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阿弥陀经》两文解释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6日
来源:   作者:慧净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阿弥陀经》两文解释

 

        今天晚上要跟大家讲的是《阿弥陀经》里面,两段很重要,又常被误会的经文,这两段经文是: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这「一心不乱」,也是容易被误解,却很重要的一句经文。今晚就跟大家讲解这两段经文。

应当发愿,愿生极乐

        《阿弥陀经》的宗旨,是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不只是极乐世界的救主 ── 阿弥陀佛,祂成佛以来十劫之间,伸着佛手一直在呼唤我们,祈求我们让祂救度到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也在好几部经典中,劝导我们一定要发愿,愿生极乐世界。譬如在这短短的一千八百五十八个字的《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就三次很殷勤恳切的劝导我们,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第一段劝往生的是: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第二段是:

            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第三段是: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可说释迦牟尼佛婆心深切,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劝导,希望我们务必要往生极乐世界。

一般对「善根福德因缘」的误解

        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从消极上来讲,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么,这十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一般解释说,善根是指菩提心,福德是指六度万行,以菩提心的善根为因,以六度万行的福德为缘,因缘和合,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善根不可以少,必须要多,所谓的「多善根」,就是要发无上菩提心;因为刚才提到,善根一般解释是菩提心,那么菩提心不可以少,什么叫少呢?以成就阿罗汉果位来说,就是属于少善根,因为他没有发菩提心,不在行菩萨道,所以不能成佛。往生极乐世界无非是为了成佛,因此一般的解释是,必须要自己发无上菩提心,做为往生之因;既然发了菩提心就必须行菩萨道,因此要广行六度万行,这叫做福德。以无上菩提心的因,加上六度万行福德的缘,因缘和合,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这样的解释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并没有错。可是必须要了解,这个菩提心跟六度万行的福德因缘,是众生自己必须累积成就呢?还是阿弥陀佛为我们累积成就?问题就在这里。

何谓「善男子、善女人」

        再看下面这一句:「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就是针对上面那句的回答。也就是所谓的「善男子、善女人」,包括出家、在家,包括善人、恶人,甚至六道四生的所有众生,只要他听闻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此后一向专称弥陀佛名,都可以称为「善男子、善女人」,所以善男子善女人指的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所讲的「十方众生」。

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十方众生闻说阿弥陀佛,这﹁闻说阿弥陀佛﹂,并不只是听人家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就叫做闻说阿弥陀佛,并不是!

        而是听闻善知识讲解传授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第十八愿的内涵,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来龙去脉、因果道理,信受在心,这才是﹁闻说阿弥陀佛﹂。所谓信受在心,就是「信受弥陀救度」,而「愿生弥陀净土」,此后「专称弥陀佛名」,这叫做信受在心,也叫做「执持名号」。执持的「执」,就是坚牢,信仰坚定,不会移转;﹁持﹂就是不散不失。意思是说,这个道理信受在心中,永远不会怀疑改变,亦即彻底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这就是「执持」。

        内心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口中自然就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所谓的「多善根、多福德」,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等于说往生极乐世界必须具足多善根、多福德,而这些阿弥陀佛已经为我们完成,容纳在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当中,让我们心中信受,口中称念,自自然然就具足多善根多福德。所以从这里来讲,多善根多福德,不是我们所累积,是阿弥陀佛所累积,我们只要称念祂的名号,愿生祂的净土就可以。因此莲池大师说:「称念弥陀名号,就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又说:「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这是莲池大师的解释。藕益大师也解释说:「只要信受弥陀,愿生极乐,执持名号,那么每一声、每一声,都是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可见所谓多善根、多福德,是只要我们「专称弥陀佛名」。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段经文的梵文,(我们经典都是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现在普遍受持的这部《阿弥陀经》,是鸠摩罗什所翻译,目前已经发现《阿弥陀经》的梵文本)如果翻译成汉文,也是十四个字。学者是这样翻译的,请大家注意听:

     众生不因此世所做善行,得生彼国。

        也就是说十方众生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靠阿弥陀佛的功德,而不是靠我们在这里所做的善行。鸠摩罗什所翻译为「善根、福德因缘」的经文,梵文本只有「善行」两个字,以善行来包括善根、福德。

        此处并不是说我们念佛愿生极乐世界,不必去行善积德,譬如说孝顺父母、奉侍师长的善德;同时也不是不要我们去行六度万行。而是虽然孝顺父母、奉侍师长这些我们应尽的本份,以及随缘随分能够做得到的六度万行,我们都理所当然应该去做;只是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靠弥陀的功德力量,专称弥陀名号,而不是回向我们在世间所做的。因为我们在世间所做的,都谈不上多善根,谈不上大善根、殊胜善根、不可思议的善根福德,都是少善根、少福德,唯有阿弥陀佛祂累积了兆载永劫修行的功德,才是最殊胜的善根福德。

        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以真实心、清净心所建设完成的,可以说是无我的、涅槃的、不生不灭的境界。我们凡夫有贪瞋痴,怎么能够进入祂的国土呢?因果不相吻合、不相应。必须以阿弥陀佛无我无漏的善根功德,才可以进入极乐世界。因此《阿弥陀经》才说,要我们「闻说阿弥陀佛」之后,就「执持名号」,道理也在这里。为什么这么讲呢?阿弥陀佛建设极乐世界,必须完成我们往生的功德,然后回向给我们。所以《无量寿经》里面说: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这是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说,祂从无量劫以来,都要做一个大施主,所以阿弥陀佛另一个名称,叫做「大施主」── 大布施的主人。阿弥陀佛平等地、普遍地救度十方众生的贫苦,我们是在肉体存在的这个世间,受尽种种的贫穷困苦,死后还会轮回六道,苦不堪言。阿弥陀佛就是要做一个大施主来救度我们,从这一点来讲,功德是从阿弥陀佛那里来的,所以叫做佛力,我们以念佛乘佛力而往生极乐。

        另外一段经文阿弥陀佛说: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阿弥陀佛是为我们十方众生开发往生成佛的法藏,所以说「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布施广大的功德之宝给我们,让我们能离开娑婆,往生极乐,而成就佛果。另一段经文《无量寿经》说:

     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是阿弥陀佛使我们十方众生,成就往生成佛的功德。《无量寿经》另一段经文又说:

     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

        阿弥陀佛以我们十方众生不晓得领受的法 ── 往生之法,来布施给我们。因此我们这个法门,是讲弥陀救度的法门,是讲我们信受弥陀救度的法门,是讲我们信受而专称弥陀名号的法门。

一心不乱

        现在再解释「一心不乱」。很多著作都解释为众生念佛,功夫上成就的一心不乱。譬如要达到「事一心不乱」啦!甚至能够「理一心不乱」,就是最高的境界。否则至少也要「功夫成片、梦寐一如、净念相继」,这叫「一心不乱」。其实这是完全错误、不正确的,是依一般教理来解释净土的教理。这一心不乱,其实意义很简单,也就是刚刚所讲的,我们闻说阿弥陀佛,心中信受弥陀的救度,口中称念弥陀的名号,若一日……若七日;这若一日……若七日是指我们的生命,随着我们生命的延长,而专念这句名号。如果还有一天的生命,就专念一天的名号;有七天的生命,就专念七天的名号;有七个月、七年、七十年,我们就尽这一辈子来专念这句名号,不必假借其他的功行。虽然我们有累积其他的善根福德,但是不假借这些善根福德来往生,因为这是不够格的,往生都是依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

        称念名号也是随我们的根性,每个人根性不同,士农工商,都以他本身的岗位、根机来念佛就好。能念几万就念几万,不能几万,能念几千就几千,能念多少就念多少,也就是说,有时间就称念这句名号。至于在念佛当中,心有没有散乱,有没有妄想,这个不成问题,因为往生不是靠我们的功夫,与有没有妄想杂念,有没有达到功夫上的一心无关。是否要一心才能往生,否则不能往生;或者必须临终正念现前才能往生,没有正念不能往生;或者说临终要有助念,没有助念就不能往生--都不讲这些,因为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力量。只要我们愿生极乐世界的心一辈子不变,专念弥陀名号,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自然就会现身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根本不存在功夫上的「一心不乱」、「不一心不乱」的问题。。

