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4-5卷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1日
来源:   作者:日常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4-5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四卷A面

  现在我根据后者这个师承,来说明这个菩提大道修证次第的方法,分四部分:

  【“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三、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

  分四部分,那么为什么要分这个四部分?这里简单的说明一下这个道理,详细的内涵每一部份那他就是说这个,我们只要把下面认真的学,那个细部都了解,一开头原则说一下为什么?第一个我们了解,说学一切任何一样东西,你一定要跟一个自己有正确认识的人学,这样才学得好,不管做世出世间任何一样东西,你要学会一定要跟一个会的人学才行;同样会的人,他越是内容精彩越是圆满是越好。世间法尚且如此,何况佛法?世间法出一点毛病,那么最多作生意少赚一点钱、亏一点本,佛法出了毛病的话就流落在生死轮回,小的受生死之痛苦,大的在三恶道中,不得了的严重!尤其是修学佛法,你稍微不小心一点会产生很大负效果,这一点我们要注意。所以真正对这个佛法本身是否清净,是绝端的重要,那么要想得到清净圆满的教法的话,这个引导我们本身它的条件,是决定因素。不过这个地方大家会说:“那么引导我们的佛最圆满,何必还要你来造它因?难道你还比佛强吗?”现在很多人提出这个问题,这个话听起来是呀,我们想对呀!现在有太多的人说:“你不要去看那个论,难道造论的菩萨还强得过佛吗?”我们一听觉的对,然后你就不去看论了。这里边确是有个大问题,这个我们在这里解释一下:佛,说的法跟它内证的内容有两个绝不一样的地方,这一点我们要认识,它内证的是完全圆满的,千真万确的,所以就内证这一点来说,没有一个人能比得过佛,菩萨当然不如,祖师更不如!但是它讲的法却有一个特质,对不同的根性说的。对小孩子,就讲小孩子的法,对大人,对大人的法,然后对两千多年以前,对两千多年以前的人讲的法,对我们现在是另外一种法,佛自己是最圆满的,可是他讲出来的法是对的根性,跟你相应不相应,不一定相应,这第一点。不但在时间、空间都有一大段的距离,在这种状态当中,这个里边就有问题了。理论上面我们应该了解,实际上呢?我们也看一下,是佛说的法是绝对圆满千真万确,因为说的圆满,所以他对机也圆满,所以凡是讲到那里,每一部经典上面,那个当机众听完了以后,大乘的一定是很多人证无生法忍,最起码的发菩提心,小乘的得法眼净证阿罗汉,这个是佛真正圆满的结果。表示什么?那当机就有这样的功效。假定不当机的话呢?对不起!所以佛法不应机,等同闲言语,如果不应机的话,那就是说空话一样。现在,我们不幸的是不应机,你看上去不一定有效,尽管你说你有了信心去看,有信心是有信心,你看是看了半天,如果你大乘根性,请问你得了无生法忍吗?你发了菩提心?小乘的,不要说罗汉果,你得了法眼净吗?没有,那么表示什么?这个问题就在这个地方。这事实也是这样,这个我们要了解的。再说,他因为是当不同根性的机,所以这部经典里面说这样的一个法门,那部经典里面说这样的一个法门,这个法门是整个修行过程当中的一个部分,一个关键所在,譬如说,金刚经那是破空,就是对著有的人,怎么样教你破这个,这样的观点。不同的经典有它不同的说法,拿我们如果学不好的话,学了这个呢?变成了功什么?断章取义,这个断章取义是修学过程当中是最严重的是一个大缺失,所以你不认识这一点,你也以为如此,好,那么,必定要经过这个圆满的教授传承,说明这个内容,那时候你才晓得原来这样的。叫你自己去学是断章取义,等到这个善巧的解释明白了以后,然后用到你身上的,恰如其份!这个所以能够把断章取义变成为恰如其份要靠什么?要靠这个引导的人,这一点我们必须要了解,这样,所以这个上面我们要了解这个特点,要不然的话我们难免会引起误解,引起了误解就失去了大利益,所以他现在说,这个造者殊胜,尤其这个圆满的教法你将来看一下,那个才晓得它所讲的这个殊胜,殊胜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它这个法这么好?这个对我们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还有一点,因为我们要想修学的时候,必定有一个特质,我们是个凡夫,假定说我们成了佛的话,我们不是修学,我们是教别人,我们只是凡夫,了解了苦要去学,所以我们的的确确,虽然学的人是应该有辨别的能力,可是这个辨别能力的确不强,那么这个是根据这个什么?根据真正有成就的世间,或是在我们这个圈子里边,经过了时空考验以后,经过这个如理抉择以后肯定它的价值的,那个是我们认定的一个标准,本来这种认定的方式本身是并不圆满,但对我们来说也只能用这个,我们找人说,大家都说这个人好的,你也好的,那么然后大家说的当中,有两种:有一种坏的人说好的,而这个不一定;有一种是好的人说好的,那大概就可靠。好的人当中有智慧的人说好的,那他跟智慧一定相应;有一种福德的人说好的,那这个人跟福德一定相应。这个是我们抉择我们要跟的这个善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条件,现在这地方他下面就把这一点的形相指出来,所以我们目前虽然不能认识佛法本身的内涵,没有殊胜辨别善恶的能力,可是我们却有世间上面这种的共识,所以他现在拿这个共识来告诉我们说,对对对,这个才是。于是启发你的恭敬仰望一心想学,你就学对了,有了这个标准以后的话,那个取舍就取舍对了。那么第一步说这个要去学;这个修学佛法,要一个重要的特点,要什么?恭敬心。平常我们最大的障碍都说我有业障,业的中心是什么?我,我的特质是慢,当你有一个慢的心,这慢总是我执,这最精彩。平常所以我们跟人家聊天也好或什么,自己总是自己的意见总是对的,因为你有自己的意见那个障碍在那里,别人的东西就进不来,假定你是了解对方的高明,他告诉你方法的正确,你那个时候,心里面就把慢心就降低了,这个慢心对治它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恭敬。这样,所以他第二部份说这个,不但这个造的人这么殊胜,而且造的法这么殊胜,这么好,于是你一心仰望,于是那恭敬心提起来,那个时候你就能够正式修学佛法,所以他在正式讲这个法之前,先把这个法的殊胜说一下,启发我们对这个法的恭敬;我们平常所以愚痴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恭敬。所以当你恭敬的时候,一方面眼前修学佛法是一个最大的推动的力量、障碍减少,同时呢以前的宿障也能够净除,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么说有这样的殊胜的造论的成就者,造了这样殊胜的这个解释的法。下面还要一个道理,对于这样的殊胜相应的法怎么样听怎么样讲,你只有这种状态当中才跟他相应,否则的话这个还不相应,这个还不相应,那么这个第三点平常往往疏忽掉了,实际上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这个详细的内涵,讲到第三点那部份自然会有很清楚明白,很清楚明白,这地方我不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譬如说我们现在要到那一个地方去,当然我们现在是要从凡夫地跑到佛地,那么这个都是精力精神上的、哲理上的,我们现在用一个眼前看得见的事相上的这个比喻,譬如说:“我到台南去,你可以走路,走路不要任何准备,反正你站起来就走了不就行了,你只要认得这条路,有人告诉你这个路怎么走,就这样,换句话说,有一个过来人告诉你怎么走,然后呢?指示给你的方法那个没有错,这二者够了。”你不要其他准备的,下面脚踏车,对不起!脚踏车就要准备准备了!那个脚踏车过去的时候上面看看那煞车好不好?然后呢?链条很久没有用了,加点油,那一个地方等等,要一点准备;如果汽车的话准备更多,说前面这个冷却引擎的水,然后呢机油,然后呢汽油,然后轮胎里面的气足不足?你准备好了以后才行!如果是飞机的话那更严重了,如果准备不够的话,不动蛮好,一动出起毛病来,到那个时候性命交关,尽管已经有一个人告诉你这么走?然后这个路也告诉你清清楚楚,如果你不准备好的话,出毛病哦!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我们现在有很好心学佛的人也有圆满的教法,我现在所体会到的就是第三点,所以关于第三点真实内容,你们慢慢的下去自然会了解,为什么这么重要,实在是太重要太重要了!最后呢有了前面这个样样准备好了,那个时候就开始了正以引导,这个是为什么要分这四个,现在这个里边呢?继续下去,我们看看这个文:

