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慧律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弟子品第三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0日
来源:   作者:慧律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慧律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弟子品第三

 

  《维摩诘不思议经》

  第三卷【弟子品第三】

  经文:【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寝疾于床,世尊大慈,宁不垂愍?

  佛知其意,即告舍利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曾于林中,宴坐树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舍利弗!不必是坐,为宴坐也。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

  「时我,世尊!闻说是语,默然而止,不能加报。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大目犍连:「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目连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毗耶离大城,于里巷中,为诸居士说法。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目连!为白衣居士说法,不当如仁者所说。夫说法者,当如法说: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寿命,离生死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法常寂然,灭诸相故;法离于相,无所缘故;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说,离觉观故;法无形相,如虚空故;法无戏论,毕竟空故;法无我所,离我所故;法无分别,离诸识故;法无有比,无相待故;法不属因,不在缘故;法同法性,入诸法故;法随于如,无所随故;法住实际,诸边不动故;法无动摇,不依六尘故;法无去来,常不住故;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法离好丑;法无增损;法无生灭;法无所归;法过眼、耳、鼻、舌、身、心;法无高下;法常住不动;法离一切观行。唯!大目连!法相如是,岂可说乎?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当建是意而为说法。当了众生根有利钝,善于知见,无所挂碍,以大悲心,赞于大乘,念报佛恩,不断三宝,然后说法。』

  「维摩诘说是法时,八百居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无此辩,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大迦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贫里而行乞。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为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揣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以空聚想,入于聚落,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分别;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非起定意;非住世间,非住涅槃;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是为正入佛道,不依声闻。迦叶!若如是食,为不空食人之施也。』

  「时我,世尊!闻说是语,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萨,深起敬心。复作是念:斯有家名,辩才智慧,乃能如是,其谁闻此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从是来,不复劝人以声闻、辟支佛行。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须菩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其舍,从乞食。时维摩诘取我钵,盛满饭,谓我言:『唯!须菩提!若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不坏于身,而随一相;不灭痴爱,起于明脱;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不解、不缚;不见四谛,非不见谛;非得果,非不得果;非凡夫,非离凡夫法;非圣人,非不圣人;虽成就一切法,而离诸法相,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彼外道六师,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赊梨子、删阇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鸠驮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师,因其出家,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若须菩提!入诸邪见,不到彼岸;住于八难,不得无难;同于烦恼,离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

  时我,世尊!闻此语茫然,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钵欲出其舍。维摩诘言:『唯!须菩提!取钵勿惧。于意云何?如来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诘,宁有惧不?』我言:『不也!』

  「维摩诘言:『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说,不离是相。至于智者,不著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则诸法也。』

  「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大林中在一树下,为诸新学比丘说法。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富楼那!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说法。无以秽食,置于宝器。当知是比丘心之所念,无以琉璃同彼水精。汝不能知众生根源,无得发起以小乘法,彼自无疮,勿伤之也。欲行大道,莫示小径;无以大海,内于牛迹;无以日光,等彼萤火。富楼那!此比丘久发大乘心,中忘此意,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导之?我观小乘智慧微浅,犹如盲人,不能分别一切众生根之利钝。』

  「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令此比丘自识宿命,曾于五百佛所植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时豁然,还得本心。于是诸比丘稽首礼维摩诘足。时维摩诘因为说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我念声闻,不观人根,不应说法。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摩诃迦旃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迦旃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即于后敷演其义,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迦旃延!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

  「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阿那律:「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阿那律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一处经行,时有梵王名曰严净,与万梵俱,放净光明,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几何?阿那律!天眼所见。』

  「我即答言:『仁者!吾见此释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那律!天眼所见,为作相耶?无作相耶?假使作相,则与外道五通等;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

  「世尊!我时默然。彼诸梵闻其言,得未曾有,即为作礼而问曰:『世孰有真天眼者?』

  「维摩诘言:『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

  「于是严净梵王,及其眷属五百梵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礼维摩诘足已,忽然不现。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优波离:「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来问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

  「我言:『不也。』

  「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于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能及,持律之上而不能说。』

  「我即答言:『自舍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能制其乐说之辩,其智慧明达为若此也。』

  「时二比丘疑悔即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皆得是辩。』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罗睺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罗睺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毗耶离诸长者子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唯!罗睺罗!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之利。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罗睺罗!不应说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罗睺罗!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离六十二见,处于涅槃,智者所受,圣所行处;降伏众魔,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恼于彼,离众杂恶,摧诸外道,超越假名;出淤泥,无系著,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内怀喜,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若能如是,是真出家。』

  「于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等于正法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难值!』

  「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阿难:「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我即持钵,诣大婆罗门家门下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难!何为晨朝持钵住此?」

  「我言:『居士!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故来至此。』

  「维摩诘言:『止!止!阿难!莫作是语。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默往!阿难!勿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粗言,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胜者哉?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仁?可密速去,勿使人闻。当知!阿难!诸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为世尊,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

  「当有何恼时我,世尊!实怀惭愧,得无近佛而谬听耶?

  「即闻空中声曰:『阿难!如居士言,但为佛出五浊恶世,现行斯法,度脱众生。行矣!阿难!取乳勿惭。』

  「世尊!维摩诘智慧、辩才为若此也。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弟子品就是说现在有很多人去探望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居士心想:我生病,佛怎么没来看我?佛知道维摩诘居士的起心动念,就一个一个一直派去,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阿难、迦旃延、迦叶尊者、罗睺罗,一个一个一直派去,问这些弟子:你去探维摩诘居士的病。每个人都说:我没办法!因为都曾被训斥过,都讲不赢他,没办法,他是佛再来,怎么讲得赢他?

  弟子品就是佛现在要派弟子去探望他的病。

  【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自己这么想。

  【寝疾于牀.】

  寝就是躺,寝疾;因为他生病,生病,当然这是示现的,示现生病,示现给人看,不是真实的,寝疾于牀;生病躺在牀上。

  【世尊大慈]、】世尊您是大慈悲的人,【宁不垂愍。】您怎么不慈悲来探望我一下,宁不垂愍:怎么会不慈悲,来怜愍我维摩诘,佛您应该来探望我一下。

  【佛知其意.】

  佛是遍三千大千世界的人,大家在想什么他都马上知道。像我现在起心动念,佛一定会告诉我:慧律!榴莲不要吃太多,他一定会这样告诉我,吃了会呜呜叫。

  佛知其意;佛知道他的意思。

  【即告舍利弗。】就告诉舍利弗。【汝】舍利弗,汝就是你,你【行诣维摩诘问疾。】

  就是探望病苦有没有好一点。

  高僧大德说:闲心是莫通。至人就是圣人,圣人的心跟心是相通的,所以,不用讲大家都知道,维摩诘居士是圣人,佛当然也是圣人,圣人跟圣人而言,起心动念马上都知道,对不对?若这样你们最轻松,若这样大家的心念都相通,很轻松,不用打电话,不用讲这么多话。我若起来,我啪一下,我就下来,因为你们都知道我在想什么,就不用讲,讲得苦口婆心。可见,你们没有通达,不知道我在讲什么,还是有劳我老人家一直讲、一直讲,一直、一直讲,还得讲好几年,生病也得起来讲,肚子痛也得起来讲,打喷嚏也得起来讲,没办法!因为你们不通达,我也不通达。

  舍利弗是五百位弟子之上,他智慧第一,佛先派一个大智慧去。所以,如来知道其他人可能没办法,这是表示舍利弗是第一大智慧。但是,舍利弗是第一大智慧,更加显示维摩诘居士的智慧才是惊人。所以,先派舍利弗。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佛的命令没人敢违抗,对不对?所以,佛再三地考虑,不然派舍利弗去。舍利弗第一句话就说没办法,维摩诘居士是智慧无量,不是弟子能够的,而且,过去曾被训斥过,他不敢随随便便去探望他。

  【所以者何。】为什么呢?【忆念我昔】我想起我过去,【曾于林中宴坐树下。】

  注意!把笔拿起来,宴坐就是摄身、心,使它不散乱、不放逸,我曾在林中打坐,摄受身心在那里坐。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喂!【唯.】就是喂!喂!喂!尊者!尊者!

  【舍利弗。不必是坐为宴坐也。】

  不必是坐为宴坐,不必是坐就是说不必这么坐才叫宴坐,不必是坐就是不必像你这样摄身心地坐着,叫做宴坐;所谓宴坐;如如不动叫做宴坐。

  下面开始训斥舍利弗,如何训斥?你注意听!

  【夫宴坐者.】若真正在宴坐,【不于三界现身意.】就是不会在三界内对色身和意识起心动念,【是为宴坐。】

  因为维摩诘居士是证得法身,像虚空那么大的量,所以,他是修无相、空、无愿的,究竟清净的法身之法。舍利弗是二乘人,他是三界内的二乘,当然,境界差很多。

  维摩诘居士为了让舍利弗了解法身才是真正的宴坐,所以就说:不用像你这样坐,不必是坐叫做宴坐。什么叫做宴坐?真正的坐就是如如不动,要像无相法的法身才是宴坐。既然是法身,就不是在三界出现的色身,摄这个身、摄这个心在坐,摄这个心,你现在坐着,是用色身、用意识摄心,在那里,只是暂时得到清净而已。

  舍利弗【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

  小乘的修法,有一个叫做入灭尽定,叫作九次第定。入定之后,他的外表像枯木死灰,不能运用,他怕自己散乱,他没发大心,所以,怕起来度众生,他会散乱,不能如如不动,他不是证得究竟的法身。

  所以,不起灭定就是:不取灭尽定,你不要取,不要执着于有一个灭尽定,同时可以现出威仪,庄严的威仪,不要像枯木死灰那种小乘入灭尽定的威仪。意思是不起灭定,你不要执着有一个灭尽定,同时你可以现种种威仪起来度众生;你不用入灭尽定,同时你可以现出威仪来度一切众生。这才真正叫做宴坐。

  小乘的宴坐跟法身大士的宴坐大不相同,这是完全不同。最起码你是小乘人,你摄身心宴坐,坐在那里,闭上眼睛,不起心、不动念,那是小乘、二乘,声闻跟缘觉在修的。

  法身是无相的,动跟静都无相,动也缘起性空,静也是缘起性空,一切法是空性,动、静都是一如,这才是真正我们要追求的法身。

  所以,就跟舍利弗讲:舍利弗!你不要执着有一个灭尽定,你同时可以现诸威仪,知道吗?这个叫做我们的宴坐。

  【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

  这是什么意思?

  不舍道法,不舍一切道就是所谓通达,清净心、智慧心、菩提心叫做道,当下这个心,念头里摆脱了生死的束缚,充满着智慧跟菩提心;但是,外面是现凡夫事。不舍道法,他没离开他的本性,通达清净法身的智慧菩提之心,但是,他的外表是现凡夫事。

  所以,我才告诉诸位,就算你是菩萨,你的所做所为,也不能离开凡夫的事情,事理圆融,事相跟理体是圆融的,事跟理,理上是无生,事相虽然现智慧,但是以事相来讲,是跟众生一模一样。

  我才向诸位再三劝告,哪一位是菩萨,你根本看不出来,我早就向诸位再三劝告,我们这里哪一位是菩萨,没有一个人看得出来,你们谁是菩萨,谁知道?说不定我这里三、四十个男众徒弟,不知有几位菩萨在这里也说不定,说不定这里的女众,哪位是菩萨来示现,来鉴定师父讲得对不对也说不定。所以,男的叫做菩萨公,女的叫做菩萨母。我们这里的男众、女众,哪个是菩萨,看不出来。因此,我们尽量看人家的优点,减少自己的烦恼,看到人家的缺点就想,这个人说不定是菩萨,这可能是菩萨、是佛,这是佛示现的,不可以看他的错误,这样天底下就没我们的事。

  所以,这位维摩诘居士虽然现在家身,但是终日,每天都与道相应,因为他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

  舍利弗【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

  太厉害了,从《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居士所讲的话太厉害。

  什么叫做宴坐?因为维摩诘居士证到法身、无相,这都是无相法,你看看!不住内;你不要认为我有一个心在控制,不执着有个心,认为我在修行;也不在外,也没有一个色身在打坐,这叫做宴坐。

  维摩诘居士早就告诉过我们:我们的色身是幻宅,我们的色身是虚妄、幻化出来的,怎么能够住在内呢?即使是外面的山河大地,也是因缘和合。

  所以,小乘人就是声闻、缘觉,他为了防止念头不被跑掉,所以,他就控制念头,用压抑的或者是用控制的,系心在内,观照、观照..,维摩诘居士是证悟到能所双亡、究竟无相,所以,根本不用观照。

  所以,意思是说你细心观照内心,内心是不实在,色身是幻化的,凡夫是整天在追求外面,法身大士是内、外平等,外面的山河大地也是空性,内在的色身也是缘起性空,所以,不住内、不住外,当下这颗清净心就是妙用,清净心不着相就是现一切在任何时间、空间,这就是妙用。

  所以说,心不住内也不在外,是为宴坐。

  【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道品.是为宴坐.】

  诸见就是外道的邪见,六十二种妄见就是诸见。法身大士直接观本性,本来就是如如不动。外道没有正知正见,他没有正确的智慧,所以,他修错了,执自己的邪见认为是真实。所以,法身大士见到真性,清净的本性。

  所以,他不离开种种外道的邪见,当下就了解空性。他不舍邪见,也不着邪见,他了解真性没有这些。所以说,于诸见不动,对六十二种邪见保持如如不动,不动就是不住、不执,用这种心来修三十七道品,这叫做宴坐。

  小乘是修观身不净,这里的观念要注意!小乘是修观身不净,不知道我们的法身本来是清净,所以,他见到一个动,色身不净舍掉、舍掉..,一直想要抛弃舍掉这个色身,而取另外一个色身,

  法身大士可不这样,观身当下就是性空,非垢非净;无垢可舍、无净可取,名为不动。这句话就是如此,这就是说没有肮脏的可舍,也没有清净的可取,这叫做宴坐。用这种心来修三十七道品,是为宴坐。

  【不断烦恼而入涅磐.是为宴坐。】

  不断烦恼,因为烦恼当下就是涅磐,烦恼即菩提,所以不用断烦恼。

  你若悟到,烦恼自性就是空,那就是涅磐、不生不灭,进入不生不灭的阶段,你会活得很有意义,你会活得很欢喜心。你的内心从不看轻哪个,你的内心也不曾我慢哪个,你的内心二十四小时都平等法,没有分别,皇帝来也如此,乞丐来也如此,狗来也如此,鸡来也是如此,一切都平等法;除非是菩萨示现要教化众生,就是说示现生气或是责备,这是菩萨示现的,不然,烦恼当下就是涅磐。

  【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

  你若真的如此打坐,这才是佛所赞叹的,所印可,佛所认同的实相的打坐,那叫做平等法的打坐,

  【时我.世尊。】我就是舍利弗,当时的我,舍利弗吓一跳,噢!这位在家人怎么这么行,世尊,我【闻说是语.】我听到维摩诘这么说,【默然而止。】我却默然不语,【不能加报。】这个报是回答,我没有办法回答,被问得答不出话来。这个报不是报应的报。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所以,我不够资格问维摩诘居士的病。因为每次去都被训斥,讲不赢他,没办法。

