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5-26卷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1日
来源:   作者:日常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5-26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五卷A面

  虽然下来了,你一心一意一直想再去做那件事情,你相信不相信?容或我们没有这个经验,我告诉你,今天跑到厨房里面觉得最好的东西让你尝一下,也许你以前没有尝过,他劝你,你不想去吃,最后你想不妨去尝,然后你跑到厨房里面一尝,“这么美”,告诉你停下来,对不起,明天再来吃,你回去了一天到晚想,等到明天,实在是等不到,最好今天中午就吃。我想我们有这个心情吧!就这么善巧,就这么好法。就这样,这也是我亲身的经验。我曾经跟你们说过,二十几年我这个念佛的经验,但是到了第二天晚上就不来了,昨天晚上怎么这么好,今天晚上为什么不来呀?怎么找也找不到,经过若干年以后,我这个了解以后,那时我在另外一个地方,也是一个人在那儿逼,然后那时候,以前每次得到了好处就不行了,原来毛病在这里啊!那时我也这样坐,坐了没几分钟,境界现起,非常好,我就忽然一个念头想到,善知识告诉我马上下来,那是下了绝大的决心,把那腿硬是拿掉,然后下来了,下来了以后我就发现了,真美啊!虽然下来了,我一想,时间怎么过的这么慢,我要赶快回去再坐第二坐,不管做什么事情他那个心就拉著你,那时我感觉得到,以后的确这样,你只要做的好了以后,到那时候你停下来的话,它就会拉著你。现在我们是不是啊?不是。我们不要说在那里摸不到,就是你摸到了,也是苦苦的在那儿硬撑,撑了很长,结果什么啊?味道是没有,坐著脚又痛。腰又酸。所以结果下一次还没有看到座位发呕。叫你去,心里想,最好慢一点。所以我们真正用功的时候,你了解了这个,就巴不得要早点去。你如果把握不住这一点的话,最好希望拖的晚一点,所以才我们会拖拖拉拉的,假定说你对这上早晚殿尝到了味道的话,叫你到七点钟去,你一定六点五十分早就去了,先做起来,他不做我要做。毛病就在这里,所以我这黑板上面告诉你特别写,拿现在的话,让那修行做你的朋友,不要让修行做你的冤家。我们现在就是这样,让修行做我们的冤家,真是好可惜,他下面怎么办呢?

  【“若待稍固时渐延长,于一切中,应离太急太缓加行过失。由此能令障○减少,疲倦惛沉等亦当消灭。”】

  你第一个要摸对,摸对了以后,要得到稍固,什么叫作“稍固”我要说一下。譬如说我们现在念佛也好,打坐也好,瞎猫碰见了瞎老鼠,会碰得到的,一下来了。这个不算,今天碰见了,明天没有。你真正摸对了以后不是,现在碰对了明天还来,但是不稳的,有的时候蛮好,有的时候一提就提起来了,有时候提了半天才来,那是没有。你真正摸对了以后,你一上去一提马上就来,就这样,这个稳了。固不固?不固,什么是固呢?就是你不但一提就起来,外面的境界引动你,引动不了你,那是固了。这样呀!然后呢你延长了时间,那个时候才是真正延长的时候,不是熬腿。所以现在有很多人练不倒单,我实在代他可惜,但是也无从劝起,没有办法。在座的诸位也许已经有人信的过我这个话。因为前面已经学了这个教授相当多,如果是你们自己不管听也好,自己看下去,把那个奢摩他,毗钵舍那看完了,我不教你们这样做你也都不可能。因为很清楚,很明白的。什么是生起,然后什么是稳固,每一个地方的形相非常清楚。走进去,每个地方都有次第,那个时候延长就对了。下面是大原则,于一切中,在任何情况之下不要太急,急不可以,缓─太慢也不可以,这是加行的过失。你能够这样做的话,障碍减少,这个障碍当中最主要的掉举,然后昏沉,疲倦等等,通通消灭掉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一坐,自然而然的很好。所以听到这里为止,我想大家可以信得过我,得定不难啊,实在不难啊!你只要得到完整的教授,仅管我已经说过我周围有那些人,你们也信的过,但是这毕竟是信人家的,你只要肯照著这个完整的内容去做,我们每一位很容易都可以得到。今天就到这里。我们讲到修行,所谓的修行是什么?然后完了以后应该如何?今天讲“未修中间如何行者。”正修的时候,就算照著他的规矩来做,就试做。那么以我们现在来说,我们正修的时候一个早晚课加起来还不到两个钟头,然后你一天二十四小时,除掉两个小时之外,二十二小时都在造恶业,你这个两小时的善业,能抵的上二十二小时的恶业吗?这是为什么我们弄了半天了,不行。他现在告诉我们,没有正修的时候,这个中间怎么办,如果你能够把这个观念把握住的话,好了,二十四小时都在修行。所以平常我们讲正助上修,好像这个“助”这是意思意思。错了,要晓得,这个助修跟正修是一样的重要,在很多情况之下,这个“助”比“正”更重要。譬如说我们讲前行,前行好像不是正行,好像是基础,实际上没有前面的基础你整个的正行根本没有用。平常我们常常做各式各样的比喻,你烧饭,你前面菜没有洗干净,请问你煮了能吃吗?你这个房子的基础没打好,你造上去能住吗?基础没有造好,你住在里边轻轻的一阵台风来,把你压死了。这不是很明白的道理吗?这经上太多说这种地方,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基本概念。而这里边告诉我们正修也好,未修中间也好,不仅仅是这个行相要注意,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点的话,那我们往往著在行相上面的话,那个对我们是一个好大的损失。现在我们看那个文。

  【“未修中间如何行者。总之虽有礼拜旋绕及读诵等,多可行事,然今此中正主要者,谓于正修时励力修已,未修之间,若于所修行相所缘,不依念知,任其逸散,则所生德,极其微○。”】

  总之,这个两个坐之间,就前面一坐跟后面一坐之间,换句话说我们离开了这个修行,譬如说离开了早晚殿,或者你自己做的功课以外,那么其他的时候,当然你还是可以,个人有个人的安排,现在这个地方,举礼拜、绕佛、读诵经典,有很多的。那么最主要的是什么?下面告诉我们,先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所谓正修的时候,那么当然那个正修的时候一定是努力去修,等到下了坐励力修已,那么下了坐完结了,下面一坐还没有来的时候,那个中间,假定你就这样不管它了,辛辛苦苦弄了半天,然后休息一下,聊聊天,玩一玩再来,这个时候就是把所修行相、所缘散失掉了,这个是不行的。应该怎么办啊?应该正念、正知保持著,不要让它放逸,所以他说如果说你不依念知,这个依就是依念正知,换句话说还是正念正知,你不保持著这个正念正知就让它放逸,这样的话,你真正产生的功效,非常少。所以他真正修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条件,全部精神摆在这里修,下了坐还在修,不过这个地方是不同的在那里呢?我们要晓得,你全部精神坐在这个地方的话,那是精力很贯注,我们的的确确要松、紧互相调配,所以你下了坐以后,使得你那个身心松驰一下,并不是叫你放散掉。那个松驰跟放逸这个地方要说明一下,譬如说,我现在去拜佛、念佛,那么全部精神贯注在这里,这个在大殿上面,站在那里全部精神挺起来,那时候身体是全部精神挺的直直的,然后呢眼睛瞪的大大的,然后全部的精神贯注在这里念,这个念了半小时,念的很累,以后那个时候我们就应该下来轻松一下。轻松什么?轻松这个身体,身体要轻松一下,那时候心里面也放得轻松一点,但是你不要忘掉你所缘念的,这个很重要。你可以跑去躺在那个床上,然后很轻松的这种方式,身体在那儿休息,可是这心还是跟它相应的。这个非常重要,乃至于你可以想前面的那一坐有什么缺点,有什么错误,后面一坐怎么去改善。

  【“故于中间应阅显说此法经论。数数忆持,应由多门,修集资粮生德顺缘。亦由多门,净治所有违缘罪障。”】

  所以在这个中间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阅读显说此法经论,说明你修这个方法的经论,当然这个包括善知识的教授,你自己作的笔记,或是什么等等。那么,这个为什么有显说呢?因为在我们修的很多法门当中,有很多它不是讲的道理,譬如叫你观想,怎么个观法,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乃至于念咒,尤其是密教当中,说三昧相印,你只要照著这样去做,那么就对了。至于说如何的做法,为什么要做,这种道理有的时候他不跟你讲,到了时候你自然相应,但是呢前面一定有说明,跟你相关的地方,他有很完整的说明的,这一种经也好,论也好,你不断去看,看了以后脑筋里去思惟。做这个工作无非是什么?无非是集顺缘,以及除逆缘,所以说修集资粮生德顺缘。同样净治罪障,由多门是各式各样的,就是什么样跟你相应,什么样正确,你就照这个去做。

  【“一切之根本应如所知,励力守护所受律仪。”】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根本是什么?这个要晓得。根本就是我们所受的“律仪”。这个律仪就是我们所说的戒,要努力去守护。这个地方这个律仪,我们要认识,不是说我今天剃了这个头,具了个形相,你真正受了律仪戒的话,它有律仪无作戒体。这样。它这个戒体自然而然任运的能够产生防非止恶的功效。那个不能坏,如果说保持的话,你在睡觉它也在增长功德,而且一切时处都在增长功德。一破坏了,这个功效就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定慧一定要建立在律仪戒上的根本原因。那么在这个地方我们不能详细的谈,这个真正的概念非常重要。这个我们在另外会谈,谈到戒的时候。尤其是我跟你们说过了,将来谈那个南山律在家备览的时候,最重要的中心,就是特别说这一点。到那时候你们会体会到的,这个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那要好好的珍重,没得到的,好好的努力。但是呢眼前就我们所知的,千万不要任意损坏这个东西。那么这个里面最主要的还是正知见。