  【“今初”】

  第一个造者殊胜,看文

  【“总此教授,即是至尊慈氏所造,现观庄严所有教授。”】

  整个的来说,现在本论所讲的重要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现观庄严论,现观庄严论是至尊慈氏,就是弥勒菩萨,要晓得佛涅槃以后,佛把整个的责任就交给我们的弥勒菩萨,所以现在来引导我们的最圆满正确的引导者就是他,就是他,那么他当然这个本身是圆满的,那么内容是讲的这部书,那现观庄严论是什么呀?我简单的介绍一下,里面一共说八样东西,叫做:“第一个三智,什么是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智智。第二个四加行,后面的一果,佛果,换句话说前面那个境,就是说我们应该了解我们所对的境,我们凡夫所对的境,依我们的无明妄识所对造种种业,现在呢!我们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个染污生死的痛苦,就是所对的境是不认识,那么不是外面的境有错误,而是我们能认识这个境的这个识本身有问题,这个实际上还是就我们应该了解的,所以应该把这个东西认识,所以所得智、一切智,一切智是了解一切法总相的,一切法总相,空。然后呢?道种智指一切法的差别相的,然后呢?一切种智,就是把所有的这个通达总别一切的这个智,这个三样圆满就是佛,那么要想得到这个东西,那么内涵等等……修行的四个次第所谓四个加行,经过这样以后,最后圆成一个佛果,所以虽然是说起来这么简单,实际上就是从凡夫地达到究竟圆满成佛的圆满的纲要全在里头,可想而知本论是何等重要!是,我们目前可以不一定全部学,但是我们必定要全部认识,为什么?因为我们究竟的目的就是这个,你有了这个究竟的目的,认识了这个纲要,然后下脚走的时候,的的确确走你该走的!该走的这是一步,但是你眼前跨出去的一步,一定要走对方向,在整个的道路当中,你走对那么每一步,然后把一步一步加到最后圆满,所以开始走这个一步的时候,你就应该把整个的路线认得清清楚楚,这样走下去的这条路最圆满直接,这很清楚明白,我还是举个例,譬如说我们刚才说到台南去,到台南去可能刚才说走路、脚踏车、汽车,那用的工具没关系,然后呢用的路走的路线也有几条,但是你一开头的时候绝对不会说,反正不管了,我出了门再说,是,这个不对的,你一定要晓得,从我这里到台南去你走那一条路线?那个才行。你要出了门再去的话,那我们从那门跑出去,然后呢路马路四通八达,你到底怎么走呀?那有这样的事情!现在我们太多人都是犯了这个毛病,好了我不管了,反正念佛、反正参禅,就是这样!所以像这个里边大有问题了,这个大有问题!因为你的目的,假定说你的目的说你的干什么?我的目的就是它念四个字,那没关系你只要阿弥陀佛就算了,能不能往生不去管它!现在假定你要往生的话,对不起啊!你要看看了哦?四个字好?六个字好,还要其他的助行正行,可是我们实际上的目的不在往生,要成佛!为了要成佛,所以眼前最好的方法要往生,要想往生所以要念佛,所以必定是你整个的要到台南去,为了达到就我眼前这个目的当中然后走这条路,这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吗?对吧!而且这个情况之下我还举个比喻,当然现在我们说到台南,这个方便!成佛没那么简单的!我们不妨这么说吧!到美国去,譬如这么说,那么有人说到美国,美国在那里啊?一想!美国在我们东方,够不够?对不起这个万万不够的!假定说美国在东方,那么我出门向东走,你走得到吗?我保证你走不到!然后你出门,我们这个门口是向西的,你是向东的,你怎么向西走的,你不是走错了吗?你向东走碰壁,到后面你怎么走啊?不行的,所以到那里去一定有他一个完整的方便善巧、转弯抹角怎么怎么走,就算你出了门对了,你向东走跑到花莲,向前跨一步,对不起!太平洋,下面就是死路一条,这很明白!所以任何一个地方,你真正要走之前必须要先把你的目的认清楚,然后达到这个目的,该走你什么走的路,然后这个路当中眼前你下脚的那一步?所以不管是念佛、参禅那一个,那是我们眼前下脚第一步,一定要走的,的确,走你相应的,绝对没错!但是千万不要说,我走这个其他的不管了,那刚才这个比喻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不要说,这个我们学这个干什么?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它前面也告诉我们了,偏执暗未覆,那种具善根的人,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取办,有的人要转三大阿僧祇劫,证罗汉果尚且如此,同样的,有的人往生去上品,有的人往生去下品,有的人去了是边地,有的人念了半天是念不去,毛病在那里呢?就在这里,这是我们一开头应该有的认识,应该有的认识。还有我曾经遇见过这么很有趣的事情,有的人说,法师啊!现在这个时候念佛要紧,你讲这个干什么?我赶快去修行啊!然后呢要打七刻期取证,我听了我非常赞叹,我说好呀,你刻期取证?我请问你念了七天你取证了没有?他想了半天,没有,对吧!然后呢你仔细一想,他说我不但念一个七天,念好了几个七天,到现在为止还毫无名堂,现在太多这种人,然后呢!自己念不对还劝人家,你不要去管了,然后一个七不对、十个七不对、一百个七不对,说实在话,我自己就是受过这样的痛苦过来的,大家拼命关在这个地方去念,以后我了解了一个事实,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学佛,不幸的我们学错了,学什么?学我,我在这个地方说一下。我先举个比喻:当初我看那个倓虚大师的影尘回忆录,他老人家,提出一个三个字来,三句话,看破!放下!自在!美啊!世间的所以很多缠的是什么?看不破,你看破了,你就放下了,放下了就自在了,觉得好高兴,的的确确这六个字,大部份人一看就懂,然后自己觉得对了,不幸错了,这话怎么讲?我解释一下。现在我们了解的看破,这二个字,你只要念过小学都懂,如果念过中学大学,那懂得更多,那么为什么懂得更多?就是说当你程度越深,你对这两个字的内涵,了解的越深,对不对?到现在为止,我们了解这个内涵,说看得破的什么?看得破我们对世间,人世间这种是是非非,你在这方面看破了,你在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可以减少一点,生死当中的是非你看破了没有?你看破了没有?这两个字,可没有告诉你喔!世间用这两个字没告诉你喔,所以平常你一天到晚忙这种世间的东西,忙这个东西,女儿要嫁、媳妇要娶、股票要涨,然后这种事情忙得不得了,一天就看破,好,看破了,真正的看破了,你还在世间的量质当中,对前面忙这种事情你看破了,对佛法来说,你还不相应,你自己觉得居然懂了,然后你放下了,你放下的是股票,是稍为放掉一点,儿子女儿的事情,稍为减轻一点,但是心里面还缠在这个地方,相对的前面的这个稍为好一点,你要想拿这个跳出轮回,跳得出吗?我们平常说学,就是学这个,所以这个,仍究在我的这个圈子当中,结果你越学,你越觉得自己是很得意,结果这个我是愈学愈大,弄了半天,请问你怎么能跳出轮回?太多人就是犯了这个毛病,总是觉得懂了,赶快去,明明万修万人去的法门,不幸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念了半天去不了的原因,都犯在这个毛病,还是说我七天赶快行,是你七天去了!千真万确的事实,见了佛,自然有最好的教授在,那个地方我们要自己仔细检点一下。如果说我们另外一条路,有了圆满的认识,然后你下脚一步,那一步都走对了,你跑一步就对一步,跑一步就对一步,所以祖师都告诉我们,譬如:念佛法门、憨山大师说的很清楚,不但是憨山大师,其他的很多祖师,现在的念佛人到临终的时候手忙脚乱,其实他眼前他根本不晓得这个念佛的意思是什么?嘴巴里面佛一直在念,而生死的根执一直在长,念到临终的时候,只是生死的业力在这个地方,一点消息都没有,真正念佛的当下都在生死的根执上面斩断,是刀刀见血,用不到到临终,当时念的时候你就很清楚,这句佛号是派上用场的,结了净业,当然你只要结够了,到那时候临终的时候自然去嘛!那你怎么样才能够认识这呢?就是这个圆满教法,非常简单,你们只要认真的从本论学下去,要不了多少它就告诉我们,怎么样念是念得去的,怎么样念是念错了,你了解了,然后去念,那的的确确是千稳百当,是万修万去,如果你条件够一点,你要更深说我不但是要边地,不但要下品下生,然后上品上生也在这个上面,不但是凡圣同居的都是上品,乃至于我要进到实报庄严土的都有份,还是在这个里头,所以我说到这里顺便一提,那么这是个大纲,这个现观庄严论是整个的,至于说个别的什么呢?说菩提道炬,菩提道炬是阿底峡尊者造的。

  【“故彼造者,亦即此之造者。”】

  所以造菩提道炬论的这位尊者,就是本论的作者,因为这个纲要整个的造者,换句话说它的蓝图,实际上宗喀巴大师的这个内涵,的的确碓是完完整整地接受阿底峡尊者的圆满的传承,阿底峡尊者的传承经过几方面,最后到宗喀巴大师身上,他有所有的传阿底峡尊者的老师的,一一都传到宗喀巴大师身上,这是事实。还有一点要特别指出来的,就是就本论的内涵来说,对于我们应机来说,本论还远超过菩提道炬论,前面已经说过了,不是说本论比菩提道炬论好,不是,而是应我们的机,这一点要很清楚很明白,这样,所以对我们现在来学的话,你们不妨把两个论看看,菩提道炬论你看的话,你看了半天莫名其妙,可是本论的话你一看,所有的修行的问题都解决了,念佛、念佛成功,参禅、参禅成功,学教、学教成功,这一点我顺便一提。那么这个是谁呢?