  【佛告大目犍连。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他是出自婆罗门种。

  【目连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我不够资格去探他的病苦。

  【所以者何。】为什么?【忆念我昔】我过去【入毘耶离大城.于里巷中为诸居士说法。】

  他说法:人应如何做善事,身口意应如何修行,目犍连就是开示这些十善,我们要布施、要持戒。讲一讲都是生灭的有为法的善,目犍连就是如此开示。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谓我言;对我讲,讲什么?【唯.大目连。】喂!尊者!尊者!大目犍连!【为白衣居士说法.不当如仁者所说。】不当就是这样不对,你这样说法不对。

  【夫说法者.当如法说。】

  你叫人要修十善、要布施、要持戒,这样讲是不究竟,这样是不恰当的说法。不当:不恰当;不当如仁者说:你这样说,一点也不恰当。

  夫说法者,当如法说。你既然要说法,应当如法。注意!如法应当与空、无相、无愿相连接,以中道第一义谛、究竟的涅磐,这个叫做如法说。

  意思是说你若教人修十善,但是一定要教三轮体空,不应该说我在做善的这种观念;若教人持戒,要用无相持戒,不可认为说,执着我是一个持戒清净的人,这样又不对了。因为他讲得不够彻底,不与空相应、不与究竟相应,所以,维摩诘居士就训他、责备他。

  【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

  什么才是真正的法?法是无相。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你对人说法没关系;但是,你还存有众生相。所以,法无众生,真正说法不可以存有众生相,你若存众生相,还执着有相,有为的十善、布施、持戒,那是污染清净的真法。你若悟到法,法当下就是没有众生,当下就能离开一切的烦恼,众生有一个自我观念,所以,他会习惯性,执着性偏重,所以,要用空性,让他了解法,法性本来就无众生,不是二乘人所说的“有众生相可断,要断我相”;大乘佛法不这样,大乘佛法当下就是空性。

  所以说,法当下就是空性,无众生,当下就能离开众生的污染跟烦恼。意思是说目犍连讲得不究竟。

  【法无有我.离我垢故。】

  法当下也无有我,无有我相,当下就能离开我垢。垢就是说因为人会执着我见,因为有我所以烦恼就生,离开这个我;烦恼的主体。

  【法无寿命。】

  法当下无寿者相。寿就是生死去来的假名,我们从出生一直到生命的结束,这叫做寿命。

  但是,生本来就是不生,去也实无所去,因为虚妄执着四大、五阴的假体,所以,我们认为有一个真实的生命来出生,其实是因为我们妄想,业力而来的,实在是空性的,是带着业力、意识来投胎的,结合物质的世界,而产生虚妄的世界。所以,我们认为有一个生,色身的寿命尽,结束了,我们认为有个死,这叫做生命;寿者相。

  但是法本身并不这样,并没有寿者相,离开生死垢,离开生死,没有这种东西,因为生死本性是空,本自无生死叫做离生死,这个离就是空,空掉这个生死,本无生死名【离生死故。】意思是说法性本来就没有生命的观念,当下就离开生死的念头;生死是凡夫迷失的执着,才会产生生死的念头。

  【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

  法无有人,人有灵性,草木没有灵性,所以,我们认为有人,有来有去,所以有时间观念。

  但是,法性,法身,佛的法身无有人相,前后际断就是没有所谓的过去,没有所谓的未来,也没有所谓的现在,现在心本身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这都是虚妄连续的错觉,才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前后际断是指时间,意思就是法性如虚空,无所来去,无所过去、未来,现在又当体即空,当下就无不变,不变的事情,所以,没有所谓的人相。

  【法常寂然.灭诸相故。】

  我们若有相,我们就有种种形状不同。

  我们今天就是有相,所以,在座诸位!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是非,为什么有是非?因为众生有相。你的看法跟我的看法就不同,有我相、我见,你的看法跟我的看法就不同,认知度就不一样,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斗争是很正常的,那个人对你很慈悲,不太正常,我们活在这个娑婆世界,有人对你慈悲,这不太正常,这是佛菩萨再来的,我们若走到外面,人家对我们不好,很正常,你就想,他会到娑婆世界,他不是没原因的,所以,我们若到外面要挂一个牌子,不要打我!这很正常,斗争不断,没办法!是非绝对不断,是非既然生,你如何能清净呢?

  所以说,怎么样能够没有是非,从自己做起,把你的心情摆平,用空性、用法身、用无生法忍,完成你不生不灭的本性,将来你进入了本体,你的清净之土就无量无边,因为你现在度量无量无边,你将来所住的世界就无量无边,很简单的道理,一切都是你的念头,你的念头决定你的将来,对不对?有相的世界,你有执着,当然你下辈子出生,就是出生在很复杂、对立的世界。我现在摆平我的内在,别人是是非非没有关系,我永远没有是非,完成了觉悟,心净则佛土净。

  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你不必盼望你将来会投胎到哪里,你不必恐惧你的将来,你死后所住的地方,你现在的意志、这一念、所有的行为就决定一切,要记得师父跟你们讲的话,你现在所有每个念头,就是决定你将来出生的净土在哪里。

  所以,法身是常寂灭、寂然,因为它是无相,灭诸相故。所以,在座诸位!诸佛菩萨如何一直对我们开示,如何修正我们的观念,我们怎么一直无法放下,我们是不是很愚痴?快乐的道理,都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老是要听师父开示, 师父开示会比佛祖开示还行吗?佛、诸佛菩萨,维摩诘居士都是佛再来的,他对你讲得很诚恳,一切法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一切法都是寂灭,是因为你的心起心动念,让你产生痛苦,让我们产生痛苦。

  【法离于相.无所缘故。】

  法离于相,我们有离相吗?我们有离开一切相吗?离相不是跑到深山林中才叫做离相,那也是执相,放弃城巿,执着深山林中也叫做执。

  法离于相是不管任何时间、空间,都无所住、无所著叫做离于相,眼睛所看的都欢喜心,耳朵所听的都欢喜心,无所缘故就是说没有值得我们攀缘之处,叫做无所缘故,这个缘是指执着的对象,无所缘就是法本身就离一切相,意思是一切相不值得我们执着,无所执着;无所缘故。

  【法无名字.】

  因为一切法都产生在语言当中,语言当中就有名相,法的自性是空,实相是无相无不相,当下无一切相,当然也没有这些文字、名字,【言语断故。】语言是安插不上去的,所以,人家说我们好、说我们坏,骂我们、赞叹我们,于我们的空性无碍。我才告诉诸位!悟到空性的人,一切无碍,再怎样都无碍。

  【法无有说.离觉观故。】

  觉观就是我们粗糙的审察力量,法无有说,语言跟实相当然是不离,是不离,法本来就是无可言说,唯佛与佛乃能亲证,诸佛菩萨、等觉菩萨,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法本自是无有说,不可以讲,不可思议的心境境界。

  离觉观,不是你粗糙的念头意识去观照、可以体会到的无所说的实相。这句话意思是说法本自离开一切言说,不是你用粗糙的意识去观照可以观照得出来,叫做离觉观故。

  【法无形相.如虚空故。】

  【法无戏论.】因为是实相,哪里有戏论,真实相是离一切言语,所有的言论都是戏论,实相是【毕竟空故。】妙觉圆境也就是不可思议,摆脱了这些语言。所以,法是无戏论,因为,它是毕竟空。

  【法无我所.】上面是讲无我,现在是讲无我所,【离我所故。】

  我所表示说他身旁的一切东西以为是自我,有个东西,因为,我们对一切法都认为是我所有的,我拥有一切,我所就是我拥有,法是没有所谓你拥有的,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是暂时借我们住、借我们穿、借我们吃的,这世界,这物质的世间,不是我们究竟解脱之处,不是究竟,我们所取之处,是生灭之处,你拥有的一切,也不是真实。

  所以,法无我所,意思是说法没有所谓你拥有什么东西,因为,法本身不可得,简单讲,你现在所有的东西,所拥有的东西,全部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失,你的头发,你的美貌,你的金钱,一切你所拥有的,眨个眼,眼睛一睁一眨就变化,眼睛一睁一眨又变化,你的细胞没有一分一秒停止的,所以,我所拥有的东西,统统是空相,不实在的。

  【法无分别.离诸识故。】

  法是无分别心,因为意识能分别,所以,法、意识是不分别,空性你要如何分别?就像虚空是无相,要如何分别?离诸识故,离开一切分别心。

  【法无有比.】把笔拿起来,比就是所谓的比较,就是所谓的对待法,对立法叫做比,法无有比,法有长、有短叫做比,有善、有恶叫做比,有大、有小叫做比,有男、有女叫做比,有天、有地叫做比,所以,法无有比,因为一切法当体就是空性,哪里有大小、长短、善恶、你我呢?法不用经过比较,自性本空,法【无相待故。】相待就是互相衬托出来,大,为什么他是大,因为我小,为什么他是长?因为我比较短,为什么说我是善?因为他比较坏,所以,长短、善恶都是相待而生,比就是这样子,法没有经过比较、衬托,当体就是空性。

  【法不属因.不在缘故。】

  因为,因当体就是无生,因是对果而言,有因达到果就是生灭。在法的本身来讲,每一个动点都是空性,哪里当作因?哪里当作缘?哪里当作果?

  所以,小乘法,以《俱舍论》来讲,是讲因果的生灭,因缘果报;但是,对大乘的法性来讲,讲到虚空,法性的本体;实相,因缘果当体都是空性。所以说,法不属因,因是有动态性的前后的推论,可以引发成果叫做因,法如虚空,空、无相、无愿,哪一个动点当作因,如果你修因待果,那永远不能成佛。你要因果当体就是空性就完成了觉悟,不离因果,当下就超越因果,所以,法不属因,法不属于因,哪里要当作因,有因就会引发成果。不在缘故,因为诸法是因缘所生,所以,观一切法,法不在缘,缘也是空性。

  【法同法性.】但是法性是【入诸法故。】

  法性是如如不动,都是一种实相,同样地,法性有深跟浅的认同,小乘对法性认知度不够,大乘对法性比较彻底的了解,穷尽法的实相叫做法性,所以,法是同法性,入法性就入诸法故,为什么?因为无一法不空。空来到这个杯子,你也可以说杯子当体就是空;空来到这个桌子,桌子当下就是空;空来到我们这个身体,身体当下就是空,空就完成一切实相。学佛为什么会快乐?今天,我们才能快快乐乐过日子,能快快乐乐过日子,来完成觉悟,不然,我们所过的日子是什么,虚妄、错觉、执着、痛苦、烦恼,累积的烦恼,人是一出连续错误的悲剧,一直到他临命终死亡,人就是如此,连续的悲剧,若听到佛法,哇!太棒!太棒!

  【法随于如.无所随故。】

  法随于如意思是说法,一切时都是不动的真如;无所随故:它不随一切生灭的因缘果,也不随一切所以就是随如。如果不随如就会随一切,因为法自无法,法当下是空性,所以,法是随着空性的真如,所以,它不随一切生灭法而转,这叫做无所随故。

  我们现在都随着生灭法,随处可见,男的有男的执着处,女的有女的执着处,他们无法随于空性的真如,那就是随于生灭的执着,所以,法无相,应当随于空性的真如,不应当随于执着生灭的一切法,所以,法随于如,随于如所以无所随故,随什么?

  随【法住实际.】就是法性、就是实际,法随于如,无所随故,法住实际,也有人说法同如法性实际,【诸边不动故。】诸边不是有就是无,众生执着有,二乘人执着无,有、无都是对立,所以法住实际,法当下就是真如,诸边不动;空、有都不能影响它,就是不能改变的空性,毕竟空。

  【法无动摇.不依六尘故。】

  因为六尘是剎那间、剎那间变化,你的心随着它转是无知。

  所以,法,我们的法性,我们的实际、我们的本性,我们的菩提之性,清净之心,本来就无动摇,是自己虚妄的执着。所以,不依六尘故。

  【法无去来.常不住故。】

  法无所谓的来跟去,来、去是生灭法;常不住,常当体就是空,常不住就是永远不住于过去、现在、未来,法没有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统统没有。

  【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

  刚才我已经讲过了,法是随顺一切空性,法是随一切无相法,法当下就不生灭,无所造作。意思是说你做任何事情产生动念都叫做「作」,你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随一切因缘如何转,智慧常现前,所以无所造作,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没有一切的造作。

  【法离好丑。】

  你看看!我们就是离不开好跟丑,我们现在就是有好跟丑,所以,男的眼睛都色瞇瞇,看到美的想多看两眼,比较美的出来,大家都争相拍照,每个都要她签名。我想不通,像前几天,人家在卖房子,卖房子时,销售房子,房地产在上涨,我上次不是讲过我很有福报,我买的房地产马上上涨,你看看!去请林青霞来,林青霞就来,结果,十成里面,她卖六成出去,为了看林青霞,顺便去买房子,台中是空屋子最多的地方,为什么?都是高雄、台北有钱人去买,买下来就空在那里,富裕是富裕到房子很多,贫穷是贫穷到租间房子都租不到,世间不平等,所以,就看美女林青霞,去就顺便买房子,这老板很聪明,再考虑看看,以后流通处也须要站几位美女在外面,客人!请坐!客人!请坐!说不定有效,生意会做得比较大,客人!请坐!不然,请佛像、录音带,这不错,但是,这是众生相,请个美女,卖房子会比较快,法是离开好丑。

  【法无增损。】

  损就是减,法也没有所谓的增加,也没有所谓的减少。

  既然如此,你今天赚很多钱,也不用很高兴,你今天若赔很多钱,也不用很烦恼,你只要三餐过得去,也是这样过日子,钱放在别人身上,别人也在用,钱放在我们身上,我们也在用。

  【法无生灭。法无所归。】

  无所归就是没有一个目的要往哪里去,法无所归,归到哪里?归无所得。《楞严经》里面讲,归无所得究竟菩提,归无所得;《圆觉经》里面也谈,究竟菩提归无所得。无所得才是真正的法所归,法无所归向。

  【法过眼耳鼻舌身心。】心就是意。

  【法无高下。】就是平等,法无高下,法就是平等。

  在座诸位!维摩诘居士讲这样,讲到这里还不开悟,真的,死掉好了。若还活得很痛苦、很烦恼,真的,死掉好了,人家已经对你讲得很清楚:法,什么是法身?真正的法都是离这些不实在的。

  【法常住不动。】常住不动,真法常住。

  【法离一切观行。】

  法离一切观行,法本无相,离一切观行;离一切观照,能观、所观都没有。

  【唯.大目连。法相如是,岂可说乎。】

  你若说法要如法,这才是法,你所讲的法跟我所讲的法不同,你的是执着法,真正的法是如如不动、不来不去、不好不坏、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无过去、无现在、无未来,无五根六尘、无五阴,无分别心、无因缘、无一切,无我、无我所、无戏论、无形相、无一切名利、无有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如是才是真法。唯,大目犍连,法相是如此,岂可说也,你在说什么呢?