  【“故亦有于所缘行相净修其心,及律仪戒积集资粮三法之上,名为三合而引导者。”】

  所以也有人把他修行的这个集合起来,把一个就是所缘的行相,这个,净修它的心。这个我们晓得,我们平常所缘的跟无明相应的杂染,那么现在拿这个东西来净化自己。条件刚开始的时候不够,所以一定要集聚资粮,尽除罪障,那基础呢?基础就在那个律仪戒上面,所以把这个三样东西合起来,合成现在我们初机修行的第一部引导。那么,这个地方我们就有个基本的认识了,所以现在那个修行包括了两部分,一个是前面的准备,以及事后的辅助。一个是正修。那么这个时间通于二十四小时,然后呢处理的事情,包括我们各式各样的,你从早晨张开眼睛来,到第二天张开眼睛来所有的,睡觉还在修行,吃饭也是修行,这样。那这个概念我们一定要知道,绝对不是个文字,那时候你心里面自己了解的清清楚楚。所以如果不清楚的话,把昨天晚上谈的那个问题,你们多多的努力。昨天晚上,曾经有一个同学提起来,说啊你这个菩提心的定义到那时候还没有说清楚。为什么原因?因为到现在为止,我们这里从修学本论的立场上来说,菩提心真正的内涵还没有讲到,只讲到前面那一部分,我只应用前面那一部分。所以说前面那一部分已经告诉他们,我们先要自己知道病,你不知道自己病的话,你还谈什么,自己还觉得很对,很得意,很好,那是一点用场都没有。所以我当年自己出家以后,遇见了各式各样的老师,有一个老师常常以这个话来给我说,一方面他固然是自己说他自己,一方面也是给我教训我。我现在还记的很牢,他说我的毛病好为人师,我现在越来越感觉的这句话,正确啊!这样。的的确确的我们毛病就在这里,好为人师,不晓得自己拿什么东西教别人,自己的学生都不会做,却要教别人,这个是个大毛病。所以佛经里面告诉我们,自未调伏,而能调人者无有是处,那么这地方随便一谈。下面呢?

  【“复应学习四种资粮,”】

  这下面这个东西说,我们学习资粮位当中,有这四样东西我们要注意一下。这四样东西

  【“是易引发奢摩他道,毗钵舍那道之正因,”】

  就是说我们现在所有的世出世法一切功德无非是从定慧而来。定这地方就是奢摩他,慧就是毗钵舍那,那么现在我们修的时候,就修这两样东西的因。那么这个下面要告诉我们的四样东西就是正因,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现在下脚第一步该走的,你这个因做对了,将来一定结的正确圆满无误的果。

  【“所谓密护根门,正知而行,饮食知量,精勤修习悎寤瑜伽,于眠息时应如何行。”】

  分成四部分。第一个秘密的保护,以及守护自己的六根门头,然后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正确的了解,我们所做的事情正知而行。第二,下面特别开的饮食知量,饮食的时候要晓得该吃多少。以及睡觉的时候,要怎么样的努力,还要精进去修。其实前面这两样东西做到了,也就对了,可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最大的漏洞就是吃饭跟睡觉,所以他把吃饭跟睡觉也特别说明。真正你们了解了这个,才晓得修行的的确确是二十四小时。那么关于这四种资粮,我在这里只是简单的说明一下,一直等到我们后面奢摩他部分,讲过了以后,那个时候我们重新回过头来温习这四种资粮,那时候你们会觉得,趣味无穷,真正修行的话,主要的关键全在这里头,如果你这个四点把握得住的话,绝对没有不成功的。不要说念佛是绝对成功,参禅也绝对成功,这样啊!现在我们不妨把那个内容,一个一个看一看。

  【“初中有五。”】

  第一个就是密护根门,

  【“以何防护者,”】

  这是第一个旁边注个“小”字,

  【“谓遍护正念及于正念起常委行。”】

  那么这个“小”字是这次印的时候旁边加进去的,有很多地方这个对我们很有帮助说明。说我们在保护这个根门、六根门头拿什么东西去防护呢?说遍护正念,即以正念起常委行。下面就是解释。

  【“其中初者,谓于防护根门诸法,数数修习令不忘失。”】

  我们要防护的是六根门头,那么你用什么东西去防护啊?防护你六根门头的这个法宝,关于这个法宝,不断的去修习,不要让它忘失,实际上真正的修行,这个才是,就是说这个是你防护你三毒的一个最有效的宝贝,你的工具、你的武器。你对这个武器一旦失掉了你怎么防啊?这是第一个。为什么要数数修习呢?你对于你所使用的这武器,你要善于操作,懂得怎么样操作,不断去摸熟了,摸熟了以后,然后你随时随地这个敌人起来的时候,你一下就拿出武器来把他对治了。所以这是我们用这个防护我们六根门头的这个法宝,把这个法宝,要把它弄熟,弄熟了以后就不忘失了,否则的话就像我们现在那个样。我们说这个明明懂了,偏偏做不到,为什么?不要说你没有真的懂,不要说你现在懂的一点文字,这是卖卖狗皮膏药,就算你真的懂了,你如果没有认真的思惟观察的话,对不起,到那时候心里上现起的还是跟三毒相应的,一句话说的不对,就在那儿嗔心起来了,稍微捧捧你轻飘飘的,完全贪心相应的境界,剩下来的痴痴呆呆,有什么用?所以他告诉我们要数数思惟。那个正念摆在这里,那个时候你一定能做得到,这是第一个,就是换句话说偏护正念。第二呢,

  【“谓于正念,常恒委重而修习之。”】

  既然你现在已经晓得这个防护的东西,就是正念,正确的念头。然后你把那个正念常恒,这个常─经常,常到什么?不断,恒是不断节的,不断的委重,委重是很殷重,很真切的,拿这个东西来修习。所以的的确确修任何一个法门,没有一个例外的,必须要这个,所以佛特别说这个叫什么?就是精进,精进的特质。所以很多地方,本论也说,大智度论也说,各式各样的经论当中上面说,修行的资粮善当中,精进第一。平常我们总觉得修行这件事情,好像轻轻松松的,那完全错了,修到后来的时候你慢慢的试,心里面坦然无碍,那个是得到的果!你现在下面进去的时候是要大精进力量,那的的确确是一步都不能差。所以我以前听见那禅宗那个老师的话,我直感觉的真佩服,他说学禅这东西,就像什么?就像逆水行舟,这个水是个瀑布,瀑流冲下来。它每一分钟冲下来,可以把你的船从这地方向下冲十丈,然后每分钟你拼命用足气力向上划可以划上一丈,但是对不起我还是拼命向上划,你拼命向上撑的话,还要退下来,何况你放松一点。妙了,你只要肯这样去弄的话,弄到后来的话自然有成功的,所以又有人形容它,这是叫“赶羊上树”,这羊不能爬树的,猫才能爬树,但是呢他却偏偏做这种事情,把做不到的事情做到了。实际上何况是佛法,世法也是如此的,所以我前面曾经给大家说过,那个美国的几个什么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他们怎么成功的?都是靠这个精神,别人觉得不行的,他就是绝对坚强的毅志,咬紧牙关,现在我们事情还没有做,已经打了退堂鼓了,然后找种种借口,保护自己。这个地方不对,那个地方不对,找了很多这种小心儿的事情,脑筋还很聪明!他那个聪明都用糊涂,用错掉了。他就会想种种理由使自己做漏网之鱼,以为觉得这地方摸鱼了,殊不知这真正害了自己,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我们这个地方要多看看佛教的这个告诉我们,他,佛是怎么修行成功的,那么这个就是说常恒的去提起精神来去做,不过提起精神这里边有个绝窍的,如果你提的不对的话,还是不对。所以佛经上面告诉我们,太缓固然不行,太急也不要,太急的话,那弦绷得太紧,也不可以,所以,总之一句话,任何地方都要善知识的巧妙的引导,这第一个。第二

  【“何所防护者,”】

  那么有了防护的工具,防什么呢?什么是你要防的呢?

  【“谓六种根。”】

  那就是我们的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大家都知道的。

  【“从何防护者,”】

  怎么防法呢?从那里防起呢?

  【“谓从可爱及非可爱,六种境界。”】

  就是说这个六根对不同的六个境界,或者叫六尘,对了这个六尘以后,你就产生一种顺、逆不同的反应。对于顺的觉得爱,不顺的非爱,这个境界去防护它。继续下去,说完了以后,然后把整个概念再说一下。第四、

  【“如何防护,”】

  那么你怎么去防护法?前面告诉我们从那个六种境界上面去防,那么怎么防法呢?

  【“其中有二,”】

  第一个呢?