  【“彼复即是大阿阇黎胜然灯智,别讳共称阿底峡。”】

  胜然灯智就是它翻译成功的名字,那么别讳他的讳叫阿底峡,阿底峡是西藏人的尊称,翻成我们中国是殊胜、最超胜的,比如我们对最最特别的,我们称他某某尊者,某某大士这一类,那么这位阿底峡尊者,西藏人通常称呼这样,就是说表示对他最尊贵的、最尊敬的一种称呼。现在呢这个它的殊胜分几部分来说。

  【“其殊胜分三,一、圆满种中受生事理,二、其身获得功德事理,三、得已于教所作事业。”】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四卷B面

  分三部份,第一个就是他自己的出生,说圆满种种,他的家世等等,第一个。第二个自己的获得的功德,换句话说第二个就是自利。这个自利又分两部份:教、证等等。现证的以及教理方面的。然后得到这个,最后所作的事业纯粹是利人方面的。它分三部份当中后二者容易懂,是自利利他。第一点圆满种中受生事理,这个要说一下。我们平常有一句话,叫英雄不论出身低这样这样,所以这个真正的英雄,不讲他的出身,那么现在这个地方却有牵涉到他的出生这个家世的圆满,这有什么关系呢?大有关系,因为平常我们说英雄不论出身低,那是就世间的衡量标准,世间的衡量标准只看眼前“果”,换句话说这个人在世间,所产生的世间功效。这个人创造时势是个大英雄;只看这一点,其他的不管;佛法讲的是三世因果,而这个三世从以前的无限,无量无边以前,一直到圆满成就,这个时间是无量无边。我们要了解一个大乘佛法的修行,绝对不是短时候可以成功的。虽然华严上面说:“善财童子以十信满信一生取办。”可是从凡夫到十信满信却是要经过很长的时候!那么前面这个修行,因为有了修行的因,感得眼前的果。所以他前面的越圆满,那么这一生感得的果也一定越圆满。而这个圆满从那里开始?从出生开始;这点我们要了解的。所以佛法里面很多祖师;有很多祖师,虽然是祖师可是祖师的位次的高下,却跟他出生的业因有关系。说凡是越高的,他的出生一定越圆满。下面的那就不一样,看他偏重那一方面,不过有一个要例外,权位菩萨不算。所谓权位菩萨他本身已经成了佛,他只是跑来应你们这些根性,所以他并不限制他自己的,这是偏的,这权现那一部份,在这一点来说这个所现的一定不是圆满的教法,这也不是我们这里谈的。所以圆满的教法它一定有这样的圆满。所以这个圆满的话,从他自己的家属出生开始。他的出生这样,所以呢!福德圆满表示他的。第二个呢?要他智慧圆满,世俗的智慧圆满,然后呢?世俗的智慧、出世的智慧圆满,出世的智慧包括出家了,出了家以后呢?理论上面是教证,佛法主要的二样东西,教就讲那个道理,告诉你为什么要修行,修行些甚么,如何修行,你懂得了照著去修行,现证,所以教证二量。那么这个是属于自利方面,了解了还要利人方面,所以真正圆满的教法必定从这三个方面,这是我们了解的,所以这一方面我解释一下,至于这个文本身比较容易懂,我就不详细的解释了,所以这个文你们自己得好好的看一遍。还有,如果说大家对阿底峡尊者真正的欢喜的话,我介绍你们一本书“阿底峡尊者传”,这佛教书局有,其实真正要看起来的话,还有一本书“宗喀巴大师传”,现在佛教书局已经出了一本,“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那是用白话写的宗喀巴大师的传,因为真正造本论的这个造者,是宗喀巴大师,您能够把阿底峡尊者传跟宗喀巴大师传,二个都看一看,那时你才晓得这个造者的殊胜真是不得了!所以他们二位,一个印度,一个在西藏,都被当时而且后来几百年当中都称他为第二仁人,说啊那是佛再来,实实在在的佛再来,详细的内容我不讲了,不过有一点我可以在这地方说明一下,启发我们对这二位尊者的景仰。这个阿底峡尊者,自己出生他是个国王;而且是一个大国,东印度的大国,东印度相当于我们现在孟加拉,就是东巴基斯坦那个地方,那个时候印度当年非常大的一个大国,然后呢?他是一个王子,他是个老二,实际上他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特别的意义。老二表示位次它有一个特别的关系在,这里不详细的讲它。从小就绝顶的聪明,这说明甚么?说明宿生他的福德智慧两样东西都是圆满,不但是绝顶聪明,而且他从小就要出家,这个人好不简单!那么然后呢?出家,还没出家之前,他已经就去广泛的接触,世间出世间,世间的学问在十几岁以前己经通通学遍了,无所不通,就像我们释迦世尊一样,那世间没有一样东西不通的,这里讲一个典型的故事。那时候他有一次,仅仅这本论上面也说,就十五岁,十五岁喔!然后有一次去听了一趟真理滴论,这是因明上的,这个因明拿我们现在来说就是理哲学,这东西很难学,我想我们接触过佛教、佛法的很多这个同修们大家都了解这个因明是非常难学,叫我们往往学了几年还迷迷糊糊,里面的很多内涵还弄不懂,结果这个尊者跑了去听了一堂,在我们想像,这个听一堂能听些甚么?结果它的效果是甚么呢?不妨啊把这个故事讲一下。印度当年有一个习惯,一个外道跟这个佛法经常要辩,然后它这个辩是有一套正确的方法,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大家抬杠子,大家乱盖一通,它不是的,由于它完整的方法合乎这理哲技巧的辩论,而且有旁边的人评断,这个评断的都是国王、长者都是绝有声望的人,绝对不能乱来的,那么输的一方的话呢?有二个,要嘛就是我服你了然后,譬如说我是道士,你是佛教徒,那我输了,那么我们的那个道士、道冠统统拿下来,改穿和尚服,做你的徒弟,然后这个道士庙统统供佛,反过来也是如此。这个很严重啊!要不然的话,我头给你,这样!结果那个时候,他阿底峡去学的这个老师,他这个佛教当中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师,正在跟一个外道辩论,辩了好几场还不分胜负,那么那个时候又有一次大辩论,结果不幸在辩论之前这个老师生病了,那个辩论的时候那是要全部精神摆在那里,精神不好的话,稍微一个不小心,对不起这个话柄漏出来了,你就要辩输掉了,所以啊这个老师有点身体不好,就不敢出去,那就要找一个人代替,但是谁也不敢,不敢应这个场,因为万一你辩输了,那所有佛教的庙好好通通搬出去,把外道的像搬进来,那个把和尚的衣服脱下来,要跟人家走这怎么可以呢?结果一般状态当中当然可以说生病,那人家会说你看他辩不过,他就说装病,这个东西对外面来说的话这个很糟糕的。大家觉得非常为难,那么阿底峡尊者听了一趟,他是绝顶的聪明,老师也觉得这个人很行,大家想这个人很精彩,何不妨问问他看呢?既然,他就说问他的时候,你去辩一辩,好,要我们想这怎么可能啊?他去了,不但他去了,而且一辩辩胜了,你可以想到,他是何等聪明,他这样的决定性的大辩论好几次,就把当时的整个的外道一下压服,可想而知这个人的世间,年纪那时候几岁啊?十五岁!我们现在十五岁什么都不懂!这个人绝顶聪明所以你们好好看看,阿底峡尊者传真动人!然后呢?他以后家里这么好,这个条件之好,怎么劝他也劝不住,要我们现在想的话要怎么舍也舍不得,换句话他宿生的善根,以后呢他出了家,亲近的老师,他亲近的老师都是当年最了不起的大德,不管是性宗的、相宗的、是第一位,第二位,第一个是圣敌婆罗门,而然后是阿拉都帝,然后呢?一步一步上去,明了杜捐论师,这个大明杜捐论师是龙树菩萨的三传不晓得四传弟子,那时候这样的人,譬如说现在对我们来说,真正讲教理方面中观、瑜伽两派,大家说最高的就是中观,那中观的正宗是月称论师,就是月称的弟子,亲传弟子,这么高的高人,而且都是证得什么,至少都是证得加行位以上的,这个加行位说是相宗所判的位次,拿我们中国的祖师们来说起来,我们晓得的有一个人是天台智者大师的老师,慧思禅师他是加行位上的人,你可想知这个加行位是何等的高明,现在我们的祖师们都是大彻大悟,对不起大彻大悟有很多很高的喔!佛到最后也是大彻大悟,但是很多大彻大悟的祖师还是凡夫,这我们要了解。不要拿我们的话来说,他憨山大师,他当年大彻大悟,人家就问他:“你比之于祖师怎么样,譬如天台智者?”“我怎么可以跟大师相比,这种人高不可攀。我只是了悟心中!”你看,一个明末四大师之首最了不起的一个大彻大悟的,他尚且把他推崇备至,这我们不晓得位次,这你真的晓得位次,这加行位上的菩萨是高不可言,阿底峡尊者有几十名大善知识是他的老师喔!他最最起码是加行位上的,而且最后阿底峡尊者还说:他老师的功德,他一一都具足,从这个上面上去看的话,他超过了所有的老师,为什么?他具足了一个老师,跟他平,他所有的老师都具足,其他的老师都不一定啊!拿我们中国具足这一个条件的人是谁?佛教当中找不到,世间有一个,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广学各家,所以各家的他都有,变成功什么,集至圣大成,所以阿底峡尊者当年印度也是一样,他所有的印度的教派的宗主就是他,印度当年有个习惯,所有的这个大庙,它有不同的很多宗派,那个每一个庙有他的宗派,譬如说拿我们目前国内来说,这个禅宗这个是净土。禅宗的又是临济又是曹洞,每一个宗派当中,他有一个我们这一派当中最高成就者这派的宗主。那么有一个表示,什么表示呢?就是这个钥匙,这个大庙的钥匙,交给这个头,就这样。阿底峡尊者到最后他身上掌管的钥匙临离开这个印度到西藏去的时候,不晓得是一○八把,还是八○○把,我就弄不清楚了这个翻译上面,总之当年印度大庙的钥匙都在他身上,十八部那一部最彻底圆满认识的就是他,所以不管是那一部反正有争论了有问题了,你只要问到他,他都给你解决,小乘,小乘也是他,大乘,大乘也是他。性宗,性宗也是他,相宗,相宗也是他。他有这么了不起!在我们中国的的确确找不到,你可以说哦杜顺和尚很了不起,他贤首中开宗创派的大师。对不起天台不一定啊!就是觉得这个人很了不起,不一定最佩服他!拿我们现在来说,我们现在常常看见,譬如说民国以后几位了不起的大师,我们通常说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太虚大师乃至于什么?我就曾经听见过有一个大法师,那个现在这种大法师都是年纪很老的老法师。我们平常说某某大师,他就说,印光这个老和尚,为什么他参禅的,所以他对念佛的人不一定赞成,反过来说,念佛的人说虚云老和尚这个真是了不起,可是现在的人不一定合适,就是我们中国的的确确历史上面没有一个是当代、后代大家崇仰他的,可是阿底峡尊者在整个印度那一宗那一派都是这样,一直到他后来到了西藏去了,居然还有不远万里跑著去要去问他问题的人,这个详细的这个内容,我想我不仔细说,不过这地方我把那个大纲说一下。它下面分几部份:第一个呢?在第三页上面说:

  【“获得功德事理分二:一、知见广博获教功德事理,二、如理修行获证功德事理。”】

  最头一段是自己的出生,这一个出生家世圆满。第二个呢?然后修学佛法,修学佛法所以佛法一定有两个步骤,说佛的法教、证。教是因,你有圆满正确的教法认识做为因,照著这个教法去修持结这个果,所以教、证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同样的这个概念如果不清楚的话,你就出了毛病了,所以大师造本论的时候,在前面就说:“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就是这个因果没弄清楚,你没有这个因怎么感得那个果呢?所以他现在这个造者第一点告诉我们。先教,教是广博,那是非常圆满的,然后这个教当中,先是世俗的,后来是出世的。然后呢这个出世的当中的话又分几个部份,戒、定、慧。戒当中又分成别解脱戒、菩萨戒,金刚乘戒,它每一个部份分得很清楚,它一步一步的上去,我们现在往往有这种毛病说这大乘的这个;小乘的戒不要,这完全错了。没有小乘的基本的戒就没有菩萨戒,没有菩萨戒就没有金刚乘的三昧耶戒。你看阿底峡尊者这么了不起的一位大上师,他学戒的时候,学的无所不通,当年小乘四个根本部以及细分廿部派每一个地方他分得清清楚楚,不相混杂。然后去受了戒以后持的时候,那怕最细微的戒,绝不有犯。由于这个基础上面,然后你再菩萨戒,然后再密乘戒。正因为他如此,所以印度不管是小乘、大乘、性宗、相宗都佩服他。他也能够如理如量解决每一部份的问题。所以戒是这样,有了这个圆满的戒,得定,然后呢是慧。这个是自利方面。有了这样的自利,才能够利他。要不然你自己都不能解决,说帮别人,那不是荒唐吗?尤其是佛法,更谈不到。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佛法真正说的内涵是没错,要说解决一切痛苦得到一切圆满的快乐,可是同样的是苦乐,跟世间有个绝大的差别。世间所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无明。不能认识这个事情的真正的真象,颠倒所产生的结果。明明是苦的,我们把它看成是乐的。所以佛真的出来的一定指出世间的真象,所以告诉我们世间的真象。现在我们不了解这一个修学佛法必然的次第,所以修学必然次第,了解世间真象是苦的,一定第一个策发厌离心,有了这个厌离心以后觉得为什么有厌离心啊?因为觉得世间原来这么苦!我以前不了解它,然后被它迷糊住了,被这无明所欺骗了,所以产生了一个大厌恶!所以由于这样的了解厌恶一心跳出来,然后自己有推己及人。不错,我们这个修行人,修行人讲道德。世间普通一般稍微有一点道德概念的人都不会只管自己,何况是个修行人?所以他更进一步推己及人,才想帮助别人。那么那个时候他想帮助别人的时候,他就感觉到以自己的心晓得这个世间这么错误,大家迷糊了,然后贪著难舍,那时候劝别人你要认得清楚,不要贪著!结果你的痛苦所以不能解决是因为不认识,那个才是大乘。假定我们不认识这个,自己对这世间的事相不认识,还贪著难舍,你去劝别人,你劝些甚么?这不是很清楚吗?这个世间好的很呀,我自己都舍不得,你叫别人家舍掉它,那不是颠倒吗?所以那大乘从何谈起呢?实际上我们有太多人说这种事情,不过有一点我们要了解,我们不要了解这一点而去妄加批评别人,这佛菩萨到世间来一定示现我们世间共同的量质,跟我们同事,他也跟你一样,跟我们混在一块,然后慢慢的接近,引导你。我们应该有这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有了正确的认识,自己衡量自己,努力爬上去,所以刚才这个道理是用来衡量我们自己,至于修学佛法您能够这个拿标准衡量自己就对了。不要看别人,看别人的话你就错了,所以处处地方佛经上面都告诉我们,你要了解这个,要了解这个。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你如果不了解这个修学佛法了以后得不到好处,反而有害处。为什么呀?因为你没有修学佛法,你的标准是世间的标准。世间的标准大家本来是杂染的,马马虎虎也就算了,彼此彼此。现在你修学了佛法,了解了佛法,佛法的标准高得很嗳!它是佛的标准,然后你拿这个高的标准,拿著来不自己净化自己,然后呢?拿著来看别人,那是照妖镜,一看!天底下所有的人是妖魔鬼怪,这不是很简单吗?因为所有大千世界只有一个是佛,佛己经涅槃了,既然佛涅槃了现在生在世界上面当然没有一个圆满的。所以每一个都是妖魔鬼怪,只有一个人没照到。谁呀?我。本来要这个东西净化你自己,照你的;你不幸照错了,因为你看见别人都是妖魔鬼怪,你责备别人,结果害了,自己下地狱了,争论,所以末法的时期叫斗诤坚固,这点我们要了解的,所以刚才这个道理,是了解了以后是要净化自己的,别人都是佛菩萨,所以这个佛菩萨都是用种种不同的境界,我们常常拿普陀山,普陀山各色各样的人都有的,的的确确活菩萨就在示现,他告诉我们,不要随便看别人!活菩萨就示现这种量,他慈悲所以示现这个量,你了解了这一点我们自然不管别人,管自己。所以如果说我们自己心里面放不下,千万不要说哎哟我这个是大乘,小乘才管出离!这个错误的;那我们要认得,一定要自己有了厌离心,然后进一步策发菩提心,然后再继续下去,所以大师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它由于这个次第很明白很清楚,所以他绝对不会说这个出离心是小乘的,所以小乘戒就不管,你看,他对小乘戒守的这么严密,那一点都不能错,然后在这个上面才能够建立菩萨戒,然后再密乘更是如此。现在是更糟糕了,很多人学大乘的,我是个大乘的,小乘的不要了。学密乘的更是糟糕了,反正是密乘最好,又可以吃酒,又可以吃肉,又可以结婚,说起来是最高的,真正的教法哪里这样的呢?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有一方面固然自利很重要,一方面万一有人弄错了,你认识了这个,你去衡量的话,大概也不会走上错路去。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方面固然是说明造者殊胜,让我们晓得怎么去找善知识,一方面从这个例子当中也让我们明确的认识,不要被眼前莫明其妙的这种事情所骗,那么这个是自利。下面的在第六页上面是利他。

  【“于圣教所作事中”】

  那么换句话说纯粹利他部份。利他部份第一个在印度,第二个在西藏。这个内容我不详细说了,总之,他由于阿底峡尊者出来了以后,把印度以及西藏整个的教法,错的改过,不圆满的圆满,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如日中天维持很久。实际上呢!宗喀巴大师又一次,所以宗喀巴大师改革到现在六百年来,他在西藏的状态很长一段时候如日中天,虽然后来慢慢的下去了,但是始终保持著很好的。反观我们目前,我们国内一塌糊涂,原因就在这里,这是我们要了解的一个事实,那么最后我也说一两个简单的这个故事来说明一下,用这个事理引发我们对他的认识。当年呢,譬如说以印度这个情况来说,那兰陀寺的大善知识,有

  好几十位,像大明杜梋论师,像阿拉都帝等等,还有,对,现在想起来了,现在我们目前有一本很流行的书,密勒日巴尊者传,我想很多人看过这本书,这个密勒日巴尊者是西藏人,他的老师马尔巴尊者是西藏人,然后马尔巴尊者到印度去求法的,他的老师谛落巴尊者,那个尊者成就非常高,他是印度人。那个谛落巴尊者,就是阿底峡尊者老师之一,喔!不是谛落巴,那落巴尊者,谛落巴是那落巴尊者的老师,那落巴尊者自己本身他也是印度一个国家的王子!然后呢他不愿意在家,想尽办法出家,最后居然被他出成,他也是绝顶聪明,然后学的东西,也是同样的是在世间的学间上面,出了家以后在佛法的教理上面,也可以说雄霸当时,这样了不起!他最后见到他的老师以后,他证量上面达到最高程度。当年在阿底峡尊者印度的时候,有这样成就的人好多好多!结果在所有的这些老师当中,他几乎一一都学遍了,他所有的老师的长处,阿底峡尊者都有,最后他却是代管印度所有大庙的钥匙宗主,你可以想之这个是自利;利他方面有一点事情,那个西藏这个佛法因为那个菩提光那藏王二代要想振兴佛法,到印度去请,那么说印度真的成就的人很多,譬如像刚才这个那诺巴尊者,但是说真正要想圆满能够把这问题彻底解决振兴佛法的那也只有这个人阿底峡尊者,大家都想去请,但是印度人一听见有人来请的话,那个消息马上封锁,不但是庙里面,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大家都封锁,一晓得这西藏人来了就好了,在他面前绝不开口,居然找了很多年,请了去的人找了很多年,找不到阿底峡尊者什么地方,实际上阿底峡尊者就在眼前,碰到了谁都不告诉他,谁是阿底峡尊者,可想而知这个人在印度人心目当中地位之高地位之高,最后终于被他认识,然后要去请的时候,当时不知道那一个庙我忘记了,庙里的那个大上座尸罗寺还是那一个寺,那是印度最大的一个大庙,大庙的上座就给那个来请希望邀请阿底峡尊者的那个西藏人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五卷A面

