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傅味琴: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2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2日
来源:   作者:傅味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傅味琴: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2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12)

  ◎ 傅味琴1994年10月4日讲于隆昌律寺僧伽培训班

  人生第一件大事,了生脱死

  本次提要:

  ·天人福大却不究竟

  ·天上快乐难修行

  ·人生第一件大事,了生脱死

  ·进了佛门,不想了生死,太可惜了

  ·要发心证阿罗汉果

  ·要把自己雕成活罗汉

  ·了生死要有迫切心

  天人福大却不究竟

  从前有个天人知道自己快死了,天人有五种衰相一出现,就知道自己要死了。哪五种?天人的衣服灰尘染不上,这个天人灰尘染上衣服;天人天冠的花萎枯了;天人坐在位子上心不定了;他的亲戚朋友和他没有缘分了;天人身上的光慢慢不见了,这五种衰相出现,那个天人知道自己要死了,起大恐怖。有个天人告诉他:“现在南洲有释迦牟尼佛出世,你赶快求佛。”他急忙向南方一跪,唸声“南无佛”,就这样死了,因为天福享完了,死后投到一头母驴的胎里。结果驴子的主人把烧好的陶器放在驴子背上,准备到市场上去卖,母驴走得慢,主人就用鞭子打,母驴被打就跳起来,把陶器摔坏了,主人更气了,又打,把小驴子打出来了,小驴子当时就死了,仍然回到天上做天主,就因为他临死一刹那,一心皈依佛,才脱了驴身,可见生天不究竟。

  天上快乐难修行

  有人想:我到天上去修行多好。天上快乐,却很难修行,好比人间那些忙于享福的人,也难修行。人家劝他去听经,他说:“好好,今天我有约会,明天去。”明天又没空了,那些吃喝玩乐享受的人应酬都来不及,哪有空修行?

  人生第一件大事,了生脱死

  福享完了会下堕,所以要修中士道,了脱生死。生死大事每个人都要关心,人决定要死,死后到哪里去,不想一想?有人说,我才十八岁,讲死干什么?到七老八十岁再讲吧。我的兄弟就死在我前面,火葬场里的一个年青人哭着用双手捧着生下不久的儿子,婴儿也会死,谁能打包票?当年班禅大师14岁,在北京雍和宫上座讲法,第一句话就是:人生第一件大事,了生脱死。

  进了佛门,不想了生死,太可惜了

  生与死,是全世界都在研究的问题。佛度众生就是叫我们了脱生死。进佛门不想了生死,太可惜了!到了宝山,去拣小钱。度众生不单是引进佛门,烧烧香磕磕头,要度他出生死轮回,跳出三界。

  要发心证阿罗汉果

  出家就是为了了生死。出家同学为了生死出家,这是你们自己的智慧。我到今天还是个居士,没有你们智慧大,我不过像录音带,师父怎么说,我就咕噜咕噜转,还转得不太好。大家发心今生要了生死,证个阿罗汉果好不好?

  要把自己雕成活罗汉

  以前有个艺术家来看我,他女友很富,要帮助他完成雕五百尊世界上最大的罗汉。我朝他笑笑,建议他再雕一尊罗汉,能不能把自己雕成罗汉?你自己为什么不想修成罗汉呢?我们都应该有这志气!要做活罗汉,泥塑木雕的罗汉,你再拜,他又不开口。我们懂了生脱死的方法,亲自证阿罗汉果,还能帮每个众生都脱离生死苦海。

  了生死要有迫切心

  佛经里讲死的痛苦犹如生龟脱壳!凡是自杀的人救活了,再也不想自杀了,因为他尝过死的味道。活着的时候不为死考虑,难道要等临死时才考虑?好比冻得发抖才去买冬衣,何不早作准备呢?一天天过去,说闲话浪费时间,头脑里有没有了生死的迫切心啊?当初能海上师讲经时说过,四川人一见面就说:“今天天气好”,天气好跟你了生死有啥关系?这两句也是浪费时间,了生死要抓紧啊,今生不了何时了?

  不要基础,把自己架空了

  本次提要:

  ·修好中士道要修上士道

  ·三士道有紧密联系,不能分开

  ·不要基础,把自己架空了

  ·修密的人不可不修显

  ·重戒重显,佛法就好起来了

  ·成佛要断金刚习气

  ·修大乘,要把功德回向众生

  修好中士道要修上士道

  修好中士道,要往上修上士菩萨道。佛说菩萨法的时候曾呵斥不发菩提心的阿罗汉为焦芽败种。不能只度自己不度别人,所以要发大乘心,修菩萨法。

  三士道有紧密联系,不能分开

  三士道修法,下中上三士不能分开,它们有紧密的联系,犹如一齿轮动其它都动。当你修下士道的时候,中士道已经转动了,中士道一动,上士道也动,你修上士道的时候,下士中士早在转了。好比钟表的齿轮,第一个轮子不动,第二个轮子也不动,第三个轮子会转吗?

  不要基础,把自己架空了

  末法时期众生就是这样,基础不修,还自以为聪明。好比有人吃到第三碗饭时饱了,就以为他的饱是第三碗饭给的,第一碗没饱,第二碗没饱,第三碗一吃就饱,所以我以后只要吃第三碗饭就行了,能行吗?你仍然要饿肚子啊。所以末法时期的众生难成就,都是自己把自己架空了。

  修密的人不可不修显

  下一颂是止观,禅定就是修的止观。止观后面有三个颂子讲的是密乘,密乘之前都是显教。先修三士前导,再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禅定止观,有这些基础才能修密乘。有些人刚进佛门,就修起密乘来了。现在年轻人对密宗特别感兴趣,因此出了很多骗子。

  在法流上这么严肃、清净、有步骤、有条理,是指宗喀巴大师法流。菩提道次第佛弟子个个要修,叫共同道。修密乘之前是修显教,在宗大师法流里,修显不修密可以,修密不修显是不允许的,这不是小气,是步骤。由此可知显教的重要,显教不能不修,不修就乱了。

  重戒重显,佛法就好起来了

  宗大师出世前,由于大家不重视显教,戒律松弛,搞得乱七八糟,出现神通斗神通,还有比丘带着女人住在庙里的现象。宗大师整顿佛教,他重视戒律,以显教为基础,把佛教搞得很好。

  成佛要断金刚习气

  现在修密的说修密教才能成佛,修显的说密教跟我没关系,这两种说法都欠圆满。不修显,密修不上去;只修显教,到成佛时还要用密法断金刚习气。

  修大乘,要把功德回向众生

  后几颂是回向,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使众生都得到利益。超度也是回向。戒律清净,修行有成就的人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苦难的众生,使他们离苦得乐。所以我们唸经,最后都有回向文。一般人只有一个报父母恩的念头,好啊,尤其现在孝敬父母的人少了,却出了一种新型的“孝子”——孝顺自己的儿子。佛教比儒教伟大,将孝发挥到一切众生身上,一切众生都是我父母,所以功德要回向给一切众生!如果你只回向父母,心量就小了;如果回向所有的众生,众生里边就有你父母,你今生父母也是众生嘛。我们修大乘,心里要念念不忘众生。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