  【“守护根者,谓根境合,起六识后,意识便于六可爱境六非爱境,发生贪嗔,应当励力,从彼诸境护令不生。”】

  这个怎么防法?分二部分,第一个就是守护自己的根。因为当你的根跟所缘的境合的时候,那时候识一定生起来,那么这个识生起来了以后,那时候这个意识就会对可爱的境生贪心,不可爱的境生嗔心,就在这个当下,在这个根上面努力去防护。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五卷B面

  努力去防护。怎么护法呢?从彼诸境护令不生。不要让你这个根对这个境界升起这个贪嗔的相应的烦恼来,这是第一个。第二呢?即以六根而防护者,若于何境,不是,这个不是第二个,就是解释下面。

  【“即以六根而防护者,若于何境,由瞻视等,能起烦恼,即于此境,不纵诸根而正止息。”】

  现在我们防护的时候,怎么防呢?就是因为对这个境界譬如说:你看见了或者你听见了,能够引发你的贪嗔的,你晓得了以后,这个境界就挡住他,不要放纵自己的根。这个话怎么讲?譬如说:我们现在为什么在这个学院里边说平常不放假,因为我们很清楚,我们平常一跑出去的话,对不起,你不散乱也散乱,那么我们晓得了,现在我们到这里来的目的是在什么?在防止它,所以我们能够这样,如果说我们在学院里边说那个隔壁房间的电视机,我看了电视机欢喜,那我不要去,然后吃了这个东西会引发我的贪心,我尽量的少吃,眼不见为净,换句话就这个,当然到最后的话,主要的在你自己的心,可是刚刚初机第一步的话,绝对从境上面断起,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为什么修行真正重要的前面你有个认识,说我为什么要出家,你有了这个认识以后晓得要去做的时候!道理不懂,那么选一个你信得过的这个依止的人,信得过他,他告诉你,这个不要做,你老老实实不做,那时候他帮助我们的无非是什么,就在这上面是真正重要的,就是你内心当中应该了解这个对你不相应的,尽量的就不要碰上他,这是我们了解的。

  【“其守护根者,是于六境,不取行相,不取随好。”】

  真正我们守护的时候,对于这个六境不取这两样东西,一个叫行相,一叫随好,什么是行相?什么是随好?下面说:

  【“若由忘念烦恼炽盛,起罪恶心,亦由防护而能止息。”】

  如果说我们平常防止了,能够防止了固然,万一你妄念的时候,忘掉了,或者于烦恼太甚,这是两种状态,妄念是你本来防,那时候忘掉了没有防住;还有一种呢,虽然你防,但是这烦恼盛得不得了,我们很多时候,那个境界现起时,你心里觉得不可以做,但是你就是挡不住,那个就是烦恼盛的时候,那时候又起了,你能够像前面这样防护努力的话,他都能够止息,下面就告诉我们那个,什么是行相,什么是随好。

  【“取行相者,谓于非应观视色等,正为境界,或现在前,即便作意彼等行相,现前往观。”】

  所以这个行相,就是说我们不应该看的这种事情现起的时候,那时觉得这个东西很好,你去看,这个行叫行相,关于这个行相,不要,断除它。后面呢是说随好。

  【“取随好者,谓于六识起后,能引贪嗔痴三之境,意识执持,或其境界,虽未现前,由从他闻,分别彼等。”】

  取随好呢?就是当那个行相已经过去了以后,你看见了以后,随后跟著他,引发你对这个东西好乐贪著,那个时候你脑筋里面,这个境界已经过去了,不在前头,这个要防,防这个东西,前面这个解释容或不大清楚,把五条通通说完了,我再一一分析,大家就很清楚了。第五,

  【“防护为何者,”】

  那么为什么要去防呢?防些什么呢?说:

  【“谓从杂染守护其意,令住善性,或无记性。”】

  这个就是我们防的目标,这是宗旨。那平常我们这个意根一纵,对这个境的时候,一定是杂染的,不是贪就是嗔,就是痴,就是这样,那么在这个时候,你经过了这个努力的防护的话,不让他杂染,使他住在善性当中,最起码的,善住无记性,无记性就是不是恶的,但是也不是善的,这个时候这是我们要防护的,那么

  【“此中所住无覆无记者,谓威仪等时,非是持心住善缘时。”】

  他特别说明这个无记是什么,无覆无记,哪些是无覆无记呢?就是威仪,就是你行走,坐在那地方,做一点什么事情,那个时候谈不到十善十恶,因为你那时候的的确确,你不是全心贯注在上面,譬如说我礼佛,当然拜佛,你要走路,那个时候是另外一件事情。无记有两种,一种有覆无记,一种无覆无记,这染污的,那是有覆,不染污的无覆。简单的说一下,那么这五条文字解释了,我现在离开了这文字来从头说一下。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平常一般状态,我们这个心念做些什么?我们的心念就是自然而然的,我们的六根,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嘴巴不是讲话就是吃东西,一定是这样,身上的感触,这个欢喜的,软软舒服的凉快一点,热的等等就是这样,然后当这个五根对了境以后的话,他一定身著,紧跟著意识就来了,然后你在这个地方就做种种的邪妄分别。这种邪妄分别都是增长杂染、染污的,都是这个染污的,那么那个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去防护他,拿什么东西防护呢?靠前面的正知正念,一定要晓得说那个是对的,有了这个对的,那个时候对比出来,原来我习性当中那个不对的,那个才可以防。否则的话,你混沌一片,你什么是那个好,那个不好不知道,当然无从防起,所以一定正知正念,那么这个正知正念就是防护的最佳的武器,关于这一点呢?第一个,所以你在正式学习之前,先数数练习这个东西,平常我们真正修行的第一步,真正说起来,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听,听这个,然后思,思这个,等到你经过了思,思实际上是个什么呢?行心所,等到你思维成了习惯了,他随时随地,这个念头就起来了,你不提他也起来,一提随时就起来了,就等于说:你使用的武器一样,你在任何情况之下你要拿,掏出来就是,而且你利用的很熟,那个武器防什么呢?就防我们这个六根,这个六根的情况是什么?对了境以后就生染污,这个染污有二种,一种呢对行相的染污,一种是随好的染污,行相的染污就是这个好看的,你去看,看了以后欢喜,随好呢?看完了以后,你心里想这东西这个蛮有味道的,你心里想明天该怎么办,或者你想动脑筋要去获得他。反过来,对不欢喜的东西,那就是引发另外的嗔,现在清楚了没有?所以这个底下密护根门,譬如说我们现在讲遗教经,一开头就是告诉我们这个,持五根者心为其主,就是这样,从这个地方防起,处处地方,最开始第一步我们要学这个,请问假定我们真正在这一点上做到了,修行有没有困难啊?的的确确没有困难。所以这个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呢他的做起来是不大容易,做起来虽然不大容易,这个功效不得了的大,我们所要求的东西,全部在这个里面,你只要这点做到了,其他什么都不怕。那么下面就正知而行,因为的的确确的,如果说你努力这样去做的话,现在我们这个里边,有很多事情我们要行为要主动的去行为的时候,那时候该怎么办?对,你如果是离开了修行以外,当修行的时候,你全部精神缘在这上头,然后剩下来的时间,你能够保护他,可是有很多事情却你没办法保护的,譬如说,他告诉我们防那个行相,叫你不要出去,结果常住派我一个事情,我要出去,那个时候该怎么办?所以他下面告诉我们正知而行,对于我们该做的事情,前面这个密护根门当中没有弄清楚的,他下面告诉我们,对于你所知道的事情了解怎样是正确无误的,照著你所了解正确无误的方法去做,这个时候他不但不是染污,而且是增长你的功德,那就不怕了。所以下面我们看,下面的,

  【“正知而行者有二,”】

  两样东西,

  【“何为所行事,于彼行正知。”】

  这个分两方面说,正知而行,行是做事情,那么你要做的什么事情,这个你首先要弄清楚,该做的,对的去做,不该做的,不对的不要做,这个第一个分别。第二个呢?说:于彼行正知。对于你所该做的事情,还要保持著正念正知去做,那么下面又分,

  【“初中有二,”】

  就是我们所行的事情,

  【“谓五行动业及五受用业。”】

  在说下面这些每一个行相之前,我总感觉得这法相之美!他把我们的生活细的,从你早晨张开眼睛到你晚上睡觉为止,每一部份,他每一个地方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这个不是个文字,文字你要记这么多东西,你背多少时候都背不起来,这个就是告诉你,你当下认得,认得以后,你随时一直在这地方,你就很清楚错了!随时很清楚,这个对了,对了就是修行了,所以现在我们常常讲要修行、修行,修行了个半天,所以修不起来,你根本不晓得你修的内容是什么,你怎么修啊?自己一直跟著烦恼,不知道,往往还自己跟著烦恼,还觉得很得意,我想的这个办法投了个巧,骗了他一下,自己还觉得很得意,错了,完全错了,所以这一定要从法相上面每一个地方,很严密的摆在这个地方,然后你自己衡量,本来我们修行自愿的事情,绝对没有人逼著我们说:某人,你要剃了头出家,没有这件事情,我觉得好,既然自愿的话,就应该这样认真去做。那么现在有五样,五个是行动业,五个受用业,我们真正出家人做的,做来做去就这么几件事情;行动就是说你的走路什么等等,受用你的吃等等,下面我们看,

  【“其中初五之身事业者,”】

  行动,你该做些什么事情?

  【“谓若往赴所余聚落余寺院等。若从彼还。”】

  说我们身体的行动,除了我们所住的常住,这里要做的事情,你还要跑到别的地方去,其他的地方,或者是城市那边买东西,或者其他的寺院结夏、参访、邀请等等,那么出去、来是一件事情,

  【“眼事业者,”】

  眼睛,我们走路的时候眼睛

  【“一若略○,谓无意为先,见种种境。二若详瞻,谓动意为先,而有所见。”】

  那么第二呢?眼睛,这个眼睛看有两种,有一种你无意之间随便看一下,这是一种。第二种你认真的你先想去干什么,你要看什么,那个时候你去看。所以我们不外乎身体,然后眼睛,还要呢?

  【“一切支节业者,”】

  这个身体还要这样,支节是什么啊?

  【“谓诸支节,若屈若伸。”】

  为什么这个行动还不摆在那个身体当中,因为譬如说前面那个身业,他主要你到那里去,然后我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好像;那么这个动身做任何一件事情,换句话说做任何一件事,身上动作,把这两样都包括进去,都有了。再下面呢?