  就给那个来请,希望邀请阿底峡尊者的那个西藏人说,他说:“你要晓得,我们印度是佛教的宗主国”这话怎么讲呢?“就是佛在印度出生的,而且圆满的教法都在这里,所以他维持这个宗风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阿底峡尊者一走的话,我们那个印度的佛法就完了。”那个时候有这么多了不起的大善知识,居然说阿底峡尊者一走的话,这个印度的佛法就完了,你想像,你可以想像阿底峡尊者何等了不起。在这一点我们想不通,这怎么可能?譬如说,我们眼前一个广钦老和尚,或者李老师,喔哟!很了不起,但是算算的确不如阿底峡尊者,然后历史上面天台智者大师,慧思禅师,都是很了不起,居然一个人,像这样的人留在这里,没有办法把那个教法圆满,所以你可以想像得到阿底峡尊者,在印度自利利他方面的成就,这所以为什么人家尊他为能仁第二,所以这些详细的不谈,有一点我在这地方特别说一下,在第七页上面,请翻到第七页第四行,就是第七页的第二段说

  【“如是造论,光显能仁所有密意。复有三种圆满胜因,”】

  造论能够把释迦世尊真正的密意和盘托出的,要有三种圆满因,他具足了这个条件,才能够把释迦世尊的这个经论当中的真实的意趣,交待得清清楚楚的,须要这个条件。那三种?

  【“谓善所知五种明处”】

  这第一个。什么叫善知五种明处啊?就是五明,五明是世出世间一切学问,因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这世间的,声明……换一句话说,就是文字音韵等等学问,拿我们现在来说的话,换句话说:这个国文、历史这一类,然后因明的话,就是理则学、哲学方面的东西;然后呢工巧明的话,就是技术方面的东西,科技方面的东西;医方明就是医学。这个每样东西学通,这不简单!现在我们不是,学一样东西钻到里边已经了不起了,广学这个,不简单,够不够?不够,还有内明--佛法,说对这五样东西,每一样东西要善巧,不但懂得,而且要非常圆满的懂得,具足这个就可以了,这是第一种圆满因。第二呢?

  【“具教授”】

  什么叫教授?这里解释。

  【“谓从正遍知展转传来,于其中间善士未断修持彼义扼要教授,”】

  他说这个圆满佛法的重要的概念,从佛亲自传下来的,而且中间没有断过,不但是这个教法,而且还要修证相应的,这点就不容易喔,这点就很不容易喔,要佛亲口传下来的圆满的教法,以及跟这个教法相应修持验证的,具足这个,他也的的确确能够造论了。那么第三种呢?

  【“并得谒见本尊天颜,获言开许。”】

  他修证了以后,还要得到这个本尊开许,什么叫本尊开许?说一下,譬如说我们现在念佛,平常我们念佛只是持名念佛,假如我们观想念佛,不管你持名也好,观想也好,不但得到一心不乱,而且得到三昧,不但得到三昧,亲见阿弥陀佛,不但亲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告诉你:“某人呀,你现在学得差不多了,学对了,你现在可以教别人去了。”要有这个,这个在我们来说起来说非常不简单,非常不简单,尤其是修学圆满教法的,通常获得这个本尊开许的话,那个也许加行位上勉强可以,至少通常都是地上菩萨,所以这种人,平常我们可能著魔,你不认识,如果真正有这个圆满教法的话,那魔、佛之间,辨得很清楚,所以你亲自见到,而且验证,得到他的开许,这个何等高的境界啊,那具了这个条件也可以造论。现在我们阿底峡尊者,三样东西圆满具足,你可想像到他是何等的殊胜!那么这个就是特别说明一下这个造者殊胜,其它的文字,我不去解释它了,不去解释它。

  那么再翻过来有一段文,这个地方也说一下。第八页第二段第七行,实际上这个就是甲二第二个:

  【“显示法殊胜中法者,此教授基论,谓菩提道炬。依怙所造,虽有多论,然如根本极圆满者,厥为道炬,”】

  法殊胜当中,法有什么好处,那么要晓得这个我们现在本论这个的蓝图,就是菩提道炬论,说阿底峡尊者造了很多论,但是最根本的,以及最圆满的是道炬。根本是什么?圆满是什么?说一下。平常我们谈科学上面有两个叫,一个是充分条件;一个是必要绦件。必要是根本,充分是圆满,两样东西,譬如说,一个就是质本身,一个是量圆满,这两样东西这两样都圆满的是道炬论。阿底峡尊者虽然造了很多论,这个才是。不但是尊者,佛菩萨也是如此,每一个成就的人,他说的很多法,因为根性不同,所对机不同,他有各式各样的差别,但是有一个是特别的,就是说把最彻底圆满的把他所悟证,从下脚第一步到最究竟圆满的整个的佛法,和盘托出的,这个才是其中最殊胜的,那么菩提道炬论就是属于这样的论。所以这地方特别说明,我这个造者固然殊胜,这个法本身也这样好啊,为什么啊?它下面解释一下:

  【“具摄经咒所有枢要而开示故,所诠圆满。”】

  第一个,因为这个里面包含了显教密教所有的宗要,所以它说的内容本身是最圆满的,它没有说小乘,因为这个大乘是必定从小乘的基础上面上来的。就好像我们平常说:“你的学历是什么?”,“啊!我是那一个研究所毕业。”,用不著说,我那一个幼稚园,那一个小学,那一个中学,假定你这个研究所毕业的话,那一定是具足这个条件,这个很清楚,很明白。这样,不过这个大乘佛法当中,确确实实是分成功两部分,所以这两部分,它都圆满。这个里边呢,第一个质量圆满,实际上呢那个质量圆满一定包括那个次第的,这个地方又特别强调一下:

  【“调心次第为最胜故,易于受持。”】

  还有我这个次第也圆满,这个圆满有什么好处呀?“易于受持”,真正你走上去的时候,必定要按照那个次第,这个次第一乱,你早走就走不上去了,走起来也是千辛万苦,就算你走得上去,跑了很多冤枉路。这个是它真正好的地方。同时,还有一个特点:

  【“又以善巧二大车轨,二师教授而庄严故,胜出余轨。”】

  那么,我们传大乘佛法的一共有两个,一个是性宗,一个是相宗,它现在呢,两大道轨,通通含摄,这个两个,一个是偏重性,一个相。偏重是偏重,不是说忽视,它绝对圆满的,但是虽然都圆满,却有偏重,它现在把两个都拼起来了,大家可以截长补短。这两个补起来,变成功圆满当中最圆满,所以胜出所有其它的传承当中各式各样的内容,这个就是它的殊胜,至于说殊胜的内涵,分成功下面的几点:

  【“此论教授殊胜分四:”】

  这个本论的内容,本论的精要的内容,它好的、特别殊胜的地方,分四部分来说明它:

  【“一、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二、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三、易于获得胜者密意殊胜,四、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

