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五十一天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2日
来源:   作者:阿扎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五十一天

 

  现在进入《入行论》第八品:禅定品。这一品分为两部分:其一,正文的解说;其二,名字诠释。

  其一又分作三个部分:一,与上文的衔接,由精进品过渡到禅定品的简单颂文;二,断除不顺品;三,如何正修禅定。

  先一,精进品与禅定品的衔接。

  之前在精进品中便讲道应对善法修行发起强烈的好乐心。

  如是精进生起已 应当心住三摩地

  人若其心极散乱 如居烦恼齿隙中

  一段具足各种因缘的精进在我们内心中生起后,此时便应该让内心一心一意地安住在禅定上。为什么要这样?如果心处在昏沉掉举的状态,对于外界便非常散漫,这样的人正如居住在烦恼野兽的齿缝中一样,随时会被嚼碎吞噬。所以应致力于断除散漫等。

  二,如何断除禅定的相违品。其中分为两方面:(一)简单地开示;(二)详细地解释。

  先(一),简单开示:

  由于身心寂静故 种种散乱不能生

  是故应断世间法 亦当舍离诸分别

  如何来断除禅定的相违品——散漫呢?从两个方面来讲。

  第一,身体应住在非常寂静的地方,心也应该寂静,远离各种各样的邪分别。身心得到寂静,对外在的散乱便不会产生。如何让身心得到寂静?即需断除对世间亲友、身体、受用的贪爱,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长居寂静之所。亲友、身体、受用对我们的修行没有彻底的利益,只会增加我们的贪著,对未来世也没有任何利益。能伴随我们走向来世的,只有善业与恶业。故此,对于外在的亲友、身体、受用不应贪著。心远离的方法,便是对五欲的境界、五欲功德的分别心一一断除,一旦断除,我们的心就会寂静。

  (二),详细解说。

  此处又分为两个方面:1、舍离世间,断除世间法;2、舍离各种各种的分别。

  先1,应舍离对世间亲友、身体、受用的贪爱。此处又分作四方面:(1)、为何应舍离世间?(2)、断除内在对有情世间的贪著;(3)、断除外在对名利的贪著;(4)、断除后安住于寂静处修行。

  先(1),为何应舍离世间。

  由贪染著财利等 故于世间不能离

  是故欲尽断贪著 智者应当如是知

  由于我们执著“我”及“我所”,由这样的执著,于内对有情生起贪心(有情也是外在之物,为什么是对内呢?),于外则对名利生起贪心,如此便对世间法贪著。对于这种贪著,我们一定要断除。一旦断除后,对于取舍非常善巧者,便理应按照下面所说去观察、思维和修行。

  我们产生散漫的原因就是贪著:对有情世间的贪著、对名利的贪著。有了贪著,便无法把心安住于禅定的境界,总是处在或者掉举、或者昏沉的状态。想要断除这样的贪著,作为一个智者、一位菩萨就应该按照下面这种思维去修行:

  已知先须具足妙止已 始生妙观遍估诸烦恼

  故应最初行勤求妙止 现前成就不贪世间心

  想要真正生起胜观的智慧,一定要有止(禅定)的力量。通过禅定,非常自在地安住于一个所缘境上,远离昏沉掉举,引生身心的轻安。通过止,成就身心的轻安,于此状态下,再对空性进行观察、思维,这样方生起妙观。妙观一定是建立于禅定的基础上。一旦生起这种观慧,便可以降伏烦恼:三界的烦恼及种子都可以依空性(妙观的智慧)来断除。

  想要成就妙观,必须修止。因此在一开始,就应对修止专注。如何来成就我们禅定的“止”的功夫?那便是舍离对于世间的贪著。通过发起现前对法的欢喜——法喜,来成就止。一定需要通过断除贪著,然后通过对法的欢喜,来成就止的功夫。

  宗大师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们没有证悟空性真如的智慧,即使很长久地修持出离心、菩提心,轮回的种子还是无法断尽。故此,对于缘起性空的道理,我们应勉力去领悟。宗大师讲道,要真正断除烦恼的种子,只有空性的智慧才能做到。而若要成就空性的智慧,必须有“止”——在三摩地的基础上成就观慧。

  菩提心、空性慧是不可分割的,不能单独去讲,一定要同时提到。前面叙述菩提心功德,提到菩提心能去除一切有情的痛苦,其中亦有涉及到空性慧的内涵。如果仅仅只有菩提心,是不能彻底地断除烦恼种子的,还需空性慧为助伴。只有空性慧的力量加上菩提心,才能将烦恼完全地断尽。只有空性的力量才能让你证悟你所执著的东西是没有的,你所贪著的对象是没有的。你有执实之心,那通过空性让你明白并无一个“实”的存在,这样才可以让你彻底断除。

