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四册 二、法海探珍 五 无常‧性空‧真常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2日
来源:   作者:印顺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四册 二、法海探珍 五 无常‧性空‧真常

 

  无常论、性空论、真常论,可以从两方面去解说:一、从体悟真理(宗)上看;二、从安立圣教上看。

  从体悟真理上看:佛教解脱,重在体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因学者所悟证的有浅、深、偏、圆的差别,所以各派的见解也有不同。有的以为现观一切法的剎那生灭(无常),就是通达真理。像有部的八忍八智见四谛理,通达无常也在悟见真理之内。在佛法中,虽没有但见无常的,但以见无常为悟真理,确是初期佛教特色之一,(小乘不一定如此)所以就称之为无常论。有的以为不然,见无常不一定见理,要通达内而身心外而世界的一切皆空无我,才是正见实相。通达我法无自性空,是中期大乘的特色,所以就称之为性空论。性空是说它没有自体,没有自体怎么就是真理呢?无常只是现象的幻相,也不是真实,所以要证悟真实不空、常恒不变、清净周遍的万有实体,才是证悟实相。这是后期大乘的特色,所以就称为真常论。这三种悟解,也始终存在,但从时代主流上着眼,可以把它作为三期佛教的标帜。

  从安立圣教上看:佛法有杂染世间的流转门、清净出世的还灭门,(就是四谛、三法印)不论大、小、空、有,都必须把它在理论上建立起来;这就需要有个基本的法则,作为说明的出发点。因学者的见解不同,就分成三系:一、出世清净,要依杂染而有:如果没有杂染,也就无从说明离染的清净;因此,问题就侧重在杂染缘起。不论杂染世间的轮流六道,或离恶行善,转染还净,都得在生灭无常的因果中建立,依生灭无常的因果法则,说明一切,不论是一切有为法,或心心所法,或细心,都可以称为无常论。二、杂染清净的可以转变,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自性,没有自性就是空。因为无自性空,所以有从缘的必要;从缘起灭,所以诸行是无常的。如果在一切法上,通达性空无我,那就契证不生不灭的真相了 [P91] 。这依性空出发,说明一切,所以叫性空论。三、一切法不能没有所依的实体,变化之中,还有不变者在,非有真常的本体,不能建立一切。我们迷却真常,所以有虚妄变幻的生死;如果远离妄倒,真常寂静的本体,自然全体显现了。这依真常说明一切的,叫它做真常论。这三种所依的见解,也彻始彻终都存在。它与所证的三论,并不一定合一。但初期的婆沙师,中期的中观家,后期的真心派,所依与所证,都是贯彻统一了的;它也就是时代的主流。

  建立圣教的基本法则,彼此之间虽在互相否认,但佛教史上,确有这三个体系,这可以拿后期佛教的三大派作一例证。无着师资是无常论的,依『摄大乘论』看,一切法不出三性(染净),依他起是染净的中心,一方面「是无所有非真实义显现所依」,一方面是「若无依他起,圆成实亦无」。依他起是虚妄生灭法,染妄的阿赖耶识,是其中最根本的,称为「所知依」。从这生灭无常的中心出发,无自性空是不能安立染净因果的;这从『瑜伽』的破「恶取空」,到『成唯识论』的破「执遣相空理为究竟者」,是一贯的见解。染净因果,要在生灭上建立 [P92] ,种子六义中的「剎那灭」,不但否认真常是杂染因,也不许它是清净因。清辨月称他们是性空论,是中期大乘的复兴,不妨从龙树论去看。「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揭出了基本的特点。如一法有毫厘许的自性,它就无须乎因缘;有自性的东西,彼此隔别,也不能成立前后的联系;所以要无自性的生灭,才能相续,「虽空亦不断,相续亦非常」,这是空的无常论。「离三解脱门,无道无果」;「无所得故,能动能出」;一切法性空,所以正见性空,就得解脱出离。「心行既灭,言语亦断,不生不灭,法如涅槃」,这是空的真常论。不许空,无常是断灭的邪见;常心不变,不过是梵王(就是梵天)的旧说而已。龙树抨击非无自性的无常与真常,也够明显了。『起信论』是真常论,但否认他的很多,不妨根据经典来解说:「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依如来藏故有生死,依如来藏证得涅槃」。如来藏是常住不变的,清净周遍的,依真常建立一切,已非常明显。与这如来藏不异不离的有那非剎那灭的无漏习气,就是称性无为功德。这如来藏与无漏习气的融然一体,成为厌苦求乐的根本动力,也就是离染所显的真常法身。 [P93] 同时,它也是离异的剎那有漏习气的依止,这本净的真相与客尘的业相,在不思议的交织之下,展开了虚妄变幻的生死。真常的如来藏,是轮转中的受苦受乐者,它「譬如伎儿,变现诸趣」。这与瑜伽派的妄心为依止,与有漏习气无异无杂,无漏习气(也不是无为非剎那)反而依附赖耶,转了个一百八十度角。无常论者,虽想用「迷悟依」一句话,把它拉在自己的体系里,但总觉得有点奇突,于是乎有人说「楞伽体用未明」。其实『楞伽』等别有体系,根本的见解,无常生灭是不能建立一切。「譬如破瓶不作瓶事,譬如焦种不作芽事,如是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无因故」。为甚么要依如来藏呢?「其余诸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这剎那生灭的「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所以不成为流转中的受苦乐者,只因它念念生灭。所以依「离无常过」的清净如来藏,才能建立轮转生死。如果不理解这一原则,无常论者还是别谈『楞伽』好!攻讦『起信论』,更不免多事了。在真常论的见地上,「空者,即是遍计性」。如来藏不与杂染相应,所以叫空,不是说它的自体是空。「如来藏不同外道之 [P94] 我」,所以说「无我之藏」,「离于我论」。如果性空论者要曲解它,也是同样的笑话。这三系,都在建立自己,否认别系,或说另一系不了义。偏依一宗,或者可以否认对方是正确,但经论中有这三系存在,却不容否认。

返回目录

-----------------------------------------------------------------------------------------------------------------

更多印顺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