  分成功这个四部分,那么这个四部分,现在我们先大致的来了解说明一下。第一个呢,它这个论,我们现在所要学的这个论,它通达所有的圣教。这第一个,就它的整个内涵来说,包含了一切佛的圆满的教法,不过在一般情况之下,我们了解的这个教法,往往彼此之间好像有差别,乃至于有抵触,乃至于有抵触,说性宗讲空,相宗讲有,这个不对,小乘讲的跟大乘讲的,往往又是各说各的,互相不能容纳对方,他现在说,不但包含了一切,而且彼此间绝不违背,这个不违背,摆在一块儿的话,产生的却是相辅相成。平常我们学佛法,最感到困扰的一点事情,就是这个。说我们要学圆满的,结果这个法师嘛,这个讲这个,那个讲那个不一样,等到你看经嘛,经上面又是说有各各差别你不知道如何取舍。乃至于再退下来说我们现在看看那个佛教当中修持的人嘛,那一派修这个的那一派修这个,彼此之间又各说各的,你不晓得如何取舍。更进一层,总之我们看,乃至于我们现在这个团体当中,也是大家呀,唉呀这个你没有办法把那些事情摆平,现在不,它不但包含一切,而且彼此间的相辅相成,就是说就它的真正的意义来说是指深远的佛法,这个佛法,我们要了解,这个佛法不是讲这个大道理,现在讲完了以后,我们下了课了做别的事情。不是,这个佛法本身,正是用来调伏我们身心上面种种烦恼,换句话说不调和的事情。所以它既然这样深远的,当然,同样地,深远的地方,尚且调伏,何况是我们现在很粗猛的呢?从这个上面说,佛法也一定是把我们眼前的这种不调伏的事情,也一样的调伏,如果这一点不是的话,那这个就是戏论,佛不会这样说的。我们所以现在没有办法利用的话,因为我们对佛法尚未善巧,所以就眼前的来说,它这个通达圣教无违,它能够运用在我们眼前,日常生活当中,就把我们各各不能调和的,就能够调和起来,由于这样的一个因,然后呢你能够步步上升,要不然我们这么粗猛的,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没办法调伏,你说我要调伏三界一切众生的烦恼,那不是空话吗?那不是开玩笑吗?反过来说,现在这个是很难调伏呀,那么我关起门来一个人去修行了,这个也是一个办法,但是呢对不起,这个情况之下,只有说只有一点点,你只有一点点上面,一点点当然没有什么违背啦,要想包含一切就做不到,要想包含一切做不到了,这个非常明白,所以它真正能够说,通达一切,包含所有圣教无违的话,不但是有深远的理论,而且一定是从我们眼前下脚第一步开始。反过来说,它一定从我们眼前下脚第一步开始,才能够一步步上升通达最高深的地方,这个原则,我们要把握住,要不然的话,你说了半天佛法,那是一个戏论。不过有一点要说明,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在懂得这个,学这个理论的时候,这个的的确确一下用不上的,一下不一定用得上,这个实际上眼前随便一个例子,都是这样。譬如说我们去念书,你刚进幼稚园,你说幼稚园学的东西马上用来,那是没有办法用的对吧?我们做任何东西,学任何东西,你刚开始对这东西,你对这个工具或者什么那个都没有认识之前的话,因为你还没有把握住这个中心,所以这一点我们应该认识,所以本论的真正的好处这样,如果能够认识这一点的话,那个佛法就派上真实用场,就不是戏论,而且不但不是戏论,不但能够派上正式用场,而且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第二个:“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在我们修学佛法过程当中,有这样的一个现象,有的人说他欢喜这个,就不接受那个,有的人偏向那一方,就不能利用这个。尤其这种情况最特殊的,在禅宗当中,这个禅宗现在,有它的特殊价值,可是发展到后来的禅宗,他总觉得那个佛经好像没有用的,好像没有用的,那就是祖师的那一句话,给你“一个什么验明”,这个就是对。它有它的特殊的意义,这个特殊的意义先说一下,就是说本来这个佛法的目标,这个佛经的原意是干什么?如“标月指”,那就像指给你这个月亮看那个手指一样,它的的确确不是月亮,但是你要认得这个月亮,还一定要根据他的手指,指给你看。这个佛经的功效。或者我们这么说,譬如说我们现在要到一个什么地方去,他给你看一个地图,这个地图的的确确不是那个地方,譬如说台中市那一条路,当然地图是一张纸,怎么能代表那个路,但是你把那个地图认得了清楚以后,你就可以照著地图上面所告诉你的这个走法跑到那个地方去,所以有他这样,等到你认得了那个地方,到了那个地方以后,是不要这张地图。那么有一些人他不了解这一点,或者由于他的习性,或者有这个特别的原因,他就死死地把住这张地图说台中就是这个,就是那个地图,譬如说我现在手上面这个是台中的地图,说它现在本来这一张地图是告诉他怎么到台中去走,他现在说这个就是台中,那碰见这种情况的话,你没有办法,只好把他那个地图拿出来,把它撕掉,什么,你这个什么是个地图,不,这个什么是个台中?这是告诉你那个地图,万一说不通,他根本就拿它撕掉了,这是祖师的一番苦心方便。所以乃至于禅宗的祖师们,用种种的方法说明,必要的时候,他们也用很平常粗俗的这种话来说,什么叫做佛经呀?说这个“黄叶止二啼”,这个祖师的公案,说这个小孩子哇啦哇啦哭,那么这个做大人的人,就在地上检一个树叶子,那个树叶子黄了,掉下来的,表示没有什么用场的,逗一逗那个小孩子,那个小孩子看了欢喜,不哭了,好了嘛,你说我们想起来这个佛经这么珍贵的,怎把它比成,比成功树上没用的树叶掉在地下?他的意思,不是把这个佛经比成功那个没有用的树叶,这个是一个譬喻,说明了说这个小孩哇啦哇啦哭,你现在用这么一个办法,使得那个小孩不哭了就这样。这个里边说明我们凡夫不了解世间的真相,所以一直在无明颠倒当中,受了种种的苦恼,就像那个小孩子一样哇啦哇啦受苦恼了哭,他现在呢佛就引导我们用一个善巧方便,使得你不哭,不哭了那么就好了嘛。就是这样,所以它用种种方法,对于把握不住佛经这个原则的那些人,他来从根本上面指出问题中心,说明这个,说明这个,这样,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慢慢慢慢地偏向那方面,就说现在那么这个经教就不要了,这个是一个错误,请问假定经教不要的话,你怎么修学佛法?经教本来告诉你修学佛法。当然你知道了,当然不要,所以金刚经上有个譬喻,说你渡过这个生死的河,像渡过一个河,你一定要用船一定要,但是你走过了,渡过了这个生死之河的以后,你这个船怎么办呀?当然不要了嘛,当然不要,你不能说渡过了岸,守著那个守著那个船,那不是开完笑吗?那这个背这个船走,那都是不要了。所以这个次第我们要认得很清楚,所以真正说起来,假定你直下,就能够了解这个经典上面所说的话,那经典本身就是最佳指导,但是因为你不行,没有办法,所以它更用方便善巧直接了当的告诉你,所以像那种特别的方法它本身还是真正的经教,这个要我们了解就这样,真正要了解的,所以这个原因是什么?正因为我们把握不住重点,现在你把握不住重点,在这种情况之下,最重要的应该认识佛经里面告诉我们的重点,来破除我们内心上面的执著,而你不幸地又偏向于那些宗派的说明,把佛经不要了,那就更害了更害了。所以它特别告诉我们,说我们现在对这种现象,它这个原因何在?那么这地方说明,你如果透过本论的仔细的说明,详细的介绍,我们就认识,原来所有的佛经祖语,它都是眼前最好的指导,根据这个东西能够破除,能够净化我们的烦恼的。说到这里,随便也提一下,本论一开头的时候,就特别说明现在讲修行的人,不要经教的;讲经教的人不要修行的。那我处处地方现在,近年来尤其特别感受到,这个话一点都没有错,我们毛病也都犯在这里,平常我们常常讲规矩,然后呢,因为规矩,两个不同的规矩,两个人就吵得天翻地覆,跑到佛门当中讲规矩,为什么呀?它本来这个规矩是调伏你的烦恼,使你那个团体和合,结果弄了半天的话,那个规矩是越多,这个团体是越弄得四分五裂,烦恼越来越深,还自己不知道,说我这个对,他说我这个对,那实在是一个很大的糟糕的现象,在这里本论给我们很好的指授,很好的指授,所以在这里我鼓励也建议大家,不要把它看成文字,把它看成文字是一个大损失,同时凡是真正看成文子它没办法身体力行的话,它暂时不要学这个,先应该退一步,把它的基础建立好,要不然对它是一个浪费,这是我顺便说明。

  那么,再下面呢:“易于获得胜者密意殊胜。”,胜者,就是指佛菩萨,真正的觉者,它这个最重要的内涵所谓密意,为什么讲密意呢?就是说本来这个经论是介绍我们佛法里面深厚内涵,可是因为我们程度不够,所以在文字上面认得了,乃至于这个文字认识了,刚才说讲得一大套规矩,一大套道理,可是他这个规矩道理所以要建立的目的干什么?弄不清楚,那个时候他经过这样一个大善知识告诉我们了以后,我们晓得他原来这个意思是这样的,我们就可以省却很多麻烦,很多麻烦说这个麻烦的话,短则几拾年,长则无量阿僧祇劫,干什么呀?几拾年只是浪费一点生命,长劫的话往往在恶道当中受无量无边的苦。那么现在呢,经过这样的大善知识,最正确的说明了以后,你很快的就把握得著,原来他这个话这样说的真正的内在是什么,你就了解,一了解了,你照著去做。照著去做,你的烦恼就净化,然后你的染污之业,就转化成净业,生死就了。自己也解决,也能够帮助别人。

  那么最后呢:“极大罪行自趣消灭”,这个极大罪行特别指的一样东西,平常我们愚痴凡夫一直在造罪当中,但是呢很少造极大的罪,这个极大的罪特别是讲谤法罪,在所有的罪恶当中,诽谤正法的罪是最严重最严重,我们说,我们修行人何至于谤法?这个谤法这件事情还只有修行人能造,其他人不懂佛法的人造不起来,你们慢慢地慢慢地自然看见。这个很多地方他宗派之争,大乘嘛,说这个小乘不对,小乘嘛说大乘不是佛说。然后呢我说我的对,他的不行,假定说它不行的话,请问佛说它干什么?而你说他不行,这个就是佛说的,那不是佛说错了吗?这是非常明白的一件事情,所以这点你如果说正确的了解了以后,那自然这种毛病不犯,所以因为你有前面这样的三个层次了解以后,自然我们就不犯这个毛病,所以它就“自趣消灭”,这个太好了!