  【夫说法者.无说无示。】

  说法的人并没有真正在说法,无示,他并没有开示,终日说法,终日开示,但是终日无说法、无开示。

  【其听法者.无闻无得。】

  没闻法也没得到什么,自性本来就是空性。

  【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当建是意而为说法。】

  譬如幻士,幻士就是无生而说法,为幻人说法就是不实在的,色身,说法的人也是如此,听法的人也是虚妄。所以,当建是意而为说法,当建,应当要存在这种观念而为说法,一切都是不实在的,没有真正说法的人,也没有真正听法者。

  【当了众生根有利钝。】

  众生的根机有差,有利根跟钝根,目犍连说法不了解众生的根机,若不了解众生的根机,说再多法也没用,没有作用。

  【善于知见.无所罣碍。】

  应该了解诸法,正知正见,要了解正知正见,正法的知见,你就无所罣碍。

  【以大悲心赞于大乘。】

  所以,我们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完成众生的佛道,因此,我们必须以大慈悲心来说法,赞叹大乘法。所以,你若舍离空性而说法,就不是大乘的说法,所以,我们必须以大慈悲心说法,赞叹大乘的空性法,赞叹大乘的实相法,以大慈悲心来赞叹大乘的实相毕竟空法。

  【念报佛恩.不断三宝.】

  因为大慈悲心是诸佛菩萨所建立的,我们若要念报佛恩,必须要以大悲心来建立正知正见的法,以大乘法来说法,所以,我们念报佛恩来开示大乘法,才能不断三宝,因为,你若对众生开示实相法,三宝就会兴隆,众生的善根就不断,【然后说法。】

  【维摩诘说是法时.八百居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太厉害了!

  【我无此辩.是故不任】我没有这种辩才,所以我没有这能力,【诣彼问疾。】去问候维摩诘居士。

  【佛告大迦叶。】迦叶尊者。【汝行诣维摩诘问疾。】你去向维摩诘居士探病一下,问候一下。

  【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我也不够资格去拜访他、向他问好,【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为什么?

  【忆念我昔】想起我过去,【于贫里而行乞。】因为,迦叶尊者是修头陀行,他是婆罗门种,迦叶尊者常常顾虑到穷人,贫民很可怜,所以,若不让他种点福田,下辈子还会很穷,迦叶尊者是证阿罗汉果的尊者,所以,他乞食都是托钵,都向穷人托钵,所以,曾在贫里,很穷之处托钵。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有慈悲心.而不能普。】

  你只向穷人托钵,不让富裕者种福田,你也不慈悲,而不能普,因为你【舍豪富.从贫乞。】穷人有机会种福田,富裕人就没机会种福田。

  【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

  意思是说你若是真正大修行人,平等法一定要顾及,你应该次第乞食,次第是不分贵贱,不分贫富,为了要利益众生,贫穷、富裕都一律要平等,都一律要平等。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应次行就是接着,不可以跳过去,叫做应次行乞食,不可以对贫穷才托钵,他很富裕,他已经很富裕了,不要,这样不可以,这样没有平等心,所以,不可以离开富裕而向贫穷乞食,这样不对。

  【为不食故.应行乞食。】

  注意听!不食是指涅磐,涅磐就不必吃东西,为了涅磐,所以我们才乞食,这太重要了!

  一般人不了解到底什么叫做不食,怎么为了不吃才乞食,既然不吃就不要,不是这个意思,不食就是当你进入涅磐,就是不生不灭,所以,为了涅磐,我们应当行托钵乞食,涅磐就是无生死法,无寒暑,冬天、夏天;寒暑,因为平等法。

  【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抟食。】

  注意听!为了坏五阴和合的假相,就是为了涅磐,为了破除、灭掉五阴的和合假相,为了求得涅磐用这个心,所以,应以涅磐的心,不生不灭的心而取抟食。

  这个抟就是团长的团,一团二团的团,团结的团,这个团,以前的印度,印度吃东西不拿筷子,拿筷子,有的人说拿箸,是中国人才有人拿箸,日本人才有人拿筷子,印度人没人拿筷子,印度人左手是拉屎用的,右手抓东西吃,有的人用右手拉屎,用左手抓,所以,有的人写字用右手,有的人写字用左手,不同。所以,他们吃东西时都捏一团,你若曾见过就了解,捏成一团、一团、..,用拳头捏成金珠子这么大团,弹起来,弹起来听得懂吗?他们弹得很准,台湾人不曾这样吃过,弹下去,飞出去,弹下去,射中鼻孔不能呼吸,他们很厉害,他们按一按,碰!很准!不会弹错,按一按,弹下去,很准!都很准,一抟食。

  再解释一遍,为坏和合相故,因为五阴身都是和合相,我们为了坏五阴身的和合相,当然这就是涅磐,也是为了涅磐,以涅磐的心,所以,我们应该取抟食,这是当时印度的风俗,现在若说抟食没人知道,在中国没有这样。

  【为不受故.】

  不受也是涅磐的意思,为了涅磐,为了涅磐不受一切法,善恶不在、大小不分、空有不别,所有一切全都不受,所以,为不受故,【应受彼食。】我们为了涅磐,所以无受心,不受;一切法不受就是涅磐,所以,我们应该受彼食,为了涅磐,所以,我们应该乞食。

  【以空聚想.】

  涅磐就是空聚想,也是涅磐。为什么要讲这个?因为我们【入于聚落】时会看到很多人,看到你我,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聚落;落就是所谓的城巿、城镇叫做聚落,落就是落下来的落,聚落,所以,这个聚落就是集合的地方,涅磐是空聚落,也就是空掉集合的相,就是涅磐相,凡是托钵到人很多的地方,你应该了解一切都不是实在相,都是涅磐相,所以,我们来到聚落,以空聚相,入于聚落,聚落就是人多的地方,像我们现在的乡、镇;聚落。

  【所见色.与盲等。】

  要注意听!千万不能解释错误,所见色就是说看到一切外境的境界,与盲:跟没有看到没什么两样,就是完全不执着,百不见的意思,百不见、百不闻,一切法不可得,他根本连听都不要听,看都不要看,就是这个意思,所见色,与盲等,见跟不见统统平等,表示他的心不为所动,任何一个境界全都平等;我们眼睛看了会烦恼,瞎子看不到不会烦恼。

  【所闻声.与响等。】

  这个要注意听!声音是刚开始讲话,响是回过来,最后的尾音,无论你听到什么声音,就是等于跟结束一样,没什么两样,因为,你有音声、音响,所以,你就有喜怒哀乐,听到好的、听到坏的,他没有,没有这种产物。

  【所齅香.与风等.】

  风没有味道,表示你闻到再香的味,永远不生心,不生贪着的心,表示不生心,风,风无味,你闻到香味跟风一样,风无味,意思是统统不执着。

  【所食味.】所吃的味道,【不分别。】因为法是无等相,因为你有分别相,所以会觉得有味道,味有好跟坏,所以,不分别心。

  【受诸触.】

  注意!触是指实相,进入证悟实相的境界。受诸触,【如智证。】意思是说我们色身接触到外境,就像触到实相一样的智慧的证明。

  再讲一遍,受诸处,你接受到外境的触,外境有如同触到我们实相的自内证的智慧,受诸触,又如你内在自己证悟到,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你接触到外境好坏,你就是真正的实相,如智证就像你自内证的功夫,自内证就是无漏智、无生智。

  【知诸法.如幻相。】

  知道一切法是虚妄之相,一切法【无自性.】无自性当然是【无他性.】无自性就是在每一个个体上都没有自性,当然就不能推出对方有自性,对不对?当然就无他性。

  比如说师父这个色身,这个色身无自性,这个我相没有,对方也是没有我相,到处都没有我相,哪里有他性?他性是指自性开展出来的。所以,无自性当然就是无他性。

  【本自不然.今则无灭。】

  注意听!本自,把笔拿起来,本自无起,不然就是不生不灭,有然就是有怎么样,有怎么样就是有为法,就是生灭法,不然就是不生灭法,本自无起的不生灭法。今则无灭;不生,本自不然;本自不生,今则无灭,太棒了!太棒了!《维摩诘经》实在太棒了!

  本来就无生,诸法如幻,从因缘而生,法性常空,本来就无生,所以,不然,这个然就是生,本自不生,现在不必去灭它。所以,师父!我很烦恼,麻烦您帮我灭掉这个烦恼。唉!烦恼本自不生,不必灭,本来无缚,何必求解。

  【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

  迦叶!你若能不舍八邪,就是八种邪见,这个在佛学大辞典里有讲,内有色想、内无色想、不净想、一切色想等等,总之,我们知道,八邪就知道了,也没有所谓的八解脱,如果,你不认为有一个八种邪见,而入于八种解脱的话。

  【以邪相入正法.】

  转一个念头而已,邪、正在于心不在于外相。

  比如今天我们称外道,天主教、基督教或是一贯道,回教也好,有一天,他有这因缘,起心动念动一个念头,马上了解,悟到他本来的面目,邪马上就是正,马上就是佛法,正知正见的三宝弟子。所以,我们四月十二日还要办皈依,也有很多外道的人要来皈依,同样,录音带、录像带的影响力可能很大,每次办皈依,每次都客满,所以,现在拜佛的人很多,听说凤鸣广播电台,五点到六点有播我的录音带,我不知道,台北也是如此,播我的录音带我都不知道,现在大家都替我广告,高雄人说有听到,不知是否是真的,不知会不会骗我,我是没听到。

  以邪相入正法,当体就是空性,悟到马上就能入正法,这是我们心的问题。

  【以一食施一切.】

  注意听!以一食就是平等,以一食;以平等的绝对来施一切,这个一食,不是一、二、三、四的一,是平等心,

  【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

  如是食者,离开凡夫、离开二乘的意思,非有烦恼,非离烦恼,有烦恼是凡夫,离烦恼是二乘法,若能平等食者,这是法身之食,所以,佛吃饭就是平等法,行住坐卧都是平等法,我们一切造作都不平等法,所以,烦恼很多。如是食者,无有烦恼,不可以说他有烦恼,也不可以离开烦恼的众生,他是安住实相的食。

  【非入定意.】

  把笔拿起来,这是二乘人所修的,入定。

  【非起定意.】

  根本没有入定,哪里有什么出定呢?

  起定就是出定,二乘人有入定跟出定,法身大士终日食,终日定,没有所谓出入的观念,所以,非入定,没有所谓的入定,也没有出定的观念。

  【非住世间.非住涅磐。】

  因为他大智慧,所以他不执着这世间,因为他大慈悲心,所以不安住在涅磐,因为他常常度众生,所以,你要加几个字——因大智故,非住世间;因大悲故,非住涅磐,这样你就更清楚。

  因为他有大智慧,所以他不执着这世间,这世间是生灭法,他要住什么?一切法不可得,你要住什么?哪一种东西可以给你快乐,你告诉我?永远的快乐,非住世间,非住涅磐,因为大悲,所以不住涅磐,住在涅磐就不出来了,二乘人就是住在涅磐里面。

  【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

  若真正布施的人,真正布施,平等法布施的人,没有大福报;也没有所谓的小福报,既不为益,也不为损,对自己没有益处,对自己并没损害,不为益也不为损,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利益,也没有所谓的损失,没有。

  【是为正入佛道.不依声闻。】

  因为你是平等乞食,自利利他,所以,这才能入佛道,不依声闻道才是真正的供养,所以,不空施福,你这样才是不空,没有白费了布施。所以,你若平等布施,你就得平等报应果报,你就不是二乘布施。

  【迦叶。若如是食.】你若这样吃、这样托钵,【为不空食人之施也。】才没有白费吃人家的信施。

  【时我.世尊。闻说是语.得未曾有.】

  哇!听到这样实在很感动,当时我听到这些,太感动,得未曾有。

  【即于一切菩萨深起敬心。】

  连迦叶尊者都尊重他。

  【复作是念.斯有家名.辩才智慧乃能如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斯有家名就是这只是一个在家人,就有这样的辩才,就有这样的智慧,还能够如此大智慧、大辩才,还有谁不发菩提心呢?斯有家名就是他只是一个在家人,有这样一个在家人,就有这样的辩才智慧,还能够如此的智慧辩才,乃能如是,有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太伟大!

  【我从是来.不复劝人以声闻辟支佛行。是故不任】我不够资格【诣彼问疾。】

  【佛告须菩提。】须菩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须菩提中国话叫做善吉,很善良、很吉祥的吉,弟子当中他是解空第一,了解空理第一,所以《金刚经》就是对须菩提讲的,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想起我过去,【入其舍.从乞食。】入他的房舍,入其舍就是入他的房舍,向他托钵,向维摩诘居士托钵,他不知道他多厉害,若有这种居士,我可能也不敢去托钵,因为,太厉害,他会训斥,我不敢。

  【时维摩诘取我钵]盛满饭。】

  盛满饭之后你就知道,他就开始说法,先盛一钵饭给你吃,就要开始训示了,怎么训呢?