  【“衣钵业者,谓若受用及其受持三衣及钵。”】

  这个就是我们的衣钵业,这是我们出家人必需要做的。

  【“乞食业者,谓饮食等。”】

  就是这个,这是我们要乞食,那么我们现在就是跑到斋堂里面去,从煮到吃,吃完了以后清洗、去买菜等等,

  【“寺内五种受用业中,”】

  前面五种是行动业,然后五种受用业。

  【“身事业者,若行谓往经行处,或往同法者所,或为法故行经于道。”】

  这个身做些什么呢?就是行住坐卧等。行包括这个。

  【“若住谓住行处,同法亲教,轨范尊重,似尊等前。”】

  住我们就住在这里,或者同行,然后这个亲教师、轨范师,尊重的似尊重,除了亲教轨范以外的,譬如现在我们这里请一位法师来跟我们讲,或者这个上座等等,那么有的直接尊重,有的似尊重,换句话说,他并没有显著的尊重的特质,但他的的确确是我们的上座,我们该尊重的,住以后呢,行住坐,这个前面那个住是站在那个地方,下面是坐,

  【“若坐谓于床等上结跏趺坐。”】

  这个行住坐,卧,后面睡觉那点,他特别开出来,所以这个地方没有包括进去。

  【“语事业者,”】

  讲话啦,

  【“谓若请受,曾所未受,十二分教,分别了解。诸已受者,或自诵读,或为他说,或为引发正精进故,与他议论所有言说。”】

  下面就是语事业,我们要讲话,讲些什么?他就告诉我们,如果对我们没有了解的经论道理等等,十二分教包括了所有的一切,那么这个要去了解他。已经了解了,那么自己读诵,或者帮别人,或者为了引发正精进与他议论所有言说,他这个地方要嘛不开口,开起口来,没有一个跟法不相应的,眼睛也是如此,起心动念无不如是。

  【“意事业者,”】

  最后呢就是我们的意怎么办。

  【“谓诸默然,若于中夜而正眠卧,若赴静处,思所闻义。若以九心修三摩地,若正勤修○钵舍那,或于热季极疲倦时,于非时中起睡眠欲,略为消遣。”】

  那么意业怎么办呢?或者平常的时候默然,默然就是静默的时候,那怎么办?还有保持内心怎么个宁静,若于中夜,那么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有呢若赴寂静处,思所闻义。自己啊在那个地方真正好好的思惟,那个地方不要让人家打扰,或者跟人家,对!没错,若以九心修三摩地,这个九心修三摩地,下面那个止观,那个奢摩他品会详细说,这个九心就是我们修上去的次第,第一个,这个行相怎么样,第二个怎么样,到了第九心那是证得三摩地的时候,这就是止,还有呢下面的就是观,另外一种呢就是到了很热的时候,那虽然不该睡眠的,睡眠只有中夜,平常的时候,你起来的时候怎么样消遣一下,他唯一让我们消遣的就是那个时候,你把那心里放松以后,都放松,这个是关于意业方面。

  【“昼夜二业者,”】

  除了前面这个以外,他把昼夜二样东西再合并起来,昼夜合并起来二十四小时都在里头,没有一个例外。

  【“谓于永日及初后夜,不应睡眠。此亦显示身语二业,言睡眠者,显示唯是夜间之业及是意业。”】

  白天以及初后夜二个时间,那个时候不要睡,总括的说不要睡,那不要睡干什么呢?就是说那个时候我们该做些什么?所以说那个不睡的时候,身业、语业作些什么。下面呢中夜就是十点钟到二点钟,该睡眠的时候那该怎么办,他下面告诉我们睡觉;尽管睡觉,他也告诉睡觉的时候,这个心用功怎么用法。现在我们看看,到这个地方,前面守护根门,但是我们有一些必须要的行动,那么所有的这个行动,你该怎么个做法,每一部份你该怎么去做,他告诉我们清清楚楚,所以现在我们常常说:说他们南传,他们怎么弄、怎么弄好像很细致,我们北传没有吗?绝对有!现在我们大家真正重要地方大家也不好好去学,告诉你了也不认真的去行,主要的就这个地方,就是你在任何情况之下,一举一动,起心动念他都有很细致的法则。那个十多年以前的时候我还不懂,不大懂这个东西,虽然听说过了不了解,曾经遇见过一个学南传的人,他就讲了那个止观,譬如说走路的时候,他步子走得非常慢,然后呢那个念头应该怎么个观照,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这么好,后来回过头一看啊!原来我们自己的是家宝!我们偏偏这样,那个家宝不去善巧的利用,羡慕别人,实际上真的别人告诉你,做得到吗?你也做不到!实际上就是我们心里面这种懒散的心情,真正要提起起来是提不来的,看见别人好的心里好羡慕。不!你不要小看他,这是很重要的,就幸好有这么一点好乐之心,我们凡夫之所以凡夫就这个,就靠这么一点好乐之心,就想办法用种种方法培植这个好乐之心,想想种种方法把那逆缘拿掉,顺缘把它加强,然后你这个好乐之心,愈来愈强、愈来愈强,到那时候你去做就做得到了。所以我刚才那个地方,绝对不是轻毁这东西,我的重点就是这个,保护这个东西,而不是说只一味好乐之心,总归羡慕别人,那个时候你永远坐在这个地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张大了口等到死也没有用,这个概念我们要顺便在这里一提。

  【“于此十事正知行者,”】

  上面是告诉我们所为的事情,那么这个所为的事情当中,我们怎么样去做法,是说对我们所做的事情要如法正确无误的了解,照著你正确无误的了解去做,下面的解释。

  【“谓随发起若行动业,或受用业,即于此业先应住念,不放逸行。”】

  关键就在这里,说我们现在所有要做的事情就是这些了,这个里边有一点要注意喔!换句话说我们真正出家修学佛法的人要了解除此以外,不相干的已经淘汰的干干净净,所以真正修学佛法尤其是深入的时候,他一定要全部精神贯注,一定要出家,所以现在我们出了家,还要忙这个忙那个,那个放不下,说起来弘法利生,好啊!当然要弘法利生,你一定要自己先做到了、体验到了,然后你不惜牺牲自己为了别人,你明晓得这样对你不利的,你去弘法利生,这个叫弘法利生。现在是满心烦恼,就是为了这个烦恼所使,这个放不下,那个也放不下,找这个弘法利生的借口,颠倒啊!所以你们不妨去看看其他所有的经典,地藏菩萨的十轮经是特别说这一点,前面我们也说的很多地方引地藏经,实际上不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十轮经,你们去看,都是告诉我们这一点,我们现在往往说这个大乘人毁谤声闻,不可以,你真正的大乘人那里有毁谤声闻的道理,绝对不会的,这地方顺便的提一下。那么现在我们说对我们所作的事情,不管是行动业或者受用业,对于这个业,对于我们该做的事情还没做之前,先要有一个准备,什么准备啊?住正念,先应住念,安住在正念上面,然后这个正念怎么能安任?前面已经告诉了数数思惟,思惟些什么?先要把什么是正,什么是不正,正确了解。要正确的了解,要听闻,这个次第这么清楚,先是听闻什么是对错,把握住这个重点,然后呢摆在脑筋里,所以叫谛听善思,那是最重要的,所有的经上面都告诉我们谛听谛听,善思念之,然后再告诉你这个道理,你谛听谛听善思念之,然后你去做这个道理,你这样的话就对了。然后正作的时候不放逸,把握住了一点漏洞都不让它来。

  【“由彼二种所摄持故,应以何相而正观察,如何方便而正观察,即以是相,如是方便观察正知。”】

  就照著前面这两个道理,换句话说,摄持就是你那时候心里里面就在这种状态当中,你对于作这事情,你了解的清清楚楚,然后安住在这个正确认识的念头上面,这个是正念,然后精进的说我现在晓得我怎么去做到,千万不要乱来,不要让那烦恼来打进来,这个精进最佳的保护,保护这个正念。这个两样东西摄持者,那么你就想,现在我做这件事情,应以何相而正观察,先去观察说怎么做,如何方便正观察,就说何相是观察这个行相,方便是处理的方法。

  【“即以是相,如是方便观察正知。”】

  就找那个行相,那个方法去观察,这个里边,

  【“此中复有四种行相,”】

  所关及这个行相去谈。

  【“初谓于其身事业等十种依处,应以何相如何观察,即于是处以是行相,如是观察,譬如于其往返事业,如律所说,往返行仪,正了知已,即于其时正知现前,行如是事。”】

  这文字蛮容易懂得,不过还是要说一下。什么行相呢?譬如说:我们现在看,我要去、回来,那么这个行相是怎么样的,去的时候,譬如说我们走的时候不要调皮,不要什么,这个不要作,不要东张西望。所以我现在想起来,我们当年那个时候,刚刚出家没多久,住在同净兰若,法师就叫我们,那个地方有法会,你们要去听,他还公家出了钱,非听不可,然后临走之前告诉你们,你们不要什么,一字排开啊!然后路上面这个不可以,然后怎么呢?前后一个对著一个对著,这样。那我们跑出去的时候,真像军队一样的,!那个步伐很整齐,当时心里还觉得,这个法师怎么这种地方都要管,现在想想一点都没有错,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根据,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在这个地方就是,这个就是我们的行相,我们应该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啊?那么然后你正确了解了,那个时候正知现前,你真正走的时候,你脑筋就走对了,我要走的是要这个样,然后你就照这个去做,所以这样子做的话,没有一个地方会有问题,所以我们平常都是持戒,这个地方真正讲威仪等等,不但内心当中防范的非常严密,行持上面的话的的确确一点漏洞都没有,这么个好啊!

