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三集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三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六十三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63

  请掀开经本一百三十九面,从第三行看起,注解第四段。

  【若人能受持读诵此经。其无明,则受真如之薰。其知见,则受佛智之薰。是皆得蒙佛如来加被,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我们从这个地方知道,佛菩萨是怎样保佑众生,怎样加持众生。这是我们学佛人不能不知道的。否则的话,就变成盲修瞎练,一味的迷信,那是得不到佛法丝毫的利益。佛菩萨保佑我们、加持我们,是不是真有其事?确实是真有其事。那个事在哪里?这一段文上给我们讲得就很清楚。若人能受持读诵此经,关键还是在受持两个字。受持,第一、经里面所讲的意义明了了,纵然不能够彻底明了,也能够明了一个大概;其次要认真努力去奉行,换句话说,我们要把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要在生活上去做到。要是做不到,那不能算受持,一定要做到。这个经上最重要的,佛教给我们要看破宇宙人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常常记在心里。对自己、对人、对事、对一切万法,要常常如是观,观是观察,这一切有为法是假的,不是真的。在行持上,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里面,工作当中,要把烦恼、忧虑、牵挂放下,这才叫受持。读诵这部经,为什么要读诵?每读诵一遍,提醒我们一次,以免忘失掉了。不常常读诵,佛的这些教训都忘掉了。纵然没有忘掉,每读一遍就好像佛亲自给我们说一遍一样,这里面自自然然有一种亲切感,佛当面对我说法。所以每读一遍,无明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受真如的薰习。什么是真如?经典是真如。可是经典是不是真如,究竟有多少力量,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关键完全是在受持。你有一分的受持,就得一分的薰习;有两分受持,你就得两分薰习。如果天天只念,念了也不懂意思,也不能依教奉行,那就没有什么大作用,薰习的力量非常非常的薄弱,所以关键在受持。

  「其知见则受佛智之薰」,经典是如来智慧的显现,是金刚智慧。我们读诵一遍,我们的知见也不知不觉受如来知见的薰习,像《法华经》上所说的「佛知佛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佛知佛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佛知佛见。常常读诵,常常受佛智慧的薰习,不知不觉入佛知见,这就是得佛如来的加持,这就是诸佛菩萨真正的保佑。这不是假的,不迷信。所以关键在受持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在本经里面重复了很多很多次。世尊是唯恐我们疏忽,不断的在重复,这样自然就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佛知道这个人,佛也见到这个人;十法界无量无边的众生,心里面起一个念头佛菩萨都知道,有些念头不太强烈,所谓是微细的念头,可能起的时候,我们自己还没有觉察到,诸佛菩萨早已经清清楚楚。这个事情,大家读《无量寿经》应该有相当程度的感受。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不是说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不是的;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一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们的能力几乎都恢复了。他的天眼洞视、天耳彻听,洞视彻听的能力比阿罗汉强得太多了。阿罗汉的天眼只能见一个小千世界,阿罗汉当中这是以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而论,阿[少/兔]楼驮的天眼第一,他是修成的,他的天眼能量有多大?他能够见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说他能够见一个大千世界,比普通阿罗汉大得很多,普通阿罗汉只能见一个小千世界。可是诸位想想,西方极乐世界那些人,天眼洞视,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他都能看得见。

  他们那个能力,六通的能力,几几乎乎是跟八地菩萨完全相同,圆教的八地,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为什么一切诸佛都对阿弥陀佛那么样的尊敬,实在讲是有道理的。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刚刚生过去的人,带业往生的人,神通的能力都跟八地菩萨一样大,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所没有的。我们这个世间点点滴滴都瞒不过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那个人数没有法子计算,《无量寿经》上有比喻,诸位读了应该知道,无法计算。等觉菩萨都算不出来,真正所谓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我们今天很幸运,机缘太好了,得人身、闻佛法,能够遇到这个法门。如果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个事情疏忽掉了,那真是非常非常的可惜!一定要把握住,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皆得者,无论僧俗男女,凡能受持读诵,无不如是成就。】