  【谓我言。】告诉我,【唯.须菩提。若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

  你若能在吃饭当中了解平等法,诸法就平等,意思是说诸法平等,你当下若修平等法,你连吃饭也是平等,解脱的意思,维摩诘居士说【诸法等者,于食亦等。】你吃若平等。

  【如是行乞.乃可取食。】

  这样才够资格受人家的布施,因为你是平等法。

  因为,须菩提出生时很富裕,所以,他能了解,富裕人比较我慢,所以,他专门要救富裕人,须菩提了解富裕人不念及世间无常,所以,他不肯布施,因此,须菩提就专程托钵,托什么钵,向富裕人托钵,他不向穷人托钵,他想救济富裕人,我若不救富裕人,接受他们的供养,下辈子会贫穷,所以,须菩提专门向富人托钵。

  所以,维摩诘居士告诉他,不可以,你托钵也要给穷人机会,怎么可以专门向富人托钵,乃可取食,平等法才可取食。

  【若须菩提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

  须菩提,淫怒恚不必断,注意听!不必断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就没有这些,讲断是二乘人,讲不断是法身大士。

  本来就没有这些,因为你虚妄、执着,所以淫欲心不断;因为你虚妄、执着,所以忿怒心不断;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所以你愚痴心不断。

  虽然不断淫怒痴,就是本性具足清净智慧;但是也不以淫怒痴互相,与俱就是也没有这些。因为,法身大士观淫,男女的淫、忿怒、愚痴,都跟涅磐相一样。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修行一切法,从外表上是无法判断的,当下能够得解脱,我们若会听法,其实是很简单的,这就是涅磐。不断、不俱,若能如是,你才能取食,所以,不断淫怒恚,但是,也并没有具足淫怒恚。

  【不坏于身.而随一相。】

  一相就是平等,不坏于身就是万物都平等,是非都洞观,我们的色身就是一相,不用将色身灭掉,我们还有另外一个色身,色身就是五阴身,所以,你不必坏掉五阴身,你就可以平等进入法身,实相法。

  【不灭痴爱.起于解脱。】

  声闻是因为智慧,所以,会障碍,因为愚痴,声闻因为法执不断,所以,会障碍智慧,因此,他还有灭叫做痴爱;大乘没有这样,大乘佛法不灭痴爱,当下就能解脱,起于解脱。

  【以五逆相而得解脱.】

  意思是说弒父、弒母、弒和尚、弒阿阇梨,出佛身血、破羯磨转*轮僧;五逆罪,再讲一遍,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出佛身血就是说你只要拿支针插到佛,佛流一滴血出来,你就出佛身血,第五就是破转法lun僧,破转法lun僧就是恶性攻击、伤害、破坏弘法的法师、僧团,叫做破转法lun僧,因为这会断众生的慧命,宁可破塔、坏寺,不可以破羯磨转法lun僧,转法lun就是要把佛的法身散布到各地。你若把寺庙打掉,罪比较轻,当然也是非常之重,你若破坏人家在转法lun,你的罪是不得了,你若破羯磨转法lun僧,这是无法用一劫、二劫来算,一去就是无量无边的劫,哪里在说法,你破坏,不得了!不得了!所以,人家说法,我们随喜就好,不要去讲人家,如果,他讲的是邪法,那就没有话讲,就训诫他,邪法嘛!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不解不缚。】也不解不缚,本自不缚也不必求解。

  【不见四谛.非不见谛。】

  不见四谛法就是不执着四谛法,但是,也并不是他的心不见真谛,他的心清清楚楚,所以,也不能说他没有真理,他见到了真理,并不能说他不见到真理。不见就是不执着四谛法,也不能说他心中没有拥有真理,就是这个意思。

  不见四谛,非不见谛,并不是他没有真理,只是他不执着。

  【非得果.非不得果。】

  非得果,因为果本身并不是从因而来,本自没有果跟因,本来就是佛。非不得果,对凡夫俗子来讲,讲有得果。

  【非凡夫.】

  因为超越凡夫为非凡夫,因为,凡夫当下就是佛,不二法门,非得果,不能讲得到果位,也不能讲不得果,不是凡夫,当然也【非离凡夫法。】

  【非圣人.非不圣人。】像《金刚经》讲的,佛说圣人即非圣人是名圣人。

  【虽成就一切法.而离诸法相。】虽然成就一切法,但是能离开一切法的执着。

  【乃可取食。】乃可取食。

  【若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

  不见佛、不闻法就是说对你开示,你要以平等法,不可以有法、有佛可求,有法可听,因为一切法都空、无相,你若有见佛、有闻法,就是落入外道法,所以,要说不见佛、不闻法,才是真正的见佛、闻法。

  【彼外道六师.富兰那迦叶.】这些都是外道,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赊梨子.】

  这意思是说维摩诘居士开示须菩提要以平等心,虽然我们出家,但是,我们不可以执着佛、法、僧,虽然他是外道也要平等,才能接受别人的供养,若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可执着我在学佛,不可执着有个外在的佛,所以,不见佛的意思是说不着佛求,自性就是佛,平等就是佛。不闻法不是指不听经、不闻法,而是指不执着佛所说的法,法是用来解脱的,意思是指平等,对一切法都平等。所以,不见佛、不闻法就是不着佛求,不执着佛求,不执着法而求。

  彼外道六师,富兰那迦叶,前面是讲不执着佛求、不执着法求,下面是讲不能看轻外道,意思是说虽然他是外道,但是本性相同。富兰那迦叶这个人邪见,意思是说一切法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如虚空般不生灭,一切是断灭性的空,跟佛教所讲的空不同。空,我们是讲「有」当体是空性;他的主张不是「空性」,应称作「否认」、断灭的空,所以,你在富兰那迦叶旁边写个:勿执着断灭空,这样你会比较了解。

  他的断灭空是什么都没有,没有君臣、没有父子,也没有所谓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类的理论全都没有,他的意思是说这世间什么都没有,如虚空般。

  末伽梨拘赊梨子,在旁边写个:自然外道。什么叫做自然外道?外道起邪见,认为没有因、没有缘,没因没缘,众生的苦跟乐并不是因果关系,自然就如此,出生痛苦是自然痛苦,又没人让他痛苦,他出生快乐就自然快乐,否认因果的意思,叫做自然外道,末伽梨拘赊梨子,叫做否认因果,认为一切自然,他富裕、快乐都没有原因,本来就如此,就是这样子。

  接着,【删阇夜毘罗胝子.】

  删阇夜毘罗胝子外道,这位是说要经过很久、很久的生死,你的苦自然会停,自然会结束,意思是说你的生死自然会结束,反正你要一直受苦,不必用智慧,反正我这辈子受苦,下辈子再受苦,再下辈子受苦、受苦..,三百世、五百世、一千世,受苦之后自然就会解脱生死,意思是教人不用修行,愚痴的受苦,佛是说,你若没有智慧,你永远无法解脱六道轮回的痛苦,所以,他执着于解脱生死,不用修行,反正自自然然地生死会结束,外道,经过生死的结束,苦自然会尽。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这叫做无益苦行外道,无益;没有一点益处。

  比如说他穿粗衣,衣服;穿粗糙的衣服,他不可以穿好的衣服,就是说我要修苦行,他的苦行没有意义,无益苦行外道,不然,就是拔发;拔头发,拔发,每天在..,头发长出来时,就在那里拔头发,拔得痛苦,拔得痛苦表示只要这色身受苦,有一天,就会解脱,只要色身受苦,有一天苦就会尽。所以,修这种苦行无意义,不是用智慧修行。

  接着,就是烟熏外道,烟熏外道就是说火生得很旺,生得很旺,鼻孔靠在那里,熏鼻子,冒烟像是在烧树叶、树枝,烧起来冒白烟,坐在那里很痛苦,冒烟呛鼻,鼻子,让它痛苦,让它受苦,一直咳嗽,这种外道说起来很悲哀,但是,没办法!这有什么意义?你看看!有什么意义,你看,熏烟又呛..,呛一呛,再一直咳嗽,这有什么意义?这样叫做受苦会尽,意思是说只受色身的痛苦,他们认为这样子是消业障,无益的苦行;拔头发,接着,还把头发吊起来,外道的头发都留很长,留到披双肩,乌溜溜的黑发披双肩,现在把它绑起来,这三束,绑得像直升机用的螺旋桨,绑在上面,绑在上面时,用一束似清朝人,清朝的小李子,喳!甩到后面,他将那束绑起来,绑起来,绑起来之后吊在那里,吃苦承受露水,不吃、不睡,表示这个肉体受苦,灵性就会得解脱。

  无益外道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吃苦要吃得有意义,无益的苦行,对生死毫无助益。

  【迦罗鸠驮迦旃延.】

  迦罗鸠驮迦旃延,如果人家问他:这有吗?他就告诉你:有!这杯子有吗?告诉你:有!待会又有人问:这杯子有吗?没有!有跟无都没有一定的标准,会搞不清楚,叫做有无外道,亦有相亦无相,诸法也有也无,反正他也搞不清楚,这个也有也无,亦有亦无相;外道。

  这跟我们所讲的不一样,我们所讲的亦有亦无,佛门的意思是说不着于有、不着于无,他不是,他说这个有,一下子又说这个没有,他自己没有定论,跟我们透视般若的智慧实相不同。

  【尼犍陀若提子等.】

  罪福、苦乐都是源自前世,所以要偿还,这辈子修行不能中断,这六师都是起邪见,起邪见。接着是裸形外道,这个也叫做裸形外道。

  最后这个尼犍陀外道,是指出家;外道出家的总名,就跟佛教所讲的沙门相同。

  尼犍陀外道,跟我们现在的宿命差不多一样的外道,就是说苦跟乐都已成定数,你修行没用,你一定要受果报,反正,你不能转,就是宿命外道。所以,他现在修苦行没有用,享乐也没有用,反正都一样,他不拘形式。裸形就是我们以前所讲的裸奔,反正他觉得没什么,反正都是天注定,宿命外道没差别,有穿没穿都没差别。

  所以,六师外道都是邪知邪见,这六师外道都是邪道,不正见,所以,他就说:须菩提!你若是知见不正,若不能达到平等,就跟外道一样有所著,这六师外道,就变成【是汝之师.】

  【因其出家。】知见不正确。

  【彼师所堕.】

  我们能够预测,六师外道,彼师所堕,因为,你若不能正邪一如,以平等心来看,因为,六师外道不能平等法界,不能平等一切法,所以,六师外道一定会堕落,彼师所堕,【汝亦随堕。】所以,你若出家不见佛、不闻法,乃至六师外道平等一如,不受他影响。

  【乃可取食。】

  你就够资格接受人家的供养,所以,这段就是这样,意义不是很明显,因此,这句话最大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不见佛胜于六师外道,你就是真的出家人,与六师外道一如,不坏异相,六师外道是外道,清清楚楚就好,不为动摇,也就是慈悲喜舍平等法,乃可取食;才够资格受到信施的供养,不要说你出家就表示你很清高,但是,对外道你不能平等,这还不够资格受人信施。

  所以,这段就是说如果你能不见佛,胜于六师,表示佛、外道统统一如,这样就真的进入真空状态。

  【若须菩提入诸邪见.不到彼岸。】

  注意听!这段不容易了解。

  入诸邪见就是说我们来到邪见当中而不迷于邪见,不着于邪见当中,而且,我们也没有所谓的到达彼岸,不到彼岸就是..,彼岸就是实相岸,实相的法,也没有所谓实相的岸边。

  所以,这句话意思并不很清楚,整句话应该是如此:实相是正法,邪见是恶法,若须菩提,如果你能用平等的心,自性平等,你来到邪见之处,不被邪见所迷惑,不执着于邪见当中,如果你来到悟到实相的道理,而不执着你到实相的彼岸,也就是连实相的执着都没有,那就邪、正一如,所以,入诸邪见,不着于邪见、不迷于邪见,也没所谓到实相的彼岸,邪正一如。

  【住于八难.不得无难。】

  住于八难就是说众生入邪见,一定会出生在八难,但是,不得:也无所谓的无难,这句话意思是说你来到八难,住于八难,你生长在八难当中,如果,当处了解它是邪见,悟到邪见就是空性,不可得,这是不实在的,错谬的邪慧,马上转成菩提,你安住于八难,你有所悟道,平等性空,转烦恼为菩提,八难当下解除。

  不得无难:就是也没有所谓的无难,难是对无难讲的,无难是对难讲的,你还执着于我没有灾难也是执着,安住于八难当中,当下悟道,安住在八难当中,当下悟到实相,心中也不执着我现在无难,没有灾难,没有在八难当中。

  【同于烦恼.离清净法。】

  注意听!悟到恼跟非恼,恼就是烦恼,清净法就是没有烦恼,所以,这句话意思是说,同于烦恼;跟一切的烦恼众生,你悟到烦恼就是菩提,但是,你心中也没有清净的执着,你也没有所谓的清净法可得。同于烦恼:当下悟道即是空性,更没有在烦恼里悟到,觉得有个清净法,所以,离于清净法,不落两边。

  所以,同于烦恼,离开清净法的执着,这句话意思是说学佛的人善恶平等、男女平等、大小平等、正邪平等、一切天地平等、烦恼菩提平等,这才是究竟法,这叫做不二法门。

  所以,同于烦恼;悟到烦恼当下就是菩提,就是清净,不用离开(烦恼),另外还有一个清净法,也不要执着有一个清净法,所以,离于清净法,你若想得到清净法,又会变成污染法。

  【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

  意思是说你有能力得到无诤三昧,无诤三昧就是随顺法性,不斗争,因为达到空法,所以你就没有斗争,我们的本性就是这样,你得到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也有这种能力,内心既然无诤,外表当然也无诤,所以,一切众生跟你相同,照理讲,他也可以得到无诤三昧之定。言外之意就是说须菩提,你不可以自认为很行。

  你若自认为很行,【其施汝者.不名福田,】

  如果,你自认为有空性、无诤,而众生没有,就是不平等修行,这样所布施给你的,就不叫做福田,因为你有差别心,你有高下心。

  所以,你若自认为有空性、无诤三昧,照理讲,这些众生都有,言外之意就是你若自认为很行,布施给你的就不叫做福田,不能平等法,不能入不二法门;要认为平等、空相、无所著,所以,你若依平等法,这样布施给你才叫做福田。

  所以,你若自认为有空性、无诤,傲视众生,这就是在隐显当中,有一点责备、有一点教化,如果你有这种观念,布施给你不名福田。

  【供养汝者.堕三恶道。】

  为什么?还是生灭法,你种到福田,来世不修行,你又堕下来,那跟邪知邪见没什么两样,你不入、不得平等法,你不入平等法,【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你跟魔,众魔就是四魔,作诸劳侣,魔都会让众生疲劳,侣就是伴,作为他们恼乱众生的伴侣。

  【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

  你若自己有差别心、分别心,跟众魔都一样一手出来的,共一手;共同携手合作,作诸劳侣,你同样是魔,因为你的分别心不断,你不要以为你修空性,就自认为很行,要平等法(才行);你跟众魔及诸尘劳的众生,等无有异;没什么差别。

  【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

  对一切众生而言,跟有怨心而没有平等心一样,等于说对一切众生而言,亦如有怨心,没有平等心,同理,所以,你要怎么样?

  【谤诸佛.】

  这个谤不是诽谤,这个谤就是破除诸佛的执着,你不要想你在修行,不可以,你若执着你在修行、你在求佛道,也不平等,自性不可求、不可得,

  【毁于法.】

  也是不执着,这个都当作动词用,毁于法就是说你也不要执着你修清净法,自命清高,

  【不入众数.】

  众数就是僧,不入众数就是也不执着有一个僧,你若能不着诸佛之求,毁于法;不执着诸法的驰求,不入众数就是僧团,也不着于所谓的僧,因为你自性本自具足,你就开悟平等,所以,经典要看正确。

  【终不得灭度。】

  这样,你就不能入涅磐,这意思是说你赞叹佛、诽谤佛,或是赞叹法、诽谤法,赞叹僧、诽谤僧,对一个不二的大修行人来讲,全都平等,赞叹不异诽谤,诽谤同时就是赞叹,为什么?谤就是自性本空,赞叹自性也是本空,对于大修行人来说都是如如不动。所以,《维摩诘经》,若没人开示,说真的,真的没办法,绝对会误解。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

  你若能修行修到邪正平等、冤亲平等、佛魔一如、善恶不着、内外不住、大小不拘,你就是进入平等法,我们就知道要如何修行。

  全世界都没恶人,对诽谤我们的,我们也欢欢喜喜,佛、魔一如,誉、谤等心,誉就是赞叹,谤就是平等,意思是说我们永远不要动念头,就直接进入清净本性的平等,这才是真的涅磐,不受到影响。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你若有这种平等心的功夫,可以取食,不然,你也只是一个让人种福田以后,还是堕落而已,相同。

  无善可求也无恶可舍。

  所以,须菩提遇到这事,【时我.世尊。闻此】我听到这样,【茫然。】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茫然;不知如何是好,讲不赢他。

  【不识是何言.】

  我不了解他现在在讲什么,怎么教我要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怎么讲这样?他的意思是平等,但是,须菩提是二乘人,所以,不识是何言,根本不了解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知以何答.】我不知如何回应,吓一跳,就将钵 【便置钵】钵,把钵放着,连钵都忘记拿,吓到连钵都忘记拿。【欲出其舍。】

  【维摩诘】居士是佛,【言。唯.须菩提。取钵勿惧。】不要怕,讲不赢他,不要怕,来就不要怕。

  【于意云何。如来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诘.宁有惧不。】

  这段没人看得懂,我讲一遍你就知道。

  你的意思是如何,如来就是佛,所作化人;如来所要做的工作是度化众生,如果,释迦牟尼佛用这种方式问对方,难道对方会怕吗?你怕什么?