  【“二谓于其何种方所,应以何相如何观察,即于是方,以是行相如是观察,譬如行时,应先了知沽酒等处,五非应行,除此所余是可行处,于彼彼时,安住正知。”】

  第二个,譬如说前面这个是我们往返的怎么个走法,第二呢我们要的去的地方,他上面告诉我们,譬如说我们要去的地方说有五个地方不可以,沽酒、淫女这种地方我们都不可以去,那么除了这个以外,该去的地方,那么我们就去,去的时候也是如此,对于所去的地方安住正知,我晓得我到那里去。现在我们平常闲闲荡荡没事情,看见一个人你出去,你出去我也跟你出去,你干什么?无聊嘛!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六卷A面

  平常闲闲荡荡没事情,看见一个人,你出去,我也跟你出去,你干什么?无聊嘛!你说修行,修行到这种程度?就这样。的的确确,所以我跟你们说,假如你们真的愿意修行的话,你们到那时候会感激立下的规矩,这规矩不是我立的,佛菩萨立的。我也得到我的善知识,当年我总是有些事情,他一定问的,你去干什么?去多少时候?我心里面所以因为这样的关系,我也不敢随便开口,现在一直觉得受用不尽,慢慢慢慢的约束你的,你养成习惯了以后慢慢就好了。所以当年我的老师告诉我现在有的时候你觉得太严,到时你要求严找不到了,你懊悔来不及。我眼前我也是这样对大家,你们心里究竟怎么想,我也不知道,我这是凭我心里想的,我能最好的给你们的就是这些,我还是非常欢喜。可以说悲欣交集的那种心情防著你们,防著你们就很认真的在这个地方,所以我特别说明,跑到这地方来只说说空话的话,不欢迎。先把别的地方有一点准备,可是跑到这地方来不是说叫你马上做到,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只要有一个心理说我到这里来要肯学的、想做的就对了,然后有了这个心情,慢慢慢慢的把我们的习气,从这个严格的要求当中慢慢慢慢地去升上。下面最后一行。

  【“三谓于其何等时分,应以何相如何观察,即于是时,以如是相如是观察,譬如午前可赴聚落,午后不可,既了知已,即如是行,尔时亦应安住正知。”】

  那么第三就是除了去的地方以外,时间是怎么办?这个容易了解,上午可以,下午不行,那么你就按照你所知道的去做。

  【“四于所有此诸事业,应以何相如何观察,即应于其尔所事业,以如是相,如是观察,譬如宣说行时应当极善防护而入他家,所有此等行走学处,悉应忆念。”】

  那么最后一条关于你做的这个事情、事业,那个事情应该怎么办?那么你就也是善巧的观察你这件该做的事情,该怎么做?他下面是告诉我们,到人家家里面要非常善巧防护。譬如我们现在说,我在这个地方讲说,那么讲说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譬如说我在那地方听,听的时候应该怎么样,乃至于像譬如平常我们上殿、过堂每个地方都有它一定的,做任何事情如法如理这样去做。

  【“总之所有若昼若夜一切现行,悉应忆念,了知其中,应不应行,于进止时,一切皆应安住正知。谓我现前正行如是,若进若止,若如是行,则现法中不为罪染,没后亦不堕诸恶趣,诸道证德未获得者,即住能得正因资粮。”】

  总括说,在这样的状态当中,不管是白天,不管是晚上,一切我们的现行,一切的现行通通都能够保持忆念而不忘失,不是在痴痴呆呆当中过去,像随风飘荡的墙头草一样。而正确的了解,我现在做的事情,那个该做的、那个不该做的,那么不管是行也好,坐也好都照著我正确的认识去做。那么在这样去做法的话,不管停也好、走也好、行也好、住也好都能够如法不犯罪。因为不犯罪所以后面都不会堕落,因为你能够这样做,所以你要想求得的一切都能够得到,前面所说的就是戒。你能够有这样完整的戒的话,后面的定慧都来了。所以这是我们能得到所有希望的一切的戒定慧的现在下手的地方,这是因。你得到如是正确的,下了如是正确的因,一定得到圆满如是相应的果报。那么把上面这个再总结起来,说这个四种行相,实际上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出家修学佛法,所有做的事情,不外乎这几样东西,那么这几样东西它又分成功几个项目:第一个关于你做的内容,譬如说你现在要去,怎么去法?来,怎么来法?然后去的地方,那些对那些不可以,去的时间是合法不合法,然后你,做的事情你做些什么,这个事情该怎么做,看看还有没有遗漏的?没有一点遗漏了,而且晚上,它后面还告诉我们怎么睡觉,这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这件事情一定要忆念正知,忆念正知什么啊?业,意业。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是完全如理如法的,然后因为有这个正知现前,你身口的行为照著这样去做,身口相应,现在你身口意三业清净。请问你能到地狱里面去吗?所以这个故事有一个笑话,但是千真万确,说你这样做了以后跑到地狱里面,阎罗王翻翻那个帐,对不起这里没你分,你没挂那个号嘛!这样,他又恭恭敬敬把你送到天堂去,就是这么简单,说起来是这么简单,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启发我们的好乐心。我们是的的确确地有这个能力的,所以我昨天晚上特别说,我们不是没有聪明才智。可惜的我们用错了,这个聪明才智变成世智聪辩,然后被自己的罪过遮盖。我想很巧妙的办法,人家逃避过去了好像,错了!害了自己!你把那个聪明才智用在这个地方,万一错了马上发露忏悔,错了!错了!所以这个你能够这样去做的话,那个错误本身也是忏悔业障。十大愿王当中的一个主要的功德,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继续下去,

  【“此与密护根门二者,如圣无著引经解释而正录取。”】

  上面这个东西,这两样东西就是无著菩萨引经解释,凡是这种真正的圣者,他说话一定有他的根据,根据什么?一定是佛说的,他只是把那佛说的这个精要、原则如理的、更明白的阐扬开来。所以说法相,你们了解了这个地方,才晓得法相之美,法相之好!实在我们修学佛法不能少的,尤其是刚开始,每一个地方告诉你清清楚楚,我们现在总是觉得你不要分别,就算了。然后呢不分别在什么当中啊?就在这个痴相当中,好可惜!好可怜!下面

  【“若能励力修此二事,则能增长一切善行,非余能等。”】

  假定能够这样努力去做的话,注意哦!努力去做,那么所有的好事都增长,别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比不上,要讲修行最好的方法就是这个。

  【“特能清净尸罗及能速引止观所摄无分别心胜三摩地,”】

  特别是能够什么?清净尸罗。我们要持戒,处处地方讲戒、戒、戒。从这个地方才持起,这个地方才真正持戒。然后因为你戒根清净了以后,同样的把这个方法再下去,“止观”都得到。得到了以后无分别,胜三摩地得到了,那个时候才真正得到无分别根本智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在我们前面这都不要的,那反正痴痴呆呆说不要去分别就好了。陷在自己的软暖习气的大险坑当中,是自己害自己!所以应该努力。

  【“故应勤学。”】

  这是非常重要的。再下面,这个里边特别关系的就是我们二十四小时除了这个原则以外,那么平常我们最容易引发烦恼的以及放逸的─吃、睡,下面就说

  【“饮食知量者,”】

  那么这里边分四个:

  【“谓具四法。非太减少,”】

  不是太少。

  【“若太减少饥虚羸劣,无势修善,故所食量,应令未到次日食时无饥损恼。”】

  说不要太少,太少了以后这体力不够,所以吃的能够维持到明天吃的时候,那个地方要注意哦!平常我们真正的肚子饿,它不是真的饿、真的不够,不是的,你习惯了,譬如说我们平常都吃三餐,如果你忽然减为两餐,到了晚上那时候自然而然觉得没东西进去,它就有感觉。这感觉不一定真的饿。所以那一天我们老和尚告诉我,我也晓得这个事情,在早一些时候,三十年以前整个大陆上面,广大的地区只吃两餐,上午、下午就这样,好好的没问题。我们现在三餐,还要营养,还要这么多东西,还嫌不够,凭良心说太多、太多了。我们不妨自己试试看,就是不要说别人,你自己在你没出家之前,然后自己量一下,我们两餐吃下来的东西,比一般人三餐有余,你相信不相信?你跑到那里去看好了,乃至于仔细看,我以前也是这样的。以前我每餐吃的时候,那个饭碗只是浅浅的一碗,最多。后来我持午了,一餐饭可以吃下三碗!一餐哦,两餐还不算,那个菜,你不妨去看看,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现在我们讲营养,真正讲营养,世界上最营养的是美国这个区域。这里有人到过美国的,大家可以了解,到美国你们诸位都有机会去。美国人极大部分早晨起来,很多人根本不吃东西,有的人最多喝一点什么,或者是吃一个水果,或者跑出去街上啊买杯咖啡,然后一个热狗或者是一个三文治,好了。中午亦是如此,晚上回去认真的吃一下。我们现在把这个早晨跟中午的两个热狗、两杯咖啡,我们一餐就吃那么一点点吗?不止!那我们还觉得不够,论营养是绝对够,这我们要了解。实际上我所以特别强调这点,这概念你们要认识,我们消化这个东西,花掉的体力花了很多,吃多了你要消化它,所以我们吃很多实际上,实在是对自己最大的浪费,就在这地方,你怎么样衡量自己呢?就这样!你不妨吃了以后保持一个时间,然后保持一个时间,如果瘦了那的确是不够,如果说稍微有一点点瘦那不算,这个是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你持午了也许过了十天以后,那时候,如果还觉得不对,那个时候是的,刚开始的时候感觉一定是这样,这个是我这个地方特别的说明一下,广大的群众那时在大陆上面都是这样。他们生活的好好的,然后大陆上面开放了我们回去,我自己也看见还有一个老太太到美国来,她今年八十七岁了,她自己叙述,她八十七岁当然不做事情了,她前几年八十岁的时候,她还自己挑担子,问她吃些什么?你们有人去过,有人没去过,我现在告诉你们,她大陆上面那时候文化大革命,那个时候真是苦的,哪有什么现在我们这么吃东西。譬如说我们现在菜黄了以后那都是丢掉了。她们还有黄菜吃,我的天啊!那个捡到随便一点点,那一点都舍不得。萝卜拔出来那须须掉在地下,一定拿出来洗洗干净,一样来把它吃了。就这样!那粗糠拿来,那个细糠也拿来吃,就吃这些。还有什么营养?还有什么维他命?还有什么蛋白质?但是她今年八十岁,她还跑去挑一百多斤的东西,这个老人家我亲眼看见,她的儿子就是在洛杉矶顶好超级市场的一个老板。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亲眼哦看到她跑的精神好的很!我母亲今年不晓得是八十六还是八十七了,那以前我回去的时候她牙齿也没有了,给她弄点菜她不要,只吃点豆腐乳,天天这样这怎么行啊?精神来的好!我自己的经验我也告诉过你们,所以现在我们真正重要的见烦恼,见取见,你还没弄,营养不够,那的确的,营养就是不够。为什么?我们在无明的意识当中轮转,你就是会受这个东西的支配,就好像平常说,你看见这两个人说话,好端端的跟你无关紧要,你想这两个家伙在那儿说我,你就心里烦恼的要命,他跟你了不相干,你就烦恼了,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经验。现在我们还没吃先就觉得今天营养不够,的确那个营养就是不够,会影响你的心情,现在修学佛法的人这样颠倒说修行,修什么行?所以我在这个地方绝对不是说太过分的,这是我们从这个地方策励大家,好好地从这里提起来,好好地从这里提起来,这个正知见,我不逼著大家,可是这地方有一点你们应该策励你们自己说,是的,行可以慢一点,这个正知见一定要先建立起来,太重要太重要的一个概念。那么太少固然不可以,也不要太多。

