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傅味琴: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27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2日
来源:   作者:傅味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傅味琴: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27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127)

  傅味琴讲于1994.11.5日隆昌寺僧伽培训班

  修止不修观,死水潭里不了生死

  提要:

  ·在世俗谛上要观真谛,真谛要自己去思考体会

  ·禅定要有止有观,然后引发止观双运

  ·外道修止不修观,死水潭里不了生死

  ·妙止妙观一起运用叫止观双运

  ·不可贪多,如怕来不及,就得在修止修观上好好用功

  在世俗谛上要观真谛,真谛要自己去思考体会

  我们用语言文字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佛法。凡是跟佛法有抵触的、不清净的东西,我们应该要用智慧去观察清楚,认识到这些东西是错误的。在世俗谛上我们还要观到真谛,真谛要你自己去思考体会,最后要悟出来,它不可能用语言文字完全讲清楚。我们在诵经听法的时候,听到法的语言、看到法的文字,还要在生活中观到一切法体性皆空。真俗二谛,不要执着于一边,不能偏,要有同时有,好比蜗牛的两只角,要伸同时伸,要缩同时缩。所以我们听了法以后,要按正义如理去寻思:在俗谛上要思维,要理解透,在真谛上要去观照,要悟到如来的真实义,这就是用功的地方。

  禅定要有止有观,然后引发止观双运

  底下一句“由是引发止观双运道”,修禅定必须要“有止有观”,不能光修止而不修观。如果你在止的基础上再修观,这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从开头到终了乃至这一生,就贪止住妄想的舒服,就不再修观了,那就不叫禅了,那样入的定也是枯定。入了枯定以后,人处于细昏沉当中,整个身体虽很舒服。可这是一潭死水,不可能悟出什么智慧来,所以一定要止观双运。古时候的师父看见弟子坐着不动,看这样子就怕他堕在细昏沉里,师父就要弹指叫他出定。

  外道修止不修观,死水潭里不了生死

  从科学上说,大脑的活动有抑制和兴奋两个过程,抑制起保护脑子的作用,兴奋能加强脑子的灵活度。兴奋和抑制同属于大脑细胞的活动过程,不过表现了两种形式。同样,止和观虽然是两种形式,可是它们全是禅定必修的内容。如果我们一直让大脑抑制下去,那就好比一个人睡着了。睡着了还会自动醒过来,如果说你用药物或者他本人生了病,使他脑子一直抑制下去,那就等于长期昏迷了,这个人就没用了,因为他兴奋不起来了嘛。修禅定光有止没有观,就等于在修外道定。外道也修禅定,区别就是外道只修止不修观,所以外道不能了生死,因为他们不开智慧。

  妙止妙观一起运用叫止观双运

  佛教的禅定要有止有观,观能出智慧,止能排除我们修定出智慧路上的妄想干扰。我们今天学的禅定名义上叫观,比如说光明观、空观、数息观,其实里面有止有观。按照真正的次第是先修止后修观。我们初修的时候,修止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止修好了然后再修观。在观的基础上再修止称妙止,在妙止基础上再修观,叫妙观。以后会越修越自然,你止里同时有观,观里同时有止,那么妙止妙观一起运用叫止观双运。

  不可贪多,如怕来不及,就得在修止修观上好好用功

  可是这样做也太慢了,怕你们等不及,只好加快步伐。假如说:完全把止修好,要多少时候?我记得能海上师说过,“修止可以修三年”,所以你们不要贪多,贪多不消化没有意思。已经快了,要好好下功夫。否则的话,比如我昨天没上斋堂吃饭,斋堂的菜即使再好再多,跟我没关系。同样道理,你消化不了,没得基础,再快再多跟你修行不搭边。话再说回来,如果等你三年把止修好了再来修观,观修好了再来修止,怕来不及了。所以要自己好好下功夫,止的时候好好止,观的时候好好观。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