  再讲一遍,于意云何,如来就是佛,所作化人,如来有善巧方便度化众生,若以是事诘,这个诘就是问,问对方,如果释迦牟尼佛也像我这样问对方,以这样的方式问对方,宁有惧不;难道对方也会怕吗?

  【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诸法.如幻化相。】维摩诘居士说一切诸法都是幻化,【汝今不应有所惧也。】

  【所以者何。一切言说.不离是相。】

  注意!把笔拿起来,是相就是幻化相,一切言说,不离幻化之相,意思是说你所有讲的是幻化,听的也是幻化,有什么畏惧呢?不实在的。

  幻化若记起来,二十四小时生活上都用得着,你若很痛苦时,唉!我怎么可以被幻化的世间所骗,对不对?若人家讲很好听的话,赞叹你,你就说:言说不实在,这都是幻化的,人家若诽谤你,这都是幻化不实在,写封信骂一骂你,你也一样,这是幻化,文字不实在,所以,一切言说,不离是幻相,幻化之相。

  【至于智者.不着文字.】

  若有智慧的人就不执着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

  【文字】以本性而言,它是离开文字的执着,文字是【性离.】因为,法不可取,文字相当然就离,因为文字是虚妄的假名,智者不着;有智慧的人不执着文字,【无有文字.是则解脱。】不可束缚在文字里,文字就像我们现在的报章杂志,流言的报导,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要受到报章杂志、信件的影响,这都是假相,你不了解真相是什么,也不容置评,不束缚在文字,所以说解脱也。

  【解脱相者.即诸法也。】

  名相是产生在法,法生是因为名,名既然解脱,诸法就解脱,刚才就讲过诸法如幻,当然就没有文字的执着,了解文字是空性,就了解诸法的真理。

  【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

  不得了!法眼净就是证初果阿罗汉,

  【故我不任】不够资格,【诣】就是拜访,【彼问疾。】我不够资格向维摩诘居士问好。

  【佛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你向他问疾,探病一下,富楼那是辩才第一,弟子当中是辩才第一。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大林中.在一树下.为诸新学比丘说法时。】当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富楼那。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说法。】

  注意听!你应当要先了解,人心就是要了解根器,你要先入定观照众生的根器是什么根器,意思是说大根就说大法,小根就说小法,之后再说法,你乱说法,胡乱讲,对不对?大根器说小法,小根器说大法。

  【无以秽食置于宝器.】

  这个宝器就是大乘,秽食就是指小乘,你不要把佛法,这么宝贵的..,根器这么利的人,讲一些不清净、不究竟的法,无以秽食;肮脏的食物装在宝器,意思是说可惜,秽食充饥是小乘法,无上的法宝是指大乘的法器。你要先观察长者的根机,不要拉了就随便乱讲经。

  我们度众生也是这样,有的人度众生也是这样,不管他的根机深、浅,一直讲下去,人家接受不接受是其次,一遇到人就要送录音带、念珠,念佛,你要念佛,待会人家丢出来,咻!飞出来!自己直摇头。

  所以,度众生要先了解根器,所以,要有渴望求法的心才度他,人家若无心学佛,你度他做啥?我认为没什么意义。

  【当知是比丘心之所念。】

  要知道比丘到底在念什么,他需要的是什么。

  【无以瑠璃同于水精。】

  注意听!瑠璃是很贵重的东西,就是无上的大乘法。瑠同于水精,水精是很贱、很便宜,是小乘人,将瑠璃当作水精,很糟糕!当知是比丘;你要先了解比丘,他到底要求什么法,你将贵重的瑠璃当作水精来看待,意思是说你要先了解我们念头的根本是什么,他是大乘或是小乘。

  【汝不能知众生根源.】你不能了解众生的根机,【无得发起以小乘法。】你不可以用小乘法,你不了解这几个人是大乘根机,要说大乘法,而你对他说一些小乘法。

  【彼自无疮.勿伤之也。】

  彼自无疮就是说他本来就无疮,你为什么要为他开刀?

  很厉害!很会讲话,他没有疮,你偏要为他开刀。

  体慧法师很慈悲,我在南普陀,有一次生病,人不舒服,正中午,带我到顺天中药房看病,我很感谢他,他知道我生病,有时候我又好好的,他有空就问:慧律法师!走,我带你去看医生。我说:我没病,看医生?我想没事多少看一下也好,真糟糕!热心到连别人没病也要带他去医院,真糟糕!

  彼自无疮,勿伤之也,意思是说他本来就无疮,你要为他开什么刀,不要伤害他,意思是说他是大乘人,你怎么可以用小乘法伤害他?这用意就是这样,彼自无疮,他是大乘法,他是大乘根器的人,你怎么可以用小乘法去伤害他,他不得力。

  【欲行大道.莫示小径。】

  小路叫做小径,你若要走大道,你就不须告诉他小道的方向让他走,你直接告诉他大道就好。

  【无以大海内于牛迹。】

  这个内当动词,是注满,把它注满,牛迹就是牛的脚印,这头牛踩下去,脚印也只是一点范围而已,你将一大片大海的水,灌入牛脚印,根本行不通,知道意思吗?无以大海内于牛脚印,你将大海的海水那么多,灌入牛的脚印里,牛的脚印一点点而已,意思是小乘根本一点点就足够,大乘法是尽虚空遍法界。

  【无以日光等彼萤火。】

  萤火就是晚上的萤火虫,一点点,一点点光,牠呼吸,吸气有一点亮度;你就说此光亮跟太阳一样,太阳就是表示无上的菩提之道,大乘,无量无边的华藏世界的法,而小乘人就跟萤火虫一样,跟萤火虫相同。所以,我们不能混在一起。

  【富楼那。此比丘久发大乘心.】这些比丘长久都发大乘心,【中忘此意。】只是暂时没有提起正念,可惜!他忘掉了,你只要再对他提示一下,他就又能恢复。所以说,富楼那!这些比丘大家都发大乘心,但是,中间有隔阴之迷,有一点点忘记,【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导之。】如何,怎么可以用小乘法教他。

  【我观小乘智慧微浅.】小乘人没什么智慧,【犹如盲人.】瞎眼的人,【不能分别】不能了解,分别就是不能了解,【一切众生根之利钝。】小乘人就像瞎子,不善于观察众生的根器。

  【时维摩诘即入三昧。】入定,【令此比丘自识宿命.】让他了解自己宿世是修大乘根器,【曾于五百佛所植众德本.】大家都回小向大, 【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得到本来的面目,就是明心见性,还得本心,本来就是佛。

  【于是诸比丘稽首礼维摩诘足。】

  注意哦!现在看到这些比丘顶礼维摩诘居士,有一些在家居士也让出家人顶礼,有啊!也有人这样,也有比丘、比丘尼向在家人顶礼,少数。我是如此劝告诸位,你今天若是维摩诘居士,没有话讲,就一个而已,自古以来,到现在只有一个而已,包括台湾的高僧大德,我们所看到的,他虽然是一位大居士,他也很尊重法师,我有一次,七点多一点,跟广化老和尚到台中,本来要回南普陀,说:师父!不用!我们李老师正好在讲经,我们到慈光图书馆听他讲《华严经》,当时,老和尚身体不舒服,但是,他也很久没见到老居士,走吧!我说:好!我们走。他撑着拐杖,我就扶着他,进去之后,马上安排另外一张椅子、桌子,我们俩另外坐,老居士讲经以前先礼佛三拜之后,马上向老和尚顶礼,之后再上台,我才发现到,一位这么伟大的在家居士,原来就是很恭敬三宝,今天道业才会成就,论年纪是八、九十岁的人,论德行老居士是一位不得了的人,却因为他是在家居士。所以,我们在这里不要以维摩诘居士的例子来涵盖一切,讲经第一天我就跟你们说了,你要记得,你不是维摩诘,回去最好要写几个字:我不是维摩诘。挂在这里。

  因此,于是诸比丘稽首礼维摩诘足。这就是尊重他的法,当然若遇到这种在家居士,我们也可以向他顶礼,很惊人!这人就是佛了。

  【时维摩诘因为说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

  因为维摩诘居士说法,所以,他得不退转。

  【我念声闻,不观人根.】就是不观照众生的根机,【不应说法.是故不任诣彼问疾。】所以,我不够资格。

  【佛告摩诃迦旃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迦旃延能胜九十六种外道,所以,摩诃迦旃延是专门降伏外道的。

  【迦旃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我不够资格,【诣彼问疾。所以者何。】

  【忆念昔者.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忆念昔者,佛为诸比丘简单说法,佛常常说有为法是无常、苦、空、无我,无为法是寂灭不动。

  【我即于后敷演其义.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

  无常义就是无常的道理,苦义就是苦的道理,空义就是空的道理,无我就是无我的道理。寂灭:大乘寂灭的道理。之后,我就按照佛的意思为他们说法,讲无常、苦、空、无我、寂灭。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这样不可以,意思是说你对实相法根本不了解,你用生灭心,实相法是不生不灭,你要证得不生不灭的实相,才来讲实相法。

  所以说,心是什么?心是迷惑所感应来的,行者就是何也,行者是什么,造用之名,不可用生灭心的造作,生灭心行,这个行就是造作,你造作生灭法,怎么可以说实相的道?有形就有影子,有相就有生,无形就无影子,无相就无生。但是,心是随事相而转;行,他就会造作,见法是生灭,所以你的心有生灭。你若悟到法是不生灭,当然你的心就不生灭。

  迦旃延听到佛的无相,以为法是有生灭之相,所以,影响你的心,你的心也是生灭,实相是很深奥,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法,你用生灭心来讲实相的不生灭法,这样不行。

  所以说,如何以生灭心来说法,这样不对!

  【迦旃延。诸法】;一切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

  这句话很重要!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才是真正的无常义。

  因为无常义就是空性,空性就是不生不灭,所以,你要了解无常就是不生不灭的涅磐,你一直误认为有生灭、生灭,这样不对。

  意思是说迦旃延尊者!诸法是毕竟空性的不生不灭,这才是无常义,不是你用生灭心讲无常,这样不对,噢!不了解。

  【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

  五受阴就是色、受、想、行、识;洞达:如同空一样的清清楚楚了解。

  什么是真正五受阴的色身?空无所起,五阴身当下就是空性,这才是真正的苦义。意思就是说苦无苦自性,这才能讲苦,如果苦有自性,永远不能成道。你讲这个苦不能透彻的显示实相的道理,你只说世间是苦,但是,你要了解苦无苦性,苦当体自性就是空,空就是空无所起。你若要对人讲苦的道理,你一定要让他了解,它是空性的五阴身,空性的五阴身当下就是实相,这才能讲苦。意思就是苦一定要会归不生不灭的无所起,才能显示苦,意思是说苦当下也可以究竟解脱,你若说苦有自性,苦一定是苦,不能洞达五阴本空,不能叫做说法,这不是真的苦义。

  意思就是你开示苦,要让人了解苦是无着性,让人了解,破除五阴身是无着性,如此,内外毕竟皆空,这才能显示出佛所讲的真正苦的道理。你若对他说世间是苦,增加他的痛苦,本来他还不解世间这么痛苦,你跟他讲这世间很痛苦、很痛苦..,你不跟他讲实相、解脱的道理,让他有所了解,他就一味地认为很痛苦、很痛苦,来增加痛苦,说法者何以增加听法者心理的痛苦跟负担?不名说法。

  善说法药当令一切众生解脱,不增其痛苦;不可以增加对方的痛苦,才是真正在说法。一般都是讲世间痛苦,怎样又怎样,不二法门不是这样讲。

  【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小乘人是观诸法为缘起法,内没有一个真主,为空义,虽然能够观空,但是这个空都不能灭,所以不究竟。大乘是在有不有、在空是不空,用这种道理才是真正究竟。

  所以,究竟无所有是空义,不只是缘起,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空本来是要除掉有,也不是说「非有」去而存「空」,也不是说把「有」除掉,而存在「空」,不是这样,如果把「有」除掉,而存在「空」,那不是真正的空。

  所以,大乘法是不二法门,有、空都是毕竟空。小乘因为是观缘起法,他内心没有一个真我,他就当作无我即是空义,虽然能够观空,但是还在空,法执的空还没有彻底究竟,不究竟。大乘不同,他在有不有、在空不空,所以他究竟无有,无所有的道理。

  【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

  小乘;因为执着有个我在痛苦,所以,他就修无我,无我既然修得不错,在我中再执着一个我,执着我在修无我。

  所以,对我跟无我,全都不二,无二。大乘的我跟无我平等。

  【法本不然.】

  不然就是没有生起来,然就是生。

  小乘,三界,以三界(三界写痛苦),所以灭之,以求无为,小乘是如此修。所以,灭已生,以灭为生。

  大乘不同,大乘观一切法当体就是不生,不须要灭,所以,法本不生,不然就是不生。

  【今则无灭.】连灭都不要,(因为)不生,没有任何人束缚你,这才【是】真正【寂灭义。】

  法既然是无常、苦、空、无我,你若悟到之后你就进入涅磐,涅磐就不生不灭,所以,当体就是空性,不须灭。

  【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故我不任诣彼问疾。】我不够资格问维摩诘居士。

  【佛告阿那律。汝行诣维摩诘问疾。】你去向他探病。

  阿那律是天眼第一,阿那律以前修行时很懒惰,被佛骂,阿那律就发个大愿修苦行,太过于精进都不睡,却成了瞎眼,瞎眼之后,佛教他天眼,半头天眼,整个头都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是用眼睛看,阿那律是用头盖骨看。

  所以说,若是菩萨,全身到处都可以看,耳朵也可以看,他没差别,六根可以互用,在《楞严经》有讲,若是菩萨,六根可以互用。我们只是眼睛可以看,菩萨连眼睛都可以听,你若把耳朵堵起来,他用眼睛就可以听经,他看东西,你把眼睛遮起来,他用耳朵就可以看东西,六根互用才是菩萨,因为同一本性,他已经大彻大悟,见佛的本性,见佛的本性就六根能互用。因为,我们是意识分别,所以,眼睛变成只有眼睛的作用,耳朵变成只有耳朵的作用,佛不同,六根互用,不然,他如何救众生。只有一对耳朵怎么救众生,观世音菩萨整天光是被吵就会被吵死,大家都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所以,他无碍,六根互用无碍。