        所以这里的「一心不乱」,就是专信阿弥陀佛、专念弥陀名号的心,没有其他的心;而且不变动、不杂乱,这就是「一心不乱」。人家如果说:「某某人啊!有一个法门非常殊胜哦!你来学学看吧!」我们也不好奇,任何法门我们都会觉得不如这句弥陀名号,只要有这一句弥陀名号,就万事具足,往生的事情当下成就,不必依靠其他,所以我们不会好奇,而动乱我们对阿弥陀佛信受的心,这叫做一心不乱。当我们烦恼起来了,妄想杂念起来了,我们也不会因此而顾虑说:「糟糕了!我要往生极乐世界,可是有这样的心念,阿弥陀佛怎么会救度我呢?恐怕会被阿弥陀佛舍弃吧!」完全不会,不要顾虑。

        请问大家有没有贪瞋痴?有没有妄想杂念?如果你没有贪瞋痴、妄想杂念,那就是阿罗汉了!阿弥陀佛为了救阿罗汉,经过五劫的思惟来发愿,经过兆载永劫来修行,岂不是没有价值吗?阿罗汉本身就可以离开三界六道轮回,何必要阿弥陀佛救度?所以阿弥陀佛要救度的是五浊的众生。所谓「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我们众生本来就是有见浊、烦恼浊,才是凡夫呀!如果我们没有见浊,没有烦恼,没有贪瞋痴慢疑,我们就不是凡夫了,不是凡夫,也就不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了!

        所以一方面,我们因为有烦恼而惭愧、欢喜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同时因为我们有烦恼,所以才更加感恩阿弥陀佛的救度。因此,凡是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莲友们,请大家不要因为自己有烦恼、有杂念而感到退怯,感到往生不够格而怀疑阿弥陀佛。如果这样的话,等于是拿一把刀,插在阿弥陀佛的胸膛上,让阿弥陀佛伤心流泪。阿弥陀佛本来就是不嫌弃我们,才为我们发愿修行、救度我们,所以只要任凭弥陀的救度,只要专称弥陀佛名,不管自己有没有清净的心,有没有一心的功夫,都不管。

念念称名常忏悔

        做为一个学佛者,会羡慕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安乐,厌离娑婆世界的骯脏污秽,所以当我们生起骯脏污秽念头,不能沾沾自喜,应该心怀惭愧 ── 我是个学佛的人怎么也起这种念头呢?虽然起惭愧心,但是不要怀疑弥陀的救度。所以善导大师才说:

            念念称名常忏悔。

        我们这种众生,居然能受阿弥陀佛没有条件、毫无计较的救度,所以一方面感恩欢喜,一方面也感觉惭愧。因为惭愧,自然我们就有柔软的心、包容的心。为什么?阿弥陀佛居然包容我们,不跟我们计较,不嫌弃我们,要救度我们,我们感受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大爱心,自然就会包容别人,就像弥陀包容我们。同时不会像以前那样,心非常刚强,凡事都要计较,因为我们体会阿弥陀佛救度我们是不跟我们计较的,我们自然跟众生也不会计较。虽然我们善根福德不够,可是,无形中就会去增长善根福德,而在这当中,并不觉得自己是在累积善根福德,觉得这都是阿弥陀佛的感化,是阿弥陀佛的佛力、佛德,在我们的心中发酵、产生作用,使我们自自然然心性转变、气质提升,所做出来的就很像一个学佛者。

        本来还要引用善导大师的一首偈子来做为补充解释,但是时间不够,今天晚上我们就讲到这里。

        南无阿弥陀佛!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讲于纽西兰之奥克兰AM990电台「人间净土」节目

返回目录

----------------------------------------------------------------------------------------------------------------

更多慧净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