  【“若食太多,令身沉重,”】

  我想这个我不要多解释了。

  【“如负重担,息难出入,增长昏睡,”】

  吃多了以后,睡了个好睡。

  【“无所堪任,”】

  做起来的时候,到那时候是昏沉。吃过了以后的昏沉是最严重。

  【“故于断惑全无势力。”】

  我们现在出家的目的是干什么?断惑。结果跑去为了这张嘴巴,为了那个肚子。前面是饿了不行,吃过了以后昏沉又不行,等到昏沉过了以后还要忙这些事情又不行,忙过了,等一下肚子又饿了又不行。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行?这个事情我们虽然是说笑话,我就记得一个祖师说一句话,我这个笑里有痛!是这样,一点都没错,笑里有痛。

  【“相宜而食消化而食者,”】

  吃,吃相宜的,可以消化的。

  【“依饮食起,诸旧苦受,悉当断除,”】

  凡是饮食所起的那都要断除。

  【“诸新苦受皆不生长。”】

  这一点是吃相宜的东西,不要不相宜的东西,我昨天为什么晚上会躺一下就是这样。前几天说起来,他们说你饮食他们注意得不好。实际上我自己晓得,还是我自己不小心。那两天有这个木瓜,我觉得大家这样多,就多吃一点,多吃一点就不舒服。平常我正常状态也不大会这样,已经有一点不大舒服了,所以早晨,早晨嘛辣,中午嘛太咸。我觉得大众就马马虎虎,下午就不舒服,到那时候实在没办法,所以我就躺一下,后来有一个同学买了药,什么弄的,还蛮好!这个地方就告诉你们,这饮食我们还是蛮重要的。最后

  【“非染污心中量食者,”】

  那么这个是我们饮食,

  【“谓不起众罪安乐而住。”】

  这个两方面:吃的时候心里边注意“非染污心”,这话好难,但是我们一定要摆在心里面,作为我们的目标去做。我自己的经验我告诉你,它问题不是说这个事情怎么难,问题在不得其巧,以及得到了巧你不肯去做。这个我想说不定在座的很多同修有共同的经验,就像我那天说的,我刚出家的时候有一个同修跟我说,我现在出了家,什么都放下了,就是那个嘴巴放不下。虽然我现在想起来这个话,这里不去谈它了,至少是个事实。这个嘴巴是很难放,我花了很大的劲,那时想吃一餐,结果想不到吃了一餐,吃东西更多,吃过了更难伺候,不!不!不!还是两餐,问题还是不得解决。多少年来,一直到后来,对这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时候我就晓得,你在事前一定要先有什么,把那个正念现起。所以我有很长一段时候,这个早课作完了,下面的有一段重要的作,早课作什么呢?就是把那饮食的过患以及我所以跑到这里来的目的,干什么?把它念一下,念了以后坐在那边细细的想,有的时候念的时候匆匆忙忙念过了,因为这个厨房等著我,那一定没有效,有的时候念的时候就心情很宁静,自己感觉到很清楚,然后呢很欢喜,不管念得快念得慢,心里面缘想这个事情,很稳的跑到厨房里面去,马上有效,千真万确。然后有效了,我就试把最好的东西摆在那里,平常看见了总归是想办法占为己有,那时候心里面就会不一样。这么好的东西,不是,不是,然后我就把最好的那个东西去布施给鸟吃,给蚂蚁吃,我说:“成就我的舍心,丢到垃圾桶里我也不吃它。”做完了,好欢喜,我从来没有欢喜过。因为我觉得我花了十几年的功夫,挡不住的,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方法挡住了,但是不是我一直做得到,我以后晓得,你只要真正的“正念”摆在这里的话,千真万确的有效,而且等到你真正有效的时候,妙了,其他相应的这种情况都来了,所以这不是难,难在你得不到正确的认识,以及得到了正确的认识你不肯做,你还没做心里面先打了退堂鼓。我就是个凡夫,那注定你,你没办法,永远没办法,这一点我在这个地方。你有了这个经验的时候,你真正的感觉到什么?你不会烦恼所困的这个快乐,那是法乐,到那时候人家看见,以前我也是这样的,我有好东西看见人家多吃了,眼睛……现在不了,说起来好可怜,我不晓得用什么方法帮忙他,他帮忙我解决这个问题,他不吃掉,我摆到第二天又引发我的贪心,真感谢他。这心情就完全不一样,这千真万确的事实,你有了这个,那你才可以说向上去,进一步的调伏,这个是这地方顺便一提。是这个染污心。然后你有了这个染污心,你才能够中量食。不过反过来,假如说硬是把住你这个中量食,虽然你染污心,它也有好处的。因为至少你中量食,吃过了以后,你不会再去脑筋里老想,也许第一天你觉得今天这么少一点,少了三天你也就习惯了,于是下面你保持身心的,比较不会像前面的沉重,那时候你用功就比较更好,大家想想看对不对?所以这个地方为什么我常常提起一个事情来,就这样。虽然晓得刚开始不习惯,你过了几天也就习惯了。就拿我们这里来说,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觉得这个罗汉菜,不晓得多困难,结果我们现在吃了几天,大家还来得高兴,就是这样。所以注意,千真万确的这个事实,我告诉你们,千万不要讲口味、讲那东西,就是我们能够做到非染污心而中量食这是最上等,但是平常我们,我也自己晓得,我们不是这种条件的人,我们条件什么呢?宿生的善根都能够放弃世间走的路,肯来,这个非常可贵的。现在,那怎么办呢?接受它那个条件,心里先晓得这个条件帮忙我的,虽然刚开始不习惯委曲,那么做了些时候,慢慢地相应了,这个是顺便一提。这样的话,不起众罪,不起众罪则安乐而住,这个是我们的最后目的就达到了。

  【“又于饮食爱著对治者,”】

  那是另外一个,我们那个饮食放不下,怎么样去正法的对治呢?

  【“谓依修习饮食过患。”】

  这个就是说要有个修行,要晓得这个饮食的害处,了解这个害处以后,还要有一个正确修习的办法,这个修习的办法就是思惟,下面会正确告诉我们的,所以关于那个如何修习思惟暂时不提。那么这个地方提的过患有三个:

  【“由受用因所生过患者,谓应思惟任何精妙色香味食,为齿所嚼,为涎所湿,犹如呕吐。由食消化所生过患者,谓思所食至中夜分,或后夜分,消化之后,生血肉等,诸余一类变成大小便秽不净,住身下分。此复日日应须除遣,及由依食生多疾病。由求饮食所起过患,此有五种,由为成办所生过患者,谓为成办食及食因,遭寒热苦,多施劬劳,若不成办忧憾而苦,设若成办,亦恐劫夺及损失故,发起猛利精勤守护,而受诸苦。亲友失坏者,谓由此故,虽父子等互相斗诤。不知满足者,由于饮食爱增长故,诸国王等互相阵战,领受非一众多大苦。无自在过失者,诸食他食者,为其主故,与他斗竞,受众多苦。从恶行生者,谓为饮食,饮食因故,三业造罪,临命终时,忆念其罪,追悔而死,没后复当堕诸恶趣。虽乃如是,然亦略有少许胜利,谓由饮食安住其身,若唯为此故,依止饮食,不应道理。故应善思而后受用,谓由身住,我当善修清净梵行。施者施主,亦为希求殊胜果故,榨皮血肉而行惠施,亦当成办彼等所愿,令得大果。又应忆念集学论说,应当思念饶益施主,及身中虫,现以财摄,于当来世,当以法摄。又应思惟当办一切有情义利,而受饮食。亲友书亦云,‘应知饮食如医药,无贪嗔痴而近习,非为憍故非慢故,非壮唯为住其身。’”】

  我把它快快地念过去,文字也不细解释,关于这一部分,在晚上自习的时候再去详细讲它。因为真正说起来,对想对治的,它有绝大的帮助。但是一般普通的人来说,如果我们认真的去讲的话,这个是要说的很细,实际上呢,当然对我们的同学来说我们用得上,可是因为这个地方要向外流通,有很多人不一定用得上,所以简单的了解一个,说我们正式修行的时候要这些的,那大概就可以了。这地方我所以把它约略的念过,那么这个关于晚自习,明天晚上有。这是饮食,总之,自己把这个地方好好的看一下,认真地看一下,然后讲到每一个地方的时候会告诉我们。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廿六卷B面

  下面是睡觉:

  【“精勤修习悎寤瑜伽,于眠息时如何行者。”】

  那么,关于睡觉怎么办?