  【阿那律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一处经行。】

  经行就是在绕佛,经行就是吃饱饭绕一绕。

  【时有梵王.名曰严净.与】大梵天王【万梵俱.】很多梵王来,【放净光明.来诣我所.稽首作礼.】因为天王要顶礼比丘。

  【问我言。几何.阿那律。天眼所见。】你到底可以看多远,

  【我即答言。仁者。我见此释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

  庵摩勒果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芭乐,就是番石榴,客家人说芭乐,我对芭乐很有印象,因为,我在雷音寺腹泻,他们拿出芭乐来治病——客家人对中药也有一些认识,可是没效,吃下去愈会拉,一样,若被蜜蜂叮到就擦口水——那种治疗法看了会怕,若感冒,口水的份量可多了,蜜蜂叮到擦口水。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那律。天眼所见.】你天眼所见到的,【为作相耶.】你是有相还是【无作相耶。】有作还是无作,【假使】起心动念有【作相.】而见天眼,【则与外道五通等。】

  【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

  意思是三界的报身,被六尘诸根所束缚,众生都被业卡住,所以,一切都是有为法的造作。法身是超出三界,六根、六尘没有作用,他不造业,法身是无相,是无作相。

  他就问:你是有作的天眼?还是有所不作的天眼?因为法身是无作,无所不作。外道修禅时得到五通,但是,还是不能跳出凡夫的见解,取有相,有作相欲等而乎。你若要修行,你要有相、无相平等,平等。

  所以,我们今天讲维摩诘居士,简单讲,最重要是讲什么,就是讲平等法,不二法,不二法就是眼睛所见都平等,垢净一如、生灭不动、善恶平等、冤亲平等,修到这种境界,你看多好过日子,你看到什么事都不会生气,冤亲平等、好坏平等、毁誉平等,不得了。所以,我们只有进入平等法门,不二法门才是真正解脱,若修行修到每天吵架、打架,也不须怎么修了,也枉费来出家,说真的,枉费来出家剃度。

  【世尊。我时默然。彼诸梵闻其言.得未曾有.即为作礼而问曰。世孰有真天眼者。】

  这才是真正的天眼,他说阿那律你是色相,为作色相的天眼,不是真的天眼,要像维摩诘居士这样,才是真正的天眼,意思是这样。

  「孰」就是谁,意思表示赞叹,唉!这世间像维摩诘居士这样,才是真正天眼。

  【维摩诘言.有佛世尊,得真天眼。】

  佛世尊是真正得到天眼。

  【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

  意思是说不为色作精粗二相,也不作色也非不作色,就是不二法门。因为如来天眼在佛眼中,离缘与无缘,所以不二相,真正天眼就是如来的法身,无相的眼睛,无论多微细他都清清楚楚,不曾有事情被佛漏掉,所以说无缘色之二相,才是真正的天眼。

  二乘人是入定才看得到,出定就看不到,如来未尝不定,未尝不见,佛常常在定中,没有入定跟出定,那伽常在定,无一不定时,所以,佛不在色相里作有为法的天眼,他是法身的天眼,所以无相,随时都见得清清楚楚。

  【于是.严净梵王及其眷属五百梵天.】听到开示之后,【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礼维摩诘足已.忽然不现。】忽然梵王眷属都消失,因为他是天人,一剎那之间就消失,所以,遇到维摩诘我没办法。【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优波离。汝行诣维摩诘问疾。】你去探望一下。

  【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

  这二位比丘,第一个,一个是犯淫戒,第二,另外一个是犯杀戒。

  【以为耻.不敢问佛。】

  因为尊重佛,自己觉得很羞耻、很恐惧,怕被赶出清净的僧团,永远断绝这条路,所以,不敢问。

  【来问我言。唯.优波离。】喂!优波离!【我等犯律.】犯了戒律,【诚以为耻.】很可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能够放下过失好好修行,不要变成一种负担。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如法,优波离是了解戒律的人,能裁决轻跟重,那两个人这么说,他说:你们这样犯重戒。没救了,凄惨了!麻烦了,没救了!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他们两个犯戒已经很难过了,你还跟他讲:你犯的罪很重,你会堕阿鼻地狱,你没救了,这样不但不能解决他的痛苦,反而更增加他的负担。戒叫做解脱,戒叫做自在。你要直接除灭他的痛苦,你不要增加他内心的痛苦,不要干扰他的心,他的心跟佛的心相同,对不对?

  【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所说。】

  他虽然犯戒律,但是这个罪,这个业,你找找看!你说他犯戒,他犯在哪里,是犯在里面、犯在外面或是犯在中间,业是由于心迷所造成的。

  【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

  若有一天他回光返照,罪就没了,是不是这样呢?如佛所说,心若肮脏众生就烦恼,心若清净,众生就净。

  【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

  你说他有罪,罪是在内?在外?还是在中间?罪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心也一样,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你说他的罪在哪里?如其心然,也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罪垢亦然。意思是说众生的罪,垢、净都从心起,求心之根本,不在三处,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心既然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罪过也是无。这不是断灭,意思是说心动个念头,回向菩提马上解脱,你的罪都是从你的烦恼而起,而自悟之,你若有一天悟道,你就除掉了。

  【诸法亦然.不出于如。】

  一切法都相同,当下就是不生不灭,皆由心所造作。

  所以,一切心的垢净,不离于如,如其本相,本相就是不生不灭,这个如就是本来面目,众生本来面目就是不生灭,不生灭就不招果报、业报,虽然他有业报,但他是解脱的人。

  所以说,诸法也同样如此,既然不在内、外、中间,当下就是如,不出于如。就是本来面目,不出就是离不开,离不开不生灭的本来面目。

  【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

  要注意听!

  以:就是当你有一天心相用大智慧打破无明得到解脱时,你能见到心的污秽吗?

  宁有垢不:你难道还看到不清净的、肮脏的,所谓罪垢的烦恼吗?

  再讲一遍,以心相得解脱时:就是说如果有一天,你的心用大智慧来打破无明,得到解脱时,烦恼转作菩提、转作智慧就打破无明;宁有垢不:难道还有烦恼、不清净的污垢吗?

  没有!意思是说罪性本空,你污秽的这颗心,到有一天你解脱也是这颗心,同样是这颗心,不离当处,你今天烦恼,烦恼的是这颗心,以后成佛做祖也是这颗心,无二心,罪性本来就没有,所以妄想束缚在无明,束缚在智慧之外,产生痛若,智慧一观照,心相解脱,用心相看,心相就是智慧之心,解脱时,难道还有污垢?

  【我言。不也。】

  当然是没有,了解,当然是无相,佛解脱时心哪有什么相。

  【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

  因为他也有佛性,道理是相同的,只是见跟不见而已。

  所以,我才告诉诸位!我们的本心,若自己觉得一切不好或是恶,这都是我们的心。

  今天有一些比丘尼来,问很多律学,在家时她是受菩萨戒,,她犯了邪淫,将来是否可以出家?请法师开示。

  我就说:看她发什么心?说不定她这份感情是夙世所结的因缘要了断,如果说,她这份感情是无可奈何,过去就已经很好,她并无恶心要伤害对方,虽犯戒,但是可以忏。

  她又说:在出家前,戒师问:你在家时是不是有犯,若有犯就不能出家;但是大乘菩萨戒不同,它有无相忏;无生忏法,大乘菩萨戒里忏能见佛、见光、见花,同此理。

  所以,我跟她讲个故事:过去,有一个在家人强暴比丘尼,罪过很重,这是发恶心,是破坏比丘尼的净行,罪一定是阿鼻地狱,发恶心,之后,他也觉得这样不对,发个心出家,出家之后又开赌场,开赌场之后,后来看到佛法因果可怕,忏悔,忏到七孔流血,忏到眼睛流出来有血丝,自己觉得很惭愧。

  这位比丘尼被强暴之后自杀,自杀之后,他一直念佛回向给她,自己觉得做错了。这个比丘尼后来示现在虚空对他讲,因缘到此了断,她要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他的功德力。后来,他也是往生极乐世界,这要如何解释?

  这种事在我的观念是说,五逆十恶罪佛都要救了,怎么说你在家犯了五戒就没救,我认为佛教不是断灭的,讲佛法要给人无穷的希望才叫做佛法,对不对?讲佛法,你若跟他讲:你惨了!你就等下地狱,你没救了,等着下地狱。讲佛法不可以这样子,你要给人家无穷的希望,你赶快断除,赶快回光返照,若像强暴比丘尼这位,若有人跟他讲,一般人不善于说法,你不能出家,你强暴比丘尼,你稳死,你要下地狱,你破根本大戒,他绝望了,绝望就一不作二不休,更严重,佛法讲一阐提都可以救。所以,戒有分小乘戒跟大乘戒的看法,小乘戒是讲你什么都没救,非常严格,讲得让他很难过,他会受不了,他完全没有希望,我没希望、我没希望..,不可以这样,佛法给人家没有希望,这哪里是法?哪里是大慈大悲?不然,《无量寿经》五逆十恶还可以救,他才犯淫戒,还没有十恶,傻瓜蛋!对不对?若一听之下,认为这下好了,那我继续造恶,那不同了,那又不同了,那是无知愚痴去犯到,赶快转过来,怎么认为妥当,变成佛陀包庇坏人,听得懂意思吗?噢!法师讲这样,我听了很舒服,因为我也有犯戒,人是凡夫难免的,对不对?所以,我们要了解律,讲经、讲戒律都是要让众生引起无穷的希望,不要讲断灭法,讲断灭法完全没有希望,谁敢修行,对不对?

  有一次,有一个人要来出家,逢甲大学的,我就拿一本《沙弥律仪》给他看,他看到《沙弥律仪》盗僧物数粒、几块饼干,就下地狱,他说:还是不剃也罢,剃度下去每条戒都犯。所以,我现在对要出家的,不要一开始,要等剃度完后再拿《沙弥律仪》给他看,先度他入门才对。否则他看了就退却,不敢来,他说:哇!每条戒都犯,没几条戒不犯。所以,我告诉他:小乘戒是一定要这样讲,大乘戒是无碍,看你到底发什么心,我是认为一切法无碍,不须执着这些。所以,小乘,才几颗水果就堕地狱。所以,以后我就做僧羯磨,很简单,凡是吃不完的菜,吃不完的水果,在家人来,可以送人,佛有讲,净人可以吃三宝物,净人就是亲近三宝,这不用再做羯磨。我看完戒律之后,佛有一套戒律,我也有一套戒律,佛一套戒律就是说吃水果的钱就不能拿来吃米,造佛像就不能造地藏王菩萨,非常严格,大殿的那支拖把,不能拿去拖观世音菩萨的殿,我们这是整栋,大殿的抹布,戒律讲得很严格,大殿的抹布在这里擦,就是不能拿去擦自己的寮房,擦你的寮房,盗佛的法身,很严格,非常严格。看一看,没人敢出家。

  所以,在家居士:师父!这给您喝豆浆。惨了!供养一万元,你得喝一万元的豆浆。你会喝死,我不骗你!我说:你多讲那句做啥?供养我就供养我,多讲那句:喝豆浆,喝豆浆要喝一万元吗?他若讲喝豆浆,你就不能买馒头。上次,庄建文带队来,拿十几万元说:师父!这让你们造地藏王菩萨。我说:地藏王菩萨地下室已经有了,要造什么。他说:我们规定一定要造地藏王菩萨,要造在山上。将来山上一定要造地藏王菩萨,会不会造地藏王菩萨,我也不知道,对不起!退回去,十几万元不收,庄建文说:唉!你不要讲这样,现在是在跟在家居士讲,让师父处理就好。又拿来,说:不然,让师父处理。我就眉开眼笑,太好了!我处理,那有什么话讲,可以买太阳饼,可以买榴莲,这没关系,我处理嘛!佛制戒律很严格,但是我也有一套,没办法!戒制得那么严格,谁敢出家,大家都晕倒,大家都盗僧物,我这里徒弟得到我的真传,他以后不会犯戒了,我师父教我一招不犯戒的,买砖就不可以买瓦,买瓦就不可以买砖,这是非常之严格,对不对?难道说你一个在家居士来布施,难道要让出家比丘堕地狱,为何你要多句:让你买香蕉。你明知道我有胃肠病,还指定我买香蕉,你为何要讲那句?还有一个更奇怪的,师父!这让您泡茶。一下要泡茶二万元,很惊人!

  所以说,了解戒律要有善巧、要有方便。上次,有一个很可爱,雷音寺下面建一个鱼池,准备放生,当时是要准备放生,师父!这一万让您放生,我说:这样啊!每个月还要缴五千。啊!他想不通,啊!一万元放生,每个月还要缴五千元,要啊!我说:鱼要吃吗?要啊!你拿一万只拿鱼来,没有食物牠会饿死,你这样是放死,不是放生,这样有理,我若放生一万元,我每月再缴五千元,不然,不是放生是放死,放在这里不养牠,牠会死,你难道不继续养?这倒是真的,再缴五千,很倒霉!没办法!