  此经所说的理与事,与《无量寿经》、《华严》、《法华》,平等无二,确实是大乘了义的经典。《金刚经》上跟我们讲的原理原则,都是第一等的;凡是究竟了义的大经,里面决定没有差等,没有差别,决定是平等的,像《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无论是出家人、在家人,无论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只要能够受持读诵,所得的功德利益,就像经中所说的,无不如是成就。不是说出家人修行功德大,在家人修行功德小,没这个事情。你这个想法,那叫做打妄想,不是事实。功德大小不在出家、在家,与这个不相干。与什么有关系?与心地清净平等有关系;心愈清净功德就愈大,心不清净,出家也枉然,也没有用处。所以,著重在受持上。受持,我说个「心地清净」,经上讲的「应无所住」,无所住就是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执著。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是清净。所以是要看清净心的纯度,心愈清净,功德就愈殊胜,是这么个意思。

  【即不明义,但能读诵,亦必得之。】

  如果对於《金刚经》的意思不能明了,这个不明义,不是完全不明,不能够有相当深度的明了。但能读诵,亦必得之。这里面没有讲受持,只讲读诵。在我们学佛同修当中,无论在家出家,这个做法的人很多。读诵而不明义,读诵而不能受持,这种情形很普遍很普遍。如果他要不间断,每天读诵,也得佛力的薰习,他时间长了,总会有领悟的一天,不过是比较慢一点而已,所以说亦必得之。这样读诵的人,就跟我们念佛人里面,不懂得经义,《无量寿经》、《弥陀经》的意思他都不懂,他就会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老老实实他也不打妄想,专念阿弥陀佛,他念成功了。临命终时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瑞相非常殊胜。你问他经义,他一无所知,他只晓得老实念。这样的人读《金刚经》,行!他有功德。他凭什么?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他是凭藉这个。所以他很老实,他念的时候也没有妄想、也没有分别执著,他能够老实念,他能够得利益。底下说,

  【何以故?果具有真实信心。】

  这样的人他有这样的条件,他有真实的信心。真诚,我们俗话说,诚就灵了,诚就能够通达。

  【至诚读诵,先虽不解,后必开解。】

  他用至诚恭敬心天天读,读久了会开悟。这个开悟的道理并不难懂,一个是自己心真诚清净,他没有妄想、没有执著。第二个是每天受般若 的薰习,他读一遍就薰习一遍,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会想到经上的句子,每想一句也是薰习一遍。长年累月不断的受般若 的薰习,他怎么会不开悟?不定遇到什么机缘,他开悟了,这个道理在此地。这个道理很明显,并不难懂,这就是诸佛菩萨对我们真正的保佑,真实的保佑。

  【功德,指自利利他,绍隆佛种。】

  这两句话我们必须要把它看清楚,可不能把意思错会了。经上有自利,再利他。《金刚经》的中心,是为我们讲不二法门。经上一再告诉我们。诸法如义,万法一如,如果我们把自利跟利他看作两桩事情,你就没有般若 智慧。如果你真的般若 智慧现前,你晓得自利跟利他是一不是二,这里一定要搞清楚。自利就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决定是一不是二。要从哪里做?要从利他那边做。为什么?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太重,如果从自己这边做,决定增长我执、增长我见,四相破不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怎么能破得了?所以下手要从利他那个地方下手。一味为众生,决定不为自己,久而久之,受般若 受持读诵的薰习,四相不破,自自然然就淡了,自自然然就没有了,那就是自利。诸位一定要记住,自利不是自己得名闻利养,不是自己得种种享受,不是的。自利是什么?破四相、破四见、离烦恼、开智慧,这是自利,一定要从利他边下手,你才会真正得到自利。如果你要是颠倒了,从自利这边下手,说老实话,你也没有办法利他。你学了一辈子,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还是一个四相具足的六道凡夫。佛法里面常讲轮回心、菩提心,我们可以从这一句上来把它区分清楚。一切从自利上下手,是轮回心,你造轮回业;一切从利他那边去下手是菩提心,你造的是菩萨业,不一样!这里唯恐诸位同修看到自利利他会错了意思,那个损失真的就太大太大了。

  能从利他那里下手,底下绍隆佛种自然在其中。可见得自利利他、绍隆佛种又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绍」是继续的意思,就是我们讲的传宗接代,一代一代绵延下去,绍是这个意思。「隆」,不但一代一代要传下去,而且希望一代一代都能够发扬光大,隆是发扬光大。佛菩萨祖师大德一代一代传到我们这里,我们今天接受,接受佛法的承传;我们不但要把佛法传下去,而且要把它发扬光大。「佛种」在此地就是指金刚般若 ,如果在一般讲,那又是另外的讲法,在此地就专指金刚般若 ;在净土宗讲,就专指念佛求生净土,那是佛种。