  【“亲友书云:‘种性之主于永昼,夜间亦过初后分,眠时亦莫空无果,具足正念于中眠。’”】

  这个是原则:说“种性之主”,就是我们真正修行的人,真正具足善根的。那么,整个的白天,乃至于晚上,初夜跟后夜,也一样的不要马马虎虎的过去。就算是中夜,睡眠的时候,同样的有他正确的方法。所以他眠时,等到你中夜睡的时候,他也在修行,而不是让它空空的浪费。怎么样才能够使得睡眠的时间也不浪费呢?具足正念于中睡,睡的时候,在正念当中去睡。我们也把它念一下。

  【“此显永日,及其夜间初后二分,若正修时,若其中间,如所应行。故行坐时,应从五盖,净修其心,令不唐捐,如前已说。”】

  那当然,白天,白天的前面早就说过了。

  【“此与护根正知三中,皆具修时修后二法,”】

  这个前面都说过了。

  【“此中所说,是修后者。眠睡现行是修后事,”】

  真正睡觉,一定是修以后的。

  【“故此莫令空无果。”】

  现在这地方所谈的,就是告诉我们睡觉的时候该怎么办?

  【“如何眠者,谓于永日及夜三分,于初分中,修诸善行,过初分已至中分时,应当眠息,诸为睡眠所养大种,由须睡眠而增长故。”】

  为什么呢?要晓得真正修行还要靠那个四大的身;那个四大的身,的的确确需要不同的种种的方法去保护、长养它。睡眠是保护长养的必须要的,所以要睡觉的。我们现在刚开始,学不倒单,这是一个错误。你修到了每一个程度的时候,自然不要倒,那个才可以。正规的说,到什么时候才是不要的?得了定以后。因为定,那个是根本定了以后,身心都转化了。你的四大转化了以后,跟这个境界相应的时候,你不

  要睡。我们现在刚开始,硬来的话,始终犯了这个,什么毛病?你学那个样子,绣花枕头一个,里边是不堪一看,这个,就是在这个地方。不过呢?禅堂里边要这样去做,它有它的理由的。真正的禅堂里面是有它的特殊的理由的。所以,这个地方我想起有一个祖师,一个大祖师,他就是不倒;然后呢,弄了个不晓得几年,我忘记掉了,困得不晓得怎么样,在任何情况下就想睡觉。后来他说,“实在不行了”换一个地方,跑到这个地方,一睡,大睡一通,结果睡起来了以后,精神百倍。他说“啊!原来学这个东西还是要睡觉的。”然后起来打起精神来,成就了。这个莲池大师所集的,这本叫什么?我一下记不起来了。他那个公案提起来,你们真正要想学不倒单,好好看它一下,它说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平常要了解,这个睡觉需要的;不过呢,不要贪、不要纵,一纵你就完了。那么这个是说中夜。

  【“若能如是长养其身,于诸修善品修二精进,极有堪能,极为利益。”】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因为经过睡眠长养的这个四大之身,保护得好好的。然后呢,精神很旺;那个时候你才提得起力量来去修。这个时候修的话,力量很大,所以极有堪能;因为有这个力量,所以有很大的利益。我就看见太多这种学不倒单的人,晚上不睡觉,白天打瞌睡,做什么事情提不起来,就站在那里痴痴呆呆还勉强可以;你叫他用一点劲,一听经或者一试什么,就打瞌睡了,那个不倒单跟它干什么?真是!所以很大的一个错误。这一点我们开始的时候,要了解的。是,他告诉我们精进,后面谈到精进一度当中,他会有非常详细的说明。问题是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你不要纵它,这第一个;第二个呢?睡眠的时候,还有正确的方法,所以绝不浪费。像前面那个不得善巧,那个学不倒单,不要说晚上浪费掉了,白天也完全浪费掉了!叫你该睡的时候么你不睡,浪费掉了,你也没有在正念当中;白天该做事情提不起来,你也不能做,这么个错法。所以不得善巧,你单单从行相上面去学,怎么学,怎么错,就这个道理。现在告诉我们正式睡觉了。

  【“临睡息时,应出房外,洗足入内,右胁而卧,重叠左足于右足上,犹如狮子而正睡眠,”】

  第一个,现在睡觉的时候,应洗个脚。我们现在这里跟印度不一样,印度是赤足的,所以他当然睡觉的时候要洗一下。我们这里穿了鞋子的;当然,夏天要洗澡,冬天如果不那个,可以不必。那么,然后呢去睡。睡的时候,要这样睡,这我们大家晓得的,吉祥卧。为什么要这样呢?

  【“如狮子卧者,犹如一切旁生之中,狮力最大,心高而稳,摧伏于他。”】

  所以要这样去做的话,狮子就这样卧的;那个时候,那个心高。它这个心高,不是这个心的摆得高低,就那个时候的心里面,它不像平常沉得很厉害;沉得厉害的时候,那时候用心用不起来,就是这样。所以那个地方保持得这个能够用心的程度,而且很稳。这有什么好处呢?不被他所摧伏,能够“摧伏于他”;我们现在被什么?被烦恼摧伏。你能够这样去做的,就睡眠的时候你还能摧伏烦恼,这是它的特质。

  【“如是修习悎寤瑜伽,亦应由其大势力等,伏他而住,故如狮卧。”】

  现在我们修学这个睡眠的方法,也要让这个睡觉的时候还有这样大的势力,能够摧伏,所以要学这个。

  【“饿鬼诸天,及受欲人,所有卧状,则不能尔。”】

  除了这个狮子以外,其他都不那样的。

  【“彼等一切悉具懈怠,精进微劣,少伏他故。”】

  因为其他的都是什么?在懈怠当中,不过懈怠有一个好处:舒服,真是舒服啊!所以我们要了解,我们跑到这地方来,不要为眼前的小舒服,付大代价。我们要求大舒服,无比的圆满的舒服,那个时候就要付出一点点的本钱来,这个才是我们的究竟目的。所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普通的世间人都贪小便宜,现在如果我们修学佛法,在这个概念上面不认识的话,那自己害自己,自己对自己最大的损害,莫过于此,别人也没办法救,佛没有办法救我们。我们只看见小的地方..并不是不讲利害,这一点我们要了解的。所以不要贪小便宜堕落懈怠,要为了求大利益策发精进,眼前虽然苦将来毕竟好。

  【“又有异门,犹如狮子右○卧者,法尔令身,能不缓散。虽睡沈已,亦不忘念,睡不浓厚,无诸恶梦。”】

  除了这个以外,这个狮子卧,还有它本身法尔,它就是这个,特性就是这样,它令我们的身体不放松,一放松,懈怠等等跟著都来了。这样那个时候它能够保持,保持什么?保持精进的余势,它有它的特质。所以的的确确谈舒服是不舒服的,谈修行的话却是最好。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这样,我们饮食也是一样,任舒服啊!最好向你的味口,你要吃什么就吃什么,就这样。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这个,然后呢睡的时候会睡得不深;然后呢妄念比较减少;然后呢睡不浓厚,没有诸恶梦;这个都是平常做世间人不需要的。可是修行人都必须要的。

  【“若不如是而睡眠者,违前四种,一切过失,悉当生起。”】

  不照著这样去做的话恰恰相反,所有的过失都从这地方生起来了。除了这个睡的方法以外,下面这个看著:

  【“以何意乐睡眠有四,”】

  那么在这种状态当中,我们因为身睡的方法保持著这样,所以能够还有大的力量,还能够用心;那个时候心应该怎么办?四个:

  【“光明想,”】

  第一个想光明;

  【“谓应善取光明之相,以其光心而睡眠之,由是睡时心无黑暗。”】

  这第一个,你心里先想光明。平常我们睡觉的时候就想黑一点才好。黑一点就昏、沈、痴;现在想光明,你能够真的想的话,这个妙不可言,将来你真正修行到每一个时候的话,你会发现妙极了,这心性本身的光明就这个样。所以,上次我跟你们提过那虚云老和尚那个公案,人家背后抱著他:“你干什么?”“看月亮。”就是这个意思。心性本身的光明。在我们因地当中就要这样做上去,到那时有种种好处,这个不必去说它。现在,

  【“念者谓闻思修,诸善法义,所成正念,乃至未入熟睡之际,应令随逐,由此能令已睡沈时等同未睡,”】

  心里面这个怎么办呢?那个时候,前面是个光明想;第二个呢,你那个心念。平常我们睡下去,放掉了,什么都不念;他现在不是,还要再继续的闻思修,继续的思惟,念我们白天所念的种种的善法,然后呢那个时候正念保持。你能够这样的话,它有一个状态,如果说我们真的能够这样的话,平常我们来说的话,我们会睡不著的,你躺下来你还在那儿想的话,会睡不著,必然。但是它有一个好处,你不妨去试试看,你真的能够这样去想,想想想,到后来他还是睡著。睡著了以后,妙的境界,他那个正念还在,非常清楚,你们去试试看。不过,那个试,像现在我们这个环境这样,试不大合适。最好的什么时候呢?譬如说,我们或者是有假期,或者是什么时候,你自己告一天假试试看。有的时候告一天假不够的,这是我的经验,我告诉你。我经常每年有一段时候,有一段时候我就试这个办法,躺在床上,头上两天,左思右想,说睡不著,不管,我不要去想它。慢慢的心提起来了。不管怎样样,我要这么想,然后躺下去想,想想想想胡思乱想不行,胡思乱想这个对你没帮助的。因为胡思乱想这神识散乱,这个身体也弄不好。你正念凝集起来了以后,那个身心本身是很稳的状态,就这样,所以身心是种安稳状态。然后呢,睡不著也不管,你心里一点都不著急,结果睡著了。睡著了以后,这个心里这种念头还在,很有意思。如果说你念佛的话,那千真万确,你在临睡之前,先猛利的念一下,猛利的念完了以后,躺下去就放松。然后,你扶著那个念好;让他去,掉掉了把它拿起来,掉掉了把它拿起来,轻轻松松的这样,等一下你自己觉得睡著了。不是,睡著了你才感觉到睡著了,可是那个时候睡著,这个佛号一直在,就是那么清楚明明白白的在,这样的好法。等到你第二天起来,那个精神比整个的浓睡也还要好,这千真万确的事实,我告诉你。所以这种地方,你单单看看那文字是没有用,你要真正修行的话,就得这样的下苦功,下了苦功这个好处都来了。到那时候你会发现,所以我常常感觉,再十倍的苦我也愿意,这算什么?那个时候真正的法乐,才真正,那算一点点,很少一点点,我告诉你。这个还有个好处,你付出代价体会到的,觉得受惠原来这么好啊!你这个时候意志越来越强,同样的你的力量越来越强。所以到那意志越强,力量越强,修更难的方法,你就不会难了。现在因为我们没有做,一点点事情都做不到,一看这个学佛菩萨,“这么难!那阿弥陀佛!”你怎么能修?所以说,这个地方特别一提,虽然难,你们愿意的去试,到个时候你所感觉到,好。正知者这下面,念,换句话说,正念。第一个光明想,第二个是要怎么正念。下面