  有一位在家居士到雷音寺,他说炒姜片吃了比较不会感冒,他就到那里,师父!姜给您,我买很多姜来,在常住炒,我说:还要贴补瓦斯费。他说:怎么了!那是常住物,对不对?你说要供养。本来是你在家里炒好,再拿来供养,现在用常住的锅子,炒一炒要瓦斯费。常住的瓦斯费。这样有理,嗯!..他说:常住每样都要钱,对啊!繁琐得很,持戒律就是这样,要持戒清净就是这样,一角一分都逃不掉,对不对?所以,我现在不这样,凡是卫生纸、自来水、洗衣粉或是电话,,你很护法,对讲堂很有信心,打完电话之后,你若要供养,当然这是你的福,你若不要,我不要让你堕地狱,因为这是常住物,免得你盗僧物,由我慧律法师付费,我观想:六千元统统由我负担,对不对?不然你会堕地狱,一块钱你就受不了,一块钱就盗僧物,一块就受不了,所以大家来打电话不投钱,大家都堕地狱,这样行不通,干脆我观想:我替你付好了,因为,你供养我的钱,让我缴银行打电话,下面就:妥当的,现在打电话都由师父付费,所以,律学的开遮持犯都要懂,法律有定法也能避开,所以,你若要交给师父,你可要记得,安静!师父!这给您...,安静!拿来就是了,我帮你种福田,才可以印经或做什么,才能做事,你一定要做什么,无法做事,师父!这给您买内衣。二万元买内衣,穿到死也穿不完,不可以!买内衣还能看,若买..,你就得穿..,看得穿多久。

  所以,我们要了解,律学本身是要我们解脱,大乘法是无碍,小乘当然是讲得很严格,讲得很严格,难免哪个不犯戒,不犯戒的举手,不曾犯戒的举手,你举手,大戒、小戒都没关系,不可能,不犯戒是后面那尊,释迦牟尼佛不犯戒,不然,你们这些法师不曾犯戒的举手,不可能!你动一念瞋恨心,贪、瞋、痴不除,犯菩萨戒,每天都犯戒,一定犯的,只是大戒、小戒而已,哪个不犯戒?过午吃饭也犯戒,比丘站着拉尿也犯戒,做比丘不得立大、小便应当学,比丘不能站着拉尿,要蹲着拉尿,你想想看!所以,新加坡来的都知道,每天都犯戒,这是说要看情形,在中国,比丘不能蹲着拉尿,我若有一天蹲着拉尿,嗯!慧律法师!您有问题,您怎么蹲着拉尿,实在是他在持戒,照理讲人家在持戒,人家照佛陀:不得立大、小便,你持戒,人家把你当作女的,您是不是..,法师!您要检查一下吗?不然,你怎么蹲着拉尿,事实上他在持比丘戒,现在行不通,这条戒律在台湾根本行不通,比丘蹲着拉尿能看吗?你想象:一个男众蹲着小便,对不对?也没办法,泰国比丘就是这样,泰国比丘都蹲着拉尿,真的,所以,我们大乘佛法有它慈悲的一面,有它开缘的一面,我们不能死执一定要怎么做,但是,根本精神我们一定要持。

  维摩诘,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因为罪本性本来就无相,我们连续产生执着、妄想,所以,我们一直自认为罪过很重,那是我们的妄想一直起来、一直起来..产生一种痛苦的执着。

  所以,优波离因为有分别,有分别的罪相,想治疗肮脏,但是,罪本性是无相,你是妄生罪相,所以,他们来请教戒律,你应当让他解脱,你不能对他讲:你这样会堕地狱,你犯了根本大戒,他们一个犯淫戒,一个犯杀戒。这两位比丘就自认为没救,维摩诘居士就说,这样开示不应该,罪性本来就是空性,他只要一念回光返照,菩提照常是本来的面目,他的意思是说垢是没有实体,它是妄想中执着,你若没有妄想,垢就清净,若妄想就有分别心,当然这是污染,因此,告诉诸位!注意!持戒、犯戒都是对立法,真正实相是持犯一如,以个人而言,我们好好持,心能得解脱,对于犯戒的,我们不看,持戒、犯戒都不影响我们,持戒无持戒相,犯戒我们也不要侮辱对方,这才是真正持戒的人,戒是持自己、约束自己,不是打别人的皮鞭。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

  心若颠倒就肮脏,心若不颠倒就清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剎那间、剎那间不住。

  【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诸法当下就是不生不灭,没有对待,对待法,对待法是生灭法、是外道法,我佛法是绝待法,一念不住就是无所住。

  把笔拿起来,这是最重要的,【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太棒了!太棒了!一切法都是妄见,都是虚妄执着的,像做梦一样,你今天做很多功德是在做梦,你犯戒也是在做梦,但是,我们要尽早一念觉观,一念觉观,如焰;像火在烧般,剎那不住,如水中月;水中的月是虚妄的,水中捞月永远捞不到,意思是说罪性本空,功德亦无,善恶也都是虚妄的执着,如镜中的像,虽然有照到,但是你取不到,以妄想产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

  你若能了解这道理,这才是真正在持戒。

  【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这才是真正为人解除内心的烦恼,动不动就说人家犯戒,动不动就说人家下地狱,光是听就会吓死,还有谁敢出家,对不对?

  【于是二比丘言。上智哉.】太有智慧的人,【是优波离所不能及.】佛弟子持戒第一,遇到维摩诘居士这么行,摇头自叹不如,是优波离所不能及,

  【持律之上而不能说。】

  持律之上;持戒律这么了不起的优波离,一样说不出这个法,还是没有办法讲出这么伟大的法。

  【我答言。】我就回答。【自舍如来.】除了佛以外,自舍如来就是除了佛以外,自舍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没有一位,没有一位声闻跟菩萨,【能制其乐说之辩.】喜欢怎么说,他就怎么说,控制,我能够控制,能制就是说能制伏,维摩诘居士的辩才,没办法!自舍如来;除了佛以外,没有一位声闻跟菩萨,没办法!都无法抵挡维摩诘居士,能够制其乐说之辩,乐说就是不疲倦、无碍地说,他一说法就不停,乐说;他很喜欢对人说法,所以,这些比丘遇到他,每个都碰钉子。【其智慧明达为若此也。】他智慧高超到这种程度。

  【时二】犯根本大戒,【比丘疑悔即除.】马上就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皆得是辩。】希望一切众生能得这种辩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罗睺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你去探望维摩诘居士的病苦。

  罗睺罗译成中文叫做覆障,覆:一个西再一个光复路的复,一个西再一个复兴中华的复。障:障碍的障。

  罗睺罗前世拿东西堵住老鼠洞,老鼠六天无法出来,所以,在母胎中六年,也就是怀胎六年,书是这么记载,不知是否真实?六年在母胎不知如何活,经典是这么记载。罗睺罗是佛陀的儿子,密行第一,密行就是他在修行只有自己知道,密行第一就是说这个人修行都不会吹嘘,都不会讲出来让人知道,只有自己知道,也是持戒第一。所以,在《法华经》中,“罗睺罗密行,唯我能证之”,只有佛知道他的境界。

  【罗睺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我不够资格,我为什么不够资格?

  【所以者何。忆念昔时.毘耶离诸长者子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唯.罗睺罗。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

  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佛若没有出家,能做大转lun圣王,大转lun王,他能够统领四天下,罗睺罗若没有出家,也能统治整个阎浮提,所以说,你是佛的儿子,你舍转lun王位,罗睺罗若没出家也能做转lun王位,出家为道。

  【其出家者.有何等利。】

  人家问他:出家有什么利益?

  【我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之利。】

  这段是说罗睺罗不了解众生的根机,他就说法,出家的功德是无量。但是,罗睺罗说法,变成有量的功德;接着,出家本身是实相,但是,罗睺罗用出家的外相说法,出家法本来是实相涅磐,才是真正出家。

  所以,罗睺罗讲出家的功德之利,讲得不恰当,不善知众生的根机而讲功德,所以,被维摩诘居士训示。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罗睺罗。不应说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

  这句话意思是说本来一切法是无所执着,你现在执着出家有利益,这是执着清净法之利益,变成凡夫法;真正出家是涅磐、是实相的道理,内心解脱才是真正出家。你现在就外相剃度出家而论断,是失去根本的道理,不了解。

  所以者何,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无利就是一切利,因为出家的本意,是为了证无为法,无为法哪有功德可言,才是大功德,出家就是为了证得无为之果,无为之果一定要有无为的因,果、因是相同,是自然的道理。

  【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为无为法。】

  无为法是不二,无功德可言。

  所以,罗睺罗说法,变成说贪乐法,变成出家有功德,不对!

  维摩诘居士说出家是无利无功德,当下就是涅磐无为法,不生不灭的实相法,罗睺罗讲的是现外相的出家法。

  所以,现代人都这样,就是说他在死之前,一定要现出家相,有的到七、八十岁才要剃度。这就是众生的观念,我不能出家,不然,我老了,孩子也长大成人了,快往生了,才现出家相,认为有功德;维摩诘居士的看法不是这样。所以,你告诉人家出家有功德,这是有为法。

  【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

  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才是真正出家,所以,你若告诉人家出家有很大功德,变成一种贪着,也是有为法,没有实在功德之利。

  【罗睺罗。夫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

  出家,家就是束缚,出家就是脱离束缚叫做出家,家就是不净,不净叫做家,像一个盖子盖住一只猪,一个盖子盖住一个豕,豕就是猪,猪在里面,拉屎在里面,吃也在里面,出家是离开污染之处。

  既然出家是实相法,那什么叫做最清净?就是实相,实相就是无彼无此,因为彼是对此讲,此是对彼讲,对立性的,所以,当下就是涅磐,不生不灭法才是真正出家。所以说,出家者,无彼无此,不可以有对立法,也不可以有所谓中间。

  出家是【离六十二见.】所以是无利,因为认为有利,所以会执着,所以,离一切过失,要离六十二见。

  【处于涅磐.】就是说我们离开六十二见,向着涅磐而去,这个处于涅磐,出家本来的位置就是不生不灭,就是趋向于涅磐,出家法名为此,既然无彼无此,离一切邪见就是涅磐,这才是出家真正的意思。

  哪里是自己剃了头,就说是出家,年纪大了,不现出家相不行,有的人出家很庄严,剃发后,有的人是臭头,头扁扁的,剃了不好看,有因缘出家,当然是比较好修行。不过,要知道出家的本意,就是解脱、不生不灭的涅磐。

  所以,这部《维摩诘经》非常之好,我觉得这部经实在讲得太好了,若有像维摩诘居士这样,以现在来讲,我也会去向他顶礼,在家,以目前而言,不曾见过,自从有历史到现在,就只有这位而已。

  【智者所受.圣所行处.】

  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他才了解出家的意义,因为,不执、不妄想,没有所谓的出家,才是真正出家,所以,一切贤圣、一切诸佛菩萨,都赞叹出家法,为什么?因为出家当下就是涅磐、就是实相。圣所行处:贤圣、智慧者所通达之处,圣贤所行之处叫做圣所行处,这才是真正出家。

  【降伏众魔.度五道.】

  降伏众魔我们以前曾讲过,讲四魔,正道若兴盛,众魔就降伏。度五道,五道就是天、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度五道。

  【净五眼.】净五眼,五眼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得五力.立五根.】

  信、进、念、定、慧,在三十七道品都已讲过。

  【不恼于彼.】

  什么才是真正出家法?

  不恼于彼表示什么才是真正出家。在座诸位!我们若能修不恼害众生,不要带给众生烦恼,我们所到之处,要带给众生欢喜才对,带给众生欢喜,不要恼害众生,这才是真正出家,简单讲,出家就是不恼害众生。

  【离众杂恶.】

  这个杂恶要注意!包括世间的善事都叫做恶,这点要注意!意思是说世间的善虽然是善,不过,离不开六道轮回的生灭法,所以,到最后借着善的福,他会造业,所以,虽善,但是名为恶,所以离众杂恶。

  简单讲,就是说你只要有妄想,执着世间的善跟恶,你就不是真正在修善,所以,真正离众杂恶,最重要的意思是说要灭除妄想,才能真正离众杂恶,这要注意听!

  因为,现在是在讲出家法,你现在所讲的离众杂恶是否就是不杀人、不放火,像昨天电视报导的,陈兴发,很吓人!跟警察枪战,射数千颗子弹,最后引火自焚,不是这样,包括我们现在在修善,若动个念头:我在护持三宝、我在做善事,当然这比造恶好,不过,变成有为法,还是无法离众杂恶,还是不究竟。

  【摧诸外道.】

  出家不用摧伏外道,你只要一直弘扬正法,诸外道的恶自然会消失,所以,最主要是没有法师弘扬正法,若有法师弘扬正法,不断兴盛,外道的道理跟佛教不能相比,自自然然会降伏、会归顺,犹如日出,众冥自灭,而摧诸外道。

  【超越假名.】

  因为所有的外相名字,外相都是由执着而来,所以,去除执着,一切假名就无碍,所以,假名当下就是实相,因为,因缘生、因缘灭是不实在的,这是假名,我们若能得到真相,在假名中不迷失,当然,我们就能超越。

  所以,万事万名都以虚假为生,道最主要是让我们悟,我们若能超越假名,我们才能悟到真实的实相。

  【出淤泥.无系着.】

  淤泥最主要是指爱、见,要注意!什么叫做淤泥?就是说我们的爱,跟我们执着自己的看法,这是最大的..,如果一个出家人执着爱跟见,那不能称为出家人。

  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最主要是说爱跟执着的见;我见跟我爱,这就像烂泥巴,这二件是最难断的,爱就是执着男女的感情,见就是认为自己的看法一定对,人家的劝告不听,这二件就无法修行,你想想看!世间是不是这二件让我们最痛苦,不然,依你之见世间哪件让我们最痛苦,第一、男女之爱;贪,接着,就是见;我的看法、我的见地,你拥有自己的见地,就无法接受别人,跟掉进烂泥巴里一样爬不起来,死在自己的知见里,本身又没有智慧,跳不出来,这就是死在自己的我见里面。

  所以,出淤泥就无束缚,束缚不了我们。

  【无我所.】

  因为若以无我来讲,就是无我所,我所就是我所拥有的一切,叫做无我所。

  【无所受.】

  无所受才是真正出家。

  因为,我们有四种受,第一个,欲受;欲望的感受。我们真的出家,不要有欲望的享受的感受;

  第二个我受,真正出家没有一个真正的我在感受任何事情,欲受是世间的一般凡夫,我受是包括一切出家;

  第三戒受,自认为持戒清净,这也是持戒不清净的人,戒是戒自己,修持戒律是持自己的戒律,每天回光返照,拿一面镜子照自己,这才是真正持戒的人,不要持了戒,却一直攻击别人,认为别人破戒、别人不清净,自认为自己才是清净,这就是戒受,持戒的戒受,所以,出家不能有这种戒受;

  第四个叫做见受,我见的见;见受,你所有一切看法,你都接受他,这叫做见受。

  出家没有这四受,欲受、我受、戒受、见受,因为出家是无我,离开一切执着。所以诸受都没有才是无受。

  【无扰乱.】

  无扰乱才是真正出家,心有所住,我们方便不受,停不下来,无法停止动乱,这叫做扰乱。出家是无事,一切远离,虽然出家人外表很忙,但是内心很平静,无扰乱,才是真正出家。

  【内怀喜.】

  我最欣赏这句话,内心充满欢喜心,不要讲起话像抽筋似的,讲起话就讽刺人、批评人,讲起话像带针带刺,刺进人家的骨髓,很没有口德,很没有口德的人,我非常不欣赏这种人,我常跟诸位、在家居士讲,你要学佛修行,你先持第一条戒律:口业清净,从我们的口说出来,每句都是鼓励、赞叹,你讲人家的坏话一定对自己不利,你要记得师父的话。

  过去,我跟女众徒弟劝告,人不要造口业,人一定要造善业,不要造恶口,对不对?你恶口,你今天逞一时之快,你对佛教徒这个也得罪,那个也得罪,包括法师也讽刺,你无中生有攻讦、诽谤,看起来你好像很行,若人家想求证,你就说:没有,又没有,还打妄语说没有,不然,你就要到佛祖面前发誓,你虽然,在你看来,你非常之聪明,前两天,父亲一往生,一往生就没外缘,因为,得罪太多人,没有外缘,我所认识的人,都没有人去(助念),何必这样呢?我常在内心这么说,为什么要讲人家的坏话?为什么我们不多讲几句鼓励的话、赞叹的话,口业怎么守不紧,你今天看起来,你伤害别人自认为很行,但是,事实上你输了,因为,你断一切善因缘,父亲一往生没人去助念,没人敢靠过去,人家靠过去,不知又要被你讲什么,人家会害怕,人家会惭愧,我不够资格为你父亲加持,我们会自己惭愧,我们不够资格,因为过去一直攻击别人,诽谤。