  【皆得成就如是功德】

  功德就是八个字:自利利他,绍隆佛种。

  【明其皆得成菩萨,乃至成佛也。】

  佛的种子,将来就成佛。佛的种子是什么?无住生心,就是作佛的种子,就是无上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觉悟的人彻底放下,迷惑的人是坚固的执著,不肯放下,迷悟的区分就在此地。什么是觉?放下是觉,执著是迷。这个意思也要常常想著,有个事情我们执著不肯放下,「我怎么又迷了,还是放下吧!」放下就觉了。能够常常这样想,般若 在你的心里面、在你生活里面就起了作用,时时刻刻提醒你,时时刻刻「我怎么又迷了,怎么又为自己著想!」这叫用功,这叫功夫得力。果然有这个现象,一天有那么个两次、三次,就很好!三、五年之后你一定得好境界。如果一天一次都没有,这个不得了,这就是业障很重很重。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那个般若 光像闪电一样都没有闪过一次,这个问题很严重。一天能够闪个两、三次,好现象,很好的现象。这就是我们讲的放光,真正放光。

  【总以劝人必须受持读诵此经,悟此心性,全性起修,全修证性。】

  末后八个字,是大乘佛法修行的纲领,也是总纲领。说得这么多,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劝人必须,必须是非常的肯定,一定要受持读诵这部经。关键还在「受持」这两个字,不仅受持是本经的关键,受持是一切经论的关键,佛在大小乘一切经上常常这样子教导我们,所以这两个字非常重要;就是依教奉行,一定要去把它做到。能做就会开悟,就能够悟入心性,宗门里面说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都是这个意思。能够悟入,然后全性起修,这句话不好懂。什么叫全性起修?性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什么个样子?体是空寂,作用是无实无虚。起修就是指我们日常生活,我们整个的生活与无实无虚相应。无论是自己私人的生活,从早到晚穿衣吃饭,乃至於你每天去工作去应酬迎宾接客,念念都与无实无虚相应;那你过的日子不是凡夫的日子,你所过的这个日子是诸佛菩萨过的日子。为什么?因为你所过的这个日子,完全是金刚般若 智慧,这叫全性起修。谁能做到?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一开端所表现的,那就是做到了。经典里面所记载的,《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做到了,他们的生活,他们表现的身分,就跟我们现前社会大众一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生活确确实实都是做到无住生心,都是展现出无虚无实,他生活在这个境界里头。所以这个叫全性起修,全修证性。证性,性就是法身、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完全显露在生活当中,眼所见的、耳所听的、身体所接触的,六根接触的境界全是真如本性,这叫证性。由此可知,修跟证是一不是二,修跟证要是分了家,决定证不到的,你那个修也没有功夫,不能分。记住经上跟我们讲的,「如来者,诸法如义,万法一如」,这是圆教究竟的境界,圆满的境界。凡夫修行为什么成不了佛?为什么修行成就这样的艰难?就是凡夫不能把万法归一;一定要在一法里面把它分成许许多多,样样执著,这是麻烦,这是病根。这个病是你自己搞出来的,不是别人做出来给你受的,不是,自作自受。所以还需要自己修、自己悟、自己证、自己得,这是别人帮不上忙的。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诸佛菩萨,从这里面得到启示,在这里面你真正学到东西,其次再看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所展现在我们面前是什么样的榜样。

  近代在中国,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示现的好样子。他好在哪里?就是此地这两句话,他们一生所表现在外面的,就是全性起修,全修证性。你若是粗心大意,你见不出来,你看不出来。你要细心观察,你看出来,你一定会赞叹希有老和尚,不是世尊,是老和尚,希有!就像须菩提赞叹释迦牟尼佛一样,被他看出来了,希有世尊!你会赞叹这些老和尚希有,真是希有。人家是全性起修,我们今天是什么样一个样子?我们是具足烦恼在全修,我们过的日子是烦恼,过的日子是无明。他们是全性,我们是全迷。全迷所修的就是惑业苦,迷惑造业搞六道轮回的果报,我们干的是这个,跟他这个完全相反。他们是全修证性,我们是全修证迷。我们所证的是无明、是妄想,我们搞的是这个,这个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