  一个人如要砍断一棵树,手臂一定要有力量,斧头也一定要锋利,同时要一直砍在同一个缺口上,这样才能把树砍倒。如果一会砍树根,一会砍树干,无法将树木伐倒。在这里,坚强的臂膀相当于我们清净的戒律,斧头就相当于我们证空的智慧,在同一个地方砍则相当于我们的定力,三者的结合,寓意着唯有在戒定慧具足的情况下,才能砍断烦恼的大树。

  要成就观慧,就必先成就止;要成就止,就必先断除对世间的贪著。贪著会令心散乱,自然不能够安住下来。通过断除贪著来成就止,继而成就观。

  (2),斩断对内在有情世间的贪著。

  其下有十个颂文,第一个颂文:

  若人自性是无常 现前复贪无常法

  彼于千生流转中 欲见所爱不可得

  这里首先说的是无常的问题。贪著的人,自身便是迅速坏灭的法,是个无常的有情,却又去贪著其他也是无常的有情,也会很快离开、永远地分离。在这种贪著的驱使下,复造下种种的罪业,于百千生中饱受种种剧苦。真正能与自己贪爱的人长相厮守么?那是不可能的。

  若不见时心不欢 不得平等安乐住

  见已仍复无厌足 如前贪爱所逼恼

  对眷恋之人,一旦不得见便内心充满忧恼、烦乱。一旦烦乱,心便很难安住于境上。即使能见到所爱之人,心中亦无厌足,仍如没见一般,内心为贪爱所控制,充满了热恼。

  若其贪于诸有情 能令真性遍盖覆

  亦能损坏厌离心 终为忧苦热恼逼

  对于有情的贪爱,会障蔽我们见到真如性的智慧,对于清净的真如去观照、证悟,便不可能;而且,对于有漏的安乐一旦去贪著,便会沉沦于轮回。我们对轮回的厌离心也会为“贪”所破坏,成为获得解脱的障碍。而我们贪爱的对象最终还是要分离,这又让自己内心充满忧恼苦痛。

  若人如是邪思维 能令此生无义逝

  由于无常亲友故 卐字*轮亦能坏

  沉沦在贪爱中,会让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地浪费,令如此珍贵的暇满人身白白丢弃。这些无常的亲友们也理应舍弃——我们对他们的贪爱,会导致失去证得解脱的正法。“卐”字,意为永远不变,即解脱之意。不想分离的贪爱心,正如油浸染的布一般,一旦被浸染便很难拔除,其他的好乐也不会产生。

  善根相等诸愚夫 同行定趋于恶趣

  此处之“善根”,指机缘行为。“愚夫”,即不明善恶取舍的蒙昧者。我们的行为机缘倘若与那些愚痴的凡夫相同,这只会令自己堕入恶趣。

  善根不等能相引 依止愚夫何所为

  此处之“善根”,指高僧大德的行为。“善根不等”,即不与善法相应的事。

  那些不知道善恶取舍的愚夫,倘若我们去依止,对方只会引导我们走向与圣人之道背道而驰的地方。与那些人关系密切,亦只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一刹那间成亲友 于须臾顷复成仇

  于欢喜处生嗔怒 取悦愚夫诚难事

  愚夫的心性是不坚稳的。稍微与他说几句好话,他便会心中大悦而将你视作至密切的好友;但稍微做了点不顺他意的事,他便会大怒甚至造作伤害,犹如仇敌一般。这等的愚夫,只会将我们引到恶业上去,对于善法却绝不劝导,乃至我们行善,甚会生出很大嗔心。因此,想要取悦于这种贪著世间的愚夫,是很困难的。

  说饶益语反生嗔 于我利益复遮止

  若于其言不听从 顿起嗔心入恶趣

  不要与这些不知取舍、不懂因果的人结友。我们怀着善意对他说饶益的话语,对方非但不听,还生起很大嗔恨。不仅如此,在我们修持种种善法时,他亦会造作各种各样的障碍来阻挠。若不听从于他,对方便会生起很大嗔心。一旦生起嗔心,则只有堕入恶趣,对他造成很大伤害。

  此处思维愚友过患是什么意义?便是说我们应断除对他们的贪著。不要对伤害自身者生起贪心,这样毫无好处。通过思维他们的过患,来断除我们贪著的心。

  胜者嫉妬等者诤 劣者生慢赞生骄

  逆耳之言生嗔恚 谁依愚夫能获益

  愚夫是这样的——如果别人在种姓、长相或受用等任何一面高过自己,便会生起嫉妒之心;和自己差不多,则生起竞争之心;低于自己,复生起骄慢之心;在别人赞叹自己时生起慢心;有人直指其过患时又生起嗔心。与这样的人相伴,除了被伤害,又怎能得到利益呢?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