵大乘,他不干,他不要读了。为什么不要读?他要想学大乘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跟一切诸佛学。他哪里在这个世间找这种麻烦,不干!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话。

  读诵大乘在古时候的标准,是得根本智以后。根本智,是《般若 经》上所说的般若 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后得智是起作用,起作用是无所不知。「般若 无知,无所不知」,要先求无知。无知说实在话,心清净,先修清净心;因为清净心生智慧,前面不是念过吗?「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清净心生智慧。智慧生出来,你看一切大乘经很容易懂,一看就明了。所以这一部《大藏经》需要多少时间,从头到尾把它看完?三个月足够了。但是你没有得根本智,三年也没有用,三十年都没用。你不相信,你去看看,你从头到尾看,看上三十年,你还是一塌糊涂,你什么都不懂。可见得根本智重要。中国在古时候,无论是出家、在家,教学都从根本智下手;也就是说一定要培养你的清净心。出家人五年学戒,就用五年的时间来培养清净心,读一样东西,不讲解,就是叫你读,用这个方法修清净心。因为你不读经,你会打妄想,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用读经的方法把妄想灭掉。不求解义,只是把经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念到能够背诵,念得很熟。五年之后再听讲,再求解,它是分两个阶段。不是一开头就求解,一开头解不了,没那回事情。

  世间的教学,从前中国古时候的小学,学生从七岁到十二岁,培养他根本智,跟现代的教育不一样。小孩天真,就利用他的天真,小孩要不诱导他,也胡思乱想。怎么办?读书。古圣先贤这些书让他背、让他读,从七岁念到十二岁。差不多在过去像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里面挑选出来的,都背得透熟,都背熟了。天天在读经背书,他的脑子里不胡思乱想。以前那个社会,跟现在社会在教育观念上不一样,方法上也不一样。一般聪明的子弟十三岁入太学,入太学就是听讲解,过去所念的、小时候所念的,这个时候听讲解,他一听就明了,就开悟了、就觉悟了。我们在历史上看,许许多多未成年考取举人、考取进士,成年是二十岁,不满二十岁。不满二十岁考取举人、考取进士就分派到地方上当首长、当知县、知府,他就能够把这一个地方治理得头头是道。现在二十岁的人,他有这个能力吗?因为他明理,他通达人情事理,他有能力治理国家,这是教育的观念跟方法不一样。

  我遇到一个人,十九岁当县长的,是在抗战以前,张陵居士。以后学佛,我在台北讲经,夫妻两个是每天晚上一定会到的,十九岁当县长。这是在清末民初受的老教育,他能把一个县治理得井井有条。现在的教育要回归到从前,已经是不可能!没有法子,唯一的方法就是印光大师讲的,要提倡因果这个理论与事实,希望这个大时代的众生起心动念,要想到确实有因缘果报。你修善因必定得善果,你造恶因一定有恶报。我们在讲堂也讲过多少遍,这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因缘果报的相续相而已,这叫事实的真相。发财有发财的因果,作官有作官的因果,确确实实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何必去造业?印光大师一生极力的提倡《了凡四训》,非常有道理。告诉你,一般普通人决定有命运主宰,只要你有念、有我,有我、有我所有,你就决定被命运支配。哪一天你把我忘掉,我所没有了,你就超越命运。命运不能支配你,就没有了、超越了。只要有我的念头,有我所有的念头,你就没有办法逃过命运的主宰。换句话说,你要遇到一个高明人给你算命,就会算得很准。你要是说无我、无我所,再高明的人都没办法,也没有办法给你算、给你看相,超越了,就是超越数量。

  这是说明读诵大乘要有程序、有次第,不是我们现前就能够做得到的。我们现前读一部经,在一部经上得定,在一部经上得清净心,得智慧就好了,智慧开了再多读大乘。静意觉照,领会精微。这是非常非常重要,要体会经里面的义理,不在文字。定慧在其中矣,可见得读经目的很明显,目的是修定修慧。

  【果能如是,不但修各种功行,皆得自在受用。】

  这是讲佛法里面,无论你学哪个宗派,无论你学哪个法门,你只要抓到这个要领,你都会有成就,都能得受用。不但在佛法当中你得受用,

  【对一切世法,皆得进退裕如。】

  对一切世间法也通达,没有一样不通达。应付这个复杂的社会,应付裕如,你有智慧、你有能力。

  【转凡入圣,基於此矣。】

  转凡入圣的基础在这个地方。基是讲基础,从这个地方奠定根基。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