  再看下面这段经文,「极显经功」,把这部经典的功德、功用显示到极处。第一段「约生福显」,这个经典能生福。实在讲,福报是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因为被无明烦恼盖覆住,称性的福报不能现前。这一部经能帮助我们破无明、断烦恼,使我们的性德完全显露,先从这一方面来说。佛为我们所说的,我们要是能够肯定的相信,你会感觉到法味无穷、法喜充满。自性里面本具的福报,就好像你家里头本来有的财富,你家里有金矿银矿太多了,永远用不尽。现在什么样子?现在你很穷,因为你的矿没有开采,所以每天还必须去做零工赚一点钱生活,你说多可怜,家里金银七宝都没有开发出来。金刚般若 帮助你开发出来,开发出来之后,再不要去受这个辛苦,不要去做小工,就这么个意思。请看经文:

  经【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我们看注解:

  【显经功,即是显般若 正智(般若 智慧),此智乃是佛智,所谓无上正等正觉。】

  般若 正智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尽虚空遍法界,过去、未来,没有一样不知道。

  【世尊历劫以来,为众生故,勤苦修证所得,无实无虚之法。】

  这里教给我们,我们必须要记住,一切为众生。为众生,你自己一定得福。为什么?因为为众生是你性德现前,你真正破迷开悟了。这是内在的亲因,外面的缘,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护法善神,没有一个不赞叹你,没有一个不帮助你。我们讲加持保佑,要用现在的话讲,帮助你、协助你,这就是加持保佑,真正得到。为什么要那么小心量?念念都想自己,依旧迷惑颠倒,这个太可怜了!要学佛,佛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从来没有一个念头想到自己。若有一念想到自己,四相具足。我们读这部《金刚经》,如果《金刚经》里面很深的意思,我们没有能够体会到,没能够懂,能记住这一条,你的一生就受用不尽,你慢慢的一定会开智慧,就如同经上所说的一样。为什么我念念要想众生、要想别人?破四相、破四见。四相四见破除,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德能都现前了,功德利益在此地。佛做出一个榜样给我们看,永远生活在无实无虚这个境界当中。这个好!这是真实的境界。无实无虚就是无住生心,就是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行布施」。而行布施,无虚;应无所住,无实。永远遵循这个教训去生活,决定不错。无论你从事於哪一个行业,你遵循这个原则,你就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 波罗蜜》。

  【今将此法和盘托出,而成此经。】

  和盘托出是比喻,比喻什么?毫无保留。我连盘子都端出来了,全部拿出来,一点保留都没有,是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成佛,他成佛成的什么?全部端出来了,连盘子端出来;是什么?《金刚般若 波罗蜜》,是如来世尊果地上所证得的,圆圆满满全部端出来了,就是这部经。

  【为未见性者,示以真确之图案,指引众生到彼岸之方针。】

  没见性的,我们都没见性。没见性的人读《金刚经》,《金刚经》就像一个图案一样,我们在这里面实实在在讲,得不到什么东西。如果稍稍能够体会一点,才晓得这个经里头妙义无穷、深广无尽!它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总原理原则,总纲领。任何一部经典,不但是大乘经,包括一切小乘经,都不能出这个纲领的范围。换句话说,《金刚经》就像大树一样,是树根,一切经是这个树的枝叶花果,这个经是根本。修行最可贵的,是把那个根本找到,从根本修,那个速度快,利益无边。不要从枝枝节节上修,枝枝节节好苦,好麻烦。会修的人从根本修,从根本修,禅宗讲得最多,禅宗语录里面一提起,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心地。什么心?无实无虚,这是真心。《金刚经》上讲得透彻,「无住生心,生心无住」,这是根本。真的要把根本认识清楚,搞明白。由此可知,落实的心不是真心,落在空的心也不是真心。我们六道凡夫,色界落实,欲界也包括在色界里头,欲界、色界落实,无色界落空,与无实无虚完全相违背。所以纵然修到非想非非想天,还是出不了三界。原因在哪里?用的是轮回心。落实的心,落空的心,都是轮回心,出不了三界。怎样出三界?无实无虚就出三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用这个心。

