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二十三讲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来源:   作者:能海上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二十三讲

 

  第二十三讲  九月十四日

  【狮子贤义疏】:

  如是所作等多名唯一也。有别说者:

  能仁自性身无漏法为体 得成称遍净 本有性具有(此非论颂文)

  如是谓言:如所有性之世间超业,无漏之诸法,唯承许此。谓自性身,彼有自体,皆生灭性,是彼之性相也。此性亦即法性之身,由法之所有也。此云自性,外缘不现,所作由教也。前二十一等云云广说者也。法身者,谁是自性之性,是无漏法具足故。此体是谁之体,少许是何亦无,是于共菩提分四无量等,于中所作等之文颂品类,云何契入之能作也。别说者云:此体见者,瑜伽俗体义理差别,具足显现生起之门,乃至安住。若完全成就者之成就,于法指示等之义,义之所作,作为之性中无心与心所,魔所不食,承认须要等,如其所有摄之。如是云者、复有颂云:

  自性圆满报随他变化身 法身诸所作 四种正等宣(此是初品中之颂文)

  如是所云之颂词,是由初品中之所作,若一切自性所作之声者,是头先法身,如是所作之声未发明者,唯说三身故。如是说也,是他之所云也。须要顺教契合之文品所作之面容相同。此所云者,唯与作者智慧相合之故。以此之故彼方于四身之说,一切不背成就也,如是云然。

  【清凉记】:

  “复有余说者”,他宗义,本宗亦许。“遍净”

  即毗卢遮那,本有无漏空性,由上说二十一法,本始合一,最后刹那成就自性身。“别说”者,唯识及小乘一分,此外,或说“本来面目”等,谓不可言说,证者方知,不生不灭。彼所谓不生灭者,即是有生灭。有自性者,即必有生灭也。一切外道皆计有自性,有自性则缘起失其作用。由二十一无漏法圆满具足出生法身,为成佛之缘起。依教修成,非不可知。不知即是无明,为宗大师所痛斥。任运无心自成,不可许有纤毫心心所自性,若许者,即魔手口之食也。何故于法身中别明法性身及自性身而说四身耶?依经说故。十四无记六十二见,皆由执有自性。疑心大者,仅由此论尚不能对治,须先学宗派乃至中论、入中论,疑虑方释。通达法性,以后依此修行,自少障碍。修行道路仍须由二十一法努力,故二种法身之理,不可不明。

  【狮子贤义疏】:

  复次。分别声闻等之烦恼消灭之三昧业,比大觉世尊之烦恼灭除之三昧差别所作之故,是此品词句之分别者也。

  颂云  声闻无诤定  见者烦恼断  佛无诤永断  聚落等烦恼

  此颂云者:声闻等无烦恼之三昧者,由我体观(现补特伽罗),或有暗藏之烦恼生起成转者之不相应在(眠覆)。若是人类之烦恼性生起者,皆是完全断弃性也。诸如来之三昧者,一切聚落烦恼尽,无种种众生尽所有之烦恼流演拔根之所作是也。

  【清凉记】:

  次一颂别明无诤。无诤即自性阿练若,自心内无矛盾。声闻但断人类烦恼,即可见之烦恼。聚落烦恼,是不可见之六道烦恼习气。如人出门办事,只能将此一事了却,家中一切事皆放下未问,由此故,于家中事亦得解脱,而其事仍在也。六道大聚落,声闻惟是跑掉,事情未了。佛能断六道习气,由深定故。由宿命智能照见过去六道经过,断六道烦恼之事,即在定慧中悉皆经历故。

  【狮子贤义疏】:

  诸声闻等之愿智,如来之愿智差别教示故,此中颂文分释者:

  大觉之愿智  任运成舍贪  无著而常住  普答一切问

  此之颂云:如来之愿与智者,性是无量。随自内性之契入而行,真正与现量无错失者。于色等上之贪与离贪等,烦恼所知二障习气及俱有断净。一切所知障无所执著,尽其所有轮回中随得安住常时住故。正真各各诸明甘露问取答说,犹如印模所作不异,是应受持,如所宣说。声闻等性,与此正正相反亦非是也。是常常愿欲于大悲自性之法身中入住,而又常常不如其义而行。

  【清凉记】:

  次一颂、明佛愿智。此愿即菩提愿。佛愿无尽,故寿量亦无尽。中阿含有二卷文广明。“无异”者,佛与诸大弟子所说悉皆不异。一法一解脱,其义如如,不可改也。宗派可有不同,慈悲必无二理。佛法若可改动,尚有何依据?

  或不改文字而改解释,其过亦同。声闻等愿,虽与佛不违,然不能如所知之义而行,故不能成就如佛之愿智。

  【狮子贤义疏】:

  于此等所作者为教授之故随其机类。颂文分别云:

  善因成熟者  于彼彼所化  何时能饶益  即于彼彼现

  如是颂云者:于善知识等相逢者,昔有善根功德故。佛于圣众所缘之因,完全喜悦摄持成就。于诸有情,谁当何时于教法中,应何所作调伏,常时适当施与成就。此时此义应作之故,依彼往昔道愿成就如何,世尊知彼,与彼显现适合事义,应作事业,一切时中,如如意宝,随近而住。若彼自己罪业发生,于因不全,则果之成熟作事,不能显现,恰当对面仔细参忆事理各皆如是,息心寂静观思,此中文义分别者,喻云:

  如时雨普洽  唯种坏不生  诸佛虽出世  缺根不获益

  此颂所云,喻如天空自在下雨,而锅底等不沾雨润。种子等自性焦破,则此种子不能相应生芽成就。谓谁于佛意有希望,所作究竟完全圆满方便等则能显现出生,亦不观待命运。依此受持正法,犹如轻舟易度,获得善妙决无转也。智慧我性之法身瑜伽,各各决定相续依止,于一刹那之倾,亦不空度,再再发起,如量遍满,且常常如是。故作此之名称(法身遍满)。此复云何?此中文颂分别云:

  是也广大故  说佛定遍满  即此无尽故  而亦说为常

  颂如是所说之理者:以此修行一切显现门中,于所作事业极广大故。虽贪欲相续尽其所有轮回可作迅速而超出世间诸漏不力而治伏故。但不能如佛遍满恒常自如如故。

  【清凉记】:

  或疑法身常住,何不于有情常作利益?为释此疑,故说“善因成熟者”等一颂。于佛应化作用,当生净信。于能遇善知识,有因缘,能修行,而且愿修行者,佛无不为作饶益。阿含经说此理最多,大乘经中亦说海潮穷子等喻,如教善修,佛必不舍,凡修行所须,早已为预备。尤须常时发愿。遇违缘时,更须多发善愿。如须达太子,子女尽舍,仍发善愿。第二生即成佛。然佛度生,亦须适合之机,如在畜生道,即无法受比丘戒。如父母爱子之心虽等,于幼稚者,无由令其进入大学也。众生各有因果,障缘度过,终当成就。各人所得加持经验,应善观。此即是参悟处也。

  次一颂、以喻显佛常住度生之相。若于佛发愿,必得满愿,知此则心定。又须注意方便,“方便具足”即条件够。不达此理,虽以慈禧之富贵,犹常求人看相算命,卜其休咎。佛日夜守护,文殊亦尔,知此则心常泰然。

  智慧之我,即是法身,由刹那无间精进生起。云何称为遍满常住耶?为释此疑,故说“事业广大故”等一颂,于佛所教完全无缺,方成遍满之因。虽三学随依其一皆得解脱,然度生非全备不可,发起圆满菩提心,决定成佛。

返回目录

----------------------------------------------------------------------------------------------------------------

更多能海上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