  所以,这种事我已告诉过诸位,人一定要老实才有福,内心充满欢喜心讲话,不要讲起话像抽筋似的,唉!不要这样,多讲几句鼓励的话,多讲几句让人欢喜的话,对自己又没损失,也不是虚伪,内怀喜,佛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维摩诘居士也是教我们内心要用欢喜心过日子,才是一位出家。

  哪里说出家是出烦恼家,出家后,整天都是是是非非,这样不好,我告诉她:因果真的很厉害。她父亲往生时,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去助念,她以前是在佛门里支持佛教,因为,口业造得太重,得罪非常、非常多的人,不计其数,结果无外缘,你当时自认为很行,但是,以今天来讲,谁最行?因果最行,你不要逞一时之快,造地狱的恶因,我们都是逞一时之快,造地狱的恶因不好,你一直骂人、诅咒人,你得到什么?无中生有、制造事端、挑拨离间,哪有得到什么,我说我们不聪明,佛祖是最聪明的人,要做佛祖,一定不能造口业。

  因此就是说我们内心怀着欢喜心,诚于衷就形于外,一定是如此,至于我,我相信,我百年之后往生,至少有一百位为我助念,至少,说真的,比如有一个,比如说煮云老和尚,我的上人,他一往生,围着他,出家徒弟一整群,在家人也..,往生时貌相多庄严,真的是菩萨的脸,火化出来有一千多粒舍利子,很惊人!听说他还没往生,花莲就有人看到他坐在莲花上,他一辈子举办精进佛七,看他度多少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也是他度化的,同此理,对不对?我的上人很伟大,他的嘴不曾讲人家坏话,我们的老和尚,上人真的没有话讲,从来不曾讲,若有人到他面前讲人家坏话会被他骂,口业真的很清净,结果,他一往生,有无量无边的众生为他助念。

  自认为很聪明的人,事实上是最傻的,自认为最傻的人就是最聪明,我最傻,反正我都不懂,都没事,让一个团体能够团结,让一个团体能够和好,让一个团体能够欢喜,你想想看这功德有多大,你不是,你乱搞,把一个团体搞得东家长西家短,唉!你哪有聪明?我问你,你哪有聪明?你哪里有聪明?在佛教里要学习三分呆,呆呆的、呆..,所以,你不要学得太聪明,我告诉你!在佛门里不要学得太聪明,要学智慧,内怀喜就是欢喜,令自己欢喜、令一切众生欢喜,诸佛就欢喜。

  所以,在《楞严经》里,众生欢喜则诸佛欢喜,确确实实是如此,一位法师,一位比丘所讲的法,一定要让众生欢喜。有一次,有一个人来,来求忏悔,过去..,师父,我怎么坏,我犯了什么戒,杀、盗、淫全都犯,我说:没关系!没关系,你好好求忏悔就好,大乘佛法可以求忏悔、改过自新,听完之后他就回去了。隔壁那位听了说:嗯!师父!您怎么这么说?您自己是讲戒律的人,他犯了杀、盗、淫,您说没关系,那您不是违背了吗?不然,我要跟他说:你稳死!你下地狱,你不用忏了,你没救了,你饱食终日,回去就等下地狱,哪有人这样说法,讲这样,哦!说得也有理,本来就是这样,他已经做了,不然,你怎么办?不然,告诉他:你一定下地狱,你没救了,你不用念佛也不用吃素,反正饱食终日,回去等下地狱就好,有人这样说法吗?岂有此理,讲经说法要给人家希望,对不对?他做都已经做了,你当然要勉励他不要再做了,没关系!我们可以忏悔,再好好修行,对不对?哦!原来如此!本来就是这样,不然,哪有像你这样说法,像你这样说法,大家都会跑光,对不对?要勉励人才对。

  【护彼意.】

  护彼意,意思就是随顺众生,护彼意就是说这个人明明不讲理,不要跟他太过于..,不让他生气,顺他的意思,这也是菩萨。

  【随禅定.离众过.】

  真正出家有三法,能够降伏我们的烦恼。

  第一、 一定要持戒,第二、你要学习放下,有禅定的功夫,第三、要多听经闻法。

  持戒、禅定、智慧,你才能离众过,持戒能制伏我们的烦恼,让我们对五欲六尘的追求会比较少,因为戒的力量,制戒,戒就像划一条线,线的那边是地雷,跳过这个界限就被炸死,所以,持戒,八宗共修,每一宗都要修持戒;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心,禅定你才能伏住烦恼,智慧你才能与佛性相应。

  所以,随着禅定离众过。

  【若能如是.是真出家。】若能这样才是真正出家法。

  【于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等于正法中.宜共出家。】就是修清净法。

  【所以者何。佛世难值。】

  难值:很难遇到,遇到佛陀还不出家,很可惜。所以,维摩诘居士知道他们不得出家,所以,劝大家发大心出家,走出家这条路。

  【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没办法!不可能!我问你,哪个人出家,父母亲会允许,除非他父母亲学佛,就像法照师,孙先生、孙太太都学佛,没话讲,一下子就让孩子出家。像我,不可能!我父亲一开始不了解,回到台北就大声骂,现在就了解,因为,我出家之后..,现在稍微有点钱,有孝顺有差别,他不知道出家会有这么多钱,他不知道,世间法,一开始,兄弟也不能接受,想不通我为何要出家,不可能,我们这里三十几位,到现在三、四十位,哪个同意出家,对不对?有的不是父母亲,有的是女朋友不让他出家,还到这里谈判,谈判喔!没几个父母亲愿意让孩子出家,可以这么说,非常之少,我告诉你!别说我,后面那尊也偷跑出家,一样,不然,你问他,问他是否用偷跑的?他做模范给我看,我不偷跑,哪有可能在那里等,等、等、等..,等一辈子,等到何时?上次,我要出家,师妈不同意,我就告诉她:你若不同意,不然,我等你百年之后,我还是要出家,幸好!我没等她百年之后,我若等百年之后,师妈到今天还活着,我到今天还不能出家,说真的,话说回来就是这样,等师爷、师妈往生,我才剃度,哇!万一换我先往生,那怎么办?这不稳当。

  所以,我告诉诸位!若听佛陀的戒,这条戒律不要听他的,这条戒律听我的,无论父母亲是否允许,全都要出家,因为..,我告诉你!比丘二百五十条戒律,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律,还没有一条父母不听,不得出家,不用烦恼,有因果我替你担,不用烦恼,说真的,除非很严重。像我们这里有一位,他父亲告他,告他出家,抛弃他,现在接到通缉单,变成通缉犯,全世界只遇到这个父亲而已,我不曾遇过父亲告儿子,告他抛弃,我第一次听到,还是我的徒弟,实在真是的,他还得出庭,知道吗?现在在通缉,说起来实在很凄惨!父母不听,我的意思是说若熬得过就尽量熬,听得懂吗?你若真的有心出家,不必管那么多,能赖皮尽量赖皮,赖皮,若等父母亲答应出家,我告诉你!你没希望!稳死的,我不骗你!不可能的事,哪一个..,我们这里三十几位哪个是等父母亲点头才来的,没有,我都教他偷跑,说真的,你调查看看,不可能!所以,法道师姓何,他的女朋友姓许?姓许吧!谈一谈,我说:你何苦呢?真的啊!何苦谈恋爱,怎么那么巧,一个姓何,一个姓许,何苦,真是的,这句我老是记着,上次,我被法道师笑得合不拢嘴,何苦谈恋爱?真的,所以这很辛苦,因此,你不用烦恼,父母亲不允许,照常要出家,有因果我来担,不然,你问后面那尊,后面那尊也是偷跑,我们的模范生:释迦牟尼佛,听录音带的人不知道我后面那尊是谁,所以,要讲出名字,我们的模范生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就是偷跑,不然,你看经典是否写得很清楚,半夜离城,对不对?他用偷跑的,自己偷跑,却教人不要偷跑,哪有那回事,要跑,跑,不要被抓到就好,还是要跑。

  【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

  你若发无上道心,心就超越三界,在形相上虽然有束缚,外相虽然现在家身,但是,这才是真正出家。

  【是即具足。】

  你若能发大心,虽然是白衣而言,虽然是俗家人,能发无上道心就是出家,具足戒行,出家本来就是要离开恶道,若在家能发大心,你就具足,这就是一切道。

  【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阿难。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阿难是持佛的法藏,所以,他是多闻第一。

  在经典里讲,讲阿难的俊美,在历史上来讲,除了佛,在经典记载,除了佛的庄严,没有一个比阿难还英俊,所以,佛当时在世,这些女众看到阿难,如痴如醉如狂,一面倒,阿难走到哪里,人家爱到哪里,没有办法,也是业障深重的人,他又不毁容一半,一半变成黑白郎君,长太美难修行。所以,阿难有梵行难,就是有女色的灾难。

  【阿难白佛言。】

  读a  nan还比较好听,过去有一位法师他说我读a不对,他说一定要读o,他说读a没有根据,我告诉你!读a才是有根据,日本翻译一定翻译a,没有人翻译o,所以,他在讲经当中,他一定会读o  nan白佛言,不太好听,读o  nan,回到他家:o  ba,称他父亲为:o  ba,称母亲为:o  mu,o  mu他妈妈听了说:你现在在喊什么?他哥哥称o  ge,妹妹:o  mei,o  mei,弟弟:o  di,o  di,能听吗?o  nan白佛言,读起来不太文雅。

  【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想起过去,【世尊身小有疾.】佛陀示现生病,【当用牛乳。】佛须喝一点牛奶。【我即持钵诣大婆罗门家门下立。】因为还没化缘到牛奶,在他家门下站着。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就对我说,【唯.阿难。何为晨朝持钵住此。】住此就是站着,你为何这么早站在这里做啥?一定有原因。

  【我言。】阿难就说,【居士。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故来至此。】

  【维摩诘言。止止。】不可以这样,【阿难。莫作是语。】不可这样讲。

  【如来身者.金刚之体.】

  经典记载,小乘人是金刚骨,全身的骨头都是舍利,小乘人骨头是舍利,但是肉不是舍利;大乘,佛内、外全都金刚不坏身,所以,佛陀全身是舍利子。你若到佛陀之处,我要供养佛的舍利,佛只要伸入鼻孔,随便绕一下,顺手就给你。不用讲佛,过去有一位密宗的金刚上师,是活佛,他就修到这种境界,唉!活佛!活佛!我要供养舍利,我没有舍利子,他说:你稍等一下,拿一颗给他。那种修行,修得很惊人,那种功夫,我没有,我没办法!这实在是菩萨示现,所以,凡夫之体没办法!如来身者金刚之体,为什么?

  【诸恶已断.】佛是断一切恶,【众善普会.】佛是修一切善,普会就是一切统统集合在佛的身上,众善普会;普就是一切,会就是集中,一切善都集中在佛的身上,他都做,什么善都做。

  【当有何疾.】哪有说佛会生病?佛生病是示现的,【当有何恼。】佛怎么会烦恼。

  【默往.阿难。勿谤如来。】

  默然而往,阿难,勿谤如来,你说佛陀生病,这是不了解,佛陀是不会生病的人,他是金刚不坏之身,你说佛陀生病,等于是诽谤如来。默往就是安静,默然而往。

  【莫使异人闻此麤言。】

  这个麤跟粗恶的粗一样,不可让异人——所谓异人就是不信道的人,或者是没有信心的人,或者是信心不够强的人,听到不同的话,这个异人专指没有信心、没有信仰的人,唉!不要被没信仰的人听到,没信仰的人说:啊!佛自己也生病,那怎么可以。闻此麤言,麤言就是说佛在生病。

  【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

  人家会当笑话,阿难,你不了解佛是示现的,而认为他在生病,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听到佛在生病,会被当笑话。

  【阿难。转lun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这样他都还不会生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无量福会就是集一切福,【普胜者哉。】普胜就是超过一切,意思是说转lun圣王一点点福,就感应不生病,哪里说佛陀修无量善还会生病?无量善,超过一切最殊胜的人。

  【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恥也。】

  你应该了解,你应该回去,你不要一直执着不离开,这样会增加对佛的诽谤,不可使我等受到恥辱。

  【外道梵志】外道的梵志,凡是修行的同伴叫做梵志,外道统统称为梵志,不要被外道梵志听到,【若闻此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若被外道听到,嗯!连自己的病苦都救不了,【而能救诸疾人。】哪有可能..,【可密速去.】你要静静地赶快离开,你不要再说,不要被人听到,【勿使人闻。】不要被人听到。

  【当知.阿难。诸如来身,即是法身.】

  因为法身是无相,是金刚不坏之身,如虚空般,它是实相法,本自不生,本自不灭,如来身就是法身,阿难,你难道不了解吗?

  【非思欲身。】

  思欲身就是说人有欲望,动到念头的欲望,佛没有欲望的烦恼,他是无漏身,他是超出六道轮回,他不是众生的肉身,非三界有形相,他是不生不灭的涅磐,他不是凡夫的思欲身,众生都会动念头,有欲望,佛不是这样。

  【佛为世尊.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

  因为法身是微妙的,妙觉上境,世间的欲望不能污染他,心也猜测不到佛的境界如何,超出三界,所以,三界之内都是有漏,佛是无漏,漏就是烦恼,所以,佛身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没有起心动念,当下如虚空般,法身清净,诸漏已尽。

  【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因为法身是无为,而无不为,他示现病苦也是无为。不堕诸数,诸数就是众生相,他不落入众生的数量观,佛身是等如虚空,怎能如同数量去衡量他,有了数量,你才会衡量他,没有数量犹如虚空,所以,不堕诸数。

  【如此之身.当有何疾。】像这种身体有什么好生病的。

  【时我.世尊。实怀惭愧。】自觉得很惭愧。

  【得无近佛而谬听耶。】

  意思是说我亲近佛还听错法,实在很惭愧!意思是说,得无近佛,难道我亲近佛还有可能听错?得无是很诚恳地,实在是太惭愧,可能是我听错了,难道是自己听错了吗?难道我自己亲近佛还听错话吗?这是得无近佛。

  【即闻空中声曰。阿难。如居士言。】维摩诘居士如此说法。

  【但为佛出五浊恶世.】

  这只是佛示现出五浊恶世,在《弥陀经》中有五浊,劫浊、众生浊、见浊、命浊等等,五浊恶世。

  【现行斯法.度脱众生。】

  意思是说佛示现生病,阿难要化缘牛奶给世尊喝,这是一种示现,为了度脱众生。

  【行矣.阿难。取乳勿惭。】

  去吧!你取牛奶不用觉得惭愧,不用觉得惭愧。

  【世尊。维摩诘智慧辩才为若此也。】这么行!【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 P>【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说其本缘.】

  五百位弟子都被他训示过,没人有办法,这不只是声闻、缘觉没办法而已,下一篇那些菩萨照样没人有办法,后面叫做菩萨品,现在这里是弟子品,这些声闻..,后面那些菩萨都没办法,更何况这些证阿罗汉果的哪有办法,待会儿会讲到菩萨,照样没办法,所以,维摩诘居士就是佛再来的,各各向佛说其本缘。

  【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大家都说不够资格,这是一位很难缠的居士。

返回目录

----------------------------------------------------------------------------------------------------------------

更多慧律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