  无实是心地清净,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离开了;无虚是念念为一切众生。我们学佛的人,为众生什么,这个要知道。念念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苦,什么苦?今天他生活困苦,那个不是苦。今天他没饭吃、没衣服穿,不算苦。什么是苦?搞六道轮回是真苦。将来堕三恶道,这个不得了,这个太苦了!这个世间小苦,我们不必去帮助他。今天这个世间人,你看看我们佛门里面,现在说实在话问题很多。做一些慈善事业,帮助一些贫苦的人,只解决小苦,社会表扬赞叹,做了慈善家。一表扬、一赞叹,果报马上就报掉,福报就报光,做了等於没做。我们查遍《大藏经》,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的时候,没有做过这些慈善福利事业,没做!释迦牟尼佛做的是什么?大慈善。讲经说法,帮助一切人破迷开悟,这是大慈善。今天大慈善没人做,做了也没人表扬你。实在讲,没有人表扬好,你的那个福报功德都在,没有漏出去。我们中国俗话常讲「积阴德」,什么叫阴德?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赞叹你,没有人表扬你,这叫阴德。阴德积得厚,后来果报不可思议!发得大了。阳善是什么?你所做一点点好事情,外头都知道,报纸也登,电视台也广播,大家也称赞,报光了,完全没有了。你所做的那些恶,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骂你,那个恶愈积愈厚,将来果报也不可思议!所以大家要晓得,好事不要让人知道,何必让人知道!坏事要让人知道,人家看到你,这个人骂你一下,那个人瞪你一眼,都报掉了,恶都报掉了。好的留到不要报掉,恶的要发露忏悔,让大家都知道,这样很快就报掉了。

  这一段是说我们的境界,我们没见性,《金刚般若 》就是图案,诱导我们开悟的。《金刚经》细讲一遍很不容易!这个因缘非常希有,因为讲一遍时间要很长。古时候真的有善根深厚的人。古时候讲经不像现在这么普遍,都是老法师在寺院里讲经。可是有一些人,远道听到某个地方在什么时候讲这部经,在家居士可以到庙里面去讨经单。讨经单的意思是什么?我想听这部经,我要住在这寺庙里。从前的寺庙有内院跟外院,内院出家人,外院就是这些居士们,给他们住的。他们讨经单,当然寺庙里头也分一份工作给他们做,像整理道场环境,有一些零碎事情分配给他们做。讲经的时候,他们都入席来听经。一部经听完了,他离开道场,他回去。从前有这个制度。一部经,差不多《法华》、《楞严》要讲半年,《华严经》一般是讲一年到二年,他能够住在寺庙里头把一部经听完,每天受这个薰习,解行相应。我们看《居士传》里面有很多开悟证果的,他是长时期不断的在薰习,所以得到这种效果。由此可知,大经讲一遍的确不容易!因缘非常希有,往后可以说愈来愈难。我们整个世界,这个社会结构起了很大的变化,走上工业时代、工商时代,大家工作非常的忙碌,确确实实是分秒必争,哪有时间来听大经?所以这个缘分愈来愈少,因此讲大经这个机会愈来愈可贵,相当不容易。末后这一句:

  【以亲身经验告人,俾有所遵循故也。】

  《金刚经》是释迦牟尼佛从初发心到证果,亲身的经历。他怎么成就的?就是依循无实无虚而成就的。生生世世都不违背这个原则,所以他能成佛。我们要是用无实无虚这种心来生活,念佛求生净土是决定往生,而且品位一定很高,你往生一定很自在。不仅是预知时至,果然做到无实无虚,可以说你已经得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极乐世界随时去,没有限制的。你果然做到无实无虚,因为你已经把轮回心转成菩提心。我们这个地方人生死有命,命是什么?轮回心的命。你把这个心转成菩提心,命运就超越了,命运再也不能够拘束你,你就在生死里面得大自在。

  【此经是佛佛传家法宝,世尊因亟欲传授家宝,亟欲一切众生皆知此经利益之大,不可思议!正所谓开自性三宝,成常住三宝。】

  这几句话非常难得!若非过来人,这几句话说不出来的。我们这个经本上,在封面上有一个长长的小印,这几个字是「如来唯一真传」。我在台湾,请一个台湾最有名的金石家替我刻的。我请他给我刻了两颗,另外一颗印就在封面的底面,后面,「诸佛真传之宝」。要晓得这个经典的可贵,真实不可思议!佛佛传家之宝,说明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是传家之宝。世尊也急著要找传人,你要是真正能够依教奉行,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契入到无实无虚,你就接受释迦牟尼佛传家之宝,从此你的生活,生活在无实无虚之中,你生活在金刚般若 之中,你生活在无上正等正觉之中,跟诸佛菩萨无二无别,你得到传家之宝。很可惜,这样宝贵的东西,世间人不识货。你看看,你把这个《金刚经》送给他,他不感谢你,「这有什么了不起!」你要是送一百万美金给他,他给你磕头:「你是我的大恩人!」这个不得了。一百万美金算什么?不识货,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他为什么可怜?真正的珍宝他不认识,送给他他也不要,这才可惜。佛急著要传给一切众生,「皆知此经利益之大,不可思议!」如果对这个经典它的价值、它的意义不能稍稍体会,实在讲他得不到利益。