  【“正知者谓由如是依止念时,随起烦恼即能了知,断除不受。”】

  这个睡觉的时候,还有一个,要保持正知,这个东西,跟那个念有关系的,念有关,都是。你那个睡觉的时候,你心里想说我要这个样,我要这个样,要这个样。然后在这种情况之下,你睡觉的时候,它那个烦恼起来以后,要能够断除。这一点我们大家也许不一定了解。现在我也告诉你,平常譬如说,你睡觉的时候,到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听见了那个板响了的话,“这个板敲得这么早干什么?再睡它几分钟。”你会这样想的,或者“没关系,还早,等到他敲了第三通再醒”。乃至于“敲了鼓我起来不晚。”我们常常有这个心情的。这个为什么?就是前一念,前面你没有正知,后面就跟著烦恼在转;非常清楚。那怎么办呢?你睡觉的时候先这样想:我要精进!我要精进!以前一直为这个烦恼转的,单单这样够不够?不够;告诉我们的“数数思惟”;你不断的想这个念头。当你心里面,睡下时,明天说,我决定要这样去做,行相很清楚。想过了以后,你放下来睡觉。等到你第二天起来的时候,一听见板声你“咚”一下,能够坐得起来。你们试试看,保证有效。乃至于你有了这样的想法,你作梦,比如说,平常我们呢有的时候,梦当中也会有这种烦恼现起来的,然后你如果能够保持正念的话,梦当中烦恼现起的话你照样挡得住,梦里面你都挡得住。所以他这个睡眠,的的确确有他正确的方法在。现在我们常常想,我现在希望怎么样,希望怎么样,达到它的目的正确方法因,这里都告诉你,你只要照著去做,你真正的希望都得到。

  【“起想有三,”】

  这个正知的、观念的时候有三种法子。

  【“初者谓一切种,其心不应为睡所蔽,”】

  这个是第一点。

  【“应以精进所摄之心,惊慑而眠,犹如伤鹿,由此睡眠,不甚沉重,不越起时,而能醒觉。”】

  第一点,想的时候要有这个,不要为那个睡眠所遮蔽,要精进所摄的心,心要这样,像这个伤的鹿,受伤的鹿,本来就是非常小心的;这个鹿,它经常跑到任何地方去,平常我们很多动物,看见那东西就吃;这个鹿不是,在森林当中,它跑到一个地方,一定停下来,四面看;然后你看那个鹿的耳朵,四面那么咕噜咕噜转,它一定要观察一段时候,有没有伤害它的东西,再吃。正常状态,一旦受了伤,它更是警惕的不得了。我们的心要这个样,你能这样的话呢,这个睡眠不沉重,不超过。实际上这个话怎么讲?就是在你真正想的之前,平常我们睡下去的时候,你会想:睡了已经睡觉了,还想它干什么?那时候你就完了。所以说不为睡蔽的话,这个就是第一种情况。你不要让他,我要精进、要努力;然策动你这个心去行,不要睡著懈怠烦恼而转,随著精进而转。

  【“二者谓作是念,我今应修,佛所开许悎寤瑜伽,为修此故,应大励力,引发欲乐。由是能依佛所开许狮子卧式眠无增减。”】

  第二个告诉自己,我现在跑得来干什么?我是修学佛法。那么佛告诉我们怎么做的,是这样,所以我努力“应大励力,引发欲乐。”这个是成败的关键,他不是马上叫你去做,在做的之前,你先要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所以不妨我随时提醒自己说,我到这里来干什么?这第一个,我学佛。那么佛告诉我们怎么做的,所以用种种的方法,原来这样做有殊胜的好处,不那样做有这么特殊的害处;然后由这个推动的力量,一步一步照著深入去。

  【“三者谓应作是思,如我今日勤修悎寤,及诸善法,明日亦应如是勤修,由是,于善欲乐相续,虽忘念中亦能精勤修上上品。”】

  这样的思惟,说我现在这个地方修,你看不要说白天,晚上睡觉都修这个善法;今天这样,明天也这样。因为你继续不断的这样的思惟,所以你这个心意、意乐,这个善法欲的意乐,继续的,相续。那个相续有个什么好处?我们现在的内心当中,随顺无明的这个心里的相续,拿掉了。在这种状态当中,因为你的相续一直是善法,所以你就是忘念当中,你忘失了,还在用功。我们现在怎么呢?这个要对比一下,那个才了解。因为我们现在没有正式的修过这个内容,所以平常的时候,心里面一直跟烦恼,随著烦恼转;就这么,自己不晓得为什么事情,烦烦恼恼的,就是这样,就觉得坐立不安,那有的时候,稍微弄得好一点,那时候觉得好得很,实际上这个“好得很”,也就是说这个粗猛烦恼,不现行的时候。那么这种情况之下,你只有正念提起来,还勉强可以,正念一掉掉的话,他一定是这个烦恼相都在那个转。我们平常为什么不相应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相续在烦恼当中;既然在烦恼当中相续的话,当然啦,不管你提起来提不起来,都是随顺著烦恼走。现在你那个相续,就是你的身心已经有了善法欲,对这个善法的欲乐相续当中;所以你内心的这种心识等流,一直是跟著那个善法随顺的。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就算你没有提起正念,睡眠的时候,它那个善法还在那里向前走。平常我们说求戒,得戒体,那就是这个东西,说起来。将来正讲这个东西的会告诉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在忘念当中,他也精进,而且修上品的精进。请问,忘念的时候都修上品的精进,你正念的时候还有不修行的吗?那问题解决了,所以

  【“此食睡行,若能无罪,具义而行,现见能遮众多无义虚耗寿数故。”】

  假定说你吃饭睡眠都能够没有错误,而又正确的如法如理的,对你有意义的这样去做的话,那太好了。我们眼前看的很清楚的,能够遮止很多无义的事情,这个很清楚。我们平常的睡眠、吃饭,增长罪过,都是亳无意义的。我们一生的寿命,就这么轻轻松松的浪费掉,能够这样的话,都派上用场,

  【“如圣者无著引经,如所抉择,而为解说。”】

  所以现在照著无著菩萨引著经论,经过的抉择。就是说,已经把它分析得很清楚明白,这地方跟大家说明。

  【“如是唯除正修时中所有不共修法之外,加行正行完结中间诸应行者,从此乃至毗钵舍那,所修一切所缘行相,皆如是行。”】

  好了,现在说除了正修,正修的时候,你所缘的这个行相不共的。什么叫不共?就是你特别的,说我念阿弥陀佛,对!那么我缘的那个就是阿弥陀佛。我念观世音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或者然后呢我在这儿参一个“什么是你本来面目?”,那是各人各的,不共同的。除此以外,那么前面的加行、正行、完结、中间,就是说,除了正修以外,其他的中间,所有的一切,我们该做的事情,通通在这里,都应该这样去做。现在我们想想看,如果是你能这样做的话,你还有恶业吗?没有了。如果你能这样做,善业不够吗?当然,现在你一直在善业当中,好了;而且这个善业产生什么?相续的现行,一直在现行当中。将来我们会晓得的,你真正生死的时候,引发你下一生的什么?就是到临终的时候那个最后一念的现行,那就是这个东西带我们到下一生去。我们现在呢整个的这个现行,都在烦恼当中。所以为什么,尽管你念佛,嘴巴在那念佛,心里还在烦恼相应。精神这么旺健,可以打起精神来都提不起。临终的时候病苦,苦成这个样子,你能提得起来了吗?所以那个时候,就算你拿一个大喇叭摆在你耳朵里面念,念佛,你也没用。你会觉得我痛得要命,你们还吵我干什么啊?这千真万确的。不要说临终,就现在,比如说精神好端端的,跑的来叫你去做一件事情,做这个事情,这么麻烦!我们心里都这样想,何况生病的时候?所以当你真正慢慢的去做的时候,到那时候就好了,那个靠什么?就是靠我们现在还壮健的时候,真正重要的都在眼前,千万不要现在壮健时候的那点小聪明,害了自己,保护无始以来的大冤家,保护这个我,你错了,你保护它,结果修了半天,这个我是越来越增长,越来越大,我就是生死的根本,那么他前面告诉我们,这个四种资粮,已经解释清楚了。

  【“已释中间所应行说。”】

  正修以后,中间应该怎么办?好了!正住双修,他这里告诉我们正住双修,美不美啊?在我的感觉当中,实在好!这是原则,你用这个原则不管你做什么事情,百分之百一点漏洞都没有,就是一点漏洞都没有,那是告诉我们约略的解释一下,还是约略的,大略的告诉我们;细致,倒是千真万确的,所以后面告诉我们的就是关于这前面大纲的真实内容,所以如果说大家条件够了,你听了前面已经会,已经能做,万一我们不能做,对不起,听见了那个没有真的懂,那么好好的学下去,他每个地方会告诉我们清清楚楚,就这样,你认识了以后,修行的确一定能够成功。

  【“第二破除于此修轨邪执分别者。”】

  这个非常重要,这个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太多人没有了解真实修行的内容,觉得修行了,不知不觉当中,在错误当中,这是最可惜,最大的损失,所以这个地方要把它破除拿掉它,我们刚才随便说的一些事情乃至于譬如说:饮食。

返回目录

-----------------------------------------------------------------------------------------------------------------

更多日常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