  现在关于这个正式的内涵,我们一步一步的看下去,还有呢,这个四个内容当中,还有一个特别的一个原则,大家看一看,我们现在真正要想修学佛法,目的干什么?要想圆满无上菩提,拿我们更通俗一点来说,或者使得我们很起劲的马上体会得到,说把我的一切痛苦要彻底解决,把一切圆满的功德要完全地圆成。这样那么要什么呀?那要一切的圣教,现在本论是第一点告诉我们,对,这个你要的目的达到的方法等等,这个里边圆满无缺的通通包含,包含是包含了,但是呢你怎么下手呢?我们看看这个境不对,那个不对,然后乃至于像刚才说的,有很多宗派说这个经不要的,结果不是有矛盾了吗?说不但全部包涵,而且所有的经正是眼前告诉你怎么修行的最佳指导。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五卷B面

  这些经论是给你最佳指导,不过虽然是最佳指导,如果你自己去摸的话,摸不透,摸不透,摸不透,所以经上面告诉我们:“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了。”,他这样无人说,虽然有智慧,你没有办法了,这个智慧就是世俗智慧,就算是有佛法里面宿生带来的智慧,还是要有人教。其实世间的事情也是一样的,飞机轮船等等没人教,我们看天上飞一个东西来,我们看见这个怪,当年这个我们这里曾经有过一个笑话,说人家在中国造了第一条铁路,造在那里呢?从上海到沪淞口,结果造了个铁路以后,钦天监,那个属于以前那个管天文的,说天上出了一个星宿,所以国家动乱,出的什么星宿?叫蜈蚣精,大家找了半天,原来这条铁路就是蜈蚣精,把它拆掉,丢到东洋大海。有这种笑话,现在看这个好的很,实际上你第一眼看见的话,你的的确确不晓得这是什么东西,没有人告诉你,你不知道,世间简单的东西你都不知道,这很明白对不对?这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白的事情,所以人家说个笑话,这个不要说这种科技上的东西你没办法懂,就是眼前太多的东西,我也听见人家说那个笑话很有意思,说人家北方人到南方来游历,这个南方的水果真好,水果非常好,结果水果当中,譬如我随便举两个香蕉然后呢甘蔗,这个北方人怎么说啊?“这个甘蔗是蛮好吃,但是这个肉很难吞。”甘庶的这个肉要你吞下去的吗?甘蔗是蛮好吃,可是甘蔗这个肉的确很难吞,这都不知道,发生这种笑话,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你要看人家香蕉把那个把那个皮剥开来吃里面的肉,假定你像这样一定是剥开皮,吃里面肉的话,你拿到了金柑,金柑也是剥掉了皮吃肉,那就坏了,金柑吃那个皮却不是吃那个肉对不对?天下的事情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要了解,世间的事情尚且如此,何况深远的东西,那么佛法也是如此,就算是他写在书本上叫你去看的话,你还是花了很大的功夫,不一定真正体会得到,有一个善知识的引导的话,那么了解了,所以不但所有的经教是眼前告诉你最好修行的办法,而且透过这个善知识本论的特别的告诉你,你很快可以得到它,得到它了以后,它下面不说你他不说你马上得到功德,它先说什么?把无边的罪行马上消失,罪行消失了,功德就起来了嘛。你要的什么?要的就是这个,我们的目的干什么,要去掉一切苦,要得到一切功德,对不对?所以这个四个项目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告诉本论的真正殊胜,这是不是你们要的。对,对我来说千真万确就是我要的。

  然后我们看这个内容,进一步的来研究它,学习它,这个又分三部分,刚才呢讲那个题目的时候把那个整个的大纲,然后呢这个大纲的那个中间的概要这地方说一下,说完了这个概要,下面的紧跟著细部去学习,怎么样去受用,现在我们看文,

  【“今初”】

  这个本论的殊胜当中的第一条:

  【“言圣教者,如般若灯广释中云:‘言圣教者,谓无倒显示,诸欲证得甘露胜位,若人若天,所应遍知,所应断除,所应现证,所应修行。”】

  圣人的教法,圣人的教法那么什么呢?它运用论上面的话来告诉我们,它为什么处处地方引论呢,因为经上面它这个内涵往往我们不一定能够很清楚明白,所以经过论的解说针对著它要说的内容,说得清清楚楚,所以论叫对法,针对著这个法这个内涵能够净化我们的烦恼,那么这个般若灯论是上面我刚才所写的清辨论师所写的,是解释中观的,解释中观的有好几部书,将来我们学到本论的最后毗钵舍那那一部分,会详细的认得它,平常我们常常说中观中观,就是解释中观的也是主要的一部论典之一,那么这个清辨论师是离开现在,就是龙树菩萨以后的人,是在相当于什么就是无著世亲的以后,后一点,他是中观学派的一位主要的大论师,它这个里面怎么说呀?说圣教是一点没有错误地说明一个道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说明这个道理是能够解决我们生死问题的,它下面说:“诸欲证得甘露胜位。”胜位就是最殊胜的这个地位,这个那么为什么叫甘露呢?甘露是一种不死之药,是天上的,相传吃到了这个药以后,长生不老百病消除,这样称它这个叫做甘露,那么现在这里说明,我们现在生死当中心身,身固然是种种痛苦,生老病死,实际上的真正的问题是心呀,所以心地上面不解决身也不能解决,那么所以现在佛法就像那个甘露一样能够把这个问题彻底解除,然后呢把生死的完全解脱,解脱了这个生死问题以后,那个才是真正殊胜的地方,凡是希望要达到这个地方去的那些人,那么他下面为什么说若天若人呢?我们晓得有情是通于六道的,为什么说那些六道的众生不说,而单说人天呢?因为真正修学佛法,菩萨他已经修到相当程度了,所以他的愿力在六道当中,这个我们不谈,我们刚开始真正修行的时候只有人天二道能修,其它的这个六道当中的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没有办法,没有那个能力,所以尽管佛法流传世间对它没有用,所以只有在人天二道的人,才有这个能力,所以说这个指这一个,那么它说明一个道理,那么说明的内容说些什么呢?就是这个,所以说这个东西你如果了解了以后,那么彻底可以解决的,这就是佛告诉我们的,下面说,四样东西:“所应遍知,所应断除,所应现证,所应修行。”,这个遍字,实际上通下面四句的,就是说所应遍知,所应遍断,所应遍证,所应遍修。本来这个所应知,然后呢所应断,所应证,所应修,就是佛说的苦、集、灭、道四谛,此是苦汝应知,此是见你应断,此是灭你应证,此是道你应修,那么这个四样是什么意思呢?先简单说明一下。说你不是现在在世间觉得很痛苦吗?要去掉吗?然后呢这个真正的痛苦的真相如果你不认识之前,你没办法去掉他。譬如说我们现在说要拔草,那个草到底是什么样,你不知道,你怎么拔,至少你要去掉这个东西,你要认得它,所以现在这地方有人害我,那么谁害你啊?你把他找到,就这样所以这个真正的苦,你要找到,也许有人说这个苦难道还不知道吗?对不起,我一般来说我们的凡夫真正的苦就是不知道,应该这么说,就是苦的根本在那里不知道。你总是在那个枝枝叶叶上面去弄,所以是越弄越远,越弄越远,这是它的根本问题,这是他的根本问题。其实我们世间,没有一个人例外的,都希望去掉苦,都希望得到快乐,可是因为那个苦的真正内涵没有认清楚,所以你总归头痛医头,是脚痛医脚,就弄错了这样,所以我们要认得的清楚,那么这个道理也许大家不大清楚,不妨我们随便举个例子吧。譬如说现在我在这个上面要想做一点事情那么要想托一些人,结果托的那个人本身偏偏是一个大骗子大冤家,你如果说托他,你当他亲信的话,你有没有希望做得好事情呀?你越做是越倒霉,天下的事情都这样这不是很明白吗?所以你必定要晓得,那你现在说刚才我要做好这件事情,我把我的冤家拿掉,结果你却相信你的冤家去做,那你不是颠倒了嘛?很明白,所以我们真正说起来这个苦我们不知道,现在我们都是以苦为乐,这所以说越弄越苦,这样,所以说这个,你简单一点的最起码这个苦的根本在那里,你认得了除掉了以后那就是罗汉,如果说要把它圆满的彻底的解决的话这个就是佛。所以现在这个地方要告诉我们的什么?是彻底圆满的,所以说所应偏,就是普遍的都应该了解,了解了这个苦以后,那么那个时候你认得了,呀那我现在认得你了,进一步我要去掉这个苦,那个时候,就要看看这个苦,是不是能去得掉,他假如天生来就是如此的话,那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你也不必去了,受这个冤枉苦头的,不必,现在看看能不能去掉,说可以的,因为世间的一切的事情都是有它的来龙去脉,这样的因感得这样的果,假定你把那个因能够拿掉了以后,这个果自然不现,说既然现在你要去掉这个苦的话,那么苦的因是什么?是这个,所以你只要把这个苦的因能够断除掉了,这个苦自然解决。所以啊进一步说既然你要断除苦的话,那么把那个苦因断除,第二个所应断除同样的要遍断,普遍的把那个因拿掉了,自然问题解决。所以我们平常说一个一件事情我们扬汤止沸是没有用,斧底抽薪才是办法。这个怎么讲呢?就是说你打开锅子来那个锅子里面水滚的很,你拿一点开水将它浇进去,没有用你越浇那个水滚得越厉害,你怎么办呢?你跑到不要从那个上面加开水,跑到灶里边把那个锅子下面的火拿掉了,拿掉了以后它水就慢慢地慢慢地就冷下来了,为什么?因为他滚水的因是什么?下面的火,你把这个因拿掉了,除掉了就行,现在苦的因是什么?就是集谛,在这个苦的原因,有一个专门名词叫做集谛,那么拿这个东西通通净除掉了以后就行了,所以第二个所应断除。断除了以后怎么办呢?那个时后达到的状态是彻底圆满的解决一切痛苦,它没有讲快乐,痛苦解决了,那当然是快乐。为什么佛经里面通常不讲快乐,尤其是小乘初机的时候?因为平常我们世间人的快乐,他正是痛苦,我们不认得它,所以跟你讲了半天的道理,你重点摆在痛苦上面,让你认得了痛苦一心一意拿掉它,如果说它又提起快乐的话,你不知不觉的又想起快乐,有世间的快乐有贪吃的,玩的,穿的,乐的,那对你永远没得好弄的,所以呢刚才初机的时候它不讲这个乐,一定讲苦。到最后大乘的时候,它才提出来,是有它的内容,所以说我们要晓得,他佛安立的次第,有他很重要的,所以先讲苦集灭道,后来讲常乐我净,那么这个是什么啊?要你真正最后达到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希望的说这个才是你真正要的,但是要达到这个,你要自己修行而现证的。所以说这个同样的说所应遍证,要普遍圆满,不普遍,不圆满,罗汉或者缘觉,普遍圆满佛陀,那么你要想达到这样做些什么呢?修行,这个最后的一个道所以道谛。所以同样地小大的差别在这里,所以天台列这个,譬如说小乘四谛叫做生灭四谛,然后呢进一步说无胜四谛,无量四谛,无作四谛,同样的四谛,就是程度的深广不同,关于这个到后面的广论当中我们一一来解释,总之佛说的整个的内容,不外这几样东西,只是程度深浅,而下面呢就解释:

  【“即薄伽梵所说至言。’谓尽胜者所有善说。”】

  这就是佛讲的最究竟圆满的圣教,这已经完完全全一点都不遗漏了,包含了所有佛说的好的完整的内容,薄伽梵是梵文,这个里边翻成功真正的内涵有六个项目,我写在黑板上面你们看一看,智者、至胜、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在佛地经上面有详细说明,通常我们只用它作一个世尊,是最后那个尊贵那个就是薄伽梵的意思,我们佛的十号当中不是最后一个佛世尊吗?那就是通常我们很尊敬的称呼的话总是称佛薄伽梵,或者就薄伽梵。那么这个是圣教,下面看:

  【“达彼一切悉无违者,谓于此中解了是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

  怎么样说它一切圆满无违呢?你要晓得,所有的这些东西我们通达了解,说这些东西是一个人成佛的全部的道理,补特伽罗也是梵文,翻成功我们中文的话叫数取趣,是不断的在六趣当中那么轮转,换句话我们通常的有情,人种种的名词,现在我们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一个有情,如果你们要凡是关于这类东西,平常的时候也不必多问,自己要想真正肯用功,应该多翻字典,先有个概念,那么在本文本论慢慢的深入的时候碰到重要的时候我会详细说明,你如果自己事先先肯翻字典看的话,我到那个时一说的话,你马上就深入它的意义,这个会有正确的了解,那么这里我特别说明,不要看它一点文字上面的通达,那是因为平常我们现在没有得到完整的教授,这也是我们自已的业力,所以大家在戏论当中,你真正得到完整了的教授,他这个名词每一个的名词的名相,他针对著这个每一个法的法相,针对著这个法相最好的解释,所以当你说明这个名词的时候,这个法你就认得了很清楚。现在讲的法,就是我们身心的痛苦,就这个你会认得很清楚就是它,所以它学教有这么大的好处呀,基于这个理由所以我鼓励你们好好的自己下一点功夫,到那时候你们会对眼前的很多烦恼修行等等会感觉到真好,不会像以前老样子,把这种毛病慢慢慢慢地会净除掉,继续:

  【“此复随其所应,有是道之正体,有是道之支分。”】

  那么这么多东西,说修道为什么要这么多呢?那道理很简单,有的是它的主干,然后呢有的是它的支分,譬如说一棵树一样,最根本的一个根,根上面然后上面呢主干,主干上面嘛其他次要的几个大干,大干然后呢再分成功中枝,中枝变成功小枝,小枝变成功最细的,然后呢什么树叶花果,行了,整个的圆满起来就对,现在我们修学佛法也是如此,也是一样的有他的这样的层次,所以才分得这么多,所以我们同样的这个道理可以运用在世间一切法上头没有一个例外,一棵树固然是如此,我们念书,我们做任何事情,吃饭等等,样样东西都有它,譬如说我们吃饭,吃饭实际上并不单单是饭,还要有菜,你有了饭有了菜,对不起没有碗还不行,这个很明白嘛,没有一个事情例外的,那一个是主,那一个是从,这个概念佛法也是如此。继续:

  【“此中诸菩萨所欲求事者,谓是成办世间义利,亦须遍摄三种种性所化之机,故须学习彼等诸道。”】

  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个认识,说我们现在了解的真正要修学佛法的话,不管你愿不愿,他最后的话一定要走上这条路,这个话好像有一点我们刚开始有一点不大习惯,为什么叫不管你愿不愿?应该这么说,你如果正确的了解以后,没有一个人不愿,叫你不做,你也不肯,为什么啊?简单极了,去苦,去苦,所以佛告诉我们“无苦无出离”,在我们不懂之前的的确确只想要求只想自己,求得那个,等到你了解了越多,自然这个概念会改过来,我们现在所以要去忙这些,所以不愿去多忙这些,为什么呢?就是你要求你快乐的,不想麻烦,如果说有一天了解这个结果,不但是没有给你快乐,而且带来大麻烦的话,谁都不愿意染上这些,谁都不愿意染上这些,我现在说一个简单的譬喻来说一下,譬如说我现在说我要到美国去,然后呢到美国去怎么办?到美国去要坐飞机,要坐飞机这个飞机票要花很多钱,又要这个样又要那个样,我现在就是走路很省力嘛,想到这里这个飞机票要几万块钱,我走路不要钱,我就走路吧,当然如果你不了解的话,是嘛这个多省事嘛,然后你就跑,结果你跑了半天你千辛万苦的跑到台中那里望洋兴叹,过不去了,到时候你停下来,你不跑不行呀,这个是它根本原因,为什么讲不跑不行?你发现这个地方是三界火宅,这个佛法的真实内涵,所以你正式的了解了这个佛法的真正的内容,自然你会产生最后必然的结果,这里我不详细谈。关于这个问题,在法华上面说得很多,以后它会详细告诉我们的,那么总之呢现在我们先不谈,所以有很多人他现在不愿意学菩萨乘的,那我们也不勉强,好好好不学菩萨乘那你学这个这个声闻缘觉吧,不学声闻缘觉,人天乘也可以,乃至于你不学人天乘的话,也没关系,反正我这个法,就是这个样的引导,不过呢这个地方最主要的,它的的确确是把最圆满的法摆在这里,它也不忽视其它的,因为不忽视其它的所以它从上到下它有圆满的,那么这个里面告诉我们,做为真正追求圆满的是些什么?修学圆满佛法的那些人叫做菩萨,菩萨要做的内容是什么?他是欲求的事情,是承办世间义利,世间的一切的有意义的这种事情。在这个地方大家学习大乘佛法的人,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应该一开始建立起来。菩萨们处处地方帮别人忙,为什么啊?我们不妨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策励自己,帮了别人忙,把我自己的净土,建立起来了,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你不妨拿一个世间的那个眼前的做生意的人来看,做生意的人处处地方给大家帮忙,你要汽车,他就把汽车从台北的裕隆工厂搬到这里来,你要美国货,他从美国的搬得来,你要德国货他从德国搬得来,他为什么辛辛苦苦的弄这些东西弄给你们,赚钱嘛,就这样,对不对?而且没有一个例外的。所以我们真正修学佛法的一开头要有这个认识,我们要赚的不是世间义利,要求法财,等到你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以后,你会做得非常愉快。这个我们这里不深谈,所以这是我们要了解佛法大乘行者真正要求的是圆满解决一切问题,所以他也从世间的下脚的第一步开始,这样的上去,因为要解决这个,所以这个世间的对象对不起不能说:我这个就是这样,我就是,不是。有各式各样的根性,那么各式各样的根性把它统摄起来,归纳成三种类型的人,这个所以叫三种种性,这个要所化的,这个就是下面讲的,下、中、上三类,你要去帮忙他们,你必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你自己不懂你怎么行?所以他要学一切,都要学。

  【“如释菩提心论云:‘如自定欲令,他发决定故,诸智者恒应,善趣无谬误。’”】

  那么这个论上面告诉我们,如果说我们或者说我们任何一个人自己一定要想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帮助别人,确定要这样去做的话,那么这个时候自已一定要对于你所化导的那个众生及化导他的方法要圆满无错的有一个认识,所以这个智者这是指这一个菩萨们,他一直一直,菩萨的真正的行为,菩萨的愿力,没有别的,全部的精神就利益众生,然后呢也可以这么说,他的全部的精神的目地,是创造这个净土,乃至于成佛。以后永远是如此,而且他必然是没有错误,因为你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尽管你的动机很好,错了以后有没有用?不行,所以他善趣,走的非常正确,一点点没有错误。

返回目录

-----------------------------------------------------------------------------------------------------------------

更多日常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