  因为这个经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开自性三宝」,这个开是开悟,就是前面所说的全性起修;「成就常住三宝」就是全修证性。三宝要说一说,最怕的是在这些名相上发生了误会。开经偈的确是写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自性三宝、常住三宝的真实义是什么?如果错会了意思,三世佛都喊冤枉!佛没有说错,你把意思听错了。「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是自己真心本性里头本来有的。「三宝」是什么?觉、正、净。「觉」是般若 智慧,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宝。「正」是正知正见、佛知佛见。佛的知见是什么?《金刚经》上这一句话也就说尽了,「无实无虚」;「一切法如梦幻泡影」、「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佛知佛见。「僧」是什么?僧是自性清净心,一尘不染。尘是什么?五欲六尘;自性清净心没有。这个叫自性三宝,佛是觉,法是正知正见,僧是清净不染。

  成常住三宝,常住三宝是什么?跟我们一般讲的常住不一样。我们一般讲的常住,寺庙供养的佛像是佛宝,经书是法宝,出家人是僧宝。不是这个意思,你要这样会,你完全把意思会错了。这是成就自己的常住三宝,不是别人的常住三宝,自家的常住三宝。自家常住三宝是从哪里讲?从相上讲的、从用上讲的;开发自性三宝是从体上讲的。这个说法诸位比较容易体会。常住三宝就是从生活上讲的,我穿衣吃饭,日常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觉而不迷。什么是觉?看破是觉,一切法无实无虚。怎么是不迷?放得下就不迷。看破、放下,心里面一丝毫都不沾染,我在生活当中是这么做,这是常住的佛宝。法宝是什么?正知正见。用来干什么的?用来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无论在言语上、在形相上、在动作上,都给众生做好榜样,都帮助众生、启发众生破迷开悟,这是自己常住的法宝。心清净、身清净、境界清净,我们住所清净,工作环境清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是我们自己常住僧宝。这才是这一句的意思,正所谓开发自性三宝,成常住三宝。这个自利就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做表率、做榜样给人看。

  明白这个道理,知道怎么个修法,我们个人要给一切人做好样子;我的家庭要给一切家庭做榜样,世界第一家庭,菩萨家庭。你做生意开个公司,你的公司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公司都比不上你,你这个公司是一切公司的好榜样;同样一个道理,无论在哪一个行业当中,金刚般若 都帮助你达到颠峰。你从政治理一个国家,你这个国家是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好榜样。这叫开发自性三宝,成常住三宝,意思深广无尽!不能看错,错会了佛的意思,那哪里是金刚般若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自己如果有一个小的道场,不管道场怎样,依照这个原理原则来修行、来教导,你这个道场就是所有一切道场的模范、典型。

  【能住持三宝者,就极低限度言之,亦足以启发善心,挽回世运。此经之最大宗旨也。】

  这就不再说大了,把住持三宝降到最低的水平,最低的水平也是劝人断恶修善。人人都知道断恶修善,就天下太平。今天这个世间,有不少人都在那里追求世界和平,世界和平要怎样才能达到?要弘扬佛法,劝人断恶修善。首先,善恶的标准要知道。实在讲,善恶是相对的,到哪里去找标准!我们中国人以为善的,外国人以为不尽然。譬如,我们中国人认为红色是善的,大家看到都很喜欢,外国人说白色是善的,他们喜欢白色。中国跟外国标准不一样,古人跟今人的标准也不一样。

  善恶标准到底从哪里取?佛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标准,凡是於众生有利益的都是善,凡是於个人有利益的都是恶,这是佛家的标准。这个标准,要是说对一切众有利的都是善,大家会点头,可以同意,可以接受。说对自己有好处的都是恶,很多人摇头不同意。必须要把它讲解清楚,要说明白,为什么佛要这样说,佛说得有道理。佛是教我们断烦恼、开智慧。念念都有我,是烦恼的根源,是生死的根源,也是所有一切病痛的根源。你为什么会害病,你为什么生活过得这么苦,病根就在「我」。如果能把「我」淡一点,你的日子就过得很幸福,就会很快乐。我们学佛的人,还必须对佛法真正能深入一层的人懂得,能够同意佛这个说法,肯定佛讲得有道理,确实没错,是我们自己错了。所以我们善恶要守住这个标准。绝对的标准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绝对的标准是无实无虚,那必须是对宇宙人生有相当的觉悟,有相当程度的体会,他才能接受,他才能够学习。纵然一般人达不到这个程度,总而言之,劝善是所有佛经最低的水准,都是规过劝善,确实能够达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目标,这是这个经最大的宗旨,就是很大的用途。

  【显经功中】

  这段文也很长。

  【先显能生殊胜之福】

  先从这上讲,从生福上讲。佛用比喻说:

  【云一日三时】

  古时候的印度,他把一天分成六时,昼三时、夜三时。经里面所记载的,昼三时叫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这是白天的三时,晚上是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分六个时辰。古代在中国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我们中国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用这个来代表时辰的单位。现代可以说是全世界我们都采取西洋的分法,把一昼夜分成二十四个时辰。我们中国叫小时,二十四小时。外国人只说二十四时,没有说小时,中国人叫它做小时。为什么小?它比我们中国的时辰小,我们中国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所以叫它做小时。印度的时辰比我们中国大,它一个时辰是我们中国的两个时辰,是现在的四小时,这个诸位要懂。你要不懂,你读经,经上讲的有很多就发生问题了。

  像台湾这些年来,为了祈求国家平安、社会安定,每年都发起做仁王护国法会,这是好事情。很可惜的,《仁王经》里面所讲的东西搞不清楚。法会期间当中,佛在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每天读诵讲解经典二时,每天二时读诵讲解。如果现在说是二个小时,那错到哪里去了?人家二时是古时候印度的二时,一时是现在四小时,二时是八个小时。能不能救国家?真能救国家。现在仁王法会,跟《仁王经》里面的意思完全相悖。经上讲请一百个法师,就请一百个法师来,每天把这个经念一念,这就能唬过了?哪有这回事情,没有这个道理。《仁王护国般若 波罗蜜经》,的确是佛看到这个地区有灾难,如何来挽救?要从人心上挽救,要大家开智慧,不要迷惑颠倒。在灾难期间当中要达成共识,要把自己的利益暂时放在一边,要团结起来,才能够救国,才能解决问题。它这个经里头是这么个道理。一百个法师,那个百不是数字,百代表圆满。法师干什么的?平常是教化众生的,每一个人教化一方,这个时候有灾难了,个人教化的也许不相同,理论方法也许都不一样,有灾难的时候,这些法师统统集合起来,我们研究在这一段期间当中,应该要怎样教化众生,我们要统一,思想统一、见解统一、做法统一、说法统一。他们在这里接受短期训练,然后再分到各个地方去,就能够带动全国人,这才能救国,这叫仁王护国法会。今天找几个法师每天敲著木鱼念经,国家念亡了,还说佛菩萨不灵,你说糟糕不糟糕!这真正是误解如来真实义,天大的误会,佛不是这么教你的。一定要懂得,仁王护国法会是救国会议,国家有灾难的时候召开的救国会议,是把全国知识分子集合起来,如何教导全国众生在这个苦难阶段当中达成共识;所以佛法是真实的功德。现代一般人社会上说我们佛教迷信,我们所表现的十足的迷信。可是佛并不迷信,菩萨不迷信,我们这些人迷信。造成这个社会的形象,我们十足的迷信,对於经义完全不了解。诸位必须要晓得,经上所讲的一时、二时,一时是现在四小时,二时是八小时,一日三时。

  【以不可数计之身命布施】

  比前面那个七宝布施殊胜太多了。七宝是身外之物,容易舍。这是身命,内财,这个难舍,难舍能舍。不是舍一次,

  【历时长极】

  发这个心不容易,我们这个身体一世只有一个身体,只能布施一次。无量百千万劫,诸位想想,生生世世舍身去布施,这很不容易!这样的心真的是难发。菩萨能发,菩萨为什么能发?因为菩萨知道无实无虚,他就容易了。众生为什么难发?因为他落实,他坐实了,他认为这个身体是实在的,所以要叫他舍这个身、舍这个命,那难到极处了。什么都肯舍,这个命他不能舍,他不晓得无实无虚。懂得无实无虚,舍身就轻而易举;所以往生会自在,随时可以走。就是因为什么?你能够放下了。你现在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舍不得这个身,还不想离开它,不晓得这个身是累赘。什么时候你能够舍身,那什么时候就能够往生了。布施重极。

  【时间长极、布施重极、行愿坚极(坚固到极点),此菩萨之行门。】

  这是菩萨行,我们要学菩萨就得学这个,身命尚且能舍,还有什么不能舍的?佛这样教我们,中国儒家虽然没有这样究竟,它也教给我们舍身,世间善人并不把身体享受看得很重。儒家《曲礼》有一句「安安而能迁」,这是儒家教给我们的。两个安:第一个是心安,第二个是身安。你看,身心都安乐,那多快乐,多自在!国家、社会、大众有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够把身心安稳放弃,为国家、为社会服务,跟这个意思一样,能舍。所谓是舍己为人,儒家这两个安,说得相当的具体。有些人自己生活很舒适,他不肯舍弃,不肯放弃自己安乐的生活去奔波,去受些辛苦。儒跟佛都是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所以这是大教,我们中国人称为圣教,圣贤人的教诲,能够舍身为人。这就是菩萨行。

  【福德之大,岂可以数计,而不及闻此经而生信者,何故?此理下详。】

  菩萨这样的布施,这样的行持,那个福德不可以称量!但是他所修的福还比不上闻这个经典的。这个经文在底下,我们看下面的经文。

  经【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这个人的福报胜过前面无量劫无量身命的布施,那个福比不上闻此经信心不逆。这个我们能相信吗?一般人不会相信的,不能接受的。原因在哪里?下面这段经文要为我们说明,关键的字眼就在「不逆」这两个字。如果做不到这两个字,你闻经的福报还是比不上人家布施的福报,决定比不上的。如果是不逆的话,你超过他,真的超过他。看注解里头:

  【不逆,不违也。】

  决定照做,绝不违背,这才叫不逆。

  【闻此经,深信非依此行不可。】

  这个叫不逆。我们听到这个经,读到这个经,有没有去发起这个心:非依此经的教诲去做不可。什么教诲?无实无虚、无住生心、生心无住;你是不是真的要这么去做?

  【发起一一如法行之大心,是为信心不逆,即是发决定起行之信心。】

  他发的是这个心,决定依教奉行。诸位要晓得,如果真正你发这个大心,决定依《金刚经》的教训去做,那你是什么人?你现在就是圆教初住菩萨,从凡夫一下就入了法身大士之流。这个功德不是前面修布施,什么内财、外财,比不上,没法子比。信心不逆太难太难了!

  【其福,正指下文荷担如来,当得菩提,果报不可思议,故非他福所可比拟。】

  那个福报是什么?底下经文所讲,这个人荷担如来,就是续佛慧命,继承如来度化一切众生的事业。佛的事业是教化一切众生,今天佛不在世,他来承担教化众生的担子,那就等於佛了。佛是法王,这个人就是法王子。他当得菩提,菩提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得菩提,就是他要成佛,果报不可思议!成佛是世出世间究竟圆满的果报,一切菩萨所修的怎么能比得上?这个人能够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绍隆佛种,当得菩提,当然殊胜无比。这是把理由说出来了。

  前面所说的布施,实在讲,如果不见性的话,都是三界的福报。财布施得财富,世间人不明佛理,不知道事实真相,人家发了财,很羡慕他、很嫉妒他,这造罪业。一定要知道,财从哪里来的?绝对不是他很聪明、他很能干。比他聪明的人多的是,比他能干的人多的是,为什么那些人不发财,他发财?他运气好,比他运气好的人也多的是,为什么那些运气好的人不发财,偏偏他发财?唯有佛法讲得透彻、讲得实在。前世他修财布施多,他这一世得多财富。他要是修法布施多,他有聪明智慧,这是果报。他修无畏布施多,他得健康长寿,像这个舍身布施的,得健康长寿。我们如果想财富,想聪明智慧,想健康长寿,你就修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你一味努力去修,果报就会现前。你要不肯修,你这一生都受命运的支配。命运从哪里来的?前世所修的。前世修的因,今生得的果报,点点滴滴都没有办法离开因果的定律。学佛的人要相信业报,业报是命运真正的主宰。你多做善业,不做恶业,前途一片光明,你的生活自自然然会改善,事业工作自自然然会顺利。不要怀疑!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去做,感应之快不可思议!《了凡四训》把这些理跟事都讲得非常透彻。

  最近这边有两位同修,也是常常在这里听经的,他们两个发心将《了凡四训》印了一万本,好像这两天就要印好了,印好之后拿到这边跟大家结缘。我把书的题目换了一下,因为以前那个题目看到不醒目。我换了八个字,书的题目叫「改造命运,心想事成」,大家看了这个一定很动心。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